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4725A - 桑蚕养殖架 - Google Patents

桑蚕养殖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4725A
CN107484725A CN201710934481.7A CN201710934481A CN107484725A CN 107484725 A CN107484725 A CN 107484725A CN 201710934481 A CN201710934481 A CN 201710934481A CN 107484725 A CN107484725 A CN 1074847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rosspiece
silkworm
sliding block
crosspie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44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4725B (zh
Inventor
陈凤花
莫文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uanzhicub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ning Zhi Qiao Agricultur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ning Zhi Qiao Agricultur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ning Zhi Qiao Agricultur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344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47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47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47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47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47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33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New breeds of invertebrates
    • A01K67/04Silkwor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蚕养殖架,其包括:主支架,其包括两对第一立柱以及四个第一横梁;副支架,其包括一对第二立柱以及第二横梁;两对第一横梁,其位于主支架和副支架之间;多对第二横档,其自上而下的设置在两对第一立柱之间;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其均为竖直设置分别固定在相互平行且相邻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多个蚕匾,一对第二横档对应一个蚕匾;多对第一滑块,一个第二横档上滑动设置一对第一滑块;两对第二滑块,其分别设置在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二横档上。本发明能够快速、省时省力的、能够避免直接接触桑蚕的除沙、更换桑叶的工序,提高了养蚕功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桑蚕养殖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桑蚕养殖架。
背景技术
桑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桑蚕吐出的丝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现有的桑蚕养殖技术中的养殖工具包括木架和放置在木架上的多层蚕匾,在桑蚕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清除蚕沙、更换新鲜桑叶的工序,尤其对于大蚕清除蚕沙和更换桑叶的工序较频繁,通常需要将蚕匾从木架上取下,将蚕匾中的蚕沙和剩余的桑叶残渣清除掉然后更换新鲜的桑叶,或者是人工将桑蚕移动至放置有新鲜桑叶的蚕匾中,以上两种方法都存在费时费力,且极易容易误伤桑蚕甚至导致其死亡的缺陷,从而降低了桑蚕养殖的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逐步深入,桑蚕养殖必须向高效率方向发展,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以不用直接接触桑蚕的清除蚕沙和更换桑叶的桑蚕养殖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桑蚕养殖架,其通过将蚕匾下表面设置的四个第三滑块分别与位于下部的一对第二横档上的四个第一滑块套设并用销钉固定,从而将蚕匾滑动连接在第二横档上,可以将蚕匾移动至第一横档上,将铺设有新鲜桑叶的蚕匾倒置在待换料的蚕匾上方,然后通过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的转动带动蚕匾转动180度,将桑蚕移动至新鲜桑叶的蚕匾中,实现快速、省时省力的、能够避免直接接触桑蚕的除沙、更换桑叶的工序,提高了养蚕功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桑蚕养殖架,其包括:
主支架,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支架包括两对第一立柱以及将四个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依次连接的四个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梁,任一所述第一立柱的横截面为矩形,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右侧面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
副支架,其为竖直设置的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且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平行的门框结构,所述副支架包括一对第二立柱以及将两个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连接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立柱的横截面为矩形,一对所述第二立柱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
两对第一横档,其位于所述主支架和所述副支架之间,任一所述第一横档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垂直,任一一对所述第一横档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一横档的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副支架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横档可相对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横档的纵截面为矩形,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一横档的上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一横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一开口,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横档的下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一横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二开口;
多对第二横档,其自上而下的设置在两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任一所述第二横档与所述第一横档平行,任一一对所述第二横档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任一所述第二横档的靠近所述主支架的右侧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主支架右侧面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横档可相对所述第一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横档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横档的上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二横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三开口,当一对所述第二横档移动至与位于下部的一对所述第一横档齐平时,一个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与一个所述第三开口的端部相接,且两者的水平中心线位于同直线上,形成一条水平直线型的滑道;
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其均为竖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多个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增大且依次套设的第一杆体,位于最外层的一个第一杆体的上端固定于,与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且相近的一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面的中部,位于最内层的一个第一杆体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水平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与第一杆体外表面轴承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副支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多个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第二杆体,位于最外层的一个第二杆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相近且平行一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面的中部,位于最内层的一个第二杆体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与第二杆体的外表面轴承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主支架的方向延伸;
多个蚕匾,一对所述第二横档上设置一个所述蚕匾,所述蚕匾与一对所述第二横档滑动连接,所述蚕匾包括上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水平内接于所述盒体内的筛网以及位于所述盒体底部和所述筛网之间的多个拉伸弹簧;所述盒体的四个侧板靠近上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个钩设孔,底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盲孔,两个所述盲孔同轴线,所述盒体的四个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筛网位于四个所述限位块上;任一所述拉伸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上端钩设在所述筛网的的网格中;
所述拉伸弹簧设置为:当所述拉伸弹簧位于自然伸缩状态时,所述筛网搁置在四个所述限位块上,所述筛网与所述盒体上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盒体侧板的高度比为2:5;当所述拉伸弹簧拉伸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筛网所在平面与所述盒体开口端边缘所在平面齐平;
多对第一滑块,一个所述第二横档对应一对所述第一滑块,任一所述第一滑块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筒体,所述第一滑块的靠近上端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径向贯通的第一通孔;任一一个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边缘朝着远离其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环形的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可水平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三开口底部;
两对第二滑块,其分别设置在位于上部的一对所述第一横档上,一对所述第二滑块对应一个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横档上,任一所述第一滑块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筒体,所述第二滑块的靠近下端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径向贯通的第二通孔;任一一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边缘朝着远离其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环形的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可水平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开口底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架,所述蚕匾的底板的下表面上设有四个第三滑块,四个所述第三滑块分别位于靠近所述底板四个顶角的位置处,任一所述第三滑块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筒体,所述第三滑块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一个所述第三滑块可套设在一个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部,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同轴线,通过销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实现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的相对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架,一对所述第二横档之间水平设置一个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横档的右侧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架,一对所述第一横档之间水平设置一个第四杆体,所述第四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档的左侧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架,所述筛网的网格大小为4毫米。
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架,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三滑块的直径比为1:1:0.8。
优选的是,所述的桑蚕养殖架,所述蚕匾的四个侧板均开设有多个圆形的通风孔。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适合2龄以上的桑蚕养殖用,本发明的蚕匾中的桑叶的放置方法具体为:多个桑叶叠放通过一根拉绳将多个桑叶穿起来,然后将多个桑叶均匀的布开,制成桑叶条,同样的方法制备多个桑叶条,将多个桑叶条沿筛网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布,每个桑叶条的拉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筛网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使得桑叶将筛网的网格几乎遮盖;然后将桑蚕放置在桑叶上表面,将蚕匾下表面的四个第三滑块分别套设在一对第二横档上的四个第一滑块内部,依次用销钉将四个第三滑块和四个第一滑块固定,使得蚕匾水平的放置在一对第二横档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按照同样的方法在每对第二横档上放置有桑蚕的蚕匾;
2、本发明的一对第二横档与第一立柱上滑动连接具体为:位于后侧的一个第二横档的后侧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一对第一凸块,两个第一凸块分别滑动容纳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位于前侧的一个第二横档的前侧面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一对第二凸块,两个第二凸块分别滑动容纳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中,可以对第三杆体施加向上或向下的推力,带动一对第一凸块和一对第二凸块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一对第二横档的上下移动,使得蚕匾可以达到相当的高度,推力的施加可以设计机械的动力机构带动,也可设计自动化的电力机构带动;也可在蚕匾架高度较低时采取直接人工施加推力;一个蚕匾架可以放置较多的蚕匾,养殖更多的桑蚕,提高空间利用率,操作人员在地面即可完成操作,省事省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一对第一横档的上下移动同一对第二横档的上下移动的原理;
3、本发明在蚕匾需要除蚕沙和更换桑叶时,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缩回至最短,此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位于第一横档和第二横档上方,将位于下部的一对第一横档相对第二立柱上下移动至与待换料的一对第一横档齐平的位置,此时第二横档与相对应的第一横档的端部相接,第三开口和第一开口的端部相接,形成一条水平的直线型的滑道,四个第一滑块分别在相对应的一个滑道中水平滑动,将蚕匾从一对第二横档上移动至位于下部的一对第一横档上;在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之间放入一个倒置的,筛网上铺设有新鲜桑叶的蚕匾,蚕匾与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的滑动连接:将蚕匾的四个第三滑块分别套设入四个第二滑块中,并用销钉将第三滑块和第二滑块固定,然后将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相对第二立柱向下移动,带动铺设有新鲜桑叶的蚕匾朝着靠近待换料的蚕匾的方向移动,将待换料的蚕匾中的拉绳弹簧的上端从筛网的网格中取出,解除筛网与盒体的连接,然后用多个S形的钩体将待换料的蚕匾中的筛网与铺设有新鲜桑叶的蚕匾的侧板上的钩设孔连接,任一一个S形的钩体下端钩设在筛网的网格中,上端钩设在钩设孔中,可根据上下两个筛网之间的距离选择合适高度的S形钩体,保证桑蚕能够接触到新鲜的桑叶,便于桑蚕自动移动至新鲜的桑叶上,将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相对第二立柱向上移动至下部的筛网位于下部盒体的上方,此时可以抖动下部筛网中的桑叶条两端的绳体,从而将筛网中的蚕沙抖落至盒体中,收集下部盒体中的蚕沙,实现蚕沙桑叶残留物与桑蚕的分离,轻松收集干净的蚕沙,便于产物的分类处理;待桑蚕移动至新鲜的桑叶上后,将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相对第二立柱向下移动至下部的筛网搁置在下部盒体的四个限位块上,然后取下多个S形钩体并将位于上部的一对横档向上移动,使得两个筛网之间的距离增大,便于清理下部筛网上表面的桑叶的残留物,将下部筛网中的桑叶条取下,如有少数桑蚕仍在下部筛网的桑叶上时,可通过柔软的毛笔刷将桑蚕驱赶至下部的筛网上表面,将取下桑叶条的下部筛网再次通过S形钩体与上部蚕匾连接,同时取下位于下部的蚕匾,并将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均向下伸长,使得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可插入上部蚕匾两侧的盲孔中,将上部蚕匾与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固定,将四个位于第三滑块和第二滑块中的销钉取下,解除第三滑块和第二滑块的固定连接,将上部蚕匾与上部第一横档解除连接;绕盲孔的水平轴线转动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带动上部蚕匾转动180度,使得上部蚕匾从倒置状态转动至开口向上的正常状态,完成了蚕匾的翻转,使得桑蚕位于新鲜的桑叶上表面,然后将该蚕匾通过第三滑块与位于下部的第一横档上的第一滑块套设固定,滑动连接在下部的第一横档上,并移动回第二横档上,同样的方法完成所有的蚕匾的除沙和换料工序;本发明能够对位于不同高低的蚕匾进行除沙、换料,且操作简单,换料迅速,省时省力,能够避免对桑蚕造成不必要的误伤,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桑蚕养殖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分别与主支架和副支架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蚕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蚕匾水平倒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桑蚕养殖架,其包括:
主支架,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支架包括两对第一立柱1以及将四个所述第一立柱1的上端依次连接的四个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梁2,任一所述第一立柱1的横截面为矩形,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右侧面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11,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12;
副支架,其为竖直设置的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且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平行的门框结构,所述副支架包括一对第二立柱3以及将两个所述第二立柱3的上端连接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梁4,所述第二立柱3的横截面为矩形,一对所述第二立柱3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31;
两对第一横档5,其位于所述主支架和所述副支架之间,任一所述第一横档5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垂直,任一一对所述第一横档5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一横档5的靠近所述第二立柱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3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副支架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12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横档5可相对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第二立柱3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横档5的纵截面为矩形,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一横档5的上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一横档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一开口51,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横档5的下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一横档5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二开口62;
多对第二横档6,其自上而下的设置在两对所述第一立柱1之间,任一所述第二横档6与所述第一横档5平行,任一一对所述第二横档6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任一所述第二横档6的靠近所述主支架的右侧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11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主支架右侧面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12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横档6可相对所述第一立柱1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横档6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横档6的上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二横档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三开口,当一对所述第二横档6移动至与位于下部的一对所述第一横档5齐平时,一个所述第一开口51的端部与一个所述第三开口的端部相接,且两者的水平中心线位于同直线上,形成一条水平直线型的滑道;
第一伸缩杆71和第二伸缩杆72,其均为竖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第一伸缩杆71和第二伸缩杆72分别固定于相互平行且相邻的一个第一横梁2上和一个第二横梁4上,所述第一伸缩杆71包括多个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增大且依次套设的第一杆体,位于最外层的一个第一杆体的上端固定于,与所述第二横梁4平行且相近的一个所述第一横梁2的下侧面的中部,位于最内层的一个第一杆体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水平的第一销轴711,所述第一销轴711的一端与第一杆体外表面轴承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副支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伸缩杆72包括多个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第二杆体,位于最外层的一个第二杆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4相近且平行一个所述第一横梁2的下侧面的中部,位于最内层的一个第二杆体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二销轴721,所述第二销轴721的一端与第二杆体的外表面轴承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主支架的方向延伸;
多个蚕匾10,一对所述第二横档6上设置一个所述蚕匾10,所述蚕匾10与一对所述第二横档6滑动连接,所述蚕匾10包括上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水平内接于所述盒体内的筛网105以及位于所述盒体底部和所述筛网105之间的多个拉伸弹簧;所述盒体的四个侧板102靠近上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个钩设孔1021,底板101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盲孔1011,两个所述盲孔1011同轴线,所述盒体的四个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块104,四个所述限位块104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筛网105位于四个所述限位块104上;任一所述拉伸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上端钩设在所述筛网105的的网格中;
所述拉伸弹簧设置为:当所述拉伸弹簧位于自然伸缩状态时,所述筛网105搁置在四个所述限位块104上,所述筛网105与所述盒体上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盒体侧板102的高度比为2:5;当所述拉伸弹簧拉伸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筛网105所在平面与所述盒体开口端边缘所在平面齐平;
多对第一滑块8,一个所述第二横档6对应一对所述第一滑块8,任一所述第一滑块8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筒体,所述第一滑块8的靠近上端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径向贯通的第一通孔;任一一个所述第一滑块8的下端边缘朝着远离其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环形的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可水平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三开口底部;
两对第二滑块9,其分别设置在位于上部的一对所述第一横档5上,一对所述第二滑块9对应一个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横档5上,任一所述第一滑块8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筒体,所述第二滑块9的靠近下端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径向贯通的第二通孔;任一一个所述第二滑块9的上端边缘朝着远离其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环形的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可水平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开口62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蚕匾10架上的蚕匾10均可通过一对第二横档6的上下移动实现竖直方向上位置的调整,一个蚕匾10架可以放置较多的蚕匾10,养殖更多的桑蚕,提高空间利用率,操作人员在地面即可完成操作,省事省力,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利用桑蚕的向上性将新鲜的桑叶放置在桑蚕上部,使得桑蚕可自行移动至新鲜桑叶上,然后再通过第一销轴711和第二销轴721同时转动带动上部倒置的蚕匾10的翻转,实现在未直接接触桑蚕的情况下完成桑蚕的移位,达到除沙、换料的目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桑蚕养殖架,蚕匾10通过四个第三滑块103与两对位于一对第二横档6上的四个第二滑块9的套设并用销钉固定,实现与第二横档6的滑动连接,方便蚕匾10的取下与固定,结构设计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桑蚕养殖架,一对所述第二横档6之间水平设置一个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横档6的右侧端部固定连接。可通过直接对第三杆体施加向上/向下的推力,实现一对第二横档6竖直方向位置的调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桑蚕养殖架,一对所述第一横档5之间水平设置一个第四杆体,所述第四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档5的左侧端部固定连接。可通过直接对第四杆体施加向上/向下的推力,实现一对第一横档5竖直方向位置的调整。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桑蚕养殖架,所述筛网105的网格大小为4毫米。确保蚕沙能够掉入盒子底部而桑蚕和桑叶残留物不会掉,以收集干净的蚕沙,使得产物能够更好的分类收集处理。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桑蚕养殖架,所述蚕匾10的四个侧板102均开设有多个圆形的通风孔。保证蚕匾10内部的良好的通风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将四个拉绳弹簧的上端分别钩设在筛网105相对的网格中,将筛网105水平放置在盒体的四个限位块104上,在每个蚕匾10的筛网105上表面放置新鲜的桑叶,桑叶的放置方法具体为:多个桑叶叠放通过一根拉绳将多个桑叶穿起来,然后将多个桑叶均匀的布开,制成桑叶条,同样的方法制备多个桑叶条,将多个桑叶条沿筛网105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布,每个桑叶条的拉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筛网105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上,使得桑叶将筛网105的网格几乎遮盖;然后将桑蚕放置在桑叶上表面,将蚕匾10下表面的四个第三滑块103分别套设在一对第二横档6上的四个第一滑块8内部,依次用销钉将四个第三滑块103和四个第一滑块8固定,使得蚕匾10水平的放置在一对第二横档6上并与其滑动连接;按照同样的方法在每对第二横档6上放置有桑蚕的蚕匾10;
在蚕匾10需要除蚕沙和更换桑叶时,将第一伸缩杆71和第二伸缩杆72缩回至最短,此时第一伸缩杆71和第二伸缩杆72位于第一横档5和第二横档6上方,将位于下部的一对第一横档5相对第二立柱3上下移动至与待换料的一对第一横档5齐平的位置,此时第二横档6与相对应的第一横档5的端部相接,第二开口62和第一开口51的端部相接,形成一条水平的直线型的滑道,四个第一滑块8分别在相对应的一个滑道中水平滑动,将蚕匾10从一对第二横档6上移动至位于下部的一对第一横档5上;在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5之间放入一个倒置的,筛网105上铺设有新鲜桑叶的蚕匾10,蚕匾10与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5的滑动连接:将蚕匾10的四个第三滑块103分别套设入四个第二滑块9中,并用销钉将第三滑块103和第二滑块9固定,然后将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5相对第二立柱3向下移动,带动铺设有新鲜桑叶的蚕匾10朝着靠近待换料的蚕匾10的方向移动,将待换料的蚕匾10中的拉绳弹簧的上端从筛网105的网格中取出,解除筛网105与盒体的连接,然后用多个S形的钩体将待换料的蚕匾10中的筛网105与铺设有新鲜桑叶的蚕匾10的侧板102上的钩设孔1021连接,任一一个S形的钩体上端钩设在筛网105的网格中,下端钩设在钩设孔1021中,可根据上下两个筛网105之间的距离选择合适高度的S形钩体,保证桑蚕能够接触到新鲜的桑叶,便于桑蚕自动移动至新鲜的桑叶上,将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5相对第二立柱3向上移动至下部的筛网105位于下部盒体的上方,此时可以抖动下部筛网105中的桑叶条两端的绳体,从而将筛网105中的蚕沙抖落至盒体中,收集其盒体中的蚕沙,实现蚕沙桑叶残留物与桑蚕的分离,轻松收集干净的蚕沙,便于产物的分类处理;待桑蚕移动至新鲜的桑叶上后,将位于上部的一对第一横档5相对第二立柱3向下移动至下部的筛网105搁置在下部盒体的四个限位块104上,然后取下多个S形钩体并将位于上部的一对横档向上移动,使得两个筛网105之间的距离增大,便于清理下部筛网105上表面的桑叶的残留物,将下部筛网105中的桑叶条取下,如有少数桑蚕仍在下部筛网105的桑叶上时,可通过柔软的毛笔刷将桑蚕驱赶至下部的筛网105上表面,将取下桑叶条的下部筛网105再次通过S形钩体与上部蚕匾10连接,同时取下位于下部的蚕匾10,将第一伸缩杆71和第二伸缩杆72均向下伸长,使得第一销轴711和第二销轴721可插入上部蚕匾10两侧的盲孔1011中,将上部蚕匾10与第一伸缩杆71和第二伸缩杆72固定,将四个位于第三滑块103和第二滑块9中的销钉取下,解除第三滑块103和第二滑块9的固定连接,将上部蚕匾10与上部第一横档5解除连接;绕盲孔1011的水平轴线转动第一销轴711和第二销轴721,带动上部蚕匾10转动180度,使得上部蚕匾10从倒置状态转动至开口向上的正常状态,完成了蚕匾10的翻转,使得桑蚕位于新鲜的桑叶上表面,然后将该蚕匾10通过第三滑块103与位于下部的第一横档5上的第一滑块8套设固定,滑动连接在下部的第一横档5上,并移动回第二横档6上,同样的方法完成所有的蚕匾10的除沙和换料工序;本发明能够对位于不同高低的蚕匾10进行除沙、换料,且操作简单,换料迅速,省时省力,能够避免对桑蚕造成不必要的误伤,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7)

1.一种桑蚕养殖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主支架,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主支架包括两对第一立柱以及将四个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依次连接的四个水平设置的第一横梁,任一所述第一立柱的横截面为矩形,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右侧面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的一对所述第一立柱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
副支架,其为竖直设置的位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且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平行的门框结构,所述副支架包括一对第二立柱以及将两个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连接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立柱的横截面为矩形,一对所述第二立柱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
两对第一横档,其位于所述主支架和所述副支架之间,任一所述第一横档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主支架的左侧面垂直,任一一对所述第一横档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第一横档的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副支架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横档可相对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横档的纵截面为矩形,位于下部的所述第一横档的上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一横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一开口,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横档的下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一横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二开口;
多对第二横档,其自上而下的设置在两对所述第一立柱之间,任一所述第二横档与所述第一横档平行,任一一对所述第二横档形成的平面为水平面,任一所述第二横档的靠近所述主支架的右侧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另一端与靠近所述主支架右侧面的一个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横档可相对所述第一立柱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横档的纵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横档的上侧面上贯通有一条沿所述第二横档的长度方向延伸的T形的第三开口,当一对所述第二横档移动至与位于下部的一对所述第一横档齐平时,一个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与一个所述第三开口的端部相接,且两者的水平中心线位于同直线上,形成一条水平直线型的滑道;
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其均为竖直设置且位于同一竖直面,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多个从内到外直径逐渐增大且依次套设的第一杆体,位于最外层的一个第一杆体的上端固定于,与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且相近的一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面的中部,位于最内层的一个第一杆体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水平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一端与第一杆体外表面轴承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副支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多个从内到外依次套设的第二杆体,位于最外层的一个第二杆体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梁相近且平行一个所述第一横梁的下侧面的中部,位于最内层的一个第二杆体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处设有一个水平设置的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的一端与第二杆体的外表面轴承连接,另一端朝着靠近所述主支架的方向延伸;
多个蚕匾,一对所述第二横档上设置一个所述蚕匾,所述蚕匾与一对所述第二横档滑动连接,所述蚕匾包括上部开口的长方体结构的盒体、水平内接于所述盒体内的筛网以及位于所述盒体底部和所述筛网之间的多个拉伸弹簧;所述盒体的四个侧板靠近上边缘处分别设有一个钩设孔,底板的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盲孔,两个所述盲孔同轴线,所述盒体的四个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筛网位于四个所述限位块上;任一所述拉伸弹簧的下端固定于所述盒体的内壁上,上端钩设在所述筛网的的网格中;
所述拉伸弹簧设置为:当所述拉伸弹簧位于自然伸缩状态时,所述筛网搁置在四个所述限位块上,所述筛网与所述盒体上边缘的距离与所述盒体侧板的高度比为2:5;当所述拉伸弹簧拉伸至极限位置时,所述筛网所在平面与所述盒体开口端边缘所在平面齐平;
多对第一滑块,一个所述第二横档对应一对所述第一滑块,任一所述第一滑块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筒体,所述第一滑块的靠近上端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径向贯通的第一通孔;任一一个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边缘朝着远离其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环形的第一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可水平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三开口底部;
两对第二滑块,其分别设置在位于上部的一对所述第一横档上,一对所述第二滑块对应一个位于上部的所述第一横档上,任一所述第一滑块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的筒体,所述第二滑块的靠近下端的圆周面上设有沿径向贯通的第二通孔;任一一个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边缘朝着远离其轴线的方向水平延伸出环形的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可水平滑动的卡设在所述第二开口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养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蚕匾的底板的下表面上设有四个第三滑块,四个所述第三滑块分别位于靠近所述底板四个顶角的位置处,任一所述第三滑块为两端开口的竖直设置的中空筒体,所述第三滑块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块的圆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一个所述第三滑块可套设在一个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部,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同轴线,通过销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以实现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三滑块的相对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桑蚕养殖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横档之间水平设置一个第三杆体,所述第三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横档的右侧端部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桑蚕养殖架,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横档之间水平设置一个第四杆体,所述第四杆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横档的左侧端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桑蚕养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的网格大小为4毫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桑蚕养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三滑块的直径比为1:1:0.8。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桑蚕养殖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蚕匾的四个侧板均开设有多个圆形的通风孔。
CN201710934481.7A 2017-10-10 2017-10-10 桑蚕养殖架 Active CN1074847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4481.7A CN107484725B (zh) 2017-10-10 2017-10-10 桑蚕养殖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4481.7A CN107484725B (zh) 2017-10-10 2017-10-10 桑蚕养殖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4725A true CN107484725A (zh) 2017-12-19
CN107484725B CN107484725B (zh) 2019-11-05

Family

ID=60654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4481.7A Active CN107484725B (zh) 2017-10-10 2017-10-10 桑蚕养殖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47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8791A1 (zh) * 2018-03-21 2019-09-26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家蚕收蚁及小蚕饲育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665U (zh) * 1990-02-24 1991-03-27 刘沛权 一种蚕台
CN103875614A (zh) * 2014-03-24 2014-06-25 卢颖 一种可调整高度和多用途的养蚕床
CN103922098A (zh) * 2014-04-29 2014-07-16 黄文毅 一种自动载卸方格簇的来回滑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665U (zh) * 1990-02-24 1991-03-27 刘沛权 一种蚕台
CN103875614A (zh) * 2014-03-24 2014-06-25 卢颖 一种可调整高度和多用途的养蚕床
CN103922098A (zh) * 2014-04-29 2014-07-16 黄文毅 一种自动载卸方格簇的来回滑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78791A1 (zh) * 2018-03-21 2019-09-26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家蚕收蚁及小蚕饲育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4725B (zh)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4464A (zh) 立体桑蚕养殖专用器
CN105557641B (zh) 一种收集与保育麦蛾柔茧蜂的方法及装置
CN201830688U (zh) 用于室内生长食用菌的悬挂式种植机构
CN107439497B (zh) 层叠式养蚕装置
WO2010149154A2 (de) Verfahren zur biomasseproduktion und photobioreaktor zur kultivierung phototropher oder mixotropher organismen oder zellen
JP2016521991A (ja) 家禽をケージから搬出する装置
CN106576906A (zh) 一种食用菌菌棒式全自动接种机
CN107484725A (zh) 桑蚕养殖架
CN108056073B (zh) 全智能柔性养蚕系统
CN111097688A (zh) 一种农业颗粒状作物筛选装置
CN204733816U (zh) 一种土壤动物分离收集设备
CN111758678A (zh) 一种营茧采茧复合簇具
CN107494465A (zh) 可快速换料的养蚕装置
CN207576237U (zh) 一种畜牧用饲料搅拌装置
CN206314442U (zh) 一种小菜蛾幼虫和成虫的饲养装置
CN212014116U (zh) 一种易于捕鱼的网箱
CN205511119U (zh) 一种楼顶花卉种植培养装置
CN105210839B (zh) 一种喷雾式植物离体培养系统及培养方法
CN203741323U (zh) 培养微藻的振荡器支架
CN209314333U (zh) 手动式水果采摘机
CN107494463B (zh) 齿轮传动式养蚕装置
CN202842002U (zh) 温室大棚光照调节装置
CN207125237U (zh) 一种自动批量穿串机
CN112655662A (zh) 一种作业空间可调节的桑蚕养殖支架
CN218789416U (zh) 一种室内园林栽培温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9

Address after: 315012 room 1025, Liyuan North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China, 755

Patentee after: Ningbo yuanzhicube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211, No.212, Renmin East Road, Xingning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NANNING ZHIQIAO AGRICULTUR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