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8784A - 光收发器emi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收发器emi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8784A
CN107438784A CN201780000505.XA CN201780000505A CN107438784A CN 107438784 A CN107438784 A CN 107438784A CN 201780000505 A CN201780000505 A CN 201780000505A CN 107438784 A CN107438784 A CN 1074387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 shield
top plate
plate
edge
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05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金林
曾致
曾一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rce Photonics Chengd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387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87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58Cas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77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e.g.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40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07Casings
    • H05K9/0015Gaskets or se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G02B6/4274Electrical aspects
    • G02B6/4284Electrical aspects of optical modules with disconnec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9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the light guide being disconnectable from the opto-electronic element, e.g. mutually self align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磁干扰屏蔽装置包括底板,连接到并垂直于底板的第一和第二侧板,和至少一个连接到并垂直于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顶板。所述顶板还包含(i)从顶板向延伸底板的第一侧第一和第二前端或侧弯曲部和(ii)从顶板第二侧向底板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顶板的第二侧与第一侧相异。

Description

光收发器EMI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干扰(EMI)屏蔽装置领域,尤其是适用于光或光电收发器的EMI屏蔽装置。
技术背景
光或光电收发器(通常被认定为“光收发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和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收发器包含光接收器和发射器子器件,功能电路,和光电接口,是光纤通信系统重要元件。
光或光电收发器通常通过将元件固定或安装到一个或多个基板并将所述元件放置到由两个匹配部件组成的外罩(比如,与外罩下部部件或底板匹配的上部部件或上盖)。由于电磁干扰(EMI)可穿过塑料外罩及任何围绕塑料外罩的空间,因此电磁干扰(EMI)屏蔽装置可设置在外罩中或外罩周围。所述EMI屏蔽装置降低了收发器内元件与收发器外结构间的电磁干扰。
如果EMI屏蔽装置未充分固定到塑料外罩上,不合需要数量的EMI会穿过塑料外罩及周围的空间。此外,EMI屏蔽装置也不应从收发器外罩上突出太多。否则,EMI屏蔽装置会损坏装置插入或取出的笼子或插口,或在插入笼子或插口或从笼子或插口取出时自己受损。
本“技术背景”部分仅用于提供背景信息。“技术背景”的陈述并不意味着本“技术背景”部分的主旨向本发明许可了现有技术,并且本“技术背景”的任何部分,包括本技术背景”本身,都不能用于向本发明许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EMI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EMI屏蔽装置有力地为光或光电收发器(比如,光收发器)及适配光或光电收发器的笼子或插口屏蔽过量电磁辐射。光收发器包含光或光电接收器和光或光电发射器。
所述EMI屏蔽装置可包含金属夹或板。所述EMI屏蔽装置包含(i)前或侧弯曲部和(ii)后弯曲部,用于将所述EMI屏蔽装置固定到光收发器。所述EMI屏蔽装置的角通常包含拉拽部或开口,用于在将光收发器滑入或滑出笼子或插口时预防或降低EMI屏蔽装置在笼子或插口上卡住的可能性。此外,所述前或侧弯曲部,后弯曲部和拉拽部或开口可防止EMI屏蔽装置划伤笼子或插口。
所述EMI屏蔽装置还可包含金属尖头或指部,将泡沫垫圈(比如,围绕光收发器的环或盘[可以是导电的])固定到光收发器。所述泡沫垫圈用于密封笼子/插口和光收发器之间的空隙,接头或接口。所述泡沫垫圈还可实现机械缓冲,吸收部分或全部振动力(比如,通过笼子或插口)或笼子或插口中光收发器的意外位移。
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电磁干扰(EMI)屏蔽装置包含底板,连接且垂直于底板的第一和第二侧板,和连接且垂直于第一和第二侧板的至少一个顶板。所述顶板包括(i)从顶板第一侧向底板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和(ii)从顶板第二侧向底板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所述顶板第二侧与第一侧不同。在不同实施例中,所述EMI屏蔽装置都包含金属或合金。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包含其间带有空隙的第一和第二共面顶板。所述前或侧弯曲部和第一后弯曲部从第一顶板延伸出,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和第二后弯曲部从第二顶板延伸出。
各顶板都具有长度,内部宽度,和外部宽度。在某些实施例中,内部宽度小于外部宽度。此外,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中每个都具有长度,且(顶板)内部宽度和前或侧弯曲部的长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顶板)外部宽度。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中每一个的宽度都小于(顶板)内部宽度,而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中每一个的长度都小于或等于顶板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1)顶板沿第一侧的长度和(2)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中每一个的宽度都小于或等于顶板沿第二侧的长度。
所述底板包含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侧板包含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所述第二侧板包含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而所述顶板包含第九边缘和第十边缘。所述第三和第五边缘构成第一接口,所述第四和第七边缘构成第二接口,所述第七和第九边缘构成第三接口,而所述第八和第九边缘构成第四接口。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EMI屏蔽装置包含设置于第三接口的第一拉拽部或开口和设置于第四接口的第二拉拽部或开口。所述第一和第二拉拽部可以是三角形的,圆锥形的,弯曲的(比如,半圆形的),矩形的,或它们的组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EMI屏蔽装置包含从各顶板第一侧及底板和第一和第二侧板中每一个的同侧延伸出的多个金属尖头或指部。所述金属尖头或指部用于将环或盘(导电和/或包含泡沫)固定到光或光电收发器外罩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EMI屏蔽装置包含位于底板上的多个孔,用于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对齐。在其他实施例中,从底板同侧的方向延伸出的防错件(比如,与第一侧同侧,或尖头或指部的对面侧),用于区分本EMI屏蔽装置与其他EMI屏蔽装置并且还可以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外罩对齐。
本发明还涉及光收发器,包含上述不同实施例中任何EMI屏蔽装置,包裹EMI屏蔽装置的外罩,外罩中的接收器,和外罩中的发射器。所述外罩包含第一凹陷,用于容纳第一前或侧弯曲部,第二凹陷,用于容纳第二前或侧弯曲部,第三凹陷,用于容纳第一后弯曲部,和第四凹陷,用于容纳第二后弯曲部。
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电磁干扰(EMI)屏蔽装置(比如,前述EMI屏蔽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成型一个毛坯,所述毛皮包含底板,与底板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板,和与第一和第二侧板连接的至少一个顶板;成型(i)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第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和(ii)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第二侧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所述第二侧与所述一侧不同;弯曲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使它们垂直于所述底板;和弯曲所述至少一个顶板,使其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向所述底板延伸。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制造EMI屏蔽装置的方法还包含成型从各个顶板的第一侧及所述底板和第一及第二侧板中每一个的同侧延伸出的多个金属尖头。所述金属尖头或指部可用于将上述环或盘固定到光或光电收发器外罩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制造EMI屏蔽装置的本方法可包含成型(1)顶板和第一侧板间的第一接口上的第一拉拽部或开口和(2)相同或不同顶板和第二侧板间第二接口上的第二拉拽部或开口。
在某些实施例中,制造EMI屏蔽装置的本方法包含在底板上成型多个孔。底板上的孔可用于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或光电收发器上的相应隆起,柱状物,或凸起对齐。
在其他实施例中,制造EMI屏蔽装置的本方法包含成型从底板同侧的方向延伸出的防错件。所述防错件用于区分本EMI屏蔽装置与其他EMI屏蔽装置并且还可以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外罩对齐。
本发明所有优势都会结合以下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得到展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典型EMI屏蔽装置透视图。
图1B为图1A中EMI屏蔽装置另一透视图。
图1C为图1A-B中EMI屏蔽装置上侧一角的特写透视图。
图1D为图1A-B中EMI屏蔽装置的侧视图。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典型EMI屏蔽装置的透视图。
图2B为图2A中EMI屏蔽装置的另一透视图。
图3A为用于包含光收发器,图1A-D中EMI屏蔽装置,及泡沫垫圈的典型光器件透视图。
图3B为图3光收发器的光学端口装配元件后的透视图。
图3C为图3A中元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3D所示为图3A-C中光收发器的光学端口端装配元件后的底面。
图4为图3A-D所示的光学器件的光学端口端的侧视图。
图5部分展示了一种典型光学器件,其包含本发明的图2A-B中EMI屏蔽装置,光学收发器及部分笼子或插口。
图6为不带笼子或插口的图5所示的典型光学器件的底面。
图7为图2A-B的典型EMI装置的顶板在图5-6所示光收发器上设置到位后的剖视图。
图8部分展示了与图1A-D中EMI屏蔽装置顶板对应的典型毛坯,其包含了本发明的侧弯曲部和后弯曲部。
图9部分展示了与图2A-B中EMI屏蔽装置顶板对应的典型毛坯,其包含了本发明的前弯曲部和后弯曲部。
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都会有详细的参照。参照的例证会在附图中得到阐释。本发明会用随后的实施例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相反的,本发明还意欲涵盖,可能包括在由附加权利要求规定的本发明的主旨和值域内的备选方案,修订条款和等同个例。而且,在下文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指定了很多特殊细节,以便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但是,对于一个所属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本发明没有这些特殊细节也可以实现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在其他实例中,都没有详尽说明公认的方法,程序,部件和电路,以避免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含糊不清。
为了简便,如术语“光”和“光电”,术语“连接到”,“与…耦合”,“耦合到”,和“与…通信”(包含直接和间接连接,耦合和通信),属于“安装”,“粘贴”,“附着”和“固定”,术语“收发器”,“光收发器”和“光电收发器”也可以相互交换使用,但这些术语通常具有指定的技术定义。
术语“长度”通常涉及指定立体结构的最大尺寸。术语“宽度”通常指预定立体结构的第二大尺寸。属于“厚度”通常指预定立体结构的最小尺寸。“主要表面”指由预定结构的两个最大尺寸定义的表面,在具有圆形表面的结构的情况下,可由圆形的半径定义。
本发明将通过下面的实施例,从不同方面详细说明。
一种典型的EMI屏蔽装置
图1A-B为典型的EMI屏蔽装置100,其包含底板110,第一侧板120a,第二侧板120b,第一顶板130a,第二顶板130b,多个金属尖头106a-z,多个拉拽部或开口108a-b,第一和第二侧弯曲部132a-b,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134a-b,防错件114,和孔136a-b。
侧弯曲部132a-b向底板110延伸并用于将EMI屏蔽装置100固定到光收发器。侧弯曲部132a-b还可用于防止EMI屏蔽装置100沿光收发器外罩向前滑动(比如,当被插入笼子或插口时)。在这种情况下,光收发器外罩可配备一个或多个凹陷或槽容纳侧弯曲部132a-b。侧弯曲部132a-b相对于顶板130a-b的平面呈30°-150°(或此范围中任意角度,比如60°-120°,或者90°左右)。如图1A-B所示,侧弯曲部132a-b中每一个与相应顶板130a-b间存在介质(可视为侧弯曲部132a-b的一部分)。
后弯曲部134a-b也向底板110延伸并且也用于将EMI屏蔽装置100固定到光收发器。与侧弯曲部132a-b类似,后弯曲部134a-b可放置EMI屏蔽装置100沿光收发器向后滑动(比如,当将收发器从笼子或插口中取出)。在这种情况下,光模块外罩可配备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凹陷或槽容纳后弯曲部134a-b。或者,光收发器外罩上单个凹陷或槽容纳一个或多个后弯曲部和一个或多个侧弯曲部。后弯曲部134a-b相对于顶板130a-b的平面呈10°-90°(或此范围中任意角度,比如15°-45°,或者30°左右)。后弯曲部134a-b的角度由它们的宽度决定(比如,后弯曲部越宽,角度越小)。
底板110包含第一边缘1和第二边缘2,第一侧板120a包含第三边缘3和第四边缘4,第二侧板120b包含第五边缘5和第六边缘6,第一顶板130a包含第七边缘7,而第二顶板130b包含第八边缘8。第一边缘1和第三边缘3直接或间接构成第一接口。第二边缘2和第五边缘5直接或间接构成第二接口。第四边缘4和第七边缘7直接或间接构成第三接口。第六边缘6和第八边缘8直接或间接构成第四接口。所述边缘中的两个当它们之间存在介质时,间接构成接口。所述边缘在它们之间没有介质时,直接构成接口。
多个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从EMI屏蔽装置100的同侧延伸出(比如,后弯曲部134a-b的相反侧)并用于适配光收发器。或者,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将泡沫垫圈或环固定在光收发器周围(比如,一个或多个收发器外罩上的部件)。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长度是底板,侧板和顶板长度的50%到150%(或其范围中任意百分数,比如80-120%)。比如,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的长度大致与底板110,侧板120a-b和顶板130a-b的宽度相同。
拉拽部或开口180a-d用于防止EMI屏蔽装置100在用于插入光收发器的笼子或插口处卡住。此外,拉拽部或开口108a-d使EMI屏蔽装置100能够轻松设置在光收发器上并且减少笼子或插口中的过盈配合或将其降到最小程度。拉拽部或开口108a-d可以是环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形,喇叭型或能使收发器轻松插入笼子或插口的形状或形状组合,且还可以是使EMI屏蔽装置100在光收发器上便利设置的任意形状组合。EMI屏蔽通常是材料的区域和/或数量实现EMI屏蔽,拉拽部或开口108a-d不会对EMI屏蔽装置100的EMI屏蔽性能产生不理影响。
拉拽部或开口108a-d的长度可以是底板,侧板和顶板110,120a-b,和130a-b的5%至50%(或其范围中任意百分数,比如10-40%,或举例来说,25%左右)。通常,拉拽部或开口108a-d的宽度在EMI屏蔽装置100远离尖头或指部106a-z的一侧最大且在最靠近EMI屏蔽装置100延伸出拉拽部或开口106a-z的一侧的点处最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其中。拉拽部或开口108a-d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相邻板边缘之间介质宽度(比如,边缘2和5,边缘6和8,等)。在相邻板边缘之间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拉拽部或开口108a-d的平均宽度大概可以是拉拽部或开口108a-d长度的50-100%,无论EMI屏蔽装置100是折叠或空白状态。
防错件114用于将EMI屏蔽装置100从其他EMI屏蔽装置区分开,且还可以将EMI屏蔽装置100与收发器外罩对齐。在其他实施例中,EMI屏蔽装置100可包含多个与防错件114基本类似的防错件。因此,每种光收发器都具有特殊部件或成套部件,用于配合防错件114。通过为各版本光收发器增加独立防错部件或成套防错部件,EMI屏蔽装置就会准确地设置在相应版本的光收发器上。
如图所示,虽然防错部件114从底板110上与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相对侧延伸出,但仍沿第一侧板120a和/或第二侧板120b。由于侧弯曲部132a-b和后弯曲部134a-b及尖头或指部106a-b和106z-y的存在,防错部件114通常不能从顶板延伸130a-b。防错部件114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或任意其他使EMI屏蔽装置100易于与外罩对准的形状及形状组合。防错部件114的宽度或高度为底板110(或,如附着到侧板,侧板120a-b)宽度的5%至50%(或任意百分比或其范围中的值,比如10-40%,比如,大概20-25%)。此外,防错部件114的长度可以是底板110长度的5%至25%(或任意百分比或其范围中的值,比如10-20%,比如,大概15-17%)或侧板120a-b长度的10%至40%(或任意百分比或其范围中的值,比如15-35%,比如,大概25%)。
孔136a-b用于将EMI屏蔽装置100在收发器外罩上预定位置对齐。所述收发器外罩因此具有一个或多个部件(比如,突出,柱状物,隆起,等),用于适配孔136a-b辅助EMI屏蔽装置100在收发器外罩上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孔136a-b可沿第一侧板120a,第二侧板120b和/或底板110成型。孔136a-b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或任意其他确保EMI屏蔽装置100在收发器外罩上准确定位的形状或形状组合。孔136a-b的长度分别为板110,120a-b和130a-b宽度的5%至50%(或任意百分比或其范围中的值,比如10-40%,比如,大概25-30%),且集中在沿板110,120a-b和/或130a-b长度的中心线上。或者,孔136a-b可也偏离这样的中心线。
EMI屏蔽装置100可包含金属或合金,比如钛,铁,不锈钢或铬镍铁合金。EMI屏蔽装置100可通过冲压或切削毛坯(比如,扁平金属或合金片)成型底板110,侧板120a-b,顶板130a-b,第一和第二侧弯曲部132a-b,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134a-b,多个金属尖头106a-z,多个拉拽部或开口108a-d和防错部件114,再利用冲压或压型机成型孔136a-b,然后利用压型机或压床使切割后的毛坯弯曲立体成型EMI屏蔽装置100。侧弯曲部132a-b和后弯曲部134a-b可全部或部分通过冲压成型。
举例来说,可先成型侧弯曲部132a-b和后弯曲部134a-b,然后是(i)底板110和侧板120a-b之间的弯曲部和(ii)侧板120a-b和顶板130a-b之间的弯曲部(顺序可变)。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则可先成型(i)底板110和侧板120a-b之间的弯曲部和(ii)侧板120a-b和顶板130a-b之间的弯曲部(顺序可变),然后再成型侧弯曲部132a-b和后弯曲部134a-b。尖头或指部106a-z的弯曲部可在(i)底板110和侧板120a-b之间的弯曲部和(ii)侧板120a-b和顶板130a-b之间的弯曲部之前,用上述任意一种进程成型。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EMI屏蔽装置100可用单顶板替换顶板130a-b。在这种实施例中,顶板130a-b长得足以接触或覆盖在EMI屏蔽装置100的中心,这样接触或覆盖的顶板能够卷折,焊接或粘附构成单板。或者,底板110可由从第一和第二侧板120a-b折叠而来的两块板构成并通过卷折,焊接或粘附在中心相互固定。两侧弯曲部132a-b间的金属/合金毛坯可以按需保留或去除。
图1C为EMI屏蔽装置100的一角,包含金属尖头或指部106u-z,拉拽部或开口108d,后弯曲部134b,部分侧板120b,顶板130b,孔136b,和边缘6和8。侧弯曲部132b隐藏再顶板130b下方。金属尖头或指部中每一个都包含连接到邻近板的近端部P,离其连接到的板最远的远端部D,和位于近端和远端部P和D之间的中心部C。中心部C可以是平面或弯曲的,且可具有多个子部或又可以完全省略。如果中心部C为平面的,那么它可以于与尖头或指部连接的板的平面平行。尖头或指部106a-t(图1A-B)与尖头或指部106u-z相同或基本相同。
如图所示,拉拽部或开口108d在拉拽部或开口108d靠近金属尖头或指部106u-z的端头(即,离顶板130b和侧板120b之间介质中心最近的端头)上为曲线形状,再EMI屏蔽装置100与金属尖头或指部106u-z相对的一侧为楔形,且在曲部和楔形部之间为矩形。如文中所述,拉拽部或开口108d可能还存在其他形状。通常,虽然所有开口或拉拽部(比如,图1A-B的108a-d)都具有相同形状,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图1D为EMI屏蔽装置100的侧视图,其包含金属尖头或指部106b-i,拉拽部或开口108c-d,后弯曲部134b,防错部件114,侧板120b,和边缘2,5,6和8。防错部件114通常与其连接到的板共面(比如,底板110)。各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的近和远端部P和D都相对于连接到的板的平面呈±10°-45°,或其范围中任意角度(比如,±15°-30°)。
另一种典型EMI屏蔽装置
图2A-B为另一EMI屏蔽装置200,其包含底板210,第一侧板220a,第二侧板220b,第一顶板230a,第二顶板230b,多个金属尖头或指部206a-z,拉拽部或开口208a-b,第一和第二前弯曲部232a-b,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234a-b,防错部件214a-b,和定位孔236a-f。在大多数情况下,图2A-B的EMI屏蔽装置基本与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类似。
与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中侧弯曲部132a-b类似,前弯曲部232a-b向底板210延伸并用于将EMI屏蔽装置200固定到光收发器且防止EMI屏蔽装置200沿光收发器外罩向前滑动(当其插入笼子或插口时)。后弯曲部234a-b与图1A-D的典型EMI屏蔽装置中后弯曲部134a-b相同或基本相同。所述光收发器外罩具有一个或多个凹陷或槽容纳前弯曲部232a-b和后弯曲部234a-b。前弯曲部232a-b可相对于顶板130a-b的平面呈10°-75°(或其范围中任意角度,比如15°-45°)。
与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类似,底板210包含第一边缘21和第二边缘22,第一侧板220a包含第三边缘23和第四边缘24,第二侧板220b包含第五边缘25和第六边缘26,第一顶板230a包含第七边缘27,而第二顶板230b包含第八边缘28。第一边缘21和第三边缘23直接或间接构成第一接口。第二边缘22和第五边缘25直接或间接构成第二接口。第四边缘24和第七边缘27直接或间接构成第三接口。第六边缘26和第八边缘28直接或间接构成第四接口。
多个金属尖头或指部206a-z从EMI屏蔽装置200的同侧延伸出(比如,与后弯曲部234a-b和防错部件214a—b相对的一侧),用于匹配光收发器,且与图1A-D的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相同或基本相同。或者,金属尖头或指部206a-z将泡沫垫圈或环固定在光收发器周围(如将图1A-D中EMI屏蔽装置100的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包裹起来)。
像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中的拉拽部或开口108a-d一样,拉拽部或开口208a-b用于防止EMI屏蔽装置200卡在用于插入收发器的笼子或插口,且可与图1A-D的拉拽部或开口108a-d类似。此外,拉拽部或开口208a-b可使EMI屏蔽装置200轻松设置到光收发器上,可降低笼子或插口中的过盈配合或将其降到最低,并且与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中拉拽部或开口108a-d类似或相同。但是,与图1A-D中EMI屏蔽装置100不同的是,EMI屏蔽装置200只有在两个角配有拉拽部或开口。因此,本EMI屏蔽装置可在两个或以上角配备拉拽部或开口(比如,第三和第四接口上的角,第一至第四接口上的角,等)。如图所示,虽然拉拽部或开口208a-b为三角形,但可也是圆形,正方形,矩形,或能使收发器轻松插入笼子或插口的形状或形状组合,还可以是使EMI屏蔽装置200在光收发器上便利设置的任意形状组合.
防错部件214a-b用于将EMI屏蔽装置200与其他EMI屏蔽装置区分开并/或将EMI屏蔽装置200与外罩对齐,而且还可以是与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中防错部件114相同或类似。EMI屏蔽装置200可包含两以上或以下的防错部件,与防错部件214a-b相同或基本类似,沿第一侧板220a和/或第二侧板220b设置,作为底板220的补充或替代。防错部件214a-b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或其他形状或组合形状。但是,由于防错部件214a-b数量和/或设置与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中防错部件114不同,EMI屏蔽装置200比图1A-D的EMI屏蔽装置对不同光收发器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定位孔216a用于将EMI屏蔽装置200设置在收发器外罩上并可以与图1A-D中孔136a-b相同或类似。所述收发器外罩可配备相应部件(比如,突起,柱状物,隆起,等),用于配合孔216a-f帮助将EMI屏蔽装置200设置在光收发器上。与孔136a-b类似或相同,孔216a-f可位于第一侧板220a,第二侧板220b,第一顶板230a和/或第二顶板230b,作为底板210的补充或替代。因此,当EMI屏蔽装置200在底板210上设置有六个孔216a-f时,本发明的EMI屏蔽装置可包含一个或多个设置在顶板的孔(比如,1个孔),单个侧板或全部侧板上的一个或多个孔(比如,2-4孔),和/或底板上两个或多个孔(比如,3-8孔)。
如图所示孔216a-f为圆形,但也可以是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或其他使EMI屏蔽装置200易于与光收发器外罩对准的形状及形状组合。此外,孔216a-f也可以是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或彼此错列排布。
EMI屏蔽装置200可包含金属或合金,与图1中EMI屏蔽装置100相同或类似,且通过与制造图1EMI屏蔽装置100相同或类似的流程制造。但是,在顶板230a-b上制作一个切口或刻痕来各顶板230a-b从相应前弯曲部232a-b分隔开。
典型的光收发器
图3A为典型的光收发器300,泡沫垫圈或环340,和图1A-D的EMI屏蔽装置100,包含顶板130a-b,尖头或指部106a-z和侧弯曲部132a-b。光收发器300包含外罩310,电接口320,光接口330,锁紧机构307和杠杆308。外罩310其中具有凹陷或槽312a-b,用于容纳EMI屏蔽装置100的侧弯曲部132a-b。泡沫垫圈或环340包含开口345。
光收发器300的外罩310(包含光接口330)可包含塑料和/或其他绝缘体或绝缘材料。如图3B所示,EMI屏蔽装置100适配光收发器300并将泡沫垫圈或环340固定到外罩310。比如,泡沫垫圈340可通过沿一侧将光收发器300插入开口345,然后将垫圈340旋转到位(比如,利用能露出锁紧机构307的开口345),设置在光收发器300的周围。之后,EMI屏蔽装置100可按与垫圈340类似的方式设置在光收发器300上,这样顶板130a-b就处于锁紧机构307的背面,而金属尖头或指部106a-z则位于垫圈340上。定位孔136a-b确保了EMI屏蔽装置100在光收发器300的预定位置上(比如,邻近或接近光接口330和/或沿锁紧机构307一侧,在用于插入光收发器的笼子或插口的入口或开口)。垫圈340的开口345基本是与顶板130a-b和EMI屏蔽装置100间的间隙对齐的。
EMI屏蔽装置100可以是柔韧的并足以扩展顶板130a-b间的空间(到必要的程度)且光收发器300在EMI屏蔽装置100中旋转。金属尖头106a-z将垫圈340固定到光收发器300。外罩310中的凹陷312a-b容纳相应侧弯曲部132a-b,防止EMI屏蔽装置100继续向前滑动进入光接口330。外罩310还可包含其他凹陷,或位于外罩310本体和光接口330之间的嵌入式或相对薄的区域(比如,“颈部”),用于容纳后弯曲部134a-b,防止EMI屏蔽装置100继续向后滑入外罩310本体。
光收发器300可以是SFP(小型可插拔)收发器,XFP(10G小型可插拔)收发器,SFP+(加强型小型可插拔)收发器,或任何其他标准光电收发器类型。光收发器300包含位于第一端的电接口320,位于第二端的光接口330,和分别位于发射器电气路径和接收器电气路径上的一个或多个处理装置,所述发射器电气路径和接收器电气路径设置在电接口320和光接口330之间的收发器中。电接口320可设置在印刷电路板(PCB)上。电接口320用于耦合到主机或存储装置,而光接口330用于容纳与一个或多个其他收发器通信连接的一个或多个光纤。光接口330可包含一个或多个容纳光纤的标准插座或插口。
泡沫垫圈或环340将光收发器300和EMI屏蔽装置100之间的间隙封闭并预防光收发器300和光收发器300外部的电活性结构或装置和放置光收发器300的笼子或插口之间的电磁干扰。泡沫垫圈或环340可包含聚合物和备选的导电材料(比如,非导电聚合物泡沫,如其中含有悬浮微粒的硅酮泡沫,金属膜上的聚合物泡沫[或反之亦然],导电聚合泡沫,等)。
锁紧机构307通过配合(比如,插入)笼子或插口中的凹陷将光收发器300固定到笼子或插口。锁紧机构307活动连接到杠杆308。杠杆308可包含塑料或金属。通过解锁锁紧机构307,提升或拉动杠杆308使光收发器300从笼子或插口脱离。
图3C为光收发器300,EMI屏蔽装置100,和泡沫垫圈或环340的背面透视图。光收发器300的外罩310包含部件315(比如,凹口或切口),用于配合防错部件114.防错部件114确保了EMI屏蔽装置正确设置在光收发器300上。
光接口330包含第一端口306a和第二端口306b。第一端口306a容纳和固定第一光纤。光收发器300中的光发射子器件(TOSA)(比如,临近第一端口306a)包含激光二极管(LD)。第二端口306b容纳和固定第二光纤。光收发器300中的光接收子器件(ROSA)(比如,邻近第二端口306b)包含光电二极管(PD)。发射器电气路径连接在电接口320和LD之间。接收器电气路径连接在电接口320和PD之间。发射器电气路径通常包括激光驱动器,TOSA可包含监控光电二极管,用于采样LD发出的光信号的信号强度或光功率,而接收器电气路径可包含跨阻放大器(TIA)和限幅放大器。接收器和发射器电器路径中的元件都连接到用于控制元件的微控制器。模数转换器(ADC)可电连接在监控PD和微控制器之间。
激光二极管(比如,发射器)将电信号(比如,来自连接到电接口320的主机装置[图3A])转换为光信号。光信号随后通过第一光纤发送到网络中的另一收发器。光电二极管(比如,在接收器中)将来自第二光纤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随后通过电接口320发送到外部装置(比如,主机)。
图3D为EMI屏蔽装置100和泡沫垫圈或环340设置到位时(比如,围绕光收发器300的“颈部”)图3C所示光收发器300的光接口330的全貌图。如图所示,防错部件114配合光收发器外罩310中的凹口或切口315,而金属尖头或指部106i-x固定泡沫垫圈340。
图4为光收发器300一端的侧视图,包含设置有EMI屏蔽装置100和泡沫垫圈或环340的光接口330。金属尖头或指部106r-y将泡沫垫圈340固定到位。拉拽部或开口108c-d为光收发器外罩310的角减压,使装配完成的光收发器300,EMI屏蔽装置100和泡沫垫圈340轻松滑出入笼子或插口。
图5为带有插入笼子500的图2EMI屏蔽装置200的典型光收发器500。EMI屏蔽装置200包含金属尖头206a-z,拉拽部208a-b,前弯曲部232a-b,和后弯曲部234a-b。光收发器500基本与图3A-D和4所示的光收发器300类似。光收发器500的外罩可配备凹陷,用于配合前弯曲部232a-b和后弯曲部234a-b(详见图7)。锁紧机构510-512,基本与图3A-B所示的锁紧机构307类似,通过突起512与笼子550的夹状部件中开口555配合将光收发器500固定到笼子550。当提升,转动或拉动把手时,杠杆510可通过降低突起512使突起512脱离笼子550。因此,当光收发器500完全插入笼子550时,笼子550将EMI屏蔽装置200覆盖。拉拽部或开口208a-b确保了光发射器500轻松进入和脱离笼子550,且不会对EMI屏蔽装置200的EMI屏蔽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图6为装配完成的EMI屏蔽装置200和图5中光收发器500的反面侧视图。金属尖头206c-s将EMI屏蔽装置200固定到光收发器500的外罩。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泡沫垫圈或环(可以是导电的)可设置在尖头或指部206c-s和光收发器500外罩之间。防错部件214a-b用于将EMI屏蔽装置200和其他EMI屏蔽装置区分开并还可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500的外罩对齐。定位孔216使EMI屏蔽装置200能够轻松设置在从收发器500外罩延伸出的突起540a-f上。
图7为图5中完成装配的EMI屏蔽装置200和光收发器500上部局部插入笼子550时的剖面侧视图。光收发器500外罩中的凹陷560容纳并防止EMI屏蔽装置200在光收发器500从笼子550取出时继续向后滑动(比如,通过接触凹陷570的侧壁)。
典型的顶板设计
图8为与图1A-D所示EMI屏蔽装置100中类似或相同的顶板130,侧弯曲部132,后弯曲部134,和边缘7的从下至下平面图。顶板130在边缘7上具有与相应侧板交界的外部宽度801,长度802(比如,沿延伸出一个或多个尖头或指部的一侧),在接口处与相应侧板134交界的内部宽度(或顶板130和侧部完全132之间的介质,可作为侧弯曲部132的一部分),和侧弯曲部132和后弯曲部134之间距离805。侧弯曲部132具有宽度803和长度804。后弯曲部134具有宽度806和长度807。
侧弯曲部132的长度804小于或等于顶板130的外部宽度801。比如,侧弯曲部132的长度可以是顶板130外部宽度801的50-100%。间距805和长度804的总和等于顶板130的外部宽度。后弯曲部134的宽度806小于外部长度801(比如,至少50%)。比如,后弯曲部134的宽度806可以是外部宽度801的10-35%。举例来说,后弯曲部132的长度807可以是顶板130长度802的80-100%。侧弯曲部132的宽度803小于顶板130长度802(比如,至少75%)。比如,侧弯曲部132的宽度803可以是顶部那130长度802的10-25%。
图9为与图2A-B所示EMI屏蔽装置200类似或相同的顶板230,前弯曲部232,后弯曲部234,和边缘27的自上而下平面图。顶板230在边缘27上具有与相应侧板交界的外部宽度901,前部长度902(比如,沿延伸出一个或多个尖头或指部的一侧),和侧弯曲部232和后弯曲部234之间距离905。侧弯曲部232具有宽度903和长度904。后弯曲部234具有宽度906和长度907。
前弯曲部232的长度904小于或等于顶板230的宽度901。比如,前弯曲部232的长度904可以是顶板230宽度901的25-50%。顶板230的内部宽度905和前弯曲部232的长度904等于或小于顶板230的外部宽度901。后弯曲部234的宽度906小于顶板230的外部宽度901(比如,至少50%)且小于或等于顶板230的内部宽度905。比如,后弯曲部234的宽度906可以是顶板230外部宽度9014的10-50%且是顶板230内部宽度的15-75%。顶板230的内部宽度905小于外部宽度901且小于或等于顶板230的长度902。比如,顶板230的内部宽度905可以是外部宽度901的50-75%且是顶板230长度902的60-100%。后弯曲部232的长度907小于或等于顶板230长度902和前板232宽度903的总和。比如,后弯曲部232的长度907可以是顶板203长度902和前板232宽度903总和的80-100%。侧弯曲部232的宽度903小于顶板230的长度902。比如,侧弯曲部232的宽度903可以是顶部那230长度902的10-40%。
结论
图解和说明已经详细展示了前述的本发明的特殊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前述实施例,并且很明显,也可以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和变更。本文选定实施例,并对其进行描述,便于最精确地阐述本发明的原理及它的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专业技术领域的其他人员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本发明及带有各种修改的实施例,以适用于预期的特殊用途。即,由添加至此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叙述所定义的发明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电磁干扰(EMI)屏蔽装置包括:底板;连接到并垂直于底板的第一和第二侧板;和至少一个连接到并垂直于第一和第二侧板的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还包含(i)从顶板向延伸底板的第一侧的第一和第二前端或侧弯曲部和(ii)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的第二侧向底板延伸的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所述第二侧异于第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包含在它们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和第二共面顶板,从第一顶板延伸出的第一前或侧弯曲部和第一后弯曲部,和从第二顶板延伸出的第二前或侧弯曲部和第二后弯曲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中每一个都具有长度,内部宽度,和外部宽度,其中所述内部宽度小于所述外部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中每一个都具有长度,且内部宽度和前或侧弯曲部的长度的总和小于或等于外部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中每一个的宽度都小于外部宽度,而所述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中每一个的长度都等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沿第一侧的长度与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中每一个的宽度之总和小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沿第二侧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而所述至少一个顶板包含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和第三边缘构成第一接口,所述第二边缘和第五边缘构成第二接口,所述第四边缘和第七边缘构成第三接口,而所述第六边缘和第八边缘构成第四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从各个顶板的第一侧及所述底板和第一及第二侧板中每一个的同侧延伸出的多个金属尖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尖头用于将导电圈或盘固定在光接收器和/或发射器外罩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位于第三接口的第一拉拽部和位于第四接口的第二拉拽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拉拽部都为三角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位于底板上的多个孔,用于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对齐。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从底板同侧的方向延伸出的防错件,用于区分本EMI屏蔽装置与其他EMI屏蔽装置并且还可以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外罩对齐。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EMI屏蔽装置包含金属或合金。
15.一种光收发器,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EMI屏蔽装置;包裹EMI屏蔽装置的外罩;外罩中的接收器;和外罩中的发射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收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含第一凹陷,用于容纳第一前或侧弯曲部,第二凹陷,用于容纳第二前或侧弯曲部,第三凹陷,用于容纳第一后弯曲部,和第四凹陷,用于容纳第二后弯曲部。
17.一种制造电磁干扰(EMI)屏蔽装置的方法,包含:成型一个毛坯,所述毛皮包含底板,与底板连接的第一和第二侧板,和与第一和第二侧板连接的至少一个顶板;成型(i)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第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和(ii)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第二侧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所述第二侧与所述一侧不同;弯曲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使它们垂直于所述底板;和弯曲所述至少一个顶板,使其垂直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前或侧弯曲部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后弯曲部向所述底板延伸。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成型从各个顶板的第一侧及所述底板和第一及第二侧板中每一个的同侧延伸出的多个金属尖头。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成型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中其一与第一侧板之间第一接口上的第一拉拽部,和成型位于所述至少一个顶板中同一个或另一个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二接口上的第二拉拽部。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成型多个底板上的孔,用于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对齐。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成型从底板同侧的方向延伸出的防错件,用于区分本EMI屏蔽装置与其他EMI屏蔽装置并且还可以将EMI屏蔽装置与光收发器外罩对齐。
CN201780000505.XA 2017-05-31 2017-05-31 光收发器emi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4387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6625 WO2018218513A1 (en) 2017-05-31 2017-05-31 Emi shielding device for optical transceiver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8784A true CN107438784A (zh) 2017-12-05

Family

ID=60462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0505.XA Pending CN107438784A (zh) 2017-05-31 2017-05-31 光收发器emi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55444B2 (zh)
CN (1) CN107438784A (zh)
WO (1) WO201821851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002A (zh) * 2018-04-27 2018-10-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WO2022033173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5201976A (zh) * 2022-07-20 2022-10-18 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屏蔽结构以及光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111193U (zh) * 2019-08-12 2020-02-21 莫列斯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US11064636B2 (en) * 2019-09-27 2021-07-13 Laird Technologies, Inc. EMI shields including electrically-conductive foam
CN112886312B (zh) * 2019-11-13 2023-06-2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光收发连接器
WO2021134595A1 (zh) * 2019-12-31 2021-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口屏蔽固定装置、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US11474312B2 (en) * 2020-02-28 2022-10-18 Ii-Vi Delaware, Inc. Optoelectronic module for receiving multiple optical connector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6245B1 (en) * 2008-02-06 2009-07-28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apore) Pte. Lt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a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CN102902023A (zh) * 2011-07-26 2013-01-3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指状件与外壳牢固地紧固的光收发机
CN103001690A (zh) * 2012-10-31 2013-03-27 绍兴飞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螺钉sfp+光模块
CN203691856U (zh) * 2013-12-23 2014-07-02 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屏蔽夹
CN104898213A (zh) * 2014-03-05 2015-09-0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刚性固定到壳体的屏蔽用指形件的插拔式光收发器
CN105403964A (zh) * 2015-12-04 2016-03-1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拔光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9630B2 (en) * 2007-02-28 2012-03-06 Finisar Corporation Angular seam for an electronic module
US7566246B2 (en) 2007-02-28 2009-07-28 Finisar Corporation Collar clip for an electronic module
US7559800B2 (en) * 2007-12-05 2009-07-14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Electronic module with anti-EMI metal gasket
US7955003B2 (en) * 2008-06-05 2011-06-07 Finisar Corporation Bail release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s module
US9039300B2 (en) 2010-12-14 2015-05-2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transceiver with finger tightly fastened to housing
CN102610961B (zh) * 2011-01-21 2014-12-0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202183503U (zh) * 2011-03-31 2012-04-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卡扣垫
CN105723266B (zh) * 2015-06-16 2017-09-08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适用于光收发器的电磁干扰屏蔽装置
JP2019015795A (ja) * 2017-07-04 2019-01-31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光トランシーバ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6245B1 (en) * 2008-02-06 2009-07-28 Avago Technologies Fiber IP (Sinapore) Pte. Lt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an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CN102902023A (zh) * 2011-07-26 2013-01-30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指状件与外壳牢固地紧固的光收发机
CN103001690A (zh) * 2012-10-31 2013-03-27 绍兴飞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螺钉sfp+光模块
CN203691856U (zh) * 2013-12-23 2014-07-02 深圳新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屏蔽夹
CN104898213A (zh) * 2014-03-05 2015-09-0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刚性固定到壳体的屏蔽用指形件的插拔式光收发器
CN105403964A (zh) * 2015-12-04 2016-03-16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插拔光模块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81002A (zh) * 2018-04-27 2018-10-19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及通信设备
WO2022033173A1 (zh) * 2020-08-13 2022-02-17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模块
CN115201976A (zh) * 2022-07-20 2022-10-18 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屏蔽结构以及光模块
CN115201976B (zh) * 2022-07-20 2023-06-02 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磁屏蔽结构以及光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98804A1 (en) 2019-03-28
US10555444B2 (en) 2020-02-04
WO2018218513A1 (en)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8784A (zh) 光收发器emi屏蔽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830641B (zh) 一种光模块
US7928324B2 (en) Gasketed collar for reduc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emission from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US8459881B2 (e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ontainment in an optoelectronic module
CN100353198C (zh) 光纤连接器组件中的电缆管理系统
US7597590B2 (en)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collar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a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module
US20070117458A1 (en) Pluggable module and cage
US6715930B2 (en) Optical fiber shutter adapter with protective door
US20090290619A1 (en)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dual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20130163938A1 (en)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electrical and optical links with optical link cleaner
US20130336617A1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a Method
US7762729B2 (e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hield for an optical subassembly
TWI404986B (zh) 擴張光束連接器及擴張光束光電裝置
US11251573B2 (en) Protective shell assembly a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protective shell assembly
US20180180819A1 (en) LC Adapter Provided With Built-In Light Shielding Plate
US8550727B2 (en) Parallel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that incorporates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containment
US7621678B2 (e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hield for an optical subassembly
CN111897060B (zh) 一种光模块
TWI437299B (zh) 能腹對腹佈局且無框架的可插拔光電裝置
CN104503040B (zh) 一种并行光收发模块
CN105339824A (zh) 具有位移盖体及迎接插座的光学式插头
US8157455B2 (en) Optical connector
CN107643571A (zh) 光纤连接器
KR20060024108A (ko) 플러그형 광송수신 모듈 어셈블리
CN109143492A (zh) 光收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