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9197A -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9197A
CN107409197A CN201680015273.0A CN201680015273A CN107409197A CN 107409197 A CN107409197 A CN 107409197A CN 201680015273 A CN201680015273 A CN 201680015273A CN 107409197 A CN107409197 A CN 107409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erminal
management device
relay management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52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日野原宽
神田博之
浅井贵浩
井上浩
井上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09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91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1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y minimising 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3Evaluation of link metr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04L45/127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based on intermediate node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where the conference facilities are distribu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为了在具有用于在通信终端之间中继信息的中继设备的通信系统中选择最合适的发送路径。一种提供有用于中继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多个中继管理设备的通信系统,其中通信控制设备用于控制在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所述通信控制设备具有:路径设置单元,用于为基于会话延迟信息,从多个中继管理设备中选择用于中继内容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管理设备,以设置用于发送内容数据的路径;选择单元,用于从由路径设置单元选择的中继管理设备中选择中继管理设备,用于合成从通信终端非讼的内容数据,并且将合成的数据发送到加入会话的通信终端;以及发送单元,用于将表示由选择单元所选的中继管理设备的选择信息发送到加入所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连接到不同于由选择单元所选的中继管理设备的中继管理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以下公开的方面涉及控制用于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的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具有管理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中继的多个中继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对各方旅行费用和时间的减少的要求,经由诸如因特网和专用线路的通信网络进行电话呼叫、举行会议等的通信系统变得广泛。在这种通信系统中,当在通信终端间开始通信时,发送和接收诸如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内容数据,从而实现各方之间的通信。
在用于电话会议的电信系统中,除通信终端之外,还提供了多点控制单元(MCU)、用于管理每个MCU的管理装置等。MCU根据管理装置的管理,将从某个通信终端接收的诸如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一个或多个其他通信终端。这使得能够在多个站点的通信终端之间中继内容数据。多个MCU的使用使得用于在超过可连接到一个MCU的通信终端的数量的多个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
在本领域中已知选择最佳中继装置的技术。例如,这种技术包括计算加入会议的两个发送终端的每一个和每一个中继装置之间的距离之和,并且选择获得最小的距离的中继装置作为最佳中继装置(专利文献1)。
[相关领域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14-07270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通过诸如上述的方法选择作为最优一个的传输路径实际上将不是最佳的传输路径,其中在多个站点的通信终端每个选择最近的中继装置在中继装置之间发送数据,或者每个选择获得距离多个站点的通信终端最小距离之和的中继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具有在通信终端之间中继信息的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中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所述通信系统具有用于中继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的多个中继管理装置。通信控制装置包括:路径设置器,配置为基于每个会话的延迟信息,从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用于中继内容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以设置用于发送内容数据的路径;选择器,配置为从由路径设置器选择的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用于合成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以将合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加入会话的通信终端;以及发送器,配置为将表示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选择信息发送到加入所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与不同于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耦合。
[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例,可以在具有在通信终端之间中心信息的中继装置的通信系统中选择最佳传输路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终端的硬件配置图;
图3是终端的硬件配置图;
图4是每个示出了终端、中继管理装置、呼叫控制装置和会话管理装置的功能性框图;
图5是示出了通信系统中内容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状态的概念图;
图6是示出了终端登录到呼叫控制装置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7是示出了建立内容数据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8是示出了建立内容数据会话的处理的序列图;
图9是示出了加入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的序列图;以及
图10是示出了建立内容数据会话的另一个示例处理的序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实施例。下面说明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并且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用于说明实施例的所有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例的总体配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1包括视频会议终端的示例的通信终端(10aa、10ab、10ba、10bb)、中继系统(3a、3b)和管理系统5。接下来,简单地将呼叫终端说明为终端,并且将终端(10aa、10ab、10ba、10bb)中的任一个称为终端10。
中继系统3a包括中继装置(30aa、30ab)和中继管理装置40a。中继系统3b包括中继装置(30ba、30bb)和中继控制装置40b。接下来,将中继装置(30aa、30ab、30ba、30bb)的任一个称为中继装置30。同样的,将中继管理装置(40a、40b)的任一个称为中继管理装置40。
中继装置30在多个终端10之间中继诸如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内容数据。注意图像数据的图像可以是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并且可以是运动图像和静止图像的结合。
中继管理装置40是具有服务器功能的计算机。中继管理装置40管理中继管理装置40所属的站点处的中继装置30。
管理系统5包括呼叫控制装置(50a、50b)和会话管理装置60。接下来,将呼叫控制装置(50a、50b)的任一个称为呼叫控制装置50。
呼叫控制装置50是具有服务器功能的计算机。在通信系统1中,呼叫控制装置50控制用于在终端10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建立。
会话管理装置60管理上述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相关的各种信息。
中继装置(30aa、30ab)、中继管理装置40a和呼叫控制装置50a在站点A耦合以经由局域网(LAN)2a相互通信。例如,站点A可以是东京的数据中心。
中继装置(30ba、30bb)、中继控制装置40b和呼叫控制装置50b在站点B耦合以经由局域网(LAN)2b相互通信。例如,站点B可以是UK的数据中心。
在站点A和站点B的装置各自经由通信网络2从路由器(70a、70b)耦合到其他站点的装置、会话管理装置60或终端10,从而彼此相互通信。通信网络2可以是因特网、移动电话网络或专用线路。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专用线路经由通信网络2将站点A的装置和站点B的装置进行耦合来稳定中继装置30之间或呼叫控制装置50之间的通信。
会话管理装置60可以位于站点A或站点B,并且可以耦合到LAN 2a或LAN 2b的任一个。
该通信系统1允许终端10的用户彼此相互通信。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图像)或声音与视频(图像)的结合实现通信。
在图1中,为了简化说明,描绘了两个站点(A、B)和四个终端(10aa、10ab、10ba、10bb),然而,通信系统1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站点,并且可以包括五个或更多终端10。
进一步,站点A和站点B经由除了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2之外的主干(backbone)网络耦合,并且可以经由主干网络执行中继装置之间和呼叫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主干网络可以是通过因特网虚拟创建的专用线路或高级路径,诸如虚拟专用网(VPN)。可以通过构建具有专用线路的主干网络来执行带宽控制,这可以比通过因特网构建主干网络提供诸如更低延迟、更高可靠性、更高机密性等的有益效果。
相应的终端10耦合到最近的呼叫控制装置50。注意,可以预先为每个终端10确定最近的呼叫控制装置50,或者可以通过全局服务器负载均衡(GSLB)等在连接时确定最近的呼叫控制装置50。例如,终端10aa和10ab耦合到站点A,并且终端10bb和10ba耦合到站点B。终端10所耦合到的中继管理装置40例如根据终端10的通信伙伴确定。
实施例的硬件配置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终端10的硬件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终端10包括配置为控制终端10的整体操作的中央处理单元(CPU)101、配置为存储用于驱动CPU 101的程序(诸如初始程序加载器(IPL))的只读存储器(ROM)102、用作CPU 101的工作区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03、配置为存储用于终端10的各种终端的程序以及诸如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各种数据的闪速存储器104、配置为在CPU 101的控制下控制针对闪速存储器104的各种数据的读取和写入的固态驱动器(SSD)105、配置为控制针对诸如闪速存储器或IC卡(集成电路卡)的记录介质106的数据的读取和写入(存储)的介质驱动器107、当用户选择目标时由用户操作的操作按钮108、用于打开/关闭终端10电源的电源开关109、以及用于使用通信网络2的数据传输的网络接口(I/F)111。
终端10进一步包括配置为在CPU 101的控制下捕获被摄体的图像以获取图像数据的内置照相机112、配置为控制照相机112的驱动的图像拾取元件I/F 113、配置为收集声音的内置麦克风114、配置为输出声音的内置扬声器115、配置为在CPU 101的控制下处理麦克风114和扬声器115之间的声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的声音输入/输出I/F 116、配置为在CPU101的控制下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外部显示器120的显示I/F 117、配置为耦合各种外部装置的外部装置连接I/F 118、配置为表示终端10的各种功能的异常的信号灯119、以及用于电耦合上述组件的诸如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总线110,如图3所示。
显示器120是包括配置为显示被摄体的图像、操作等的液晶或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的显示单元。此外,显示器120经由电缆120c耦合到显示I/F 117。电缆120c可以是模拟RGB(VGA)信号电缆、分量视频电缆、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注册商标)电缆或数字视频交互信号(DVI)电缆。
照相机112包括镜头和配置为将光转换为电荷以数字化被摄体的图像(图像)的固态图像拾取元件,并且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可以用做固态图像拾取元件。
诸如外部照相机,外部麦克风和外部扬声器的外部装置可以经由通用串行总线(USB)电缆等电耦合到外部装置连接I/F 118。当外部照相机耦合到外部装置连接I/F 118时,在CPU 101的控制下优先于内置照相机112驱动外部照相机。同样地,当外部麦克风或外部扬声器耦合到外部装置连接I/F 118时,在CPU 101的控制下,外部麦克风或外部扬声器优先于内置麦克风114和内置扬声器115中的相应的一个被驱动。
记录介质106可拆卸地附接到终端10。此外,记录介质106a不限于闪速存储器104,并且只要非易失性存储器在CPU 101的控制下读取或写入数据,就可以使用诸如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的任何非易失性存储器。
图3是呼叫控制装置50的硬件配置图。呼叫控制装置50包括配置为控制整个呼叫控制装置50的整体操作的CPU 501、配置为存储用于驱动CPU 501的程序(诸如IPL)的ROM502、用作CPU 501的工作区域的RAM 503、配置为存储诸如用于呼叫控制装置50的程序的各种数据的HD 504、配置为在CPU 501的控制下针对HD 504的各种数据控制读取或写入的硬盘驱动器(HDD)505、配置为控制针对诸如闪存的记录介质506的数据的读取或写入(存储)的介质驱动器507、配置为显示诸如光标、菜单、窗口、字符或图像的各种信息的显示器508、配置为使用通信网络2执行数据通信的网络I/F 509、提供有用于用户输入字符、数值、各种指令的多个键的键盘511、用于用户选择并执行各种指令、选择要处理的对象、以及移动光标的鼠标512、配置为控制针对作为可移除记录介质的示例的致密盘只读存储器(CD-ROM)513的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的CD-ROM驱动器514、用于电耦合上述组件的诸如地址总线或数据总线的总线510,如图3所示。
由于中继装置30、中继管理装置40和会话管理装置60具有与呼叫控制装置50相同的硬件配置,因此在说明书中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实施例的功能配置
接下来,将说明实施例的功能配置。
图4是构成根据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一部分的终端10、中继管理装置40、呼叫控制装置50以及会话管理装置60的功能框图。在图4中,终端10、中继管理装置40和呼叫控制装置50耦合,以便能够经由通信网络2进行数据通信。
终端的功能配置
终端10包括发送接收器11、操作输入接收器12、显示控制器13、延迟测量单元15和存储读取器单元19。这些元件是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上述任何元件根据从闪速存储器104加载到RAM 103中的程序来操作来自CPU 101的指令实现的功能。终端10还包括由如图2所示的ROM 102、RAM 103和闪存存储器104实现的存储器1000。
接下来,将参考图2和图4详细说明终端10的功能结构。在说明终端10的功能结构中,也会说明图2所示的每个组件和用于实现终端10的每个组件的主要组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来自CPU 101和网络I/F 111的指令实现图4所示的终端10的发送接收器11,并且发送接收器11配置为经由通信网络2针对对方终端、每个装置或系统等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
通过来自CPU 101、操作按钮108和电源开关109的指令实现操作输入接收器12,并且操作输入接收器12配置为接收用户的各种输入和由用户进行的各种类型的选择。
通过来自CPU 101和显示I/F 117的指令实现显示控制器13,并且配置为执行用于发送来自CPU 101的指令和在通话期间从另一方接收的图像数据的控制。
通过来自CPU 101的指令实现延迟测量单元15。延迟测量单元15配置为测量从发送分组到包括在中继装置列表中的一个或多个活动中继管理装置40的时间段,在呼叫开始时由呼叫控制装置50报告中继装置列表,以接收由中继管理装置40发送的响应分组,从而获得终端10与各个活动中继管理装置40之间的延迟时间。延迟测量单元15将表示终端10与活动中继管理装置40之间的延迟时间的信息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
通过来自CPU 101的指令和SSD 105、或者只通过来自CPU 101的指令实现存储读取器单元19,并且存储读取单元19配置为在存储器1000中存储各种数据以及提取存储在存储器1000中的各种数据。
中继管理装置的功能配置
中继管理装置40包括发送接收器41、状态检测器42、终端授权单元46、加入许可处理器47、延迟测量单元48和存储读取器49。这些元件是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任何上述元件根据RAM 503中从HD 504加载的中继管理装置程序来操作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的功能。此外,中继管理装置40包括由图3所示的RAM 503和图3所示的HD 504中的一个或两者形成的存储器4000。
加入许可确定表
存储器4000存储包括如表1所示的加入许可确定表的加入许可确定DB 4001。
表1
会议ID 密码
C0001 01aaaa
C0002 02abab
在该加入许可确定表中,针对指示用于标识对应的一个会议的标识信息的会议ID关联和管理诸如个人识别号码(PIN)的密码。例如,在表1所示的加入许可确定表中,具有会议ID“C0001”的会议密码为“01aaaa”。
延迟信息管理表
存储器4000存储包括如表2所示的延迟信息管理表的延迟信息管理DB 4002。
表2
中继管理装置ID 延迟信息 优先级因子
gb01 200ms 0.5
us01 150ms 0.7
在该延迟信息管理表中,表示标识另一中继管理装置(例如,中继管理装置40b)的标识信息的每个中继管理装置ID与诸如中继管理装置40a和另一中继管理装置40b(在本示例中)之间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相关联。此外,指示中继管理装置40与其他中继管理装置40的每个之间的路径的优先级的优先级因子与每个中继管理装置40相关联。该优先级因子基于主干网的质量比互联网好的假设设置。优先级因子值越小,优先级越高。可以预先设置该优先级因子,或者可以基于所发送的分组的响应结果动态地更新该优先级因子。例如,在表2所示的延迟信息管理表中,中继管理装置与具有中继管理装置ID“gb01”的另一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延迟时间为“200ms”,优先级因子为“0.5”。
接下来,将给出中继管理装置40的各个功能组件的详细说明。在说明中继管理装置40的功能配置时,也会说明图3所示的每个组件与用于实现中继管理装置40的每个组件的主要组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来自图3所示的CPU 501和图3所示的网络I/F 509的指令实现图4所示的中继管理装置40的发送接收器41。发送接收器41配置为针对另一终端、装置或系统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
通过来自图3所示的CPU 501的指令实现状态检测器42,并且状态检测器42配置为检测中继管理装置40的操作状态。操作状态包括“在线”、“离线”、“忙碌”和“暂停”。
通过来自图3所示的CPU 501的指令实现终端授权单元46,并且终端授权单元46配置为根据由请求源终端发送的登录请求信息执行授权处理。当执行登录处理时,终端授权单元46参考管理系统5的认证管理DB 6001中存储的终端认证管理表,根据是否存在与包括在授权请求中的通信ID和密码的组合匹配的通信ID和密码的组合,来执行授权处理。终端授权单元46可以将由请求源终端发送的授权请求传送到管理系统5以请求授权处理。此外,请求源终端可以获取由管理系统5发出的访问令牌以发送包括访问令牌的授权请求。在这种情况下,终端授权单元46根据访问令牌是否包括在授权请求中执行授权处理。
通过来自图3所示的CPU 501的指令实现加入许可处理器47。加入许可处理器47配置为响应于经由发送接收器41接收到的会议室创建请求创建虚拟会议室,并且将用于标识要举行的会议的标识信息的会议ID与诸如PIN的密码相结合,存储与加入许可确定DB 4001中的密码相关联的会议ID。此后,加入许可处理器47通过将包括在登录请求中的会议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来搜索存储器4000的加入许可确定DB 4001,并且确定许可确定DB4001中是否包括相同的会议ID和密码组合,以确定是否授权终端10加入会议。
通过来自图3所示的CPU 501的指令实现延迟测量单元48。延迟测量单元48配置为测量从发送分组(从中继管理装置40向另一个中继管理装置40)到以在诸如每天一次、一小时一次等的预定周期接收响应的时间周期,以便测量原始中继管理装置40和另一中继管理装置40之间的延迟时间。延迟测量单元48用存储读取器49测量的延迟时间来更新存储在存储器4000中的延迟信息管理DB 4002。
通过来自图3所示的CPU 501和图3所示的HDD 205的指令实现存储读取器49。存储读取器49配置为在存储器4000中存储各种数据以及读取存储在存储器4000中的各种数据。
呼叫控制装置功能配置
呼叫控制装置50包括发送接收器51、认证单元52、管理器53、路径设置器54、会话控制器58和存储读取器59。这些元件是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上述任何元件根据从HD 504加载到RAM 503中的呼叫控制装置程序来操作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的功能。此外,呼叫控制装置50具有由HD 504配置的存储器5000。
接下来,将给出呼叫控制装置50的各个功能组件的详细说明。在说明呼叫控制装置50的功能配置时,也会说明图3所示的每个组件和用于实现呼叫控制装置50的每个组件的主要组件之间的关系。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和网络I/F 509实现发送接收器51。发送接收器51配置为针对每个终端、装置或系统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认证单元52。认证单元52配置为通过将由发送接收器51接收到的通信ID和密码作为搜索关键字来搜索认证管理表(见表3),以确定认证管理表中是否包括相同的会议ID和密码组合,从而对终端10进行认证。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管理器53,并且管理器53配置为存储和管理与终端管理表(见表4)中的终端10的每个通信ID相关联的终端10的操作状态等。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会话控制器58,并且会话控制器58配置为控制用于在终端10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通信会话sed。上述控制包括建立通信会话的控制、允许终端10加入建立的通信会话的控制、断开通信会话的控制等。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路径设置器54。路径设置器54配置为基于由终端10发送的终端10和中继管理装置40之间的延迟信息、由中继管理装置40发送的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延迟信息以及优先级因子,设置在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获得最短延迟时间的路径(通信路径)。路径设置器54报告会话控制器58中设置的路径中包括的中继装置的中继装置ID。
此外,路径设置器54可以基于诸如终端10和中继装置30之间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诸如中继装置之间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以及优先级因子,设置在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获得的最短延迟时间的路径。下面示出了路径设置器54基于由终端10发送的终端10和中继管理装置40之间的延迟信息、由中继管理装置40发送的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延迟信息以及优先级因子,设置在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之间获得最短延迟时间的路径(通信路径)的情况。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和HDD 205,或者只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存储读取器59,并且存储读取器59配置为在存储器5000中存储各种数据以及提取存储在存储器5000中的各种数据。
会话管理装置功能配置
会话管理装置60具有发送接收器61和存储读取器69。这些元件是可以通过图3所示的上述任何元件根据从HD 505加载到RAM 503中的会话管理装置程序来操作来自CPU501的指令实现的功能。此外,会话管理装置60具有由HD 504配置的存储器6000。存储器6000存储包括稍后说明的认证管理表的认证管理DB 6001、包括终端管理表的终端管理DB6002和包括中继管理装置管理表的中继管理装置管理DB 6003。
认证管理表
存储器6000存储包括如表3所示的认证管理表的认证管理DB 6001。
表3
通信ID 密码
01aa aaaa
01ab abab
01ba baba
在认证管理表中,通信ID和密码被相互关联地管理,用于标识作为通信目标的终端10。注意,通信ID可以是预先存储在终端10中的ID或由用户输入到终端10的ID。此外,通信ID可以是从诸如耦合到终端10的IC卡的记录介质上读取的ID。当通信ID被输入到终端10时,管理系统5管理从登录请求终端10发送的与登录请求源终端10相关联的通信ID,从而基于通信ID标识终端10。注意,假设终端(10aa、10ab、10ba和10bb)的通信ID分别为“01aa、01ab、01ba和01bb”。
终端管理表
存储器6000存储包括如表4所示的终端管理表的终端管理DB 6002。
表4
在该终端管理表中,目标名称、终端10的操作状态、终端10的通信状态以及由终端10加入的内容数据会话的会话ID与各终端10的通信ID相关联。此外,在该会话中,由管理内容数据的整体中继的中继管理装置40的域信息,和表示呼叫控制装置50或作为终端10的连接目标的中继管理装置40所属站点的信息表示的加入会议室,与每个终端10的通信ID相关联地进行管理。
在表4中,对应于通信ID“01aa”和“01ab”的终端10的通信状态均为“聊天”,这说明会议正在进行中。此外,诸如“C0001@tokey.conf.example.com”的会议室信息被存储在与当前加入会议会话的终端10的通信ID“01aa”和“01ab”相关联的加入会议室中。结果,可以说明具有通信ID“01aa”和“01ab”的终端10加入的会议的会议室。
中继管理装置管理表
存储器6000包括由表5所示的中继管理装置管理表构成的中继管理装置管理DB6003。
表5
中继管理装置ID 主机名 操作状态
jp01 router.jp01.example.com 活动
us01 router.us01.example.com 活动
gb01 router.gb01.example.com 活动
在该中继管理装置管理表中,与对应的中继管理装置40的中继管理装置ID相关联地管理每个中继管理装置40的主机名和操作状态。例如,在表5所示的中继管理装置管理表中,具有中继管理装置ID“jp01”的中继管理装置40具有主机名“router.jp01.example.com”和运行状态“活动”。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和I/F 509实现发送接收器61。发送接收器61配置为针对另一个终端、装置或系统经由通信网络2发送和接收各种数据(或信息)。
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和HDD 505,或者只通过来自CPU 501的指令实现存储读取器69,并且存储读取器69配置为在存储器6000中存储各种数据以及读取存储在存储器6000中的各种数据。
实施例的处理或操作
以下说明构成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终端10、中继系统3以及管理系统5的处理或操作。首先,对通信系统1的处理和操作的概要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了通信系统中内容数据和各种管理信息发送和接收状态的概念图。
如图5所示,在通信系统1中,建立管理信息会话sei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呼叫控制装置50发送和接收终端10之间或终端10和呼叫控制装置50之间的各种类型的管理信息。此外,经由一个或多个中继装置30建立用于终端10之间发送和接收内容数据(图像数据和声音数据)的会话。这些会话集中显示为内容数据会话sed。也就是说,内容数据会话sed用于视频会议。中继管理装置40管理中继装置30,使得中继装置30基于从呼叫控制装置50发送的会议信息在预定路径上中继内容数据。
随后,将详细说明构成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的终端10、中继系统3和管理系统5的处理或操作。首先,对终端10登录到呼叫控制装置50的处理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了终端10登录到呼叫控制装置50的处理的序列图。
在通信系统1中,终端10可以向呼叫控制装置50中的期望的一个发送登录请求。选择作为登录请求目标的呼叫控制装置50的方法没有特别规定;然而,可以基于在终端10输入的信息来选择呼叫控制装置50,可以基于终端10的地理位置信息来选择最近的呼叫控制装置50,或可以通过使用全局负载均衡(GSLB)来选择呼叫控制装置50。
终端10经由发送接收器11向期望的呼叫控制装置50发送登录请求(步骤S1)。登录请求包括用于标识登录请求源终端10的通信ID和密码。结果,呼叫控制装置50的发送收器51接收到登录请求、通信ID和密码。
接下来,认证单元52向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查询以确定与由发送接收器51接收到的通信ID和密码组合相同的通信ID和密码组合是否包括在认证管理表中(见表3),从而认证登录请求源终端10(步骤S2)。在这种情况下,呼叫控制装置50的发送接收器51将登录请求源终端10发送的通信ID和密码发送到会话管理装置60。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参照认证管理表,并确定从呼叫控制装置50接收的通信ID和密码组合是否包括在认证管理表中。会话管理装置60的发送接收器61将确定结果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
当该认证确定终端是授权终端时,管理器53经由发送接收器51向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记录“在线”的请求,作为对应于登录请求源的通信ID的操作状态,并在终端管理表(见表4)中记录连接目标(站点)(步骤3)。在通信系统1中,终端10在与终端10所耦合的呼叫控制装置50相同的站点上耦合到中继管理装置40。因此,当配置在东京的数据中心的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到登录请求时,管理器53做出请求以记录“东京”作为与终端管理表中的登录请求源的通信ID对应的连接目标。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基于接收到的请求更新终端管理表。
随后,发送接收器51将认证结果发送到登录请求源终端10(步骤S4)。
接下来,将说明在终端10之间建立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
图7是示出建立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的序列图。下面示出如图6所示的处理中耦合到呼叫控制装置50a的终端10aa做出与如图6所示的处理中耦合到呼叫控制装置50b的终端10bb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情况。
终端10aa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按钮108的操作,由发送接收器11向呼叫控制装置50a发送通信开始请求(步骤S21)。通信开始请求包括用作通信开始请求源的终端10aa的通信ID“01aa”和目标终端10ba的通信ID“01ba”。
呼叫控制装置50a的发送接收器51接收通信开始请求。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管理器53经由发送接收器51请求会话管理装置60,以将与通信管理表(参见表4)中的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10aa和10ba)的通信ID对应的通信状态设定为“聊天”(步骤S22)。通信状态“聊天”表示对应于通信ID的终端10当前正在与另一终端进行通信。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基于来自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请求更新终端管理表。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会话控制器58经由发送接收器51向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与终端管理表(见表4)中的目标终端10ba的通信ID相关联的连接目标的查询(步骤S23)。基于上述查询,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读取与终端管理表中的终端10ba的通信ID“01ba”相关联的连接目标“英国”。会话管理装置60的发送接收器61将读取的连接目标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a。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会话控制器58经由发送接收器51向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关于中继装置管理表(见表5)中的中继装置的查询(步骤S24)。基于上述查询,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读取与中继管理装置管理表中的“活动”的操作状态对应的中继管理装置ID。注意,操作状态“活动”表示对应于中继管理装置ID的中继装置的可访问性或可用性。会话管理装置60的发送接收器61向呼叫控制装置50a发送包括读取的中继管理装置ID的中继装置列表(中继装置的列表)。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的中继装置列表发送到终端10aa(步骤S25)。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发送接收器51基于从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的连接目标,将通信开始请求和中继装置列表发送到位于英国的数据中心(站点B)的呼叫控制装置50b(步骤S26-1)。
通信开始请求包括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10bb和10aa)的通信ID以及中继装置列表。
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接收的开始请求发送到目标终端10ba(步骤S526-2)。
终端10aa的延迟测量单元15测量分组已经发送到中继系统3a(中继管理装置40a)和中继系统3b(中继管理装置40b)的时间和已经接收到对分组的响应分组的时间之间的间隔作为延迟时间(步骤S27和S28)。
终端10aa的延迟测量单元15向呼叫控制装置50a报告包括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步骤S29)。
已经接收到通信开始请求的目标终端的延迟测量单元15测量分组已经发送到中继系统3a(中继管理装置40a)和中继系统3b(中继管理装置40b)的时间和已经接收到对分组的响应分组的时间之间的间隔作为延迟时间(步骤S30和S31)。
当用户输入接受通信开始的操作时,已经接收到通信开始请求的终端10ba向呼叫控制装置50b发送表示接收通信开始请求的响应(步骤S32-1)。该响应包括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10aa和10ba)的通信ID以及诸如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接收到的响应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a(步骤S32-2)。
当呼叫控制装置50a的发送接收器51接收到响应时,会话控制器58基于通信开始请求,从设置在要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系统1中的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管理装置(步骤33)。当在多个终端10之间举行视频会议时,中继管理装置40具有合成从加入视频会议的每个终端10发送的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并将合成数据作为视频会议内容数据输出给加入视频会议的每个终端10的功能。在某个视频会议中,将视频会议内容数据发送到加入视频会议的每个终端10的中继管理装置40也称为“会议室管理装置”。由该会议室管理装置生成与内容数据会话sed对应的会话ID和域信息。假设当在步骤S33中选择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继管理装置40时,将选择与内容数据会话sed的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10耦合的中继管理装置40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下面说明选择位于站点A的中继管理装置40a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的情况,其中站点A是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的连接目标。
呼叫控制装置50a的发送接收器51基于终端10aa的请求向中继系统3a的中继管理装置40a发送与在终端(10aa和10ba)之间建立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相关的会话信息(步骤S34)。会话信息至少包括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10aa和10ba)的通信ID。已经接收到会话信息的中继管理装置40a生成用于标识上述会话的会话ID“C0001”。此外,中继管理装置40a将所生成的会话ID发送到与表示其本身的装置的域信息“tokyo.conf.example.com”相关联的呼叫控制装置50a(步骤S35)。为了便于理解终端10的用户以后作为会话ID的发送目标,在通信系统1中,可以使用“会议(ID,信息)”或“会议室(ID,信息)”等,而不是“会话(ID,信息)”。
在已经接收到会话ID和域信息的呼叫控制装置50a中,管理器53经由发送接收器51请求会话管理装置60,以确定用于会话ID的C0001@tokyo.conf.example.com和与终端管理表(见表4)中的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10aa和10ba)的通信ID对应的加入会议室(步骤S36)。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基于来自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请求更新终端管理表。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将在步骤S35中接收到的会话ID“C0001”发送到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步骤S37)。此时,还发送终端10aa在由会话ID“C0001”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中耦合到其中的中继管理装置40a的中继管理装置ID和主机名。呼叫控制装置50a将在步骤S35中接收到的会话ID和域信息“C0001@tokyo.conf.example.com”和目标终端10ba的通信ID发送到目标终端10ba耦合到的呼叫控制装置50b(步骤S38-1)。此时,还发送与由会话ID“C0001”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中的终端10ba耦合的中继管理装置40b的中继管理装置ID和主机名。
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到的会话ID和域信息“C0001@tokyo.conf.example.com”发送到终端10ba(步骤S38-2)。此时,还发送终端10ba在由会话ID“C0001”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中的终端10ba耦合到的中继管理装置40b的中继管理装置ID和主机名。此外,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的目标终端10ba的通信ID发送到构成中继系统3b的中继管理装置40b(步骤S39)。
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基于在步骤S37中接收到的中继管理装置ID将其本身的终端(10aa)的通信ID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a,从而耦合到中继管理装置40a。随后,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器1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到的会话ID和其本身的终端(10aa)的通信ID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a,从而提出加入由会话ID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请求(步骤S40)。
已经接收到加入请求的中继管理装置40a在由其本身装置(40a)管理的中继装置30中分配用于在会话中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以便将所分配的中继装置30(本示例中是中继装置30aa)耦合到加入请求源终端10aa。结果,可以使终端10aa能够将由其本身的装置生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a。
目标终端10ba基于在步骤S38-2中接收到的中继管理装置ID,向中继管理装置40b发送其本身终端的通信ID。当从终端10ba发送的通信ID与从呼叫控制装置50b接收到的通信ID相同时,中继管理装置40b授权连接。在耦合到中继管理装置40b之后,终端10ba的发送接收器1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b接收的会话ID和域信息以及其本身终端(10ba)的通信ID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b,以便发送加入由会话ID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请求(步骤S41)。
已经接收到加入请求的中继管理装置40b在由其本身装置(40b)管理的中继装置30中分配用于在会话中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管理装置30,以便将所分配的中继装置30(本示例中是中继装置30ba)耦合到目标终端。结果,可以使终端10ba能够将由其本身装置(40b)产生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ba。
随后,中继管理装置40b基于从终端10ba接收到的加入请求中包括的域信息,向中继管理装置40a发送加入请求(步骤S42)。在步骤S42中发送的加入请求包括从终端10ba接收的加入请求中包括的终端10ba的通信ID和会话ID以及由其本身装置(40b)分配的中继装置30ba的中继装置ID。
中继管理装置40a将用于管理内容数据的中继的中继管理信息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b(步骤S43)。中继管理信息包括表示中继装置30ba的内容数据的发送目标等的信息。基于中继管理信息,中继管理装置40b管理中继装置30ba,将从中继装置30aa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终端10ba,并将从终端10ba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a。
中继管理装置40a管理中继装置30aa,将从中继装置30ba接收到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终端10aa,并且基于从中继管理装置40b接收到的中继装置ID将从终端10aa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b。
在上述处理中,将在终端(10aa和10ba)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中继装置(30aa和30ba)发送内容数据的内容数据会话sed。
接下来,将参照图8说明呼叫控制装置50a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的处理(步骤S33)的细节。该处理由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的最近的呼叫控制装置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端10aa是通信开始请求源,所以呼叫控制装置50a是最近的呼叫控制装置。
图8示出了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的处理的序列图;
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路径设置器54将延迟信息请求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a(步骤S33-1)。延迟信息请求包括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的通信ID“01aa”和中继管理装置40a的中继管理装置ID“jp01”。
中继管理装置40a的发送接收器41接收延迟信息请求。中继管理装置40a的存储读取器49基于延迟信息请求读取延迟信息管理表。中继管理装置40a的发送接收器41将包括读取延迟信息管理表的延迟信息响应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a(步骤S33-2)。
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路径设置器54将延迟信息请求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b(步骤S33-3)。延迟信息请求包括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的通信ID“01aa”和目标中继管理装置40b的中继管理装置ID“gp01”。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发送的延迟信息请求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b(步骤S33-4)。
中继管理装置40b的发送接收器41接收延迟信息请求。中继管理装置40b的存储读取器49基于延迟信息请求读取延迟信息管理表。中继管理装置40b的发送接收器41将包括读取延迟信息管理表的延迟信息响应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b(步骤S33-5)。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中继管理装置40b发送的延迟信息响应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a(步骤S33-6)。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路径设置器54基于由终端10aa和10ba报告的延迟信息和从中继管理装置40a和40b获取的延迟信息来执行路径计算(步骤S33-7)。
下面将详细说明路径计算。下面示出了除了站点A(东京数据中心)和站点B(英国数据中心)之外还设置站点C(纽约数据中心)的情况。
例如,在步骤S27中,终端10aa和中继系统3a之间的延迟时间测量为10ms,并且在步骤S28中,将终端10aa和中继系统3b之间的延迟时间测量为350ms。此外,假设在站点C处从终端10aa到中继系统的延迟时间为200ms。
在步骤S30中,将从终端10ba到中继系统3b的延迟时间测量为150ms,并且在步骤S31中,将从终端10ba到中继系统3a的延迟时间测量为350ms。此外,假设在站点C处从终端10ba到中继系统的延迟时间为250ms。
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路径设置器54计算每个路径的延迟时间。
例如,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从终端10aa到终端10ba的路径的延迟时间计算为10ms+350ms=360ms。此外,例如,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和40b从终端10aa到终端10ba的路径延迟时间计算为10ms+200ms×0.8+150ms=320ms。注意,“0.8”是中继管理装置40a和中继管理装置40b之间的路径中的优先级因子。此外,例如,从终端10aa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b到终端10ba的路径的延迟时间计算为350ms+150ms=500ms。此外,例如,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和站点C的中继装置从终端10aa到终端10ba的路径延迟时间计算为10ms+150ms×0.7+250ms=365ms。除了上述之外,还对其他路径计算延迟时间。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路径设置器54基于每个路径中的延迟时间来检测具有最短延迟时间的路径,并且选择与检测到的路径相对应的中继管理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终端10aa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和40b到终端10ba的路径延迟时间最短,所以路径设置器54选择中继管理装置40a和中继管理装置40b(步骤S33-8)。
当在步骤S33-8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继管理装置时,呼叫控制装置50a的会话控制器58选择中继管理装置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换句话说,从中继管理装置40a和中继管理装置40b之间选择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从终端10aa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和40b到终端10ba的路径,在中继管理装置40a和中继管理装置40b之间选择与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耦合的中继管理装置40a。
如上所述,构成管理系统5的呼叫控制装置50的路径设置器54获取诸如要建立的每个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并设置具有最短延迟时间的路径。结果,可能选择最佳传输路径。
构成管理系统5的呼叫控制装置50的会话控制器58对于要建立的每个内容数据会话sed,基于由路径设置器54设置的路径,从中继管理装置40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40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在加入要建立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中,呼叫控制装置50的发送接收器51将被选择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40的域信息发送到与会议室管理装置不同的中继管理装置40耦合的至少一个终端10。
结果,在没有从用户接收到表示会议室管理装置等的信息的输入的情况下,与不同于会议室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40耦合的终端10可以能够加入会话。因此,减轻了用户的负担。
接下来,将说明终端10bb加入在终端(10aa和10ba)之间建立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注意,假设在终端(10aa和10ba)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中继装置(30aa和30ba)发送内容数据的内容数据会话sed。
图9示出加入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处理的序列图。下面示出终端10bb通过登录处理与呼叫控制装置50b耦合的情况。
终端10bb响应于用户的操作按钮108的操作,由发送接收器11向呼叫控制装置50b发送通信开始请求(步骤S51)。通信开始请求包括用作通信开始请求源的终端10bb的通信ID“01ba”和目标终端10aa的通信ID“01aa”。
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接收通信开始请求。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b的管理器53经由发送接收器51向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请求,以在与终端管理表(见表4)的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10aa和10bb)的通信ID相对应的通信状态中设置“聊天”(步骤S52)。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基于来自呼叫控制装置50b的请求更新终端管理表。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b的会话控制器58经由发送接收器51向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关于与终端管理表(见表4)中的目标终端10aa的通信ID相关联的连接目标(站点)的查询(步骤S53)。基于上述查询,会话管理装置60的存储读取器69读取与终端管理表中的终端10aa的通信ID“01aa”相关联的连接目标“东京”。会话管理装置60的发送接收器61将读取连接目标发送到呼叫控制装置50b。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基于从会话管理装置60发送的连接目标向作为连接目标的位于东京的数据中心(站点A)的呼叫控制装置50a发送通信开始请求(步骤S54-1)。通信开始请求包括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和目标终端(10bb和10aa)的通信ID。呼叫控制装置50a的发送接收器51将接收的开始请求发送到目标终端10aa(步骤S54-2)。
当用户输入接受通信开始的操作时,已经接收到通信开始请求的终端10aa向呼叫控制装置50a发送表示接受通信开始请求的响应(步骤S55)。
在接收到开始通信的授权的响应时,呼叫控制装置50a的发送接收器51向呼叫控制装置50b发送由管理中继管理装置40a的内容数据和域信息的中继管理装置40a生成的会话ID(参见步骤S35)以及针对由终端10aa加入的内容数据会话的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10bb的通信ID(步骤S56-1)。
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到的会话ID和域信息“C0001@tokyo.conf.example.com”发送到终端10bb(步骤S56-2)。此外,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到的终端10bb的通信ID发送到构成中继系统3b的中继管理装置40b(步骤S57)。
通信开始请求源终端10bb将其本身的终端(10bb)的通信ID发送到位于呼叫控制装置50b所属的站点B的中继管理装置40b。当从终端10bb发送的通信ID与从呼叫控制装置50b接收的通信ID相同时,中继管理装置40b授权连接。在耦合到中继管理装置40b后,终端10bb的发送接收器1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b接收到的会话ID和域信息以及其本身终端(10bb)的通信ID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b,以便发送加入请求以加入由会话ID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sed(步骤S58)。
在由其本身装置管理的中继装置30中,已经接收到加入请求的中继管理装置40b将内容数据会话sed中分配用于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ba耦合到终端10bb。结果,终端10bb可以将由其自身装置生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ba。
随后,中继管理装置40b基于从终端10bb接收到的加入请求中包括的域信息向中继管理装置40a发送加入请求(步骤S59)。在步骤S59中发送的加入请求包括从终端10bb中接收到的加入请求中包括的终端10bb的通信ID和会话ID和中继装置30ba的中继装置ID。
中继管理装置40a将用于管理内容数据的中继的中继管理信息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b(步骤S60)。中继管理信息包括表示由中继装置30ba的内容数据的传送目标的信息。基于中继管理信息,中继管理装置40b管理中继装置30ba,将从中继装置30aa接收到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终端(10ba,10bb),将从终端10ba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a和终端10bb,并将从终端10bb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a和终端10ba。中继管理装置40a管理中继装置30aa,将从中继装置30ba接收到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终端10aa,并且基于从中继管理装置40b接收到的加入请求,将从终端10aa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ba。
作为上述处理的结果,在终端(10aa,10ba,10bb)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中继装置(30aa,30ba)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
实施例的效果
随后,将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效果。
管理系统5控制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建立,用于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于管理从终端10发送的内容数据的中继的中继管理装置40的通信系统1中发送内容数据。构成管理系统5的呼叫控制装置50的路径设置器54获取诸如用于要建立的每个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延迟时间的延迟信息,并设置具有最短延迟时间的路径。对于要建立的每个内容数据会话sed,构成管理系统5的呼叫控制装置50的会话控制器58基于由路径设置器54设置的路径,从中继管理装置40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40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
在加入要建立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终端10中,呼叫控制装置50的发送接收器51将由会话控制器58选择的中继管理装置40的域信息发送到与会议室管理装置不同的中继管理装置40耦合的至少一个终端10。
在没有从用户接收到表示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40等的信息输入的情况下,域信息的接收使得终端10耦合到不同于会议室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40,以加入会话。因此,减轻了用户的负担。
在上述参考图7的示例中,在终端10aa和终端10ba之间建立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路径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继管理装置40。然而,可替代地,在终端10aa和终端10ba之间建立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路径中可以仅包括一个中继管理装置40。
图10是示出建立内容数据会话sed的另一个示例处理的序列图。下面示出在图6所示的处理中耦合到呼叫控制装置50a的终端10aa做出与在图6所示的处理中耦合到呼叫控制装置50b的终端10ba开始通信的请求的情况。
图10的步骤S21至S32-2的处理与图7的步骤S21至S32-2的处理相同,因此从说明书中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在图10的步骤S33中,用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执行图8的步骤S33-1至S33-6的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在步骤S27中,终端10aa与中继系统3a之间的延迟时间测量为10ms,并且在步骤S28中,终端10aa与中继系统3b之间的延迟时间测量为250ms。此外,假设在站点C处从终端10aa到中继系统的延迟时间为200ms。
假设在步骤S30中,从终端10ba到中继系统3b的延迟时间测量为150ms,并且在步骤S31中,从终端10ba到中继系统3a的延迟时间测量为150ms。此外,假设在站点C处从终端10ba到中继系统的延迟时间为250ms。
表6示出了在步骤S33-2中获得的站点A的延迟信息管理表。
表6
中继管理装置ID 中继信息 优先级因子
gb01 200ms 0.8
us01 150ms 0.7
表7示出了在步骤S33-6中获得的站点B的延迟信息管理表。
表7
中继管理装置ID 中继信息 优先级因子
jb01 200ms 0.8
us01 150ms 0.7
此外,表8示出了站点C的延迟信息管理表。
表8
中继管理装置ID 中继信息 优先级因子
jb01 150ms 0.7
gb01 150ms 0.7
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路径设置器54计算每个路径的延迟时间。
例如,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从终端10aa到终端10ba的路径的延迟时间计算为10ms+350ms=360ms。此外,例如,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和40b从终端10aa到终端10ba的路径延迟时间计算为10ms+200ms×0.8+150ms=320ms。注意,“0.8”是中继管理装置40a和中继管理装置40b之间的路径中的优先级因子。此外,例如,从终端10aa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b到终端10ba的路径延迟时间计算为250ms+150ms=400ms。此外,例如,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和站点C的中继装置从终端10aa到终端10ba的路径延迟时间计算为10ms+150ms×0.7+250ms=365ms。除了上述之外,还对其他路径计算延迟时间。
随后,呼叫控制装置50a的路径设置器54基于每个路径中的延迟时间来检测具有最短延迟时间的路径,并且选择与检测到的路径相对应的中继管理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终端10aa经由中继管理装置40a到终端10ba的路径延迟时间最短,所以路径设置器54选择中继管理装置40a(步骤S33-8)。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路径中仅包括一个中继管理装置,因此选择中继管理装置40a作为会议室管理装置。
返回参考10,在步骤S37中,呼叫控制装置50a将在步骤S35中接收到的会话ID“C0001”发送到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此时,还发送与由会话ID“C0001”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中的终端10aa耦合的中继管理装置40a的中继管理装置ID和主机名。在步骤S38-1中,呼叫控制装置50a将在步骤S35中接收到的会话ID和目标终端10ba的通信ID发送到与目标终端10ba耦合的呼叫控制装置50b。此时,还发送与由会话ID“C0001”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中的终端10ba耦合的中继管理装置40a的中继管理装置ID和主机名。
此外,在步骤S38-2中,呼叫控制装置50b的发送接收器5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的会话ID发送到目标终端10ba。此时,还发送与由会话ID“C0001”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中的终端10ba耦合的中继管理装置40a的中继管理装置ID和主机名。
在步骤S40中,开始请求源终端10aa基于在步骤S37中接收到的中继管理装置ID,将其自身终端的通信ID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a,从而耦合到中继管理装置40a。随后,终端10aa的发送接收器1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a接收到的会话ID和其自身终端(10aa)的通信ID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a,从而提出加入由会话ID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请求。
已经接收到加入请求的中继管理装置40a分配从在由其本身装置(40a)管理的中继装置30中选择的中继会话中的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以便将所分配的中继装置30(本示例中是中继装置30aa)耦合到加入请求源终端10aa。结果,可以使终端10aa能够将由其本身的装置生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a。
在步骤S42中,目标终端10ba基于在步骤S38-2中接收到的中继管理装置ID,向中继管理装置40b发送其本身终端的通信ID。当从终端10ba发送的通信ID与从呼叫控制装置50b接收到的通信ID相同时,中继管理装置40a授权连接。随后,终端10ba的发送接收器11将从呼叫控制装置50b接收的会话ID以及其本身终端(10ba)的通信ID发送到中继管理装置40a,以便做出加入由会话ID标识的内容数据会话sed的请求(步骤S41)。
已经接收到加入请求的中继管理装置40a将会话中中继内容数据的中继装置30aa耦合到目标终端10ba。结果,可以使终端10ba能够将由其自身装置产生的内容数据发送到中继装置30aa。
中继管理装置40a管理中继装置30aa,将从终端10aa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终端10ba,并将从终端10ba接收的内容数据发送到终端10aa。
在上述处理中,将在终端(10aa和10ba)之间建立用于经由中继装置(30aa)发送内容数据的内容数据会话sed。
实施例补充说明
用于终端10、中继装置30、中继管理装置40、呼叫控制装置50以及会话管理装置60的程序中的每一个以可安装的形式或可执行形式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记录介质106等)中以便分发。记录介质的其他示例可以包括可记录致密盘(CD-R)、数字通用盘(DVD)和蓝光盘。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中继系统3和管理系统5可以由单个计算机配置,或者可以由多个计算机可选地通过划分成系统组件(功能或装置)分配来配置。
可以在国内或国际上作为程序产品提供诸如CD-ROM和HD 504的每个具有存储在其中的相应的程序的上述记录介质。
在上面的说明中,作为呼叫终端的电话会议终端已经被说明为终端10的示例;然而,通信终端10不限于该示例;通信终端可以是可以任何终端,只要终端可以彼此通信。例如,终端10可以是可穿戴计算机、监视摄像机、具有通信功能的工业装置、因特网协议(IP)电话、因特网电话和个人计算机(PC)。注意,可穿戴计算机的示例包括手表、头戴式显示器等。此外,工业装置的示例包括诸如多功能外围装置/打印机/产品(MFP)的办公装置、诸如内窥镜的医疗装置、诸如耕耘机的农业装置等。此外,终端10可以是投影仪、电子标牌(数字标牌)或交互式白板。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诸如电话会议终端(较窄概念)的终端(中间概念)进行呼叫(通信);然而,可以通过任何形式进行通信。例如,本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安装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自动访问中心服务器来发送或获取各种数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可以是服务器,而不是终端。此外,终端的示例包括游戏机、汽车导航系统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管理中继装置的IP地址和终端的IP地址;但是,可以管理完全合格域名(FQDN)而不是IP地址。在这种情况下,由已知的域名系统(DNS)服务器获取与FQDN对应的IP地址。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话会议系统被说明作为传输系统的示例;然而,电话会议系统不限于这个示例。因特网协议(IP)电话或因特网电话也可以用作电话系统。传输系统可以是汽车导航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终端10中的一个对应于安装在汽车中的汽车导航装置,另一个终端10安装在管理终端或管理中心的管理服务器中,管理中心管理汽车导航或安装在另一辆汽车上的汽车导航装置。此外,传输系统可以是移动电话的通信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终端10对应于移动电话。
在上述实施例中,图像数据和音频数据被说明作为内容数据的示例;然而,内容数据不限于这些示例。内容数据可以是触摸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一个终端上触摸的感觉或意识被发送到另一个终端。此外,内容数据可以是嗅觉(气味)数据。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终端上的气味(气味)被传送到另一个终端。此外,内容数据可以是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触觉数据和嗅觉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由传输系统执行的电话会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传输系统可以用于诸如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举行的会议的一般会话中,或者可以用于在单向通信中呈现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呼叫控制装置50是通信控制装置的示例,会话控制器58是选择器的示例,发送接收器51是发送器的示例,用于呼叫控制装置50的程序是通信控制程序的示例。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和修改来说明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和修改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各种变形、修正、代替、置换等。为了便于说明,已经使用功能框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然而,这样的装置可以以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包括各种变形、修正、代替、置换等。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5年3月16日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15-051676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参考符号说明]
1 通信系统
2 通信网络
5 管理系统
10 终端
11 发送接收器
12 操作输入接收器
13 显示控制器
15 延迟测量单元
19 存储读取器
40 中继管理装置
41 发送接收器
42 状态检测器
46 终端授权单元
47 加入许可处理器
48 延迟测量单元
49 存储读取器
50 呼叫控制装置
51 发送接收器
52 认证单元
53 管理器
54 路径设置器
59 存储读取器
60 会话管理装置
61 发送接收器
69 存储读取器
1000 存储器
5000 存储器
4000 存储器
4001 加入许可确定DB
4002 延迟信息管理DB
6000 存储器
6001 认证管理DB
6002 终端管理DB
6003 中继管理装置管理DB

Claims (8)

1.一种通信控制装置,配置用于控制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所述通信系统具有用来中继从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的多个中继管理装置,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路径设置器,配置为基于每个会话的延迟信息,从所述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用于中继所述内容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以设置用于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路径;
选择器,配置为从由所述路径设置器选择的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用于合成从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将合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加入会话的通信终端;以及
发送器,配置为将表示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选择信息发送到加入所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与不同于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路径设置器基于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与每个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第一延迟信息、接收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与每个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第二延迟信息、以及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第三延迟信息设置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路径设置器基于所述第一延迟信息、所述第二延迟信息和所述第三延迟信息,计算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与接收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之间的路径上的延迟时间,并且设置路径,使得所述延迟时间最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路径设置器基于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与每个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一延迟信息、接收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与每个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二延迟信息、以及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所述第三延迟信息,计算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与接收所述内容数据的通信终端之间的路径上的延迟时间,并且设置路径,使得所述延迟时间最短。
5.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中继管理装置,配置为中继从通信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以及
通信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用于在所述通信终端之间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其中
每个中继管理装置包括:
延迟测量单元,配置为测量中继管理装置中的一个与其他中继装置中相应的一个之间的延迟时间,以及
发送器,配置为向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发送测量的延迟时间,并且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路径设置器,配置为基于每个会话的延迟信息,从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用于中继所述内容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以设置用于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路径;
选择器,配置为从由所述路径设置器选择的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用于合成从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将合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加入会话的通信终端;以及
发送器,配置为将表示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选择信息发送到加入所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与不同于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耦合。
6.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通信终端;
多个中继管理装置,配置为中继从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内容数据;以及通信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用于在所述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其中
每个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第一延迟测量单元,配置为测量所述通信终端和中继管理装置之间的延迟时间,以及
第一发送器,配置为将由所述第一延迟测量单元测量的第一延迟时间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其中
每个中继管理装置包括
第二延迟测量单元,配置为测量中继管理装置和另一个中继装置之间的第二延迟时间,以及
第二发送器,配置为将由所述第二延迟测量单元测量的第二延迟时间发送到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并且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
路径设置器,配置为基于根据所述第一延迟信息和所述第二延迟信息对于每个会话获得的延迟信息,从所述多个中继管理装置选择用于中继内容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以设置用于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路径,
选择器,配置为从由所述路径设置器选择的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用于合成从所述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将合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加入会话的通信终端;以及
发送器,配置为将表示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选择信息发送到加入所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与不同于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耦合。
7.一种通信控制程序,用于使通信控制装置执行控制用于在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的处理,所述处理包括:
基于每个会话的延迟信息,从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用于中继所述内容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以设置用于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路径;
从用于设置所述路径的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用于合成从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将合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加入会话的通信终端;以及
将表示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选择信息发送到加入所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与不同于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耦合。
8.一种由通信控制装置执行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通信控制装置配置为控制用于在通信终端之间发送内容数据的会话的建立,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基于每个会话的延迟信息,从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用于中继所述内容数据的一个或多个中继管理装置,以设置用于发送所述内容数据的路径;
从用于设置所述路径的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中选择中继管理装置,用于合成从通信终端发送的所述内容数据,以将合成的内容数据发送到加入会话的通信终端;以及
将表示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选择信息发送到加入所建立的会话的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终端,所述至少一个通信终端与不同于所选的中继管理装置的中继管理装置耦合。
CN201680015273.0A 2015-03-16 2016-02-25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4091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1676 2015-03-16
JP2015051676 2015-03-16
PCT/JP2016/055547 WO2016147826A1 (ja) 2015-03-16 2016-02-25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9197A true CN107409197A (zh) 2017-11-28

Family

ID=5691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5273.0A Pending CN107409197A (zh) 2015-03-16 2016-02-25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74111A1 (zh)
EP (1) EP3273682A4 (zh)
JP (1) JP6365763B2 (zh)
CN (1) CN107409197A (zh)
WO (1) WO201614782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5912A (zh) * 2023-04-23 2023-05-30 深圳舜昌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Ecat耦合器的工业总线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38672B1 (en) * 2016-03-29 2018-07-3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sessions generation
US11061641B2 (en) 2019-02-28 2021-07-13 Ricoh Company, Ltd. Screen shar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1429302B2 (en) * 2020-07-29 2022-08-30 Dell Products L.P. Data mover selection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300015A1 (en) * 2011-05-23 2012-11-29 Xuemin Chen Two-way audio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segment-based adaptive streaming techniques
CN103460691A (zh) * 2011-03-25 2013-12-18 株式会社理光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选择方法程序产品、程序供应系统以及维护系统
CN103814553A (zh) * 2012-09-13 2014-05-21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程序以及通信系统
US20140344357A1 (en) * 2013-05-20 2014-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traffic manage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5018A (ja) * 2002-02-08 2003-08-22 Megafusion Corp テレビ会議システムおよび多地点教育システム
GB0220660D0 (en) * 2002-09-05 2002-10-16 Nokia Corp Signal propogation delay routing
JP2005269347A (ja) * 2004-03-19 2005-09-29 Nec Personal Products Co Ltd Ip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多地点会議システムとその構成方法
US20050213557A1 (en) * 2004-03-26 2005-09-29 Cherng-Daw Hwa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system and protocols
US7760659B2 (en) * 2004-08-05 2010-07-20 Microsoft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optimization for application-level multicast
JP2006135593A (ja) * 2004-11-05 2006-05-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中継装置及び最適通信経路選択方法
JP2007329549A (ja) * 2006-06-06 2007-12-20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経路選択装置
JP5058135B2 (ja) * 2008-02-08 2012-10-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
CN101316351B (zh) * 2008-06-20 2010-08-0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多点控制单元级联系统及其通信方法、装置
EP2409456B1 (en) * 2009-03-18 2013-07-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Multicas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and forwarding data via a network among a plurality of nodes
JP2014072703A (ja) * 2012-09-28 2014-04-21 Ricoh Co Ltd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9686189B2 (en) * 2012-12-26 2017-06-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Routing data in a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session over an overlay network using relay nod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60691A (zh) * 2011-03-25 2013-12-18 株式会社理光 传输管理系统、传输系统、选择方法程序产品、程序供应系统以及维护系统
US20120300015A1 (en) * 2011-05-23 2012-11-29 Xuemin Chen Two-way audio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segment-based adaptive streaming techniques
CN103814553A (zh) * 2012-09-13 2014-05-21 冲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程序以及通信系统
US20140344357A1 (en) * 2013-05-20 2014-11-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traffic manage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85912A (zh) * 2023-04-23 2023-05-30 深圳舜昌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Ecat耦合器的工业总线负载均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3682A4 (en) 2018-03-28
US20170374111A1 (en) 2017-12-28
JP6365763B2 (ja) 2018-08-01
JPWO2016147826A1 (ja) 2018-01-25
EP3273682A1 (en) 2018-01-24
WO2016147826A1 (ja)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5344B2 (en) Transmiss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12086844A1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program
JP6003360B2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US20160094594A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data
CN107409197A (zh) 通信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控制程序和通信控制方法
JP6458464B2 (ja)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の選択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157237B1 (en)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6063438A (ja) セッション制御システム、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セッション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61915B2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中継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5283859B (zh) 通信管理系统和通信管理方法
CN105940405B (zh) 访问控制装置、通信系统、记录介质和方法
US20170257402A1 (en)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2013229707A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2017022432A (ja) 通信管理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通信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64696B2 (ja) 制御システム、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95628B2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50704B2 (ja)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7031704B2 (ja)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405936B2 (ja)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送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74440A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伝送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003274B2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JP6274282B2 (ja) 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28861B2 (ja) 管理システム、管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AU2013297417B2 (en) Transmission management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7038390A (ja) 伝送管理システム、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管理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