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1269A -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1269A
CN107371269A CN201610321205.9A CN201610321205A CN107371269A CN 107371269 A CN107371269 A CN 107371269A CN 201610321205 A CN201610321205 A CN 201610321205A CN 107371269 A CN107371269 A CN 107371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interval
transmission time
user equipment
scheduling
short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212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1269B (zh
Inventor
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212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1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1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1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1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1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for groups of terminals or us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21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based on age of data to be s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所述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接收基站配置的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采用上述方案可以解决应用sTTI调度的UE处理HARQ进程的问题,进而实现应用sTTI调度的UE与基站的通信。

Description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基站通过子帧内的下行控制信令(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下行数据的传输以及上行数据的传输。比如对于下行数据的传输,基站通过DCI在子帧n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指示下行数据传输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调制编码格式、分配的物理资源块的位置信息等),UE在解出自身的DCI之后,根据其中包含的资源配置信息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接收数据,如果UE能够正确解出数据,UE在之后的某个子帧n+k(k>=4)发送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如果UE不能解出数据,UE需要反馈否定确认字符(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
以上整个过程为一个完整的数据传输过程。其中:子帧的长度为1ms,通常包含14个符号(symbol)。UE在一个子帧内接收DCI以及相应的数据,在下一个子帧能够再次从基站接收DCI以及相应的数据,因此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为1ms。随着通信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上述的传输调度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效率低,已经不适应有些紧急业务数据的发送。
为了缩短数据传输的时延,3GPP考虑引入缩短传输时间间隔(Short TTI,简称为sTTI,低于1ms),即基站能够在sTTI内调度UE,向UE发送数据或向UE发送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授权(UL Grant)。然而对于应用sTTI调度的UE如何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造成应用sTTI调度的UE无法与基站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应用sTTI调度的用户设备处理HARQ进程的问题,进而实现应用sTTI调度的用户设备与基站的通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接收基站配置的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包括:当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包括:当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在所述第二时长内,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基站发送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基站发送比例值,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比例值得到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通过所述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通过子帧内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下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通过子帧内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上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在所述下行信道与所述上行信道配置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可选地,所述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后,还包括: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并按照所述数据数量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根据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时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发送的最大比特数,乘以一个比例值,计算获得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可选地,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所述比例值: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比例值;根据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1ms计算得到。
可选地,所述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包括:当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的第三时长内仅应用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当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第一发送单元,适于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其中: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第一接收单元,适于接收基站配置的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数量确定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进程维护单元,适于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调度配置单元,适于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可选地,所述数量确定单元,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适于是否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传输时间间隔;第一数量确定子单元,适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数量确定单元,包括:第二判断子单元,适于判断是否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第二数量确定子单元,适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在所述第二时长内,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可选地,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比例值,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比例值得到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第一获取单元,适于获取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其中: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第一配置单元,适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第二配置单元,适于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调度单元,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配置单元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可选地,所述调度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第一调度子单元,适于通过子帧内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下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第二调度子单元,适于通过子帧内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上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配置单元,适于在所述下行信道与所述上行信道配置相同或不同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一配置单元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后,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并按照所述数据数量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适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根据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时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发送的最大比特数,乘以一个比例值,计算获得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可选地,所述第二获取单元,适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所述比例值: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比例值;根据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1ms计算得到。
可选地,所述第二配置单元,适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的第三时长内仅应用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当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一方面,在接收基站配置的短传输时间间隔之后,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进而按照所述短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由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也就是接受基站的调度,由于针对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调整和维护,故可以解决应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调度的用户设备处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问题,进而可以实现基站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对用户设备的调度及数据交互。
另一方面,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选择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进而按照所述短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由于针对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配置,故可以解决应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调度的用户设备处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问题,进而可以实现基站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对用户设备的调度及数据交互。
进一步,在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后,通过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进而根据按照所述数据数量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可以避免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对用户设备的调度超出用户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对用户设备进行过度调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基站通过子帧内的下行控制信令(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调度下行数据的传输以及上行数据的传输。比如对于下行数据的传输,基站通过DCI在子帧n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指示下行数据传输的资源配置信息(包括调制编码格式、分配的物理资源块的位置信息等),UE在解出自身的DCI之后,根据其中包含的资源配置信息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接收数据,如果UE能够正确解出数据,UE在之后的某个子帧n+k(k>=4)发送确认字符(Acknowledgement,ACK);如果UE不能解出数据,UE需要反馈否定确认字符(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
以上整个过程为一个完整的数据传输过程。其中:子帧的长度为1ms,通常包含14个符号(symbol)。UE在一个子帧内接收DCI以及相应的数据,在下一个子帧可以再次从基站接收DCI以及相应的数据,因此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为1ms。随着通信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上述的传输调度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效率低,已经不适应有些紧急业务数据的发送。
为了缩短数据传输的时延,3GPP考虑引入缩短传输时间间隔(Short TTI,简称为sTTI,低于1ms),即基站可以在sTTI内调度UE,向UE发送数据或向UE发送用于上行数据传输的上行授权(UL Grant)。然而对于应用sTTI调度的UE如何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Process,HARQ Process)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接收基站配置的短传输时间间隔之后,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进而按照所述短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也就是接收基站的调度,由于针对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调整和维护,故可以解决应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调度的用户设备处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问题,也就是可以实现基站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对用户设备的调度及数据交互。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以下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下面分步骤对所述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为了降低数据传输的时延,在具体实施中,用户设备可以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中可以包括用户设备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步骤S12:接收基站配置的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接收到所述能力信息后,可以为用户设备配置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实现被基站使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调度。
为了避免基站对UE的过度调度,或者超过UE的处理能力,在具体实施中,UE可以以多种方式,来告知所述基站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比如,UE可以直接向所述基站发送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UE还可以向所述基站发送比例值,以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比例值得到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比例值为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1ms的比值。当基站根据比例值得到UE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时,基站可以不必从UE处获得该比例值,而是直接依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1ms的比值,取相对应的比例值,如sTTI为0.5ms时,取得比例值为1/2、或者取7/13,此时协议可以预定义可以取的比例值数值。
步骤S13: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协议中预先定义每个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比如,对于0.5ms的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采用的调度时延为1.5ms。对于4个符号长度的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采用的调度时延为1ms。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通信模式不同,可以确定不同的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果用户设备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所述传输时间间隔的调度时(即在该段时间内,基站只能通过一种时长的短传输时间间隔调度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在短传输时间间隔内接收下行控制信令和数据),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长内,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时长内,只是维护一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故可以降低用户设备的处理复杂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在具体实施中,如果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用户设备可以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的调度时,比如在一个子帧内,基站可以用PDCCH调度UE(TTI长度为14个符号),在下一个子帧内,基站采用sPDCCH调度UE(sTTI长度为7个符号,或4个符号,TTI小于1ms),在下下一个子帧,基站又用PDCCH调度UE。或者在同一个子帧,基站可以采用PDCCH和sPDCCH调度UE。或者用户设备可以同时应用多种短传输时间间隔的调度。在这种情况下,基站通过所述不止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可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长内,所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可以有所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可以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可以为在所述第二时长内,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时长内,用户设备还是只维护一套混合自动重选请求进程,但是其数量为该段第二时长内所出现的最大的混合自动重选请求进程。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可以为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换言之,就是维护多套独立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具体实现方法与上一实施例的处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FDD为例,对于下行信道,采用传输时间间隔为1ms以及调度时延为3ms时需要的HARQ进程为8个,采用缩短传输时间间隔0.5ms以及调度时延2ms时需要的HARQ进程为10个,此时UE可以维护总的HARQ进程为10个,基站在采用传输时间间隔为1ms以及调度时延为3ms调度UE时,使用前8个HARQ进程;基站在采用缩短传输时间间隔0.5ms以及调度时延2ms调度UE时,使用10个HARQ进程。UE也可以维护两套独立的数量分别为8与10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基站在采用传输时间间隔为1ms以及调度时延为3ms调度UE时,使用数量为8个的那套HARQ进程,基站在采用缩短传输时间间隔0.5ms以及调度时延2ms调度UE时,使用数量为10个的那套HARQ进程。
以上仅以下行信道为例,对于上行信道可以采用类似的处理方法。
步骤S14: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用户设备可以按照所述短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也就是按照所述sTTI及调度时延来与基站进行数据及信令的交互。
综上所述可知,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进而按照所述短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也就是接收基站的调度,由于针对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调整和维护,故可以解决应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调度的用户设备处理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问题,也就是可以实现基站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对用户设备的调度及数据交互。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另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获知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由于能力信息可以反映所述用户设备的通信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向用户设备发送安全模式命令之前,向用户设备发送能力信息请求消息,以获取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中可以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也就是说,所述能力信息可以表征所述用户设备可以支持sTTI,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为小于1ms的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具体情况,获取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方式可以不同。比如:如果核心网络侧之前保存有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直接从核心网络侧处获取;如果核心网络侧之前未保存有所述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向用户设备发送能力获取的请求,以获取所述能力信息。
步骤S22: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为了提高与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也就是为用户设备配置sTTI调度。
所述参数可以为多种,比如可以配置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对用户设备进行调度时的时频资源信息。进而可以选择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以使得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所述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可以为预先设置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协议中预先定义所述对应关系。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通过子帧内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下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通过子帧内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上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对于单次的调度而言,只能调度用户设备执行一种操作,或者在下行信道接收数据,或者在上行信道发送数据。故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配置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的传输时间间隔,可以分别配置上下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比如可以配置在所述上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一传输时间间隔,配置在所述下行信道的传输时间间隔为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并且,所述第一传输时间间隔与第二传输时间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在调度UE时,可以按照UE的能力,如在一个TTI内UE能够接收的最大比特数(Maximum number of bits of a DL-SCH transportblock received within a TTI,此处TTI为1ms)以及在一个TTI内能够传输的最大比特数(Maximum number of bits of an UL-SCH transport block transmittedwithin a TTI,此处TTI为1ms),向UE传输数据。
当UE在sTTI内被调度时,也就是在基站为UE配置低于1ms的传输时间间隔时,为了避免基站过度调度UE或避免导致UE的处理能力不足,在具体实施中,在配置采用sTTI之后,还可以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可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并按照所述数据数量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方式获取基站在sTTI内可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比如可以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可接收或可发送的最大比特数;还可以根据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时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发送的最大比特数,乘以一个比例值,计算获得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可接收或可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比例值可以直接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根据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1ms计算得到所述比例值,所述比例值为sTTI与1ms的比值。
如对于采用sTTI为7个符号的调度,该比例值为7/14或7/13;对于采用sTTI为4个符号的调度,该比例值为4/14或4/13。在具体实施中,基站可以在调度时确保向UE传输的数据或调度UE在1ms内向基站发送的数据不高于UE在能力信息中所指示的1ms内接收/发送数据的总量。
比如,基站在1ms内只在一个sTTI调度该UE(向该UE发送数据),基站确保该sTTI内向UE发送数据的量不高于UE在能力信息中所指示的1ms内接收数据的总量。
需要说明的是,此文中均以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的通信模式进行举例做说明,对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的通信模式,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调度的方法亦可适用,仅仅是根据上下行时隙的配比不同,上下行信道的HARQ进程的数量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参考本发明实施例中对FDD通信模式的描述,实施TDD通信模式,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3: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通过所述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在向UE发送数据的过程中,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HARQ进程)来管理向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如基站指示在哪个HARQ进程向UE发送了数据,基站在没有收到UE的ACK之前需要在该HARQ进程中保留数据。为了配置所述sTTI,故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通过所述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用户设备所支持的通信情况不同,在DCI中所配置的HARQ进程的数量也不一样。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的第三时长内仅应用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比如,如果UE在一段时长内,只能应用一种长度的sTTI调度,比如要么应用采用sTTI=0.8ms调度,要么应用采用sTTI=0.5ms调度,但是不能应用两个sTTI共存的场景,此时DCI中HARQ进程可以使用当前的sTTI所对应的HARQ进程数量需要的长度。若当前的sTTI及调度时延所对应的HARQ进程为8个时,DCI中需要指示的HARQ进程的个数为8,此时可以采用3比特长度表示数量为8的HARQ进程;如果当前的TTI及调度时延所对应的HARQ进程为4个时,DCI中需要指示的HARQ进程的个数为4,可以采用2比特长度表示数量为4的HARQ进程。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且被配置为采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进行调度时,可以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也可以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比如,UE可以同时被s1TTI或s2TTI调度,如在一个子帧内基站用s1PDCCH调度UE(sTTI=0.8ms),在下一个子帧内基站采用s2PDCCH调度UE(sTTI长度为7个符号,或4个符号),在下一个子帧基站又用s1PDCCH调度UE。此时DCI中指示HARQ进程的长度总是以最大的HARQ进程为准(两种场景HARQ进程数量分别为4和8,此时取最大值8,需要3比特指示),或者以各自sTTI所需要的HARQ进程数量确定各自所需要的比特数。具体实施可以参考上一实施例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提供了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输调度方法的一种用户设备,如图3所示,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31,适于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第一接收单元32,适于接收基站配置的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
数量确定单元33,适于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进程维护单元34,适于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混合重传请求进程;
调度配置单元35,适于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数量确定单元33,包括:第一判断子单元331,适于是否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传输时间间隔;
第一数量确定子单元332,适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331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数量确定单元33,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333,适于判断是否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
第二数量确定子单元334,适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333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或者可以为在所述第二时长内,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
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或者也可以为,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36,适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用户设备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37,适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比例值,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比例值得到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为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下面提供了可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传输调度方法的一种基站,如图4所示,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41,适于获取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第一配置单元42,适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第二配置单元43,适于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调度单元44,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配置单元43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调度单元44,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第一调度子单元441,适于通过子帧内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下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第二调度子单元442,适于通过子帧内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上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配置单元42,适于在所述下行信道与所述上行信道配置相同或不同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基站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45,适于在所述第一配置单元42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后,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并按照所述数据数量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45,适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根据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时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发送的最大比特数,乘以一个比例值,计算获得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45,适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所述比例值: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比例值;根据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1ms计算得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配置单元43,适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的第三时长内仅应用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如果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8)

1.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接收基站配置的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
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
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包括:
当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包括:
当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
在所述第二时长内,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
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基站发送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所述基站发送比例值,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比例值得到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7.一种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并通过所述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通过子帧内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下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通过子帧内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上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行信道与所述上行信道配置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相同或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后,还包括:
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并按照所述数据数量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
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根据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时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发送的最大比特数,乘以一个比例值,计算获得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所述比例值:
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比例值;
根据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1ms计算得到。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调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包括:
当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的第三时长内仅应用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当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
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
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15.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适于向基站发送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自身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其中: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第一接收单元,适于接收基站配置的采用短传输时间间隔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对应的参数;
数量确定单元,适于根据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所对应的调度时延,确定需要维护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进程维护单元,适于按照所述数量维护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
调度配置单元,适于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调度时延,配置被所述基站调度的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量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子单元,适于是否在预设的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传输时间间隔;
第一数量确定子单元,适于当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一时长内仅应用一种所述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量确定单元,包括:
第二判断子单元,适于判断是否在预设的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
第二数量确定子单元,适于当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确定在所述第二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确定需要维护的所述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在所述第二时长内,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基站发送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适于向所述基站发送比例值,使得所述基站根据所述比例值得到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21.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适于获取用户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所述能力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支持的短传输时间间隔的信息;其中: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
第一配置单元,适于根据所述能力信息,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并发送至所述用户设备;
第二配置单元,适于按照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对应的调度时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
调度单元,适于通过所述第二配置单元配置后的下行控制信令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时延与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的对应关系为预先设置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第一调度子单元,适于通过子帧内的第一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下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第二调度子单元,适于通过子帧内的第二下行控制信令,调度通过上行信道与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传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单元,适于在所述下行信道与所述上行信道配置相同或不同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一配置单元配置采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与所述用户设备进行数据交互时所对应的参数后,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并按照所述数据数量调度所述用户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适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调度所述用户设备的数据数量: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根据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时所述用户设备在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发送的最大比特数,乘以一个比例值,计算获得在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内能够接收或能够发送的最大比特数。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适于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获取所述比例值:从所述用户设备获取所述比例值;根据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1ms计算得到。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单元,适于当所述用户设备在预设的第三时长内仅应用一种短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当前的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当所述用户设备在所述第三时长内应用不止一种传输时间间隔时,配置在下行控制信令中需要指示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为以下其中一种: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的最大值;不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和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分别对应的调度时延所共同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的数量之和;其中:所述传输时间间隔包括所述短传输时间间隔及大小为1ms的传输时间间隔。
CN201610321205.9A 2016-05-13 2016-05-13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Active CN107371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1205.9A CN107371269B (zh) 2016-05-13 2016-05-13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21205.9A CN107371269B (zh) 2016-05-13 2016-05-13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1269A true CN107371269A (zh) 2017-11-21
CN107371269B CN107371269B (zh) 2020-06-05

Family

ID=60304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21205.9A Active CN107371269B (zh) 2016-05-13 2016-05-13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126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01174A1 (zh) * 2018-04-18 2019-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WO2020216314A1 (zh) * 2019-04-25 2020-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970705A (zh) * 2020-08-04 2020-11-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资源复用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3839887A (zh) * 2021-09-18 2021-12-24 北京邮电大学 光电混合交换网络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2605A (zh) * 2005-12-27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上行专用传输信道的方法
CN101663852A (zh) * 2007-04-20 2010-03-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调整上行链路传输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37698A (zh) * 2005-08-24 2016-02-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多样传输时间间隔
WO2016064573A1 (en) * 2014-10-20 2016-04-28 Apple Inc. Adaptive harq for half duplex operation for battery and antenna constrained devices
CN105554892A (zh) * 2016-01-14 2016-05-0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lte网络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7698A (zh) * 2005-08-24 2016-02-1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多样传输时间间隔
CN1852605A (zh) * 2005-12-27 2006-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上行专用传输信道的方法
CN101663852A (zh) * 2007-04-20 2010-03-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态调整上行链路传输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064573A1 (en) * 2014-10-20 2016-04-28 Apple Inc. Adaptive harq for half duplex operation for battery and antenna constrained devices
CN105554892A (zh) * 2016-01-14 2016-05-04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lte网络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基站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On processing time reduction and related procedures",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4 BIS,R1-163326》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72885B1 (ko) * 2018-04-18 2022-12-01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WO2019201174A1 (zh) * 2018-04-18 2019-10-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KR20210005890A (ko) * 2018-04-18 2021-01-15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저장 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JP2021519034A (ja) * 2018-04-18 2021-08-05 中興通訊股▲ふん▼有限公司Zte Corporation 情報転送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記憶媒体、電子デバイス
US11917608B2 (en) 2018-04-18 2024-02-27 Zte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AU2019254220B2 (en) * 2018-04-18 2022-02-17 Zte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0216314A1 (zh) * 2019-04-25 2020-10-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65515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865515B (zh) * 2019-04-25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970705A (zh) * 2020-08-04 2020-11-20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资源复用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1970705B (zh) * 2020-08-04 2023-10-20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复用方法、装置、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3839887B (zh) * 2021-09-18 2023-04-18 北京邮电大学 光电混合交换网络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839887A (zh) * 2021-09-18 2021-12-24 北京邮电大学 光电混合交换网络的故障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1269B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0898B (zh) 通讯系统的无线通讯处理方法
CN10788922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506285B (zh) 无线网络中绑定反馈的传输
CN105227266B (zh)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6452691B (zh) 用于载波聚合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160648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886801A (zh) 用于以减少的时延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11869A (zh) 用于延迟调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3532680A (zh) 非预期的下行链路子帧的harq-ack处置
CN10335448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682919A (zh) 基站装置、移动台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7371265A (zh) 一种基站及传输调度的方法
US10873427B2 (en) Message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7371269A (zh) 传输调度的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5814963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634688A (zh)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07757A (zh) 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10176979B (zh) 一种频谱聚合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9219135A (zh) 一种上行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26481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734653A (zh) 一种信息反馈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6341890B (zh) 一种物理信道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7371246A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395756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293245A (zh) 一种数据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 Wei

Inventor before: Deng 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