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1809A -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1809A
CN107461809A CN201710642895.2A CN201710642895A CN107461809A CN 107461809 A CN107461809 A CN 107461809A CN 201710642895 A CN201710642895 A CN 201710642895A CN 107461809 A CN107461809 A CN 107461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door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stor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28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1809B (zh
Inventor
游斌
黄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428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18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1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1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1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1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位于室内侧的储热装置、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装置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第二切换装置和储热装置,使得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储热模式、降温除湿模式和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在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处于降温除湿模式下,同时控制经过储热模式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放热;通过将冷媒系统中的冷热热量储存至储热装置中,在进行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处于降温除湿模式下,同时控制经过储热模式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放热,使得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从而解决除湿时效果差且能效底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除湿系统基本都是降温除湿,也就是说,除湿时,室内温度一般是降低的;也有部分能实现等温除湿的系统,但基本都是采用电辅助加热来提高因降温除湿后降低的室内温度,电辅助加热提高室内温度的办法,存在耗电高,能效低的问题。还有部分等温除湿或者升温除湿的系统,是采用辅助换热器的技术,也就是说,系统冷媒在由室外机散热冷凝后剩余的部分热量,带人室内辅助换热器冷凝散热后再节流进入蒸发器制冷除湿,这种等温除湿或者升温除湿的方法,除湿效果差,能效低。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款具有较高能效比,能够充分节能以及实现热量回收的高效的除湿系统,能实现降温除湿储热,等温除湿和升温除湿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等温或升温除湿时效果差且能效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室内侧的储热装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切换装置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切换,使得所述空调系统具有:
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或者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以及,
升温除湿模式和/或等温除湿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放热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其中,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第四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热介质换热部、冷媒换热管路以及散热风机,所述冷媒换热管路的两端对应为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储热介质换热部内存储有储热介质,且所述储热介质换热部与所述冷媒换热管路处于热交换关系,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散热风机电性连接,用以在所述储热装置需要放热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运转使得所述储热介质放热,用以在所述储热装置不需放热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停机。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用以在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和等温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高风挡运转和低风挡运转,以使得所述储热装置进行高速放热和低速放热。
优选地,所述储热介质为水、盐的混合物和盐水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T室内;以及,
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以:
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
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优选地,所述储热模式包括单储热模式,在所述单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当T介质-T设定<T2,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单储热模式,而后,当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则对应进入所述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优选地,所述储热模式包括降温除湿储热模式,在所述降温除湿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储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包括:
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以及,
升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用以: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等温除湿模式包括:
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以及,
等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用以: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使得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降温除湿模式,在所述降温除湿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模式。
优选地,T1=0.5~5℃;和/或,
T2=5~15℃;和/或,
T3≥40℃
优选地,T1=1~3℃;和/或,
T2=5~10℃;和/或,
T3=50~8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T室内,所述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
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优选地,所述储热模式包括单储热模式,在所述单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当T介质-T设定<T2,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单储热模式,而后,当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则对应进入所述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优选地,所述储热模式包括降温除湿储热模式,在所述降温除湿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储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包括:
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以及,
升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等温除湿模式包括:
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以及,
等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
降温除湿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以及,
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行而进入降温除湿模式。
优选地,T1=0.5~5℃;和/或,
T2=5~15℃;和/或,
T3≥40℃
优选地,T1=1~3℃;和/或,
T2=5~10℃;和/或,
T3=50~80℃。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通过将冷媒系统中的冷热热量储存至储热装置中,在进行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处于降温除湿模式下,同时控制经过储热模式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放热,使得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从而不必额外设置其他的电辅热装置进行加热,进而解决除湿时效果差且能效底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在单储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空调系统在降温除湿储热模式、升温除湿储热模式或者等温除湿储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空调系统在降温除湿模式、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或者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a为图5中步骤S10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b为图5中步骤S20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7a和7b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压缩机 63 散热风机
2 室外换热器 7 第一四通阀
3 室外风机 8 第二四通阀
4 室内换热器 9 三通阀
5 室内风机 10 辅助节流元件
6 储热装置 11 主节流元件
61 储热介质换热部 12 室内温度传感器
62 冷媒换热管路 13 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图1至图3给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在几种不同状态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对应室外换热器2设有室外风机3)、室内换热器4(对应室内换热器4设有室内风机5)和位于室内侧的储热装置6,其中,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和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切换装置(图示中包括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具体见后续说明)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切换装置(图示中包括三通阀9,具体见后续说明)连接,通常而言,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之间设有辅助节流元件10,例如节流阀或者毛细管,在本实施例中,为毛细管,此外,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之间设有主节流元件11,例如节流阀或者毛细管,在本实施例中,为毛细管。
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未图示),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切换工作,使得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储热模式、升温除湿模式和/或等温除湿模式。
在所述储热模式时,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4或者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6将冷媒的热量储存而进行储热。
在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6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4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6进行放热。
通过将冷媒系统中的冷热热量储存至储热装置6中,在进行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处于降温除湿模式下,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放热,使得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从而不必额外设置其他的电辅热装置进行加热,进而解决除湿时效果差且能效低的问题。
所述储热模式包括单储热模式,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一实施例在单储热模式下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在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6将冷媒的热量储存而进行储热,在此过程中,所述室内换热器4被断路。
所述储热模式还包括降温除湿储热模式,图2可以为降温除湿储热模式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在该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4与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6将冷媒的热量储存而进行储热,且所述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
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包括升温除湿储热模式和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图2也可以为升温除湿储热模式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图3可以为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请参阅图2,在升温除湿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6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6进行较高速放热,以实现升温除湿,并且在该模式进行过程中,所述储热装置6将冷媒的热量储存而进行储热。
请参阅图3,在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6进行较高速放热,以实现升温除湿,并且在该模式进行过程中,所述储热装置6没有接入冷媒流路中,不能进行储热。
所述等温除湿模式包括等温除湿储热模式和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图2也可以为等温除湿储热模式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图3可以为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的冷媒流路示意图:
请参阅图2,在等温除湿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6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6进行较低速放热,以实现等温除湿,并且在该模式进行过程中,所述储热装置6将冷媒的热量储存而进行储热。
请参阅图3,在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且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6进行较低速放热,以实现等温除湿,并且在该模式进行过程中,所述储热装置6没有接入冷媒流路中,不能进行储热。
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降温除湿模式,如图3可以为降温除湿模式的冷媒流路示意图,在降温除湿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4与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连接。
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可以为由多个电控阀组成的切换管路,该切换管路可以实现在上述各模式下,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和回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和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一端之间的各种连接的需要,故实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方式有许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其中,所述第一四通阀7的第一端口a1与所述压缩机1的排气口连接,第二端口a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端口a3与所述第二四通阀8的第一端口b1连接,第四端口a4与所述压缩机1的回气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8的第四端口b4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的第二端口b2与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8的第三端口b3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连接。
通过第一四通阀7和第二四通阀8实现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的所需要的功能,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可以为由多个电控阀组成的切换管路,该切换管路可以实现在上述各模式下,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之间的各种连接的需要,故实现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的方式有许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包括三通阀9,所述三通阀9的第一端口c1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c2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口c3与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二端连接。
通过一个三通阀9实现所述第二切换装置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热装置6包括储热介质换热部61、冷媒换热管路62以及散热风机63,所述冷媒换热管路62的两端对应为所述储热装置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储热介质换热部61内存储有储热介质,且所述储热介质换热部61与所述冷媒换热管路62处于热交换关系,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散热风机63电性连接,用以在所述储热装置6需要放热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63运转使得所述储热介质放热,用以在所述储热装置6不需放热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63停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以在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和等温除湿模式时,对应控制所述散热风机63高风挡运转和低风挡运转,以使得所述空调系统对应处于升温除湿模式和等温除湿模式,通过调节所述散热风机63的风速以调节所述储热装置6的放热量,以实现所述等温和升温除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成本低。
所述储热介质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制,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热介质为水、盐的混合物和盐水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12和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13,其中,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2用以检测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T室内,所述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13用以检测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2和所述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以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室内温度T室内与设定温度T设定之间的差值与第一设定值T1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室内设定温度T设定与T介质与第二阈值T2的大小关系,来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等温除湿模式,其中,T设定-T室内是说明室内是否有升温的需求,T设定-T介质说明所述储热装置6是否有放热的能力,也即,根据实际的需要以及储热装置需要的供热能力,来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如何进入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当实际有加热需求且所述储热装置6具有放热能力时,自动进入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也可以通过人工按触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对应的按键以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等温除湿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用以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的具体包括: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以下结合具体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当室内湿度RH为78%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RH为45%,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18℃,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67℃,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30℃,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阀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T设定-T室内=12℃,也即T设定-T室内>T1(2℃),T介质-T设定=67℃-30℃=37℃≥T2(5℃),但是T介质<T3,此时系统按升温除湿模式运行,例如,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的同时,储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风扇高速运行,向室内空气中快速释放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以提高室内温度,保证储热装置放出的热量大于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时带走的热量,以将室内温度提高到30℃。同时,储热装置6也与冷媒换热管路62进行热交换,储热装置6从冷媒换热管路62吸热,也就是说,储热装置6在由散热风扇63对外放热的同时,也从冷媒换热管路62吸热,系统在高温除湿的同时也进行储热,即升温除湿储热模式,若系统的储热大于放热,若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T3时,则系统不再储热,进入升温除湿模式,此时系统的流路图转换为图3。
这种场合一般为高温除湿,烘干模式,充分利用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在高效除湿的同时,提高室内温度。在升温除湿的同时,散热风扇63高速运行散热的同时,储热装置6通过散热风扇63散热的同时,储热介质也通过冷媒换热管路62进行储热。
在本实施例中,“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的具体包括: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比如,当室内湿度RH为78%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RH为45%,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26℃,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65℃,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25℃,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阀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T室内-T设定=1℃,有|T室内-T设定|<T1(2℃),T介质-T设定=40℃≥T2,系统按等温除湿模式运行,其流路图参见图3,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的同时,储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风扇低速运行,向室内空气中慢速释放内部存储的热量,慢速散热,以维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在25℃附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当T介质-T设定<T2,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单储热模式,而后,当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则对应进入所述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比如,当室内湿度RH为78%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RH为45%,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18℃,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20℃,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30℃,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阈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与室内温度T室内之差为2℃,小于第二阈值T2,此时,系统暂停升温除湿,进入单储热状态,系统运行流路图见图3,压缩机1高频运行,快速制热,储热装置储热运行,只到储热介质的的温度T介质升高至70℃时,则退出单储热状态,继续进入升温除湿模式,系统转入图2所示的流路图运行,设置于储热装置内的散热风扇快速运行散热,以提高室内温度。
显然,对于等温除湿模式与升温除湿模式类同,在此不重复例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储热模式,以在降温除湿的同时,为所述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模式。
比如,当室内湿度为78%RH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为45%RH,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27摄氏度,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70℃,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22摄氏度,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阀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T设定-T室内=5℃>T1,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T3,表明储热装置10不能再储热,系统按降温除湿模式运行,参见图1,此时储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风扇不运行,储热装置不储热也不放热,降温除湿
以上第一设定温度值T1为0.5~5摄氏度,优选地,第一设定温度值为1~3摄氏度;第二设定温度值T2为5~15摄氏度,优选地,第二设定温度值为5~10摄氏度;所述的第三阈值T3为高于40摄氏度的一较大的温度值。优选地,第三设定温度值T1为50~80摄氏度。
参见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过程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3以及图7a和图7b:
参见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过程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3以及图7a和图7b:
首先,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并判断当前的湿度值RH是否小于设定的目标湿度值,若当前湿度值小于等于设定的目标湿度值,表明不需要除湿,直接停机。若当前湿度值RH大于目标湿度值,则由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当前温度T室内,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以及读入用户输入的设定目标温度值T设定,并计算当前室内温度值T室内与目标温度值之差T室内-T设定,随后,判断T室内-T设定是否大于第一阈值T1,若T室内-T设定<=T1,则执行S110;当T室内-T设定>T1时,表明需要降温除湿,则继续判断T介质是否小于第三阈值T3,若T介质>=T3,则执行S130,当T介质<T3时,按降温除湿储热模式运行,室外换热器2断开,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储热装置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机制冷除湿,储热装置储热,储热介质的温度升高,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30,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表明储热介质的温度达到第三阈值T3,此时不能再继续储热,按降温除湿模式运行。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室外换热器2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储热装置不储热也不放热。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10,当T室内-T设定<=T1时,则继续判断T室内-T设定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当|T室内-T设定|>T1时,表明T设定-T室内>T1,需要升温除湿,则执行S120;若|T室内-T设定|<=T1时,表明当前室内温度T室内接近目标温度T设定,在设定的误差温度范围内,此时按等温除湿模式运行。若|T室内-T设定|<=T1时,继续判断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与目标温度值T设定之差T介质-T设定是否小于第二阈值T2,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当前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需要先对储热装置内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则执行S140;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储热介质需要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2以及储热装置连通为一个系统,压缩机1高频运行,快速制热,散热风扇不运行,储热装置快速储热,只到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大于等于第三阈值T3时退出单储热状态,继续进入等温除湿模式。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40,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按等温除湿模式运行。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室外换热器2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储热装置的散热风扇慢速运行,储热装置对外慢速放热,室内温度基本不变,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20,当T设定-T室内>T1时,表明室内温度T室内还低于目标温度值T设定较多,需要升温除湿,则继续判断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与目标温度值T设定之差T介质-T设定是否小于第二阈值T2,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当前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需要先对储热装置内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则执行S150;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储热介质需要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2以及储热装置连通为一个系统,压缩机1高频运行,快速制热,散热风扇不运行,储热装置快速储热,只到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大于等于第三阈值T3时退出单储热状态,继续进入升温除湿模式。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50,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按等升温湿模式运行。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室外换热器2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储热装置的散热风扇快速运行,储热装置对外快速放热,室内温度升高,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实验数据表明,应用本发明的制冷量为2600瓦的空调系统进行除湿,第一阈值为2℃,第二阈值为5℃,第三阈值T3为70℃,储热介质19为40公斤的盐水。3个月的除湿季节对比运行,同比常规的除湿系统,能节省功耗30%,特别适合于烘干升温除湿的场合,节电效果显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请结合图1至图3,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通过将冷媒系统中的冷热热量储存至储热装置中,在进行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处于降温除湿模式下,同时控制经过储热模式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放热,使得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从而不必额外设置其他的电辅热装置进行加热,进而解决除湿时效果差且能效底的问题。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主要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4以及结合图1至图3,所述控制台系统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12和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13,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2用以检测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T室内,所述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13用以检测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12和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13电性连接;
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的步骤包括:
步骤S10、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
步骤S20、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室内温度T室内与设定温度T设定之间的差值与第一设定值T1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室内设定温度T设定与T介质与第二阈值T2的大小关系,来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等温除湿模式,其中,T设定-T室内是说明室内是否有升温的需求,T设定-T介质说明所述储热装置6是否有放热的能力,也即,根据实际的需要以及储热装置需要的供热能力,来控制所述空调系统如何进入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当实际有加热需求且所述储热装置6具有放热能力时,自动进入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也可以通过人工按触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对应的按键以进入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图6a为图4中的步骤S10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6a,步骤S10包括:
步骤S101、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步骤S102、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以下结合具体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当室内湿度RH为78%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RH为45%,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18℃,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67℃,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30℃,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阀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T设定-T室内=12℃,也即T设定-T室内>T1(2℃),T介质-T设定=67℃-30℃=37℃>T2(5℃),但是T介质<T3,此时系统按升温除湿模式运行,例如,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的同时,储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风扇高速运行,向室内空气中快速释放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以提高室内温度,保证储热装置放出的热量大于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时带走的热量,以将室内温度提高到30℃。同时,储热装置6也与冷媒换热管路62进行热交换,储热装置6从冷媒换热管路62吸热,也就是说,储热装置6在由散热风扇63对外放热的同时,也从冷媒换热管路62吸热,系统在高温除湿的同时也进行储热,即升温除湿储热模式,若系统的储热大于放热,若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T3时,则系统不再储热,进入升温除湿模式,此时系统的流路图转换为图3。
这种场合一般为高温除湿,烘干模式,充分利用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在高效除湿的同时,提高室内温度。在升温除湿的同时,散热风扇63高速运行散热的同时,储热装置6通过散热风扇63散热的同时,储热介质也通过冷媒换热管路62进行储热。
图6b为图4中的步骤S20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6b,步骤S20包括步骤:
步骤S201、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步骤S202、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比如,当室内湿度RH为78%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RH为45%,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26℃,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65℃,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25℃,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阀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T室内-T设定=1℃,有|T室内-T设定|<T1(2℃),T介质-T设定=40℃>T2,系统按等温除湿模式运行,其流路图参见图3,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的同时,储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风扇低速运行,向室内空气中慢速释放内部存储的热量,慢速散热,以维持室内温度相对恒定在25℃附近。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主要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当T介质-T设定<T2,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单储热模式,而后,当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则对应进入所述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比如,当室内湿度RH为78%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RH为45%,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18℃,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20℃,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30℃,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阈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与室内温度T室内之差为2℃,小于第二阈值T2,此时,系统暂停升温除湿,进入单储热状态,系统运行流路图见图3,压缩机1高频运行,快速制热,储热装置储热运行,只到储热介质的的温度T介质升高至70℃时,则退出单储热状态,继续进入升温除湿模式,系统转入图2所示的流路图运行,设置于储热装置内的散热风扇快速运行散热,以提高室内温度。
显然,对于等温除湿模式与升温除湿模式类同,在此不重复例举。
在其他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储热模式,以在降温除湿的同时,为所述储热装置进行储热。
在其他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模式。
比如,当室内湿度为78%RH时,用户设置室内湿度为45%RH,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室内环境温度T室内为27摄氏度,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为70℃,用户设定的室内目标温度T设定为22摄氏度,第一阈值T1为2℃,第二阀值T2为5℃,第三阈值T3为70℃,此时T设定-T室内=5℃>T1,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T3,表明储热装置10不能再储热,系统按降温除湿模式运行,参见图1,此时储热装置内设置的散热风扇不运行,储热装置不储热也不放热,降温除湿
以上第一设定温度值T1为0.5~5摄氏度,优选地,第一设定温度值为1~3摄氏度;第二设定温度值T2为5~15摄氏度,优选地,第二设定温度值为5~10摄氏度;所述的第三阈值T3为高于40摄氏度的一较大的温度值。优选地,第三设定温度值T1为50~80摄氏度。
参见图7a和图7b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过程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3以及图7a和图7b:
首先,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并判断当前的湿度值RH是否小于设定的目标湿度值,若当前湿度值小于等于设定的目标湿度值,表明不需要除湿,直接停机。若当前湿度值RH大于目标湿度值,则由室内温度传感器12检测当前温度T室内,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以及读入用户输入的设定目标温度值T设定,并计算当前室内温度值T室内与目标温度值之差T室内-T设定,随后,判断T室内-T设定是否大于第一阈值T1,若T室内-T设定<=T1,则执行S110;当T室内-T设定>T1时,表明需要降温除湿,则继续判断T介质是否小于第三阈值T3,若T介质>=T3,则执行S130,当T介质<T3时,按降温除湿储热模式运行,室外换热器2断开,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储热装置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机制冷除湿,储热装置储热,储热介质的温度升高,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30,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表明储热介质的温度达到第三阈值T3,此时不能再继续储热,按降温除湿模式运行。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室外换热器2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储热装置不储热也不放热。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10,当T室内-T设定<=T1时,则继续判断T室内-T设定的绝对值是否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当|T室内-T设定|>T1时,表明T设定-T室内>T1,需要升温除湿,则执行S120;若|T室内-T设定|<=T1时,表明当前室内温度T室内接近目标温度T设定,在设定的误差温度范围内,此时按等温除湿模式运行。若|T室内-T设定|<=T1时,继续判断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与目标温度值T设定之差T介质-T设定是否小于第二阈值T2,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当前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需要先对储热装置内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则执行S140;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储热介质需要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2以及储热装置连通为一个系统,压缩机1高频运行,快速制热,散热风扇不运行,储热装置快速储热,只到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大于等于第三阈值T3时退出单储热状态,继续进入等温除湿模式。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40,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按等温除湿模式运行。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室外换热器2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储热装置的散热风扇慢速运行,储热装置对外慢速放热,室内温度基本不变,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20,当T设定-T室内>T1时,表明室内温度T室内还低于目标温度值T设定较多,需要升温除湿,则继续判断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与目标温度值T设定之差T介质-T设定是否小于第二阈值T2,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当前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需要先对储热装置内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若T介质-T设定>T2,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则执行S150;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存储的热量不够,储热介质需要储热,进入单储热模式,压缩机1和室外换热器2以及储热装置连通为一个系统,压缩机1高频运行,快速制热,散热风扇不运行,储热装置快速储热,只到储热介质的温度T介质大于等于第三阈值T3时退出单储热状态,继续进入升温除湿模式。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S150,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表明储热装置内还储有一定的热量,还可以对外放热,按等升温湿模式运行。压缩机1和室内换热器4以及室外换热器2连通为一个系统,室内换热器4制冷除湿,储热装置的散热风扇快速运行,储热装置对外快速放热,室内温度升高,然后继续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湿度值RH,开启下一个循环,只到湿度值小于目标湿度值停机。
实验数据表明,应用本发明的制冷量为2600瓦的空调系统进行除湿,第一阈值为2℃,第二阈值为5℃,第三阈值T3为70℃,储热介质19为40公斤的盐水。3个月的除湿季节对比运行,同比常规的除湿系统,能节省功耗30%,特别适合于烘干升温除湿的场合,节电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室内侧的储热装置,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切换装置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切换装置连接;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切换,使得所述空调系统具有:
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以及,
升温除湿模式和/或等温除湿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或者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放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四通阀和第二四通阀,其中,
所述第一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端口与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第四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和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四端口连接;
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四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端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装置包括储热介质换热部、冷媒换热管路以及散热风机,所述冷媒换热管路的两端对应为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储热介质换热部内存储有储热介质,且所述储热介质换热部与所述冷媒换热管路处于热交换关系,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散热风机电性连接,用以在所述储热装置需要放热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运转使得所述储热介质放热,用以在所述储热装置不需放热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停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用以在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和等温除湿模式时,控制所述散热风机高风挡运转和低风挡运转,以使得所述储热装置进行高速放热和低速放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介质为水、盐的混合物和盐水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T室内;以及,
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用以:
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
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模式包括单储热模式,在所述单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当T介质-T设定<T2,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单储热模式,而后,当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则对应进入所述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模式包括降温除湿储热模式,在所述降温除湿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储热模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包括:
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以及,
升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用以: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温除湿模式包括:
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以及,
等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控制器用以: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和第二切换装置,使得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降温除湿模式,在所述降温除湿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
所述控制器还用以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模式。
13.如权利要求8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T1=0.5~5℃;和/或,
T2=5~15℃;和/或,
T3≥4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T1=1~3℃;和/或,
T2=5~10℃;和/或,
T3=50~80℃。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
16.如权要求15所示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在空间的室内温度T室内,所述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储热装置的储热介质温度T介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室内温度传感器和储热介质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和/或升温除湿模式的步骤包括:
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和/或,
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模式包括单储热模式,在所述单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时,当T介质-T设定<T2,则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所述单储热模式,而后,当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则对应进入所述升温除湿模式或等温除湿模式。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模式包括降温除湿储热模式,在所述降温除湿储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储热装置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降温除湿储热模式。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除湿模式包括:
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以及,
升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快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当T设定-T室内>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升温除湿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设定-T室内>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升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温除湿模式包括:
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以及,
等温除湿储热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经过储热后的所述储热装置进行较慢速放热,同时,所述储热装置将冷媒的热量储存以进行储热;
当|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设定≥T2时,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入等温除湿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储热模式;和/或,
在|T室内-T设定|≤T1、T介质-T设定≥T2且T介质≥T3时,控制空调系统运行所述等温除湿不储热模式。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
降温除湿模式,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以及,
所述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T室内-T设定>T1且T介质≥T3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空调系统进行而进入降温除湿模式。
22.如权利要求17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T1=0.5~5℃;和/或,
T2=5~15℃;和/或,
T3≥40℃。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除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T1=1~3℃;和/或,
T2=5~10℃;和/或,
T3=50~80℃。
CN201710642895.2A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4618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2895.2A CN107461809B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2895.2A CN107461809B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1809A true CN107461809A (zh) 2017-12-12
CN107461809B CN107461809B (zh) 2020-03-06

Family

ID=60548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2895.2A Active CN107461809B (zh) 2017-07-31 2017-07-31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18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0723A (zh) * 2017-12-25 2018-05-18 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除湿烘干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1010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0397A (ja) * 2001-05-21 2002-11-27 Toshiaki Nishiwaki 空気調和機
KR20040068790A (ko) * 2003-01-27 2004-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습용 에어컨 및 제습 방법
KR20050055106A (ko) * 2003-12-05 2005-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정온 제습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932412A (zh) * 2005-09-16 2007-03-2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除湿模式的冷暖空调
CN200958814Y (zh) * 2006-10-12 2007-10-10 南京建贸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水冷调温除湿机组
CN101097105A (zh) * 2006-06-27 2008-01-02 海尔集团公司 不降温除湿空调器
CN100588885C (zh) * 2005-05-09 2010-02-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等温除湿空调器
CN202521763U (zh) * 2012-02-23 2012-11-07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
CN102914030A (zh) * 2012-09-28 2013-02-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控制方法
CN202927965U (zh) * 2012-10-25 2013-05-0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除湿系统
CN104791907A (zh) * 2014-01-22 2015-07-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空调器及其除湿方法
CN104913411A (zh) * 2014-03-11 2015-09-16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
CN103062851B (zh) * 2013-01-07 2015-12-0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5465916A (zh) * 2015-12-21 2016-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137996U (zh) * 2015-10-27 2016-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恒温除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40397A (ja) * 2001-05-21 2002-11-27 Toshiaki Nishiwaki 空気調和機
KR20040068790A (ko) * 2003-01-27 2004-08-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습용 에어컨 및 제습 방법
KR20050055106A (ko) * 2003-12-05 2005-06-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정온 제습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0588885C (zh) * 2005-05-09 2010-02-10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等温除湿空调器
CN1932412A (zh) * 2005-09-16 2007-03-21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除湿模式的冷暖空调
CN101097105A (zh) * 2006-06-27 2008-01-02 海尔集团公司 不降温除湿空调器
CN200958814Y (zh) * 2006-10-12 2007-10-10 南京建贸制冷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水冷调温除湿机组
CN202521763U (zh) * 2012-02-23 2012-11-07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带除湿功能的热泵空调
CN102914030A (zh) * 2012-09-28 2013-02-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恒温除湿控制方法
CN202927965U (zh) * 2012-10-25 2013-05-08 宁波奥克斯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除湿系统
CN103062851B (zh) * 2013-01-07 2015-12-0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方法
CN104791907A (zh) * 2014-01-22 2015-07-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除湿空调器及其除湿方法
CN104913411A (zh) * 2014-03-11 2015-09-16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空调机组
CN205137996U (zh) * 2015-10-27 2016-04-06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恒温除湿装置
CN105465916A (zh) * 2015-12-21 2016-04-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0723A (zh) * 2017-12-25 2018-05-18 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除湿烘干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050723B (zh) * 2017-12-25 2023-05-23 广东智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型除湿烘干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10101A (zh) * 2019-10-24 2021-04-2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1809B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81706B1 (ko) 에너지회복이 강화된 냉각기가 재가동된 건조냉동제습기
JP4232463B2 (ja) 空調装置
CN111256290B (zh) 一种热泵空调
US20100300123A1 (en) Hybrid desiccant dehumidify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207688449U (zh) 空调装置
CN103075768A (zh)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07490283A (zh) 可快速升温的热回收型调温热泵干燥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EP4043253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electric vehicle
JP2008039374A (ja) 換気空調装置
CN106524399A (zh) 一种空调化霜装置、空调化霜控制方法、系统和空调
KR20180019042A (ko) 히트 펌프형 냉동 시스템
CN202792879U (zh) 全热回收型空气源除湿烘干一体机
CN104760601B (zh) 轨道交通车辆变频热泵空调
CN107461809A (zh) 空调系统及其除湿控制方法
CN107575967A (zh) 一种适用于全年工况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7015109U (zh) 一种空调系统
JP2004020086A (ja) 除湿乾燥空調装置
CN203295854U (zh) 基于co2跨临界热泵循环系统的衣物干燥系统
CN204902315U (zh) 一种双能双效热泵机组
CN209819742U (zh) 一种变频多联辐射供暖制冷空调系统
CN104296516A (zh) 快速预热型空气源热泵烘干机
CN110173795A (zh) 一种冷凝再热恒温恒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350566U (zh) 一种带调温除湿功能的全新风冷凝排风热回收机组
JP200120114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03147937U (zh) 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