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8013A -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8013A
CN107438013A CN201610370091.7A CN201610370091A CN107438013A CN 107438013 A CN107438013 A CN 107438013A CN 201610370091 A CN201610370091 A CN 201610370091A CN 107438013 A CN107438013 A CN 107438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bandwidth
bottleneck
convergence
adjusted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00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8013B (zh
Inventor
陆钱春
李锋
张祖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700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3801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8287 priority patent/WO201720213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38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8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8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8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以及系统,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该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并根据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与传统端口优化方法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端口带宽与收敛比联合优化的方式,对瓶颈端口的带宽进行调整,以保证端口收敛比、保证带宽、端口利用率三者之间在资源充足的条件可以保持动态平衡,使得端口带宽做出更精细的优化,其中,联合优化方法即为对待优化范围内所有端口进行带宽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收敛比的精细化配置,以最大化的利用网络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和企业网络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网络端口带宽进行初步优化后端口带宽利用逐渐趋于合理,但是由于潮汐效应等因素,网络端口中所有业务实际流速不会同时达到业务的保证带宽。为了更好的利用已建设的网络资源,通过对网络端口的带宽进行优化,以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但是传统的带宽优化方式只能针对大部分端口带宽进行粗略优化,无法对端口带宽做出更精细的优化,不能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不能保证最大化复用网络局部带宽,进而影响用户使用网络时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从而不能保证最大化复用网络局部带宽,影响用户使用网络时的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优化方法,包括:
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所述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
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包括:
对各端口的带宽进行优化;
从优化结果中选择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
根据带宽调整值和带宽调整区间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包括:
查找所述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
计算所述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包括:
判断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是否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所述误差分析条件为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内;
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新增至少一个业务隧道组,计算增加后的所有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直到该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包括:
根据用户配置策略和满足误差分析条件的实际带宽调整值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带宽利用率调整值,并输出计算结果。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包括:
根据超定方程AX=b确定X,并根据cm=a1x1+a2x2+…+anxn确定cm,X为带宽调整解向量,A为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端口关系系数矩阵,b为瓶颈端口的理想带宽调整值;cm为瓶颈端口m的实际带宽调整值,an为矩阵A中该瓶颈端口对应的元素,X={x1,x2,…xn},n和m均为正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优化装置,包括:
瓶颈端口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所述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
带宽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收敛比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瓶颈端口确定模块包括:
带宽优化子模块,用于对各端口的带宽进行优化;
带宽选择子模块,用于从优化结果中选择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
瓶颈端口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带宽调整值和带宽调整区间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带宽计算模块包括:
查找子模块,用于查找所述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
带宽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在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收敛比优化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是否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所述误差分析条件为收敛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在收敛区间内;
第一收敛比优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第二收敛比优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新增至少一个业务隧道组,计算增加后的所有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直到该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优化系统,包括:端口以及如上所述的端口优化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的任一项的端口优化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系统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通过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该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并根据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与传统端口优化方法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端口带宽与收敛比联合优化的方式,对瓶颈端口的带宽进行调整,以保证端口收敛比、保证带宽、端口利用率三者之间在资源充足的条件可以保持动态平衡,使得端口带宽做出更精细的优化,其中,联合优化方法即为对待优化范围内所有端口进行带宽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收敛比的精细化配置,以最大化的利用网络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端口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端口优化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请参见图1,其具体步骤如下:
S101,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该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
具体的,系统采集某子网资源在某个周期内所有端口(包括收敛端口和非收敛端口)的带宽、流量、收敛比的资产和性能数据等参数信息,然后根据选定的参数信息以及带宽优化策略对该周期内的各端口带宽进行优化,以解决端口带宽剩余不足,无法进行带宽调整的问题。其中,带宽优化策略为根据采集的参数信息给出端口下业务隧道的初始带宽调整值,以及业务隧道承载的伪线的初始带宽调整值。带宽优化完成后,从优化结果中选择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并根据带宽调整值和带宽调整区间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
更具体的,带宽调整区间是通过带宽优化后的带宽利用率和端口收敛比两个区间确定的区间。其中,带宽利用率可以进行人为配置,收敛比也可以通过策略进行人为配置。更具体的,带宽调整区间是根据采集的参数信息以及收敛比优化策略设定的一个区间。其中,收敛比优化策略为根据获取的参数信息寻求合理的端口收敛比以及带宽利用率。另一实施方式中,带宽调整区间也可由用户根据采集的参数信息进行设定。
此外,前述瓶颈端口是指端口网络资源不足,在保证端口利用率的前提下无法通过调整端口收敛比提供足够的带宽来配置相应的业务需求。收敛端口中包括至少一个瓶颈端口,若收敛端口中不包括瓶颈端口,则认为进行带宽优化的各端口资源充足,可直接进行收敛比优化,无需对各自的带宽调整值进行调整。
S102,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具体的,利用超定方程AX=b的最小二乘近似解寻找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然后计算各业务隧道组的实际带宽调整值,从而确定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实现对瓶颈端口的收敛比优化。此外,对瓶颈端口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的前提是端口保证带宽调整值、端口收敛比和带宽利用率三者平衡。
S103,根据实际带宽调整值对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具体的,对瓶颈端口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的前提是端口保证带宽调整值、端口收敛比和带宽利用率三者平衡。通过计算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带宽利用率调整值实现收敛比的优化。
进一步的,在S101步骤中,对各端口带宽的优化方式可采用现有的优化方式,如根据用户所需的带宽动态调整端口当前配置的带宽以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端口带宽剩余不足的问题。带宽优化完毕后,得到各个端口的带宽调整值,以及各端口中的业务隧道带宽调整值,各端口包括收敛端口和非收敛端口,然后从各端口中选择至少一个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可选的,从各端口中选择所有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
更进一步的,在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时,通过采集收敛端口的参数信息,确定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区间,然后判断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是否处于带宽调整区间外,若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处于带宽调整区间外,则认为该收敛端口为瓶颈端口。其中,参数信息包括收敛端口的流量和带宽。
具体的,当各端口中包括至少两个收敛端口时,则逐个循环各收敛端口,判断各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是否在带宽调整区间外,若各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则该收敛端口为瓶颈端口,若各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内,则该收敛端口为资源充足端口。对于资源充足端口,直接根据其带宽调整值和用户配置的策略计算对应的最佳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利用率调整值,实现收敛比的优化。对于瓶颈端口,利用超定方程AX=b的最小二乘近似解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根据该实际带宽调整值和用户配置的策略计算对应的最佳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利用率调整值。
更具体的,各端口进行宽优化后,确定需要进行收敛比优化的待调整端口。假设待调整的业务隧道记为L={L1,L2,L3,…Ln},共计n条业务隧道;它们经过的全部端口记为P={P1,P2,P3,…Pi},共计i个端口,这i个端口即为待调整端口(包括收敛端口和非收敛端口)。若i个待调整端口中有k个待调整端口下的业务资源分配充足,则还剩余(i-k)个待调整端口下的资源分配不足。
将L条待调整业务隧道分为H组,分组后业务隧道记为Lh={Lh1,Lh2,…Lh(rh)},其中,rh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业务隧道进行分组时,要保证同一组业务隧道的带宽调整保持一致。业务隧道分组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共享隧道的保证带宽相同;
2)工作伪线与保护伪线分别对应各自的工作、保护隧道,共4条业务隧道保证带宽相同;具体的,工作伪线对应两条业务隧道,分别是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保护伪线也对应两条业务隧道,分别是工作隧道和保护隧道。因此,共有4条业务隧道。其中,伪线建立在业务隧道之上。
3)伪线所在的隧道与伪线所在的伪线保护组对应的隧道的保证带宽相同;也即伪线所在的隧道为伪线隧道,伪线所在的伪线保护组对应的隧道为保护组隧道,伪线隧道的保证带宽与保护组隧道的保证带宽相同。
4)一条业务隧道下所有相关的工作、保护以及保护组隧道的保证带宽相同;即与业务隧道相关的工作隧道、保护隧道以及保护组隧道三者的保证带宽相同。
待调整业务隧道分组后,将每条业务隧道经过的端口构成集合,找到业务隧道组Lh所对应的端口组记为LPh={LPh1,LPh2,LPh3,…LPh(th)};其中,th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寻找待调整端口Pi下经过的全部业务隧道组,并构成集合PLi={PLi1,PLi2,PLi3,…PLi(si)},其中,i和si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逐个循环待调整端口,判断该待调整端口的带宽调整值是否在带宽调整区间内,若不在带宽调整区间内,则该待调整端口为瓶颈端口,反之为资源充足端口。
进一步的,在S103步骤,在对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进行计算时,首先查找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然后计算组合中各业务隧道组的实际带宽调整值。业务隧道组中包括至少一个业务隧道,且业务隧道的分组按照S102步骤中描述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以保证同一组的业务隧道带宽调整保持一致。然后各个业务隧道组进行组合,构造出瓶颈端口的隧道-端口关系系数矩阵A。通过降低或提高该组合内的各业务隧道组的带宽调整值使其满足子网上的整体端口调整需求。然后,根据计算的各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以及用户配置的策略进行收敛比优化,计算对应的最佳收敛比调整值、利用率调整值,最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后端系统进一步加工处理或应用。
需要明白的是,在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的同时,由于同一组业务隧道的带宽调整保持一致,因此,经过该瓶颈端口(该瓶颈端口为收敛端口)的业务隧道组的带宽调整值需要保持一致,相应的,业务隧道组经过的其他非收敛端口也会计算实际带宽调整值,也即被动的跟随瓶颈端口的调整而调整。
首先,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时,其具体过程如下:
构造端口Pi的业务隧道-端口关系系数矩阵A,该矩阵列标对应的是该端口所包含的业务隧道组即PLi,行标为每组业务隧道所经过的全部端口带宽调整值,由于每组业务隧道所经过的全部端口带宽调整值是一样的,所以矩阵A的每个元素值为某一隧道组的期望带宽调整值。对于同一组隧道中有s条隧道经过了同一端口,那么对应的行列所在的元素值为调整值的s倍。秉着对网络影响尽可能小的变动原则,本实施例以一个瓶颈端口的2组业务隧道组开始构造,即最先取两组隧道,整理所有涉及行标中所有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即端口Pi的理想带宽调整值,该理想带宽调整值为经过该端口的各业务隧道组的理想带宽调整值之和),用来构造最佳端口调整值b。然后,利用超定方程AX=b的最小二乘近似解,求得带宽调整解向量X,根据带宽调整解向量X计算出各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c,实际带宽调整值c包括各个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也即c={c1,c2,…cm},n和m均大于0,且为正整数,该端口包括瓶颈端口和不收敛端口。
具体的,根据超定方程AX=b确定X,A为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端口关系系数矩阵,b为瓶颈端口的理想带宽调整值;然后根据cm=a1x1+a2x2+…+anxn确定cm,cm为瓶颈端口m的实际带宽调整值,an为瓶颈端口n下的业务隧道组的带宽调整值,即an为矩阵A中该瓶颈端口对应的元素,X={x1,x2,…xn},n为正整数。
然后,计算出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c后,对c进行误差分析,判断其是否满足误差分析条件,其中,误差分析条件为:瓶颈端口(即收敛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内,无收敛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小于等于最初带宽调整值。在满足上述误差分析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带宽调整值c对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若实际带宽调整值c不满足上述误差分析条件,则执行如下计算过程:
在A矩阵中新增一个业务隧道组,相应的b向量也同步修改,重新对整个隧道组的组合进行计算,也即按照上述计算方式计算增加后的所有业务隧道组的带宽调整值。计算时每次以新加入的最后一个业务隧道组为定点,进行排列组合,如3列业务隧道组时,第三列固定进行组合:1、2、3,1、3,2、3;4列时,第四列固定进行组合:1、4;2、4;3、4;1、2、4;1、3、4;2、3、4;1、2、3、4;依次类推,直到可以得出增加后的所有业务隧道组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并且满足误差分析条件,在满足误差分析条件的情况下,根据得到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对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否则继续循环,直到增加到10组业务隧道组停止。应该明白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具体数字,如以瓶颈端口的2组业务隧道组进行构造、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增加一个业务隧道组、直到增加到10组业务隧道组等表述均是用于对本实施例进行解释,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当然也可以以瓶颈端口的至少两组业务隧道进行构造,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也可增加至少一个业务隧道组,以及增加到多于10组业务隧道组等均可。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升解向量X的误差分析概率,可以使用以下优选方案:对b设置一个可靠区间,若矩阵A中所对应端口为收敛端口,且瓶颈值在端口带宽调整带宽调整区间上界以上,则b向量的预设最佳值为带宽调整区间上界,并将其缩小5%~10%,使得解向量X在预设最佳值90%~95%左右波动;若该端口为收敛端口,且瓶颈值在端口带宽调整带宽调整区间下界以下,则b向量的预设最佳值为带宽调整区间下界,并将其增加5%~10%,使得解向量X在预设最佳值5%~10%左右波动;若该端口为无收敛端口,则直接将b向量的预设最佳值缩小5%~10%,使得解向量X在预设最佳值90%~95%左右波动;经过上述调整过程,则认为调整后的带宽均是可靠的。对于调整后依然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的端口以及端口下的业务隧道,则进入舍弃策略,即放弃端口下的某些次要业务,从而降低端口调整需求,或者给出用户提示需要对网络扩容。
最后,根据满足误差分析条件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对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具体的,根据用户配置策略满足和误差分析条件的实际带宽调整值计算瓶颈端口的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带宽利用率调整值,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后端系统进一步加工处理或应用。其中,用户配置策略为,用户设定的利用率范围或收敛比范围。例如:用户设定收敛比的约束区间为[0.5,1],由于收敛比越小,带宽利用率越高,则取收敛比为0.5,根据收敛比、带宽利用率和保证带宽之间的关系,确定带宽利用率的取值。或者,用户设定利用率范围为[0.2,0.8],选取利用率为0.5,则根据收敛比、带宽利用率和保证带宽之间的关系确定收敛比的取值。其中,收敛比、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带宽之间的关系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口优化方法,通过在对各端口进行带宽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收敛比的精细化配置,最大化的利用网络资源。同时,通过对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带宽优化,在瓶颈端口资源不足的条件下依然能够进行全网优化,保证了全网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最大化复用网络局部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实施将以实施例一为基础,构造待调整端口的业务隧道-端口关系系数矩阵A,具体请参见表1,表中行和列分别对应矩阵的行列,表中数据即为矩阵的元素值。其中,待调整端口包括收敛端口和非收敛端口。
表1
针对表1的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表中包括4个瓶颈端口,分别是P1,P2,P3,P4,各端口下有2个业务隧道组的组合,分别记为L1,L2。L1对应的业务隧道组为{L11,L12},L2对应的业务隧道组为{L21,L22},L11业务隧道组经过的端口为{P1,P2},L12业务隧道组经过的端口为{P2,P3},L21业务隧道组经过的端口为{P1,P2},L22业务隧道组经过的端口为{P3,P4},其中P1端口为收敛端口,其余端口均为无收敛端口。假设P1最佳带宽调整区间为[10,45],而实际业务带宽调整需要50M,其余端口(即P2,P3和P4)调整带宽分别为70M,50M,30M,而业务隧道组的组合L1,L2对应的调整带宽分别为20M,30M。具体的,在对业务隧道进行分组时,在满足分组原则的情况下,也需要同时满足带宽调整值一致。因此,在L1业务隧道组的组合中,各个端口均为20M;在L2业务隧道组的组合中,各个端口均为30M。但是,在L1业务隧道组的组合中,L11业务隧道组经过端口{P1,P2},L12业务隧道组经过端口{P2,P3},也即L11与L12两个业务隧道组共同经过端口P2,则L1业务隧道组的组合在P2端口的调整带宽为40M。此外,由于L1业务隧道组的组合均为经过端口P4,则端口P4的调整带宽为0M。
基于上述条件,因为实际业务带宽调整需要50M,但是带宽调整区间上界为45M,因此,将实际业务带宽调整成带宽调整区间上界,则端口的初始理想调整输出向量b为[45,70,50,30]。将各端口的初始理想调整输出向量缩小10%,则输出的带宽调整输出向量b为[40.5,63,45,27];对超定方程AX=b进行求解,则对应的解向量X约为[0.90,0.86];将解向量X代入cm=a1x1+a2x2+…+anxn,则最终输出的瓶颈端口带宽调整向量c约为[43.8,61.8,43.8,25.8];将求得的解向量X分别对应着与L1和L2的调整带宽相乘,得到L1和L2两个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最终带宽调整值约为[18.00,25.8];上述输出的瓶颈端口带宽调整向量c满足误差分析条件,即收敛端口P1的调整值43.8M落在带宽调整区间[10,45]内,无收敛端口P2、P3和P4的调整值均小于最初的带宽调整值70M,50M,30M。最后将带宽调整输出向量c输出至后端系统进一步加工处理或应用。通过本实施例构造的矩阵A,保证了全网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在瓶颈端口不足条件下进行全网优化,从而达到最大化复用网络局部带宽的目的。
实施例三
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端口优化方法可应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端口优化装置,故本实施例不再对装置中的部分模块做详细说明,具体内容请参见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请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端口优化装置,该装置包括:
瓶颈端口确定模块201,用于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
带宽计算模块202,用于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收敛比优化模块203,用于根据实际带宽调整值对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瓶颈端口确定模块201包括:带宽优化子模块2011、带宽选择子模块2012以及瓶颈端口确定子模块2013;
带宽优化子模块2011用于对各端口的带宽进行优化;
带宽选择子模块2012用于从优化结果中选择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
瓶颈端口确定子模块2013用于根据带宽调整值和带宽调整区间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
带宽计算模块202包括:查找子模块2021和带宽计算子模块2022;
查找子模块2021用于查找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
带宽计算子模块2022用于计算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进一步的,收敛比优化模块203包括:判断子模块2031、第一收敛比优化子模块2032以及第二收敛比优化子模块2033;
判断子模块2031用于判断实际带宽调整值是否满足误差分析条件,该误差分析条件为收敛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内;
第一收敛比优化子模块2032用于当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根据实际带宽调整值对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第二收敛比优化子模块2033用于当实际带宽调整值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新增至少一个业务隧道组,计算增加后的所有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直到该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
具体的,瓶颈端口确定模块201中,在进行带宽优化时,首先采集某子网资源在某个周期内所有端口(包括收敛端口和非收敛端口)的带宽、流量、收敛比的资产和性能数据等参数信息,然后根据选定的参数信息以及带宽优化策略对该周期内的各端口带宽进行优化,以解决端口带宽剩余不足,无法进行带宽调整的问题。其中,带宽优化策略为根据采集的参数信息给出端口下业务隧道的初始带宽调整值,以及业务隧道承载的伪线的初始带宽调整值。在对各端口带宽进行优化时,优化方式可采用现有的优化方式,如根据用户所需的带宽动态调整端口当前配置的带宽以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端口带宽剩余不足的问题。带宽优化完毕后,得到各个端口的带宽调整值,以及各端口中的业务隧道带宽调整值,各端口包括收敛端口和非收敛端口,然后从各端口中选择至少一个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可选的,从各端口中选择所有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
带宽优化完毕,通过采集的收敛端口的参数信息,确定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区间,然后判断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是否处于带宽调整区间外,若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处于带宽调整区间外,则认为该收敛端口为瓶颈端口。其中,参数信息包括收敛端口的流量和带宽。具体的,通过带宽优化后的带宽利用率和端口收敛比两个区间以及参数的参数信息确定带宽调整区间。其中,带宽利用率可以进行人为配置,收敛比也可以通过策略进行人为配置。
确定带宽调整区间后,判断选择的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是否在该带宽调整区间内,若不处于该带宽调整区间内,则该收敛端口为瓶颈端口。
具体的,当各端口中包括至少两个收敛端口时,则逐个循环各收敛端口,判断各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是否在带宽调整区间外,若各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则该收敛端口为瓶颈端口,若各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内,则该收敛端口为资源充足端口。对于资源充足端口,直接根据其带宽调整值和用户配置的策略计算对应的最佳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利用率调整值,实现收敛比的优化。对于瓶颈端口,利用超定方程AX=b的最小二乘近似解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根据该实际带宽调整值和用户配置的策略计算对应的最佳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利用率调整值。
确定瓶颈端口后,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在进行计算时,首先查找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然后计算组合中各业务隧道组的实际带宽调整值。业务隧道组中包括至少一个业务隧道,且业务隧道的分组按照实施例一中描述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以保证同一组的业务隧道带宽调整保持一致。然后各个业务隧道组进行组合,构造出瓶颈端口的隧道-端口关系系数矩阵A。通过降低或提高该组合内的各业务隧道组的带宽调整值使其满足子网上的整体端口调整需求。然后,根据计算的各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以及用户配置的策略进行收敛比优化,计算对应的最佳收敛比调整值、利用率调整值,最后将计算结果输出到后端系统进一步加工处理或应用。
需要明白的是,在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的同时,由于同一组业务隧道的带宽调整保持一致,因此,经过该瓶颈端口(该瓶颈端口为收敛端口)的业务隧道组的带宽调整值需要保持一致,相应的,业务隧道组经过的其他非收敛端口也会计算实际带宽调整值,也即被动的跟随瓶颈端口的调整而调整。
通过对上述装置的实施,在对各端口进行带宽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收敛比的精细化配置,从而最大化的利用网络资源。同时,通过对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带宽优化,在瓶颈端口资源不足的条件下依然能够进行全网优化,保证了全网资源的合理分配,达到最大化复用网络局部带宽的目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端口优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瓶颈端口确定模块201、带宽计算模块202以及收敛比优化模块203的功能,具体的,其执行如下过程: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该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计算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根据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此外,处理器还可用于实现上述各子模块所执行的功能。
最后,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化系统,该系统包括端口和上述端口优化装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端口优化方法,包括:
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所述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
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口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包括:
对各端口的带宽进行优化;
从优化结果中选择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
根据带宽调整值和带宽调整区间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口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包括:
查找所述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
计算所述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端口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包括:
判断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是否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所述误差分析条件为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内;
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新增至少一个业务隧道组,计算增加后的所有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直到该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端口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包括:
根据用户配置策略和满足误差分析条件的实际带宽调整值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收敛比调整值和/或带宽利用率调整值,并输出计算结果。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端口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包括:
根据超定方程AX=b确定X,并根据cm=a1x1+a2x2+…+anxn确定cm,X为带宽调整解向量,A为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端口关系系数矩阵,b为瓶颈端口的理想带宽调整值;cm为瓶颈端口m的实际带宽调整值,an为矩阵A中该瓶颈端口对应的元素,X={x1,x2,…xn},n和m均为正整数。
7.一种端口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瓶颈端口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所述瓶颈端口为带宽调整值在带宽调整区间外的收敛端口;
带宽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瓶颈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收敛比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口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端口确定模块包括:
带宽优化子模块,用于对各端口的带宽进行优化;
带宽选择子模块,用于从优化结果中选择收敛端口的带宽调整值;
瓶颈端口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带宽调整值和带宽调整区间确定收敛端口中的瓶颈端口。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口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计算模块包括:
查找子模块,用于查找所述瓶颈端口下的业务隧道组的组合;
带宽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端口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敛比优化模块包括: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是否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所述误差分析条件为收敛端口的实际带宽调整值在收敛区间内;
第一收敛比优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根据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对所述瓶颈端口进行收敛比优化;
第二收敛比优化子模块,用于当所述实际带宽调整值不满足误差分析条件时,新增至少一个业务隧道组,计算增加后的所有业务隧道组的组合的实际带宽调整值,直到该实际带宽调整值满足误差分析条件。
11.一种端口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口以及如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端口优化装置。
CN201610370091.7A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7438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0091.7A CN107438013B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PCT/CN2017/078287 WO2017202132A1 (zh) 2016-05-27 2017-03-27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0091.7A CN107438013B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8013A true CN107438013A (zh) 2017-12-05
CN107438013B CN107438013B (zh) 2022-05-17

Family

ID=60412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0091.7A Active CN107438013B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8013B (zh)
WO (1) WO201720213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950A (zh) * 2022-05-30 2022-07-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端口数量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405A (zh) * 2006-12-21 2007-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带宽按需分配业务中调整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78495A (zh) * 2009-01-20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限制方法和装置
CN103023812A (zh) * 2012-11-23 2013-04-03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带宽均衡配置方法
CN103297481A (zh) * 2012-03-05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交换方法和装置
CN104426801A (zh) * 2013-09-05 2015-03-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ptn网络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5591769A (zh) * 2014-10-22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端口的预留带宽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60149829A1 (en) * 2014-11-25 2016-05-26 Vmware, Inc. Reverse breadth-first search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twork traffic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with a point of convergen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21396C (zh) * 2005-11-18 2008-09-24 史文勇 一种瓶颈带宽和剩余带宽的测量方法和系统
CN101707788B (zh) * 2009-10-27 2014-04-02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差异化定价策略的多层网络业务动态规划方法
CN102130824B (zh) * 2010-10-30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联合优化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5405A (zh) * 2006-12-21 2007-07-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带宽按需分配业务中调整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01478495A (zh) * 2009-01-20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限制方法和装置
CN103297481A (zh) * 2012-03-05 2013-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交换方法和装置
CN103023812A (zh) * 2012-11-23 2013-04-03 上海寰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带宽均衡配置方法
CN104426801A (zh) * 2013-09-05 2015-03-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ptn网络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5591769A (zh) * 2014-10-22 2016-05-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端口的预留带宽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160149829A1 (en) * 2014-11-25 2016-05-26 Vmware, Inc. Reverse breadth-first search method for optimizing network traffic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with a point of convergen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6950A (zh) * 2022-05-30 2022-07-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端口数量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826950B (zh) * 2022-05-30 2023-06-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端口数量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8013B (zh) 2022-05-17
WO2017202132A1 (zh)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9446B (zh) 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多目标工作流动态调度方法
CN1300965C (zh) 光网络的通知型动态路径保护
CN103036792A (zh) 一种最大化最小公平多数据流传输调度方法
CN104683488B (zh) 流式计算系统及其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3338252B (zh) 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并发存储虚拟请求机制的实现方法
CN102664814A (zh) 一种虚拟网络中基于灰色预测的自适应动态资源分配方法
JP7241760B2 (ja) リソースマッピング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デバイス
CN107979545A (zh) 一种基于节点属性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CN103828311B (zh) 一种重路由顺序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1729365A (zh) 路径建立方法、承载网路由器和网络系统
CN114071582A (zh) 面向云边协同物联网的服务链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06598727B (zh) 一种通信系统的计算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7483355B (zh) 面向数据中心的在线场景低带宽开销流量调度方案
CN104581949B (zh) 小区栅格化方法及装置
CN107438013A (zh) 一种端口优化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47380A (zh) 一种基于频谱离散度感知的虚拟光网络协同映射方法
CN109981340A (zh) 雾计算网络系统中联合资源优化的方法
CN106850427A (zh) 面向网络编码使能的弹性光组播网络的路由频谱分配方法
CN101753417B (zh) 计算和确定路由的方法、路径计算单元和确定路由的系统
CN110380906B (zh) 一种大规模多维融合的虚拟网络映射方法
CN105072049B (zh) 面向数据中心多层次弹性应用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337832A (zh) 在线多播虚拟网络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03684866B (zh) 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的动态带宽分配方法
CN103826280B (zh)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路径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7800649A (zh) 一种增强的基于路径的虚拟光网络映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