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0586B -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0586B
CN107360586B CN201610304163.8A CN201610304163A CN107360586B CN 107360586 B CN107360586 B CN 107360586B CN 201610304163 A CN201610304163 A CN 201610304163A CN 107360586 B CN107360586 B CN 1073605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etwork quality
time period
network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041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0586A (zh
Inventor
陈琳
庄仁峰
李伟东
刘钢
赵海涛
杜峰
杨光达
孙芳杰
王岩
王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Group Heilong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Group Heilong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Group Heilong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Group Heilong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0416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05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05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05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05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05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其中,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根据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根据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业务应用层的质量进行感知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浏览互联网(WEB)网页已成为用户获取资讯、购物等必不可少的基本网络应用,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WEB应用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要入口,而网络质量也决定用户浏览WEB网页时的感知。当网络质量较差时,例如用户反馈的网页质量不好或者网页打不开等问题,省移动通信的运营商在接收用户发送的故障申告之后,会首先排除网络设备故障的显性原因,然后通过现场拨测方式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由于省移动通信的运营商是被动接收故障申告,因此,在工作人员未发现网络设备故障告警的情况下,对于此类网络隐性故障往往无有效的监控手段。例如,对于用户网络感知类故障,如页面加载时间长以及网页部分元素打不开等故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现场定位,对用户反映的故障现象进行收集、复现和解决。这样,故障处理的时效性会很低,并且对于难以复现的问题增加了定位时长,降低了用户感知。此外,如果存在用户不上报上网感知类故障的情况,工作人员根本无法发现网络隐形故障。
针对以上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通常会在网络的各个节点部署拨测探针设备,通过模拟用户上网的测试手段来测试网络质量。但是该测试手段衡量网络质量的指标往往是因特网互联协议(IP)层的时延、抖动和丢包等参数,该些参数仅仅能够衡量网络层面的质量,而无法对业务应用层的质量进行感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业务应用层的质量进行感知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所述用户的网络质量;
根据所述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所述用户的网络质量;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首先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然后根据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最后根据获取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本发明通过获取的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评定用户的网络质量,在不需要对用户进行直接测试的前提下,对用户业务应用层的质量进行感知,并得到用户网络真实质量的评估结果,提高了用户感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业务应用层的质量进行感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步骤102的分步骤流程图;
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网络质量的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用户信息可以包括用户IP地址、用户IP地址与用户认证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用户IP地址与用户归属区域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其中,用户认证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认证账号、用户名称以及用户认证的起止时间;用户归属区域为用户归属行政区域。可选的,可以通过客户信息系统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此外,在获取业务流数据时,可以采用深度包检测方法(deep packet inspection,DPI)获取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具体的,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至少包括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下行数据包大小、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状态码数量,其中,HTTP状态码数量至少包括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可选的,HTTP状态码数量中还可以包括应答失败状态码数量和应答超时状态码数量。
步骤102,根据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
在本步骤中,可以根据用户信息中的用户IP地址和业务流数据中数据包携带的用户IP地址,将业务流数据和用户信息进行关联,得到用户的业务流数据,从而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具体的,可以根据业务流数据中数据包携带的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信息中用户IP地址与用户认证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取单个用户的网络质量;或者,根据业务流数据中数据包携带的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信息中用户IP地址与用户归属区域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用户所属的用户归属区域的网络质量。此外,在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质量指标对业务流数据进行质量指标计算,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不同质量指标的计算结果,得到用户的网络质量。
步骤103,根据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得到网络质量之后,可以将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从而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可选的,在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之后,可以根据该网络质量评估结果评定用户网络质量的优劣,从而定位质差用户,主动发现网络中的隐形故障;此外,还可以将该网络质量评估结果作为网络优化的依据,指导网络中的设备或资源进行针对性的质量提升,减少故障隐患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并通过用户信息以及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得到用户的网络质量,然后通过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使得在不对用户进行直接测试的前提下,实现对用户业务应用层的网络质量的感知,得到用户的真实网络质量的评估结果,为评定用户质量的优劣和定位质差用户提供了依据,同时还为主动发现网络中的隐形故障、网络故障处理以及网络优化提供了依据。
可选的,在步骤102中根据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质量指标对业务流数据进行质量指标计算,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不同质量指标的计算结果,并结合用户信息,得到用户的网络质量。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步骤102的分步骤流程图,根据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21,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获取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时,可以先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然后再根据获取的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获取第一网络质量。
可选的,在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时,可以先将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并获取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上行子数据包大小和下行子数据包大小,然后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上行子数据包大小和下行子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在多个子时间段内对应的真实上行速率和真实下行速率,最后根据用户在多个子时间段内对应的真实上行速率和真实下行速率以及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最优上行速率和最优下行速率,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在获取到用户在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之后,在获取第一网络质量时,可以先根据用户在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方差;然后根据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方差,计算得到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正态分布函数,并将该正态分布函数的值记录为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
具体的,在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时,可以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51
计算得到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其中,在上述公式中,XP表示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Ku表示最优上行速率,ku表示真实上行速率,Kd表示最优下行速率,kd表示真实下行速率,且最优上行速率大于真实上行速率,最优下行速率大于真实下行速率。可选的,真实上行速率为上行子数据包大小与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真实下行速率为下行子数据包大小与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最优上行速率为子时间段内最优上行子数据包大小与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最优下行速率为子时间段内最优下行子数据包大小与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网络传输消耗以及信号衰减等因素,实际网络中传输速度ku和kd都达不到理论中的最大值,因此可以得出结论0<XP<1,且XP越趋近于0表示网页速率越好,即用户访问质量越好,XP越趋近于1表示网页速率越不理想,即用户访问质量越不理想。
下面对获取第一网络质量进行详细介绍。
假设将时间段T划分分t1至tn共n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在获取到各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上行子数据包大小和下行子数据包大小之后,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53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52
计算得到n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分别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Xpn,n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分别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Xpn如下表所示:
T t<sub>1</sub> t<sub>2</sub> t<sub>3</sub> …… t<sub>n</sub>
X<sub>p</sub> X<sub>p1</sub> X<sub>p2</sub> X<sub>p3</sub> …… X<sub>pn</sub>
在计算得到各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之后,可以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61
计算得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平均值,然后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62
计算得到时间段内的网页评定结果的方差,最后根据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和方差,得到时间段内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正态分布函数,并将该正态分布函数的值记录为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正态分布函数的值小于一预设值时,则认为此时网络存在问题。
步骤1022,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二网络质量。
在本步骤中,可选的,在获取用户的第二网络质量时,可以先将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并获取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然后根据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计算得到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与其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最后根据用户IP地址,将计算得到的比值,记录为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第二网络质量。
下面对获取的第二网络真实质量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将时间段T划分为t1至tn共n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各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如下表所示:
T t<sub>1</sub> t<sub>2</sub> t<sub>3</sub> …… t<sub>n</sub>
Q q<sub>1</sub> q<sub>2</sub> q<sub>3</sub> …… q<sub>n</sub>
则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63
计算得到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与其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并将计算得到的所有比值作为时间段T内的第二网络质量。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比值超过子时间段内预设的比值阈值时,则说明该子时间段内的重传数据包不稳定,则认为此时存在网络问题。
步骤1023,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三网络质量。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获取用户的第三网络质量时,可以根据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和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获取HTTP状态码中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然后根据获取的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以及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最后根据用户IP地址,将计算得到的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记录为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第三网络质量。
可选的,在获取HTTP状态码中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时,可以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71
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其中,QS表示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AS表示时间段内的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SM表示时间段内HTTP状态码数量,ΔT表示时间段。在得到权值QS之后,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72
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当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小于一预设阈值时,即说明时间段内的应答成功状态码的数量所占比例较小,其他例如应答失败状态码和应答超时状态码所占比例较大,则认为此时存在网络问题。
步骤1024,根据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获取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以及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
在本步骤中,具体的,在获取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以及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时,可以根据第一公式对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并根据第二公式对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可选的,可以根据第一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73
计算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根据第二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74
计算得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其中,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75
表示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76
表示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A1表示第一网络质量,且当第一网络质量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一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2表示第二网络质量,且当第二网络质量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二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3表示第三网络质量,且当第三网络质量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三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t1表示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2表示时间段的结束时间,ΔT表示时间段,N表示将时间段拆分的多个连续子时间段的个数,i表示N个子时间段中的第i个子时间段,Ki表示第i个子时间段中下行数据包大小。
这样,根据第一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表示用户所能够忍耐的网络响应度,根据第二公式计算得到的数值表示网络侧的网络速度。
可选的,在获取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以及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之后,在根据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时,可以将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用户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并将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这样,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之后,分别根据第一公式和第二公式对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计算,分别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和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最后根据用户侧网络质量阈值和网络侧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和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本实施例通过获取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获取真实的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从而获取用户在用户侧的真实网络质量评估结果以及在网络侧的真实网络质量评估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业务应用层的质量进行感知的问题,使得可以根据网络质量评估结果记录和监控网络质量数据是否出现劣化,为网络设备、网络资源提供故障处理、网络优化依据,为客服投诉系统提供用户故障定位。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网络质量的评估装置的结构框图,该网络质量的评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根据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用户的网络质量;
结果输出模块303,用于根据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可选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P地址、用户IP地址与用户认证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用户IP地址与用户归属区域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业务流数据至少包括: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下行数据包大小、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状态码数量,HTTP状态码数量至少包括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
可选地,第一获取模块301具体用于采用深度包检测方法DPI获取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可选地,第二获取模块302具体用于,根据业务流数据中数据包携带的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信息中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取单个用户的网络质量;或者,根据业务流数据中数据包携带的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信息中的第二对应关系,获取用户所属的用户归属区域的网络质量。
可选地,第二获取模块302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二网络质量;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三网络质量;第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获取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以及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
可选地,第四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公式对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根据第二公式对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
可选地,第四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91
计算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其中,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092
表示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A1表示第一网络质量,且当第一网络质量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一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2表示第二网络质量,且当第二网络质量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二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3表示第三网络质量,且当第三网络质量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三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t1表示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2表示时间段的结束时间,ΔT表示时间段。
可选地,第四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二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101
计算得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其中,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102
表示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A1表示第一网络质量,且当第一网络质量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一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2表示第二网络质量,且当第二网络质量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二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3表示第三网络质量,且当第三网络质量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三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t1表示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2表示时间段的结束时间,N表示将时间段拆分的多个连续子时间段的个数,i表示N个子时间段中的第i个子时间段,Ki表示第i个子时间段中下行数据包大小。
可选地,结果输出模块303包括:第一结果输出单元,用于将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用户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第二结果输出单元,用于将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可选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根据获取的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获取第一网络质量。
可选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并获取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上行子数据包大小和下行子数据包大小;根据用户IP地址以及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上行子数据包大小和下行子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在多个子时间段内对应的真实上行速率和真实下行速率;根据用户在多个子时间段内对应的真实上行速率和真实下行速率以及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最优上行速率和最优下行速率,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
可选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103
计算得到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其中,XP表示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Ku表示最优上行速率,ku表示真实上行速率,Kd表示最优下行速率,kd表示真实下行速率;其中,最优上行速率大于真实上行速率,最优下行速率大于真实下行速率。
可选地,第一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用户在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获取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方差;根据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方差,计算得到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正态分布函数,并将正态分布函数的值记录为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
可选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并获取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根据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计算得到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与其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根据用户IP地址,将计算得到的比值,记录为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第二网络质量。
可选地,第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和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获取HTTP状态码中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根据获取的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以及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根据用户IP地址,将计算得到的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记录为用户在时间段内的第三网络质量。
可选地,第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111
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其中,QS表示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AS表示时间段内的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SM表示时间段内HTTP状态码数量,ΔT表示时间段。
可选地,第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公式
Figure BDA0000985804930000112
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其中,PS表示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AS表示时间段内的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SM表示时间段内HTTP状态码数量,QS表示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时间段内的权值。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所述用户的网络质量;
根据所述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P地址、用户IP地址与用户认证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用户IP地址与用户归属区域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业务流数据至少包括: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下行数据包大小、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状态码数量,HTTP状态码数量至少包括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所述用户的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
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二网络质量;
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三网络质量;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获取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以及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
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获取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以及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第一公式对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
根据第二公式对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
所述根据第一公式对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第一公式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11
计算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其中,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21
表示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A1表示第一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一网络质量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一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2表示第二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二网络质量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二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3表示第三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三网络质量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三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t1表示所述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2表示所述时间段的结束时间,ΔT表示时间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的步骤包括:
采用深度包检测方法DPI获取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所述用户的网络质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业务流数据中数据包携带的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信息中的第一对应关系,获取单个用户的网络质量;
或者,
根据业务流数据中数据包携带的用户IP地址以及用户信息中的第二对应关系,获取所述用户所属的用户归属区域的网络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公式对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第二公式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22
计算得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其中,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23
表示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A1表示第一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一网络质量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一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2表示第二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二网络质量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二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3表示第三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三网络质量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三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t1表示所述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2表示所述时间段的结束时间,N表示将所述时间段拆分为多个连续子时间段的个数,i表示N个子时间段中的第i个子时间段,Ki表示第i个子时间段中下行数据包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包括:
将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用户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将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所述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
根据获取的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质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所述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包括:
将所述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并获取多个所述子时间段对应的上行子数据包大小和下行子数据包大小;
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多个所述子时间段对应的上行子数据包大小和下行子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在所述多个子时间段内对应的真实上行速率和真实下行速率;
根据用户在多个所述子时间段内对应的真实上行速率和真实下行速率以及多个所述子时间段对应的最优上行速率和最优下行速率,获取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用户在所述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真实上行速率和真实下行速率以及所述多个子时间段对应的最优上行速率和最优下行速率,获取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包括:
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31
计算得到所述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其中,XP表示所述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Ku表示最优上行速率,ku表示真实上行速率,Kd表示最优下行速率,kd表示真实下行速率;其中,所述最优上行速率大于所述真实上行速率,所述最优下行速率大于所述真实下行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获取的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每个子时间段对应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获取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方差;
根据所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平均值以及方差,计算得到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网页速率评定结果的正态分布函数,并将所述正态分布函数的值记录为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二网络质量,包括:
将所述时间段划分为多个连续的子时间段,并获取多个所述子时间段对应的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
根据多个所述子时间段对应的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计算得到下行重传子数据包数量与其对应的子时间段的比值;
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将计算得到的所述比值,记录为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第二网络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三网络质量,包括:
根据所述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和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获取HTTP状态码中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权值;
根据获取的所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权值以及所述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计算得到所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
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将计算得到的所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记录为用户在所述时间段内的第三网络质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和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获取HTTP状态码中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权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权值;其中,QS表示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权值,AS表示所述时间段内的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SM表示所述时间段内HTTP状态码数量,ΔT表示所述时间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获取的所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权值以及所述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计算得到所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包括:
根据公式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52
计算得到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其中,PS表示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所占比例,AS表示所述时间段内的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SM表示所述时间段内HTTP状态码数量,QS表示应答成功状态码在所述时间段内的权值。
14.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用户信息以及该用户经过互联网出口的业务流数据;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信息和业务流数据,获取所述用户的网络质量;
结果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质量阈值,得到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P地址、用户IP地址与用户认证信息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用户IP地址与用户归属区域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所述业务流数据至少包括: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下行数据包大小、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状态码数量,HTTP状态码数量至少包括应答成功状态码数量;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上行数据包大小和下行数据包大小,获取用户的第一网络质量;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下行重传数据包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二网络质量;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IP地址以及数据流起始时间至数据流结束时间的时间段内的HTTP状态码数量,获取用户的第三网络质量;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获取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以及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
第四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公式对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
根据第二公式对所述第一网络质量、第二网络质量和第三网络质量进行运算,得到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
第四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公式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61
计算得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其中,
Figure FDA0002185737260000062
表示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A1表示第一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一网络质量在第一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一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2表示第二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二网络质量在第二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二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A3表示第三网络质量,且当所述第三网络质量在第三预设阈值范围内时,第三网络质量的结果值为1,否则为0;t1表示所述时间段的起始时间,t2表示所述时间段的结束时间,ΔT表示时间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果输出模块包括:
第一结果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用户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用户在用户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第二结果输出单元,用于将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与预设的网络侧网络质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所述用户在网络侧的网络质量评估结果。
CN201610304163.8A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3605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4163.8A CN107360586B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04163.8A CN107360586B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0586A CN107360586A (zh) 2017-11-17
CN107360586B true CN107360586B (zh) 2020-02-18

Family

ID=60271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04163.8A Active CN107360586B (zh) 2016-05-10 2016-05-10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05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5171B (zh) * 2017-11-22 2021-01-22 贵州力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游戏加速方法及系统
CN108650038A (zh) * 2018-05-08 2018-10-12 商派软件有限公司 用数据包的重传率判断地区网络质量的方法和系统
CN110890972B (zh) * 2018-09-07 2022-06-2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系统的健康度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299496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网络的诊断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95344B (zh) * 2020-08-04 2023-10-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批量网络投诉的故障定位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660108B (zh) * 2021-06-30 2024-03-01 山东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质量诊断方法及装置
CN115002819B (zh) * 2021-10-20 2023-05-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3824602B (zh) * 2021-11-24 2022-07-19 南京中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用户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6208515A (zh) * 2021-11-30 2023-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质差用户的判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63194B (zh) * 2021-12-28 2024-04-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的隐患分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584A (zh) * 2013-11-13 2014-02-19 德科仕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Web应用性能问题的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03955507A (zh) * 2014-04-25 2014-07-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感知的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4410516A (zh) * 2014-11-24 2015-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业务感知度评估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4751B (zh) * 2012-11-07 2018-02-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控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584A (zh) * 2013-11-13 2014-02-19 德科仕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Web应用性能问题的诊断方法及系统
CN103955507A (zh) * 2014-04-25 2014-07-3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感知的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4410516A (zh) * 2014-11-24 2015-03-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业务感知度评估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0586A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0586B (zh) 一种网络质量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Reyes-Lecuona et al. A page-oriented WWW traffic model for wireless system simulations
US8537683B2 (en)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quality of experience of a user in respect of audio and/or video contents distributed through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Dujovne et al. Multicast in 802.11 WLANs: an experimental study
Begluk et al. Machine learning-based QoE prediction for video streaming over LTE network
Collange et al. User impatience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Arif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Minstrel-HT Rate Adaptation Algorithm in IEEE 802.11 n WLANs.
Bedi et al. 34 A review paper on improving the network efficiency of IEEE 802.11 e networks
US806858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profile for a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Mori et al. Flow analysis of internet traffic: World Wide Web versus peer‐to‐peer
CN103686833A (zh) 移动网络语音质量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6789321A (zh) 一种基于开放式互联标准的路由组网性能评估方法及其装置
CN112637055B (zh) 基于vpn隧道的多链路聚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Yin et al. Robust mac-layer rate control mechanism for 802.11 wireless networks
CN105611406B (zh) 一种接入网服务商监测用户到视频服务器延迟特性方法
CN102123092B (zh) 一种组播性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AT&T Title
Yuan et al. A novel bandwidth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IEEE 802.11 TCP data transmissions
JP4668851B2 (ja) 品質クラス決定装置、品質クラス決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iang Analysis of wireless data network traffic
Kobayashi et al. Crowdsourced QoE evaluation of mobile device usage with consideration on user dependence
JP2008125035A (ja) ネットワーク品質試験システム
Kawahara et al. Detection accuracy of network anomalies using sampled flow statistics
Hafsaoui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the access technology: the case of web search services
Sarkar Impact of traffic arrival distributions on an 802.11 ad hoc network: 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