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4870A -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4870A
CN107424870A CN201710445104.7A CN201710445104A CN107424870A CN 107424870 A CN107424870 A CN 107424870A CN 201710445104 A CN201710445104 A CN 201710445104A CN 107424870 A CN107424870 A CN 107424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pplementary module
contact terminal
relay
electro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451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4870B (zh
Inventor
黄贤权
周振勃
王友荣
代中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ENL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ENL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ENL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4510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4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4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4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4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4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01H50/541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8Indicators; Distinguishing mar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64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 H01H50/641Driv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movable part of magnetic circuit and contact intermediate part performing a rectilinear mov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和安装在继电器本体一侧辅助模块,所述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触头结构、第二触头结构和第三触头结构,还包括连接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触头结构的传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同步动作;当电磁驱动机构释放或吸合动作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三触头结构与第一触头结构或第二触头结构配合接触。在本技术方案,通过辅助模块可以很方便的得知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使用方便,一旦继电器出现故障可以及时得到信息反馈,避免出现误判和延误工作进程,保证执行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工艺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采用了大量的继电器,其工作的可靠性对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继电器在自动控制电路中起到控制和隔离作用,其本身所需的驱动电流较小,且具有一定的负载能力,通过增加触点的数量及容量,从而能够代替接触器使用于控制电路中,因而被广泛引用于遥控、通讯、自动控制、机电一体化的设备中,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一个输入信号变成一个或多个输出信号的电子元件,它输入的是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电信号,输出的是触头机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动作,表现为常开点的闭合或常闭点的打开,将触点的变化转化为控制回路的变化,从而实现控制或保护的目的,并起到传递信号的作用,亦可作为线路的不频繁通断操作和转换之用。因此,需要检测、观察继电器的的工作状态,以保障控制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现在市场上常用的继电器均没有配置用以显示其工作状态的指示装置或辅助装置,尤其是继电器一般安装在柜体等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内,人们无法很方便地检测或观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一般需要用检测工具排查,操作过程繁琐,有诸多不便,如有继电器出现故障则无法及时反馈,延误工作进程,也无法知悉受继电器控制的回路中的其它设备是否处在带电状态,容易误判,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继电器在安装进入到封闭或半封闭的柜体内部后,无法方便地检测或观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容易误判,以致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检测或观察继电器工作状态的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和安装在所述继电器本体一侧的辅助模块;
所述继电器本体内设置有触头机构,和驱动所述触头机构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的电磁驱动机构;
所述辅助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触头结构和第二触头结构,以及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或第二触头结构接触的第三触头结构;
还包括连接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触头结构的传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同步动作;
当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做出释放或吸合动作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或第二触头结构接触。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
基架,固定在所述继电器本体上;
线圈骨架,安装在所述基架上,具有中部空腔;
电磁线圈,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上;
电磁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中部空腔内部;
动触板,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架上,具有与所述电磁铁芯相对的部分;
复位结构,用于拉动所述动触板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的一侧摆动;
所述电磁铁芯产生电磁力时,吸引所述动触板克服所述复位结构的拉力,向着靠近所述电磁铁芯的方向摆动;
所述电磁铁芯产生的电磁力消失时,所述动触板在所述复位结构的拉力下,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的方向摆动复位。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复位结构包括:
第一凸杆,固定在所述基架上;
复位通孔,设置在所述基架上;
第二凸杆,设置在所述动触板底部,穿过所述复位通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凸杆相对;
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杆和所述第二凸杆连接,通过拉动所述第二凸杆,以拉动所述动触板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的一侧摆动复位。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第一凸杆与所述第二凸杆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反的开口槽,所述拉簧两端的拉钩分别挂设在所述开口槽中。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传动机构为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动触板上的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所述继电器本体和所述辅助模块对应成型的通孔,伸入所述辅助模块内与所述第三触头结构连接。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卡接件,设置在所述动触板上,并具有挂孔;
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推杆上,插入所述挂孔内部与所述挂孔固定安装。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卡接件,设置在所述动触板上,并具有挂孔;
固定端,设置在所述推杆上,并与所述推杆形成U形开口,所述固定端插入所述挂孔内部时,所述卡接件的一部分进入所述U形开口内部,与所述U形开口的侧壁挤紧固定。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第一触头结构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二触头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静触片平行的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三触头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之间、受力偏转且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形变的弹性动触片;所述弹性动触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对应成型有接触点。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弹性动触片高出所述第一静触片和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一端上成型有连接孔,所述推杆包括伸入所述连接孔中的挂钩端,所述挂钩端具有抵靠在弹性动触片表面上倒钩结构。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弹性动触片在所述电磁操作机构释放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静触片保持常闭接触;当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吸合时驱动所述推杆向所述电磁铁芯一侧运动,带动所述弹性动触片与第二静触片接触。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辅助模块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第二触头结构、第三触头结构对应相连的若干接线端。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第一触头结构、第二触头结构、第三触头结构分别由若干导电连接板卡接组成,所述辅助模块的壳体内设置适于安装所述导电连接板的卡槽。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辅助模块与所述继电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继电器本体一侧的两个卡轨,所述辅助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轨适配连接的两个导向滑槽,所述辅助模块通过所述卡轨滑入所述导向滑槽内与所述继电器本体形成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选优方案,所述卡轨和所述导向滑槽的形状分别为相匹配的L形结构。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继电器,在继电器本体一侧安装辅助模块,并通过传动机构使辅助模块内触头结构的闭合和断开与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保持同步。本技术方案中,继电器工作状态变化由电磁驱动机构控制,而电磁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三触头结构保持同步动作,利用本发明的辅助模块可以提供若干接线位,接线位通过导线可外接指示装置(如信号灯),例如在电磁驱动机构释放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接触,即导通第一触头结构与第三触头结构的接线位,使外部的指示装置显示继电器的断开状态;而在电磁驱动机构吸合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与第二触头结构接触,即导通第二触头结构与第三触头结构的接线位,使外部的指示装置显示继电器的闭合状态;从而能够对应显示继电器闭合或断开两组状态,方便从外部直观的观察和获取继电器通断信息。上述这种结构设置,可以实时方便的检测和观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使用方便,一旦继电器出现故障可以得到及时信息反馈,并可以清晰辨别继电器控制的回路中的设备是否处在带电状态,避免出现误判和延误工作进程,保证执行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强。
2.本发明的继电器,电磁驱动机构由线圈骨架、电磁线圈、电磁铁芯和动触板组成,所述动触板可摆动的设置在所述继电器本体底部的基架上;当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时,会吸合动触板向所述电磁铁芯一侧靠近,并与电磁铁芯一端相抵;另外所述动触板与所述基架之间设置有拉簧,当电磁驱动机构释放而消除电磁力时,此时,所述动触板会在拉簧的作用力下向远离电磁铁芯一端的运动,并回位至继电器断开状态下的初始位置。这种结构设置,保证了动触板在电磁驱动机构吸合和释放动作的及时性,配合传动可靠,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运行。
3.本发明的继电器,通过将推杆的固定端嵌装进入到卡接件的挂孔中,将卡接件的一部分挤紧固定于推杆的U形开口中,使推杆与所述动触板保持联动配合。这种连接结构的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推杆方便,固定可靠,可以确保所述推杆跟随所述动触板同步动作,传动配合可靠。
4.本发明的继电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包括受力偏转且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形变的弹性动触片,其中所述弹性动触片与第一静触片在继电器断开状态下保持常闭接触,而所述推杆的挂钩端伸入弹性动触片的连接孔保持联动配合,当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吸合时驱动所述推杆向所述电磁铁芯一侧运动,带动所述弹性动触片与第二静触片接触,即在继电器闭合状态下保持接触,一旦电磁力消失时,推杆在动触板带动下远离述电磁铁芯一侧运动,同时推杆的挂钩端不再对弹性动触片施加抵接的作用力,此时弹性动触片在无外力作用下可自动复位与第一静触片接触。从而使辅助模块对应继电器形成两种指示状态,保证两者配套使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5.本发明的继电器,推杆利用倒钩结构拉动弹性动触板与第二静触片接触,在所述推杆不对其施加拉力时,弹性动触片可自动复位与第一静触片接触。作为改进方案,可在推杆的一端设置能够与弹性动触片配合卡接的卡槽,即通过推杆水平运动时带动弹性动触片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与第一静触片或第二静触片接触。
6.本发明的继电器,辅助模块上设置有导向滑槽,所述继电器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滑轨适配连接的卡轨,只需要将所述卡轨沿导向滑槽滑入,即可实现继电器本体和辅助模块安装在一起,固定配合可靠,拆装方便,提高组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隐藏辅助模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磁驱动机构与传动机构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动触板的结构示意图,特别示出卡接件;
图6为传动机构与辅助模块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辅助模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隐藏部分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辅助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继电器本体,11-基架,12-第一凸杆,13-卡轨,2-辅助模块,21-第一触头结构,211-第一静触片,22-第二触头结构,221-第二静触片,23-第三触头结构,231-弹性动触片,210-接触点,24-接线端,25-导向滑槽,3-电磁驱动机构,31-线圈骨架,32-电磁铁芯,33-动触板,331-卡接件,332-第二凸杆,333-开口槽,334-挂孔,4-推杆,41-固定端,410-U形开口,42-挂钩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如图1-9所示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1和配合安装在所述继电器本体1的辅助模块2,所述继电器本体1内设置有触头机构,和驱动所述触头机构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的电磁驱动机构3;所述辅助模块2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触头结构21和第二触头结构22,以及能够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或第二触头结构接触的第三触头结构23;还包括连接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和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的传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同步动作;当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做出释放或吸合动作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或第二触头结构22接触。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在继电器本体1一侧安装辅助模块2,并通过传动机构使辅助模块内触头结构的闭合和断开与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保持同步。本技术方案中,继电器工作状态变化由电磁驱动机构控制,而电磁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三触头结构保持同步动作,利用本发明的辅助模块用以提供若干接线位,接线位通过导线可外接指示装置(如信号灯),例如在电磁驱动机构3释放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接触,即导通第一触头结构21与第三触头结构的接线位,使外部的指示装置显示继电器的断开状态;而在电磁驱动机构吸合时,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与第二触头结构接触,即导通第二触头结构22与第三触头结构23的接线位,使外部的指示装置显示继电器的闭合状态;从而能够对应显示继电器闭合或断开两组状态,间接可以从外部直观的观察和获取继电器通断信息。上述这种结构设置,可以实时方便的检测和观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使用方便,一旦继电器出现故障可以得到及时信息反馈,并可以清晰辨别继电器控制的回路中设备是否处在带电状态,避免出现误判和延误工作进程,保证执行工作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强。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吸合时带动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即为继电器的闭合状态;而在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释放时,即为继电器断开状态。进一步可知,与继电器配合使用的辅助模块为具有若干触头结构的辅助开关,相应具有若个辅助接线位。现结合图6-7对所述辅助模块的使用功能进行说明:在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释放状态下,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保持常闭,并与所述第二触头结构22分离,即接通第三触头结构23与第一触头结构21的回路,若接在此回路中的指示灯发亮则用于表示继电器的断开状态;在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吸合状态下,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所述第二触头结构22相互接触,并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分离,即接通第三触头结构23与第二触头结构22的回路,若接在此回路中的另一指示灯发亮则用于表示继电器的闭合状态,显然指示灯还可以用其他具有指示或显示功能的指示装置来替代,在此不一一赘述。上述结构的两种形式设置对应代表着继电器断开或闭合的两种状态,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配合可靠,便于人们观察继电器的工作状态。
下面结合图2和3对本实施例的电磁驱动机构作详细说明:
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包括基架11、线圈骨架31、电磁线圈、电磁铁芯32、动触板和复位结构。所述基架11固定在所述继电器本体1上,所述线圈骨架31安装在所述基架11上,具有中部空腔;所述电磁线圈绕制在线圈骨架31上;所述电磁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31的中部空腔内部,所述动触板33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架11上,具有与所述电磁铁芯32相对的部分;另外,所述复位结构用于拉动所述动触板33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的一侧摆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触板的动作过程为:当所述电磁铁芯32产生电磁力时,吸引所述动触板33克服所述复位结构的拉力,向着靠近所述电磁铁芯32的方向摆动;当所述电磁铁芯32产生的电磁力消失时,所述动触板33在所述复位结构的拉力下,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的方向摆动复位。具体的,所述基架11朝向所述动触板33一侧成型有两个连接杆,动触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连接孔,连接杆伸入所述连接孔中形成铰接连接,从而使所述动触板33可相对所述基架摆动,其中动触头固定设置动触板33上,这种结构设置,所述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力会吸合动触板向所述电磁铁芯一侧靠近,并与电磁铁芯一端相抵,从而实现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结构简单,配合传动可靠。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一凸杆、第二凸杆和复位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凸杆12固定在所述基架11上;所述复位通孔,设置在所述基架11上;所述第二凸杆332设置在所述动触板33底部,穿过所述复位通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凸杆12相对;还包括拉簧(附图中未表示),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杆12和所述第二凸杆332连接,通过拉动所述第二凸杆332,以拉动所述动触板33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的一侧摆动复位。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凸杆12与所述第二凸杆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反的开口槽333,所述拉簧两端的拉钩分别挂设在所述开口槽333中,便于安装拉簧,以防止拉簧脱落。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动触板33与所述基架11之间设置有拉簧,当电磁驱动机构3释放而消除电磁力时,此时,所述动触板33会在拉簧的作用力下向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一端的运动,并回位至继电器断开状态下的初始位置。这种结构设置,保证了动触板在电磁驱动机构吸合和释放动作时的及时性,配合传动可靠,确保继电器工作运行正常。
下面结合图3-6对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作详细说明,图4为图3所示的推杆和动触板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动触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所述传动机构为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动触板33上的推杆4,所述继电器本体1与所述辅助模块2对应成型有适于所述推杆伸入的通孔,所述推杆4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辅助模块2内与所述第三触头结构连接。这种结构设置,推杆可在继电器与辅助模块之间运动,能够有效的在动触板与第三触头结构之间传递运动,配合可靠,灵活性强。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作进一步优选,如图8和9所示,所述第一触头结构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一静触片211,所述第二触头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静触片平行的第二静触片221,所述第三触头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静触片211和所述第二静触片221之间、受力偏转且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形变的弹性动触片231;所述弹性动触片231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211和所述第二静触片221对应成型有接触点210。因此,所述弹性动触片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静触片和第二静触片相对,其中,第一静触片211和第二静触片221固定在壳体内,保证了第一触头结构与第三触头结构、以及第二触头结构与第三触头结构配合接触的可靠性。作为具体的一种设置方式,所述弹性动触片231高出所述第一静触片211和所述第二静触片221的一端上成型有连接孔,所述推杆4包括伸入所述连接孔中的挂钩端42,所述挂钩端42具有抵靠在弹性动触片231表面上倒钩结构。上述结构设置,推杆利用倒钩结构拉动弹性动触片231与第二静触片接触,在所述推杆不对其施加拉力时,弹性动触片可自动复位与第一静触片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动触片231在所述电磁操作机构释放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静触片保持常闭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指出的弹性动触片存在误差,本实施例提供的弹性动触片应与第一静触片接触,不存在弹性动触片231不与任何一方接触的状态);当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吸合时驱动所述推杆4向所述电磁铁芯一侧运动,带动所述弹性动触片231与第二静触片接触。由此可见,一旦电磁力消失时,推杆在动触板带动下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一侧运动,同时推杆4的挂钩端不再对弹性动触片施加抵接的作用力,此时弹性动触片231在无外力作用下可自动复位与第一静触片211接触。综上可知,辅助模块中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第一触头结构21的接触或分离,以及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第二触头结构22的接触或分离是分别对应继电器闭合和断开的两种工作状态,从而使辅助模块2形成具有与所述继电器相对应的两种工作状态,因此,若利用辅助模块从外部接信号灯等便可以简单明了的辨别继电器的工作状态,保证了两者配套使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升产品的使用性能。
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种可变换方案,显然,当所述弹性动触片231不与第一静触片211保持常闭接触时,可通过推杆4与弹性动触片231联动设置,即通过所述推杆4运动时带动弹性动触片231向两侧偏转,从而实现与第一静触片或第二静触片接触。具体的,可在推杆的一端设置能够与弹性动触片配合卡接的卡槽,将所述推杆4的一端卡固在弹性动触片的连接孔内实现同步动作,从而保证推杆运动时带动所述弹性动触片动作,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以上描述对推杆与弹性动触片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选择,在此则不对其他等同实施方式一一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辅助模块2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第二触头结构22、第三触头结构23对应相连的若干接线端24;利用所述接线端可以外接指示灯等具有提示功能的指示装置,例如,连接第一触头结构21和第三触头结构22上的接线端形成用于显示继电器断开状态的一号指示灯,连接第二触头结构21和第三触头结构22上的接线端形成用于显示继电器闭合状态的二号指示灯,通过判断一号和二号指示灯是否发亮以判断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对其他等同的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外,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第二触头结构22、第三触头结构23分别由若干导电连接板卡接组成,所述辅助模块2的壳体内设置适于安装所述导电连接板的卡槽。加工制造方便,便于组装,配合固定可靠,节省成本。
下面结合图4-6对本实施例中推杆4与动触板33之间的连接结构作具体说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卡接件331,设置在所述动触板33上,并具有挂孔;固定端41,设置在所述推杆4上,插入所述挂孔内部与所述挂孔固定安装,从而实现所述推杆4与动触板的卡紧固定。
作为一种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卡接件331设置在所述动触板33上,并具有挂孔334;固定端41设置在所述推杆4上,并与所述推杆4形成U形开口410,所述固定端41插入所述挂孔内部时,所述卡接件331的一部分进入所述U形开口410内部,与所述U形开口的侧壁挤紧固定。这种结构设置,通过推杆的固定端41嵌装在卡接件的挂孔334中,和卡接件的一部分挤紧于推杆的U形开口内中,以使推杆与所述动触板保持联动配合。这两种连接结构的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推杆方便,固定可靠,可以确保所述推杆跟随所述动触板同步动作,传动配合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辅助模块2与所述继电器安装方便和牢固,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辅助模块2与所述继电器本体1之间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继电器本体1一侧的两个卡轨13,所述辅助模块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轨适配连接的两个导向滑槽25,所述辅助模块2通过所述卡轨13滑入所述导向滑槽25内与所述继电器本体1形成可拆卸连接。具体的一种设置方式,所述卡轨13和所述导向滑槽25的形状分别为相匹配的L形结构。这种结构设置,只需要将所述卡轨13沿导向滑槽25滑入,即可实现继电器本体1和辅助模块2安装在一起,固定配合可靠,拆装方便,提高组装的工作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4)

1.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本体(1),和安装在所述继电器本体(1)一侧的辅助模块(2);
所述继电器本体(1)内设置有触头机构,和驱动所述触头机构中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或分离的电磁驱动机构(3);
所述辅助模块(2)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触头结构(21)和第二触头结构(22),以及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或第二触头结构接触的第三触头结构(23);
还包括连接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和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的传动机构,以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同步动作;
当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做出释放或吸合动作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或第二触头结构(2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机构(3)包括:
基架(11),固定在所述继电器本体(1)上;
线圈骨架(31),安装在所述基架(11)上,具有中部空腔;
电磁线圈,绕制在所述线圈骨架(31)上;
电磁铁芯(32),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31)的中部空腔内部;
动触板(33),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基架(11)上,具有与所述电磁铁芯(32)相对的部分;
复位结构,用于拉动所述动触板(33)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的一侧摆动;
所述电磁铁芯(32)产生电磁力时,吸引所述动触板(33)克服所述复位结构的拉力,向着靠近所述电磁铁芯(32)的方向摆动;
所述电磁铁芯(32)产生的电磁力消失时,所述动触板(33)在所述复位结构的拉力下,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的方向摆动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
第一凸杆(12),固定在所述基架(11)上;
复位通孔,设置在所述基架(11)上;
第二凸杆(332),设置在所述动触板(33)底部,穿过所述复位通孔的部分与所述第一凸杆(12)相对;
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凸杆(12)和所述第二凸杆(332)连接,通过拉动所述第二凸杆(332),以拉动所述动触板(33)向着远离所述电磁铁芯(32)的一侧摆动复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杆(12)与所述第二凸杆(332)上分别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反的开口槽(333),所述拉簧两端的拉钩分别挂设在所述开口槽(333)中。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为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动触板(33)上的推杆(4),所述推杆(4)穿过所述继电器本体(1)和所述辅助模块(2)对应成型的通孔,伸入所述辅助模块(2)内与所述第三触头结构(2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卡接件(331),设置在所述动触板(33)上,并具有挂孔(334);
固定端(41),设置在所述推杆(4)上,插入所述挂孔(334)内部与所述挂孔固定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卡接件(331),设置在所述动触板(33)上,并具有挂孔(334);
固定端(41),设置在所述推杆(4)上,并与所述推杆(4)形成U形开口(410),所述固定端(41)插入所述挂孔(334)内部时,所述卡接件(331)的一部分进入所述U形开口(410)内部,与所述U形开口的侧壁挤紧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头结构包括竖直延伸的第一静触片(211),所述第二触头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静触片平行的第二静触片(221),所述第三触头结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静触片(211)和所述第二静触片(221)之间、受力偏转且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形变的弹性动触片(231);所述弹性动触片(231)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211)和所述第二静触片(221)对应成型有接触点(2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动触片(231)高出所述第一静触片(211)和所述第二静触片(221)的一端上成型有连接孔,所述推杆(4)包括伸入所述连接孔中的挂钩端(42),所述挂钩端(42)具有抵靠在弹性动触片(231)表面上倒钩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动触片(231)在所述电磁操作机构释放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静触片保持常闭接触;当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吸合时驱动所述推杆向所述电磁铁芯一侧运动,带动所述弹性动触片(231)与第二静触片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模块(2)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第二触头结构(22)、第三触头结构(23)对应相连的若干接线端(2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头结构(21)、第二触头结构(22)、第三触头结构(23)分别由若干导电连接板卡接组成,所述辅助模块(2)的壳体内设置适于安装所述导电连接板的卡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模块与所述继电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继电器本体(1)一侧的两个卡轨(13),所述辅助模块(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轨适配连接的两个导向滑槽(25),所述辅助模块(2)通过所述卡轨(13)滑入所述导向滑槽(25)内与所述继电器本体(1)形成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轨(13)和所述导向滑槽(25)的形状分别为相匹配的L形结构。
CN201710445104.7A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Active CN107424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104.7A CN107424870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45104.7A CN107424870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4870A true CN107424870A (zh) 2017-12-01
CN107424870B CN107424870B (zh) 2019-12-10

Family

ID=60428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5104.7A Active CN107424870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48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177A (zh) * 2018-12-20 2019-05-21 广东求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的卡接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3682Y (zh) * 2003-10-17 2004-11-03 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与交流接触器配合使用的辅助触头模块
JP2011141963A (ja) * 2010-01-05 2011-07-21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電磁接触器及び電磁継電器用補助接点ユニット
KR200460095Y1 (ko) * 2010-06-07 2012-05-0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보조계전기용 보조 접점 유닛
CN202855650U (zh) * 2012-10-23 2013-04-03 郏威栋 推拉式磁保持继电器
CN204740991U (zh) * 2015-06-26 2015-11-04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压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06864406U (zh) * 2017-06-12 2018-01-09 浙江申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53682Y (zh) * 2003-10-17 2004-11-03 厦门宏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与交流接触器配合使用的辅助触头模块
JP2011141963A (ja) * 2010-01-05 2011-07-21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電磁接触器及び電磁継電器用補助接点ユニット
KR200460095Y1 (ko) * 2010-06-07 2012-05-04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보조계전기용 보조 접점 유닛
CN202855650U (zh) * 2012-10-23 2013-04-03 郏威栋 推拉式磁保持继电器
CN204740991U (zh) * 2015-06-26 2015-11-04 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压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06864406U (zh) * 2017-06-12 2018-01-09 浙江申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86177A (zh) * 2018-12-20 2019-05-21 广东求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的卡接装置
CN109786177B (zh) * 2018-12-20 2022-05-31 广东求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继电器的卡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4870B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64406U (zh)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CN107424870A (zh) 一种带辅助模块继电器
CN2553494Y (zh) 永磁分励脱扣器
CN209804559U (zh) 消除继电器触点粘连的冲击装置
CN205609430U (zh) 地面控制自动过分相系统用真空负荷开关
CN209045447U (zh) 一种新型辅助触头直流接触器
CN2899075Y (zh) 高压真空永磁断路器
CN107845519B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95848A (zh) 一种室内用电测控模块
KR20080062866A (ko) 고압 진공 전자접촉기의 3-포지션 스위치 구조
CN111081482A (zh) 断路器电磁操作机构
CN203325810U (zh) 一种室内用电测控模块
CN201359973Y (zh) 节能接触器
CN2727944Y (zh) 双极直流接触器
CN203192712U (zh) 一种电机式传动继电器
CN205789765U (zh) 智能电容器专用磁保持继电器
CN202678231U (zh) 状态自保持的电磁继电器
CN207637701U (zh) 一种直流断路器操动机构
CN202423101U (zh) 一种永磁式真空断路器
CN201717198U (zh) 一种电磁接触器
CN112151321A (zh) 断路器位置状态信号反馈装置
CN211183092U (zh) 可实现自动分合闸的抽屉式开关柜
CN210110671U (zh) 断路器位置状态信号输出装置
CN210429132U (zh) 显示装置
CN204577859U (zh) 一种用于中置柜上的永磁真空断路器的控制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2

Address after: No. 666, Jiaotong East Road, Wuniu street, Yongjia Coun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5000

Patentee after: SHENLE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603 Electronics Industrial Zone of Beibeixiang Town, Yueqing Ci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HENL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