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1078A -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1078A
CN107371078A CN201710509599.5A CN201710509599A CN107371078A CN 107371078 A CN107371078 A CN 107371078A CN 201710509599 A CN201710509599 A CN 201710509599A CN 107371078 A CN107371078 A CN 1073710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mobile terminal
circuit
inserting column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95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1078B (zh
Inventor
郭露露
王富明
蔡永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0959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10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10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10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10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10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盖、下盖、第一预设数量个接触弹片以及耳机电路;所述上盖、所述下盖的同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个开孔槽,所述上盖所述下盖闭合时形成第一预设数量个扬声器开孔;所述下盖的每个开孔槽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接触弹片;每个所述接触弹片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耳机的每个插柱中的插柱触点卡接;每个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电路连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消费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介,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的用户体验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由于使用用户的基数巨大、使用方式以及使用环境千差万别,可能出现移动终端进液腐蚀,进水短路等一系列损害移动终端使用寿命的情况,因此满足不同使用方式、不同使用环境的需求对移动终端的密封性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减少外壳开孔是最有效的提升移动终端密封性的方式。
目前为了减少外壳开孔,主要是进行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复用。USB接口可作为充电接口、数据传输接口以及耳机接口等。但随着USB接口复用功能已经越来越丰富,USB接口的插拔次数也随之增加,相应的USB接口损坏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可见,现有的USB接口复用作为耳机接口的设计方案,虽然无需在外壳上设置耳机接口,但是USB接口因插拔次数过多易被损坏。并且,由于耳机接口复用USB接口,则当移动终端通过USB接口充电过程中,则无法插入耳机,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综上,为了既保证移动终端的密封性,又降低USB接口的损坏概率,目前迫切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开发复用除USB接口外的、现有其他接口作为耳机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复用USB即可作为耳机接口的时USB接口易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盖、下盖、第一预设数量个接触弹片以及耳机电路;所述上盖、所述下盖的同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个开孔槽,所述上盖所述下盖闭合时形成第一预设数量个扬声器开孔;所述下盖的每个开孔槽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接触弹片;每个所述接触弹片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耳机的每个插柱中的插柱触点卡接;每个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电路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机插头、第一预设数量个插柱以及耳机内部电路;每个所述插柱排列设置在所述耳机插头末端的侧壁上;每个所述插柱中均设置有一个插柱触点,所述插柱触点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移动终端的每个扬声器开孔中的接触弹片卡接;每个所述插柱与所述耳机内部电路连接。
这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及耳机,在移动终端的各扬声器开孔中设置接触弹片,并将接触弹片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连接,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开孔中时耳机中的耳机电路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导通,从而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一方面无需在移动终端外壳上设置额外的开孔,故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密封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相对现有技术中复用USB接口作为耳机接口,能够有效缓解USB接口的复用压力,减少USB接口的插拔次数从而降低USB接口的损坏概率;再一方面,在通过USB接口充电时也依然可以通过扬声器开孔插入耳机,用户使用耳机的时机不受局限,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耳机连接移动终端后的工作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接触弹片与插柱触点处于卡接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上盖101、下盖102、第一预设数量个接触弹片103以及耳机电路(在图中未示出);
上盖101、下盖102的同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个开孔槽104,上盖、下盖闭合时形成第一预设数量个扬声器开孔。
下盖的每个开孔槽104中分别设置一个接触弹片103;每个接触弹片103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耳机的每个插柱中的插柱触点卡接;每个接触弹片103与耳机电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设置成2个、3个、4个、5个或6个等。接触弹片103的数量与开孔槽104数量相同。
耳机电路包括如下支路: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耳机检测电路以及移动终端内部地线,接触弹片与耳机电路中的各支路连接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能够保证耳机插入扬声器开孔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与耳机中的耳机内部电路导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2以移动终端中包括6个扬声器开孔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上盖101、下盖102的同侧对称设置有6个开孔槽,6个开孔槽中分别设置有一个接触弹片,此外,下盖102还包括扬声器安装区域,移动终端中还包括:扬声器105以及控制器(在图1中未示出),扬声器105设置在扬声器安装区域内,由于图1中扬声器105已安装在扬声器安装区域内,因此在图1中未示出该区域。
控制器分别与耳机电路以及扬声器连接,控制器用于接收耳机检测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扬声器开启或关闭。移动终端的上盖101、下盖102闭合后,在移动终端中框上形成6个扬声器孔分别为201、202、203、204、205以及206。
图1中所示的6个接触弹片分别为:两个耳机左声道接触弹片、两个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地线接触弹片以及检测电路接触弹片。两个耳机左声道接触弹片分别与耳机左声道电路连接,耳机左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左声道传输信号;两个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与耳机右声道电路连接,耳机右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右声道传输信号;地线接触弹片与移动终端内部地线连接,防止移动终端因故障或者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对耳机电路或者人身造成危险;检测电路接触弹片与耳机检测电路连接,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接收耳机麦克风插柱发送的控制信号。
具体地,耳机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到用于指示耳机插入的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指示耳机按键调节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用于指示耳机拔出的第三控制信号。
当耳机检测电路检测到用于指示耳机插入的第一控制信号时,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控制器用于依据第一控制信号关闭所述扬声器,通过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
当耳机检测电路检测到指示耳机按键调节的第二控制信号时,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依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的强度。
当耳机检测电路检测到指示耳机拔出的第三控制信号时,将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依据第三控制信号开启扬声器,通过扬声器传输声音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的各扬声器开孔中设置接触弹片,并将接触弹片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连接,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开孔中时耳机中的耳机电路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导通,从而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一方面无需在移动终端外壳上设置额外的开孔,故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密封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相对现有技术中复用USB接口作为耳机接口,能够有效缓解USB接口的复用压力,减少USB接口的插拔次数从而降低USB接口的损坏概率;再一方面,在通过USB接口充电时也依然可以通过扬声器开孔插入耳机,用户使用耳机的时机不受局限,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包括:耳机插头303、第一预设数量个插柱302以及耳机内部电路,其中耳机内部电路可以设置在耳机线301中。
每个插柱302排列设置在耳机插头303末端的侧壁上;
每个插柱302中均设置有一个插柱触点3021,插柱触点3021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移动终端的每个扬声器开孔中的接触弹片卡接。每个插柱与耳机内部电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设置成2个、3个、4个、5个或6个等。耳机中插柱302的数量与所配对的移动终端中扬声器开孔的数量相同。
耳机内部电路包括如下支路: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耳机内部检测电路以及耳机内部地线,插住与耳机内部电路中的各支路连接时,具体连接方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能够保证耳机插入扬声器开孔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与耳机中的耳机内部电路导通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以耳机包括6个插柱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耳机结构进行说明。
耳机包括的6个插柱分别为:两个耳机左声道插柱、两个耳机右声道插柱、地线插柱以及耳机麦克风插柱。当耳机插入包含6个扬声器开孔的移动终端中时,6个插柱分别对应插入6个扬声器开孔中,插柱上的插柱触点与所插入扬声器开孔中的接触弹片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插柱触点以及接触弹片的具体结构,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能够保证插柱触点与接触弹片卡接即可。优选地,插柱触点的切平面内凹,该种优选的插柱触点结构能够提升插柱触点与接触弹片卡接的牢固性。
耳机内部电路包括如下支路: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耳机内部检测电路以及耳机内部地线。两个耳机左声道插柱分别与耳机左声道电路连接,耳机左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左声道传输信号;两个耳机右声道插柱分别与耳机右声道电路连接,耳机右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右声道传输信号;地线插柱与耳机内部地线连接,防止耳机因故障或者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对耳机内部电路或者人身造成危险;耳机麦克风插柱与耳机内部检测电路连接,耳机内部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耳机插入、拔出以及耳机用户对耳机按键的按压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中。
具体地,耳机内部检测电路可以检测到耳机插入移动终端的操作、用户对耳机按键的按压操作以及耳机从移动终端中的拔出的操作。
当耳机插入移动终端时,耳机麦克风插柱与扬声器开孔内部的检测电路接触弹片卡接,耳机内部检测电路生成用于指示耳机插入的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通过控制器关闭扬声器,从而开启耳机接听模式。
当耳机内部检测电路检测到用户对耳机按键的按压操作时,依据按压操作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其中,通过对耳机按键执行按压操作,可以调整音量大小、进行播放对象切换。
当耳机从移动终端中拔出时,所述耳机麦克风插柱与扬声器开孔内部的检测电路接触弹片分离,耳机内部检测电路生成用于指示耳机拔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时,通过控制器开启扬声器,从而开启扬声器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耳机插头上设置有插柱、且所设置插柱的数量与配对的移动终端中扬声器开孔的数量相同,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开孔中时耳机中的耳机内部电路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导通,从而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基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与其相配对的移动终端需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一方面无需在移动终端外壳上设置额外的开孔,故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密封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相对现有技术中复用USB接口作为耳机接口,能够有效缓解USB接口的复用压力,减少USB接口的插拔次数从而降低USB接口的损坏概率;再一方面,在通过USB接口充电时也依然可以通过扬声器开孔插入耳机,用户使用耳机的时机不受局限,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4,示出了耳机连接移动终端后的工作电路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包含六个插柱的耳机、插入包含6个扬声器开孔的移动终端中为例,对本发明中的耳机与移动终端的交互流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耳机包括6个插柱标号分别为1、2、3、4、5以及6,其中插柱2、3为耳机左声道插柱,插柱5、6为耳机右声道插柱,插柱4为地线插柱,插柱1为耳机麦克风插柱。各插柱上分别设置与一个插柱触点(在图4中未示出)。
插柱2、3与耳机左声道电路相连,耳机左声道电路与左耳机相连;插柱5、6与耳机右声道电路相连,耳机右声道电路与右耳机相连;插柱4与耳机内部地线连接,耳机内部地线分别连接左耳机与右耳机的接地端口;插柱1与耳机内部检测电路相连。
移动终端包括6个扬声器开孔标号分别为1、2、3、4、5以及6,每个扬声器开孔中设置有一个接触弹片,其中开孔2、3中设置的接触弹片为左声道接触弹片,开孔5、6中设置的接触弹片为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开孔4中设置的接触弹片为地线接触弹片,开孔1中设置的接触弹片为检测电路接触弹片。
接触弹片2、3与耳机左声道电路相连,耳机左声道电路用于发送左声道信号;接触弹片5、6与耳机右声道电路相连,耳机右声道电路用于发送右声道信号;接触弹片4与移动终端内部地线连接;接触弹片1与耳机检测电路相连;耳机检测电路、耳机左声道电路以及耳机右声道电路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当耳机插入移动终端后,耳机中包含的6个插柱1、2、3、4、5以及6,分别对应插入移动终端的6个扬声器开孔1、2、3、4、5以及6中。图5中示出了单个插柱插入扬声器开孔中后,扬声器开孔中的接触弹片与插柱上的插柱触点处于卡接状态时的示意图,如图5可知,接触弹片501与插柱触点502卡接牢固。
如图4所示,耳机插入移动终端中后,插柱1中的插柱触点与扬声器开孔1中的检测电路接触弹片接触,与插柱1中的插柱触点相连的耳机检测电路检测到耳机插入信号即第一控制信号,将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依据第一控制信号关闭扬声器,通过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
具体地,耳机左声道电路所传输的声音信号依次通过扬声器开孔2、3中所设置的耳机左声道接触弹片、耳机插柱2、3上所设置的插柱触点、耳机内部电路中的耳机左声道电路,最终达到左耳机,通过左耳机最终将声音传输至用户耳朵。耳机右声道电路所传输的声音信号依次通过扬声器开孔5、6中所设置的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耳机插柱5、6上所设置的插柱触点、耳机内部电路中的耳机右声道电路,最终达到右耳机,通过右耳机最终将声音传输至用户耳朵。
在监测到耳机已插入移动终端中开启耳机接听模式后,当用户对耳机按键进行调节时,与插柱1中的插柱触点相连的耳机检测电路检测到用于指示耳机按键调节的第二控制信号时,将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控制器依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的强度。
耳机拔出移动终端中后,插柱1中的插柱触点与扬声器开孔1中的检测电路接触弹片分离,与插柱1中的插柱触点相连的耳机检测电路检测到耳机拔出信号即第三控制信号,将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依据第三控制信号开启扬声器,通过扬声器传输声音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以及耳机,在移动终端的各扬声器开孔中设置接触弹片,并将接触弹片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连接,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开孔中时耳机中的耳机电路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导通,从而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一方面无需在移动终端外壳上设置额外的开孔,故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密封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相对现有技术中复用USB接口作为耳机接口,能够有效缓解USB接口的复用压力,减少USB接口的插拔次数从而降低USB接口的损坏概率;再一方面,在通过USB接口充电时也依然可以通过扬声器开孔插入耳机,用户使用耳机的时机不受局限,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或车载电脑等。
图6中的移动终端包括射频(RadioFrequency,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处理器860、音频电路870、WiFi(WirelessFidelity)模块880和电源890。
其中,输入单元830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输入单元830可以包括触控面板8301。触控面板8301,也称为触摸屏,触摸屏可以为曲面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301上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830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该处理器860,并能接收处理器86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301。除了触控面板8301,输入单元8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302,其他输入设备83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显示单元8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移动终端的各种菜单界面。显示单元840可包括显示面板8401,可选的,可以采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401。
应注意,触控面板8301可以覆盖显示面板8401,形成触摸显示屏,当该触摸显示屏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6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6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触摸显示屏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触摸显示屏包括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常用控件显示区。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及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的排列方式并不限定,可以为上下排列、左右排列等可以区分两个显示区的排列方式。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可以用于显示应用程序的界面。每一个界面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程序的图标和/或widget桌面控件等界面元素。该应用程序界面显示区也可以为不包括任何内容的空界面。该常用控件显示区用于显示使用率较高的控件,例如,设置按钮、界面编号、滚动条、电话本图标等应用程序图标等。
其中处理器86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第一存储器820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第二存储器8202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86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还包括上盖、下盖、扬声器、控制器、第一预设数量个接触弹片以及耳机电路800;所述上盖、所述下盖的同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个开孔槽,所述上盖所述下盖闭合时形成第一预设数量个扬声器开孔;所述下盖的每个开孔槽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接触弹片;每个所述接触弹片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耳机的每个插柱中的插柱触点卡接;每个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接触弹片包括:两个耳机左声道接触弹片、两个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地线接触弹片以及检测电路接触弹片;所述耳机电路包括: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耳机检测电路以及移动终端内部地线;所述两个耳机左声道接触弹片分别与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连接,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左声道传输信号;所述两个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连接,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右声道传输信号;所述地线接触弹片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地线连接;所述检测电路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接收耳机麦克风插柱发送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扬声器和控制器,所述下盖包括扬声器安装区域;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安装区域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耳机电路以及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耳机检测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开启或关闭。
优选地,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指示耳机插入的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关闭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
优选地,所述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指示耳机按键调节的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指示耳机拔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将所述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开启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扬声器传输声音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的各扬声器开孔中设置接触弹片,并将接触弹片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连接,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开孔中时耳机中的耳机电路与移动终端中的耳机电路导通,从而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复用扬声器开孔作为耳机接口,一方面无需在移动终端外壳上设置额外的开孔,故不会对移动终端的密封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相对现有技术中复用USB接口作为耳机接口,能够有效缓解USB接口的复用压力,减少USB接口的插拔次数从而降低USB接口的损坏概率;再一方面,在通过USB接口充电时也依然可以通过扬声器开孔插入耳机,用户使用耳机的时机不受局限,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此提供的移动终端及耳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具有本发明方案的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及耳机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括”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盖、下盖、扬声器、第一预设数量个接触弹片以及耳机电路;
所述上盖、所述下盖的同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预设数量个开孔槽,所述上盖所述下盖闭合时形成第一预设数量个扬声器开孔;
所述下盖的每个开孔槽中分别设置一个所述接触弹片;每个所述接触弹片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耳机的每个插柱中的插柱触点卡接;
每个所述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接触弹片包括:两个耳机左声道接触弹片、两个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地线接触弹片以及检测电路接触弹片;
所述耳机电路包括: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耳机检测电路以及移动终端内部地线;
所述两个耳机左声道接触弹片分别与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连接,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左声道传输信号;
所述两个耳机右声道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连接,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右声道传输信号;
所述地线接触弹片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地线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接触弹片与所述耳机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接收耳机麦克风插柱发送的控制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扬声器和控制器,所述下盖包括扬声器安装区域;
所述扬声器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安装区域内;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耳机电路以及所述扬声器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耳机检测电路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指示耳机插入的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关闭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指示耳机按键调节的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向耳机传输声音信号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指示耳机拔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依据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开启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扬声器传输声音信号。
7.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耳机插头、第一预设数量个插柱以及耳机内部电路;
每个所述插柱排列设置在所述耳机插头末端的侧壁上;
每个所述插柱中均设置有一个插柱触点,所述插柱触点用于在耳机插头插入移动终端中时分别与移动终端的每个扬声器开孔中的接触弹片卡接;
每个所述插柱与所述耳机内部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柱触点的切平面内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个插柱包括:两个耳机左声道插柱、两个耳机右声道插柱、地线插柱以及耳机麦克风插柱;
所述耳机内部电路包括:耳机左声道电路、耳机右声道电路、耳机内部检测电路以及耳机内部地线;
所述两个耳机左声道插柱分别与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连接,所述耳机左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左声道传输信号;
所述两个耳机右声道插柱分别与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连接,所述耳机右声道电路用于向耳机右声道传输信号;
所述地线插柱与所述耳机内部地线连接;
所述耳机麦克风插柱与所述耳机内部检测电路连接,所述耳机内部检测电路用于检测耳机插入、拔出以及耳机用户对耳机按键的按压操作,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耳机插入移动终端时,所述耳机麦克风插柱与扬声器开孔内部的检测电路接触弹片卡接,所述耳机内部检测电路生成用于指示耳机插入的第一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耳机内部检测电路检测到用户对耳机按键的按压操作时,依据所述按压操作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当耳机从移动终端中拔出时,所述耳机麦克风插柱与扬声器开孔内部的检测电路接触弹片分离,所述耳机内部检测电路生成用于指示耳机拔出的第三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发送至移动终端内部的耳机检测电路。
CN201710509599.5A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Active CN1073710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9599.5A CN107371078B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9599.5A CN107371078B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1078A true CN107371078A (zh) 2017-11-21
CN107371078B CN107371078B (zh) 2019-10-15

Family

ID=60305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9599.5A Active CN107371078B (zh) 2017-06-28 2017-06-28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107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196A (zh) * 2019-03-15 2019-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13873063A (zh) * 2021-09-28 2021-12-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音频播放方法、充电接头及充电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91579A (ko) * 2000-03-16 2001-10-23 박경양 컴퓨터 사운드카드와 헤드셋 및 외부스피커를 연결하기위한 인터페이스장치
CN203950964U (zh) * 2014-07-01 2014-11-19 倪孔勇 耳机音频插座
CN204013985U (zh) * 2014-06-27 2014-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组件及一种电子设备
CN104541520A (zh) * 2014-05-30 2015-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座
CN106231460A (zh) * 2016-08-03 2016-12-1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接口的复用方法及装置
CN106252935A (zh) * 2016-07-29 2016-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插座和电子设备
CN206042296U (zh) * 2016-08-31 2017-03-22 杭州纳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组合耳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91579A (ko) * 2000-03-16 2001-10-23 박경양 컴퓨터 사운드카드와 헤드셋 및 외부스피커를 연결하기위한 인터페이스장치
CN104541520A (zh) * 2014-05-30 2015-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座
CN204013985U (zh) * 2014-06-27 2014-12-10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组件及一种电子设备
CN203950964U (zh) * 2014-07-01 2014-11-19 倪孔勇 耳机音频插座
CN106252935A (zh) * 2016-07-29 2016-1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插头、耳机插座和电子设备
CN106231460A (zh) * 2016-08-03 2016-12-14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接口的复用方法及装置
CN206042296U (zh) * 2016-08-31 2017-03-22 杭州纳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组合耳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1196A (zh) * 2019-03-15 2019-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9871196B (zh) * 2019-03-15 2022-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13873063A (zh) * 2021-09-28 2021-12-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音频播放方法、充电接头及充电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1078B (zh) 2019-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1498B (zh)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方法
EP3584712A1 (en) Type-c interface control circuit, control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6791015A (zh) 一种消息播放和回复方法及装置
CN106537932B (zh) 耳机及耳机操作方法
CN109639367A (zh) 电磁干扰的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3927015B (zh) 一种面向多终端的无线输入输出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3699501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音频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5916074A (zh) 一种多媒体的播放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6951850A (zh) 一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077246A (zh) 提供用于输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9144454A (zh) 双面屏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99874A (zh) 一种功率检测电路、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8446156A (zh) 一种应用程序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12230877A (zh) 一种语音操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601201B (zh) 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装置
CN106936993A (zh) 终端屏幕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371078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耳机
CN104301824B (zh) 线控设备、控制器、方法及装置
CN107819931A (zh) 一种基于无线耳机的音频播放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088973A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843514B (zh) 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启动方法及装置
CN106909854A (zh) 图片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CN108683435A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61518A (zh) 一种音频播放模式的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10948A (zh) 一种开关电路、耳机插座、移动终端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