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4280A -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4280A
CN107424280A CN201710221332.6A CN201710221332A CN107424280A CN 107424280 A CN107424280 A CN 107424280A CN 201710221332 A CN201710221332 A CN 201710221332A CN 107424280 A CN107424280 A CN 1074242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collection
manageme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213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良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et Exhibi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et Exhibi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et Exhibi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et Exhibiti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2133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42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42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42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11/00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e.g. the occurrence of a condi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包括智能门禁设备、智能导览机、统计分析终端、藏品管理终端、藏品监控器、人员管理终端、远程管理终端、管理平台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管理平台包括电子门票系统、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设置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系统接口;智能门禁设备中集成有RFID识读电路,RFID识读电路包括供电电路,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芯片、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本发明能提高博物馆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博物馆管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博物馆的藏品标识主要以纸质标签为主,藏品标识制作的工作量大,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高,为了保证藏品登记管理的内容与实物对应关系的准确无误,需要人工反复核对,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容易产生人为的失误。对于藏品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人员和管理制度严防死守,处于被动状态,安全监控的技术主要依靠视频监控技术,易受光线、环境等的影响。对游客的参观采用统一的讲解模式,缺乏个性化、人性化的导览方式,且对游客的流量、藏品的受欢迎程度缺乏实时的统计分析。传统的博物馆管理系统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措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博物馆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包括智能门禁设备、智能导览机、统计分析终端、藏品管理终端、藏品监控器、人员管理终端、远程管理终端、管理平台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掌上电脑),所述智能门禁设备、智能导览机、统计分析终端、藏品管理终端、藏品监控器、人员管理终端、管理平台、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均设置在博物馆内并接入布置在所述博物馆中的局域网,所述智能门禁设备设置在所述博物馆的入口处,所述智能导览机内置有RFID读写器,所述统计分析终端连接有RFID读写器,所述藏品管理终端上接有RFID读写器,所述藏品监控器中集成有第一RFID识别电路和第一声光报警电路,所述人员管理终端内置有RFID读写器,所述博物馆中的藏品上设有RFID电子标签,所述参观证中内嵌RFID电子标签,所述远程管理终端通过虚拟专用网络接入所述局域网,所述智能导览机和PDA均通过无线路由器接入所述局域网;
所述管理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子门票系统、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设置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系统接口,所述电子门票系统包括售票模块、智能门禁模块、验票模块和后台结算模块,所述藏品管理系统包括藏品信息采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藏品库存盘点模块,所述藏品监控系统包括藏品实时监控模块和报警信息管理模块,所述自助导览系统包括便携式自助导览模块和藏品展示信息收集管理模块,所述个性化服务系统包括参观人员基本信息录入模块、参观过程追踪模块和参观藏品内容发送模块,所述人员管理系统包括参观人员追踪模块和工作人员管理模块,所述统计分析系统包括游客流量统计分析模块和藏品受欢迎程度分析模块,所述管理设置系统包括系统设置模块和权限管理模块,所述信息安全系统包括标签信息加密模块、网络链路加密模块和数据库备份模块;
所述智能门禁设备中集成有RFID识读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RFID识读电路和声光报警电路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RFID识读电路包括UHF-RFID读写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定向耦合器、天线接口和供电电路,所述定向耦合器分别与所述UHF-RFID读写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天线接口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与所述UHF-RFID读写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UHF-RFID读写电路的输入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后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使能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均连接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三功率放大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五电解电容、第六电解电容、第七电解电容、第八电解电容、第九电解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五电解电容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五电解电容并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解电容和第七电阻并联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二功率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解电容和第七电阻并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连接,所述第八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解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九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九电容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一电源。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四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接地。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二电容和第十三电容,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二电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七电阻,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
在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中,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实施本发明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智能门禁设备、智能导览机、统计分析终端、藏品管理终端、藏品监控器、人员管理终端、远程管理终端、管理平台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管理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子门票系统、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设置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系统接口,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发光二极管,因此能提高博物馆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智能门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RFID识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所述实施例中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实施例中,该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包括智能门禁设备1、智能导览机2、统计分析终端3、藏品管理终端4、藏品监控器5、人员管理终端6、远程管理终端7、管理平台8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图中未示出)和PDA9,其中,智能门禁设备1、智能导览机2、统计分析终端3、藏品管理终端4、藏品监控器5、人员管理终端6、管理平台8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9均设置在博物馆内,并接入布置在博物馆中的局域网。
智能门禁设备1设置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实现自动检票;智能导览机2内置有RFID读写器(图中未示出),智能导览机2读取参观者所感兴趣的藏品的RFID电子标签,通过无线网络,从博物馆的网站上自动获取该藏品的文字信息、图形图像、音视频解说,实现自助导览。
统计分析终端3连接有RFID读写器(图中未示出),统计分析终端3通过在重要的位置加装RFID读写器,读取参观者的电子门票或参观证,实现对参观者人流量的实时统计分析,便于管理者决策。
藏品管理终端4上接有RFID读写器(图中未示出),实现对藏品的管理。博物馆中的藏品上设有RFID电子标签,用于标识每一件藏品。藏品管理终端4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藏品上的RFID电子标签,实现对藏品管理流程的自动处理。
藏品监控器5中集成有第一RFID识别电路和第一声光报警电路(图中未示出),藏品监控器5通过实时读取藏品的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实现对藏品的实时监控。藏品一旦被拿走,则产生声光报警,并与博物馆整个报警装置联动,通知管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参观证中内嵌RFID电子标签,用于实现对参观者的身份识别,人员管理终端6内置有RFID读写器,人员管理终端6通过读取参观人员所持有的参观证,实现对参观人员的追踪,远程管理终端7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接入局域网,智能导览机2和PDA9均通过无线路由器(图中未示出)接入局域网。
通过向智能PDA9中输入参观者的姓名、电子邮件地址,当参观者每参观一件藏品,该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便将该藏品的相关信息发送到参观者的邮箱,便于参观者日后查看,为参观留下美好的记忆,实现个性化的服务。
本实施例中,管理平台8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子门票系统、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设置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系统接口(图中未示出),其中,电子门票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售票模块、智能门禁模块、验票模块和后台结算模块,藏品管理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藏品信息采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藏品库存盘点模块,藏品监控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藏品实时监控模块和报警信息管理模块,自助导览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便携式自助导览模块和藏品展示信息收集管理模块,个性化服务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参观人员基本信息录入模块、参观过程追踪模块和参观藏品内容发送模块,人员管理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参观人员追踪模块和工作人员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游客流量统计分析模块和藏品受欢迎程度分析模块,管理设置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系统设置模块和权限管理模块,信息安全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标签信息加密模块、网络链路加密模块和数据库备份模块。系统接口可以与现有的第三方管理系统无缝衔接,如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系统等,可与安全防范管理系统联动。因此能提高博物馆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
图2为本实施例中智能门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智能门禁设备1中集成有RFID识读电路11、声光报警电路12和控制电路13,RFID识读电路11和声光报警电路12均与控制电路13连接。
图3为本实施例中RFID识读电路1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RFID识读电路11包括UHF-RFID读写电路111、功率放大电路112、定向耦合器113、天线接口114和供电电路115,其中,定向耦合器113分别与UHF-RFID读写电路111、功率放大电路112和天线接口114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12还与UHF-RFID读写电路111连接,供电电路115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UHF-RFID读写电路111的输入端和功率放大电路112的输入端连接。
图4为本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中,该供电电路115包括电源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1,电源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后分别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和电源输出端D3.3V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源输出端P3.3V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R5接地GND,电源芯片U1的第四引脚接地,电源芯片U1的第五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使能端EN_M,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均连接电压输入端Vin,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GND,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芯片U1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
上述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均为限流电阻,第三电阻R3用于电源芯片U1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四电阻R4用于对电源芯片U1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五电阻R5用于对第一发光二极管D1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因此能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图5为本实施例中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中,功率放大电路112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A1、第二功率放大器A2、第三功率放大器A3、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5、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电解电容C5、第六电解电容C6、第七电解电容C7、第八电解电容C8、第九电解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和第二二极管D2,其中,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解电容C5并联的一端与第一功率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解电容C5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一功率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六电解电容C6和第七电阻R7并联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功率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二功率放大器A2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六电解电容C6和第七电阻R7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二功率放大器A2的输出端连接。
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一功率放大器A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电源,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三功率放大器A3的同向输入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容C10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三功率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连接第二电源VDD,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八电解电容C8的正极与第三功率放大器A3连接,第八电解电容C8的负极接地。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VCC提供的电压为-4V,第二电源VDD提供的电压为+10V。
第二功率放大器A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第七电解电容C7的负极分别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VCC,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和第九电容C9的正极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和第九电容C9的负极均连接第一电源VCC。
上述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一电容C11均为耦合电容,第十电容C10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之间的干扰,第十一电容C11用于防止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之间的干扰,以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均为NPN型三极管,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些情况下,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和第三三极管Q3也可以均为PNP型三极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该功率放大电路112还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4接地。第十四电阻R14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以更进一步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该功率放大电路112还包括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其中,第一功率放大器A1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容C12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A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三电容C13与第七电容C7的正极连接。第十二电容C12和第十三电容C13均为耦合电容,第十二电容C12用于防止第一功率放大器A1和第一三极管Q1之间的干扰。第十三电容C13用于防止第二功率放大器A2和第三三极管Q3之间的干扰。
本实施例中,该功率放大电路112还包括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第一功率放大器A1的同向输入端与第十五电阻R15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十六电阻R16连接。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六电阻R16均为限流电阻,第十五电阻R15用于对第一功率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十六电阻R16用于对第二功率放大器A2的反向输入端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功率放大电路112还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三功率放大器A3的输出端与第十七电阻R17连接。第十七电阻R17为限流电阻,第十七电阻R17用于对第三功率放大器A3的输出端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总之,本实施例中,由于该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设有智能门禁设备1、智能导览机2、统计分析终端3、藏品管理终端4、藏品监控器5、人员管理终端6、远程管理终端7、管理平台8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9,管理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子门票系统、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设置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系统接口,供电电路115中设有限流电阻,功率放大电路112中设有限流电阻和耦合电容,因此本发明能提高博物馆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率、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门禁设备、智能导览机、统计分析终端、藏品管理终端、藏品监控器、人员管理终端、远程管理终端、管理平台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所述智能门禁设备、智能导览机、统计分析终端、藏品管理终端、藏品监控器、人员管理终端、管理平台、以及参观者持有的参观证和PDA均设置在博物馆内并接入布置在所述博物馆中的局域网,所述智能门禁设备设置在所述博物馆的入口处,所述智能导览机内置有RFID读写器,所述统计分析终端连接有RFID读写器,所述藏品管理终端上接有RFID读写器,所述藏品监控器中集成有第一RFID识别电路和第一声光报警电路,所述人员管理终端内置有RFID读写器,所述博物馆中的藏品上设有RFID电子标签,所述参观证中内嵌RFID电子标签,所述远程管理终端通过虚拟专用网络接入所述局域网,所述智能导览机和PDA均通过无线路由器接入所述局域网;
所述管理平台包括相互连接的电子门票系统、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监控系统、自助导览系统、个性化服务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设置系统、信息安全系统和系统接口,所述电子门票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售票模块、智能门禁模块、验票模块和后台结算模块,所述藏品管理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藏品信息采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藏品库存盘点模块,所述藏品监控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藏品实时监控模块和报警信息管理模块,所述自助导览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便携式自助导览模块和藏品展示信息收集管理模块,所述个性化服务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参观人员基本信息录入模块、参观过程追踪模块和参观藏品内容发送模块,所述人员管理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参观人员追踪模块和工作人员管理模块,所述统计分析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游客流量统计分析模块和藏品受欢迎程度分析模块,所述管理设置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系统设置模块和权限管理模块,所述信息安全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标签信息加密模块、网络链路加密模块和数据库备份模块;
所述智能门禁设备中集成有RFID识读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RFID识读电路和声光报警电路均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RFID识读电路包括UHF-RFID读写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定向耦合器、天线接口和供电电路,所述定向耦合器分别与所述UHF-RFID读写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天线接口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与所述UHF-RFID读写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UHF-RFID读写电路的输入端和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电源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后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第二电感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和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电源芯片的第四引脚接地,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五引脚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使能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均连接电压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芯片的第七引脚和第八引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三功率放大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五电解电容、第六电解电容、第七电解电容、第八电解电容、第九电解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五电解电容并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和第五电解电容并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解电容和第七电阻并联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二功率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六电解电容和第七电阻并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电容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第十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还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八电解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连接,所述第八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解电容的正极和第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解电容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的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十电阻与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和第九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九电容的负极均连接所述第一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四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二电容和第十三电容,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二电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十三电容与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所述第一功率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功率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还包括第十七电阻,所述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七电阻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
CN201710221332.6A 2017-04-06 2017-04-06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Pending CN1074242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1332.6A CN107424280A (zh) 2017-04-06 2017-04-06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21332.6A CN107424280A (zh) 2017-04-06 2017-04-06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4280A true CN107424280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23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21332.6A Pending CN107424280A (zh) 2017-04-06 2017-04-06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428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8230A (zh) * 2020-09-29 2021-01-29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场馆安全分析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3451A (ja) * 2005-08-03 2007-02-15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高周波電力増幅用電子部品
CN201780604U (zh) * 2010-09-07 2011-03-30 安徽富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CN204143468U (zh) * 2014-07-16 2015-02-04 东莞市艾特姆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fid读写电路
CN104410372A (zh) * 2014-11-27 2015-03-11 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的开关功率放大系统
CN106446987A (zh) * 2016-09-05 2017-02-22 武汉大学 基于物联网及室内gis的博物馆藏品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43451A (ja) * 2005-08-03 2007-02-15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高周波電力増幅用電子部品
CN201780604U (zh) * 2010-09-07 2011-03-30 安徽富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CN204143468U (zh) * 2014-07-16 2015-02-04 东莞市艾特姆射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rfid读写电路
CN104410372A (zh) * 2014-11-27 2015-03-11 成都措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逻辑保护放大电路的开关功率放大系统
CN106446987A (zh) * 2016-09-05 2017-02-22 武汉大学 基于物联网及室内gis的博物馆藏品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8230A (zh) * 2020-09-29 2021-01-29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场馆安全分析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9194B (zh) 基于输电线路和gis的无人机巡检图像检索系统及方法
CN201780604U (zh) 一种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CN112511648A (zh) 一种用于疫情防控的智能式信息采集显示设备及系统
CN107180312A (zh) 一种基建施工作业智能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04978692A (zh) 手持终端采集系统
CN105356615A (zh) 一种基于QR Code技术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移动巡检管控系统
CN104376348B (zh) 一种局域智能监控系统
CN109522982A (zh) 一种基于mdc数据中心的智慧资产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07888285A (zh) 可切换模式的智能光缆监控系统及方法
CN207148927U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电力设备巡检系统
CN110163576A (zh) 一种基于云网络的校园考勤管理系统
CN108717788A (zh) 一种智能红绿灯及交通设备的集成信息处理系统
CN107424280A (zh) 智能化博物馆管理系统
CN206224171U (zh) 一种用于游乐场的控制系统
CN207458113U (zh) 一种综合管廊基础设施设备管理系统
CN206849124U (zh) 综合业务门禁控制器
CN106845876A (zh) 文物管理系统和博物馆管理系统
CN106210644A (zh) 一种具有终端故障预警功能的计算机视频监控装置
CN106885949A (zh) 基于信道冗余的动态切换电磁环境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2968833A (zh) 网络化人流量统计系统
CN109934950A (zh) 一种输电线路标准化巡视app及方法
CN213781009U (zh) 一种近场识别工牌
CN206788912U (zh) 基于rfid的施工人员管理系统
CN107529099A (zh) 一种基于rfid的电子配线架控制系统
CN207517057U (zh) 文物管理系统和博物馆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