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3730A - 地下气化炉 - Google Patents
地下气化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03730A CN107503730A CN201710867679.8A CN201710867679A CN107503730A CN 107503730 A CN107503730 A CN 107503730A CN 201710867679 A CN201710867679 A CN 201710867679A CN 107503730 A CN107503730 A CN 1075037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rizontal directional
- hole
- roadway
- vertical shaft
- undergr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495 reaction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376 reac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78 shot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295—Gasification of minerals, e.g. for producing mixtures of combustible gas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气化炉,该地下气化炉包括:竖井和水平定向孔;其中,竖井的第一端与地面相连接,竖井的第二端置于煤层中;水平定向孔的第一端与地面相连接,水平定向孔的第二端置于煤层中且与竖井的第二端相连通,水平定向孔用于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竖井用于将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本发明中,将水平定向孔作为产气通道,气化过程稳定,易于控制,便于施工,将竖井作为输气通道,能够更好、更多地输送反应气体,输气集中稳定,并且,竖井的第二端更为坚固稳定,以及水平定向孔的第二端与竖井的第二端相连通,结构简单,建炉周期短,节约成本,使得地下气化炉更为安全、稳定,实现了对地下煤炭资源的高效、稳定、持续、清洁开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气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气化炉。
背景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是将高分子煤在地下原位用高温转变为低分子的燃气,并输送到地表的化学采煤方法。煤炭地下气化主要是通过设置在地下的气化炉来实现,但由于气化炉建筑在地下煤层中,与地面气化炉相比,其造气过程增加了许多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目前,煤炭地下气化炉主要有无井式和有井式两类。无井式气化炉主要利用地质钻孔进行气化,其优点是气化过程比较稳定,容易控制,建炉周期短,可用于气化薄的煤层、深部煤层、水下和建筑物下的煤层、小煤矿边缘丢失的煤;其缺点是需要大量的出气孔才能满足出气要求,并且,各出气孔的底部极不稳定,容易坍塌造成堵塞,同时需要多次定向孔与直孔的地下穿越对接,以及各个直孔间的短路贯通。有井式气化炉主要利用巷道和水平孔进行气化,其优点是提前掌控煤层赋存和构造情况,能够规避风险,有利于建炉,同时出气量大,还可利用原有的部分坑道,从而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投资;其缺点是建炉的全过程均为地下作业,建炉周期长,投资成本大,安全要求高。因此,现有的煤炭地下气化炉各有利弊,均无法实现快速、安全、稳定。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气化炉,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煤炭地下气化炉无法实现快速、安全、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下气化炉,该地下气化炉包括:竖井和水平定向孔;其中,竖井的第一端与地面相连接,竖井的第二端置于煤层中;水平定向孔的第一端与地面相连接,水平定向孔的第二端置于煤层中且与竖井的第二端相连通,水平定向孔用于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竖井用于将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中还包括:巷道;其中,巷道置于煤层中且与竖井的第二端相连通;水平定向孔的第二端与巷道相连通,巷道用于接收水平定向孔中产生的反应气体,并将反应气体输送至竖井。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还包括:支护墙;其中,巷道对应于水平定向孔处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支护墙设置于开口处,支护墙开设有连通孔,连通孔用于使水平定向孔与巷道相连通,将水平定向孔中产生的反应气体输送至巷道内。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还包括:置于巷道内的第一连接管和置于竖井内的第二连接管;其中,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连通孔相连接,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相连接;第一连接管用于将连通孔输送的反应气体输送至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用于将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中,水平定向孔为至少两个,各水平定向孔的第一端均与地面相连接,各水平定向孔的第二端均与巷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中,水平定向孔为偶数个,各水平定向孔分别置于巷道的两侧且相对于巷道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中,巷道的顶部设置有支护层。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中,巷道的侧壁设置有加固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中,巷道沿煤层的主裂隙方向设置;水平定向孔的第二端与巷道相垂直。
进一步地,上述地下气化炉中,竖井的内壁设置有支护装置。
本发明中,将水平定向孔作为产气通道,气化过程稳定,易于控制,便于施工,建造时间短,将竖井作为输气通道,能够更好、更多地输送反应气体,无需设置大量出气孔,输气集中稳定,并且,竖井的第二端更为坚固稳定,避免了现有无井式气化炉容易坍塌造成堵塞的现象,以及水平定向孔的第二端与竖井的第二端相连通,结构简单,建炉周期短,节约成本,使得地下气化炉更为安全、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煤炭地下气化炉无法实现快速、安全、稳定的问题,实现了对地下煤炭资源的高效、稳定、持续、清洁开采;此外,无需占用大量用地,还有利于保护环境,避免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气化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气化炉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地下气化炉可以包括:竖井1和水平定向孔2。其中,竖井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地面相连接,竖井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置于煤层中,即竖井1由地面穿设至煤层中。具体地,竖井1的第二端置于煤层底板处。竖井1具有预设直径,该预设直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竖井1的直径为6-8m。
具体实施时,竖井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设置,也可以利用已有资源作为竖井1,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上端)与地面相连接,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下端)置于煤层中,即水平定向孔2由地面穿设至煤层中。水平定向孔2包括:垂直段、稳斜段和水平段,水平定向孔2的垂直段的第一端与地面相连接,垂直段的第二端通过稳斜段与水平段相连接。
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水平定向孔2用于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具体地,水平定向孔2的水平段与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由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向水平定向孔2内输送气化剂,气化剂与煤层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
具体实施时,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与竖井1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即水平定向孔2的垂直段与竖井1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用于使得水平定向孔2的水平段内的气化剂与煤层更好地进行煤气化反应,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时,水平定向孔2内可以设置有气化剂输送设备,气化剂输送设备用于向水平定向孔2内输送气化剂。
由于竖井1的第二端与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相连通,所以竖井1用于接收水平定向孔2内产生的反应气体,并将反应气体通过竖井1的第一端输送至地面。
具体实施时,水平定向孔2可以为至少两个,各水平定向孔2均由地面穿设至煤层中,并且,每个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均与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每个水平定向孔2均用于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竖井1的第二端用于接收各水平定向孔2中产生的反应气体,竖井1的第一端用于将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优选的,各水平定向孔2可沿竖井1的第二端的周向均匀分布。
工作时,气化剂由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输送至水平定向孔2内,气化剂与煤层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反应气体经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输送至竖井1内,并由竖井1输出至地面。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将水平定向孔2作为产气通道,气化过程稳定,易于控制,便于施工,建造时间短,将竖井1作为输气通道,能够更好、更多地输送反应气体,无需设置大量出气孔,输气集中稳定,并且,竖井1的第二端更为坚固稳定,避免了现有无井式气化炉容易坍塌造成堵塞的现象,以及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结构简单,建炉周期短,节约成本,使得地下气化炉更为安全、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煤炭地下气化炉无法实现快速、安全、稳定的问题,实现了对地下煤炭资源的高效、稳定、持续、清洁开采;此外,无需占用大量用地,还有利于保护环境,避免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地下气化炉还可以包括:巷道3。其中,巷道3设置于煤层中,巷道3内具有预设空间,则巷道3的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该预设空间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巷道3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巷道3的预设空间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则巷道3呈长方体状设置,巷道3的高度可以为煤层厚度,巷道3的宽度可以为10-12m。
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巷道3相连通,并且,巷道3与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即,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通过巷道3与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巷道3用于接收水平定向孔2中产生的反应气体,并将反应气体输送至竖井1,竖井1将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
具体实施时,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巷道3的连通处可以通过开孔来实现,并在连通处设置支护结构和密封结构。支护结构用于使得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巷道3的连通处更为稳定,避免坍塌;密封结构用于避免反应气体的泄露。巷道3与竖井1第二端的连通处也可以通过开孔来实现,并在连通处设置支护结构和密封结构,支护结构用于使得巷道3与竖井1第二端的连通处更为稳定,避免坍塌;密封结构用于避免反应气体的泄露。
具体实施时,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巷道3的底部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巷道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1m,即水平定向孔2的水平段与巷道3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0.5-1m。
巷道3可以以竖井1为中心,沿煤层的主裂隙方向设置,以使巷道3在煤层中更为稳定,确保巷道3的安全工作。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巷道3相垂直,即水平定向孔2的水平段与巷道3相垂直,这样,能够使得水平定向孔2内的气化剂更好地与煤层进行煤气化反应。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巷道3,水平定向孔2内的反应气体通过巷道3输送至竖井1,便于反应气体输送至竖井1内,避免反应气体在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处堆积,确保了反应气体的稳定输送。
参见图2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地下气化炉还可以包括:支护墙4。其中,巷道3对应于水平定向孔2处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支护墙4设置于开口处,支护墙4开设有连通孔41,连通孔41用于使水平定向孔2与巷道3相连通,将水平定向孔2中产生的反应气体输送至巷道3内。具体地,巷道3的侧壁在对应于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的位置处开设有开口,在开口内设置支护墙4,支护墙4用于加固该巷道3与水平定向孔2的连通处,使得该开口处牢固稳定,避免在开口处出现坍塌现象。支护墙4为整体封闭结构,为了使得水平定向孔2与巷道3进行连通,则在支护墙4对应于水平定向孔2处开设连通孔41。
具体实施时,连通孔41可以为至少两个,各连通孔41在支护墙4上均对应于水平定向孔2处,各连通孔41均匀分布。
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巷道3与水平定向孔2相对应处的整个侧壁开设一个开口,则开口的高度与巷道3的高度相同,开口的宽度与水平定向孔2的宽度相匹配,以使开口与水平定向孔2相对应。这时,支护墙4设置于该开口处,连通孔41在支护墙4上并且对应于水平定向孔2处,以使连通孔41起到将水平定向孔2与巷道3相连通的作用。也可以是,该开口仅仅在巷道3与水平定向孔2相对应处的侧壁开设,则该开口与水平定向孔2的截面尺寸相匹配,这时,支护墙4设置于该开口处,连通孔41在支护墙4上开设即可。
具体实施时,支护墙4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支护墙4能够起到对巷道3的开口处进行加固的作用即可,本实施例对于支护墙4的结构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在开口内设置钢支架,并通过钢筋耐高温混凝土充填该开口,进行密闭支护,以形成支护墙4。
具体实施时,开口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的长度为3-5m,宽度为6-8m。连通孔41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本实施例对于连通孔41的形状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孔41为圆形。连通孔41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连通孔41的直径为300-500mm。
工作时,气化剂由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输送至水平定向孔2内,气化剂与煤层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反应气体经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输送至巷道3内,则巷道3作为集气通道,收集水平定向孔2内的反应气体。巷道3再将反应气体输送至竖井1内,并由竖井1输出至地面。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巷道3对应于水平定向孔2处设置开口,并在开口内设置支护墙4,能够对巷道3与水平定向孔2的连通处进行支护,起到加固作用,确保巷道3与水平定向孔2的连通处的稳定,进而确保地下气化炉的安全稳定工作;支护墙4开设的连通孔41用于水平定向孔2与巷道3之间的连通,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此外,水平定向孔2作为产气通道,巷道3作为集气通道,竖井1作为输气通道,结构简单,无需工作人员进入地下气化炉内,也无需拓展气化工作面,节约了建炉周期和投资成本。
参见图2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地下气化炉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管(图中未示出)和第二连接管(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连接管设置于巷道3内,第二连接管设置于竖井1内。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连通孔41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管与水平定向孔2相连通。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置于竖井1的第二端处,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地面相连通。水平定向孔2用于将煤气化反应产生的反应气体通过连通孔41输送至第一连接管内,第一连接管用于接收连通孔41输送的反应气体,并将该反应气体输送至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用于将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管在巷道3内,可以与巷道3的内壁相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管的稳固固定。第二连接管在竖井1内,可以与竖井1的内壁相连接,以实现第二连接管的稳固固定。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可以与连通孔41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法兰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可以第二连接管的第一端为可拆卸连接,例如,法兰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时,当连通孔41为至少两个时,第一连接管的数量与第二连接管的数量均与连通孔41的数量相同,一个连通孔41对应一个第一连接管,一个第一连接管对应一个第二连接管。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这样,水平定向孔2中的反应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输送至地面,第一连接管作为集气通道,第二连接管作为输气通道,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地下气化炉内进而拓展气化工作面,扩展地下气化炉的构建,有效地增加了气化范围,提高了气化产量,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水平定向孔2为至少两个,各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均与地面相连接,各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均与巷道3相连通,各水平定向孔2均用于将产生的反应气体输送至巷道3内。相邻两个水平定向孔2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优选的,任意相邻两个水平定向孔2之间具有相同的预设距离。更为优选的,各水平定向孔2沿巷道3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优选的,水平定向孔2为偶数个,各水平定向孔2分别置于巷道3的两侧,并且,置于巷道3两侧的各水平定向孔2相对于巷道3对称设置。具体地,将水平定向孔2均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置于巷道3的一侧,另一部分置于巷道3的另一侧,两部分水平定向孔2为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两部分水平定向孔2相对于巷道3对称设置。更为优选的,巷道3两侧的各水平定向孔2均沿巷道3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这样,能够使得各水平定向孔2均匀排布,进而使得地下气化炉结构整齐和安全,便于施工。
具体实施时,巷道3对应于每个水平定向孔2处的侧壁均设置有开口,开口的数量、支护墙4的数量与水平定向孔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则每个开口处均设置有一个支护墙4,每个支护墙4上且对应于水平定向孔2处均开设有连通孔41,每个连通孔41均用于使对应的水平定向孔2与巷道3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为多个,每个水平定向孔2与巷道3连通处的支护墙4上的每个连通孔41均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当水平定向孔2为至少两个时,各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在竖井1的底部汇合,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管相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水平定向孔2为至少两个,有效地扩大了气化工作面,更好地进行煤气化反应,提高了地下气化炉的工作效率。
参见图3和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巷道3的顶部设置有支护层5,支护层5用于对巷道3的顶部进行支护加固以防止巷道3顶板的冒落。
具体实施时,支护层5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对巷道3的顶部起到支护加固作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了其中一种支护层5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结构:对巷道3的顶部进行锚喷支护,即先设置锚杆,再喷射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锚杆的长度为4-5m,喷射的混凝土的厚度为150-200mm。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巷道3的顶部设置支护层5,能够有效地防止巷道3顶板的冒落,避免巷道3的坍塌,确保了巷道3安全稳定地工作,进而确保了煤气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参见图2和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巷道3的侧壁设置有加固装置6,加固装置6用于对巷道3进行加固以避免巷道3的坍塌。具体实施时,加固装置6设置于巷道3未设置开口的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巷道3为长方体状,则巷道3两侧的侧壁均设置有加固装置6。
具体实施时,加固装置6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对巷道3起到加固作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了其中一种加固装置6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结构:在巷道3两侧的侧壁均设置密闭墙,即在巷道3任意一侧的侧壁上进行钢支架支护,利用砌体、挂网和喷射耐高温混凝土进行密闭,以形成密闭墙。在本实施例中,巷道3任一侧侧壁的密闭墙的厚度为1-1.5m,耐高温1000℃以上。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巷道3的侧壁设置加固装置6,能够对巷道3进行加固,避免巷道3的坍塌,确保巷道3安全、稳定地将反应气体输送至竖井1内,提高了地下气化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见图2至图4,上述各实施例中,竖井1的内壁设置有支护装置7,该支护装置7用于对竖井1进行支护加固。
具体实施时,支护装置7可以为任意结构,只要能够对竖井1起到支护加固作用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了其中一种支护装置7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结构:煤层的上方为岩层,当煤层上方岩层的岩体质量为“好”至“一般”时,竖井1的内壁设置单层钢筋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单层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为500mm。当煤层上方岩层的岩体质量为“差”时,竖井1的内壁设置喷锚网和单层钢筋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喷锚网为100mm,单层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为400mm。当煤层上方岩层的岩体质量为“很差”时,竖井1的内壁设置喷锚网和双层钢筋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喷锚网为100mm,双层钢筋混凝土的厚度为400mm。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竖井1的内壁设置支护装置7,支护装置7对竖井1进行加固支护,能够有效地防止竖井1的坍塌,确保了竖井1安全稳定地将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进而确保了煤气化反应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将水平定向孔2作为产气通道,气化过程稳定,易于控制,便于施工,建造时间短,将竖井1作为输气通道,能够更好、更多地输送反应气体,无需设置大量出气孔,输气集中稳定,并且,竖井1的第二端更为坚固稳定,避免了现有无井式气化炉容易坍塌造成堵塞的现象,以及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结构简单,建炉周期短,节约成本,使得地下气化炉更为安全、稳定,实现了对地下煤炭资源的高效、稳定、持续、清洁开采;此外,无需占用大量用地,还有利于保护环境,避免了生态平衡的破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竖井(1)和水平定向孔(2);其中,
所述竖井(1)的第一端与地面相连接,所述竖井(1)的第二端置于煤层中;
所述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与地面相连接,所述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置于所述煤层中且与所述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水平定向孔(2)用于进行煤气化反应产生反应气体;
所述竖井(1)用于将所述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巷道(3);其中,
所述巷道(3)置于所述煤层中且与所述竖井(1)的第二端相连通;
所述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所述巷道(3)相连通,所述巷道(3)用于接收所述水平定向孔(2)中产生的所述反应气体,并将所述反应气体输送至所述竖井(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护墙(4);其中,
所述巷道(3)对应于所述水平定向孔(2)处的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支护墙(4)设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支护墙(4)开设有连通孔(41),所述连通孔(41)用于使所述水平定向孔(2)与所述巷道(3)相连通,将所述水平定向孔(2)中产生的所述反应气体输送至所述巷道(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巷道(3)内的第一连接管和置于所述竖井(1)内的第二连接管;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连通孔(4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用于将所述连通孔(41)输送的所述反应气体输送至所述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用于将所述反应气体输送至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定向孔(2)为至少两个,各所述水平定向孔(2)的第一端均与地面相连接,各所述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巷道(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定向孔(2)为偶数个,各所述水平定向孔(2)分别置于所述巷道(3)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巷道(3)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3)的顶部设置有支护层(5)。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巷道(3)的侧壁设置有加固装置(6)。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巷道(3)沿所述煤层的主裂隙方向设置;
所述水平定向孔(2)的第二端与所述巷道(3)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1)的内壁设置有支护装置(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67679.8A CN107503730B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地下气化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867679.8A CN107503730B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地下气化炉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03730A true CN107503730A (zh) | 2017-12-22 |
CN107503730B CN107503730B (zh) | 2024-08-16 |
Family
ID=6069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867679.8A Active CN107503730B (zh) | 2017-09-22 | 2017-09-22 | 地下气化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03730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7748A (zh) * | 2013-09-04 | 2013-12-11 | 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 | 煤炭地下气化炉、以及煤炭地下气化方法 |
CN105114051A (zh) * | 2015-07-20 | 2015-12-02 | 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 | 煤炭地下气化炉型及气化方法 |
CN207739991U (zh) * | 2017-09-22 | 2018-08-17 | 新疆国利衡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地下气化炉 |
-
2017
- 2017-09-22 CN CN201710867679.8A patent/CN1075037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37748A (zh) * | 2013-09-04 | 2013-12-11 | 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 | 煤炭地下气化炉、以及煤炭地下气化方法 |
CN105114051A (zh) * | 2015-07-20 | 2015-12-02 | 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 | 煤炭地下气化炉型及气化方法 |
CN207739991U (zh) * | 2017-09-22 | 2018-08-17 | 新疆国利衡清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地下气化炉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03730B (zh) | 2024-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54255B (zh) | 隧道不收敛型塌方的处理方法 | |
CN110185457B (zh) | 一种tbm平导洞身施工方法 | |
CN103244128B (zh) | 一种大断面岩溶隧道双侧壁导坑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法 | |
CN101748741B (zh) | 一种混凝土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109595004B (zh) | 一种隧道二扩四扩挖方法 | |
CN110454172B (zh) | 一种隧道横洞与正洞交叉口段施工方法及台阶爆破方法 | |
CN110195604B (zh) | 一种线隧道正洞tbm掘进段施工方法 | |
CN113217021B (zh) | 一种地下空间近距离扰动施工方法及设备 | |
CN106894826B (zh) | 一种洞内塌方段的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 | |
CN106812550A (zh) | 一种综采工作面过大断层防治煤层自然发火的方法 | |
CN110700843B (zh) | 基于分区爆破的隧道三台阶同步开挖施工方法 | |
CN106870001B (zh) | 巷道分层袋式自立充填挡墙构筑方法 | |
CN109356590B (zh) | 一种井下竖煤仓的施工方法 | |
CN104027911A (zh) | 一种用于煤矸石山的防灭火方法 | |
CN111780633B (zh) | 一种双线隧道ⅳ~ⅴ级围岩下台阶迈步式快速开挖方法 | |
CN110106883A (zh) | 一种矫正地铁隧道水平变形的实时反馈注浆方法 | |
CN113338970A (zh) | 一种盾构接收方法 | |
CN207739991U (zh) | 地下气化炉 | |
CN112593943A (zh) | 一种厚含水回填土层中的立井井颈段井壁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107527A (zh) | 一种对大冲击地压巷道的多层次支护工艺及监控方法 | |
CN109779652A (zh) | 一种煤矿软岩工作面回风巷扩修和支护方法 | |
CN112855029B (zh) | 一种采空区钻孔外扩管施工方法 | |
CN206360720U (zh) | 一种新型柔性充填隔离挡墙 | |
CN110159276A (zh) | 一种遇水崩解极软岩地层中隧洞开挖施工工艺 | |
CN107503730A (zh) | 地下气化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