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8094A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8094A
CN107388094A CN201710342102.5A CN201710342102A CN107388094A CN 107388094 A CN107388094 A CN 107388094A CN 201710342102 A CN201710342102 A CN 201710342102A CN 107388094 A CN107388094 A CN 107388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transmittance section
protuberance
ligh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21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村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88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80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3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of surface-mounted type
    • F21S8/033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of surface-mounted type the surface being a wall or like vertical structure, e.g. building facade
    • F21S8/036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of surface-mounted type the surface being a wall or like vertical structure, e.g. building facade by means of a rigid support, e.g. bracket or ar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1/00Supporting, suspending, or attaching arrangements for lighting devices; Hand grips
    • F21V21/14Adjustable mountings
    • F21V21/26Pivoted ar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03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electronics drivers or controllers for operating the light source, e.g. for a LED arra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502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F21V29/503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for cool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of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85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F21V29/89Met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21V5/045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the lens having discontinuous faces, e.g. Fresnel len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4Optical desig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光学部件的温度上升又能够确保光学部件的聚光性的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具备:光源(30)、对来自光源(30)的光的朝向进行控制的光学部件(50)、以及使光反射并入射到光学部件(50)的反射部件(40)。并且,光学部件(50)具有:使从光源(30)入射的光透过并射出的第一透光部(510);以及从第一透光部(510)向远离光源(30)的方向突出的第二透光部(530)。而且,第一透光部(510)具有向远离光源(30)的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513)。并且,第二透光部(530)被设置成围在第一突出部(513)的周围。而且,在第二透光部(530)的内表面具有环状的阶梯部(535)。并且,构成阶梯部(535)的各个环状的台阶,随着接近第一突出部(513)而环状的直径逐渐缩小。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光学部件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一种作为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的光源模块,其具备:作为光源的一个例子的LED光源、以及作为光学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光方向变换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 专利第563549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照明装置中,光学部件具有向光源接近的凸曲面形状。因此,在离光源近的部分,则光学部件的温度上升,从而会出现熔化的问题。当光源的输出较高时,则这种问题变得更加显著。
因此,为了抑制光学部件的温度上升,考虑到使光学部件离开光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难于确保光学部件的聚光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光学部件的温度上升又能够确保光学部件的聚光性的照明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个形态为,具备:光源;光学部件,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朝向进行控制;以及反射部件,使光反射,并使光入射到所述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具有第一透光部以及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使从所述光源入射的光透过并射出,所述第二透光部从所述第一透光部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透光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的结构为,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透光部被设置成,围在所述突出部的周围,在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内表面具有环状的阶梯部,构成所述阶梯部的每个环状的台阶随着接近所述突出部,而其直径逐渐缩小。
根据本发明,既能够抑制光学部件的温度上升,又能够确保光学部件的聚光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中的反射部件、光学部件以及光控制部件的一部分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将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为示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具体例子。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均为一个例子,主旨并非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因此,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之中示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中所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
并且,“大致**”的含义是,若以“大致相同”为例进行说明,则除了包括完全相同以外,还包括实质上相同的含义。
并且,各个图为模式图,并非严谨的图示。并且,在各个图中,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进行说明。
[构成]
首先,利用图1~图4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外观的斜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一部分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中的反射部件40、光学部件50以及光控制部件60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4中的粗实线表示来自光源30的光。
在图1中规定了,在照明装置1中,将光控制部件60一侧规定为前方,并示出了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各个方向。并且,图1以后的各个图所示的各个方向均与图2所示的各个方向相对应地表示。并且,由于图1中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因使用者的使用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并非受此所限。即使在图1以后的各个图中也是同样。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灯体10、光源30、安装部件32、反射部件40、光学部件50、光控制部件60、臂部70以及电源盒90。
灯体10是内部配置光源30、安装部件32、反射部件40、光学部件50、光控制部件60等的部件。灯体10为金属制,起到对从光源30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器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灯体10例如通过铝压铸工序来形成。灯体10的外表面的涂漆颜色可以按照照明装置1的用途等来选择。
如图3所示,灯体10具有筒状部11以及隔壁部16,筒状部11呈圆筒状,在灯体10的前后方向上延伸,隔壁部16与筒状部11被形成为一体,将筒状部1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前方空间121与后方空间122。隔壁部16通过与筒状部11形成为一体,从而能够将从光源30发出的热高效地传导到筒状部11。筒状部11由于露出到外部,因此由外部的空气冷却。
筒状部11具有:在前方的端部开口的前方开口部111、以及在后方的端部开口的后方开口部112。前方开口部111位于筒状部11的前方空间121的前端。后方开口部112位于筒状部11的后方空间122的后端。
在前方空间121,光源30被安装在安装面161,该安装面161是隔壁部16的一侧的面(正面)。并且,在前方空间121,以朝向前方的方向,顺序配置了安装部件32、反射部件40、光学部件50以及光控制部件60。
光源30是包括固体发光元件的光源。光源30被配置在筒状部11的前方空间121,射出从照明装置1射出的光。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30是具有LED(Light Emitting Diode)的发光模块,是以放射状射出规定的光的LED光源。例如,光源30被构成为射出白光。
如图2所示,光源30由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型LED构成,具有:基台302、被安装在基台302上的作为裸芯片(LED芯片)的多个LED304、对这些LED304进行密封且含有荧光体的密封部件。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密封部件对所有的LED304进行一并密封,但是,密封部件的构成并非受此所限。也可以是沿着排列成线状的LED304的排列方向,将密封部件形成为多条线状的构成。
基台302是用于安装多个LED304的安装基板,例如是陶瓷基板、树脂基板或绝缘被覆的金属为底的基板等。并且,基台302为板状,例如在正面视时具有矩形的平面,基台302的底面(向后方一侧的面)被安装在隔壁部16的安装面161,从而被固定。并且,虽然没有图示,在基台302形成有一对电极端子(正电极端子以及负电极端子),用于从外部接受使LED304(光源30)发光的直流电。
安装部件32是用于将光源30安装到隔壁部16的安装面161的部件。安装部件32例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碳酸脂等树脂材料。安装部件32具有一对卡合部324、以及限制部322。
卡合部324是用于支承反射部件40的爪状的部分,卡合到图3中的反射部件40的被卡合部440。
限制部322是中央具有中央开口部323的矩形框状的形状。限制部322对光源30的位置进行限制。限制部322的中央开口部323具有与光源30对应的形状,光源30被配置成从该中央开口部323露出。
并且,安装部件32被配置在隔壁部16的安装面161,通过两个连接部件36以及两个螺钉38而被固定在隔壁部16。据此,安装部件32以及被配置在该中央开口部323的光源30被固定到隔壁部16。
连接部件36是固定图中没有示出的向光源30提供电流的布线的部件,对光源30的位置进行限制。连接部件36例如采用PBT、聚碳酸脂等树脂材料。在连接部件36形成有螺钉38贯通的贯通孔,通过插入到该贯通孔的螺钉38,连接部件36被固定到隔壁部16以及安装部件3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连接部件36将光源30按压向隔壁部16,从而对光源30的位置进行限制。
在一方的连接部件36连接高电位侧的布线,在另一方的连接部件36连接低电位侧的布线。在连接部件36设置有向光源30提供电流的电极。该电极与形成在光源30的电极端子连接。连接部件36的电极采用铜等导电性部件。
反射部件40是对来自光源30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的部件,例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硬质的白色树脂材料。反射部件40将来自光源30的光向光学部件50反射。反射部件40具有由光轴X贯通的开口部403形成的大致筒状的形状。
反射部件40呈圆筒状,该圆筒状的构成为,从来自光源30的光入射一侧(后方)的端部,向该光射出一侧(前方)的端部,其内径逐渐增大。来自光源30的光在反射部件40的内表面反射。
如图4所示,反射部件40具有容纳部401以及框体部405。
容纳部401呈圆筒状,前端开口,后方有底,并且该圆筒状的构成为,随着朝向该光射出一侧(前方)的端部其内径逐渐增大。在容纳部401的底部40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由光轴X贯通的开口部403。在底部402设置有从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筒状的框体部405。框体部405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520的前端(后端)与光源30之间,以遮挡来自光源30的光。即,框体部405以不使来自光源30的光直接入射到第二突出部520的后端的方式,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520的前端(后端)与光源30之间。框体部405构成开口部403。
框体部405越向后方则逐渐变窄,以使来自光源30的光反射向光学部件50。框体部405以围在光源30的周围的方式而被设置,存在于连接第二突出部520(壁部的一个例子)的前端与光源30的直线上。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反射部件40的外周侧设置有与安装部件32的卡合部324卡合的被卡合部440。被卡合部440是被设置在立设于反射部件40的外周侧的部件的孔。通过被卡合部440与卡合部324卡合,从而反射部件40被卡合到安装部件32。据此,反射部件40经由安装部件32而被安装到隔壁部16。
光学部件50是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具有对从光源30入射的光的配光进行控制并使光射出的功能,被收纳在反射部件40的容纳部401。光学部件50采用透光性材料来形成,例如能够采用PMMA(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脂等透明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等透明材料来形成。光学部件50为圆锥状的筒体,被构成为越向后方则逐渐变小。光学部件50的外周面501被形成为,对从后述的第二入射面522入射的、来自光源30的光进行反射。外周面501的构成优选为,能够对这种光进行全反射。并且,也可以是,在外周面501的周围设置光反射部件。
如图4所示,光学部件50具有第一透光部510以及第二透光部530。
第一透光部510具有位于光轴X上的、正面视为大致圆板状的透镜,使从光源30入射的光透过并射出。第一透光部510被设置成,大致平行于与光轴X交叉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形成的平面。并且,正面视是指,与照明装置1相对而能够看到后方向(光轴X上的与照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情况。即,正面为前面。
第一透光部510是前端侧封闭、后端侧开放的有底的圆筒状,被构成为,第一透光部510的外径越向后方则逐渐变小。并且,第一透光部510被构成为,其内径越向后方则逐渐变大。
第一透光部510具有:平板部511、第一突出部513(突出部的一个例子)、以及第二突出部520。
平板部511为圆盘状,被设置成存在于光轴X上,且大致与交叉于光轴X的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形成的平面平行。平板部511在光源30一侧(后侧)具有第一入射面512,供来自光源30的光入射。第一入射面512被设置成大致与光轴X正交。第一入射面512为圆形的平面状,具有用于使光扩散(用于抑制色斑等)的扩散结构(被施加扩散处理)。扩散结构例如通过在第一入射面512形成光扩散膜(众多的微小凹凸形状的凹痕等),而能够使第一入射面512具有光扩散功能。并且,扩散结构也可以通过将具有光扩散功能的膜等贴到第一入射面512,而具有光扩散功能。
第一突出部513在平板部511的前侧具有,向远离光源30的方向突出的菲涅耳透镜形状,与平板部511一起构成菲涅耳透镜。第一突出部513具有第一射出面514,使透过的光射出。并且,第一突出部513的菲涅耳透镜形状并非受限于本实施方式。
第一射出面514是后述的射出曲面515a、第一环状射出面516a、以及第二环状射出面517a等。第一突出部513具有:中心突出部515、环状的第一环状突出部516、以及环状的第二环状突出部517。并且,照明装置1通过该菲涅耳透镜对射出光进行聚光,来形成聚光的照明区域。
中心突出部515具有射出曲面515a,是大致呈球状的曲面。中心突出部515的中心轴优选为与光轴X大致一致。并且,射出曲面515a并非受大致球状的曲面所限,也可以是旋转二次曲面、旋转抛物面、旋转双曲線等曲面。
第一环状突出部516是以围在中心突出部515的周围的方式而被设置的呈环状的突出部。第一环状突出部516的中心轴优选为大致与光轴X一致。第一环状突出部516在截面视中为大致三角形状,越向前方则越细。第一环状突出部516具有第一环状射出面516a以及第一环状反射面516b。第一环状射出面516a是第一环状突出部516的外周侧的面,第一环状反射面516b是第一环状突出部516的内周侧的面。第一环状射出面516a使透过第一透光部510的光射出。第一环状射出面516a为越向前方则直径越小的圆锥状。第一环状反射面516b对透过第一透光部510的光进行反射。
第二环状突出部517是比第一环状突出部516的直径大的环状的突出部,被设置成围着中心突出部515以及第一环状突出部516。第二环状突出部517的中心轴优选为与光轴X大致一致。第二环状突出部517在截面视中大致为三角形状,越向前方则越细。第二环状突出部517具有第二环状射出面517a以及第二环状反射面517b。第二环状射出面517a是第二环状突出部517的外周侧的面,第二环状反射面517b是第二环状突出部517的内周侧的面。第二环状射出面517a为越向前方则直径越小的圆锥状。使透过第一透光部510的光射出。第二环状反射面517b对透过第一透光部510的光进行反射。
第二突出部520是环状的突部,以围着光源30(光源30的光轴X)的方式突出。更具体而言,第二突出部520是从平板部511的外周缘朝向后方,以围在第一入射面512的周围的方式来突出的环状的突部。换而言之,第二突出部520向与第二透光部530相反的一侧突出。第二突出部520在截面视中为大致三角形状,越向后方则越细。第二突出部520在内周侧具有第二入射面522,供来自光源30的光入射。第二突出部520的前端接近于反射部件40的容纳部401的底部402(反射部件40中的反射面)。并且,优选为,第二突出部520的前端与容纳部401的底部402以不接触的方式,尽可能地接近。
第二入射面522是随着远离光源30而直径变小的圆锥状的面。第二入射面522的中心轴优选为与光轴X一致。在第二入射面522具有用于使光扩散的扩散结构。扩散结构例如通过在第二入射面522形成光扩散膜(光扩散层),从而能够使第二入射面522具有光扩散功能。并且,第二入射面522的扩散结构也可以与第一入射面512的扩散结构相同。
第二透光部530为环状的突部,以从平板部511的外周缘围着第一突出部513的周围的方式,向远离光源30的方向突出。第二透光部530具有第二射出面534,使透过的光射出。在第二透光部530的内表面形成有环状的阶梯部535。在本实施方式中,阶梯部535由各个台阶构成,从而成为阶梯状。
阶梯部535随着接近第一突出部513(向后方)而直径变小。换而言之,第二透光部530的内径,随着接近光源30(向后方)而逐渐变小(直径逐渐变小)。阶梯部535具有:平行于大致与光轴X正交的平面的射出平面535a、以及与射出平面535a正交的壁面535b。阶梯部535的中心轴优选为与光轴X大致一致。各个射出平面535a以及各个壁面535b为第二射出面534。
第二透光部530的前方侧具有从第二透光部530的外周侧,向径外方向突出的环状支承部539。环状支承部539的背面与反射部件40的前端(尖端)抵接。优选为,在环状支承部539与反射部件40的前端之间形成缝隙。
如图2所示,光学部件50在环状支承部539设置有三个被卡合部540。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合部540是具有被设置在光学部件50的环状支承部539的凹状的形状的部分。通过光学部件50的被卡合部540卡合到反射部件40的卡合部410,从而光学部件50被卡合到反射部件40。卡合部410具有用于支承光学部件50的爪状的部分。据此,光学部件50经由反射部件40以及安装部件32而被安装到隔壁部16。并且,通过在这种在反射部件40的容纳部401配置光学部件50,从而由反射部件40反射的光能够高效地入射到光学部件50。
光控制部件60为前后开口的大致筒状,例如采用聚碳酸脂、PBT等树脂材料来形成。被收纳在筒状部11的前方空间121、且被配置在比光学部件50更靠前方。
光控制部件60具有:供从光学部件50射出的光入射的入射开口部610、以及供入射到入射开口部610的光射出的射出开口部620。光控制部件60被配置成,入射开口部610位于光学部件50的附近,射出开口部620位于灯体10的前方开口部111的附近。光控制部件60的内径以及外径从前方向后方而逐渐变小。
光控制部件60被配置成光轴X从其内部通过,并且优选为,光控制部件60的中心轴与光轴X大致一致。并且,为了不妨碍从光控制部件60射出的光,光控制部件60的前方的外径与筒状部11的内径大致相同。并且,只要光控制部件60的前方的外径与筒状部11的内径大致等同,就可以抑制从筒状部11与光控制部件60之间漏出射出光。
在光控制部件60的内表面形成黒色的眩光抑制面。这样,灯体10的前方开口部111附近的内表面由黒色的眩光抑制面,即由光控制部件60的内表面覆盖。通过该眩光抑制面,能够抑制灯体10的前方开口部111附近的内表面上的眩光。
光控制部件60的内表面只要是黑色的眩光抑制面,没有特殊的限定。黑色的眩光抑制面例如能够通过对涂成黒色的面进行去除光泽的处理来实现。并且,黑色的眩光抑制面可以通过在涂成黒色的面、或由黑色的部件构成的面上施加表面纹理加工来实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抑制光控制部件60的内表面上的眩光,在光控制部件60的内表面设置了阶梯部630(障板)。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光控制部件60在其外周具有被卡合部660。光控制部件60通过被卡合部660卡合到在筒状部11的内周面凹陷设置的卡合部114,从而被保持在灯体10的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合部660具有凸状的形状,被卡合到具有凹状的形状的卡合部114。
筒状部11具有缺口部113以及遮光壁部14。
缺口部113是从筒状部11的后端向前方形成的缝隙。缺口部113以能够与后述的臂部70卡合的方式而被形成。
遮光壁部14从安装面161向前方延伸,且围在光源30的周围。遮光壁部14对从光源30射出的光之中的、从反射部件40与安装面161(或光源30)的间隙中漏出的一部分的光,从灯体10的筒状部11与反射部件40之间的泄漏进行抑制。
并且,筒状部11在前方空间121具有多个前方散热片部15,该多个前方散热片部15具有至少与隔壁部16以及筒状部11的一方一体形成的飞边状的形状。前方散热片部15具有散热功能,对从隔壁部16以及筒状部11的至少一方传导来的热进行散热。另外,在前方散热片部15与筒状部11以及隔壁部16这双方被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由光源30产生的热从隔壁部16经由前方散热片部15,而被高效地传导到筒状部11。并且,为了抑制前方散热片部15在照明装置1的露出面上的凹凸结构,从而被配置成不从前方空间121伸出到灯体10的外部。
如图3所示,在隔壁部16被形成有穿通孔162、以及没有进行图示的两个贯通孔。
穿通孔162是供引线92从内置有电源盒90的电源电路穿通的孔,引线92用于将电力提供给光源30。为了抑制光从穿通孔162漏出到后方空间122,穿通孔162的内径优选为与引线92的外径大致相同。
贯通孔是用于将支承臂部70的臂部支承台20固定到隔壁部16的孔。通过图2所示的两个螺钉26分别经由贯通孔,与被形成在臂部支承台20的前端的螺孔拧合,从而臂部支承台20被固定到隔壁部16。
并且,筒状部11在后方空间122具有未图示的多个后方散热片部,该多个后方散热片部具有至少与筒状部11以及隔壁部16的一方一体形成的飞边状的形状。后方散热片部具有与前方散热片部15同样的功能。
臂部支承台20由金属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支承台20例如通过铝压铸工序而被形成。臂部支承台20的外表面的喷涂颜色可以按照照明装置1的用途等来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支承台20与灯体10被涂成相同的白色。
臂部支承台20是支承臂部70的部件。臂部支承台20在后方空间122被固定到灯体10。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支承台20被固定到隔壁部16的后方空间122侧。
臂部支承台20具有:与灯体10热连接的散热部28、以及与臂部70的下端连结的臂部支承部242。如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支承台20被固定在灯体10的隔壁部16。据此,臂部支承台20的散热部28具有对从光源30产生的热进行散热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28被配置在臂部支承台20的后方一侧。散热部28具有露出到外部的露出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部28呈大致圆板状的形状,在露出到外部一侧的主面,形成有大致沿着上下方向的呈凹凸形状的多个沟。由于通过该沟能够增大散热部28的表面面积,因此能够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部28堵塞后方开口部112,后方开口部112是灯体10的后方空间122侧的开口。这样,通过由散热部28堵塞后方开口部112,因此能够抑制从外部看到被配置到灯体10的后方空间122的多个后方散热片部17、引线92等。另外,在此的堵塞并非意味着完全密封。例如,为了将散热部28(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的臂部支承台20)插入到后方开口部112而所需要的间隙,也可以被设置在散热部28与后方开口部112之间。并且,只要通过散热部28能够堵塞成几乎看不到灯体10的后方空间122的内部即可。
并且,散热部28的朝向后方空间122外侧的面具有凹凸结构,被配置在后方空间122侧的内部。
臂部70是一端(上侧)与电源盒90连接,且另一端(下侧)与灯体10连接的部件。臂部70具有彼此向相反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的旋转轴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部呈在与光轴X以及臂部70的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臂部70通过由板簧和臂部支承台20的臂部支承部242夹持,从而臂部70旋转自如地被安装到臂部支承台20。即,臂部70经由臂部支承台20而与灯体10连接。臂部70被配置在形成于筒状部11的侧面部的缺口部113。
臂部70由金属材料形成,例如通过铝压铸工序而被形成。在臂部70的内部形成有在臂部70的上下方向上的穿通孔76。引线92插入到穿通孔76,通过引线92,电力从电源盒90被提供到光源30。臂部70被构成为,引线92露出到外部,从而抑制损伤。
电源盒90是内置有将电力提供到光源30的电源电路的框体。内置于电源盒90的电源电路将从电源盒90的外部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将该直流电经由引线92提供到光源30的LED304。
在这种照明装置1中,如图4的粗实线所示,来自光源30的光,例如由存在于光源30的LED304与第二突出部520的前端之间的反射部件40的框体部405反射。由框体部405反射的光从第二突出部520的第二入射面522入射并透光到内部,从阶梯部535的射出平面535a射出。并且,在来自光源30的光直接入射到第一透光部510的第一入射面512的情况下,透过第一透光部510,从第一环状突出部516的第一环状射出面516a射出。而且,在来自光源30的光直接入射到第一透光部510的第二入射面522的情况下,透过第一透光部510,在光学部件50的外周面501反射,并从第一环状突出部516的第一环状射出面516a射出。
这样,在该照明装置1,在前方形成聚光的照明区域。由这样的光学部件50进行恰当地配光控制。另外,在此示出了光路的一个例子,光路并非受此所限。
[作用効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1的作用効果进行说明。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具备:光源30;光学部件50,对来自光源30的光的朝向进行控制;以及反射部件40,使光反射并入射到光学部件50。并且,光学部件50具有:使从光源30入射的光透过并射出的第一透光部510;以及从第一透光部510向远离光源30的方向突出的第二透光部530。而且,第一透光部510具有第一突出部513,该第一突出部513是向远离光源30的方向突出的结构。并且,第二透光部530被设置成围在第一突出部513的周围。而且,在第二透光部530的内表面具有环状的阶梯部535。并且,构成阶梯部535的每个环状的台阶,随着接近第一突出部513而直径逐渐缩小。
根据此构成,由于第一透光部510的第一突出部513向远离光源30的方向突出,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突出部513的温度上升。并且,通过第一突出部513、阶梯部535等对来自光源30的光进行聚光,从而能够容易地形成聚光的照明区域。
因此,能够在抑制光学部件50的温度上升的同时,确保光学部件50的聚光性。
另外,由于在第二透光部530的内表面形成有环状的阶梯部535,因此与没有形成阶梯部535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二透光部530的材料费。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中,第一透光部510具有围在光源30的周围、且向与第二透光部530相反一侧(后侧)突出的第二突出部520。
通过此构成,由于第二突出部520以使第一突出部513离开光源30的方式,向与第二透光部530相反的一侧突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第一突出部513的温度上升。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中,反射部件40被设置在第二突出部520的前端与光源30之间,以遮挡来自光源30的光。
通过此构成,由于反射部件40的框体部405存在于第二突出部520的前端与光源30的连结直线上,因此,来自光源30的光不会容易地直接照射到离光源30近的位置上的第二突出部520。因此,能够抑制第二突出部520的温度上升。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的第一突出部513为菲涅耳透镜形状。
通过此构成,能够使第一突出部513的厚度变薄。因此,不仅能够缩短形成第一突出部513的时间,而且能够实现光学部件50的轻量化并能够防止制造成本增加。
尤其是,若第一突出部513为菲涅耳透镜形状,则能够确保光学部件50的聚光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中,在光学部件50的与第一突出部513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供来自光源30的光入射的第一入射面512。并且,在第一入射面512具有用于使光扩散的扩散结构。
通过此构成,能够抑制光的色斑、或光的亮斑的发生。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照明装置1,在第二突出部520的光源30一侧(光轴X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供来自光源30的光入射的第二入射面522。并且,第二入射面522具有用于使光扩散的扩散结构。
通过此构成,能够抑制光的色斑、或光的亮斑的发生。
(变形例等)
以上虽然基于本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受以上实施方式所限。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具有第一环状突出部以及第二环状突出部这两个环状突出部,但是也可以设置比第二环状突出部的直径大的多个环状突出部。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后方散热片部虽然与筒状部以及隔壁部这双方被一体形成,但是,后方散热片部的构成并非受此所限。后方散热片部也可以至少与筒状部以及隔壁部的其中一方一体形成。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前方散热片部虽然与筒状部、隔壁部以及遮光壁部均为一体形成,但是,前方散热片部的构成并非受此所限。前方散热片部也可以与筒状部、隔壁部以及遮光壁部的至少其中之一被一体形成。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光源虽然采用了COB型LED,不过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例如,也可以采用SMD(Surface Mount Device:表面贴装)型LED。并且,也可以采用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元件等其他的固体发光元件。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将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执行于各个实施方式而得到的形态,或者对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后的形态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 照明装置
30 光源
40 反射部件
50 光学部件
510 第一透光部
512 第一入射面
513 第一突出部(突出部)
520 第二突出部(壁部)
522 第二入射面
530 第二透光部
535 阶梯部

Claims (6)

1.一种照明装置,
该照明装置具备:
光源;
光学部件,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的朝向进行控制;以及
反射部件,使光反射,并使光入射到所述光学部件,
所述光学部件具有第一透光部以及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使从所述光源入射的光透过并射出,所述第二透光部从所述第一透光部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突出,
所述第一透光部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的结构为,向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突出,
所述第二透光部被设置成,围在所述突出部的周围,
在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内表面具有环状的阶梯部,
构成所述阶梯部的每个环状的台阶随着接近所述突出部,而其直径逐渐缩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第一透光部具有壁部,该壁部以围在所述光源的周围的方式,向与所述第二透光部相反的一侧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反射部件被设置在所述壁部的前端与所述光源之间,以遮挡来自所述光源的光。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所述突出部为菲涅耳透镜形状。
5.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所述光学部件的与所述突出部相反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入射面,该第一入射面供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
在所述第一入射面具有用于使光扩散的扩散结构。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
在所述壁部的所述光源一侧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入射面,该第二入射面供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入射,
在所述第二入射面具有用于使光扩散的扩散结构。
CN201710342102.5A 2016-05-17 2017-05-16 照明装置 Pending CN1073880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9075 2016-05-17
JP2016099075A JP6761968B2 (ja) 2016-05-17 2016-05-17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8094A true CN107388094A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38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2102.5A Pending CN107388094A (zh) 2016-05-17 2017-05-16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61968B2 (zh)
CN (1) CN10738809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0893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光学部件
CN112648554A (zh) * 2019-10-10 2021-04-13 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N114667410A (zh) * 2019-11-14 2022-06-24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7584B2 (ja) * 2017-04-06 2021-08-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及び照明器具
JP7033757B2 (ja) * 2018-04-24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7182942B2 (ja) * 2018-08-02 2022-1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1695A1 (de) * 1997-07-03 1999-01-14 Sidler Gmbh & Co. Vorsatz für eine leuchtdiode und bremsleucht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2003676A (zh) * 2009-08-28 2011-04-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透镜
KR101287023B1 (ko) * 2012-02-13 2013-07-17 (주)엔디에스 조명 및 백라이트용 확산렌즈
CN103629622A (zh) * 2012-08-22 2014-03-12 上海康耐司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将led发出的光线全部汇聚成平行光的透镜
WO2014073158A1 (ja) * 2012-11-07 2014-05-1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成形型
CN203848200U (zh) * 2014-04-16 2014-09-24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和透镜系统
CN104132305A (zh) * 2014-07-04 2014-11-05 佛山市中山大学研究院 一种聚光透镜
KR200475156Y1 (ko) * 2013-01-04 2014-11-12 수 첸-웨이 조명용의 줌 다층 렌즈
JP2015090776A (ja) * 2013-11-05 2015-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N104864360A (zh) * 2015-05-27 2015-08-26 立达信绿色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结构
US20160131330A1 (en) * 2010-04-08 2016-05-12 Ledengin, Inc. Hybrid lens system incorporat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lens and diffus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97348B2 (ja) * 2004-01-13 2010-07-07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2014110120A (ja) * 2012-11-30 2014-06-12 Panasonic Corp Led照明器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1695A1 (de) * 1997-07-03 1999-01-14 Sidler Gmbh & Co. Vorsatz für eine leuchtdiode und bremsleucht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2003676A (zh) * 2009-08-28 2011-04-0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透镜
US20160131330A1 (en) * 2010-04-08 2016-05-12 Ledengin, Inc. Hybrid lens system incorporat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lens and diffuser
KR101287023B1 (ko) * 2012-02-13 2013-07-17 (주)엔디에스 조명 및 백라이트용 확산렌즈
CN103629622A (zh) * 2012-08-22 2014-03-12 上海康耐司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将led发出的光线全部汇聚成平行光的透镜
WO2014073158A1 (ja) * 2012-11-07 2014-05-1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照明装置および成形型
KR200475156Y1 (ko) * 2013-01-04 2014-11-12 수 첸-웨이 조명용의 줌 다층 렌즈
JP2015090776A (ja) * 2013-11-05 2015-05-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N203848200U (zh) * 2014-04-16 2014-09-24 杭州巨星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和透镜系统
CN104132305A (zh) * 2014-07-04 2014-11-05 佛山市中山大学研究院 一种聚光透镜
CN104864360A (zh) * 2015-05-27 2015-08-26 立达信绿色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透镜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0893A (zh) * 2018-10-31 2020-05-08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以及光学部件
CN112648554A (zh) * 2019-10-10 2021-04-13 小泉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CN114667410A (zh) * 2019-11-14 2022-06-24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CN114667410B (zh) * 2019-11-14 2023-08-01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光源模块、以及照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61968B2 (ja) 2020-09-30
JP2017208206A (ja)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8094A (zh) 照明装置
TW408497B (en) LE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CN102859260B (zh) 固态灯泡
CN102725579B (zh) 光源装置
JP3152234U (ja) Ledバルブ及びそのランプカバー
CN104023427B (zh) 照明装置
JP2013016588A (ja) Led発光装置
CN204240108U (zh) 照明器具
CN105143762B (zh) 符合美国国家电气规程1类标准的透镜组合件
TW201240154A (en) Structure of the LED package
JP2015090776A (ja) 照明器具
JP2008053660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
JP6624550B2 (ja) 照明器具
TWI712845B (zh) 環繞攝影機透鏡之發光二極體閃光環
CN204062860U (zh) 照明装置
JP2013045530A (ja) 発光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KR100626365B1 (ko) 반사형 구조의 발광다이오드
CN108692292A (zh) 透镜以及照明器具
JP5529576B2 (ja) 発光装置
TW202122900A (zh) 環繞攝影機透鏡之發光二極體閃光環
JP5996037B2 (ja) Led発光装置
JP2015022911A (ja) 発光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装置
TWM399295U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increasing light extracting efficiency by destroying total reflection light source
JP2015111497A (ja) ランプ
CN207281423U (zh) 一种直下式led光源模块、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