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8270A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8270A
CN107438270A CN201610356430.6A CN201610356430A CN107438270A CN 107438270 A CN107438270 A CN 107438270A CN 201610356430 A CN201610356430 A CN 201610356430A CN 107438270 A CN107438270 A CN 107438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ype
time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64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厉正吉
曹蕾
范振锋
高晨亮
翁玮文
潘璐
孔露婷
董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564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382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38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82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4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dependent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according to expected transmission activ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特性存储模块和测量总控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所述测量总控模块,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其中,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背景技术
低功耗广域(LPWA,Low Power Wide Area)物联网预计将在整个物理网产业占据重要地位。窄带物联网(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是面向LPWA的物联网标准。
由于物联网终端(NB-IoT)形态多样,有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的终端(例如智能水表),也有处于移动状态的终端。对于静止类(非移动类)的终端,由于网络覆盖情况基本不变,如果因协议要求空闲态执行邻小区测量,只会增加终端功耗,并不会选择到信号更强的小区。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能够降低终端的功耗,延长终端的待机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特性存储模块和测量总控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测量总控模块,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
其中,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总控模块还包括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和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其中,
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用于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用于对上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其中,所述可靠性标识包括表征可靠的标识和表征不可靠的标识。
上述方案中,所述测量总控模块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还包括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所述测量总控模块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估计的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按照预设的通信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其中,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泊松过程时,按照预设的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高斯分布时,按照预设的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用于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基于传输块解码的解码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当终端处于非连接态时,基于服务小区的测量参数、采用分类器的分类方法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上述方案中,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其中,将终端类型通过物理层发送至基站,或者通过信令发送至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二通信单元、第二特性存储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第二特性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的终端类型;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不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并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获得通信信道质量;
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其中,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包括: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对上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其中,所述可靠性标识包括表征可靠的标识和表征不可靠的标识。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
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
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所述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的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包括:
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按照预设的通信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其中,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泊松过程时,按照预设的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高斯分布时,按照预设的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上述方案中,所述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包括:
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基于传输块解码的解码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当终端处于非连接态时,基于服务小区的测量参数、采用分类器的分类方法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其中,所述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包括:
将终端类型通过物理层发送至基站,或者通过信令发送至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获得终端类型并存储;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当所述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不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特性存储模块和测量总控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所述测量总控模块,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其中,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如此,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过程,具体针对非移动类的终端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减少了非移动类的终端的不必要的测量过程,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和测量总控模块112;其中,
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设置有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具体的,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可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中,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包括一个用于表示终端类型的数据域,所述数据域可在所述终端出厂时配置;例如,通过“0”表示非移动类,通过“1”表示移动类;当然,相反的,也可以通过“1”表示非移动类,通过“0”表示移动类。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具体的,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对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进行判断,判断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是否满足通信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停止非移动类的终端的所有测量流程。另一方面,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在移动类的终端的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移动类的终端的所有测量流程。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过程,具体针对非移动类的终端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针对移动类的终端且满足通信信道质量需求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减少了非移动类的终端的不必要的测量过程,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和测量总控模块112;其中,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还包括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和控制模块1121;
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用于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用于对上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其中,所述可靠性标识包括表征可靠的标识和表征不可靠的标识;
所述控制模块1121,用于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设置有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具体的,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可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中,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包括一个用于表示终端类型的数据域,所述数据域可在所述终端出厂时配置;例如,通过“0”表示非移动类,通过“1”表示移动类;当然,相反的,也可以通过“1”表示非移动类,通过“0”表示移动类。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用于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基于传输块解码的解码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当终端处于非连接态时,基于服务小区的测量参数、采用分类器的分类方法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具体的,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输出的可靠性标识记为DLFlag。每次完成一个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传输块解码时,执行步骤102至步骤103。
步骤102:若解码成功,则将T0置为当前时间,计数器C1清零。
步骤103:若解码失败,则将计数器C1加1。
当终端每次退出连接态时,执行步骤104:将当前的DLFlag保存至变量DLFlagBackup中。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按照步骤105获得DLFlag:
步骤105:若终端未处于连接态时,则如果DLFlagBackup中的DLFlag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则DLFlag=函数classify;否则DLFlag置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其中,classify为函数,可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的测量值直接得出可靠或不可靠。
若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如果C1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500)或者当前时刻-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例如5秒)时,则DLFlag置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情况下DLFlag置为表征可靠的标识。
其中,函数classify根据仿真或者实测数据得出。具体地,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收集终端当前的RSRP、RSRQ、SINR等测量值,并组成一系列向量:(RSRP,RSRQ,SINR,……),根据这些测量值对应时刻的解调误块率是否满足可靠性指标(比如误块率<20%),给每个向量打上可靠或不可靠的标签;利用这一系列打了标签的向量按标签导出一个决策树分类器,所述分类器即为函数classify。这里也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分类、朴素贝叶斯等分类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输出的可靠性标识记为ULFlag。每次完成一个PUSCH传输块解码时,执行以下步骤:若所述传输块为新传数据,则将T1置为当前时间,计数器C2清零;若所述传输块为重传数据,则将计数器C2加1。当终端每次退出连接态时,执行以下步骤:将当前的ULFlag保存至变量ULFlagBackup中。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按照以下步骤获得DLFlag:
当终端未处于连接态时,当前的ULFlag置为变量ULFlagBackup中存储的ULFlag;
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如果C2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500)或者当前时刻-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例如5秒)时,则ULFlag置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情况下ULFlag置为表征可靠的标识。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控制模块1121对于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另一方面,所述控制模块1121对于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过程,具体针对非移动类的终端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针对移动类的终端且满足通信信道质量需求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减少了非移动类的终端的不必要的测量过程,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终端还包括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所述控制模块1121,还用于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估计的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具体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按照预设的通信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其中,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泊松过程时,按照预设的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高斯分布时,按照预设的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具体的,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中预先基于终端的通信事件建立通信模型。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终端的通信事件满足一个速率为λ的泊松过程时,则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中预先配置泊松模型;当所述终端获得本次通信事件的时间后,基于所述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例如,若当前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为T0,则估计下一次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Tnext=(T0+1/λ)。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终端的通信事件满足时间间隔符合均值为μ、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时,则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中预先配置高斯模型;当所述终端获得本次通信事件的时间后,基于所述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例如,若当前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为T0,则估计下一次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Tnext=(T0+μ-N×σ),N可取0~3;例如N取3,则下一次通信事件早于Tnext的概率仅为0.3%。
基于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获得的下次通信的时间,所述控制模块1121针对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113估计的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所述小区搜索流程具体包括:控制终端处于最低耗电状态;控制终端处于最低耗电状态持续时间t后唤醒所述终端;将所述终端进行小区搜索的时间记为t1,则t=tnext-t1。其中,tnext表示下次通信的时间。先搜索网络侧下发的邻小区列表中的各小区;如果小区搜索失败,则启动终端已有的小区搜索流程。具体的小区搜索过程可参照现有技术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移动类终端。由于现有技术中,移动类终端需要周期性的检测本小区以及邻小区的信号强度,以及根据相应的门限触发重选、重定向或者切换等行为;基于此,为了降低终端的功耗,终端可能不支持连接态的移动性。而不支持连接态的移动性的终端存在的问题是:对于数据量相对较大、终端移动速度相对较快的情况,如果不支持移动性,则会导致终端数据完成上传前就移动出当前小区的覆盖范围,脱网,进而导致终端应用层定时器超时,数据上传失败。基于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终端退出连接态时,通过计算可靠性标识确定通信通道质量,结合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过程,避免了不支持连接态的移动性的终端上传数据失败的问题。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测量总控模块112和第一通信模块113;其中,
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13,用于将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其中,将终端类型通过物理层发送至基站,或者通过信令发送至基站。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设置有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具体的,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可设置于所述终端的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中,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包括一个用于表示终端类型的数据域,所述数据域可在所述终端出厂时配置;例如,通过“0”表示非移动类,通过“1”表示移动类;当然,相反的,也可以通过“1”表示非移动类,通过“0”表示移动类。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具体的,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对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进行判断,判断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是否满足通信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用于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停止非移动类的终端的所有测量流程。另一方面,所述测量总控模块112在移动类的终端的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移动类的终端的所有测量流程。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13用于将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13通过物理层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例如,将随机接入时采用的前导码(PREAMBLE)分成若干组,不同类型的终端采用不同的PREAMBLE。基站根据接收的PREAMBLE所处的组别即可确定对应的终端类型。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信模块113通过信令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例如,在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消息或非接入层(NAS,Non-Access Stratum)消息中添加一个数据域,通过所述数据域表明终端类型。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一方面,通过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过程,具体针对非移动类的终端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针对移动类的终端且满足通信信道质量需求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减少了非移动类的终端的不必要的测量过程,大大降低了终端的功耗,延长了终端的待机时间。另一方面,终端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由基站侧基于终端类型优化针对终端的测量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所述终端中的测量总控模块112(包括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2、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和控制模块1121)和下行通信时间估计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均可由所述终端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终端中的第一通信模块113,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所述终端中的第一特性存储模块111,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终端中的存储器实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站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基站包括:第二通信单元121、第二特性存储单元122和第二控制单元123;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21,用于接收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第二特性存储单元122,用于存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21接收的终端类型;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123,用于当所述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不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可通过物理层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或者可通过信令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基于此,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21可根据接收的PREAMBLE所处的组别即可确定对应的终端类型,或者可通过接收到的RRC消息或NAS消息中的数据域确定终端类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单元123对于非移动类终端,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对于非移动类终端,保持现有技术中的原测量流程不变,本实施例中不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的第二控制单元123,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基站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或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实现;所述基站中的第二通信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通信模组(包含:基础通信套件、操作系统、通信模块、标准化接口和协议等)及收发天线实现;所述基站中的第二特性存储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可由所述基站中的存储器实现。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中。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601:获得并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步骤602:获得通信信道质量。
步骤603: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存储有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具体的,所述终端的ROM中包括一个用于表示终端类型的数据域,所述数据域可在所述终端出厂时配置;例如,通过“0”表示非移动类,通过“1”表示移动类;当然,相反的,也可以通过“1”表示非移动类,通过“0”表示移动类。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具体的,所述终端对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进行判断,判断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是否满足通信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终端若为非移动类的终端类型时,停止所有测量流程。另一方面,所述终端若为移动类的终端类型时,且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所有测量流程。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701:获得并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步骤702: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以及对上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其中,所述可靠性标识包括表征可靠的标识和表征不可靠的标识。
步骤703: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存储有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具体的,所述终端的ROM中包括一个用于表示终端类型的数据域,所述数据域可在所述终端出厂时配置;例如,通过“0”表示非移动类,通过“1”表示移动类;当然,相反的,也可以通过“1”表示非移动类,通过“0”表示移动类。
本实施例中,所述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包括: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基于传输块解码的解码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当终端处于非连接态时,基于服务小区的测量参数、采用分类器的分类方法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具体的,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输出的可靠性标识记为DLFlag。每次完成一个PDSCH传输块解码时,执行步骤102至步骤103。
步骤102:若解码成功,则将T0置为当前时间,计数器C1清零。
步骤103:若解码失败,则将计数器C1加1。
当终端每次退出连接态时,执行步骤104:将当前的DLFlag保存至变量DLFlagBackup中。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按照步骤105获得DLFlag:
步骤105:若终端未处于连接态时,则如果DLFlagBackup中的DLFlag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则DLFlag=函数classify;否则DLFlag置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其中,classify为函数,可根据所述终端的服务小区的RSRP、RSRQ、SINR的测量值直接得出可靠或不可靠。
若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如果C1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500)或者当前时刻-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例如5秒)时,则DLFlag置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情况下DLFlag置为表征可靠的标识。
其中,函数classify根据仿真或者实测数据得出。具体地,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收集终端当前的RSRP、RSRQ、SINR等测量值,并组成一系列向量:(RSRP,RSRQ,SINR,……),根据这些测量值对应时刻的解调误块率是否满足可靠性指标(比如误块率<20%),给每个向量打上可靠或不可靠的标签;利用这一系列打了标签的向量按标签导出一个决策树分类器,所述分类器即为函数classify。这里也可以使用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分类、朴素贝叶斯等分类器。
本实施例中,对上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输出的可靠性标识记为ULFlag。每次完成一个PUSCH传输块解码时,执行以下步骤:若所述传输块为新传数据,则将T1置为当前时间,计数器C2清零;若所述传输块为重传数据,则将计数器C2加1。当终端每次退出连接态时,执行以下步骤:将当前的ULFlag保存至变量ULFlagBackup中。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1123按照以下步骤获得DLFlag:
当终端未处于连接态时,当前的ULFlag置为变量ULFlagBackup中存储的ULFlag;
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如果C2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例如500)或者当前时刻-T0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例如5秒)时,则ULFlag置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情况下ULFlag置为表征可靠的标识。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另一方面,对于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
基于上述描述,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步骤704: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步骤705: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所述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的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包括: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按照预设的通信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其中,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泊松过程时,按照预设的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高斯分布时,按照预设的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具体的,预先基于终端的通信事件建立通信模型。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终端的通信事件满足一个速率为λ的泊松过程时,则所述终端中预先配置泊松模型;当所述终端获得本次通信事件的时间后,基于所述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例如,若当前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为T0,则估计下一次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Tnext=(T0+1/λ)。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终端的通信事件满足时间间隔符合均值为μ、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时,则所述终端中预先配置高斯模型;当所述终端获得本次通信事件的时间后,基于所述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例如,若当前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为T0,则估计下一次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时间Tnext=(T0+μ-N×σ),N可取0~3;例如N取3,则下一次通信事件早于Tnext的概率仅为0.3%。
基于获得的下次通信的时间,针对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输出的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估计的所述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所述小区搜索流程具体包括:控制终端处于最低耗电状态;控制终端处于最低耗电状态持续时间t后唤醒所述终端;将所述终端进行小区搜索的时间记为t1,则t=tnext-t1。其中,tnext表示下次通信的时间。先搜索网络侧下发的邻小区列表中的各小区;如果小区搜索失败,则启动终端已有的小区搜索流程。具体的小区搜索过程可参照现有技术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801:获得并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步骤802:获得通信信道质量。
步骤803: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
步骤804: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其中,所述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包括:将终端类型通过物理层发送至基站,或者通过信令发送至基站。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具体可以为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窄带物联网(NB-IoT)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中存储有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具体的,所述终端的ROM中包括一个用于表示终端类型的数据域,所述数据域可在所述终端出厂时配置;例如,通过“0”表示非移动类,通过“1”表示移动类;当然,相反的,也可以通过“1”表示非移动类,通过“0”表示移动类。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具体的,所述终端对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进行判断,判断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的解调(或解码)质量是否满足通信需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所述终端若为非移动类的终端类型时,停止所有测量流程。另一方面,所述终端若为移动类的终端类型时,且通信信道质量满足通信需求时,停止所有测量流程。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终端通过物理层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例如,将随机接入时采用的前导码(PREAMBLE)分成若干组,不同类型的终端采用不同的PREAMBLE。基站根据接收的PREAMBLE所处的组别即可确定对应的终端类型。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终端通过信令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例如,在RRC消息或NAS消息中添加一个数据域,通过所述数据域表明终端类型。
实施例八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数据处理方法的第四种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901:基站获得终端类型并存储;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步骤902:当所述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不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于终端可通过物理层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或者可通过信令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基于此,基站可根据接收的PREAMBLE所处的组别即可确定对应的终端类型,或者可通过接收到的RRC消息或NAS消息中的数据域确定终端类型。
本实施例中,基站对于非移动类终端,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以减少不必要的测量过程,降低终端的功耗;对于非移动类终端,保持现有技术中的原测量流程不变,本实施例中不做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第一特性存储模块和测量总控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测量总控模块,用于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基于所述第一特性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
其中,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总控模块还包括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和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其中,
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用于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用于对上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其中,所述可靠性标识包括表征可靠的标识和表征不可靠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总控模块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所述测量总控模块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或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输出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估计的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次通信时间估计模块,用于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按照预设的通信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其中,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泊松过程时,按照预设的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高斯分布时,按照预设的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解码质量估计模块,用于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基于传输块解码的解码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当终端处于非连接态时,基于服务小区的测量参数、采用分类器的分类方法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其中,将终端类型通过物理层发送至基站,或者通过信令发送至基站。
8.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第二通信单元、第二特性存储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所述第二特性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接收的终端类型;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不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
9.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终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并存储终端类型;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获得通信信道质量;
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其中,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通信信道质量,包括:
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对上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其中,所述可靠性标识包括表征可靠的标识和表征不可靠的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
当终端类型为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可靠的标识时,停止终端的测量流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类型和/或通信信道质量执行测量流程,包括:
当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若所述上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或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为表征不可靠的标识时,按所述下次通信的时间执行小区搜索流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终端的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包括:
基于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按照预设的通信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其中,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泊松过程时,按照预设的泊松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当通信事件的发生规律满足高斯分布时,按照预设的高斯模型估计下次通信的时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下行信道的解码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包括:
当终端处于连接态时,基于传输块解码的解码结果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当终端处于非连接态时,基于服务小区的测量参数、采用分类器的分类方法输出所述下行信道的可靠性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其中,所述将终端类型发送至基站包括:
将终端类型通过物理层发送至基站,或者通过信令发送至基站。
16.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获得终端类型并存储;所述终端类型包括移动类和非移动类;
当所述终端类型为非移动类时,不发送所述终端的连接态测量控制信息。
CN201610356430.6A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Pending CN1074382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6430.6A CN107438270A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6430.6A CN107438270A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8270A true CN107438270A (zh) 2017-12-05

Family

ID=60454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6430.6A Pending CN107438270A (zh) 2016-05-25 2016-05-25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827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4864A (zh) * 2018-03-28 2019-10-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19597A (zh) * 2018-06-27 2020-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异频测量方法、终端、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661264A4 (en) * 2017-07-27 2020-07-29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ASURING METHOD, USER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2285A1 (en) * 1998-05-26 1999-12-02 Conexant Systems,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obile unit by reduced neighbor cell scanning
CN101014169A (zh) * 2007-02-14 2007-08-08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省电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741477A (zh) * 2008-11-26 2010-06-16 爱思开电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中执行测量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07133A (zh) * 2010-04-02 2013-01-3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低移动性状态和过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62285A1 (en) * 1998-05-26 1999-12-02 Conexant Systems,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mobile unit by reduced neighbor cell scanning
CN101014169A (zh) * 2007-02-14 2007-08-08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省电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1741477A (zh) * 2008-11-26 2010-06-16 爱思开电讯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在移动终端中执行测量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07133A (zh) * 2010-04-02 2013-01-30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低移动性状态和过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1264A4 (en) * 2017-07-27 2020-07-29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ASURING METHOD, USER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252588B2 (en) 2017-07-27 2022-02-15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Measurement triggering method based on state of UE, UE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CN110324864A (zh) * 2018-03-28 2019-10-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324864B (zh) * 2018-03-28 2020-09-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19597A (zh) * 2018-06-27 2020-0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异频测量方法、终端、基站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78824A1 (zh) 一种背向散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743903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授权辅助接入技术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71264A (zh)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CN107889133A (zh) 无线链路检测和处理方法及装置
EP4164288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7438270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3891175B (zh) 用于提供m2m服务的方法、用于m2m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97507A (zh) 控制网络链接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770789A (zh) 确定寻呼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EP4297501A2 (en) Use of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formation
CN104144450A (zh) 用于协作传输的方法、接入点、服务器和站点
CN106961693A (zh) 一种基于实际通信数据情况来确定无线接入设备工作信道的方法
CN110267226A (zh) 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6549743A (zh) 分量载波链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869586A (zh) 一种动态信道检测的处理方法、站点及接入点设备
CN106664680A (zh) 用于触发寻呼剖析的方法和布置
CN109391968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3856959A (zh) 无线局域网络质量监控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306412B (zh) 用以实现消息可靠传输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8112088A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304148A (zh) 切换无线网接入设备的工作模式的方法
CN106797261A (zh) 基于分组间接收功率的补救动作
CN109478905A (zh) Mtc设备中对天线分集的选择性使用
CN110460421A (zh) 用户设备及其去激活bwp的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694618B (zh) 空闲状态下失步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