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6657A -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6657A
CN107426657A CN201710814620.2A CN201710814620A CN107426657A CN 107426657 A CN107426657 A CN 107426657A CN 201710814620 A CN201710814620 A CN 201710814620A CN 107426657 A CN107426657 A CN 107426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electroacoustic
framework
plate
vibrating diaphrag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46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连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462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66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6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框架、振膜和驱动组件,所述框架具有音腔、位于所述音腔外侧的顶面和侧面,以及相对所述顶面设置的底面,所述框架在所述顶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发音口,所述框架在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之间的夹角处设有凹槽,并在所述凹槽的内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吸音口,所述振膜固定于所述框架的顶面,并封盖所述发音口,所述驱动组件收容于所述音腔内,驱动所述振膜振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出的部分声波经过所述吸音口。所述电声组件在与振膜相对的方向上无需提供使用空间,从而节省了所述电声组件在与振膜相对方向上的使用空间,可以降低所述电声组件与吸音结构的整体厚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声组件都开设有吸音孔,并在吸音孔外侧设置吸音结构。目前大多数吸音孔设置在电声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此种结构下,外部的吸音结构与电声组件在厚度方向上堆叠,使得手机的整体厚度增加,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用户体验的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声组件,其中,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框架、振膜和驱动组件,所述框架具有音腔、位于所述音腔外侧的顶面和侧面,以及相对所述顶面设置的底面,所述框架在所述顶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发音口,所述框架在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之间的夹角处设有凹槽,并在所述凹槽的内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吸音口,所述振膜固定于所述框架的顶面,并封盖所述发音口,所述驱动组件收容于所述音腔内,驱动所述振膜振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出的部分声波经过所述吸音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声装置,其中,所述电声装置包括上述的电声组件,所述电声装置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密封腔,所述电声组件固定于所述密封腔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电声组件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框架在底面和侧面之间的夹角处设有凹槽,并在所述凹槽的内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吸音口,使得所述振膜发出的部分声波可以经所述吸音口传播至所述凹槽,而所述凹槽在所述框架的侧面具有开口,即所述振膜发出的部分声波可以朝所述框架的周侧发出,可以在电声组件的周侧设置吸音结构吸收部分声波。所述电声组件在与振膜相对的方向上无需提供使用空间,从而节省了所述电声组件在与振膜相对方向上的使用空间,可以降低所述电声组件与吸音结构的整体厚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声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声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声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声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声装置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声组件100,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框架10、振膜20和驱动组件30。所述框架10具有音腔11、位于所述音腔11外侧的顶面12和侧面13,以及相对所述顶面12设置的底面14。所述框架10在所述顶面12开设贯通所述音腔11的发音口121,所述框架10在所述底面14和所述侧面13之间的夹角处设有凹槽15,并在所述凹槽15的内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11的吸音口151。所述振膜20固定于所述框架10的顶面12,并封盖所述发音口121。所述驱动组件30收容于所述音腔11内,驱动所述振膜20振动,所述振膜20振动发出的部分声波经过所述吸音口1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声组件100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在所述框架10的周侧设置吸音结构,并利用吸音结构经所述凹槽15的吸音口151吸收所述振膜20发出的部分声波,以提高所述电声组件100的音质。
通过所述框架10在底面14和侧面13之间的夹角处设有凹槽15,并在所述凹槽15的内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11的吸音口151,使得所述振膜20发出的部分声波可以经所述吸音口151传播至所述凹槽15,而所述凹槽15在所述框架10的侧面13具有开口,即所述振膜20发出的部分声波可以朝所述框架10的周侧发出,可以在电声组件100的周侧设置吸音结构吸收部分声波。所述电声组件100在与振膜20相对的方向上无需提供使用空间,从而节省了所述电声组件100在与振膜20相对方向上的使用空间,可以降低所述电声组件100与吸音结构的整体厚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15设置于所述框架10的底端周缘。所述凹槽15在所述底面14具有第一开口152(图1中平行所述底面14的虚线所示),所述凹槽15在所述侧面13具有第二开口153(图1中平行所述侧面13的虚线所示)。所述吸音口151吸收的声波可以经所述第一开口152或/和所述第二开口153传播至所述框架10外侧。所述吸音口151设置于所述框架100的底端,使得所述吸音口151与所述振膜20相对。所述顶面12贴附所述振膜20的周缘。即所述振膜20大致平行所述顶面12。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方向大致垂直所述顶面12。所述吸音口151可以圆形孔,也可以是条形孔。所述框架10可以是塑胶件,也可以是金属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吸音口151通过所述音腔11内气流与所述音腔11外气流相互流通,使得所述音腔11内的部分声波能量经所述吸音口151传递至所述音腔11外侧,实现所述吸音口151将所述音腔11内杂音泄露至所述音腔11外侧。所述吸音口151泄露声波的方向大致与所述振膜20震动发声的方向垂直,即所述吸音口151泄露声波的方向大致平行所述振膜20,使得外部吸音结构可以在平行所述振膜20的方向与所述电声组件100并排。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振膜20在周缘和几何中心之间设有褶皱21。所述褶皱21沿所述振膜20的周向延伸。所述褶皱21减小振膜20的张力,从而使得所述振膜20在靠近几何中心的区域更容易产生形变振动。所述驱动组件30向所述振膜20施加沿所述振膜20法向的驱动力,带动所述振膜20产生形变。即所述振膜20在大致几何中心区域来回振动,以发出声波。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经所述发音口121朝所述音腔11外传播,以供用户接受声波。所述发音口121作为所述电声组件100的主要出声部件,而所述吸音口151仅仅是泄露掉所述音腔11内部分不需要被用户所接收的声波。即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还会传播至所述音腔11内,所述吸音口151将所述音腔11内部分不需要被用户接受的声波泄露至所述音腔11外,并通过在所述音腔11外的吸音结构吸收掉该部分声波。在所述振膜20振动过程中,使得所述音腔11内容积发生变化,以带动音腔11内气流经所述吸音口151与所述音腔11外气流相互流通。所述振膜20的材质可以是纸质、纤维材质、金属材质、羊毛材质、蚕丝材质等。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30包括固定于所述振膜20的第一驱动件31和固定于所述框架10的第二驱动件32。所述第一驱动件31可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32振动,以带动所述振膜20振动发出声波,并使得所述音腔11内部分声波经过所述吸音口151泄露至所述音腔11外。所述第一驱动件31沿大致平行所述振膜20法向的方向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32滑动。所述第一驱动件31可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32往复滑动,从而带动所述振膜20的大致靠近几何中心的区域沿法向往复振动。所述振膜20在大致靠近几何中心的区域振动时,带动气流流动,从而产生声波。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大部分经所述发音口121朝外传播至用户,而不需要被用户接收的部分声波经所述吸音口151泄露至所述框架10的外侧,从而可以被所框架10外侧吸音结构吸收。由于所述吸音口151的泄露声波方向大致垂直所述振膜20的法向,即所述电声组件100在大致平行所述振膜20法向的方向上不需要设置吸音结构,从而框架10的顶面12和底面14分别可以抵靠在外部件上,从而使得所述电声组件100可以稳固安装,并且节省了使用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驱动件31为线圈。所述第二驱动件32为磁体。所述第一驱动件31接收电流信号后,产生磁场。所述第一驱动件31根据电流信号的变化,从而产生的磁场方向也产生变化。而所述第二驱动件32为永磁体,所述第二驱动件32的磁场方向不会产生变化。所述第一驱动件31在电流信号的变化下受所述第二驱动件32的磁场相互作用,可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驱动件32滑动,进而带动所述振膜20振动。所述第二驱动件32包括固定于所述音腔11内周侧壁的第一磁体321和位于所述第一磁体321内侧的第二磁体322。所述第一磁体321和所述第二磁体322之间存在间距323。所述第一驱动件3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振膜20的褶皱21,所述第一驱动件31的底部收容于所述间距323内。由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1在所述间距323内上下滑动,可以有效减小所述电声组件100的厚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驱动件31为磁铁。所述第二驱动件32为线圈。所述第一驱动件31呈环状。所述第一驱动件31沿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褶皱21。所述第二驱动件32固定于所述音腔11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框架10包括顶板16、固定于所述顶板16周缘的第一侧板17和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17与所述顶板16相隔离的第一底板18,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底板18与所述第一侧板17相隔离的第二侧板19,所述顶面12设置于所述顶板16,所述侧面13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7,所述凹槽15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18和所述第二侧板19之间。所述框架10还包括第二底板191,所述底面14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191。所述第二底板191可以是金属板件。所述第二底板191与所述第二侧板19密封连接,使得所述音腔11除所述吸音口15之外其他位置均密封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音口121贯穿所述顶板16。所述振膜20的周缘贴合于所述顶板16。所述顶板16、第一侧板17、第一底板18、第二侧板19、第二底板191之间形成所述音腔11。所述第一底板18位于所述音腔11外侧的表面和所述第二侧板19位于所述音腔11外侧的表面构成所述凹槽15的内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音口151贯穿所述第一底板18。所述吸音口151朝垂直所述振膜20的方向泄露所述音腔11内部分声波,并将部分声波泄露至所述凹槽15内。所述凹槽15与所述框架10外部空间相通,方便将所述吸音口151所泄露的声波传播至所述框架10外,以供所述框架10外侧吸音结构吸收声波。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吸音口151贯穿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吸音口151朝平行所述振膜20的方向泄露所述音腔11内部分声波,并将部分声波泄露至所述凹槽15内。所述吸音口151的朝向与所述凹槽15的第二开口153的朝向相同。所述凹槽15与所述框架10外部空间相通,所述吸音口151所泄露的声波经所述凹槽15传播至所述框架10外侧,方便将所述吸音口151所泄露的声波传播至所述框架10外,以供所述框架10外侧吸音结构吸收声波。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吸音口151贯穿所述第一底板18和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吸音口151朝垂直所述振膜20方向以及朝平行所述振膜20方向均可以泄露所述音腔11内部分声波,并将部分声波泄露至所述凹槽15内。所述吸音口151在所述框架10的占比可以增大,使得所述吸音口151泄露的声波通量增大,提高了所述电声组件100的音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第一驱动件3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2均位于所述音腔11。所述第二驱动件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板191朝向所述振膜20一侧。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还抵触于所述第二侧板19。利用所述第二底板191相对所述振膜20设置,所述第二底板191对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进行反射,使得所述音腔11内部分声波可以经所述吸音口151泄露至所述框架10外侧。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3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2位于所述音腔11内,充分利用所述音腔11的内部空间,有效减小所述电声组件100厚度。所述第二驱动件32抵触于所述第二侧板19,并且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91一端至所述顶板16存在间距,使得所述电声组件100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所述凹槽15可以吸收所述吸音口13所泄露的声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驱动件3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2均位于所述音腔11。所述第二驱动件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板18朝向所述振膜20一侧。所述第二底板191对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进行反射,使得所述音腔11内部分声波可以经所述吸音口15泄露至所述框架10外侧。并且所述第一驱动件31和所述第二驱动件32位于所述音腔11内,充分利用所述音腔11的内部空间,有效减小所述电声组件100厚度。所述第二驱动件32抵触于所述第一侧板17,使得所述电声组件100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91一端抵触于所述顶板16,以减小所述电声组件100厚度。所述第二侧板19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2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依次经所述第二驱动件32与所述第二侧板19之间的间距,以及经所述吸音口15泄露至所述框架10外侧。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91的一端无需提供声波传播通道,即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91一端可以尽量靠近所述顶板16,所述第二驱动件32结构稳固,且使得所述电声组件100厚度可以足够小。所述第二驱动件32朝向所述第二侧板19的区域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2朝向所述振膜20的区域相通,以使得所述振膜20发送的声波可以在所述音腔11内传播至所述吸音口151。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驱动件32抵触于所述第二侧板19,所述第二驱动件32开设与所述吸音口151相通的穿音孔321。所述振膜20发出的声波依次经所述穿音孔321和所述吸音口151泄露至所述框架10外侧。所述吸音口151经所述穿音孔321与所述第二驱动件32内侧的空间相通。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91的一端无需提供声波传播通道,即所述第二驱动件32远离所述第二底板191一端可以尽量靠近所述振膜20,使得所述电声组件100厚度可以足够小。所述穿音孔32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吸音口151的内径,方便所述音腔11内部分声波经过所述穿音孔321。
请参阅图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声装置200,所述电声装置200包括所述电声组件100,所述电声装置200还包括盒体40,所述盒体40具有密封腔41,所述电声组件100固定于所述密封腔41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腔41的容积大于所述电声组件100的体积。所述电声组件100的振膜20发出的声波经所述吸音口151泄露至所述密封腔41,从而所述密封腔41吸收所述音腔11内经所述吸音口151所泄露的部分声波。
进一步地,所述盒体40包括第一盖板42和相对所述第一盖板42设置的第二盖板43,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42和所述第二盖板43之间的第三盖板44。所述振膜20抵顶于所述第一盖板42,所述第三盖板44至所述框架10的距离大于所述底板191至所述框架10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底板191抵触于所述第二盖板43。即所述振膜20至所述第二底板191的距离大致等于所述第一盖板42至所述第二盖板43的距离,使得所述盒体40的厚度与所述电声组件100的厚度大致相同,实现所述电声装置200的厚度足够小。所述第一盖板42设有发声口421,所述发声口421与所述发音口121大致相同。所述振膜20同时封盖所述发声口421。所述顶板16抵触于所述第一盖板42。所述发音口121与所述发声口421对接。所述振膜20朝所述音腔11外发出的声波依次经过所述发音口121和所述发声口421传播至用户。所述框架10在所述发音口121的外侧与所述盒体40密封,使得所述振膜20经所述发音口121发出的声波不会泄露至所述密封腔41内。所述第三盖板44至所述第一侧板17之间设置足够的声波空间,以在所述第三盖板44和所述第一侧板17之间吸收足够的声波,并将声波能量消耗掉,使得所述音腔11经所述吸音口151泄露的声波在所述密封腔41消除,提高所述电声装置200的音质。所述第二盖板43遮盖所述凹槽15的第一开口152,使得所述吸音口151泄露的声波经所述凹槽15的第二开口153传播至所述密封腔41内,使得所述电声装置200厚度减小,并可以有效吸收所述电声组件100的部分声波,提高所述电声装置200的音质。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第二底板191至所述第二盖板43之间存在间隙h,所述第三盖板44至所述第一侧板17之间存在距离H。所述间隙h小于所述距离H,从而使得所述盒体40的厚度可以足够小,而所述吸音口151至所述第三盖板44之间吸收声波效率提高,并且在所述第二盖板43与所述第二底板191也存在部分空间吸收声波,进一步提高所述电声装置200的音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所述密封腔41在所述框架10之外填充有吸声颗粒45,所述吸声颗粒45吸收经所述吸音口151所泄露的声波。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声颗粒45吸收从所述吸音口151泄露的声波,所述吸声颗粒45吸收声波后在所述盒体40内振动,使得所述吸音口151所泄露的声波能量被转化为机械能量,最终使得经所述吸音口151所泄露的声波消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吸音口151泄露所述音腔11内厚声波,使得所述音腔11内的厚声波被所述吸声颗粒45吸收,使得所述电声装置200发出的声音低频量更多,提高了音质,增加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4,所述电声装置200还包括遮盖所述吸音口151的网布50。所述网布50将所述吸声颗粒45隔绝于所述音腔11外。所述网布50可以是遮盖所述吸音口115并位于所述框架10外侧,也可以是遮盖所述吸音口151位于所述框架10内侧。通过所述网布50遮盖所述吸音口151,避免所述吸声颗粒45进入所述音腔11,避免影响所述电声组件100发声。所述网布50遮盖所述吸音口151,使得所述吸声颗粒45可以完全填充于密封腔41在所述框架10之外的空间,而不需要先对所述吸声颗粒45进行封装后再收容于所述密封腔41内,既提升了所述电声装置200的音质,又减少了所述电声装置200的生产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设置所述吸音口151的直径小于所述吸声颗粒45的直径,从而不需要对利用所述网布50对所述吸音口151遮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网布50贴合于所述框架10的外侧。所述网布50可以包覆所述框架10周侧,使得所述框架10在周侧外都可以填充所述吸声颗粒45,增大所述吸声颗粒45在所述密封腔41内的填充量。所述网布50的网孔内径小于所述吸声颗粒45的直径。所述网布50对经过所述吸音口151的声波并不阻挡,以使得所述吸声颗粒45吸收声波。而所述网布50可以阻挡所述吸声颗粒45进入所述音腔11内。所述网布50的边缘粘接于所述吸音口151在所述框架10开口外侧,即所述网布50的边缘可以粘接于所述框架10的顶端和底端,使得所述吸音口151在所述框架10的占比最大化,提高了所述吸音口151可以泄露的声波通量,提高了所述电声装置200的音质。
请参阅图15和图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300,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壳体60和固定于所述壳体60内的主板61。所述电声装置200固定于所述壳体60的底端。所述电声组件100的第一驱动件31电连接所述主板61,接收所述主板61的电流信号,进而可以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32滑动,并使得所述电声组件100发声。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动终端3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所述移动终端300还包括中框70,所述中框70固定于所述壳体60内。所述主板61和所述电声装置200均固定于所述中框70上。所述壳体60包括前盖62和相对所述前盖62盖合的背盖63。所述前盖62有玻璃盖板和显示屏构成。所述背盖63为金属电池后盖。所述中框70固定于所述前盖62和所述背盖63之间。所述电声装置200固定于所述中框70的底端。所述中框70的底端是所述移动终端300的受话器相对的一端。所述电声装置300的第三盖板44固定于所述中框70。所述第一盖板42朝向所述背盖63。即所述振膜20朝向所述背盖63。所述振膜20与所述背盖63之间存在间距。使得所述振膜20朝所述音腔11外发出的声波可以在所述背盖63和所述第一盖板42之间沿平行所述背盖63的方向传播。所述背盖63在底端侧部设有多个扬声孔631。所述振膜20朝所述背盖63发出的声波沿平行所述背盖63的方向传播至多个所述扬声孔631处,并经过多个所述扬声孔631传播至用户。
通过所述框架在底面和侧面之间的夹角处设有凹槽,并在所述凹槽的内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吸音口,使得所述振膜发出的部分声波可以经所述吸音口传播至所述凹槽,而所述凹槽在所述框架的侧面具有开口,即所述振膜发出的部分声波可以朝所述框架的周侧发出,可以在电声组件的周侧设置吸音结构吸收部分声波。所述电声组件在与振膜相对的方向上无需提供使用空间,从而节省了所述电声组件在与振膜相对方向上的使用空间,可以降低所述电声组件与吸音结构的整体厚度,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组件包括框架、振膜和驱动组件,所述框架具有音腔、位于所述音腔外侧的顶面和侧面,以及相对所述顶面设置的底面,所述框架在所述顶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发音口,所述框架在所述底面和所述侧面之间的夹角处设有凹槽,并在所述凹槽的内面开设贯通所述音腔的吸音口,所述振膜固定于所述框架的顶面,并封盖所述发音口,所述驱动组件收容于所述音腔内,驱动所述振膜振动,所述振膜振动发出的部分声波经过所述吸音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顶板、固定于所述顶板周缘的第一侧板和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顶板相隔离的第一底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隔离的第二侧板,所述顶面设置于所述顶板,所述侧面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相对所述第一底板设置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底板,所述音腔形成于所述第顶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口贯穿所述第一底板或所述第二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振膜的第一驱动件和固定于所述框架的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相对所述第二驱动件滑动,以带动所述振膜振动。
6.一种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声组件,所述电声装置还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具有密封腔,所述电声组件固定于所述密封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盖板和相对所述第一盖板设置的第二盖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三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有贯通所述密封腔的发声口,所述振膜封盖所述发声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腔在所述框架之外填充有吸声颗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装置还包括封盖所述吸音口的网布。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7~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声组件装置。
CN201710814620.2A 2017-09-08 2017-09-08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74266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4620.2A CN107426657A (zh) 2017-09-08 2017-09-08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4620.2A CN107426657A (zh) 2017-09-08 2017-09-08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6657A true CN107426657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32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4620.2A Pending CN107426657A (zh) 2017-09-08 2017-09-08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6657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8063A1 (en) * 2001-10-09 2003-04-10 Sawako Usuki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019719A1 (en) * 2004-07-20 200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having round external speaker
CN202652506U (zh) * 2012-05-17 2013-01-0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2663529U (zh) * 2012-05-17 2013-01-0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5142500U (zh) * 2015-10-28 2016-04-0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5356670U (zh) * 2015-12-12 2016-06-2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106851504A (zh) * 2017-03-14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68063A1 (en) * 2001-10-09 2003-04-10 Sawako Usuki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019719A1 (en) * 2004-07-20 2006-01-26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having round external speaker
CN202652506U (zh) * 2012-05-17 2013-01-0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2663529U (zh) * 2012-05-17 2013-01-09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5142500U (zh) * 2015-10-28 2016-04-06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205356670U (zh) * 2015-12-12 2016-06-29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106851504A (zh) * 2017-03-14 2017-06-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1504A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747398B (zh) 扬声器模组及其包含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
US10154183B2 (en) Microphone and camera disru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5847556U (zh) 扬声器
TWI689209B (zh) 揚聲器、揚聲裝置及行動終端
CN107623885A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108269B (zh) 扬声器模组及其应用该扬声器模组的电子装置
CN107360516B (zh) 扬声器箱
CN206533531U (zh) 扬声器箱
CN109788395A (zh) 扬声器箱
CN206559633U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54548A (zh) 电声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CN107948891A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54527A (zh) 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516868B (zh) 一种具有振动功能和发声功能的多功能装置
CN107809707A (zh) 电声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592599A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426657A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060753A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107592598A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22041471A1 (zh) 发声器件
CN107623886A (zh) 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7399498U (zh) 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8041772U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107454526B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