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6703A -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6703A
CN107386703A CN201710508542.3A CN201710508542A CN107386703A CN 107386703 A CN107386703 A CN 107386703A CN 201710508542 A CN201710508542 A CN 201710508542A CN 107386703 A CN107386703 A CN 107386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waits
layer
area
rail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85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旭晖
田利伟
郭辉
庄炜茜
代焱
雷彬
李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0854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867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86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67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3/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public or similar purposes; Institutions, e.g. infirmaries or pris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隔墙组将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及至少一个候车区,各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进站广厅连通,各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候车层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得候车区的进出门洞不与站房主入口直线相对连通,增加了渗透风进入候车区的难道,可有效避免站房主入口处产生的渗透风对候车区的影响,提高候车区的舒适度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站房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二层设计的线侧式铁路旅客站房主入口外门常年处于开启状态,穿堂风和无组织渗透通风作用较为明显(无组织渗透通风是指通过门窗以及开口侵入建筑物内、未经控制的室外空气以及由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渗透风)。调研结果表明,站房单位面积渗透风量在15m3/h左右,渗透风引起的空调负荷占空调总负荷的20%左右。无组织渗透通风造成了室内热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候车区的舒适度大大下降;且由于穿堂风和无组织渗透通风的存在,站房内部空调能耗水平较高,不利于站房节能。
此外,为了确保旅客运输安全有序,铁路站房运营过程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了车票实名制管理和安检程序,而原有的站房室内平面布局未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域,目前大都在主入口处新增实名制管理和安全检查,造成大量旅客滞留在主进站口和站前广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和至少一个进站口,所述站房主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和至少一个候车区,所述站房主入口及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候车层内还形成有由所述隔墙组围设形成的进站通道,所述进站广厅通过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站房主入口衔接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广厅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各所述候车区均位于所述进站广厅的远离轨道线的一侧。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进站广厅垂直相交连通形成一T形活动空间,其中,所述进站通道沿垂直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且其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候车区。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口有两个且分列于所述进站通道两侧,两所述进站口均远离所述进站通道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每一所述候车区有一所述进出门洞与对应侧的所述进站口正对。
作为实施例之一,沿轨道线延伸方向,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通道错位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进站通道内设有安检位。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站房还配置有第一空调机构和第二空调机构,所述第一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均与所述进站通道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与所述第二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站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上方的第二候车层,所述进站广厅内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候车层与所述第二候车层的扶梯。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候车层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得候车区的进出门洞不与站房主入口直线相对连通,增加了渗透风进入候车区的难道,可有效避免站房主入口处产生的渗透风对候车区的影响,提高候车区的舒适度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候车层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候车层的人员流通线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候车层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候车层的人员流通线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1和至少一个进站口7,所述站房主入口1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7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站房主入口1供人员进出站房,进站口7供旅客进入站台乘车。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8及至少一个候车区5,站房主入口1及各所述进站口7均与所述进站广厅8连通,各候车区5均通过进出门洞6与进站广厅8连通,各进出门洞6均位于对应的候车区5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基于上述结构,由于候车区5的进出门洞6朝向轨道线开设且位于候车区5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即位于候车区5的远离站房主入口1的一侧),站房主入口1处产生的渗透风如需流通进入候车区5需转变风向,从而增加了站房主入口1处产生的渗透风进入候车区5的难度,可有效避免站房主入口1处产生的渗透风对候车区5的影响,提高候车区5的舒适度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述第一候车层内还形成有由隔墙组围设形成的进站通道4,所述进站广厅8通过所述进站通道4与站房主入口1衔接连通。上述隔墙组包括至少一面用于分隔进站通道4与候车区5的第一隔墙以及至少一面用于分隔进站广厅8与候车区5的第二隔墙;上述进站通道4可以为相邻两面第一隔墙围设形成的空间(如图1和图2所示),也可以为第一隔墙与相邻的第一候车层的墙体围设形成的空间,等。通过该进站通道4对进站旅客进行有效疏导;如图1和图2,优选地,于所述进站通道4内设有安检位。该安检位可设置安检设备3,进一步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实名制验证台2。上述安检位优选为靠近进站通道4的出口侧设置,一方面旅客安检后可直接进入进站广厅8,另一方面,可预留空间使得进站通道4已容纳更多的旅客,避免旅客在车站外广场或站房主入口1处滞留。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上述进站广厅8优选为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各候车区则均位于进站广厅的远离轨道线的一侧。也即,进站广厅8是各第二隔墙与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一侧的墙体围设形成的空间,该进站广厅8有一开放区开口与进站通道4连通,人员经站房主入口1进入第一候车层后,经由进站通道4进入进站广厅8内。即上述的进站通道4与进站广厅8相交连通,或者说,该进站通道4与进站广厅8之间转折连通,相应地,各第一隔墙均为不开设门窗的封闭型隔墙,各进出门洞6开设于对应的第二隔墙上,使得各候车区5的进出通道不与站房主入口1呈直线相对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上述进站通道4优选为呈直廊型通道,且优选为沿垂直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即从站房主入口1一侧向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墙体延伸;上述进站广厅8优选为沿平行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从而,进站通道4与进站广厅8垂直相交连通,二者可以构成一L形活动空间,相应地,进站通道4的其中一侧为第一候车层的墙体,另一侧则为候车区5,也可以构成一T形活动空间,则相应地,进站通道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候车区5。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进站通道4与进站广厅8垂直相交连通形成一T形活动空间,旅客自站房主入口1进入进站通道4后,可向两侧分流,保证旅客进站流线通畅。其中,各候车区5可进一步分隔形成多个候车室,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站房的实际结构情况易于确定的,此处不再详述。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对应于上述的两个候车区5的结构,所述进站口7有两个且分列于所述进站通道4两侧,两所述进站口7均远离所述进站通道4设置,即沿轨道线的延伸方向,两进站口7与进站通道4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以减少进站口7与进站通道4之间的渗透风流通,可避免该第一候车层内穿堂风的出现。优选地,每一所候车区5有一进出门洞6与对应侧的进站口7正对,以便于两候车区5的旅客检票进站。如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每一候车区5具有第一进出门洞和第二进出门洞,第一进出门洞与第二进出门洞沿轨道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第二进出门洞位于第一进出门洞远离进站通道4的一侧,该第二进出门洞优选为与对应侧的进站口7正对;则:由于第一进出门洞与第二进出门洞均与进站广厅8连通,二者均可作为进出候车区5的通道;或者,为提高候车秩序性,第一进出门洞可作为进入候车区5的通道,第二进出门洞可作为旅客离开候车区5进入进站口7的通道;当然,由于进站口7与进站广厅8连通,旅客也可直接经由进站广厅8进入进站口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在第二进出门洞与对应的进站口7之间设置隔离带,以保证候车秩序性。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布局结构,可有效保证旅客进站的流线通畅要求,针对存在的多种人员流通情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调整。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之一,如图1和图2,沿轨道线延伸方向,各所述进站口7均与所述进站通道4错位设置,也即各进站口7均不与进站通道4呈直线正对,以避免站房内穿堂风的出现。另外,基于站房安全设计的需要,进一步可在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墙体上开设至少一个应急疏散通道13,该应急疏散通道13正常情况下是由门体封堵的,以避免其产生渗透风,其中一应急疏散通道13可与进站通道4/站房主入口1正对,以便于人员疏散流通。
另外,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墙体内壁上还布设有候车信息显示屏,所述候车信息显示屏与所述站房主入口1正对;该候车信息显示屏可对进入进站通道4的旅客进行候车引导,保证人员流通的有序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进站通道4,以及对第一候车层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具有人流疏导快的特点,避免旅客在车站外广场或站房主入口1处滞留;同时可避免站内穿堂风和无组织渗透通风对候车区5的影响,提高候车区5的室内热环境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
进一步优化该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基于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候车层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可针对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热舒适性标准,实现各功能区室内热环境的有效控制;相应地,所述站房配置有第一空调机构和第二空调机构,所述第一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均与所述进站通道4连通,各所述候车区5均与所述第二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连通;其中,进站通道4属于过渡区域,其空调设计标准可低于候车区5;对于进站广厅8,其可与各候车区5共用第二空调机构,也可单独设置第三空调机构对其进行热环境控制,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化该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如图1-图4,所述站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上方的第二候车层,所述进站广厅8内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候车层与所述第二候车层的扶梯9,通过扶梯9即可进入第二候车层的候车区10。对于上述的在进站通道4两侧均形成有候车区5的结构,可在进站通道4两侧分别设置扶梯9。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述第二候车层具有入站口11且配置有连通所述入站口11与站台的过轨天桥12,所述入站口11位于所述第二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和至少一个进站口,所述站房主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
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和至少一个候车区,所述站房主入口及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候车层内还形成有由所述隔墙组围设形成的进站通道,所述进站广厅通过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站房主入口衔接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站广厅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各所述候车区均位于所述进站广厅的远离轨道线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进站广厅垂直相交连通形成一T形活动空间,其中,所述进站通道沿垂直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且其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候车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站口有两个且分列于所述进站通道两侧,两所述进站口均远离所述进站通道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候车区有一所述进出门洞与对应侧的所述进站口正对。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沿轨道线延伸方向,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通道错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进站通道内设有安检位。
9.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房还配置有第一空调机构和第二空调机构,所述第一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均与所述进站通道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与所述第二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连通。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上方的第二候车层,所述进站广厅内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候车层与所述第二候车层的扶梯。
CN201710508542.3A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Pending CN1073867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8542.3A CN107386703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8542.3A CN107386703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6703A true CN107386703A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33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8542.3A Pending CN107386703A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867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2437A (zh) * 2021-01-28 2021-06-08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8674A (en) * 1959-12-24 1964-09-02 Jack Smit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park structures
CN2833002Y (zh) * 2005-10-28 2006-11-01 刘荣 火车客运站侯车大楼
CN202588031U (zh) * 2012-05-16 2012-12-12 临夏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新型双列式暖棚肉羊育肥舍
CN105928165A (zh) * 2016-06-20 2016-09-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自调节空气幕系统及空气幕自调节方法
CN205909449U (zh) * 2016-06-20 2017-01-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自调节空气幕系统
CN106765777A (zh) * 2017-01-06 2017-05-31 中铁第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铁车站出入口无组织进风控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8674A (en) * 1959-12-24 1964-09-02 Jack Smit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vehicle park structures
CN2833002Y (zh) * 2005-10-28 2006-11-01 刘荣 火车客运站侯车大楼
CN202588031U (zh) * 2012-05-16 2012-12-12 临夏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新型双列式暖棚肉羊育肥舍
CN105928165A (zh) * 2016-06-20 2016-09-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自调节空气幕系统及空气幕自调节方法
CN205909449U (zh) * 2016-06-20 2017-01-2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自调节空气幕系统
CN106765777A (zh) * 2017-01-06 2017-05-31 中铁第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地铁车站出入口无组织进风控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无: "湖南衡阳站站房设计", 《华中建筑》 *
郭旭晖: "新广州站无组织通风对空调系统负荷的影响", 《暖通空调》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22437A (zh) * 2021-01-28 2021-06-08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9195B1 (de) Hochhaus mit einer anzahl von n etagen und mit einem abströmschacht
CN211173275U (zh) 线侧下式中小型高铁站房平面布置结构
CN107386703A (zh)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CN112096131B (zh) 一种交通枢纽综合体人员疏散设施
CN207420139U (zh) 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JP6288959B2 (ja) ユニット式建物
CN204847704U (zh) 防水型室外电梯轿厢
CN108749821B (zh) 一种有轨电车地下车站
CN105060074A (zh) 防水型室外电梯轿厢
CN106437745A (zh) 一种城际铁路隧道竖井式紧急出口结构系统
CN212511579U (zh) 一种地下车站梯级空调系统
CN202611274U (zh) 一种上层双跃层式住宅
CN213768521U (zh) 一种用于有轨电车的地下车站
CN202967821U (zh) 新型电梯厅门防风隔音结构
CN105525683B (zh) 一种分离式钢架玻璃建筑
JP6716277B2 (ja) ダブルスキン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CN202138938U (zh) 电梯轿厢
CN106677390A (zh) 一种半隐框呼吸式幕墙
CN204590232U (zh) 一种高层建筑核心筒
JPH062445A (ja) 住宅における設備機器の配置構造
CN104163174A (zh) 站台全封闭轨道外露式高架车站
AU2018100065A4 (en) Dual-power ventilated smoke-proof elevator car for intelligent community
CN216384492U (zh) 一种高铁站进站区域用双层双向流一体化空气处理装置
CN216305506U (zh) 一种建筑结构
CN203785127U (zh) 方便空调室外机安装的飘窗侧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