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496A - 使用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的静噪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使用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的静噪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1496A
CN107431496A CN201680017944.7A CN201680017944A CN107431496A CN 107431496 A CN107431496 A CN 107431496A CN 201680017944 A CN201680017944 A CN 201680017944A CN 107431496 A CN107431496 A CN 1074314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signal
signal
variable gain
uplin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79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E·汉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 Connectivit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14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4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04B1/126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having multiple inputs, e.g. auxiliary antenna for receiving interfer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0Means associated with receiver for limi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12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 H04B1/123Neutralising,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 using adaptive balancing or compensa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7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or channel si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35Control of relay amplifier g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5Access point devices with remot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Abstract

一个实施例针对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信号路径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信号路径。系统还包括相关器,该相关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关性数据。系统还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相关器,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接收相关性数据,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公开其他实施例。

Description

使用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的静噪子系统
背景技术
本公开涉及用于使用静噪子系统控制可变增益设备的增益的改进系统和方法,静噪子系统基于确定不同信号路径中的上行链路信号是否彼此相关而选择性地执行静噪功能。
发明内容
一个实施例针对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信号路径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信号路径。该系统还包括相关器,该相关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关性数据。系统还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相关器,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接收相关性数据,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另一个实施例针对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接收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产生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关性数据,以及至少部分地基于相关性数据,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另一个实施例针对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该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主单元和多个远程单元。多个远程单元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相关联。远程单元中的每一个在通信上耦接到主单元。对于每个远程单元,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相应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相应的第一信号路径以及被配置为接收相应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相应的第二信号路径。对于每个远程单元,分布式天线系统还包括相应的相关器,该相应的相关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相应的第一信号路径和相应的第二信号路径,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指示相应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相应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应的相关性数据。对于每个远程单元,分布式天线系统还包括相应的比较器,该相应的比较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相应的相关器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接收相应的相关性数据,使得相应的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相应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相应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相应的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相应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相应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可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面的电信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与移动站通信的电信系统的静噪电路的示例。
图3示出根据一方面可以使用相关性来检测低功率上行链路信号的经修改的静噪子系统。
图4是例示根据一方面的基于确定两个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来选择性地激活静噪功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一方面的静噪子系统的另一个示例。
图6例示至少部分地以执行在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上的软件实现的静噪子系统的一个示例。
具体实施方式
静噪电路或者其他静噪子系统可以用在分布式天线系统(“DAS”)或者其他电信系统中,以选择性地使穿过信号路径的信号静音或者以其他方式衰减该信号。例如,DAS远程单元可以接收具有低于阈值的信号功率的信号,诸如来自开放式接收器的噪声。在缺少静噪功能的情况下,噪声可以被传输回到基站。将噪声传输到基站可能降低基站的接收器的灵敏度。使远程单元的接收到的信号静音或者以其他方式衰减该信号可以减少或者防止降低服务基站的不必要的灵敏度降低。
静噪电路可以在DAS中使用。例如,DAS的多个远程单元可以接收来自一个或多个移动站(例如,移动电话或者其他终端设备)的多个上行链路信号。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由DAS的在通信上耦接到远程单元的头端单元、主单元或者其他合适单元加在一起或者以其他方式组合。头端单元可以将组合信号提供给基站。当在特定上行链路接收器中不存在移动站信号时,来自远程单元的上行链路接收器的信号可以集体地从组合上行链路信号中省略。
图1示出可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面的电信系统100的示例。
电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基站102,基站102经由DAS 104中的主单元或者其他头端单元106在通信上耦接到DAS 104。DAS 104包括主单元106以及在通信上耦接到主单元106的多个远程单元108。为了例示的目的,在图1中描绘了一个主单元106和两个远程单元108。然而,在DAS 104中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主单元106和远程单元108。
在一些方面,主单元106可以是可以与同DAS 104通信的一个或多个基站102或者其他收发器设备通信的头端单元或者其他合适的单元106。头端单元106可以包括例如将光学信号传输到远程单元108以及从远程单元108接收光学信号的光学收发器。头端单元或者其他合适单元106可以与相同DAS 104的不同覆盖区中的远程单元108通信。
DAS 104可以经由主单元106以及服务一个或多个覆盖区的远程单元108来将信号传递到移动站或者其他终端设备,或者传递来自移动站或者其他终端设备的信号。主单元106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与基站102和远程单元108在通信上耦接。在通信上耦接DAS 104或者其他电信系统中的设备可以涉及建立、维护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通信链路(例如,缆线、光纤、无线链路等)以在设备之间传递信息。可以在DAS 104中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通信链路。合适的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连接或者无线连接。有线连接的类型可以包括例如经由铜缆、光纤或者另一种合适通信介质的连接。无线连接的类型可以包括例如无线射频(“RF”)通信链路或者微波链路。基站102与主单元106之间的通信链路的类型可以与主单元106与远程单元108之间的通信链路的类型相同或者不同。
主单元106可以将来自基站102的下行链路信号提供给远程单元108并且从远程单元108接收上行链路信号以提供到基站102。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从基站102提供并且由覆盖区中的远程单元108传输的信号。上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由移动站或者其他终端设备传输并且由远程单元108接收的信号。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可以包括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号。
远程单元108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覆盖区中提供信号覆盖。在覆盖区中提供信号覆盖可以包括将从主单元106接收的下行链路信号无线地传输到覆盖区中的移动站或者其他终端设备。在覆盖区中提供信号覆盖还可以包括无线地接收来自覆盖区中的移动通信设备或者其他移动站或者其他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远程单元108可以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主单元106。主单元106可以将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基站102。
虽然图1描绘了主单元106与远程单元108之间的直接链路,但是其他实现方式是可能的。在一些方面,主单元106可以经由一个或多个扩展单元或者其他中间设备而在通信上耦接到远程单元108。
主单元106可以将从远程单元108中的一些或者全部远程单元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组合成组合上行链路信号,诸如复合信号。主单元106的传输器可以将组合上行链路信号传输到基站102的上行链路接收器。在一些方面,主单元106可以使用处理模块来组合从远程单元108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处理模块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选择用于组合的上行链路信号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可由处理器执行以选择用于组合的上行链路信号的编程指令、或者其任何合适的组合。
图2示出与移动站202通信的电信系统的静噪电路200的示例。
图2中描绘的天线204在通信上耦接到信号路径206,信号路径206包括低噪声放大器208和可变增益设备210(例如,可变增益放大器,在图2中标注为“Amp”)。可变增益设备210的增益可以由静噪电路200控制。静噪电路200包括功率检测器212和比较器214。功率检测器212的输入耦接到信号路径206。功率检测器212的输出在通信上耦接到比较器214的输入。
经由天线204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由低噪声放大器208放大。经放大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由随后的可变增益设备210接收。功率检测器212可以将功率水平输出到比较器214。比较器214比较该功率水平与阈值功率水平。比较器214的输出可以控制可变增益设备210的操作。如果比较器214的输出指示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水平低于阈值功率水平,那么可变增益设备210的增益可以设置为零或者用于使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或者以其他方式衰减该信号的另一个合适值。如果比较器214的输出指示上行链路信号的功率水平处于阈值功率水平处或者高于阈值功率水平,那么可变增益设备210的增益可以设置为或者维持在标准值(例如,不会使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或者不以其他方式衰减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值)。
阈值功率水平可以设置为使得误检(false detect)和漏检(missed truedetect)最小化的值。误检可以包括噪声被检测成来自移动站202的上行链路信号。漏检可以包括没有区别于噪声的上行链路信号(例如,具有噪声本底附近的功率水平的上行链路信号)。静噪电路200可能没有区分移动站信号和噪声并且没有允许移动站信号被放大。例如,在码分多址接入(“CDMA”)系统中,上行链路信号可能具有接近噪声本底的信号水平。使用接近噪声本底的信号水平可以降低由移动站202传输上行链路信号所使用的传输功率。
改进的系统和方法可以允许噪声和移动站信号被更好地区分。具体而言,可以在静噪电路中使用相关器来检测可能具有低信号功率的上行链路信号的存在。在使用相关器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噪声的影响,允许实现移动站信号的更好、更可靠的检测器。
图3示出根据一方面的可以使用相关性来检测低功率上行链路信号的经修改的静噪子系统300。如图3中所描绘的,静噪子系统300可以包括两个天线304,两个天线304可以用来接收从移动站或者其他终端设备302传输的上行链路信号。在一些方面,两个天线304可以分别包括在两个远程单元中或者分别在通信上耦接到两个远程单元。在附加的或者作为替代的方面,两个天线304可以包括在相同远程单元中或者在通信上耦接到相同远程单元。(虽然为了例示性目的描绘了两个天线304,但是可以使用多于两个天线。)每个天线304在通信上耦接到相应的上行链路信号路径306。每个上行链路信号路径306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器308和可变增益设备310(图3中标注为“Amp”)。
静噪子系统300可以包括相关器316和比较器318。在一些方面,相关器316和比较器318可以是电路中的分离的设备。在其他方面,相关器316和比较器318中的一者或二者的功能可以由可在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来执行。相关器316可以在通信上耦接到比较器318,使得来自相关器316的输出信号或者数据被提供到比较器318的输入。比较器318可以在通信上耦接到可变增益设备310,使得来自比较器318的输出信号或者数据可以控制由可变增益设备310施加的增益。
相关器316可以确定穿过两个信号路径306的信号是否彼此相关。例如,相关器316可以使用相关窗接收穿过相应的信号路径306的每个信号的多个采样。在一些方面,相关窗可以是可编程的,以允许由相关器316接收的每个信号路径306中的信号的采样数量由运营商调节。运营商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静噪子系统300的安装者、电信提供商或者DAS的组件的提供商。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根据一个信号路径306中信号的共轭采样与另一个信号路径306中信号的采样的乘积来确定。如果穿过信号路径306中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路径的信号包括噪声,那么相关器316可以用来确定一个信号路径306中的噪声与另一个信号路径306中的信号或者噪声不相关。相关器316可以输出指示不存在相关性的(例如,低于阈值功率水平的)低功率信号或者其他相关性数据。如果相关器316确定穿过两个信号路径306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那么相关器316可以输出(例如,处于或者高于阈值功率水平的)高功率信号或者指示相关性的其他相关性数据。相关性可以指示从移动站302接收的上行链路信号正在穿过全部两个路径306。
由相关器316输出的相关性数据可以被提供给比较器318。比较器318可以比较相关器316的输出与阈值功率水平或者其他基准数据以确定是否激活静噪功能。激活静噪功能可以包括使用零增益值或者适合于使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或者衰减上行链路信号的另一个增益值来配置可变增益设备310中的一个或多个。如果不激活静噪功能,那么可变增益设备310的增益可以设置为或者维持在允许信号路径304中的信号被提供给(例如,主单元中的)组合器的值。例如,可以基于相关器316检测到穿过上行链路信号路径306的信号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例如,当上行链路信号路径306中的一个或多个中仅存在噪声时)而激活静噪功能。可以基于相关器316检测到穿过上行链路信号路径306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当来自移动站302的信号正在穿过上行链路信号路径306中的一个或多个时)而将静噪功能去激活(deactivate)。在一些方面,静噪子系统300中的相关器316可以是可编程的。例如,可以调节相关窗以改变信号306路径中用于相关的信号的采样数量。
在一方面,静噪子系统300可以集成到远程单元中、包括在远程单元中或者在通信上耦接到远程单元。在其他方面,静噪子系统300可以集成到DAS中的其他设备(例如,主单元)中、包括在其他设备中或者在通信上耦接到其他设备。在其他方面,静噪子系统300的组件可以分布在DAS的不同设备之间。例如,低噪声放大器308可以在单独的远程单元中并且相关器316可以在主单元或者扩展单元中。
图4是例示根据一方面的用于基于确定两个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来选择性地激活静噪功能的方法400的流程图。在第一块402中,接收两个或多个信号路径中的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经由与两个或多个信号路径相对应的两个或多个天线来接收信号。在一些方面,天线可以位于单个远程单元或者其他接入点处。在其他方面,天线可以位于不同的远程单元或者其他接入点处。在第二块404中,确定信号路径中的每一个中的上行链路信号是否相关。相关器可以用于做出该确定。在一些方面,相关器可以是静噪子系统中的组件或者其他设备。在其他方面,相关器可以实现作为在处理器上可执行的软件。如上面关于图3描述的,相关器可以在每个信号路径中的上行链路信号上执行相关函数以产生相关性数据。例如,在存在两个信号路径的情况下,信号的相关性可以是一个信号路径中的信号的共轭采样与另一个信号路径中的信号的采样的乘积。
在第三块406中,确定信号路径中的一个或多个中是否存在来自移动站的信号。可以由比较器执行该确定。在一些方面,比较器可以是静噪子系统中的组件或者其他设备。在其他方面,比较器可以实现作为在处理器上可执行的软件。比较器可以通过比较由比较器产生的相关性数据与阈值功率水平,来确定移动信号是否存在于信号路径的一个中。例如,相关性数据高于阈值功率水平可以使得比较器将信号路径中可变增益设备(例如,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值设置为避免使信号路径中的信号静音,并且相关性数据低于阈值功率水平可以使得比较器将可变增益设备的增益值设置为使信号路径中的信号静音或者以其他方式衰减该信号的值。在第四块408中,设置信号路径中可变增益设备的增益值。当相关性数据与阈值功率水平的比较指示信号路径中不存在移动站信号时(例如,当相关性数据低于阈值功率水平时),可变增益设备的增益值可以设置为零或者用于使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或者以其他方式衰减上行链路信号的另一个合适值。当相关性数据与阈值功率水平的比较指示信号路径的至少一个中存在移动站信号时(例如,当相关性数据处于或者高于某个阈值时),可变增益设备的增益值可以设置为或者维持在标准值(例如,不使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或者不以其他方式衰减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值)。
图5示出根据一方面的静噪子系统500的另一个示例。在图5中,两个天线504用来接收来自移动站502的信号。虽然示出两个天线504,但是可以使用多于两个天线。每个天线504可以接收相同的信号。每个天线504在通信上耦接到信号路径506,信号路径506包括低噪声放大器508、功率检测器512和可变增益设备510。静噪子系统500包括相关器516和静噪检测器520。可以使用用于比较信号值(或者其他输入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合适设备来实现静噪检测器520。在一些方面,静噪检测器520可以是比较器。可变增益设备510的增益在通信上耦接到静噪子系统500的输出并且由其控制。相关器516的输入在通信上耦接到每个信号路径506,并且相关器信号的输出在通信上耦接到静噪检测器520。静噪检测器520的输入在通信上耦接到相关器516的输出以及每个信号路径506中的功率检测器512的输出。静噪检测器520可以比较相关器516和功率检测器512的输出与阈值功率水平以确定是否激活静噪(例如,将每个信号路径506中的可变增益设备510设置为零,对比允许每个信号路径506中的放大器510以其正常状态操作)。如果信号路径506中的一个或全部两个中的信号具有高于噪声阈值的信号功率,那么信号功率水平可以指示移动信号存在于信号路径506的至少一个中。可以不激活静噪子系统500(例如,可变增益设备510可以设置为不使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或者不以其他方式衰减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值),而不考虑相关器516的输出。
如上所述,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这里描述的各种静噪电路和子系统。例如,图6例示(例如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至少部分地以执行于一个或多个可编程处理器632上的软件630实现的静噪子系统600的一个示例。软件630和可编程处理器632可以在DAS的单个节点中或者跨DAS的多个节点(例如,在主单元、中间单元以及一个或多个远程单元中的一者或多者中)实现。
软件630包括存储(或者以其他方式实施)在一个或多个合适的非临时性存储介质634(诸如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存储器、磁盘驱动器和/或光盘驱动器)之上或者之中的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的至少一个部分由可编程处理器632从存储介质634中读出以供可编程处理器632执行。虽然存储介质634在图6中被示为与可编程处理器632一起包括,但是应当理解,也可以使用远程存储介质(例如,经由网络可访问的存储介质)和/或可移除介质。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提供存储器636用于在可编程处理器632执行期间存储程序指令(以及任何有关数据)。存储器636可以包括例如现在已知或者以后开发的任何合适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在其他实施例中,使用其他类型的存储器。
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在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或多个模拟到数字转换器638将经由一个或多个天线接收(以及例如由相关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的每一个上行链路信号数字化,并且由在处理器632上执行的软件630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以便实现上面描述的静噪电路和子系统中的至少一些。子系统600也可以包括其他常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或者设备(诸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下变频器、滤波器等)。在图6中所示的示例中,模拟到数字转换器638被示出为与处理器632分离。然而,应当理解,模拟到数字转换器638可以与处理器632集成在一起或者集成到处理器632中。
可以以其他方式(例如,使用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实现每个静噪电路或者子系统(或者其部分)。可以以再有的其他方式实现每个静噪电路或者子系统(或者其部分)。
对本发明的示例的前述描述(包括所例示的示例)仅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而给出,并且不旨在穷举或者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其许多修改、调整和使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清楚的,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给出上面描述的例示性示例以向读者介绍这里讨论的一般主题,并且不旨在限制所公开的概念的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系统,包括:
被配置为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信号路径和被配置为接收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信号路径;
相关器,所述相关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关性数据;以及
比较器,所述比较器在通信上耦接到所述相关器,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接收所述相关性数据来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关器被配置为产生指示下面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的相关性数据:
在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在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
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通过下面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来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放大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衰减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其中,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通过下面各项的至少一者来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放大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衰减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一功率检测器,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第一信号路径并且被配置为将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检测功率水平输出到所述比较器;以及
第二功率检测器,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在通信上耦接到第二信号路径并且被配置为将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检测功率水平输出到所述比较器;
其中,所述比较器还被配置为基于第一检测功率水平和第二检测功率水平低于阈值功率水平而使得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信号路径被配置为接收第一附加上行链路信号并且第二信号路径被配置为接收第二附加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第一功率检测器被配置为将第一附加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附加检测功率水平输出到所述比较器以及将第二附加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附加检测功率水平输出到所述比较器;
其中,所述比较器还被配置为基于第一附加检测功率水平和附加第二检测功率水平中的一者或多者高于阈值功率水平而使用增益值来配置第一可变增益设备和第二可变增益设备中的一者或多者,使得第一附加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附加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一者或多者被提供给在通信上耦接到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的组合器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关器被配置为通过对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中获得的一定数量的采样执行相关函数,来确定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不相关,采样的数量由相关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中,用于所述相关窗的所述采样的数量是可调节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相关器和所述比较器中的至少一者以执行在可编程处理器上的软件实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AS)。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被配置为将第一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一增益值设置为零以便通过使第一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来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并且将第二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二增益值设置为零以便通过使第二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来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被配置为将第一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一增益值设置为低于标准值的非零值以便衰减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第二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二增益值设置为低于所述标准值的非零值以便衰减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被配置为当所述相关性数据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相关性数据来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不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并且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不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13.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
接收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产生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关性数据;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相关性数据,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产生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关性数据包括:
产生指示下面各项中的至少一者的相关性数据:
在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在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存在相关性;以及
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的程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通过下面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来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放大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衰减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以及
其中,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通过下面各项中的至少一者来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放大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和衰减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检测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检测功率水平;
检测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检测功率水平;以及
基于第一检测功率水平和第二检测功率水平低于阈值功率水平,使得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附加上行链路信号;
接收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附加上行链路信号;
检测第一附加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一附加检测功率水平;
检测第二附加上行链路信号的第二附加检测功率水平;以及
基于第一附加检测功率水平和第二附加检测功率水平中的一者或多者高于阈值功率水平,使用增益值来配置第一可变增益设备和第二可变增益设备中的一者或多者,使得第一附加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附加上行链路信号中的一者或多者被提供给在通信上耦接到第一信号路径和第二信号路径的组合器模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对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中的每一个中获得的一定数量的采样执行相关函数,确定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不相关,采样的数量由相关窗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所述相关窗的所述采样的数量是可调节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的至少一部分是以执行于可编程处理器上的软件实现的。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分布式天线系统(DAS)中执行。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相关性数据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包括:
将第一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一增益值设置为零以便通过使第一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来衰减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将第二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二增益值设置为零以便通过使第二上行链路信号静音来衰减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相关性数据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包括:
将第一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一增益值设置为低于标准值的非零值以便衰减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以及将第二可变增益设备的第二增益值设置为低于所述标准值的非零值以便衰减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相关性数据指示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相关性数据使得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不调节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并且使得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不调节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25.一种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主单元;以及
多个远程单元,所述多个远程单元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天线相关联;
其中远程单元中的每一个在通信上耦接到所述主单元;
其中,对于每一个远程单元,所述分布式天线系统包括:
相应的第一信号路径,被配置为接收相应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
相应的第二信号路径,被配置为接收相应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相应的相关器,所述相应的相关器在通信上耦接到所述相应的第一信号路径和所述相应的第二信号路径,并且被配置为产生指示所述相应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与所述相应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之间的任何相关性的相应的相关性数据;以及
相应的比较器,所述相应的比较器在通信上耦接到所述相应的相关器,并且被配置为基于接收所述相应的相关性数据,使得所述相应的第一信号路径中的相应的第一可变增益设备调节所述相应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以及使得所述相应的第二信号路径中的相应的第二可变增益设备调节所述相应的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增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其中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被提供给所述主单元;以及
其中,所述主单元被配置为组合从远程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提供给所述主单元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分布式天线系统,还包括:将至少一个远程单元在通信上耦接到所述主单元的至少一个中间设备。
CN201680017944.7A 2015-04-15 2016-04-15 使用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的静噪子系统 Pending CN1074314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47886P 2015-04-15 2015-04-15
US62/147,886 2015-04-15
PCT/US2016/027809 WO2016168639A1 (en) 2015-04-15 2016-04-15 Squelch sub-system using correlation between uplink path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1496A true CN107431496A (zh) 2017-12-01

Family

ID=57127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7944.7A Pending CN107431496A (zh) 2015-04-15 2016-04-15 使用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的静噪子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484028B2 (zh)
EP (1) EP3284179A4 (zh)
CN (1) CN107431496A (zh)
WO (1) WO201616863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2323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Fully integrated self-tuned image rejection downconversion system
US7116942B2 (en) * 2002-09-10 2006-10-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00118917A1 (en) * 2008-11-13 2010-05-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effective receiving structure of impulse radio ultra-wide 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56465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Andrew Llc Uplink noise minimization
JP2013197755A (ja) * 2012-03-16 2013-09-30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の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73539B2 (ja) 1996-01-19 2002-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スペクトル拡散信号受信機
JP2000299679A (ja) 1999-04-12 2000-10-24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方式によるトランスポンダ
JP4972370B2 (ja) * 2006-09-21 2012-07-11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210608B1 (ko) 2008-11-13 2012-12-11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임펄스 신호기반 초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효율적 수신구조를 이용한 자동 이득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8570914B2 (en) * 2010-08-09 2013-10-29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Apparatus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a mobile device(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US8817848B2 (en) * 2011-09-02 2014-08-26 Dali Systems Co. Ltd. Software configurable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uplink noise
US9894623B2 (en) 2012-09-14 2018-02-13 Andrew Wireless Systems Gmbh Uplink path integrity detection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US9654274B2 (en) * 2012-11-09 2017-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self-interfere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2323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Fully integrated self-tuned image rejection downconversion system
US7116942B2 (en) * 2002-09-10 2006-10-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00118917A1 (en) * 2008-11-13 2010-05-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effective receiving structure of impulse radio ultra-wide 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156465A1 (en) * 2010-06-09 2011-12-15 Andrew Llc Uplink noise minimization
JP2013197755A (ja) * 2012-03-16 2013-09-30 Fujitsu Ltd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装置の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84179A1 (en) 2018-02-21
EP3284179A4 (en) 2018-12-26
US20180097532A1 (en) 2018-04-05
WO2016168639A1 (en) 2016-10-20
US10484028B2 (en) 2019-11-19
US20200044674A1 (en)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0237B2 (en) Individualized gain control of uplink paths in remote units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based on individual remote unit contribution to combined uplink power
US9420542B2 (en) System-wide uplink band gain control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based on per band gain control of remote uplink paths in remote units
US10225845B2 (en) Channelization for signal boosters
EP2756619B1 (en) Configuration sub-system fo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10249551A (zh) 用于网络保护的独立频带检测
US11621679B2 (en) Radio frequency circuit,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236921B1 (en) Signal booster device,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comprising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ignal booster device
CN104811232B (zh) 信号增强器及配置信号增强器的方法
US20160112147A1 (en) Receiver and beam space sampling method thereof
JP2010041685A5 (zh)
US10557917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of locating wireless devices in a volume
US1145199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te radio frequency device monitoring
US114313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mplifying radio signals between a terminal device and an antenna
KR101589607B1 (ko) 펨토 기지국과 통신 단말기를 갖는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EP3485575B1 (en) Activating interference signal rejection filter path based on detection of an interference signal in a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KR101276740B1 (ko) 다중 입출력 전 이중 방식 무선 통신 장치
US201603370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ly receiving radio signals
CN107431496A (zh) 使用上行链路路径之间的相关性的静噪子系统
CN207251924U (zh) 一种上下行链路不平衡的自适应系统
JP2009246733A (ja) 基地局及び測位システム
KR20170117303A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그 신호 처리 방법
KR102498105B1 (ko) 생체정보를 이용한 사용자인증을 수행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방법
JP2006254326A (ja) 運用チャンネル選択方法
CN116346250A (zh) 补偿系数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KR20220088993A (ko) 비콘신호 중복수신 방지 기능이 적용된 이동체 감지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