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9626B -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9626B
CN107449626B CN201710767594.2A CN201710767594A CN107449626B CN 107449626 B CN107449626 B CN 107449626B CN 201710767594 A CN201710767594 A CN 201710767594A CN 107449626 B CN107449626 B CN 1074496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line
oil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75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49626A (zh
Inventor
李文
刘牧
董立珍
蔡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cot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cot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ot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cot Sol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675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496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49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9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496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96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热器测试系统和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测试系统包括:电加热器、油泵动力中心、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第一比例调节阀、第二比例调节阀、进液管道、出液管道、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电加热器的进液口与油泵动力中心的排液口之间,以及电加热器的出液口与第一比例调节阀的进液口之间均通过管道相连通,进液管道的一端与第一比例调节阀的一个出液口相连通,第一截止阀安装在进液管道上,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进液管道上且位于第一比例调节阀与第一截止阀之间。本发明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误差较小,并且测试过程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

Description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器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蓄热技术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蓄热器对于解决能源供给与用户需求在时间上的差异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太阳能系统、工业及民用空调和采暖系统、工业废热和余热的采集利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变蓄热具有蓄热密度高、蓄热温差波动变化小等优点。目前对相变蓄热材料和蓄热技术的研究较多,但对相应的测试系统和蓄热器测试方法研究的较少。
蓄热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充热量、放热量、保温性能这个三个重要指标,测试过程也主要针对这三个指标展开,在现有的测试系统中,管道内的导热油温往往很不稳定,尤其是在放热过程中,往往通过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来计算蓄热器的放热量,如果不能使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的热输入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那么计算所得的放热量将会出现很大的误差,这严重影响了蓄热器性能指标的确定。所以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利用该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来准确获得蓄热器的性能指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内的导热油温不稳定,蓄热器充热量、放热量及保温性能测试误差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蓄热器测试系统,包括:电加热器、油泵动力中心、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第一比例调节阀、第二比例调节阀、进液管道、出液管道、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加热器的进液口与所述油泵动力中心的排液口之间,以及所述电加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的进液口之间均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的一个出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待测蓄热器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截止阀安装在所述进液管道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进液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与所述第一截止阀之间,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的另一个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的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排液管道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三管道上,另一端和所述待测蓄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截止阀安装在所述排液管道上,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的一个排液口与所述油泵动力中心的吸液口通过第四管道相连通,另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四管道上,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的出液口连通在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四管道上。
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四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
优选地,膨胀槽,所述油气分离器的上行管道与所述膨胀槽的进气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通过PLC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闭环控制。
优选地,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通过PLC控制器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实现闭环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上述蓄热器测试系统的蓄热器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测试过程:
1)管道连接:将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的端部分别与待测蓄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接通;
2)管路损耗功率测试: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和第二比例调节阀将所述待测蓄热器和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旁通,打开所述油泵动力中心和所述电加热器加热整个管路中的导热油,测量管路内部温度,在待测各温度点(T1、T1+△T、T1+2△T,……,T2)处使温度各保持一段时间,并记录下对应的温度和这段时间所消耗的电功,即可得到不同温度对应的管路损耗平均功率Ptube loss
其中:Qelectricwork为电功量;
t为温度稳定时间;
3)蓄热器充热量测试: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调节阀分别将待测蓄热器和所述,打开所述油泵动力中心使导热油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开启所述电加热器,使导热油经所述电加热器加热成为高温导热油,调节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使高温导热油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后,一部分进入进液管道,关闭第一截止阀,直至第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为T1时,开启第一截止阀,导热油进入待测蓄热器内并与待测蓄热器内的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后从待测蓄热器出液口流出,当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稳定在T2时,此时充热完毕,记载整个充热过程中所消耗的电功Qelectricwork和相应的时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待测蓄热器充热过程中,
QPCM=Qelectricwork-∫Ptube lossdt
其中:QPCM为待测蓄热器的充热量;
t为充热时间;
优选地,上述测试过程还包括下列测试过程:
蓄热器放热量测试:充热完成后将所述电加热器关闭,将所述待测蓄热器和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旁通,经冷却的低温导热油经所述油泵动力中心到达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一部分低温导热油进入待测蓄热器与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另一部分导热油与从蓄热器流出的导热油在在第三管道内汇合,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使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保持在T1,第三管道内的导热油经第二比例调节阀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导热油进入壳管式油水换热器,与壳管内的水产生热量传递,另一部分导热油与从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流出的导热油在第四管道内汇合后回到油泵动力中心,调节第二比例调节阀使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始终处在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内水不能汽化的温度;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T1时,放热量测试完毕,根据能量守恒,即可得出待测蓄热器的放热量等于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水箱中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即
Qe=∫cwmwdT
其中:cw为水箱中水的比热容;
mw为水箱中水的质量;
T为水箱内的水在放热开始到放热结束所产生的温升。
优选地,上述测试过程还包括下列测试过程:
蓄热器保温性能测试:将所述电加热器关闭,并关闭所述油泵动力中心,再关闭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静置一段时间H后,打开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放热,并调节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稳定在T1,直至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T1时,放热测试完毕,计算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水箱中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从而得到待测蓄热器在静置一段时间H后的保温性能。
如上所述,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充热过程中,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来控制进入待测蓄热器内的导热油量,从而使待测蓄热器内的热交换能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不会产生过多的能量损耗。在放热量测试和保温性能测试过程中,可以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使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读数锁定T1,为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提供一个稳定的热输入,同时也可以调节第二比例调节阀使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始终处在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内水不能汽化的温度,从而为公式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证,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四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可以将整个循环管道内的导热油和汽化的导热油气相分离,使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还包括膨胀槽,所述油气分离器的上行管道与所述膨胀槽的进气口相连通。经分离的导热油气进入膨胀槽内,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热油膨胀,油路中多余的导热油也经上行的管路进入高位槽,所以膨胀槽起到解决导热油受热膨胀,并储存多余导热油的作用。此外,导热油与空气接触会氧化变黑,高位槽中的导热油可以阻绝油路系统的导热油与空气接触,从而起到液封的作用。高位槽与上行的管路之间为单向流动,变质的导热油不会流入油路系统。高位槽与低位槽通过下行的管路相连,低位槽的作用是防止升温剧烈时膨胀的导热油从高位槽溢出。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闭环控制,这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编程,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数值来控制第一比例调节阀的电机,从而使第二温度传感器达到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温度。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闭环控制,这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编程,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数值来控制第二比例调节阀的电机,从而使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始终处在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内水不能汽化的温度。
本发明中的测试方法,能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可将调节待测蓄热器口处的流量,可以与待测蓄热器内的相变材料的吸热能力相匹配,为待测蓄热器营造一个均匀稳定的吸热过程,同时在放热量测试过程中和保温性能测试过程中能为壳管式油水换热器营造一个恒定的热输入过程,并通过第二比例调节阀调节进入壳管式油水换热器中导热油的流量,防止因导热油过多过热造成水箱内的水汽化蒸发,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误差较小,并且测试过程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泵动力中心 2、电加热器
3、第一比例调节阀 4、进液管道
5、第三管道 6、第二温度传感器
7、第二比例调节阀 8、出液管道
9、第二截止阀 10、第四管道
11、待测蓄热器 12、第一温度传感器
13、第一截止阀 14、第五管道
15、第三温度传感器 16、水循环系统
17、壳管式油水换热器 18、油气分离器
19、膨胀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热器测试系统,包括:电加热器2、油泵动力中心1、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第一比例调节阀3、第二比例调节阀7、进液管道4、出液管道8、第一截止阀13、第二截止阀9、第一温度传感器12、第二温度传感器6、第三温度传感器15,电加热器2的进液口与油泵动力中心1的排液口之间,以及电加热器2的出液口与第一比例调节阀3的进液口之间均通过管道相连通,进液管道4的一端与第一比例调节阀3的一个出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待测蓄热器11的进液口相连通,第一截止阀13安装在进液管道4上,第一温度传感器12安装在进液管道4上且位于第一比例调节阀3与第一截止阀13之间,第一比例调节阀3的另一个出液口与第二比例调节阀7的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5相连通,第二温度传感器6安装在第三管道5上,排液管道的一端连通在第一比例调节阀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6之间的第三管道5上,另一端和待测蓄热器11的出液口相连通,第二截止阀9安装在排液管道上,第二比例调节阀7的一个排液口与油泵动力中心1的吸液口通过第四管道10相连通,另一个排液口与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的进液口通过第五管道14相连通,第三温度传感器15安装在第四管道10上,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的出液口连通在第二比例调节阀与第三温度传感器15之间的第四管道10上。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换热传导装置,其有导热油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16组成,可将导热油的热量转换成水的热量。
在充热过程中,本发明可以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3来控制进入待测蓄热器11内的导热油量,从而使待测蓄热器11内的热交换能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不会产生过多的能量损耗。在放热量测试和保温性能测试过程中,可以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3使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读数锁定T1,为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提供一个稳定的热输入,同时也可以调节第二比例调节阀7使第三温度传感器15的温度始终处在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内水不能汽化的温度,从而为公式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前提保证,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还包括安装在第四管道10上的油气分离器18,油气分离器可以将整个循环管道内的导热油和汽化的导热油气相分离,使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还包括膨胀槽19,油气分离器18的上行管道与膨胀槽19的进气口相连通。经分离的导热油气进入膨胀槽19内,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热油膨胀,油路中多余的导热油也经上行的管路进入高位槽,所以膨胀槽19起到解决导热油受热膨胀,并储存多余导热油的作用。此外,导热油与空气接触会氧化变黑,高位槽中的导热油可以阻绝油路系统的导热油与空气接触,从而起到液封的作用。高位槽与上行的管路之间为单向流动,变质的导热油不会流入油路系统。高位槽与低位槽通过下行的管路相连,低位槽的作用是防止升温剧烈时膨胀的导热油从高位槽溢出。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第一比例调节阀3为电动调节阀,且与第二温度传感器6闭环控制,这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编程,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数值来控制第一比例调节阀3的电机,从而使第二温度传感器6达到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温度。
本发明蓄热器测试系统,第二比例调节阀7为电动调节阀,且与第三温度传感器15闭环控制,这样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编程,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15的数值来控制第二比例调节阀7的电机,从而使第三温度传感器15的温度始终处在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内水不能汽化的温度。
对于第一比例调节阀3和第二比例调节阀7与第二温度传感器6和第三温度传感器15之间的闭环控制,可设定第二温度传感器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2的温度为定值,通过PLC测得实际值与设定值的偏差,然后根据温度偏差,通过PID调节开度,自动调节比例调节阀开度,使两种不同温度的导热油相混合后温度与设定的温度保持一致,从而起到稳定系统内温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油气分离器和膨胀槽19均为现有市售装置,可以直接从市场购得,故结构在此不再做说明。
一种基于上述蓄热器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管道连接:将进液管道4和出液管道8的端部分别与待测蓄热器11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接通;
2)管路损耗功率测试: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3和第二比例调节阀7将待测蓄热器11和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旁通,打开油泵动力中心1和电加热器2加热整个管路中的导热油,测量管路内部温度,在待测各温度点(T1、T1+△T、T1+2△T,……,T2)处使温度各保持一段时间,并记录下对应的温度和这段时间所消耗的电功,即可得到不同温度对应的管路损耗平均功率Ptube loss
其中:Qelectricwork为电功量;
t为温度稳定时间;
3)蓄热器充热量测试:调节第一比例阀3和第二比例调节阀7分别将待测蓄热器11和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旁通,打开油泵动力中心1使导热油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开启电加热器2,使导热油经电加热器2加热成为高温导热油,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3使高温导热油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3后,一部分进入进液管道4,关闭第一截止阀13,直至第一温度传感器12温度为T1时,开启第一截止阀13,导热油进入待测蓄热器11内并与待测蓄热器11内的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后从待测蓄热器11出液口流出,当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稳定在T2时,此时充热完毕,记载整个充热过程中所消耗的电功Qelectricwork和相应的时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待测蓄热器11充热过程中,
QPCM=Qelectricwork-∫Ptube lossdt
其中:QPCM为待测蓄热器11的充热量;
t为充热时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除了上述过程外还包括下述测试过程:
蓄热器放热量测试:充热完成后将电加热器2关闭,将待测蓄热器11和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旁通,经冷却的低温导热油经油泵动力中心1到达第一比例调节阀3,一部分低温导热油进入待测蓄热器11与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另一部分导热油与从蓄热器流出的导热油在在第三管道5内汇合,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3使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保持在T1,第三管道5内的导热油经第二比例调节阀7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导热油进入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与壳管内的水产生热量传递,另一部分导热油与从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流出的导热油在第四管道10内汇合后回到油泵动力中心1,调节第二比例调节阀使第三温度传感器15的温度始终处在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内水不能汽化的温度;当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低于T1时,放热量测试完毕,根据能量守恒,即可得出待测蓄热器11的放热量等于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水箱中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即
Qe=∫cwmwdT
其中:cw为水箱中水的比热容;
mw为水箱中水的质量;
T为水箱内的水在放热开始到放热结束所产生的温升。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除了充热过程外还包括下列测试过程:
蓄热器保温性能测试:将电加热器2关闭,并关闭油泵动力中心1,再关闭第一截止阀13和第二截止阀9,静置一段时间H后,打开第一截止阀13和第二截止阀9放热,并调节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稳定在T1,直至第二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低于T1时,放热测试完毕,计算壳管式油水换热器17水箱中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从而得到待测蓄热器11在静置一段时间H后的保温性能。
本发明中的测试方法,能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可将调节待测蓄热器口处的流量,可以与待测蓄热器内的相变材料的吸热能力相匹配,为待测蓄热器营造一个均匀稳定的吸热过程,同时在放热量测试过程中和保温性能测试过程中能为壳管式油水换热器营造一个恒定的热输入过程,并通过第二比例调节阀调节进入壳管式油水换热器中导热油的流量,防止因导热油过多过热造成水箱内的水汽化蒸发,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本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误差较小,并且测试过程比较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使待测蓄热器在充热过程中能有一个相对稳定且与相变材料相匹配的流量,并且还能为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提供一个稳定的输热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本发明中还通过第二比例调节阀调节进入壳管式油水换热器中导热油的流量,防止因导热油过多过热造成水箱内的水汽化蒸发,从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上述实施方式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有许多方面可以在不违背总体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改进,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蓄热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加热器、油泵动力中心、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第一比例调节阀、第二比例调节阀、进液管道、出液管道、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电加热器的进液口与所述油泵动力中心的排液口之间,以及所述电加热器的出液口与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的进液口之间均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的一个出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待测蓄热器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截止阀安装在所述进液管道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进液管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与所述第一截止阀之间,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的另一个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的进液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三管道上,所述排液管道的一端连通在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三管道上,另一端和所述待测蓄热器的出液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截止阀安装在所述排液管道上,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的一个排液口与所述油泵动力中心的吸液口通过第四管道相连通,另一个排液口与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的进液口通过第五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第四管道上,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的出液口连通在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之间的所述第四管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四管道上的油气分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膨胀槽,油气分离器的上行管道与所述膨胀槽的进气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通过PLC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闭环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比例调节阀为电动调节阀,且通过PLC控制器与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实现闭环控制。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中蓄热器测试系统的蓄热器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测试过程:
1)管道连接:将所述进液管道和所述出液管道的端部分别与待测蓄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相接通;
2)管路损耗功率测试: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和第二比例调节阀将所述待测蓄热器和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旁通,打开所述油泵动力中心和所述电加热器加热整个管路中的导热油,测量管路内部温度,在待测各温度点(T1、T1+△T、T1+2△T,……,T2)处使温度各保持一段时间,并记录下对应的温度和这段时间所消耗的电功,即可得到不同温度对应的管路损耗平均功率Ptubeloss
其中:Qelectricwork为电功量;
t为温度稳定时间;
3)蓄热器充热量测试:调节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调节阀分别将待测蓄热器和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旁通,打开所述油泵动力中心使导热油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开启所述电加热器,使导热油经所述电加热器加热成为高温导热油,调节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使高温导热油通过第一比例调节阀后,一部分进入进液管道,关闭第一截止阀,直至第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为T1时,开启第一截止阀,导热油进入待测蓄热器内并与待测蓄热器内的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后从待测蓄热器出液口流出,当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稳定在T2时,此时充热完毕,记载整个充热过程中所消耗的电功Qelectricwork和相应的时间,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待测蓄热器充热过程中,
QPCM=Qelectricwork-∫Ptubelossdt
其中:QPCM为待测蓄热器的充热量;
t为充热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测试过程:
蓄热器放热量测试:充热完成后将所述电加热器关闭,将所述待测蓄热器和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旁通,经冷却的低温导热油经所述油泵动力中心到达所述第一比例调节阀,一部分低温导热油进入待测蓄热器与相变材料发生热交换,另一部分导热油与从蓄热器流出的导热油在第三管道内汇合,调节第一比例调节阀使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保持在T1,第三管道内的导热油经第二比例调节阀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导热油进入壳管式油水换热器,与壳管内的水产生热量传递,另一部分导热油与从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流出的导热油在第四管道内汇合后回到油泵动力中心,调节第二比例调节阀使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始终处在所述壳管式油水换热器内水不能汽化的温度;当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T1时,放热量测试完毕,根据能量守恒,即可得出待测蓄热器的放热量等于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水箱中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即
Qe=∫cwmwdT
其中:cw为水箱中水的比热容;
mw为水箱中水的质量;
T为水箱内的水在放热开始到放热结束所产生的温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测试过程:
蓄热器保温性能测试:将所述电加热器关闭,并关闭所述油泵动力中心,再关闭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静置一段时间H后,打开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放热,并调节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稳定在T1,直至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低于T1时,放热测试完毕,计算壳管式油水换热器水箱中水温升高所吸收的热量从而得到待测蓄热器在静置一段时间H后的保温性能。
CN201710767594.2A 2017-08-31 2017-08-31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Active CN1074496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7594.2A CN107449626B (zh) 2017-08-31 2017-08-31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7594.2A CN107449626B (zh) 2017-08-31 2017-08-31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9626A CN107449626A (zh) 2017-12-08
CN107449626B true CN107449626B (zh) 2023-08-04

Family

ID=60494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7594.2A Active CN107449626B (zh) 2017-08-31 2017-08-31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496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7607B (zh) * 2018-05-29 2024-01-09 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蓄热装置热特性的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
CN108709435A (zh) * 2018-06-28 2018-10-26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工质输送设备及其管壳式换热器的循环系统
CN111023249B (zh) * 2019-11-25 2021-10-29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锅炉供热系统、热仓测试平台及其运行方法
CN111413126B (zh) * 2020-04-14 2022-02-15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储热实验系统及其控制与检测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7027A (zh) * 2009-06-23 2009-11-25 上海理工大学 气-水-油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系统
CN202229659U (zh) * 2011-09-15 2012-05-23 南京奥特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水处理系统换热器保护装置
CN103410580A (zh) * 2013-08-16 2013-11-27 华北电力大学 利用太阳能和灰渣余热辅助燃煤锅炉发电的系统
WO2015032293A1 (zh) * 2013-09-05 2015-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制热蓄液方法及制冷、制热防霜方法和空调系统
CN104989515A (zh) * 2015-08-03 2015-10-21 湖州新奥利吸附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专用换热装置
CN105180430A (zh) * 2015-06-18 2015-12-2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换热设备
CN207300603U (zh) * 2017-08-31 2018-05-01 山东奇威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蓄热器测试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7027A (zh) * 2009-06-23 2009-11-25 上海理工大学 气-水-油换热器传热性能试验系统
CN202229659U (zh) * 2011-09-15 2012-05-23 南京奥特净化工程有限公司 水处理系统换热器保护装置
CN103410580A (zh) * 2013-08-16 2013-11-27 华北电力大学 利用太阳能和灰渣余热辅助燃煤锅炉发电的系统
WO2015032293A1 (zh) * 2013-09-05 2015-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制热蓄液方法及制冷、制热防霜方法和空调系统
CN105180430A (zh) * 2015-06-18 2015-12-2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换热设备
CN104989515A (zh) * 2015-08-03 2015-10-21 湖州新奥利吸附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内燃机专用换热装置
CN207300603U (zh) * 2017-08-31 2018-05-01 山东奇威特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蓄热器测试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蕙 ; 李鑫 ; 徐二树 ; .槽式太阳能集热场温度控制研究.中国电力.(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9626A (zh) 2017-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9626B (zh)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CN104966536A (zh) 一种以导热油为热流体的高温工质换热试验系统及方法
CN105301047A (zh) 一种超临界氟利昂换热实验系统及其实验方法
CN109059318A (zh) 一种喷淋式填充床储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918175A (zh) 一种热性能测试系统
CN109738486B (zh) 一种氢化镁燃料电池吸放h2热管理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2721539B (zh) 安全阀热态型式试验装置
Cao et al. Effect of non-condensable gas on the behaviours of a controllable loop thermosyphon under active control
CN109405611B (zh) 带有两级相变储热装置和蒸汽储罐的复合储热系统
Wang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immersion phase change cooling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R1233ZD (E)/ethanol mixed refrigerant
CN113686918A (zh) 液态铅铋合金与sco2回路耦合换热特性研究实验系统
Vikram et al. An improvement in the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s by thermal storage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s
Syahbana et al. Therm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an Active Latent Heat Storage Tank by Using Various Finned-Coil Heat Exchangers.
L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near-critical CO2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a closed natural circulation loop
CN207300603U (zh) 蓄热器测试系统
Lv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in vertical cooling tube cooled by downward flow in the passive heat removal system of SCWR
CN208736687U (zh) 一种热性能测试系统
CN112229105B (zh) 控温装置及泵驱两相流体回路系统
Laing et al. Test results of a combined storage system for parabolic trough power plants with direct steam generation
Lee et al. Evaluation of heat storage and release in a double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a PCM layer
Zhu et al. Performance investigation of a thermal‐driven refrigeration system
CN207035304U (zh) 一种高效谷电储能供暖系统
CN103983121B (zh) 用于稳定烧结烟气温度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6464947A (zh) 储能式蒸汽发生系统
Zhang et 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U-tube steam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