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0674A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0674A
CN107370674A CN201610318944.2A CN201610318944A CN107370674A CN 107370674 A CN107370674 A CN 107370674A CN 201610318944 A CN201610318944 A CN 201610318944A CN 107370674 A CN107370674 A CN 107370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packet
ether network
forwarding information
ether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89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70674B (zh
Inventor
黄敬
查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1894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067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0314 priority patent/WO2017193758A1/zh
Priority to KR1020187035980A priority patent/KR102112487B1/ko
Priority to EP17795376.7A priority patent/EP3451595B1/en
Priority to JP2018559692A priority patent/JP6666051B2/ja
Publication of CN107370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674A/zh
Priority to US16/188,754 priority patent/US2019009775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70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06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04L45/502Frame 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tagging of packets, e.g. using discard eligibility [DE] b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其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以太网设备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例如目的MAC地址进行校验,根据校验的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提高了校验的效率,降低了丢包率,并且提高了吞吐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例如在未来的5G时代,人们对无线网络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单个基站覆盖范围越来越小,需要部署大量的基站。为了简化基站的功能,中国移动提出了云化或集中式无线接入网(Cloud or Centralize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的架构。
CRAN对基站进行简化后,将多个基站的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系统中实现。简化后的基站称为远程无线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或无线单元(RadioUnit,RU),集中的处理系统可以称为基带处理单元(BaseBand Unit,BBU)。如图1所示,目前CRAN架构中RRU和BBU之间有一个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CPRI采用的是物理层协议,传输带宽非常大,对延时、抖动和频率同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CPRI上的传输数据包括以下几种承载方式:物理传输链路承载、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OTN)或者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承载、分组网络承载等。其中,物理传输链路承载即RRU和BBU直接通过光纤连接,铺设光纤的成本相对较高。OTN或者WDM承载也存在成本问题,例如光模块的成本很高,大规模部署存在难度。因此,业界很有可能大规模采用的承载方案是分组网络承载。分组网络承载包括直接通过以太网承载,或者直接通过多协议标签交换/伪线(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Pseudo Wire,MPLS/PW)承载,MPLS/PW再通过以太网承载。
然而,以太网报文中的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用于校验整个以太网报文是否有错误,如果以太网报文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位出现了错误,那么FCS的校验结果是错误的,整个以太网报文就会被丢弃。以一个以太网报文的净荷部分承载1500字节的CPRI数据为例,不管是以太网报文头部信息还是净荷部分中的任意一个比特位错误会都导致1500字节的CPRI数据被丢弃,导致较高的丢包率。数据被丢弃后则需要重传,较高的丢包率会对吞吐效率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可以解决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丢包率高和吞吐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不需要对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都进行校验,尤其是不需要对净荷部分进行校验,提高了校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净荷校验错误导致丢包率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吞吐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包括: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不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即可转发报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部分中的任意一个比特错误而产生丢包,导致高丢包率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至少要对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进行校验,可选地,还可以对源MAC地址、VLAN标签、以太类型等进行校验。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以太网报文承载了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且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
当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还可以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选地,并不需要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以由对CPRI数据进行解封装的设备执行该步骤。根据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或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提高了转发行为的准确性,降低了丢包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根据所述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当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MPLS标签时,对MPLS标签的至少一层标签,例如内层标签进行校验。根据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提高了转发行为的准确性,降低了丢包率。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帧校验序列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进行校验,或者,根据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进行校验;当所述每一个比特或者所述净荷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不需要对以太网报文进行FCS校验,可以提高校验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校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不需要对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都进行校验,尤其是不需要对净荷部分进行校验,提高了校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净荷校验错误导致丢包率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吞吐效率。
在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发模块,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不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当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即可转发报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部分中的任意一个比特错误而产生丢包,导致高丢包率的问题。
在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至少要对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进行校验,可选地,还可以对源MAC地址、VLAN标签、以太类型等进行校验。
在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以太网报文承载了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且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
在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
当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还可以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选地,并不需要每个以太网设备都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以由对CPRI数据进行解封装的设备执行该步骤。根据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或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提高了转发行为的准确性,降低了丢包率。
在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当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MPLS标签时,对MPLS标签的至少一层标签,例如内层标签进行校验。根据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提高了转发行为的准确性,降低了丢包率。
在第二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根据帧校验序列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进行校验,或者,根据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进行校验;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每一个比特或者所述净荷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不需要对以太网报文进行FCS校验,可以提高校验的效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接收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将所述CPRI数据封装到以太网报文中,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添加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解封装出所述CPRI数据;发送所述CPRI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不需要对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都进行校验,尤其是不需要对净荷部分进行校验,提高了校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净荷校验错误导致丢包率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吞吐效率。
在第三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根据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所述CPRI数据中携带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可选地,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在第三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根据所述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三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接收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将所述CPRI数据封装到以太网报文中,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添加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所述第三设备,用于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解封装出所述CPRI数据;发送所述CPRI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不需要对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都进行校验,尤其是不需要对净荷部分进行校验,提高了校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净荷校验错误导致丢包率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吞吐效率。
在第四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和/或第三设备,还用于:根据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可选地,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在第四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和/或第三设备,还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根据所述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太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以太网设备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以太网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例如,目的MAC地址)进行校验,根据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不需要对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都进行校验,尤其是不需要对净荷部分进行校验,提高了校验效率。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净荷校验错误导致丢包率过高的问题,提高了吞吐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背景技术和实施例时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中CRAN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CPRI数据的承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组网络承载CPRI数据的网络架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组网络设备的组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a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7a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8a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9a是现有技术中IEEE 1904.3定义的CPRI数据承载于以太网的一种帧格式;
图9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RI数据承载于以太网的帧格式;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RI数据的承载于以太网和MPLS/PW的帧格式;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范性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分组网络,例如以太网、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网络、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等。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组网络可以用于承载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数据,但本发明实施例不限于承载CPRI数据的应用场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组网络承载CPRI数据的网络架构图。如图3所示,多个RRU的部分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系统(BBU)中实现。多个RRU和BBU之间的传输距离约为20km,RRU和BBU之间传输的CPRI数据可以通过物理传输链路,例如光纤承载,还可以通过OTN或者分组网络承载。本发明实施例以分组网络承载为例进行说明。分组网络中包括多个分组网络设备,例如,以太网设备、MPLS设备、IP设备、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多个分组网络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光纤连接。例如,多个RRU接入到分组网络中的分组网络设备A,分组网络设备A将RRU发出的CPRI数据封装到分组网络报文中。分组网络报文通过光纤传输后到达分组网络设备B,分组网络设备B从分组网络报文中解封装出CPRI数据,并将CPRI数据发送给BBU。可选地,分组网络设备A和分组网络设备B之间还可以存在至少一个分组网络设备。另外,分组网络除了承载CPRI数据之外,还可以承载基站(eNodeB)的无线网络数据(长期演进LTE数据)。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组网络设备的组网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分组网络设备可以为以太网设备、MPLS设备、IP设备、PTN设备等。如图4所示,分组网络中的分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第一设备100和第三设备300,可选地,第一设备100和第三设备300之间还可以有多个第二设备200。其中,第一设备100可以是RRU接入分组网络的设备,第三设备300可以是将CPRI数据发送给BBU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分组网络为以太网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设备100实现的功能包括:
接收模块101,用于接收来自至少一个RRU的CPRI数据。封装模块102,将接收到的CPRI数据封装到以太网报文中。例如,可以通过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VLAN)、QinQ(也称Stacked VLAN或Double VLAN)等封装技术实现CPRI数据封装到以太网报文中。这里,可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以太网报文帧格式对CPRI数据进行封装,封装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图6b、图7b、图8b、图9b、图10所示的实施例。转发模块103,用于根据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转发。
在转发以太网报文之前,第一设备100还可以在以太网报文中添加报文头部校验位,例如循环冗余码(Cyclic Redundancy Code,CRC)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例如目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进行校验。其中,添加报文头部校验位的方式可以为:对报文头部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例如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或者目的MAC地址等进行校验运算,将校验运算的结果添加到以太网报文的预设位置(报文头部或净荷)中。校验运算可以为CRC运算,具体可以采用CRC16、CRC24、CRC32等算法。例如,CRC16对应的报文头部校验位占用16个比特。
第二设备200实现的功能包括:
接收模块2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100的以太网报文。校验模块202,用于对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例如,根据以太网报文中携带的报文头部校验位,如CRC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可以包括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至少包括报文头部信息中的目的MAC地址,即至少要对目的MAC地址进行CRC校验。可选地,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还可以包括以太网报文的其他报文头部信息,例如源MAC地址地址、VLAN标签、以太类型等,但通常不包括CRC校验位本身。对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进行CRC运算,将CRC运算的结果和CRC校验位比较,如果二者的结果一致,则认为校验的结果正确。这里,第二设备200采用的CRC运算算法和第一设备100采用的算法相同。转发模块203,用于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则根据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目的MAC地址)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转发,当CRC校验结果错误时,则不转发或者丢弃以太网报文。
可选地,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校验方式确定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例如根据FCS校验位对整个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报文头部+净荷)进行校验,或者根据FCS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的净荷进行校验。当CRC校验和FCS校验结果都正确时,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转发,或者,只有CRC校验结果正确时,也可以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转发。
如果CPRI数据直接承载于以太网报文上,则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在以太网设备之间传输时不会变化。例如,始终保持第三设备300的目的MAC地址。此时,对于接收模块201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校验模块202校验的以太网报文、转发模块203转发的以太网报文,三者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是相同的。
如果CPRI数据先承载于MPLS/PW报文上,MPLS/PW报文再承载于以太网报文上,则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MPLS标签在以太网设备之间传输时会发生变化。例如,接收模块201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是第二设备200自身的MAC地址,对于接收模块201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校验模块202校验的以太网报文,二者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是相同的。在转发模块203转发以太网报文之前,第二设备200需要更新以太网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第二设备200剥离以太网报文中原来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并根据MAC地址转发表获取新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并将新的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添加到以太网报文中。此外,第二设备200还需要根据新的目的MAC地址确定新的对应的CRC校验位。对于MPLS标签的更新,采用类似的方法,在转发以太网报文之前,剥离原来的MPLS标签(如有两层MPLS标签,可以剥离原来的外层MPLS标签),从MPLS标签转发表中获取新的MPLS标签,将新的MPLS标签添加到MPLS报文中。并更新MPLS标签对应的CRC校验位。目的MAC地址对应的CRC校验位和MPLS标签对应的CRC校验位可能位于不同层次的字段中,比如,目的MAC地址对应的CRC校验位位于以太网报文头部中,MPLS标签对应的CRC校验位位于以太网报文净荷中。MAC地址转发表可以是通过自学习获取的,MPLS标签转发表可以是网管配置的或者是通过协议配置的。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流程图,第二设备200可以执行图5所示的方法步骤。
第三设备300实现的功能包括:
接收模块3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100或第二设备200的以太网报文。校验模块302,用于对接收到的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校验过程可以参考校验模块202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解封装模块303,用于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解封装,获得以太网报文中承载的净荷数据,例如CPRI数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解封装技术,解封装过程和封装过程互为逆向过程。转发模块203,用于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将解封装模块303获取的CPRI数据发送给BBU。可选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还可以包括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当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均正确时,第三设备300向RRU发送CPRI数据。本实施例中,对校验和解封装的执行顺序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先校验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再解封装;也可以先解封装,再校验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本发明不作限制。采用先校验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再解封装的执行顺序时,当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校验结果不正确时,可以不进行解封装,直接将报文丢弃。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例如,目的MAC地址)进行校验,根据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对以太网报文是否进行转发,可以降低丢包率,从而提高吞吐效率。例如,当使用以太网承载CPRI数据时,可以降低CPRI数据的丢包率,从而提高CPRI数据吞吐效率。
图6a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如图6a所示,以太网报文中包括源MAC地址(SRCMAC)、目的MAC地址(DestMAC)、以太类型(EtherType)、净荷(Payload)和FCS校验位(FCS)。其中,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为该以太网报文的转发地址。以太类型和净荷对应,以太类型用于指示其下一个字段为净荷,并且还可以指示净荷的净荷类型。净荷为以太网报文承载的数据信息,包括CPRI数据、IP数据等。FCS位于以太报文的末尾,用于对整个以太网报文进行校验,如果以太网报文中的一个比特错误,会导致校验结果错误,整个以太网报文会被丢弃。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图6b所示的以太网报文帧格式是在图6a所示的以太网报文帧格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报文头部校验位,例如CRC校验位。可选地,在CRC校验位的之前增加以太类型(以太类型1)的字段,以太类型1用于指示其下一个字段为CRC校验位。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至少包括目的MAC地址,即至少要对目的MAC地址进行CRC校验。可选地,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例如源MAC地址、以太类型1、以太类型2。
图7a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和图6a相比,图7a所示的以太网报文中还携带VLAN标签(VLAN TAG),以及和VLAN标签对应的以太类型(以太类型1)。以太类型1用于指示其下一个字段为VLAN标签,还可以指示VLAN标签的类型。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图7b所示的以太网报文帧格式是在图7a所示的以太网报文帧格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报文头部校验位,例如CRC校验位。可选地,在CRC校验位的之前增加以太类型(以太类型3)的字段,以太类型3用于指示其下一个字段为CRC校验位。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至少包括目的MAC地址,即至少要对目的MAC地址进行CRC校验。可选地,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例如源MAC地址、VLAN标签、以太类型1、以太类型2、以太类型3。
图8a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和图7a相比,图8a所示的以太网报文中携带了两层VLAN标签,即增加了VLAN标签2以及和VLAN标签2对应的以太类型2。以太类型2用于指示其下一个字段为VLAN标签2,还可以指示VLAN标签2的类型。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示意图。图8b所示的以太网报文帧格式是在图8a所示的以太网报文帧格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报文头部校验位,例如CRC校验位。可选地,在CRC校验位的之前增加以太类型(以太类型4)的字段,以太类型4用于指示其下一个字段为CRC校验位。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至少包括目的MAC地址,即至少要对目的MAC地址进行CRC校验。可选地,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还可以包括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例如源MAC地址、VLAN标签、以太类型1、以太类型2、以太类型3、以太类型4。
可选地,为了避免设备未能识别新定义的以太类型和CRC校验位而影响报文转发,CRC校验位可以设置于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之后,例如,设置于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VLAN标签之后,并且在净荷对应的以太类型之前。当然,CRC校验位还可以设置于以太网报文的任意位置,本发明不作限制。
当CPRI数据通过以太网报文承载时,还可以在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增加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图9a为现有技术中IEEE 1904.3定义的CPRI数据承载于以太网的一种帧格式。如图9a所示,该帧格式中包括版本号(ver)、报文类型(pkttype)、流标识(flowID)、长度(length)、序列号(oderinginfo)、子类型(subtype),净荷字节(payload bytes)等。其中,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包括除了净荷字节之外的字段。该帧格式的字段可以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6b、图7b、图8b所示的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RI数据承载于以太网的帧格式。图9b所示的CPRI数据帧格式在图9a所示的帧格式上增加了CRC校验位。可选地,为了使得CRC校验位对齐第32个比特,还可以保留一个预留字段。可选地,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至少包括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例如,流标识或时间戳),即至少要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CRC校验位覆盖的校验区域还可以包括CPRI数据的其他封装信息,例如,即对除了净荷字节之外的字段进行校验,但通常不包括CRC校验位和预留字段。该帧格式的字段可以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6b、图7b、图8b所示的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可选地,用于校验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的第一CRC校验位(例如图6b所示的CRC校验位)和用于校验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第二CRC校验位(例如图9b中的CRC校验位)可以为同一个校验位或者是不同的校验位。如果为同一个校验位,则可以位于以太网报文头部或净荷中;如果为不同的校验位,第一CRC校验位可以位于以太网报文头部,第二CRC校验位位于以太网报文净荷中。
CPRI数据还可以直接承载在MPLS/PW报文上,MPLS/PW报文再承载在以太网报文上。这种承载方式可以适用于较高的QoS要求的场景。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CPRI数据承载于以太网和MPLS/PW的帧格式。如图10所示,该帧格式包括三层,分别是以太网层、MPLS/PW层、CPRI层。其中,以太网层包括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太类型,还可以包括用于校验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或报文头部信息)的第一CRC校验位。MPLS/PW层包括MPLS标签,可选地,可以采用两层MPLS标签。CPRI层包括序列号、CPRI类型、时间戳、计数器、长度和净荷,还可以包括用于校验MPLS标签和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或封装信息)的第二CRC校验位。第二CRC校验位的覆盖区域可以包括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或封装信息),还可以覆盖MPLS/PW中的至少一层标签,通常需要覆盖内层(PW)MPLS标签。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中的CPRI层的帧格式仅是一种示例,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帧格式,例如图9b所示的帧格式。图10中以太网层的帧格式同样也可以采用如图6b、图7b、图8b所示的帧格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说的“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信息”可以是以太网报文中净荷之前的字段,通常不包括校验位(例如CRC)。“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可以是CPRI数据中净荷之前的字段,通常不包括校验位(例如CRC)和预留字段等。“以太网报文的头部信息”指的是“以太网报文头部”携带的信息。例如,图6b中,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信息包括: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太类型1、以太类型2,但覆盖的校验区域通常不包括CRC。图9b中,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包括除了净荷字节之外的字段,但覆盖的校验区域通常不包括CRC。本发明实施例中,“覆盖的校验区域”指的需要使用校验位进行校验的字段。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的示范性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步骤可以由以太网设备执行,例如图4中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S1101: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以太网设备可以接收来自至少一个RRU或者其他以太网设备的以太网报文。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前面的实施例,例如图6b、7b、8b所示。以太网报文携带的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例如CRC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例如目的MAC地址进行校验。
S1102: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报文可以仅携带一个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CRC校验位),该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可以位于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或者位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
参见图6b、7b、8b,当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可选地,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进行校验,例如源MAC地址、以太类型、VLAN标签等。
当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其他的业务数据时,参见图9b,例如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携带了CPRI数据且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可选地,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进行校验,例如源MAC地址、以太类型、VLAN标签等。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CPRI数据的其他封装信息进行校验。
可选地,以太网报文可以同时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和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或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信息进行校验,还可以根据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或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进行校验。其中,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和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可以为CRC校验位。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和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可以位于不同的字段中,例如,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在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在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
可选地,参见图10所示的实施例,当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MPLS标签时,可以根据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例如PW的MPLS标签。
S1103: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以太网报文;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不转发或丢弃以太网报文。例如,可以根据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或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要转发以太网报文。可选地,如果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还可以根据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或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要转发以太网报文。可选地,如果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MPLS标签时,还可以结合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要转发以太网报文。可选地,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正确时,还可以根据FCS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中的每一个比特或者净荷进行校验,当每一个比特或者净荷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以太网报文。
以太网设备的转发模式包括存储转发模式和直通转发(cut through)转发模式。对于存储转发模式,如果以太网报文的FCS检校失败,但是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检校正确,则表明损坏的比特不是出现在报文头部,报文仍然可以转发。但是如果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检校失败,则需要丢弃报文。对于直通转发(cut through)转发模式,报文的转发行为无法取决于FCS校验。直通转发是指接收到报文的一定长度(例如20byte或40byte)之后,就开始确定报文的转发行为,而不是等到收到整个报文之后才开始处理。这种转发模式可以降低延时,但是还没有来得对报文进行FCS校验就已经开始转发,如果后续发现FCS校验错误,也无法丢弃报文。因此,对于直通转发模式,采用CRC校验位对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以在报文转发之前完成校验,提高了校验的效率以及转发行为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设备使用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以提高校验的效率。当转发信息正确时,可以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转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任意一个比特错误而产生丢包,导致高丢包率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吞吐效率。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设备可以为以太网设备,例如图4中的第一设备、第二设备、第三设备。包括如下功能模块:
接收模块1201,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接收模块1201可以接收来自至少一个RRU或者其他以太网设备的以太网报文。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以太网报文的帧格式可以参考前面的实施例,例如图6b、7b、8b所示。以太网报文携带的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例如CRC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例如目的MAC地址进行校验。
校验模块12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报文可以仅携带一个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CRC校验位),该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可以位于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或者位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
参见图6b、7b、8b,当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校验模块1202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进行校验,例如源MAC地址、以太类型、VLAN标签等。
当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其他的业务数据时,参见图9b,例如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携带了CPRI数据且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可选地,校验模块1202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其他的报文头部信息进行校验,例如源MAC地址、以太类型、VLAN标签等。校验模块1202还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CPRI数据的其他封装信息进行校验。
可选地,以太网报文可以同时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和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校验模块1202可以根据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或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信息进行校验,还可以根据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或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进行校验。其中,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和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可以为CRC校验位。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和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可以位于不同的字段中,例如,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在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在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
可选地,参见图10所示的实施例,当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MPLS标签时,校验模块1202可以根据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例如PW的MPLS标签。
转发模块1203,用于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模块1203转发以太网报文;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转发模块1203不转发或丢弃以太网报文。例如,可以根据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或以太网报文的报文头部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要转发以太网报文。可选地,如果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转发模块1203可以根据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或CPRI数据的封装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要转发以太网报文。可选地,如果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MPLS标签时,转发模块1203还可以结合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是否要转发以太网报文。可选地,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正确时,还可以根据FCS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中的每一个比特或者净荷进行校验,当每一个比特或者净荷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模块1203转发以太网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设备使用报文头部校验位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以提高校验的效率。当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正确时,可以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转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任意一个比特错误而产生丢包,导致高丢包率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吞吐效率。
图13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以太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示,以太网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1303和网络接口1304。
处理器1301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至少一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3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3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302中,并由处理器1301来执行。
网络接口1303、1304使用例如但不限于收发器一类的收发装置,来实现以太网设备1300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例如,网络接口1303可以接收来自至少一个RRU的CPRI数据,或向至少一个RRU发送CPRI数据。网络接口1304可以接收来自其他以太网设备的以太网报文,或向其他以太网设备发送以太网报文。这里,网络接口1303、1304的划分只是逻辑上的划分,实际产品中可能采用同一个物理接口实现。
其中,以太网设备1300通过网络接口1303或1304接收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网络控制器通过处理器1301执行保存于存储器1302的代码,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网络接口1303或1304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网络接口1303或1304不转发或丢弃所述以太网报文。
具体地,通过图13所示的以太网设备1300可以实现本发明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注意,尽管图13所示的以太设备1300仅仅示出了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网络接口1303、1304,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以太网设备1300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同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以太网设备1300还可包含实现其他附加功能的硬件器件。例如,以太网设备1300还包括电源、风扇、时钟单元、主控单元等。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以太网设备1300也可仅仅包含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器件,而不必包含图13中所示的全部器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以太网设备使用报文头部校验位对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可以提高校验的效率。当转发信息正确时,可以对以太网报文进行转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以太网报文的净荷中任意一个比特错误而产生丢包,导致高丢包率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吞吐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包括: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不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承载了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且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根据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
根据所述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帧校验序列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进行校验,或者,根据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进行校验;
当所述每一个比特或者所述净荷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8.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以太网报文,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校验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模块,用于: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错误时,不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头部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以太网报文承载了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且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位于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时,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包括:所述以太网报文的目的MAC地址和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承载了CPRI数据时,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所述转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校验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正确时,根据帧校验序列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每一个比特进行校验,或者,根据FCS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净荷进行校验;
所述转发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每一个比特或者所述净荷的校验结果正确时,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15.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接收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将所述CPRI数据封装到以太网报文中,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添加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解封装出所述CPRI数据;发送所述CPRI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根据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行为;
所述以太网报文携带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所述CPRI数据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二设备,还用于:
当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还承载了至少一层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标签时,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MPLS标签中的至少一层标签进行校验,根据所述MPLS标签的校验结果确定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行为。
18.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设备、第三设备,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设备,
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接收通用公开无线接口CPRI数据,将所述CPRI数据封装到以太网报文中,在所述以太网报文中添加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用于对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发送所述以太网报文;
所述第二设备,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转发所述以太网报文;
所述第三设备,用于用于接收所述以太网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头部校验位对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所述以太网报文的转发信息的校验结果从所述以太网报文中解封装出所述CPRI数据;发送所述CPRI数据。
CN201610318944.2A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Active CN1073706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944.2A CN107370674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PCT/CN2017/080314 WO2017193758A1 (zh) 2016-05-13 2017-04-12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KR1020187035980A KR102112487B1 (ko) 2016-05-13 2017-04-12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EP17795376.7A EP3451595B1 (en) 2016-05-13 2017-04-12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ata transmission
JP2018559692A JP6666051B2 (ja) 2016-05-13 2017-04-12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6/188,754 US20190097758A1 (en) 2016-05-13 2018-11-1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8944.2A CN107370674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0674A true CN107370674A (zh) 2017-11-21
CN107370674B CN107370674B (zh) 2020-12-01

Family

ID=60266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8944.2A Active CN107370674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97758A1 (zh)
EP (1) EP3451595B1 (zh)
JP (1) JP6666051B2 (zh)
KR (1) KR102112487B1 (zh)
CN (1) CN107370674B (zh)
WO (1) WO2017193758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9831A (zh) * 2017-12-06 2018-03-02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跨波分设备互联的vsu内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8833018A (zh) * 2018-04-09 2018-11-1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组网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1371634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0142880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937329A (zh) * 2018-03-31 2020-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转发设备
CN11201948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生成、校验方法及装置
CN112491513A (zh) * 2020-11-13 2021-03-1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pi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46980A (zh) * 2021-08-02 2021-09-03 浙江国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息转发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WO2022042543A1 (zh) * 2020-08-24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339765A (zh) * 2021-11-25 2022-04-1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5g通信的差动保护数据交互链式校验方法和系统
CN114416616A (zh) * 2021-11-26 2022-04-29 兰州飞天网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跨节点直连分片交换系统
CN115378837A (zh) * 2022-08-19 2022-11-22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bmc原型的验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16229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处理以太帧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3174170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校验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8742B2 (en) 2019-03-08 2021-09-21 Microsemi Storage Solutions, Inc. Method for adapting a constant bit rate client signal into the path layer of a telecom signal
US11108895B2 (en) * 2019-08-23 2021-08-3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path signal overhead in the 64B/66B character stream of an itu-t metro transport network using micro-packets
US11838111B2 (en) 2021-06-30 2023-12-05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te adaptation of constant bit rate (CBR) client data with a variable number of idle blocks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metro transport network (MTN)
US11916662B2 (en) 2021-06-30 2024-02-27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te adaptation of constant bit rate (CBR) client data with a fixed number of idle blocks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metro transport network (MTN)
US11736065B2 (en) 2021-10-07 2023-08-22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clock-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a timing device
US11799626B2 (en) 2021-11-23 2023-10-24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constant bit rate (CBR) client signal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8900A1 (en) * 2006-02-23 2007-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intermediate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80022184A1 (en) * 2006-06-29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ethernet frame in network bridge and the bridge
CN102025448A (zh) * 2010-11-18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业务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480333A (zh) * 2010-11-22 2012-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线路编码方法、编码数据块同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5176242A1 (zh) * 2014-05-21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44622A (en) * 1988-02-15 1992-09-01 Hitachi, Ltd. Network system
WO2005102982A1 (ja) * 2004-04-26 2005-11-03 Daikin Industries, Ltd. 含フッ素(メタ)アクリル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CN100493019C (zh) * 2005-10-29 2009-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环状网络中实现环向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59580C (zh) * 2006-02-13 2009-02-0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弹性分组环转发业务的方法
US7978614B2 (en) * 2007-01-11 2011-07-12 Foundry Network, LLC Techniques for detecting non-receipt of fault detection protocol packets
US20090168780A1 (en) * 2007-12-31 2009-07-02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PLS P node replacement using a link state protocol controlled ethernet network
CN103580780B (zh) * 2012-07-23 2018-03-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532854B (zh) * 2013-10-22 2017-05-1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存储和转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98900A1 (en) * 2006-02-23 2007-08-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etwork intermediate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US20080022184A1 (en) * 2006-06-29 2008-01-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ethernet frame in network bridge and the bridge
CN102025448A (zh) * 2010-11-18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公共无线接口业务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480333A (zh) * 2010-11-22 2012-05-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线路编码方法、编码数据块同步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5176242A1 (zh) * 2014-05-21 2015-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49831A (zh) * 2017-12-06 2018-03-02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跨波分设备互联的vsu内的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1937329B (zh) * 2018-03-31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转发设备
US11799587B2 (en) 2018-03-31 2023-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ing fragments of ethernet frame with indicating error occurring in ethernet
CN111937329A (zh) * 2018-03-31 2020-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转发设备
US11387940B2 (en) 2018-03-31 2022-07-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ing fragments of ethernet frame with indicating error occurring in ethernet frame
CN108833018A (zh) * 2018-04-09 2018-11-16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组网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8833018B (zh) * 2018-04-09 2021-01-2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组网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11371634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2516355A (ja) * 2019-01-07 2022-02-2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機器
JP7247351B2 (ja) 2019-01-07 2023-03-28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データ送信方法及び機器
EP3893457A4 (en) * 2019-01-07 2021-1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DEVICE
CN113287285A (zh) * 2019-01-07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42880A1 (zh) * 2019-01-07 2020-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799776B2 (en) 2019-01-07 2023-10-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thernet frame forwarding based on checking for an error in the ethernet frame
CN112019485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生成、校验方法及装置
WO2022042543A1 (zh) * 2020-08-24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网错误帧的重传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491513A (zh) * 2020-11-13 2021-03-1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pi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491513B (zh) * 2020-11-13 2023-06-16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spi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346980B (zh) * 2021-08-02 2023-08-11 浙江国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息转发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346980A (zh) * 2021-08-02 2021-09-03 浙江国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消息转发的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339765A (zh) * 2021-11-25 2022-04-12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5g通信的差动保护数据交互链式校验方法和系统
CN114339765B (zh) * 2021-11-25 2024-01-19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5g通信的差动保护数据交互链式校验方法和系统
CN114416616A (zh) * 2021-11-26 2022-04-29 兰州飞天网景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跨节点直连分片交换系统
WO2023116229A1 (zh) * 2021-12-22 2023-06-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生成、处理以太帧的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3174170A1 (zh) * 2022-03-18 2023-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校验方法和装置
CN115378837A (zh) * 2022-08-19 2022-11-22 山东云海国创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基于bmc原型的验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17198A (ja) 2019-06-20
EP3451595A1 (en) 2019-03-06
KR102112487B1 (ko) 2020-05-19
US20190097758A1 (en) 2019-03-28
JP6666051B2 (ja) 2020-03-13
EP3451595B1 (en) 2020-05-13
KR20190002699A (ko) 2019-01-08
EP3451595A4 (en) 2019-03-20
WO2017193758A1 (zh) 2017-11-16
CN107370674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0674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1953604B (zh) 一种为业务流提供业务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577413B (zh) 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136989B (zh) 报文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8210213A1 (zh) 一种实现ioam封装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7371219A (zh) WiFi配置方法、WiFi移动终端和WiFi设备
EP2672743B1 (en) Non-i/q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
CN111049752B (zh) 多传输线路的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6385344B (zh) 一种报文监控方法和装置
JP2017503405A (ja) アドレス解決プロトコルメッセージを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スイッチ及びコントローラ
WO2015184771A1 (zh) 一种业务功能链操作、管理和维护方法及节点设备
WO2016078312A1 (zh) 单板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5515816B (zh) 检测层次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1088813A1 (zh) 报文封装方法及装置、报文解封装方法及装置
CN107113221A (zh) 使用通用路由封装的网络虚拟化双向转发检测
CN105634977A (zh) 发现路径最大传输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24435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01933A (zh) 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5763659A (zh) 一种IPv6隧道报文封装方法及系统
CN102546112B (zh) 一种数据封装方法及装置
CN110224916A (zh) 报文的处理方法、装置及报文的封装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712983A (zh) 运行、管理和维护oam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00583B (zh)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238063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设备
US9985737B2 (en) WAN interface based 1588V2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