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3320B -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3320B
CN107453320B CN201710533534.4A CN201710533534A CN107453320B CN 107453320 B CN107453320 B CN 107453320B CN 201710533534 A CN201710533534 A CN 201710533534A CN 107453320 B CN107453320 B CN 1074533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ontrol module
power supply
twenty
comparis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35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53320A (zh
Inventor
霍兆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335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33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53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53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3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3/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 H02H3/26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 integrated protection responsive to differenc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responsive to phase angle between voltages or between curr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5/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directly responsive to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non-electric working conditions with or without subsequent reconnection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其中该干烧保护电路包括供电控制模块、雾化片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及保护控制模块;其中供电控制模块,控制雾化片驱动模块工作或停止工作;雾化片驱动模块,驱动雾化片进行高频震荡;信号处理模块,采集雾化片的工作电压,在进行处理后反馈至保护控制模块;保护控制模块,保护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单元及参考单元,参考单元提供参考电压;电压比较单元根据参考电压及反馈的电压判断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并在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控制供电控制模块停止给雾化片驱动模块供电,从而控制雾化片驱动模块停止工作。本发明技术方案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湿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电子式超声波加湿装置大部分的缺水保护均使用水位监测装置对水位进行监测,然而目前的水位监测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存在故障率高的缺点。例如电容式水位检测装置,存在寿命短、检测有误差的问题;浮球式水位检测装置,长时间泡水使用后容易被水垢粘住导致失灵,导致超声波加湿装置进入干烧状态。
电子式超声波加湿器的核心器件为雾化片,加湿器利用雾化片的高频震荡使水雾化,但是当雾化片的温度过高,高于雾化片的居里温度后,雾化片将永久损坏。由于目前的水位监测装置的高故障率,加湿装置进入干烧状态后,雾化片温度会不断上升,最终导致雾化片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烧保护电路,旨在防止雾化片干烧,提高雾化片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干烧保护电路,包括供电控制模块、雾化片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及保护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供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工作或停止工作;
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驱动雾化片进行高频震荡;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采集雾化片的工作电压,在进行处理后反馈至所述保护控制模块;
所述保护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单元及参考单元,所述参考单元提供参考电压;所述电压比较单元根据参考电压及反馈的电压判断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并在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停止给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供电,从而控制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停止工作。
优选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正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单元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包括第一运放,所述参考单元包括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复位开关、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
其中,所述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点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电平转换单元将所述电压比较单元输出的高电平信号转换成预设低电平信号后输出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
或将所述电压比较单元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转换成预设高电平信号后输出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正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单元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经所述电平转换单元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第二运放,所述参考单元包括第十九电阻及第二十电阻,所述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及第四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复位开关、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及第五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开关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经所述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电感及雾化片;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雾化片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雾化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二电感及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还包括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片的第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其中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七电容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湿装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供电控制模块、雾化片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及保护控制模块,形成了一种干烧保护电路。通过信号处理模块采集并处理雾化片的工作电压,进行处理后通过保护控制模块进行控制处理,以判断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当判断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即可发出保护信号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通过供电控制模块切断所述雾化片的电源,从而防止雾化片损坏。本发明技术方案提高了雾化片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了加湿装置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干烧保护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发明干烧保护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干烧保护电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电源 L1~L3 第一电感至第三电感
200 供电控制模块 Q1~Q5 第一开关管至第五开关管
300 雾化片驱动模块 D1~D5 第一二极管至第五二极管
400 信号处理模块 A1~A2 第一运放至第二运放
500 供电控制模块 VCC 电源
510 电压比较单元 K1~K2 第一复位开关至第二复位开关
520 参考单元 Y 雾化片
R1~R27 第一电阻至第二十七电阻 E 第一极性电容
C1~C9 第一电容至第九电容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干烧保护电路。
参照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干烧保护电路,包括供电控制模块200、雾化片驱动模块300、信号处理模块400及保护控制模块500;其中
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控制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工作或停止工作;
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驱动雾化片进行高频震荡;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400,采集雾化片的工作电压,在进行处理后反馈至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
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包括电压比较单元510及参考单元520,所述参考单元520提供参考电压;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根据参考电压及反馈的电压判断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并在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控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停止给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供电,从而控制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停止工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供电控制模块200、雾化片驱动模块300、信号处理模块400及保护控制模块500,形成了一种干烧保护电路。通过信号处理模块400采集并处理雾化片的工作电压,进行处理后通过保护控制模块500进行控制处理,以判断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当判断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即可发出保护信号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通过供电控制模块200切断所述雾化片的电源,从而防止雾化片损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根据保护控制模块工作于正反馈或负反馈,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包括以下两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参照图2,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包括正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单元520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400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 510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包括包括第一运放A1,所述参考单元520 包括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10;所述第一运放A1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第二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运放A1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连接,所述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九电阻R9及第十电阻R10为第一运放A1提供了参考电压,该参考电压的设定可根据雾化片Y干烧工作的阈值电压进行设定。第一运放A1将参考电压和信号处理模块400输入的采样电压进行比较,本实施例中,在参考电压大于采样电压时,即判断雾化片Y处于干烧状态,此时第一运放A1输出低电平至所述第一开关管Q1,使得第一开关管Q1关断,进而关断第二开关管Q2,停止给雾化片驱动模块300停止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还包括复位开关K1、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三二极管D3及第四二极管D4;所述所述复位开关K1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复位开关K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连接,所述第十一点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A1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 D3的阳极及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运放A1 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易于理解的而是,复位开关K1用于对整个电路进行复位,在雾化片Y 的干烧危险消除后,需要控制干烧保护电路立即开始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按下复位开关K1后,第一开关管Q1基极得到高电平而开通,使第三二极管D3季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电位拉低到0V,若此时雾化片Y工作电压处于正常状态,则保护控制电路将自动解除锁定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实施例二,参照图3,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平转换单元530,所述电平转换单元530将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输出的高电平信号转换成预设低电平信号后输出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或将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转换成预设高电平信号后输出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 200。
具体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包括正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400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单元520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的输出端经所述电平转换单元530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压比较单元510包括第二运放A2,所述参考单元520包括第十九电阻R19及第二十电阻R20,所述电平转换单元530包括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及第四开关管Q4;
其中,所述第二运放A2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R20 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Q4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还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还包括第二复位开关K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及第五开关管Q5;
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开关K2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开关K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 R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Q5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与所述第二运放A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A2 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这里第二十五电阻R25起到限流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第二复位开关K2按下时,第五开关管Q5导通,此时将第二运放A2输出的高电平拉低,第四开关管Q4关断,第一开关管 Q1也关断,因而第第二开关管Q2导通,在雾化片干烧状态解除后,按下复位开关K2,即可使雾化片重新开始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还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二十六电阻 R26及二十七电阻R27;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五开关管Q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第二运放A2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六电阻R26与第二十五电阻R25构成分压电路,用于为第五开关管Q5的基极提供电压;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第二端接地,同理,第二十七电阻R27与第二十三电阻R23构成分压电路,为Q5的基极提供电压。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具体地,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包括第一开关管 Q1、第二开关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四电阻 R4;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 Q1的受控端与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与电源VCC(即图1中的电源10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经所述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控制模块200为雾化片驱动模块300所需的电源 VCC,当第一开关管Q1断开时,第二开关管Q2就导通,供电控制模块200 为雾化片驱动模块300开始供电;易于理解的是,当第一开关管Q1导通时,第二开关管Q2就断开。
该供电控制模块200还包括第一极性电容E及第三电感L3,其中第一极性电容E的正极与电源VCC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极性电容E的负极接地;第三电感L3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第二端与供电控制模块200连接。
具体地,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包括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及雾化片Y;其中
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受控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200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入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 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 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雾化片Y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雾化片Y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第三开关管Q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雾化片Y 构成三点式有源晶体谐振电路。其中,第一电感L1是低通电感,用于隔离有源晶体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压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还包括第二电感L2及第三电容C3;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Q3的受控端连接。
这里,第二电感L2及第三电容C3构成高通滤波电路,用于滤除高频干扰电压电流信号,从而防止高频干扰电压电流对雾化片Y的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还包括第四电容C4,所述第四电容 C4的第一端与电源VCC连接,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所述雾化片Y的第一端连接。
第四电容C4为高通耦合电容,用于隔离直流信号,防止电源VCC中的直流成分对雾化片Y的干扰。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还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及第八电容C8。第十五电阻R15与第八电容C8构成谐振电压反馈回路,用于对雾化器的谐振工作进行调节。其中,第十四电阻R14及第十五电阻R15均为限流电阻,第十三电阻限制供电控制电路提供的电流大小;第十四电阻R14限制谐振电压反馈回路中的第八电容C8的限电流。
具体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400包括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七电阻R7;其中
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300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 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电容C5和第五电阻R5构成高通滤波电路,用于虑除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400中的高频交流成分电压或电流。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构成整流电流,用于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第六电阻 R6及第七电阻R7构成分压电路,用于将直流电压进行分压后作为采样电压输出至保护控制模块500。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400还包括第七电容C7及第八电阻R8;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电容 C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控制模块500连接。
这里,第七电容C7为前级滤波电容。第八电阻R8为限流电阻,用于限定回路中的电流,起到保护作用。
该保护控制模块500还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及第九电容C9。其中,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 A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A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与第一运放A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运放A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 R1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与第一运放A1的正相输入端连接,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六电阻R16及第一运放A1结合组成滞回比较器。第十七电阻R17为第一运放A1提供正反馈电压,加快第一运放A1输出电平的下降速度。第九电容C9进行滤波稳压。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加湿装置,该加湿装置包括电源VCC及如上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该干烧保护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加湿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加湿装置可以是雾化器等设备。
基于上述加湿装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加湿装置。易于理解的是,该空调器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干烧保护电路,应用于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控制模块、雾化片驱动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及保护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供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工作或停止工作;
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驱动雾化片进行高频震荡;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采集雾化片的工作电压,在进行处理后反馈至所述保护控制模块;
所述保护控制模块,包括电压比较单元及参考单元,所述参考单元提供参考电压;所述电压比较单元根据参考电压及反馈的雾化片的工作电压判断雾化片是否处于干烧状态,并在雾化片处于干烧状态时,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发出保护信号给所述供电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供电控制模块停止给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供电;
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二复位开关、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及第五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开关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开关管的集电极经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其中,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雾化片驱动模块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七电容及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护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正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单元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第一运放,所述参考单元包括第九电阻及第十电阻;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复位开关、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控制模块还包括电平转换单元,所述电平转换单元将所述电压比较单元输出的高电平信号转换成预设低电平信号后输出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
或将所述电压比较单元输出的低电平信号转换成预设高电平信号后输出至所述供电控制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正相输入端及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正相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参考单元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单元的输出端经所述电平转换单元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烧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比较单元包括第二运放,所述参考单元包括第十九电阻及第二十电阻,所述电平转换单元包括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及第四开关管;
其中,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接地,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还与所述供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10.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的干烧保护电路。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装置。
CN201710533534.4A 2017-07-03 2017-07-03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1074533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3534.4A CN107453320B (zh) 2017-07-03 2017-07-03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33534.4A CN107453320B (zh) 2017-07-03 2017-07-03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3320A CN107453320A (zh) 2017-12-08
CN107453320B true CN107453320B (zh) 2020-03-06

Family

ID=60488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33534.4A Active CN107453320B (zh) 2017-07-03 2017-07-03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53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4008A (zh) * 2018-04-20 2018-07-27 广东科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器用无水干烧保护电路
CN108507103B (zh) * 2018-06-05 2023-08-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器和空调器
CN110657859B (zh) * 2019-09-29 2021-12-10 广东科高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无水干烧检测电路
CN111964202A (zh) * 2020-07-14 2020-11-20 海速芯(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加湿器用新型雾化片驱动架构及驱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2091A (ja) * 2008-04-28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超音波霧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乾燥機
CN202655184U (zh) * 2012-03-09 2013-01-09 杨义根 一种雾化器电路
CN203367662U (zh) * 2013-07-11 2013-12-25 马星 一种根据负载电流信号控制通断的插座
CN105631437A (zh) * 2016-02-01 2016-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干烧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5860362U (zh) * 2016-07-29 2017-01-04 欧兰普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加湿器的保护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62091A (ja) * 2008-04-28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超音波霧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洗濯乾燥機
CN202655184U (zh) * 2012-03-09 2013-01-09 杨义根 一种雾化器电路
CN203367662U (zh) * 2013-07-11 2013-12-25 马星 一种根据负载电流信号控制通断的插座
CN105631437A (zh) * 2016-02-01 2016-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器干烧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5860362U (zh) * 2016-07-29 2017-01-04 欧兰普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雾化加湿器的保护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3320A (zh) 2017-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3320B (zh)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CN107257123B (zh)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装置、空调器及加湿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7020508U (zh) 一种超声雾化片振荡控制电路及超声波电子烟
CN108507103B (zh) 干烧保护电路、加湿器和空调器
CN107086790B (zh) 反激式开关电源
CN206043446U (zh) 一种超声波电子烟雾化片工作控制电路及该电子烟
CN111203356A (zh) 一种雾化器实时缺水保护电路
CN208027138U (zh) 一种雾化器用无水干烧保护电路
CN218648575U (zh) 一种输出控制电路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09907378B (zh) 电子烟电源电路和电子烟
CN213661448U (zh) 一种用于llc谐振电源的短路保护电路
CN201207574Y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09182386U (zh) 直流机载设备掉电离线检测电路
CN211914359U (zh) 一种雾化器实时缺水保护电路
CN209846175U (zh) 电子烟电源电路和电子烟
CN106933292A (zh) 一种时序控制电路
CN110657859B (zh) 一种无水干烧检测电路
CN213693462U (zh) 一种用于dc-ac输出过流保护电路
CN108334008A (zh) 一种雾化器用无水干烧保护电路
CN204856268U (zh) 一种车载空调电机稳压电路
CN218763779U (zh) 一种雾化回路及加湿设备
CN107255346B (zh) 新风净化机的工频升高压电路
CN219420283U (zh) 一种车载直流输入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CN111555645A (zh) 一种输出可控电压的稳压电路
CN218449519U (zh) 一种带电池电子产品的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