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2892A -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2892A
CN107422892A CN201610345173.6A CN201610345173A CN107422892A CN 107422892 A CN107422892 A CN 107422892A CN 201610345173 A CN201610345173 A CN 201610345173A CN 107422892 A CN107422892 A CN 1074228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layer
control operation
touc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51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攀刚
李小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3451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28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099367 priority patent/WO201720192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28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28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检测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然后根据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该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其中,屏幕模组包括不随触控操作形变的非形变层和触控区域虽触控操作发送形变的形变层,且性变形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克服了加装独立压力传感器件以及抗干扰能力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对屏幕模组的精准触控。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方法,使得任何能够产生微小压力的物体均可在屏幕模组上实现触控操作,进一步的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幕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容屏是触摸屏的主流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当手指触摸到屏幕上时,手指与触摸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触摸屏将一定量的电荷转移到人体,为了恢复这些电荷损失,电荷从屏幕的四角补充进来,各方向补充的电荷量和触摸点的距离成比例,从而确定触摸点的位置。在确定触摸位置的基础上,通过加装的独立压力传感器件实现屏幕的触控操作。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解决了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另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包括:
检测屏幕模组的非形变层和屏幕模组的形变层之间在显示区域上的距离变化参数,所述非形变层不随触控操作形变,所述形变层的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所述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模组触控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屏幕模组的非形变层和屏幕模组的形变层之间在显示区域上的距离变化参数,所述非形变层不随触控操作形变,所述形变层的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所述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
触控操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再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终端本体,还包括:屏幕模组、存储器和控制器;所述屏幕模组包括不随触控操作形变的非形变层和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的形变层,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非形变层和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控制器检测的距离变化参数和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检测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然后根据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该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其中,屏幕模组包括不随触控操作形变的非形变层和触控区域虽触控操作发送形变的形变层,且性变形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克服了加装独立压力传感器件以及抗干扰能力低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对屏幕模组的精准触控。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方法,使得任何能够产生微小压力的物体均可在屏幕模组上实现触控操作,进一步的的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屏幕模组触控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屏幕模组层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屏幕模组平面解析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测绘的手指指纹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指纹识别方法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压力触控方法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压力触控方法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屏幕模组触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请参见图1,其具体步骤如下:
S101,检测非形变层和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
具体的,在检测非形变层和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时,通常情况下主要检测显示区域部分的距离变化参数,在显示区域可以与应用或触控开关相结合,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故本实施例将以检测显示区域部分的距离变化参数为例对本发明进行解释。当然,在非显示区域同样可通过检测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实现不同的应用。以手机中虚拟按键“返回键”的触控为例,手机屏幕模组中形变层的非显示区域受到用户施加的压力产生形变,通过检测非形变层和形变层之间的压力触控档位,若确定用户对屏幕模组实施的触控操作为重压,屏幕模组返回的触控响应为强制退出当前应用;若确定用户对屏幕模组实施的触控操作为轻压,屏幕模组返回的触控响应为返回上一级界面。因此,在非显示区域依然可以检测非形变层和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距离变化参数是根据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量得到的,该距离变化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图形参数、压力触控档位、距离变化量、形变层的形变量、形变层形变的时间长度、形变层形变区域的变化情况、触控位置、触控对象、形变频率等。
S102,根据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具体的,将检测到的距离变化参数与预存的对应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如将检测到的图形参数与预存的图形参数进行匹配,将检测到的压力触控档位与预存的压力档位匹配等等,然后根据匹配结果在对应的触控位置对相应的触控对象执行触控操作。其中,对屏幕模组的触控操作包括但不限于轻度按压、重度按压、滑动、双击、单击、长按、短按,可以由手指、触控笔等任何能够对屏幕模组施加微小压力的物体来实现。若匹配成功,则根据触控操作对触控对象执行触控操作指令;若匹配失败,则执行其他触控操作指令。触控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应用软件、控制开关、桌面小工具等。
进一步的,上述形变层与非形变层设置于屏幕模组中,非形变层不随触控操作形变,形变层中的触控区域会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且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具体请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模组层状示意图。图中屏幕模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SG(Softening Glass,软化玻璃)层1021、形变层1022、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层1023以及非形变层1024。其中,SG层1021用于承受用户的操作压力并调整形变层1022与非形变层1024之间的距离,通过检测形变层1022与非形变层1024之间在显示区域的距离变化参数来确定用户当前执行的触控操作类型。其中,形变层涂于SG层以减小形变误差。图2中的屏幕模组层状结构仅用于对本实施例进行解释,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S101步骤中,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时,包括两种实施方式:
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预设时间段内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然后根据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确定距离变化参数。当然,也可在检测预设时间段内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之后,根据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确定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量,最后根据距离变化量确定距离变化参数。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然后根据时间长度确定距离变化参数。当然,也可在检测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之后,根据时间长度确定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量,最后根据距离变化量确定距离变化参数。
进一步的,若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图形参数,该图形参数包括指纹等通过压力扫描方式测绘的图形,根据高频电磁脉冲数量或时间长度确定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检测该形变区域的图形参数,然后将检测到的图形参数与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最后根据触控操作控制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图形识别响应。要注意的是,整个形变区域的形变量可以全部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例如,若测绘的是用户指纹,由于指纹凸起、下凹的特性,导致形变层也产生不同的形变,相应的形变层接收的电磁脉冲数量或时间长度也存在差异,指纹图形的绘制正是基于该差异;若测绘的是与屏幕模组接触面平行的物体的图形,则形变层产生的形变量相同。
若距离变化参数为压力触控档位,根据高频电磁脉冲数量或时间长度确定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检测形变区域的压力触控档位,然后将检测的压力触控档位与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最后根据触控操作控制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压力触控响应。在确定压力触控档位时,检测的是形变层整体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或所需的时间长度,也即检测的是估算值,并非像指纹测绘一样检测的精准值,估算值与精准值是相对的,并非精准值一定是最准确的值。其中,压力触控档位可设置两级或两级以上的档位,每级档位对应的压力可以是一个压力区间,也可以是一个压力值。当压力触控档位为两级时,该档位分为重压档位和非重压档位;当压力触控档位为两级以上时,各档位精细的对应不同的压力区间或压力值,实现多功能的压力触控,进一步的实现触控与应用或控制开关的多元化结合。
进一步的,在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量时,存在以下三种检测方式:
通过非形变层向形变层发送测距信号,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或,通过形变层向非形变层发送测距信号,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或,通过非形变层或形变层向另一层发送测距信息并接收另一层反馈的测距信息,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具体的,在另一层设有反射材料,将非形变层或形变层发送的测距信号反射回来以实现测距功能。上述三种检测形式,第一种和第二种为单向检测,第三种为双向检测;其中,测距信号包括但不限于高频电磁波、超声波等。此外,上述屏幕模组四层结构的位置关系仅用于对本实施例做出解析,也即形变层与非形变层的位置不限定于图2中的形式,例如,非形变层置于第二层、形变层置于第四层等等,同样屏幕模组层状结构不限于上述4层结构。
进一步的,当发送的测距信号为高频电磁波时,形变层包括但不限于HFTRA(HighFrequency Transparent Receive Array,高频电磁波透明接收阵列)层,非形变层包括但不限于HFPG(High Frequency Pulse Generator,高频电磁波脉冲发射)层,HFTRA层用于接收高频电磁波信号,HFPG层用于发射高频电磁波信号。进一步的,在LCD层上共有m×n个RP(Reparse point,解析点),HFTRA层上共有M×N个RAP(Receiving array point,子接收阵点)。M、N与m、n之间的关系请参见图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模组平面解析图。图中,横向解析点用m表示,横向接收阵点用M表示,M与m的关系为M=m/x,x为阵点划分单位;纵向解析点用n表示,纵向接收阵点用N表示,N与n的关系为N=n/x,x为阵点划分单位;屏幕模组中最小接收阵点面积为S=x×x。因此,每个RAP对应x2个RP。当SG层受力形变时,HFTRA层上对应位置的RAP也相应产生形变,从而影响高频电磁波接收的数量。需要明白的是,上述x、m、n、M、N等参数均为大于等于0的正整数;图中的解析点个数及分布位置仅用于对本实施例进行解释,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S102步骤中,在将检测到的距离变化参数与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触控操作时,综合考虑屏幕模组的形变量、触控的时间长度、形变区域的变化、形变频率等距离变化参数,根据这些参数确定用户执行的触控操作。例如,若压力触控档位超过8时,认定触控操作为重度按压;若小于或等于8时,认定触控操作为轻度按压。或者屏幕模组形变的时间小于1秒,认定触控操作为短按;若形变时间大于等于1秒,认定触控操作为长按。或者屏幕模组的形变区域超出半径为1cm的范围,认定触控操作为滑动;若不超出半径为1cm的范围,认定触控操作为触摸。若屏幕模组仅形变1次,认定触控操作为单击;若屏幕模组形变2次或2次以上,认定触控操作为双击或多击。若将测绘的图形参数与预设图形参数进行匹配,认定触控操作为触摸。需要明白的是,触摸包括滑动、轻度按压、重度按压、滑动、双击、单击、长按、短按等接触屏幕模组的操作。上述实例仅用于对本实施例进行解释,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确定触控操作后,根据该触控操作执行对应的触控操作指令。例如:若压力触控档位匹配成功,认定压力触控档位超过8,触控操作为重度按压,则执行与重度按压关联的指令,如卸载触控对象;反之,认定触控操作为轻度按压,则执行轻度按压指令,如打开触控对象。若图形参数匹配成功,认定触控操作为触摸,则执行触摸指令,如实现指纹识别;反之,认定触控操作同样为触摸,但执行的是失败指令,如锁定触控对象或者不发生变化。若屏幕模组形变次数匹配成功,根据形变次数确定触控操作,即若形变系数为1次,则执行单击指令,如打开触控对象。当然,若检测的距离变化参数与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未匹配,可不执行触控操作,即并非所有的匹配结果都对应各自的触控操作,例如:若匹配失败,确定触控操作后,也可不执行任何触控操作指令。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确定用户对屏幕模组的触控操作,并根据触控操作执行相应的触控操作指令,实现对屏幕模组的精准触控,无需在屏幕模组的基础上加装独立的压力传输器件,同时,由于采用形变层的形变量确定距离变化参数,进而确定触控操作,克服了屏幕模组的抗干扰能力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对屏幕模组的精准触控。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方法,使得任何能够产生微小压力的物体均可在屏幕模组上实现触控操作,进一步的的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以实施例一为基础,本实施例将以指纹识别、压力触控以及指纹识别与压力触控结合三种方案为例对本发明方案进行解释。
指纹识别的实现方式:
距离变化参数包括指纹图形参数,根据高频电磁脉冲数量或时间长度确定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在显示区域上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然后检测形变区域的距离变化量;根据检测的距离变化量测绘用户指纹,然后对用户指纹进行识别处理。
具体的,当检测到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在显示区域上发生距离变化时,表明用户在发生距离变化的区域施加了压力,使得屏幕模组中的SG层根据用户指纹产生对应的形变,进而引起形变层也相应产生形变,使得形变层上相应位置的各RAP点产生不同的形变量。根据不同的形变量以及FMA算法将相应位置的RAP点进行连接测绘,形成用户指纹的下凹(谷)、凸起(脊),具体请参见图4,图4为测绘的手指指纹示意图。由此,指纹测绘的核心是基于指纹的下凹(谷)、凸起(脊)之间形变量的不同。根据上述指纹采集方式,将不同指纹(可以是同一用户的不同指纹或不同用户的指纹)进行测绘并进行存储。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依据上述指纹采集方式采集当前待识别的指纹,然后将采集的指纹与预存的指纹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认为识别通过,反之,则未通过。
更具体的,当探测距离的探测信号为高频电磁波时,根据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确定距离变化量,并根据距离变化量测绘用户指纹并进行指纹识别处理;或者,根据单个高频电磁波到达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确定距离变化量,并根据距离变化量测绘用户指纹并进行指纹处理。也即,在进行指纹测绘时,可以通过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的变化量(需要明白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变化量均是指,以初始状态为基准,计算当前状态与初始状态之间的变化量)连接相应位置的RAP点测绘用户指纹,也可以通过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形变层所消耗的时间长度变化量测绘用户指纹。测绘到用户指纹后,将测绘的用户指纹与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图形识别响应。具体的,触控操作参数为之前预存的指纹图形,若测绘的用户指纹与预存的指纹图形匹配成功,则认为用户执行的触控操作是触摸,同时触控对象产生相应的触控响应,如打开应用软件或者解锁屏幕。反之,匹配识别后,则认为用户执行的触控操作同样是触摸,但是触控对象产生的触控响应不同,如应用软件、屏幕不反应或者锁定应用软件。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指纹识别方式,用户脱离现有的在较小的点面进行指纹识别的不便操作,可以在整个屏幕模组上进行指纹识别,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通过屏幕模组的形变进行指纹采集,有效的提高了指纹识别技术的抗干扰能力,从而避免汗渍、油污等干扰指纹识别板及触摸屏造成指纹识别率低的问题。
压力触控的实现方式:
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压力触控档位,根据频电磁脉冲数量或时间长度确定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在显示区域上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然后检测形变区域的距离变化量。
具体的,触摸操作触发后,表明用户向屏幕模组施加了一定压力,使得屏幕模组中的SG层产生形变,进而引起形变层也相应产生形变,使得形变层上相应位置的RAP点相较于初始状态产生不同的形变量。根据形变量与压力呈正比的关系,换算出当前的压力触控档位。由于不同的压力触控档位对应不同的触控响应,因此,根据当前的压力触控档位控制相应RAP位置的应用产生不同压力触控响应。例如,压力触控档位共3级,当前压力触控档位为2,2对应的触控响应为开启该应用,则屏幕模组显示开启后的应用界面。
更具体的,当探测距离的探测信号为高频电磁波时,根据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确定距离变化量,并根据距离变化量确定当前的压力触控档位,并根据该压力触控档位控制屏幕模组产生不同的压力触控响应;或者,根据单个高频高频电磁波到达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确定距离变化量,并根据距离变化量确定当前的压力触控档位,并根据该压力触控档位控制屏幕模组产生不同的压力触控响应。也即,在进行压力触控档位测算时,可以通过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的变化量(需要明白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变化量均是指,以初始状态为基准,计算当前状态与初始状态之间的变化量)进行测算,也可以通过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形变层所消耗的时间长度变化量进行测算。
此外,确定出压力触控档位后,假设压力触控档位超过8级,则认为触控操作为重度按压,根据当前检测的压力触控档位判断用户执行的触控操作为重度按压还是轻度按压,然后根据按压力度执行相应的压力触控指令。例如,若触控操作为轻度按压,则打开触控对象;若触控操作为重度按压,则打开触控对象的配置信息。
指纹识别与压力触控结合的实现方式:
对于上述指纹识别和压力触控两种方案,均是基于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量所实现的,因此,检测到非形变层与形变后的形变层的距离变化量后,根据距离变化量测绘用户指纹并确定压力触控档位,对测绘的用户指纹进行识别处理,根据压力触控档位和处理结果,控制屏幕模组产生对应的压力触控响应。
具体的,在测绘用户指纹的同时,也检测用户施加的压力的压力触控档位;当当前测绘的用户指纹识别通过时,相应RAP位置的应用也产生与压力触控档位对应的触控响应,或者指纹识别未通过时,相应RAP位置的应用产生与压力触控档位对应的另一种触控响应。例如,测绘的用户指纹通过识别,则根据检测的压力触控档位控制应用软件(即触控对象)产生不同的响应,具体的,若压力触控档位为2,则认定触控操作为轻度按压,轻度按压对应的触控响应是打开应用软件;若压力触控档位为8,则认定触控操作为重度按压,重度按压对应的触控响应是打开应用软件的配置信息。测绘的用户指纹未通过识别,则根据压力触控档位控制应用软件产生不同的响应,具体的,若压力触控档位为2,则认定触控操作为轻度按压,轻度按压对应的触控响应是不产生任何响应;若压力触控档位为8,则认定触控操作为重度按压,重度按压对应的触控响应是锁定应用软件。
对于指纹的测绘和压力触控档位的确定,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先测绘用户指纹,然后确定压力触控档位;或先确定压力触控档位,然后测绘用户指纹。通过将指纹识别和压力触控两种方案的结合,使得指纹识别具备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也即屏幕模组承受的压力触控档位不同,指纹识别后应用做出的响应也不同,进一步的减少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相反,指纹识别与压力触控两种方案不同的地方在于,指纹识别时,更多考虑的是相应位置的各RAP点依据指纹下凹、凸起产生对应形变量的差异进行测绘,也即下凹产生的形变量与凸起产生的形变量存在差异,导致距离也存在差异,根据下凹、凸起所带来的差异进行指纹测绘。而压力触控更多关注的是整体的形变量,即指纹下凹、凸起之间的形变量差异很微量,可忽略不计,以初始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异按照压力预置策略将产生的差异换算成相应的压力触控档位,从而控制屏幕模组相应RAP位置的应用产生不同的压力触控响应;其中,预置策略为形变量与压力成正比,设定二者之间的倍数参数。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指纹识别、压力触控两种方案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其他基于非形变层与第二导电侧之间距离的变化量完成的操作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一和提供的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并以实施例二中的指纹识别方案为例对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做进一步地说明,并设定非形变层为HFPG层,形变层为HFTPA层。首先对涉及的参数做出说明,设定HFTRA层与HFPG层之间的距离为D,高频电磁波传输速度为v(固定值),传输频率为f,波长为λ(λ=v/f),要求f>v/D;设定屏幕模组平面物理尺寸为w×l,对应解析点为m×n,共有M×N个RAP,每个RAP对应于x个RP,要求f>vm/4wx,f>vn/4lx。其中,f>vm/4wx和f>vn/4lx两个不等式中的4为距离D中优选的一个距离值,当然,其他距离值同样适用于上述两个不等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参数x、w、l、m、n、M、N均为大于等于0的正整数,且本实施例中首先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量,然后根据该距离变化量确定形变层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进而对指纹进行测绘,实现指纹识别。
基于上述参数,按照如下过程实现指纹识别,在该过程中,HFPG层在固定周期(即预设时间段内)内每间隔1个周期定向持续发送高频电磁脉冲,HFTRA层持续接收高频电磁脉冲。具体请参见图5,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指纹识别方法流程图,该识别过程具体如下:
S501,用户根据LCD显示层显示的画面选择按压区域。
S502,HFTRA层相应位置的RAP跟随SG的形变而形变,产生的距离变化量为d。
具体的,SG承受用户手指(或其他物体)压力而产生形变,压力越大,形变越大,形变引起SG相应位置下凹,进而引起HFTRA层相应位置RAP下凹,造成该位置HFTRA层与HFPG层之间的距离D发生变化,变化量为d。
S503,变化量d引起固定周期内HFTRA相应位置RAP所接收到的Z值发生变化;其中,Z指脉冲数,设定脉冲数Z=(D-d)/λ,Z值可以是一个范围,也可以是一个固定值。
S504,根据FMA算法、Z值进行指纹采集,也即根据FMA算法、Z值将相应位置的RAP进行连接测绘,形式用户指纹的下凹(谷)、凸起(脊),并将采集的指纹进行存储。
S505,当触发指纹识别操作时,将当前测绘的用户指纹与之前预存的指纹进行匹配,并确定匹配结果。
进一步的,还存在另一种指纹识别方式,请参见图6,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指纹识别方法流程图,该识别过程具体如下:
S601,用户根据LCD显示层显示的画面选择按压区域。
S602,HFTRA层相应位置的RAP跟随SG的形变而形变,产生的距离变化量为d。
具体的,SG承受用户手指(或其他物体)压力而产生形变,压力越大,形变越大,形变引起SG相应位置下凹,进而引起HFTRA层相应位置RAP下凹,造成该位置HFTRA层与HFPG层之间的距离D发生变化,变化量为d。
S603,变化量d引起固定周期内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HFTRA相应位置RAP所需的时间长度T发生变化;其中,T指时间长度,设定时间长度T=(D-d)/fλ。
S604,根据FMA算法、T值进行指纹采集,也即根据FMA算法、T值将相应位置的RAP进行连接测绘,形式用户指纹的下凹(谷)、凸起(脊),并将采集的指纹进行存储。
S605,当触发指纹识别操作时,将当前测绘的用户指纹与之前预存的指纹进行匹配,并确定匹配结果。
通过上述两种指纹识别方案,使指纹识别不再局限于一小块不透明的区域,将指纹识别与屏幕很好的结合,在整个屏幕上实现指纹的精确识别,有效解决了现有指纹识别板及触摸屏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水干扰)的问题,使用户获得更加完美的操作体验。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一提供的方案,并以实施例二提供的压力触控方案为例对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做进一步地说明,并设定非形变层为HFPG层,形变层为HFTPA层,设定屏幕模组的压力触控档位为Y>t×f,其中,t为固定周期。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其他参数与实施例二中涉及的实现压力触控,且本实施例中首先检测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量,然后根据该距离变化量确定形变层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进而确定压力触控档位,实现屏幕模组的压力触控。在该过程中,HFPG层在固定周期内每间隔1个周期定向持续发送高频电磁脉冲,HFTRA层持续接收高频电磁脉冲。具体请参见图7,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触控方法流程图,该压力触控过程具体如下:
S701,用户根据LCD显示层显示的画面选择按压区域。
S702,HFTRA层相应位置的RAP跟随SG的形变而形变,产生的距离变化量为d。
S703,变化量d引起固定周期内HFTRA相应位置RAP所接收到的Z值发生变化。
S704,根据Z值确定压力触控位置,并按照压力预置策略将Z值换算为相应的压力触控档位,控制相应RAP位置的应用产生不同的压力触控响应;其中,压力预置策略为Z值与压力触控档位存在正比关系,对于二者的倍数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进一步的,还存在另一种压力触控方式,请参见图8,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压力触控方法流程图,该触控过程具体如下:
S801,用户根据LCD显示层显示的画面选择按压区域。
S802,HFTRA层相应位置的RAP跟随SG的形变而形变,产生的距离变化量为d。
S803,变化量d引起固定周期内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HFTRA相应位置RAP所需的时间长度T发生变化。
S804,根据T值确定压力触控位置,并按照压力预置策略将Z值换算为相应的压力触控档位,控制相应RAP位置的应用产生不同的压力触控响应。
通过上述压力触控方案,实现了屏幕触控的精准操作,解决了现有电容式触摸屏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如水干扰)的问题,使屏幕的触摸操作不再局限于手指或触控笔中的一个,任何只要能够产生微小压力的物体均可在屏幕上实现触控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明白的是,也可以将实施例三与本实施例相互结合,在进行指纹识别后基于屏幕模组承受的不同压力,屏幕模组产生不同的触控响应,进一步的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获取更加便捷的体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屏幕模组触控装置,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可应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故本实施例将不再对装置中的各模块做出详细说明,具体说明请参见实施例一。请参见图9,该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901,该模块用于检测屏幕模组的非形变层和屏幕模组的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所述非形变层不随触控操作形变,所述形变层的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所述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
触控操作确定模块902,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进一步的,检测模块901包括:
脉冲检测子模块9011,用于检测预设时间段内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并根据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确定距离变化参数;
时间检测子模块9012,用于检测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并根据时间长度确定距离变化参数。
上述检测模块901和触控操作确定模块902执行的操作可通过控制器实现,其中,脉冲检测子模块9011执行的操作可通过脉冲计数器实现,时间检测子模块9012执行的操作可通过或高精密时钟实现。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请参见图10,该终端包括终端本体101,屏幕模组102、存储器105以及控制器103;其中,屏幕模组102包括不随触控操作形变的非形变层1024和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的形变层1022,形变层1022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非形变层1024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控制器103用于检测非形变层1024和形变层1022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进一步的,若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压力触控档位,控制器103还用于确定非形变层1024与形变层1022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将检测到的压力触控档位与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压力触控响应。
若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图形参数,控制器103用于确定非形变层1024与形变层1022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将检测到的图形参数与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图形识别响应。其中,触控对象包括终端中安装的各应用软件、触控开关等。
该终端还包括脉冲计数器104,用于监控固定周期内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和/或高频电磁脉冲达到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
当需要监控单个高频电磁脉冲从非形变层1024到达形变层1022所需的时间长度时,可将脉冲计数器104替换成HPC(High Precise Clock,高精密时钟106)来实现指纹识别和压力触控。高精密时钟106除去监控时间长度,还用于将监控的时间长度上报给控制器103,然后控制器103根据FMA算法,将HPC上报的所有时间长度产生变化的RAP点进行指纹测绘或者确定压力触控档位,产生压力触控响应。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和终端,能够将指纹识别与屏幕模组结合,并基于压力触控将指纹识别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同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指纹识别,有效的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增加了识别率;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压力触控,使屏幕的触摸操作不再局限于手指或触控笔中的一个,任何只要能够产生微小压力的物体均可在屏幕上实现触控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通过将指纹识别与压力触控结合,在进行指纹识别后基于屏幕模组承受的不同压力,屏幕模组产生不同的触控响应,进一步的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获取更加便捷的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包括:
检测屏幕模组的非形变层和屏幕模组的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所述非形变层不随触控操作形变,所述形变层的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所述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
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包括:
检测预设时间段内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并根据所述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确定所述距离变化参数;
或,检测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时间长度确定所述距离变化参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压力触控档位,所述检测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的压力触控档位包括:
根据所述高频电磁脉冲数量或时间长度确定形变层与非形变层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所述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检测所述形变区域的压力触控档位;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包括:
将检测到的压力触控档位与所述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根据所述触控操作控制所述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压力触控响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图形参数,所述检测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的图形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高频电磁脉冲数量或时间长度确定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所述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检测所述形变区域的图形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包括:
将检测到的图形参数与所述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以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根据触控操作控制所述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图形识别响应。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屏幕模组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非形变层和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包括:
通过非形变层或形变层向另一层发送测距信号,检测所述距离变化参数;
或,通过非形变层或形变层向另一层发送所述测距信号并接收另一层反馈的所述测距信号,检测所述距离变化参数。
6.一种屏幕模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屏幕模组的非形变层和屏幕模组的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所述非形变层不随触控操作形变,所述形变层的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所述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
触控操作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幕模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脉冲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预设时间段内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并根据所述高频电磁脉冲数量确定所述距离变化参数;
时间检测子模块,用于检测单个高频电磁脉冲到达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并根据所述时间长度确定所述距离变化参数。
8.一种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幕模组、存储器和控制器;所述屏幕模组包括不随触控操作形变的非形变层和触控区域随触控操作发生形变的形变层,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非形变层距离屏幕模组外表面的距离;
所述控制器用于检测非形变层和形变层之间的距离变化参数,根据所述距离变化参数确定对应的触控操作,并执行所述触控操作对应的指令;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控制器检测的距离变化参数和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压力触控档位,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将检测到的压力触控档位与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压力触控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变化参数包括图形参数,所述控制器用于确定非形变层与形变层之间发生距离变化的形变区域,并确定与所述形变区域对应的触控对象,将检测到的图形参数与所述触控对象预设的触控操作参数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控制所述触控对象执行对应的图形识别响应。
11.如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冲计数器,所述脉冲计数器用于监控预设时间段内形变层接收的高频电磁脉冲数量和/或高频电磁脉冲达到形变层所需的时间长度。
CN201610345173.6A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Pending CN1074228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5173.6A CN107422892A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PCT/CN2016/099367 WO2017201926A1 (zh) 2016-05-23 2016-09-19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5173.6A CN107422892A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2892A true CN107422892A (zh) 2017-12-01

Family

ID=6041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5173.6A Pending CN107422892A (zh) 2016-05-23 2016-05-23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2892A (zh)
WO (1) WO20172019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966A (zh) * 2018-06-29 2020-01-07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1568B (zh) * 2018-03-07 2023-08-22 青岛海尔洗涤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带震动功能的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03881B1 (ko) * 2006-08-03 2013-09-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8376030B (zh) * 2014-09-29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991686A (zh) * 2015-07-31 2015-10-21 上海复旦上科多媒体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波触控系统
CN105224139A (zh) * 2015-10-30 2016-01-06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设备和在触控设备上进行指纹检测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1966A (zh) * 2018-06-29 2020-01-07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661966B (zh) * 2018-06-29 2021-11-12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1926A1 (zh) 2017-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217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ehavioral authentication using a touch sensor device
US9823752B2 (en) Gesture based user interface for augmented reality
US9105255B2 (en) Discriminative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N103793099B (zh) 触摸感测系统及用以减少其延迟的方法
CN106484178B (zh) 触控笔、触摸感测系统以及触摸感测系统的驱动方法
CN102591515B (zh) 用于多模式触摸屏装置的力的测量方法
CN1942853B (zh) 具有透明电容传感介质的触摸面板及相应的显示装置和计算机系统
CN103186302B (zh) 在电容传感阵列上的接触识别以及跟踪
CN105204700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CN102929422A (zh) 力感测电容式混合触摸传感器
CN107272921A (zh) 有源触控笔、包括其的触摸感测系统和触摸感测方法
CN107066122A (zh) 有源触控笔、触摸感测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5745669A (zh) 移动装置中的用户验证生物计量技术
TW200536277A (en) Touch sensor system to detect multiple touch events
WO2012051342A1 (en) Flexible capacitive sensor array
CN106997255A (zh) 具有有源触控笔的触摸感测系统以及触摸驱动装置
CN103513845A (zh) 具有输入系统的显示装置及驱动该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08733246A (zh) 生理检测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05607775A (zh) 压力触摸显示装置及压力触控的方法
CN105677082A (zh) 基于终端设备的指纹测压方法及其应用方法和对应装置
CN109716272A (zh) 低成本且非矩形触摸传感器矩阵的均匀性校正方法
CN106250883A (zh) 压力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4991681B (zh) 一种显示器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控制装置
CN107422892A (zh) 一种屏幕模组触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1661356B (zh) 用于触摸感应装置的电容电荷补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