CN107504830A -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4830A
CN107504830A CN201710646874.8A CN201710646874A CN107504830A CN 107504830 A CN107504830 A CN 107504830A CN 201710646874 A CN201710646874 A CN 201710646874A CN 107504830 A CN107504830 A CN 107504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connection
cat ladd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68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4687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48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4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48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50/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 F24S50/2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olar heat collectors for tra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5/00Component parts of trickle cool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02S20/32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a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型冷却塔,包括主体、塔脚、风扇室和爬梯,主体还包括自动收放机构和光伏发电机构,自动收放机构包括推出组件和旋转组件,光伏发电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传动皮带、转动轴、连杆和光伏板,该智能型冷却塔,普通状态下爬梯设置在主体下方,以阻挡酸雨的侵蚀,当需要维修时,通过自动收放机构驱动爬梯运动,使其移动到主体的侧壁处,以方便维修,通过爬梯的自动收放对其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水和空气的接触,通过蒸发作用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废热的一种设备。
现有的冷却塔的外部一般均设有爬梯,用于对主体及其他一些部位的维修,然而随着近几年空气质量的下降,长期置于户外的爬梯面临被酸雨腐蚀的问题,大大缩短了爬梯的使用寿命,另外,冷却塔对于能源的消耗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生产成本,现在的指示灯控制电路内部结构复杂,提高了其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冷却塔的市场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型冷却塔,包括主体、塔脚、风扇室和爬梯,所述主体还包括自动收放机构和光伏发电机构,所述自动收放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下方,所述爬梯水平设置在自动收放机构上,所述自动收放机构与爬梯传动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机构设置在主体的顶部;
所述自动收放机构包括推出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推出组件和爬梯之间;
所述推出组件包括气缸和连接块,所述气缸设置在主体的下方,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爬梯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连接块与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转轴和支板,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连接块上,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圆柱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与爬梯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支板所在的平面与爬梯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支板设置在爬梯和转轴之间,所述连接块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连接块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支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板的另一端位于转轴的一侧,所述第二圆柱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第二圆柱齿轮啮合;
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灯光控制模块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多谐振荡器,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耦合,能够保证发光二极管进行闪烁。同时通过改变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容量,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能够控制闪烁的速度,提高了多媒体设备的实用性;而且该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爬梯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支板的与爬梯所在的侧面背对的一侧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三电机、丝杆、固定块、滑动杆、滑块和紧固板,所述丝杆水平设置,所述丝杆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丝杆与第三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三轴承,所述丝杆的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与固定块连接,所述滑动杆与丝杆平行,所述滑动杆穿过滑块且滑动杆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经螺纹孔穿过滑块,所述丝杆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丝杆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滑块有两个,两个滑块分别与两段设有相反螺纹的丝杆螺纹连接,所述紧固板与丝杆垂直,所述滑块位于紧固板和支板之间,所述紧固板有两个,两个紧固板分别与两个滑块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块滑动的稳定性,所述滑动杆有两个,两个滑动杆关于丝杆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为了防腐,从而使紧固板快速移动,所述丝杆的表面设有防腐镀锌层。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梯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紧固板上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在紧固板的靠近丝杆中部的一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转轴与支板连接的牢固性,所述主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的槽底所在的平面与支板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支撑槽有两个,两个支撑槽关于支板对称设置,所述支板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槽内,所述支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槽匹配且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保障支撑槽的支撑效果,所述支撑槽的内壁上设有耐磨涂料。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操作,所述主体的外部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气缸、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光伏板角度的自动调节,所述主体上设有PLC,所述PLC与第二电机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使设备的工作状态智能化,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型冷却塔,普通状态下爬梯设置在主体下方,以阻挡酸雨的侵蚀,当需要维修时,通过自动收放机构驱动爬梯运动,使其移动到主体的侧壁处,以方便维修,通过爬梯的自动收放对其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安装在主体顶部的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减少工厂能耗,并通过实时调节光伏板的角度,使其随太阳的位置转动,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型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灯光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型冷却塔的爬梯、紧固机构与自动收放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型冷却塔的主体、爬梯与自动收放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塔脚,3.风扇室,4.爬梯,5.气缸,6.连接块,7.第一电机,8.第一圆柱齿轮,9.第二圆柱齿轮,10.转轴,11.支板,12.第二电机,13.第一皮带轮,14.第二皮带轮,15.传动皮带,16.转动轴,17.连杆,18.光伏板,19.第三电机,20.丝杆,21.固定块,22.滑动杆,23.滑块,24.紧固板,25.支撑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型冷却塔,包括主体1、塔脚2、风扇室3和爬梯4,所述主体1还包括自动收放机构和光伏发电机构,所述自动收放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所述爬梯4水平设置在自动收放机构上,所述自动收放机构与爬梯4传动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
所述自动收放机构包括推出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推出组件和爬梯4之间;
所述推出组件包括气缸5和连接块6,所述气缸5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所述气缸5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气缸5的输出轴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连接块6与气缸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电机7、第一圆柱齿轮8、第二圆柱齿轮9、转轴10和支板11,所述第一电机7设置在连接块6上,所述第一电机7与第一圆柱齿轮8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0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支板11所在的平面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支板11设置在爬梯4和转轴10之间,所述连接块6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转轴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连接块6连接,所述转轴10的另一端与支板1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板11的另一端位于转轴10的一侧,所述第二圆柱齿轮9套设在转轴10上,所述第一圆柱齿轮8与第二圆柱齿轮9啮合;
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灯光控制模块中,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组成多谐振荡器,通过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耦合,能够保证发光二极管进行闪烁。同时通过改变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容量,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能够控制闪烁的速度,提高了多媒体设备的实用性;而且该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爬梯4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支板11的与爬梯4所在的侧面背对的一侧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三电机19、丝杆20、固定块21、滑动杆22、滑块23和紧固板24,所述丝杆20水平设置,所述丝杆20与第三电机19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丝杆20与第三电机19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块21上设有第三轴承,所述丝杆20的远离第三电机19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与固定块21连接,所述滑动杆22与丝杆20平行,所述滑动杆22穿过滑块23且滑动杆22与滑块2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3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20经螺纹孔穿过滑块23,所述丝杆20与滑块23螺纹连接,所述丝杆20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滑块23有两个,两个滑块23分别与两段设有相反螺纹的丝杆20螺纹连接,所述紧固板24与丝杆20垂直,所述滑块23位于紧固板24和支板11之间,所述紧固板24有两个,两个紧固板24分别与两个滑块23连接,当爬梯4与支板11旋转至竖直方向并移动到主体1的侧壁处时,可启动第三电机19,使两个滑块23相向运动,从而使两个紧固板24相互靠近,直到两个紧固板24将主体1夹紧,进而使爬梯4与主体1连接紧密,不易脱开,提高爬梯4使用时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块23滑动的稳定性,所述滑动杆22有两个,两个滑动杆22关于丝杆20对称设置,两个滑动杆22能够更好地限制滑块23的转动,使得滑块23沿着丝杆20更稳定地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防腐,从而使紧固板24快速移动,所述丝杆20的表面设有防腐镀锌层,由于锌腐蚀的产物对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所以腐蚀速度非常慢,寿命是未镀锌的l5~30倍,故能防止丝杆20表面生锈,避免影响滑块23的移动速度,从而使紧固板24快速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爬梯4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紧固板24上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在紧固板24的靠近丝杆20中部的一侧,由于橡胶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能够提高紧固板24与主体1间的摩擦力,避免紧固板24与主体1脱离,进一步提高爬梯4使用时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转轴10与支板11连接的牢固性,所述主体1的下方设有支撑槽25,所述支撑槽25的槽底所在的平面与支板11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支撑槽25有两个,两个支撑槽25关于支板11对称设置,所述支板1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槽25内,所述支板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槽25匹配且滑动连接,由于支撑槽25能对支板11提供一定的支持力,使得转轴10与支板11的连接处不会因支板11与爬梯4的重力过大而断开,从而提高转轴10与支板11连接的牢固性。
作为优选,为了保障支撑槽25的支撑效果,所述支撑槽25的内壁上设有耐磨涂料,由于支板11长期在支撑槽25内滑动,容易对支撑槽25的内壁造成磨损,而耐磨涂料能减少因滑动造成的磨损,避免支撑槽25与支板11不贴合的情况,从而保障支撑槽25的支撑效果。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操作,所述主体1的外部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气缸5、第一电机7和第三电机19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光伏板18角度的自动调节,所述主体1上设有PLC,所述PLC与第二电机12电连接,PLC可通过定时功能实时控制第二电机12工作,从而实现光伏板18角度的自动调节。
作为优选,为了使设备的工作状态智能化,所述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2和第三电机19均为伺服电机,由于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故能形成智能操控系统,使自动收放机构、紧固机构和光伏发电机构更好地配合工作。
该智能型冷却塔,由于自动收放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爬梯4水平设置在自动收放机构上,故普通状态下爬梯4设置在主体1下方,以阻挡酸雨的侵蚀,当需要维修时,通过开关启动气缸5,由于气缸5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气缸5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平行,气缸5的输出轴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垂直,连接块6与气缸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故气缸5的输出轴顶出,使连接块6移动,由于旋转组件设置在推出组件和爬梯4之间,故爬梯4向远离主体1的正下方的方向移动,直到爬梯4移动到主体1的一侧,此时第一电机7启动,由于第一电机7设置在连接块6上,第一电机7与第一圆柱齿轮8传动连接,故第一圆柱齿轮8转动,由于转轴10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垂直,支板11所在的平面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平行,支板11设置在爬梯4和转轴10之间,连接块6上设有第一轴承,转轴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连接块6连接,转轴10的另一端与支板11的一端连接,支板11的另一端位于转轴10的一侧,第二圆柱齿轮9套设在转轴10上,第一圆柱齿轮8与第二圆柱齿轮9啮合,故第一圆柱齿轮8通过第二圆柱齿轮9驱动转轴10旋转,进而使支板11旋转,带动爬梯4旋转至竖直方向,再通过气缸5工作,将支板11和爬梯4拉近主体1的侧壁处,此时启动第三电机19,由于丝杆20水平设置,丝杆20与第三电机19的输出轴同轴设置,丝杆20与第三电机19传动连接,固定块21上设有第三轴承,丝杆20的远离第三电机19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与固定块21连接,故丝杆20转动,由于滑动杆22与丝杆20平行,滑动杆22穿过滑块23且滑动杆22与滑块23滑动连接,滑块23上设有螺纹孔,丝杆20经螺纹孔穿过滑块23,丝杆20与滑块23螺纹连接,丝杆20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滑块23有两个,两个滑块23分别与两段设有相反螺纹的丝杆20螺纹连接,故两个滑块23相向运动,由于紧固板24与丝杆20垂直,滑块23位于紧固板24和支板11之间,紧固板24有两个,两个紧固板24分别与两个滑块23连接,故两个紧固板24相互靠近,直到两个紧固板24将主体1夹紧,进而使爬梯4与主体1连接紧密,不易脱开,提高爬梯4使用时的安全性,从而方便维修,通过爬梯4的自动收放对其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由于主体1的顶部设有光伏板18,故可通过光伏板18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减少工厂能耗,同时,由于主体1上设有PLC,PLC与第二电机12电连接,故PLC可通过定时功能实时控制第二电机12工作,而因为第二电机12与第一皮带轮13传动连接,转动轴16水平设置,主体1上设有第二轴承,转动轴16通过第二轴承与主体1连接,第二皮带轮14套设在转动轴16上,第一皮带轮13与第二皮带轮14通过传动皮带15传动连接,故第二电机12驱动第一皮带轮13转动,第一皮带轮13通过传动皮带15驱动第二皮带轮14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16旋转,由于连杆17竖向设置在转动轴16的上方,光伏板18水平设置在连杆17的上方,故转动轴16通过连杆17驱动光伏板18旋转,使得光伏板18能够实时调节角度,随太阳的位置转动,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智能型冷却塔,普通状态下爬梯4设置在主体1下方,以阻挡酸雨的侵蚀,当需要维修时,通过自动收放机构驱动爬梯4运动,使其移动到主体1的侧壁处,以方便维修,通过爬梯4的自动收放对其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安装在主体1顶部的光伏板18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减少工厂能耗,并通过实时调节光伏板18的角度,使其随太阳的位置转动,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在灯光控制模块中采用了简单常规的元器件,不仅保证了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塔脚(2)、风扇室(3)和爬梯(4),所述主体(1)还包括自动收放机构和光伏发电机构,所述自动收放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所述爬梯(4)水平设置在自动收放机构上,所述自动收放机构与爬梯(4)传动连接,所述光伏发电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顶部;
所述自动收放机构包括推出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推出组件和爬梯(4)之间;
所述推出组件包括气缸(5)和连接块(6),所述气缸(5)设置在主体(1)的下方,所述气缸(5)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平行,所述气缸(5)的输出轴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连接块(6)与气缸(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电机(7)、第一圆柱齿轮(8)、第二圆柱齿轮(9)、转轴(10)和支板(11),所述第一电机(7)设置在连接块(6)上,所述第一电机(7)与第一圆柱齿轮(8)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0)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支板(11)所在的平面与爬梯(4)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支板(11)设置在爬梯(4)和转轴(10)之间,所述连接块(6)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转轴(10)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连接块(6)连接,所述转轴(10)的另一端与支板(1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板(11)的另一端位于转轴(10)的一侧,所述第二圆柱齿轮(9)套设在转轴(10)上,所述第一圆柱齿轮(8)与第二圆柱齿轮(9)啮合;
所述灯光控制模块包括灯光控制电路,所述灯光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六发光二极管(D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一电容(C1)、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发光二极管(D1)、第二发光二极管(D2)和第三发光二极管(D3)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四发光二极管(D4)、第五发光二极管(D5)和第六发光二极管(D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并联,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所述第四发光二极管(D4)的阳极与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六发光二极管(D6)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1)的与爬梯(4)所在的侧面背对的一侧设有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第三电机(19)、丝杆(20)、固定块(21)、滑动杆(22)、滑块(23)和紧固板(24),所述丝杆(20)水平设置,所述丝杆(20)与第三电机(19)的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丝杆(20)与第三电机(19)传动连接,所述固定块(21)上设有第三轴承,所述丝杆(20)的远离第三电机(19)的一端通过第三轴承与固定块(21)连接,所述滑动杆(22)与丝杆(20)平行,所述滑动杆(22)穿过滑块(23)且滑动杆(22)与滑块(23)滑动连接,所述滑块(23)上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20)经螺纹孔穿过滑块(23),所述丝杆(20)与滑块(23)螺纹连接,所述丝杆(20)上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滑块(23)有两个,两个滑块(23)分别与两段设有相反螺纹的丝杆(20)螺纹连接,所述紧固板(24)与丝杆(20)垂直,所述滑块(23)位于紧固板(24)和支板(11)之间,所述紧固板(24)有两个,两个紧固板(24)分别与两个滑块(23)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杆(22)有两个,两个滑动杆(22)关于丝杆(20)对称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20)的表面设有防腐镀锌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板(24)上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在紧固板(24)的靠近丝杆(20)中部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下方设有支撑槽(25),所述支撑槽(25)的槽底所在的平面与支板(11)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支撑槽(25)有两个,两个支撑槽(25)关于支板(11)对称设置,所述支板(1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槽(25)内,所述支板(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槽(25)匹配且滑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25)的内壁上设有耐磨涂料。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部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气缸(5)、第一电机(7)和第三电机(19)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上设有PLC,所述PLC与第二电机(12)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型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2)和第三电机(19)均为伺服电机。
CN201710646874.8A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Pending CN1075048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6874.8A CN107504830A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6874.8A CN107504830A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4830A true CN107504830A (zh) 2017-12-22

Family

ID=60689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6874.8A Pending CN107504830A (zh) 2017-08-01 2017-08-01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48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7745A (zh) * 2018-05-28 2018-11-13 芜湖超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池存放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7745A (zh) * 2018-05-28 2018-11-13 芜湖超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池存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01382U (zh) 一种维修方便的led路灯
CN205979569U (zh) 一种方便拆卸维修的led路灯
CN208764826U (zh) 一种节能型伸缩式太阳能路灯
CN207053463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上的清灰装置
CN207975565U (zh) 一种新能源led交通路灯
CN107504830A (zh)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CN107575823A (zh) 一种快速拆卸式太阳能路灯
CN207162024U (zh) 一种适用于恶劣天气使用的桥梁监控设备
CN107060398B (zh) 一种智能型冷却塔
CN206398618U (zh) 一体化太阳能路灯
CN201074975Y (zh) 特种空调冷凝器清灰装置
CN210639761U (zh) 一种智慧交通用导流装置
CN205979471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led路灯
CN216158963U (zh) 一种环境自适应太阳能led路灯
CN212869570U (zh) 一种智能自控式led路灯
CN209026703U (zh) 一种节能型伸缩式太阳能路灯
CN208620242U (zh) 一种组装式自动调节的投影式太阳能用路灯
CN107091455A (zh) 一种园林用led照明路灯
CN207112648U (zh) 一种太阳能路灯
CN205609123U (zh) 一种节能型led显示屏
CN206673395U (zh) 一种密度可调节集成配电箱
CN219976304U (zh) 一种太阳能智能路灯
CN215001328U (zh) 一种调节高低的太阳能路灯
CN107204735A (zh) 一种节能型石墨烯分散机
CN212691604U (zh) 一种建筑节能外墙景观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