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5188A -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5188A
CN107465188A CN201710913353.4A CN201710913353A CN107465188A CN 107465188 A CN107465188 A CN 107465188A CN 201710913353 A CN201710913353 A CN 201710913353A CN 107465188 A CN107465188 A CN 1074651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drant
transformation component
way changing
micro
grid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133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强
丁刘根
黄艳璐
佘小冬
牟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eld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133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518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5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51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5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6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68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涉及电力技术领域,该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包括: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第一变换部用于根据所接的重要交流负载的功率,调整第一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一接入数量;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将从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交流负荷供能;第二变换部用于根据所接的直流设备的总功率,调整第二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二接入数量;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实现能量在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的双向流动。本发明有助于提高微网系统中重要负荷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微网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背景技术
微网系统是由分布式发电、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构成的一个单一可控的独立发电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与传统配电网相似,为保证微网系统中负荷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将微网系统中的负荷进行分级,一般分为重要负荷和一般负荷。一般微网系统,如果有故障发生,则采用高速开关类隔离装置将重要负荷尽快的与故障隔离开。但是这种保证重要负荷供电的方式依赖于高速开关类隔离装置,可靠性难以保证。
双向变换模块(即AC/DC变换模块,也可称为AC/DC变换器)作为微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能量在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的双向流动,既可将诸如光伏装置、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产生的直流电逆变为三相正弦交流电,并馈送给50Hz交流电网,输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又可将三相正弦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给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充电。然而,现有的微网系统中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仅限于上述功能,应用较为单一,当微网系统出现问题时,也无助于维持微网系统中的重要负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有助于提高微网系统中重要负荷的稳定性,保证重要负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包括: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第一变换部包括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根据所接的重要交流负载的功率,调整第一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一接入数量;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将从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重要交流负载供能;第二变换部包括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根据所接的直流设备的总功率,调整第二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二接入数量;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实现能量在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的双向流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变换部包括与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相连的第一控制器,第一变换部用于通过第一控制器确定第一接入数量,并控制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接入微网系统;第二变换部包括与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相连的第二控制器,第二变换部用于通过第二控制器确定第二接入数量,并控制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接入微网系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变换部中设置有第一最值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第二变换部中设置有第二最值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其中,第一接入数量不高于第一最值数量;第二接入数量不高于第二最值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最值数量为第二最值数量为其中,N为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所包括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总个数;P_mode为每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功率;P_v为设定的重要负荷的功率的最大值。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和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均并联接入至微网系统。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各自均包括直流接口端和交流接口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微网系统,至少包括智能配电装置和第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其中,智能配电装置一侧与交流母线相接,另一侧与普通交流负载和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第二变换部的交流接口端分别相接;第二变换部的直流接口端与直流母线相接;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第一变换部的交流接口端与重要交流负载相接,第一变换部的直流接口端与直流母线相接;直流母线还与直流设备相接。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微网系统还包括与交流母线相连的高压配电变压装置。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直流设备包括直流负载、电动汽车和储能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直流母线通过DC/DC模块与直流设备相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直流设备还包括光伏装置,直流母线通过MPPT控制器与光伏装置相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为模块化结构,并拆分为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两个部分,不同部分的作用不同。通过第一变换部,重要交流负载并不直接连接在交流母线侧,而是通过第一变换部与直流母线相连,第一变换部将从直流母线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重要交流负载供能。由于直流母线上所携带的直流设备可以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稳定,由稳定性更高的直流母线通过第一变换部带动重要交流负载,可以有效提升微网系统中重要负载的稳定性,保证重要负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通过第二变换部,可以使微网系统中的能量在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双向流动,保证微网系统的常规运行。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网系统,应用了上述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可以使重要交流负载与直流母线侧通过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相接,借助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直流母线保证重要负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整体提升了微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部分特征和优点可以从说明书推知或毫无疑义地确定,或者通过实施本公开的上述技术即可得知。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单模块的控制原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模块的并机控制原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微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当前的微网系统中,交流负载(一般交流负载和重要交流负载)通常直接与交流母线相接,但交流母线容易受干扰,稳定性不强。因此如何提高重要交流负载的稳定性也是保证微网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关键考虑因素。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有助于提高微网系统中重要负荷的稳定性,保证重要负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也提升了微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的第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变换部10和第二变换部20;第一变换部与第二变换部并机运行。通过将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拆分为两部分,可以使两部分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具体的,可以参见图2所示的第二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清楚地示意出第一变换部10和第二变换部20各自包括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即AC/DC模块),各个模块间由高速SCI接口连接,通过上位机控制。
图2中仅在各个变换部均简单示意了几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而灵活设置,不应当将图2视为限制。
其中,第一变换部10用于根据所接的重要交流负载的功率,调整第一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一接入数量;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将从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重要交流负载供能;
第二变换部20包括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根据所接的直流设备的总功率,调整第二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二接入数量;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实现能量在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的双向流动。
具体的,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上通常附带有光伏装置、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直流设备,第二变换部将光伏装置、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产生的直流电(DC)逆变为三相正弦交流电(AC),并馈送给50Hz交流电网,输出符合电网要求的电能;将三相正弦交流电(AC)整流为直流电(DC),给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等进行充电。
在图2中还示出了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各自均包括直流接口端和交流接口端,第一变换部可以通过交流接口端与重要交流负载相接,通过直流接口端与直流母线相接;第二变换部可以通过交流接口端通过智能配电装置与交流母线相接,通过直流接口端与直流母线相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为模块化结构,并拆分为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两个部分,不同部分的作用不同。通过第一变换部,重要交流负载并不直接连接在交流母线侧,而是通过第一变换部与直流母线相连,第一变换部将从直流母线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重要交流负载供能。由于直流母线上所携带的直流设备可以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稳定,由稳定性更高的直流母线通过第一变换部带动重要交流负载,可以有效提升微网系统中重要负载的稳定性,保证重要负载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通过第二变换部,可以使微网系统中的能量在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双向流动,保证微网系统的常规运行。此外,上述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容量可扩展可拆分,进一步提升了应用的灵活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和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均并联接入至微网系统,并机运行。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2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采用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并联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各个模块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的电应力和热应力,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此外,还可较为方便的实现冗余。
为便于理解,以下以第一变换部为例,对其所包括的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控制过程进行详细描述。第一变换部采用主从方式工作,也即其所包括的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包括一个主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以下简称主模块),多个从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以下简称从模块)。其中,主模块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现场总线获取系统设定参数,从而计算得到输出设定参数(诸如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并通过现场总线分配给各从模块。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中的功率电路是实现双向变换的功率环节,具体可以包括保护装置、滤波电路、高频交直流变换电路等部分。而数据采集单元、驱动保护单元和微处理器则构成了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控制系统。
第一变换部的控制过程为:主模块通过现场总线发送运行参数信息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根据运行参数信息计算得到设定参数(电压或电流)。具体的,数据采集单元实时采集直流侧电压电流、交流侧三相电压电流、环境温度等参数,微处理器对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根据设定参数控制主模块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从而保证运行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参见图3所示的一种单模块的控制原理图,以稳定直流母线电压为目标,将电压环给定值Uo*设置为直流母线的额定运行电压,当直流母线中的发电功率大于用电功率时,母线电压升高,Uo*-Uo调节减小向直流母线输送的给定电流Io2*;当直流母线中发电功率小于用电功率时,则调节增加向直流母线的输送电流Io2*;Io1*为模块的最大限制电流,用以限定模块的最大输出功率,以保证运行过程的安全界限。这样既实现了对直流母线的稳压控制,又能起到限制最大电流的目的。通过图3所示的电压环和电流环的双环控制,可以使每个模块的开关脉冲受到电流直流的实时控制,只要每个模块的电流指令Io*相同,就能实现均流。
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的一种多模块的并机控制原理图,为了保证每个模块的电流环给定均相同,主模块实现电压环的功能,并将电压环输出通过冗余CAN总线发送给每个从模块,作为从模块电流环的给定。从模块电压环只起到饱和限压的作用,主模块将输出总电流除以并联模块数,并将计算得到的值通过冗余CAN总线发送给各个从模块作为Io*,同时发送的还有电压设定值并作为从模块恒流充电时的限压值Us*;从模块将电压设定值加预设裕量后作为从模块限压值。
以上为第一变换部对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控制过程,第一变换部可以依据上述控制方式来调整第一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一接入数量,第二变换部对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控制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还包括电源及散热系统等辅助部件,用于确保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正常工作。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可以分别设置,也可以总体统一设置,可以根据灵活需求而灵活配置。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拆分实施例:设定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一共包含N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可以将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依据重要负荷的用电量大小进行拆分,拆分成两个规格的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第一变换部中设置有第一最值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第二变换部中设置有第二最值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其中,第一接入数量不高于第一最值数量;第二接入数量不高于第二最值数量。
本实施例中给出如下具体拆分方式:
设定第一最值数量为第二最值数量为
其中,N为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所包括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总个数;P_mode为每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功率;P_v为设定的重要负荷的功率的最大值。
第一变换部中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将直流母线侧能量逆变为交流电后连接重要负荷,第二变换部中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根据实际需求而实现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双向变换。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变换部包括与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相连的第一控制器,第一变换部用于通过第一控制器确定第一接入数量,并控制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接入微网系统;
第二变换部包括与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相连的第二控制器,第二变换部用于通过第二控制器确定第二接入数量,并控制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接入微网系统。
其中,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都可以采用CCU(核心控制单元)实现,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分别安设有CCU,第一控制器可以依据重要负荷的功率变化而实时控制并机接入微网系统的第一变换部中的ACDC模块的数量,也即,当负荷功率降低或增大时,第一控制器控制并机的ACDC模块随之按幅度进行减少或增加。与此类似,第二控制器可以依据直流母线所带的直流负载、光伏发电电量、电动汽车充放电电量、储能电量的总功率变化而实时控制并机接入微网系统的第二变换部的AC/DC模块。
为了便于理解,以下举例说明:重要地区负荷功率变化范围为150-190KW,可以取重要负荷功率最大值为200KW,以使得模块并机总功率可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重要负荷功率变化。
设定每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功率为50KW,重要负荷150-190KW,一般取负荷最大200KW,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中的模块并机总个数是8个,那么给第一变换部分配4个,第二变换部分配4个,实际运行中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各自控制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接入数量,也即各自控制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启停。以上数字只是举例说明,不应当被视为限制。
进一步,参见图5所示的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应用示意图,示出了第一变换部10分别与直流母线和重要交流负载I-Lac相接,第二变换部20分别与直流母线,以及智能配电装置200相接。图5中通过箭头方向也标出了能量流动方向。第一变换部将直流母线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重要交流负载供能;第二变换部实现能量在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的双向流动。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重要负荷没有直接连接在交流侧,而是通过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第一变换部将直流侧电能逆变后进行连接,微网系统的直流母线侧的分布式发电、储能电池、电动汽车均可以对直流母线电压进行稳定,使得通过第一变换部连接的重要负荷的稳定性也得以较好地提升,有效保证了微网系统中的重要负荷。
实施例二:
对应于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至少包括智能配电装置和前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其中,智能配电装置一侧与交流母线相接,另一侧与普通交流负载和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第二变换部的交流接口端分别相接;第二变换部的直流接口端与直流母线相接;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第一变换部的交流接口端与重要交流负载相接,第一变换部的直流接口端与直流母线相接;直流母线还与直流设备相接。直流设备可以包括直流负载、光伏装置、储能装置和电动汽车中的一种或多种。直流母线可以通过双向DC/DC充放电柜与直流设备相接。
为了便于理解,参见图6所示的一种微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与交流母线相连的高压配电变压装置,以完成配电变压功能,在图6中示出了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包括A和B两部分,其中,A部分也即第一转换部,B部分也即第二转换部。A部分分别与直流母线和重要交流负载相连,B部分与直流母线和智能配电装置相连。此外,智能配电装置还连接有普通交流负载,也即一般交流负载。智能配电装置可以参照相关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同时,图6中还示意出直流母线分别通过DC/DC模块(具体可以为双向DC/DC充放电柜)与直流负载、多辆电动汽车(电动汽车1至电动汽车N)、储能装置相连,在图6中还示出了直流母线通过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与光伏装置相接,在本实施例中为MPPT控制器也即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该MPPT控制器可较好地应用于光伏装置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微网系统,应用了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可以使重要交流负载与直流母线侧通过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相接,与传统的重要交流负载只能和稳定性不高的交流母线相接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微网系统通过直流母线带动重要交流负载,借助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的直流母线保证重要交流负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整体提升了微网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微网系统中的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采用模块化结构,容量可扩展可拆分,进一步提升了应用的灵活性以及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变换部和第二变换部;
所述第一变换部包括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根据所接的重要交流负载的功率,调整所述第一变换部中接入微网系统的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一接入数量;所述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将从所述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上获取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为所述重要交流负载供能;
所述第二变换部包括多个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根据所接的直流设备的总功率,调整所述第二变换部中接入所述微网系统的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第二接入数量;所述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用于实现能量在所述微网系统中的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间的双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换部包括与多个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相连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变换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一接入数量,并控制所述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接入所述微网系统;
所述第二变换部包括与多个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相连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变换部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确定所述第二接入数量,并控制所述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接入所述微网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换部中设置有第一最值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所述第二变换部中设置有第二最值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接入数量不高于所述第一最值数量;所述第二接入数量不高于所述第二最值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最值数量为所述第二最值数量为
其中,N为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所包括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总个数;P_mode为每个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的功率;P_v为设定的重要负荷的功率的最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和所述第二接入数量的四象限双向变换模块均并联接入至所述微网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换部和所述第二变换部各自均包括直流接口端和交流接口端。
7.一种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智能配电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
其中,所述智能配电装置一侧与交流母线相接,另一侧与普通交流负载和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第二变换部的交流接口端分别相接;所述第二变换部的直流接口端与直流母线相接;
所述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的第一变换部的交流接口端与重要交流负载相接,所述第一变换部的直流接口端与所述直流母线相接;
所述直流母线还与直流设备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网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交流母线相连的高压配电变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设备包括直流负载、电动汽车和储能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直流母线通过DC/DC模块与所述直流设备相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设备还包括光伏装置,所述直流母线通过MPPT控制器与所述光伏装置相接。
CN201710913353.4A 2017-09-29 2017-09-29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Pending CN1074651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3353.4A CN107465188A (zh) 2017-09-29 2017-09-29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3353.4A CN107465188A (zh) 2017-09-29 2017-09-29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5188A true CN107465188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13353.4A Pending CN107465188A (zh) 2017-09-29 2017-09-29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518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159A (zh) * 2018-12-06 2019-02-12 乐山智能微网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微网的四象限变换装置
CN113572381A (zh) * 2021-07-19 2021-10-29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的能源变换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07293U (zh) * 2016-03-29 2016-07-27 三峡大学 一种可灵活接入光伏板及健身单车的微电网
CN106712091A (zh) * 2017-01-20 2017-05-24 厦门大学 新型直交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07293U (zh) * 2016-03-29 2016-07-27 三峡大学 一种可灵活接入光伏板及健身单车的微电网
CN106712091A (zh) * 2017-01-20 2017-05-24 厦门大学 新型直交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7159A (zh) * 2018-12-06 2019-02-12 乐山智能微网技术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于微网的四象限变换装置
CN113572381A (zh) * 2021-07-19 2021-10-29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的能源变换装置
CN113572381B (zh) * 2021-07-19 2023-03-07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电网的能源变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2091B (zh) 直交流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CN104600807B (zh) 基于交直流双母线的电动车充电站系统
CN103427430B (zh) 一种混合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能量管理方法
CN203071836U (zh) 一种混合微电网系统及其交直流耦合器
CN110601248B (zh) 一种环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系统的多模式协调控制方法
CN100533166C (zh) 一种变流器的试验电路
CN104184151A (zh) 一种实现微网不同运行模式平滑切换的动态电压恢复器
CN103904635A (zh) 一种多端口直流变电站的拓扑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23344A (zh) 一种通用的智能电网电力电子装置
Huang et al.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a modular multilevel cascaded converter-based unified power flow controller
CN209516643U (zh) 能源路由器
CN203027153U (zh) 一种通用的智能电网电力电子装置
CN109428330A (zh) 具有功率融通功能的电气化铁路辅助供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333036B (zh) 一种多源协调控制系统
CN105610190B (zh) 轨道交通车辆再生能源回馈综合利用装置及系统
CN109888786A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控制方法
CN104753359B (zh) 一种工频电力电子变压器及其实现方法
CN108347067A (zh) 一种含有电池储能和发电机的微网架构和控制方法
CN209963762U (zh) 一种多端口电力电子交流变压器系统
CN105958528A (zh) 一种风电机组零过渡动态并网方法及装置
CN109980652B (zh) 一种基于交直流混合供电技术的电压暂降治理设备
CN107465188A (zh) 四象限双向变换装置及微网系统
CN107749636A (zh) 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三元换流系统
CN203071587U (zh) 一种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CN111817366B (zh) 中压直流输入双输出三电平移相全桥充电装置及在线充电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