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3137A -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3137A
CN107493137A CN201710526844.3A CN201710526844A CN107493137A CN 107493137 A CN107493137 A CN 107493137A CN 201710526844 A CN201710526844 A CN 201710526844A CN 107493137 A CN107493137 A CN 107493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
signal
upward signal
target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684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
齐江
王自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2684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3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3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92975 priority patent/WO2019001442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3Distribution optical network, e.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3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 H04B10/032Arrangements for fault recovery using working and prot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10/07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 H04B10/079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using an in-service signal using measurements of the data signal
    • H04B10/0791Fault loca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75Radio-over-fibre, e.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modulated onto an optical carrier
    • H04B10/25752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H04B10/25753Distribution optical network, e.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plurality of remote units
    • H04B10/25754Star network topolog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2Star-type networks or tree-typ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5Ring-typ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本申请方法包括:无线电控制设备REC为目标无线电设备RE配置标识;所述REC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所述标识,以便所述至少两个RE中的所述目标RE根据所述标识接收所述目标下行信号,所述REC与所述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

Description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分布式基站已成为基站设备的主流形态。自2016年起,各大运营商开始加快加密站部署节奏。射频远端单元(Romote Radio Unit,RRU)拉远的场景下,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和RRU之间将通过光纤连接形成前传(Fronthaul)网络,前传网络支持10千米以上的长距离光纤传输。此外随着云化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Network,CloudRAN)规模商用,BBU集中也将形成BBU-RRU之间的前传网络。目前各种制式无线网络BBU和RRU之间的光纤传输接口标准主要为通用公共射频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CPRI)标准,也存在与CPRI标准类似的其他标准。然而大部分运营商从BBU到RRU的光纤资源紧缺,极大程度制约了加密站及CloudRAN的部署节奏。
根据CPRI标准,长距离传输下,REC与RE之间支持多种网络拓扑,具体可以参见图1,图1中包括三种网络拓扑,分别为:点对点链路、链行链路以及环形链路。
然而,上述网络拓扑存在如下缺点:链行链路中,若RE出现故障,则会中断下游所有的RE业务;链行链路和环形链路需要的光纤较多,特别是环形链路需要的光纤增加了一倍;REC可以级联的级数受到时钟偏差的影响,可以级联的RE数量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可包括: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REC为各RE分别配置标识(Identity,ID),如为目标RE配置目标标识,并向各RE分别通知为其分配的标识,使得各RE获取到自身的标识。之后,REC向上述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上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包括目标下行信号,目标下行信号中携带有目标标识。上述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接收到上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后,从上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标识确定目标下行信号,从而目标RE接收属于自己的目标下行信号。可见,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REC向上述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可以为:上述REC通过光无源分束器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可见,提供了一种树形光纤链路的实现方式,树形光纤链路更符合实际的RE物理网络拓扑结构,相比于链行链路和环形链路,节省了光纤,特别是主干光纤。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在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机制中,REC需要为至少两个RE分别配置上行时隙,以便各RE根据为其配置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可见,RE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需要由REC准确控制,以避免多个RE之间上行传输出现冲突,这样不同的RE在发送上行信号之前需要插入REC要求的时隙。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REC需要通过本地时钟对上行信号进行采样,以完成各RE的时钟与本地时钟同步。可见,为了保证各RE的时钟与本地时钟同步,比如在上行突发开销时间内完成时钟同步,需要REC通过REC本地时钟对RE的上行信号进行重新采样。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当REC检测到存在RE开站时,对存在开站的RE进行重新测距;或,当检测到存在RE故障时,对存在故障的RE进行重新测距。可见,只有RE开站或者故障时才需要重新测距,设置测距机制需要故障或者网管触发才开启测距窗口,降低测距对正常的RE业务的影响,对于故障的RE重新测距时,由于存储原来的测距信息,可以缩短测距窗口,不影响其他RE的运行。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下行信号包括超帧,超帧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可包括:
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至少两个RE中的任意一个RE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且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RE根据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向REC发送上行信号。可见,RE在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后,按照发送时刻发送上行信号,以避免上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或冲突。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还包括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REC,该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该REC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由软件实现,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各模块用于执行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RE,至少两个RE与REC组成树形光纤链路,该RE可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由软件实现,其软件包括与上述功能相应的模块,各模块用于执行相应的功能。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上述REC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REC所实现的功能所设计的程序。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上述RE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RE所实现的功能所设计的程序。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REC为目标RE配置标识;REC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以便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接收目标下行信号,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从而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三种REC与RE之间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PON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REC通过无源光功率分束器与至少两个RE相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下行信号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行信号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电控制设备REC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电控制设备REC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电控制设备REC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电控制设备REC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电设备RE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无线电设备RE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借鉴固定宽带接入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网络架构,BBU-RRU传输中引入无源光功率分束器(又称光无源分束器),通过无源光功率分束器,REC同时连接多个RE,在REC同无源光功率分束器之间利用一根光纤连接,在RE近端通过无源光功率分束器连接多个RE。无源光功率分束器是一种无源光纤器件,器件廉价,可靠性等同光纤链路。PON网络架构可以参见图2,在图2中,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 Terminal,OLT)和各个光网络终端(Optical Network Termination,ONT)之间通过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TDM)方式进行通信,即:下行OLT广播所有信号,各个OLT按照自己的标识接收属于自己的信息;上行通过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方式进行,各个ONT在OLT的控制下,在分配的时隙内发送信号,避免各个ONT发送的信号产生冲突。
由于PON网络的带宽最高仅支持10Gb/s,而面向移动前传的带宽需求远高于此,至少要求支持25Gb/s的速率以及1:8的分光比才能满足BBU-RRU之间点到多点的前传组网需求。且当前PON都是面向数据业务或者TDM业务,例如Ethernet/E1传输接口,而CPRI接口同现有的Ethernet/E1接口本质上不同,从时延变化、时钟同步精度、传送模式参数上无法直接利用现有的承载数据业务或者TDM业务的PON网络直接进行CPRI传输,实现REC与RE之间的通信。由此引出了本申请所提出的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案。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本申请中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无线电控制设备REC为目标无线电设备RE配置标识;
本实施例中,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REC为各RE分别配置标识,如为目标RE配置标识。
REC可以选择向各RE分别通知为其分配的标识,使得各RE获取到自身的标识,为后续根据标识接收下行信号做铺垫。
102、REC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上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以便上述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接收目标下行信号,REC与上述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
本实施例中,REC在为目标RE配置标识后,REC向与其连接的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并且上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一个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从而上述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只接受属于自己的目标下行信号。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REC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可以为:
REC通过光无源分束器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REC通过无源光功率分束器(又称光无源分束器)与至少两个RE相连接的示意图,具体可以参见图4。
可见,提供了一种树形光纤链路的实现方式,树形光纤链路更符合实际的RE物理网络拓扑结构,相比于链行链路和环形链路,节省了光纤,特别是主干光纤。
例如,假设通过光无源分束器,REC连接3个RE,分别为RE1、RE2以及RE3,REC为RE1分配标识A,REC为RE2分配标识B,REC为RE3分配标识C。REC广播下行信号a、下行信号b以及下行信号c,其中,下行信号a携带有标识A,下行信号b携带有标识B,下行信号c携带有标识C。RE1根据标识A接收下行信号a,RE2根据标识B接收下行信号b,RE3根据标识C接收下行信号c。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举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到多点光纤传输方法,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示例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到多点光纤传输方法,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REC为目标RE配置标识;REC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以便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接收目标下行信号,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从而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REC为至少两个RE分别配置上行时隙,以便各RE根据为其配置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
可见,RE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需要由REC准确控制,以避免多个RE之间上行传输出现冲突,这样不同的RE在发送上行信号之前需要插入REC要求的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REC同RE的上下行需要保证严格的时延对称性,RE在发送上行信号之前需要插入REC要求的时隙的同时,REC也应当在广播下行信号之前插入相同的时隙。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REC通过本地时钟对上行信号进行采样,以完成各RE的时钟与本地时钟同步。
可见,为了保证各RE的时钟与本地时钟同步,比如在上行突发开销时间内完成时钟同步,需要REC通过REC本地时钟对RE的上行信号进行重新采样。
此外,应理解,每个RE与REC物理上都是直接相连,RE之间相互独立,时钟上没有影响。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
当REC检测到存在RE开站时,对存在开站的RE进行重新测距;或,当检测到存在RE故障时,对存在故障的RE进行重新测距。
本申请为了让不同距离的RE开展时自动实现接入REC,上行方向需要定时停止业务发送,以提供RE接入网络机会。由于只有RE开站或者故障时才需要重新测距,设置测距机制需要故障或者网管触发才开启测距窗口,降低测距对正常的RE业务的影响,对于故障的RE重新测距时,由于存储原来的测距信息,可以缩短测距窗口,不影响其他RE的运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下行信号包括超帧,超帧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能的下行信号的帧结构可以参见图5,在图5中,保证CPRI10ms帧(Frame)长度不变,超帧(Hyperframe)结构上每个RE前面增加几个字节开销(overhead),其中净荷部分包含所有属于本RE的Hyperframe。Overhead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10ms帧可以分为150个超帧,编号为0至149,每个超帧中包含有256个基本帧(basic frame),编号为0至255。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点到多点CPRI接口可以在现有的CPRI接口上进行硬件升级,为了保护原有的REC和RE,本申请可以将点对多点CPRI接口功能集成在可插拔的CPRI光模块中,对REC和RE提供兼容点对点硬件接口,这样保护现有REC和RE,只需要更换CPRI光模块即可以升级为点对多点组网。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由于RE传送带宽都是固定配置的,所以本申请中REC上采用固定带宽分配方案即可以满足要求,具体所需要的带宽在RE接入网络时进行协商确定。
请参阅图6,本申请中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无线电设备RE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上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或冲突,RE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此外,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可以理解的是,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与前述下行信号的帧结构类似,唯一区别在于每个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除了标识外,增加了小于8字节的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用于接收侧突发接收机恢复阈值以及实现同步,此外,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还可以包括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的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的内容与下行信号的帧结构中的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的内容不同,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能的上行信号的帧结构可以参见图7。
202、RE根据发送时刻向无线电控制设备REC发送上行信号,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
本实施例中,RE在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后,按照发送时刻发送上行信号,以避免上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或冲突。
上面通过实施例介绍了本申请中的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下面通过实施例介绍本申请中的无线电控制设备REC,该REC与至少两个无线电设备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请参阅图8,本申请中无线电控制设备REC一个实施例包括:
配置模块301,用于为目标RE配置标识;
发送模块302,用于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上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以便上述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接收目标下行信号。
本实施例中,配置模块301为目标RE配置标识;发送模块302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以便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接收目标下行信号,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从而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发送模块302,具体用于通过光无源分束器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
可见,提供了一种树形光纤链路的实现方式,树形光纤链路更符合实际的RE物理网络拓扑结构,相比于链行链路和环形链路,节省了光纤,特别是主干光纤。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配置模块301,还用于为至少两个RE分别配置上行时隙,以便各RE根据为其配置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
可见,RE的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需要由配置模块301准确控制,以避免多个RE之间上行传输出现冲突,这样不同的RE在发送上行信号之前需要插入配置模块301要求的时隙。
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请参阅图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REC还包括:
采样模块401,用于通过本地时钟对上行信号进行采样,以完成各RE的时钟与本地时钟同步。
可见,为了保证各RE的时钟与本地时钟同步,比如在上行突发开销时间内完成时钟同步,需要采样模块401通过REC本地时钟对RE的上行信号进行重新采样。
在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REC还包括:
测距模块501,用于当检测到存在RE开站时,对存在开站的RE进行重新测距;或,
测距模块501,还用于当检测到存在RE故障时,对存在故障的RE进行重新测距。
可见,本申请为了让不同距离的RE开展时自动实现接入REC,上行方向需要定时停止业务发送,以提供RE接入网络机会。由于只有RE开站或者故障时才需要重新测距,设置测距机制需要故障或者网管触发才开启测距窗口,降低测距对正常的RE业务的影响,对于故障的RE重新测距时,由于存储原来的测距信息,可以缩短测距窗口,不影响其他RE的运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下行信号包括超帧,超帧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上面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中的REC进行了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申请中的REC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1,本申请中的REC一个实施例包括:处理器601、发射器602以及存储器603。
本申请涉及的REC可以具有比图11所示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或设置,各个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601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为目标RE配置标识;
发射器602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上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以便上述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接收目标下行信号。
存储器603用于存储处理器601执行相应的操作所需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601为目标RE配置标识;发射器602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标识,以便至少两个RE中的目标RE根据标识接收目标下行信号,REC与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从而各RE与REC之间的传输是相互独立的,采用树形光纤链路节省了光纤,REC支持连接更多的RE数量。
发射器602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光无源分束器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
处理器6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为至少两个RE分别配置上行时隙,以便各RE根据为其配置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
处理器6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本地时钟对上行信号进行采样,以完成各RE的时钟与本地时钟同步。
处理器601还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当检测到存在RE开站时,对存在开站的RE进行重新测距;或,
当检测到存在RE故障时,对存在故障的RE进行重新测距。
下面通过实施例介绍本申请中的无线电设备RE,至少两个RE与无线电控制设备REC组成树形光纤链路,请参阅图12,本申请中无线电设备RE一个实施例包括:
确定模块701,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
发送模块702,用于根据发送时刻向REC发送上行信号。
本实施例中,确定模块701在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后,发送模块702按照发送时刻发送上行信号,以避免上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或冲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还包括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上面从模块化功能实体的角度对本申请中的RE进行了描述,下面从硬件处理的角度对本申请中的RE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3,本申请中的RE一个实施例包括:处理器801、发射器802以及存储器803。
本申请涉及的RE可以具有比图13所示出的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个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或设置,各个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
发射器802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发送时刻向REC发送上行信号。
存储器803用于存储处理器801执行相应的操作所需的指令。
本实施例中,处理器801在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后,发射器802按照发送时刻发送上行信号,以避免上行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碰撞或冲突。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或者其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或软件硬件组合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存储介质向另一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光盘)、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申请各实施例之间相关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包括:方法实施例之间相关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各装置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用于执行对应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故各装置实施例可以参考相关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部分进行理解。
本申请各装置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结构图仅示出了对应的装置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该装置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通信模块,处理器,存储器等,以实现本申请各装置实施例中该装置所执行的功能或操作,而所有可以实现本申请的装置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而这些修改,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电控制设备REC为目标无线电设备RE配置标识;
所述REC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所述标识,以便所述至少两个RE中的所述目标RE根据所述标识接收所述目标下行信号,所述REC与所述至少两个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EC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包括:
所述REC通过光无源分束器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EC为所述至少两个RE分别配置上行时隙,以便各RE根据为其配置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REC通过本地时钟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采样,以完成所述各RE的时钟与所述本地时钟同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REC检测到存在RE开站时,所述REC对存在开站的RE进行重新测距;
或,
当所述REC检测到存在RE故障时,所述REC对存在故障的RE进行重新测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包括超帧,所述超帧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7.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电设备RE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所述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
所述RE根据所述发送时刻向无线电控制设备REC发送所述上行信号,所述REC与至少两个所述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还包括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9.一种无线电控制设备REC,其特征在于,所述REC与至少两个无线电设备RE组成树形光纤链路,包括:
配置模块,用于为目标RE配置标识;
发送模块,用于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所述至少两个下行信号中的目标下行信号携带有所述标识,以便所述至少两个RE中的所述目标RE根据所述标识接收所述目标下行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REC,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通过光无源分束器向至少两个RE分别发送至少两个下行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REC,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模块,还用于为所述至少两个RE分别配置上行时隙,以便各RE根据为其配置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REC,其特征在于,所述REC还包括:
采样模块,用于通过本地时钟对所述上行信号进行采样,以完成所述各RE的时钟与所述本地时钟同步。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REC,其特征在于,所述REC还包括:
测距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存在RE开站时,对存在开站的RE进行重新测距;
或,
所述测距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存在RE故障时,对存在故障的RE进行重新测距。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REC,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信号包括超帧,所述超帧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15.一种无线电设备RE,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RE与无线电控制设备REC组成树形光纤链路,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到的上行时隙确定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所述上行信号的帧结构中包括标识字段以及物理层突发开销字段;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时刻向REC发送所述上行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RE,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号的帧接口中还包括物理层控制信息字段。
1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或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710526844.3A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ending CN1074931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6844.3A CN107493137A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CT/CN2018/092975 WO2019001442A1 (zh) 2017-06-30 2018-06-27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6844.3A CN107493137A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3137A true CN107493137A (zh) 2017-12-19

Family

ID=60644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6844.3A Pending CN107493137A (zh) 2017-06-30 2017-06-30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3137A (zh)
WO (1) WO20190014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442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213099A (zh) * 2021-05-12 2021-08-06 武汉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分布式连续型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及设备
CN113765615A (zh) * 2021-11-10 2021-12-07 深圳凡维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Cpri接口的时分通信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394A (zh) * 2010-05-25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pri的多制式iq数据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3326783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信号传输系统
US20150163684A1 (en) * 2013-12-10 2015-06-11 Fujitsu Limited Radio access system and radio control apparatus
US20160337043A1 (en) * 2015-05-11 2016-11-17 Fujitsu Limite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frequency error measurement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3137A (zh) * 2017-06-30 2017-12-1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0394A (zh) * 2010-05-25 2010-10-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pri的多制式iq数据映射方法和装置
CN103326783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及信号传输系统
US20150163684A1 (en) * 2013-12-10 2015-06-11 Fujitsu Limited Radio access system and radio control apparatus
US20160337043A1 (en) * 2015-05-11 2016-11-17 Fujitsu Limite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frequency error measurement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442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213099A (zh) * 2021-05-12 2021-08-06 武汉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分布式连续型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及设备
CN113765615A (zh) * 2021-11-10 2021-12-07 深圳凡维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Cpri接口的时分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01442A1 (zh)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4842B2 (en)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 plurality of antenna signals at different optical wavelengths
JP6858262B2 (ja) 共通公衆無線インターフェース(cpri)パッシブ光ネットワーク(pon)における同期誤差低減
CN104244397B (zh) 一种用于td-lte光纤拉远设备时延补偿的方法
US988270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add new system functions to deployed network element using smart transceivers
BRPI0920477A2 (pt) método de sincronização de tempo para uma rede ótica passiva e sistema de sincronização de tempo para uma rede ótica passiva
EP2908600B1 (en) Provision of a reduced cpri framelet link
US10492160B2 (en) Network node
CN107493137A (zh) 一种点对多点光纤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60143016A1 (en) Devices for supplying service information for a microwave link
US20200322052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joint profile-based slicing of mobile access and optical backhaul
CN104684016B (zh) 将叶节点添加到多节点基站系统的方法
CN201947457U (zh) 一种基于pon的光纤分布式射频拉远系统
CN109151830B (zh) 一种频谱整理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US11824963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US11212068B1 (en) Carrying a timestamp in radio over ethernet
US20180124635A1 (en) Frame start optimizing i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CN107979421B (zh) 一种在rru侧进行时延补偿的方法及装置
US11425474B2 (en) Rang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optical network, OLT, ONU, and optical network system
CN103581926B (zh) 一种实现多种组网模式兼容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98708B (zh) 一种在传送系统中业务类型适配的方法和装置
EP38731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reference timing, an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133833B (zh) 用于无线电信网络的前传系统
US9137195B2 (e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witching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US11223437B1 (en) Differential clock recovery using a global reference time
WO2022046607A1 (en) Carrying a timestamp in radio over ether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