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报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不论操作面板是平移式还是转动式,在按下后都会与前面板分开有一定的缝隙,在操作面板按下后,此缝隙极易有灰尘、杂物等异物进入,导致内部机构失灵。
现有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尤其是在转动式操作面板的结构上,操作面板按下前后的变化不明显,即使使用了特殊的标记进行区分,也因为位移较小,不易区分操作面板的按下状态。
现有的手动报警器按钮在湿热的环境下极易出现误报等现象,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三防处理,而三防涂覆过程本身又有较大的污染问题,本发明对电路板两面进行密封处理,保证少涂覆甚至不涂覆三防的情况下能够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
现有的手动报警器按钮,螺钉不能够有效防脱,在接线等操作时,极易导致螺钉脱落,严重影响现场操作工人的操作。
现有手动报警器按钮,一般使用接线端子进行接线,需要额外的五金件与印制板连接,成本较高,且因为额外增加了多次连接,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该火灾报警按钮具有可防止灰尘进入、报警迅速、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包括由底座、侧立板和带有开口的上盖组成的盒体、固定在所述盒体内的电路板座、固定在所述电路板座上的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触发开关以及可控制所述触发开关断开或闭合的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为平面板状结构,其上表面边缘贴合在所述上盖的所述开口边缘处,所述操作面板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侧立板抵靠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侧立板分离,所述操作面板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杠杆,所述杠杆靠近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通过扭簧与所述侧立板连接,且所述杠杆内侧伸出有凸块,所述凸块限位在所述操作面板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挡块限位在所述操作面板顶部,向下按压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可相对于所述杠杆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并与所述挡块分离。
进一步,所述操作面板底表面上沿所述杠杆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挤压部,所述挤压部靠近所述触发开关设置,所述挤压部靠近所述触发开关一端具有圆弧过渡部。
进一步,当火灾报警器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挡块限位在所述操作面板上,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上盖贴合,所述挤压部与所述触发开关分离,所述触发开关断开;当火灾报警器报警时,手动按下所述操作面板,所述挡块与所述操作面板脱离开,所述挤压部压在所述触发开关上,所述触发开关闭合启动后,所述操作面板立即恢复与所述上盖的贴合状态。
进一步,所述触发开关的外周缘配合套设有按键保护套。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为印制板,所述印制板可直接连接导线。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电路板座上,所述电路板上成型有防止所述螺钉松动的限位部。
进一步,对应于所述操作面板的位置,所述开口开设在所述上盖上。
进一步,所述上盖内表面上固定有可限制所述杠杆沿靠近所述上盖方向移动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抵靠在所述杠杆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座与所述底座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包括由底座、侧立板和上盖组成的盒体、电路板、触发开关和可控制触发开关断开或闭合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设置在触发开关上方,控制面板两侧通过杠杆与侧立板连接,控制面板与上盖贴合可防止灰尘进入盒体内,当向下按压控制面板时,控制面板可使触发开关启动,触发开关启动后,控制面板可立即恢复与上盖的贴合状态,以防止灰尘或杂物进入盒体内,从而保证盒体内部保持干净,防止盒体内的元器件损坏不工作。
手动按下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下移一小段距离即可使触发开关闭合,从而实现火灾报警,触发报警器所需时间较短,可迅速报警,减少火灾救援时间的浪费,快速救援,使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面板在按下的过程中,其通过两端的杠杆实现支撑控制面板的作用,使得控制面板在动作的过程中,两端的运动保持一致,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螺钉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部分零部件爆炸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控制面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正常状态下的操作面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轻压操作面板后尾端限位脱开的状态示意图。
其中,1-底座;2-侧立板;3-上盖;4-电路板;5-触发开关;6-操作面板;7-压缩弹簧;8-杠杆;9-按键保护套;11-螺钉;12-印制板;13-密封圈;14-限位部;21-扭簧安装部;31-开口;32-限位凸起;81-扭簧;82-挡块;83-凸块;91-挤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包括由底座1、侧立板2和带有开口31的上盖3组成的盒体、固定在盒体内的电路板座、固定在电路板座上的电路板4、设置在电路板4上的触发开关5以及可控制触发开关5断开或闭合的操作面板6,操作面板6为平面板状结构,其上表面边缘贴合在上盖3的开口31边缘处,操作面板6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7与侧立板2抵靠连接,另一端与侧立板2分离,操作面板6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杠杆8,杠杆8靠近压缩弹簧7的一端通过扭簧81与侧立板2连接,侧立板2上设有扭簧安装部21,扭簧81卡套在扭簧安装部21上,且杠杆8内侧伸出有凸块83,凸块83限位在操作面板6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挡块82限位在操作面板6顶部,向下按压操作面板6,操作面板6可相对于杠杆8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并与挡块82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包括由底座1、侧立板2和上盖3组成的盒体、电路板4、触发开关5和可控制触发开关5断开或闭合的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设置在触发开关5上方,控制面板6两侧通过杠杆8与侧立板2连接,控制面板6与上盖3贴合可防止灰尘进入盒体内,当向下按压控制面板6时,控制面板6可使触发开关5启动,触发开关5启动后,控制面板6可立即恢复与上盖3的贴合状态,以防止灰尘或杂物进入盒体内,从而保证盒体内部保持干净,防止盒体内的元器件损坏不工作。
手动按下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下移一小段距离即可使触发开关闭合,从而实现火灾报警,触发报警器所需时间较短,可迅速报警,减少火灾救援时间的浪费,快速救援,使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另外,本发明的控制面板6在按下的过程中,其通过两端的杠杆8实现支撑控制面板6的作用,使得控制面板6在动作的过程中,两端的运动保持一致,稳定性较好。
如图3所示,操作面板6底表面上沿杠杆8长度方向设有凸出的挤压部91,挤压部91靠近触发开关5设置,挤压部91靠近触发开关5一端具有圆弧过渡部,当按下操作面板6时,圆弧过渡部为平缓的过渡区,有利于移动到触发开关5上,并使得挤压部91挤压在触发开关5上。
如图5所示,当火灾报警器处于正常状态时,挡块82限位在操作面板6上,操作面板6与上盖3贴合,挤压部91与触发开关5分离,挤压部91与触发开关5分离,触发开关5断开,火灾报警电路没有电流通过,因此火灾报警器不报警;如图6所示,当火灾报警器报警时,手动按下操作面板6,挡块82与操作面板6脱离开,挤压部91压在触发开关5上,触发开关5闭合启动,火灾报警器所在的电路有电流通过,火灾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对火灾现场进行处理,操作面板6立即恢复与上盖3的贴合状态,触发开关5开启后操作面板6可立即恢复与上盖3的贴合状态,操作面板6和上盖3之间没有缝隙,从而使得灰尘、杂物等不会从操作面板6和上盖3之间进入盒体内部,保证盒体内部的元器件不会被灰尘或杂物阻碍其正常的工作,保证火灾报警器的正常报警。
如图1、图3所示,触发开关5的外周缘配合套设有按键保护套9,按键保护套9用于保护触发开关5以提高触发开关5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电路板4为印制板12,印制板12可直接连接导线,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使用印制板12作为接线端子的一部分,减少了接线端子在接线时额外的五金件的使用以及连接五金件的次数,可靠性有效提升,降低了成本,安装操作起来更加方便,降低了工作的劳动强度。
如图2所示,电路板4通过螺钉固定在电路板座上,电路板4上成型有防止螺钉11松动的限位部14,限位部14可防止螺钉11安装后产生松动或螺钉11脱落的现象,保证螺钉11固定的零部件更加牢固,提高火灾报警按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图1所示,对应于操作面板6的位置,开口31开设在上盖3上,且位于操作面板6的上方,从而可透过开口31处向下按动操作面板6以使操作面板6触动触发开关5。
如图3所示,上盖3内表面上固定有可限制杠杆8靠近上盖3移动的限位凸起32,限位凸起32抵靠在杠杆8的端部,从而使得杠杆8被限位在上盖3的底部,保证杠杆8对其下方的操作面板6进行限位。
如图2所示,电路板座与底座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13,具体而言,在印制板12座增加一体注塑成型的密封圈13可实现印制板12正反两面的密封,从而实现完全密封,防潮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可实现局部涂覆甚至免涂覆三防材料,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污染。
进行密封处理后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在湿热环境下不会出现误报的现象。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双杠杆式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其使用方法如下:
当需要进行报警时,手动向下按动操作面板6,操作面板6靠近压缩弹簧7的一端微微转动一定角度,操作面板6远离压缩弹簧7的一端向下移动一段具体,操作面板6动作后,其底部的挤压部91挤压在触发开关5上;
触发开关5被挤压后开始报警;
操作面板6自动恢复其与上盖3的贴合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