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4538A -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4538A
CN107404538A CN201710717221.4A CN201710717221A CN107404538A CN 107404538 A CN107404538 A CN 107404538A CN 201710717221 A CN201710717221 A CN 201710717221A CN 107404538 A CN107404538 A CN 107404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er
target data
data
local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172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04538B (zh
Inventor
丁武凌
程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dee Softwar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172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04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04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04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4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用于将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储存至本地数据库,以便第二服务器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所述第一服务器将加密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Description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企业业务范围的拓展,企业进行在业务操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存在与业务伙伴间的系统连接或数据交换的需求,跨系统数据共享成为必然。
在当前的企业计划(英文缩写:ERP,英文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 Plan)软件,不同的系统间的数据是相互隔离开的,为实现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企业与业务伙伴之间业务数据的相互传递,一般采用常规的跨系统数据共享方式,即采用开放数据接口的方式直接将双方的系统进行连接,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交换或查询,例如当企业B需要获取企业A的数据信息时,企业A会向企业B开放数据接口,企业B与企业A的数据接口连接后即可进行数据的交互,从而获取企业A的数据信息。
不同系统间通过开放数据接口的方式,利用任何系统都可访问的公有网络进行数据交互,如果在两方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第三方系统想要获取该数据,该第三方系统可以通过连接到公有网络后,即可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进入该数据交互的过程,从而获取到该数据,因此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用于将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储存至本地数据库,以便第二服务器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包含第一服务器以及第二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
该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该目标数据为该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该第一服务器将加密后的该目标数据储存至该本地数据库;
该第一服务器与该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该第二服务器从该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服务器与该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一服务器在该本地数据库中为该第二服务器获取的该目标数据分配标记;
该第一服务器根据该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该目标数据集为该目标数据的集合;
该第一服务器从该本地数据库中删除该目标数据集。
基于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服务器根据该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包括:
该第一服务器判断该目标数据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该目标数据没有携带该标记;
若不存在,则该第一服务器确定该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包含第一服务器以及第二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
该第二服务器与该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该第二服务器从该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该目标数据由该第一服务器储存至该本地数据库,该目标数据为该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服务器从该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服务器获取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授权指令token;
该第二服务器根据该授权指令token访问该本地数据库。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服务器从该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包括:
该第二服务器根据调度策略确定下载频率;
该第二服务器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该下载频率从该本地数据库中下载该目标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二服务器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该下载频率从该本地数据库中下载该目标数据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该第二服务器对该目标数据进行解密。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还包含第二服务器,该服务器和该第二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该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
加密单元,用于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该目标数据为该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储存单元,用于将加密后的该目标数据储存至该本地数据库;
连接单元,用于与该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该第二服务器从该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服务器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在该本地数据库中为该第二服务器获取的该目标数据分配标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该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该目标数据集为该目标数据的集合;
删除单元,用于从该本地数据库中删除该目标数据集。
基于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该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该第一服务器判断该目标数据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该目标数据没有携带该标记;
确定模块,用于当该判断单元确定该目标数据集中不存在至少一个该目标数据没有携带该标记时,确定该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还包含第一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和该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该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
连接单元,用于与该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该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该目标数据由该第一服务器储存至该本地数据库,该目标数据为该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基于第四方面,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授权指令token;
访问单元,用于根据该授权指令token访问该本地数据库。
基于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调度策略确定下载频率;
下载模块,用于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该下载频率从该本地数据库中下载该目标数据。
基于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获取单元还包括:
解密模块,用于对该目标数据进行解密。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总线以及输入输出接口,该处理器、该存储器与该输入输出接口通过该总线连接;
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总线以及输入输出接口,该处理器、该存储器与该输入输出接口通过该总线连接;
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时,执行如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种实现方式、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实现方式中的任一种实现方式的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第一服务器本地建立数据库,将加密后的目标数据放置在本地数据库,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第二服务器从该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服务器建立本地数据库的方式,将加密后的目标数据放置在本地数据库,该本地数据库只有与第一服务器建立了连接的第二服务器才可连接进入,且该目标数据进行了加密保护,在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服务器传输该目标数据的过程中,保证了目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云数据传输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云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采购订单传输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云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云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服务器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服务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社会,跨系统间数据交互成为必然,由于不同系统间数据是割裂的,因此跨系统间数据交互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跨系统间数据交互的效率和安全性越来越成为互联网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的跨系统间数据交互,一般采用不同系统间开放数据接口的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采用公有网络,且数据没有经过任何安全处理,存在高度不安全性,其次这种数据交互方式,由于不同系统间要不断进行查询数据、读取数据,会造成极大地系统损耗,从而会影响数据交互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云数据共享的理念,在第一服务器中建立本地数据库的方式,将待传递数据放置在本地数据库中,通过数据库作为中间载体并结合token授权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本实施例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有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属于不同的子系统,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该云数据传输系统除了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外,还可以包括除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以外的至少一个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与第一服务器或者第二服务器处于同一个子系统,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子系统为位于云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服务器所处的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由至少两个子系统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为包含本地数据库的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本地数据库为位于本地磁盘或者局域网的数据库,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只是对不同子系统间服务器的简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服务器也可以为第二服务器,第二服务器也可以为第一服务器,只要保证两服务器处于不同子系统即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数据发送成功表示第一服务器发送了该目标数据且服务器获取了该目标数据。目标数据为未发送成功表示第一服务器未发送该目标数据或第二服务器未获取该目标数据或第二获取器获取该目标数据失败。
101、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
第一服务器查找需要用于共享的目标数据,然后对该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共享的目标数据可以为第一服务器用于分享给经第一服务器允许的任意服务器的数据,该任意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也可以为仅用于分享给第二服务器的数据,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目标数据为仅用于分享给第二服务器的数据时,目标数据的确定可以是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第二服务器发送通知消息至第一服务器,该通知消息中携带有该目标数据的标识,第一服务器根据该通知消息确定目标数据,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可以是为替换加密方式,也可以为置换加密方式,或者是两种加密方式的结合,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102、第一服务器将加密后的目标数据储存至本地数据库;
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后,判断本地数据库内存空间是否充足,若内存空间足够,则将该目标数据储存至本地数据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本地数据库的内存空间不足时,第一服务器进行本地数据库空间清理,随后将该目标数据储存至本地数据库。
103、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第二服务器从本地数据库获取目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即可进行数据交互,随后第二服务器访问第一服务器的本地数据库,获取该目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两服务器接入同一个虚拟局域网(英文缩写:VLAN,英文全称: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服务器建立本地数据库的方式,将加密后的数据放至本地数据库,当第二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后,能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数据,从而实现数据交互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接收目标数据成功后,第一服务器会对该目标数据进行标识,以确保目标数据集都发送成功了,请参照图2,下面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1、202、203分别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102、103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204、第一服务器在本地数据库中为第二服务器获取的目标数据分配标记;
第二服务器获取目标数据后,发送第一通知消息至第一服务器,该第一通知消息用于指示该目标数据已经发送成功,随后第一服务器在本地数据库中为该已发送成功的目标数据分配一个对应的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分配标识的方式可以为,第一服务器在本地数据库中为该数据的数据顶端加上一个数据头,该数据头可以为二进制数1或0,分配标识的方式还可以为该目标数据自带识别位,该识别位为二进制数0或1,当第一服务器确定该目标数据发送成功后,对该识别位进行加1操作,例如识别位为0时表示该目标数据未发送成功,进行加1操作后该识别位为1,表示目标数据发送成功,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205、第一服务器根据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第一服务器查找本地数据库,根据该标识确定目标数据集是否发送成功。若是,则进行后续操作,目标数据集为目标数据的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根据与标识确定目标数据集是否发送成功的方式可以是,第一服务器判断目标数据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目标数据没有携带标记,若不存在,即目标数据集中的目标数据都携带该标记,则第一服务器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该目标数据集可以为该目标数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206、第一服务器从本地数据库中删除目标数据集。
当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后,第一服务器在本地数据库中删除该目标数据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可以分别为企业A和企业B的服务器,目标数据集可以为一张采购订单的单据,如图3所示,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企业A有一张单据,单据包括表头和表体,表头和表体都由一系列目标数据组成,表头有7个字段,表体有15个字段,基本每个字段都对应有目标数据,例如金额下方对应有目标数据56,只有当表头和表体中的目标数据都被企业B接收,才算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企业需要发送该单采购订单到企业B,首先与企业A将该采购订单进行加密后放至本地数据库,企业B与企业A建立连接,并访问本地数据库,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采购订单,该采购订单以目标数据方式进行传输,企业B以获取目标数据的方式获取到完整的采购订单,企业A对每一个被获取的目标数据进行标识,直至该采购订单中的所有目标数据都被标识后,企业A删除该采购订单。
上面从第一服务器侧对本云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描述,请参照图4,下面将从与第一服务器处于不同系统的第二服务器侧对该云数据传输方法进行描述。
401、第二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即可进行数据交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方式可以为两服务器接入同一个虚拟局域网VLAN,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402、第二服务器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目标数据。
第二服务器访问本地数据库并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该目标数据由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本地数据库,并且由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该目标数据为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共享的目标数据可以为第一服务器用于分享给经第一服务器允许的任意服务器的数据,该任意服务器包括第二服务器,也可以为仅用于分享给第二服务器的数据,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该目标数据为仅用于分享给第二服务器的数据时,目标数据的确定可以是第一服务器与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第二服务器发送通知消息至第一服务器,该通知消息中携带有该目标数据的标识,第一服务器根据该通知消息确定目标数据,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的方式可以是为替换加密方式,也可以为置换加密方式,或者是两种加密方式的结合,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后,判断本地数据库内存空间是否充足,若内存空间足够,则将该目标数据储存至本地数据库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本地数据库的内存空间不足时,第一服务器进行本地数据库空间清理,随后将该目标数据储存至本地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与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方式,从第一服务器的本地数据库中获取该目标数据,该目标数据经过第一服务器的加密处理,从而实现数据交互的同时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访问第一服务器的本地数据库需要经过第一服务器的授权,请参照图5,下面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01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1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502、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授权指令token;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与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后,开始准备访问第一服务器的本地数据库,此时需要第一服务器发送一个授权指令给第二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授权指令token可以为一套协议,该协议为第一服务器设定的访问本地数据库必须遵守的规则,授权指令也可以为一套密码,第二服务器根据该密码即可访问本地数据库,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503、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授权指令token访问所述本地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获取授权指令后,根据该授权指令即可访问该本地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504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2类似,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服务器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目标数据的方式可以是,第二服务器根据调度策略确定下载频率,第二服务器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下载频率从本地数据库中下载目标数据,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调度策略可以采用时间片轮回调度机制的方式,即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调度,即根据目标数据进入第二服务器的先后次序来占有第二服务器的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CPU,英文全称:Center Process Unit)获取目标数据,一旦一个数据传输的任务占有CPU,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数据传输任务完成或因等待某事件而不能继续传输时才释放CPU,但一个任务占有CPU仅使用一个时间片。在使用完一个时间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其运行,它也必须释放出被占用的CPU给下一个就绪的任务。而被抢占的任务返回到就绪队列的末尾重新排队等候再次运行,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单据转换关系和单据转换规则可以使另一单的数据来自于某一单的数据,例如提交采购申请的时候,需要在采购申请的表格上填写“商品名称”,“数量”,“金额”,“日期”等等内容的数据信息,而在正式提交采购下订单的时候,相关的内容还需要手工再在采购订单的表格上重新填写一遍,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或者误差。这时可以使用单据转换规则,使采购订单上的数据信息来源于采购申请单,而不需要再人工输入。
在本实施例中,单据转换规则可以设置为业务单据到业务单据的转换,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下载频率从本地数据库中下载目标数据之前,第二服务器还需要对目标数据进行解密,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区通过获取授权指令后,访问本地数据库,并下载目标数据,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把目标数据下载下来也避免了第二服务器从第一服务器获取目标数据时反复进行查询、读取操作对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造成的影响,减小了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系统卡顿的概率。
上面图1至图5对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请参照图6,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进行描述,该服务器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还包含第二服务器,该第一服务器和该第二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该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
加密单元601,用于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储存单元602,用于将加密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
连接单元603,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密单元601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后,通过储存单元602储存至本地数据库,以使得第二服务器通过连接单元603与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后能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目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接收目标数据成功后,第一服务器会对该目标数据进行标识,以确保目标数据集都发送成功后删除目标数据集,请参照图7,下面将进行说明。
加密单元701,用于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储存单元702,用于将加密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
连接单元703,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第一服务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分配单元704,用于在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为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的所述目标数据分配标记;
确定单元705,用于根据所述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所述目标数据集为所述目标数据的集合;
删除单元706,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删除所述目标数据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分配单元704为目标数据分配标识后,当确定单元705根据该标识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后,删除单元删除706删除该目标数据集,以确保第三服务器访问本地数据库时需要重新下载该目标数据集。第三服务器为与第一服务器处于不同子系统的服务器,第三服务器可以为第二服务器,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标识确定目标数据集是否发送成功的方式,请参照图8,下面将进行说明。
加密单元801,用于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储存单元802,用于将加密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
连接单元803,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第一服务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分配单元804,用于在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为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的所述目标数据分配标记;
确定单元805,用于根据所述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所述目标数据集为所述目标数据的集合;
删除单元806,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删除所述目标数据集。
其中,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8051,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目标数据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没有携带所述标记;
确定模块8052,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所述目标数据集中不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没有携带所述标记时,确定所述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模块8051判断目标数据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目标数据没有携带标记,若不存在,则确定模块8052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上面图6至图8本实施例的第一服务器进行了描述,请参照图9,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第二服务器进行描述,该第二服务器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该云数据传输系统还包含第一服务器,该第二服务器和该第一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该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
连接单元901,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一获取单元902,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服务器通过连接单元901与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后,通过第一获取单元902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目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器要获取到授权指令才能访问第一服务器,请参照图10,下面将进行描述。
连接单元1001,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一获取单元1004,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其中,第二服务器进一步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1002,用于获取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授权指令token;
访问单元1003,用于根据所述授权指令token访问所述本地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获取单元102获取授权指令token后,访问单元103根据授权指令访问本地数据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获取目标数据的方式有多种,请参照图11,下面将对其中一种进行说明。
连接单元1101,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一获取单元1102,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11021,用于根据调度策略确定下载频率;
下载模块11022,用于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所述下载频率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下载所述目标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模块确定下载频率后,下载模块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该下载频率下载目标数据,增加了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下载模块下载目标数据之前,还需要对目标数据进行解密,请参照图12,下面将进行说明。
连接单元1201,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一获取单元1202,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12022,用于根据调度策略确定下载频率;
下载模块12023,用于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所述下载频率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下载所述目标数据。
其中,第一获取单元还包括:
解密模块12021,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解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解密模块12021对目标数据进行解密,增加了方案的可实施性。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示意图,该服务器13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s,CPU)13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13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1342或数据1344的存储介质13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1332和存储介质13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13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13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1330通信,在服务器1300上执行存储介质13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该中央处理器1322可以根据指令操作执行如下步骤:
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将加密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
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该中央处理器1322还可以根据指令操作执行如下步骤:
与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1322通过将目标数据加密后发送至本地数据库,使得第二服务器能从本地数据库中获取加密后的目标数据。
服务器13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3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3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358,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13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由服务器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13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图1至图5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缩写:ROM,英文全称: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缩写:RAM,英文全称:Random 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所述云数据传输系统包含第一服务器以及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所述第一服务器将加密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
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在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为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的所述目标数据分配标记;
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所述目标数据集为所述目标数据的集合;
所述第一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删除所述目标数据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器根据所述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包括:
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目标数据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没有携带所述标记;
若不存在,则所述第一服务器确定所述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4.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所述云数据传输系统包含第一服务器以及第二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服务器与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授权指令token;
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所述授权指令token访问所述本地数据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调度策略确定下载频率;
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所述下载频率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下载所述目标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器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所述下载频率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下载所述目标数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服务器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解密。
8.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所述云数据传输系统还包含第二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第二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所述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加密单元,用于将目标数据进行加密,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用于共享的数据;
储存单元,用于将加密后的所述目标数据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
连接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二服务器建立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服务器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
9.根据权利要起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分配单元,用于在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为所述第二服务器获取的所述目标数据分配标记;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标记确定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所述目标数据集为所述目标数据的集合;
删除单元,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删除所述目标数据集。
10.根据权利要起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判断模块,所述第一服务器判断所述目标数据集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没有携带所述标记;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单元确定所述目标数据集中不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目标数据没有携带所述标记时,确定所述目标数据集发送成功。
11.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应用于云数据传输系统,所述云数据传输系统还包含第一服务器,所述第一服务器和所述服务器分别属于不同的子系统,所述第一服务器包含本地数据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
连接单元,用于与所述第一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第一服务器储存至所述本地数据库,所述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服务器经过加密处理并用于共享的数据。
12.根据权利要起1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服务器发送的授权指令token;
访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授权指令token访问所述本地数据库。
13.根据权利要起11或1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调度策略确定下载频率;
下载模块,用于根据单据转换关系或单据转换规则和所述下载频率从所述本地数据库中下载所述目标数据。
14.根据权利要起1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包括:
解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进行解密。
CN201710717221.4A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Active CN107404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7221.4A CN107404538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7221.4A CN107404538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538A true CN107404538A (zh) 2017-11-28
CN107404538B CN107404538B (zh) 2021-01-22

Family

ID=60397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7221.4A Active CN107404538B (zh) 2017-08-18 2017-08-18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04538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852A (zh) * 2010-08-04 2012-02-08 上海忆通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信息处理系统
CN103685532A (zh) * 2013-12-20 2014-03-26 代玉松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企业间数据传输时安全保障系统及方法
CN103916480A (zh) * 2014-04-15 2014-07-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共享文件的文件加密系统
CN106341371A (zh) * 2015-07-08 2017-01-18 杭州奕锐电子有限公司 云存储数据的加密方法及其系统
CN106453612A (zh) * 2016-11-10 2017-02-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数据存储与共享系统
CN106506474A (zh) * 2016-11-01 2017-03-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云环境的高效可追踪的数据共享方法
CN106533650A (zh) * 2016-11-17 2017-03-22 浙江工商大学 面向云端的交互型隐私保护方法和系统
GB2545818A (en) * 2015-02-11 2017-06-28 Livedrive Internet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irtual file storage and encryption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7852A (zh) * 2010-08-04 2012-02-08 上海忆通广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信息处理系统
CN103685532A (zh) * 2013-12-20 2014-03-26 代玉松 一种基于云服务的企业间数据传输时安全保障系统及方法
CN103916480A (zh) * 2014-04-15 2014-07-09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共享文件的文件加密系统
GB2545818A (en) * 2015-02-11 2017-06-28 Livedrive Internet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virtual file storage and encryption
CN106341371A (zh) * 2015-07-08 2017-01-18 杭州奕锐电子有限公司 云存储数据的加密方法及其系统
CN106506474A (zh) * 2016-11-01 2017-03-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云环境的高效可追踪的数据共享方法
CN106453612A (zh) * 2016-11-10 2017-02-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数据存储与共享系统
CN106533650A (zh) * 2016-11-17 2017-03-22 浙江工商大学 面向云端的交互型隐私保护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4538B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77301A1 (en) Secure tracking and transfer of items using a blockchain
US11379785B2 (en) Decentralized shipping network using blockchains
EP3896633B1 (en) Task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0417775A (zh) 基于区块链的虚拟物品交易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8418795A (zh) 跨区块链的数据访问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838594B (zh) 用于适应认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07480475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
CN107645532A (zh) 混合云的用户管理方法和装置
US11758406B2 (en) Complex composite tokens
US7487203B2 (en) Data-processing apparatus, data-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CN107886006B (zh) 数据操作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9657501B (zh) 一种可追溯防篡改芯片研发交易数据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11597167A (zh) 一种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734005A (zh) 一种安全/身份验证方法、移动设备及存储装置
CN113132459B (zh) 分布式存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CN107566126A (zh) 一种身份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13037773A (zh) 主动标识载体及其管理方法、服务平台
CN107404538A (zh) 一种云数据传输方法及其服务器
US20200184430A1 (en)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system,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ticket management program
KR20190130377A (ko) 사용자 단말기들 사이의 게임 아이템 거래를 중개하는 네트워크 서버 및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CN103902391B (zh) 应用程序管理装置和应用程序管理方法
US20240078581A1 (en) Buyer initiated automatic seller account creation for item
CN112541764B (zh) 基于智能合约的资产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428723A (zh) 验证方法、用户卡和验证系统
CN11613762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