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话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的输出。
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发展,受话器的结构不断地更新,例如日本专利文献JP10301573A公开了一种电磁发声器,将振动板或固定在振动板上的膜片处理为波形。在相同的作用力的驱动下,处理后的振膜机构会变得更容易振动。采用该结构的电磁发声器,在不改变电磁发生器的发声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振膜机构的振动频率,能够相对缩小振膜机构和磁性机构的径向尺寸,从而提供一种小型化的电磁发声器。
此结构的受话器,通过改变振动板或振动膜片的形状,来提供一种小型化的电磁发声器,但位于平衡器两侧的振动板或振动膜片的形状在改变后仍旧以相同的频率振动,进而使膜片鼓动发声腔内空气发声时只能产生单一频响的声音,电磁发声器产生的声音相对单薄,无法实现混响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受话器无法提供多重频响声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包括
外壳,具有内腔;
振膜机构,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沿竖向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振膜机构具有安装在所述外壳上的固定框,悬空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的振动板;
所述振动板由软磁材料制成,具有至少一端悬空在所述固定框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区域,以及将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的与各自悬空端相对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框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固定部;
电磁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用于产生电磁力,以驱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做同向且振动频率不同的往复振动。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与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相互独立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
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各自的固定端上均具有一个所述固定部。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与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相互面对的一端悬空在所述固定框内。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的固定端通过过渡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区域的悬空端;所述第一振动区域的固定端具有所述固定部;所述过渡区域的宽度不等于所述第一振动区域或第二振动区域的宽度。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的至少一个连接段,以及成型在所述连接段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延伸臂。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延伸臂呈L形,所述L形延伸臂的竖直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段,水平部在所述第二腔体内水平延伸。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对应于所述第一振动区域与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相互独立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时,所述第一振动区域的所有连接段的宽度之和不等于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的所有连接段的宽度之和。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电磁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
第二永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互面对的一端极性相反,并在垂直于所述振动板的方向上均与所述振动板之间预留所需间隙;
磁场部件,避开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空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第二腔体的部分上,用于产生将所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磁化后呈极性相同的电磁场。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磁场部件为一一对应地套设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线圈。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上在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水平向内凹陷的豁口,所述固定部经所述豁口折弯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
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外壳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一壳体,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围成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围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腔体靠近所述第一底面,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二底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永磁体预先固定在第一壳体上,以形成第一模块;
线圈套设在振膜机构中振动板的固定部的延伸臂上,再将第二永磁体固定在线圈朝向振动板的一侧表面上或者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以形成第二模块;
S2: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使得线圈、第二永磁体位于第二壳体内,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相对;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固定连接;或者
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安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之间,并使得线圈、第二永磁体位于第二壳体内,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相对。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包括外壳、振膜机构和电磁驱动机构,振动板由软磁材料制成,具有至少一端悬空在所述固定框内的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区域,以及将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的与各自悬空端相对的固定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框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固定部;电磁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用于产生电磁力,以驱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做同向且振动频率不同的往复振动。
此结构的受话器,振动板由软磁材料制成,将传统结构中的振动簧片和驱动簧片振动的电枢部合二为一,振动板能够直接受电磁驱动机构产生的电磁力驱动,简化了受话器的结构;振动板具有至少一端悬空在固定框内,悬空端与固定框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上方的发音膜随振动板振动进而鼓动空气发声;
在电磁驱动力作用下,由于该振动板包括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同向振动,两者振动的作用力不会互相削弱,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的振动频率不同,从而在同一受话器内形成两个不同振动频率的发音区。
2.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与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相互独立设置在所述固定框内;所述第一振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振动区域各自的固定端上均具有一个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振动区域与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相互面对的一端悬空在所述固定框内。
两个振动区域在固定框内相互独立设置,能够通过改变各自的结构,以及与固定框的相连的固定部中连接段的结构,使得第一振动区域与第二振动区域的刚性不同,进而在相同的电磁驱动力下,两个振动区域的振动频率不同,以实现双音区的发音功能。同时,第一振动区域与第二振动区域相互独立,便于将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单独固定在其所需要的位置处。
3.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所述第二振动区域的固定端通过过渡区域固定于所述第一振动区域的悬空端;所述第一振动区域的固定端具有所述固定部;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通过过渡区域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振动板在固定框上的安装;过渡区域在电磁驱动机构的驱动下,也能够与两个振动区域做同向的往复振动;过渡区域的宽度不等于所述第一振动区域或第二振动区域的宽度,使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的悬空端具有相对独立的振动空间,第一振动区域、过渡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距离固定部的距离均不同,三个区域在相同的驱动力的作用下具有不同的振动频率,使得同一个受话器内有三种不同振动频率的声音,实现三音区的发声功能。
4.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磁场部件;第一永磁体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二永磁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永磁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互面对的一端极性相反;磁场部件避开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振动板之间的空间,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第二腔体的部分上,用于产生将所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磁化后呈极性相同的电磁场。所述磁场部件为一一对应地套设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线圈。
此结构的受话器,通过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场使固定部磁化后产生极性,固定部与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相连,从而使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产生与固定部极性相反的同一极性;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磁性极性相反,对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施加同向的作用力,通过改变给线圈的通电方向,进而改变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的极性,使两个振动区域在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磁力作用下往复振动。
5.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述固定框上在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水平向内凹陷的豁口,所述固定部经所述豁口折弯伸入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凹陷的豁口能够减少固定部的连接段与固定框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在连接段处向固定框传导分散的磁性,提高磁性向第一振动区域和第二振动区域的传导比率。
6.本发明提供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第一永磁体预先固定在第一壳体上,以形成第一模块;线圈套设在振膜机构中振动板的固定部的延伸段上,再将第二永磁体固定在线圈朝向振动板的一侧表面上或者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以形成第二模块;S2: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使得线圈、第二永磁体位于第二壳体内,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相对;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固定连接;或者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安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之间,并使得线圈、第二永磁体位于第二壳体内,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相对。
此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永磁体与第一壳体形成一个模块,振膜机构与线圈、第二永磁体形成一个模块,第二壳体形成一个模块,三个模块预先安装好,最后再将三个模块总装,以实现模块化的装配工艺,从而提高受话器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受话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提供的振动板铺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受话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所提供的振动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3-第一腔体,14-第二腔体,出音孔-15;
21-固定框,22-振动板,221-第一振动区域,222-第二振动区域,223-连接段,224-延伸臂,2241-竖直部,2242-水平部,225-过渡区域;
31-线圈,32-第一永磁体,33-第二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话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振膜机构以及电磁驱动机构。
如图1所示,外壳1包括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11扣合围成内腔。振膜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并将外壳1的内腔分割为靠近第一底面的第一腔体13和靠近第二底面的第二腔体14。也即,第一壳体11的内腔作为第一腔体13,第二壳体12的内腔作为第二腔体14。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优选均采用高导磁合金制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振膜机构包括固定框21、振动板22以及发音膜23,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例如点焊固定方式,或者用胶粘接方式;发音膜23固定在固定框21上的朝向第一腔体13一侧表面上;振动板22通过固定部悬空设置在固定框21内,发音膜23将整个振动板22悬覆盖住,使得第一腔体13与第二腔体14密封隔开。
例如,发音膜23通过胶粘在固定框21上,将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与固定框21之间形成的预留间隙密封,使得第一腔体13与第二腔体14密封隔开,当然也还可以将发音膜23同时粘在振动板22朝向第一腔体13的一侧表面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振动板22采用软磁材料制成,其包括第一振动区域221、第二振动区域222和两个固定部。其中,固定部包括设置在固定框21上的一个连接段223,固定框21在设置连接段223处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水平向内凹陷的豁口,固定部经豁口折弯伸入第二腔体14内,形成位于第二腔体14内的延伸臂224。例如延伸臂224呈L型,延伸臂224的竖直部2241固定于连接段223上,水平部2242在第二腔体14内水平延伸。
为了便于表述,以下将第一振动区域221对应的固定部称为第一固定部,将第二振动区域222对应的固定部称为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水平部,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连接段、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水平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相对且相互独立地设置在第二腔体14内,并且分别对应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长度设置;第一水平部远离与第二水平部相对的一端连接第一竖直部,第一竖直部成型在第一连接段上;第二水平部远离与第一水平部相对的一端连接第二竖直部,第二竖直部成型在第二连接段上。
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相互独立地设置在固定框21内;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相互面对的一端(悬空端)悬空在固定框21内,另一端(固定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固定在固定框21上,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不等于第二连接段的宽度。
例如,两个振动区域的结构相同,第二连接段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使得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与固定框21的固定力度不同,进而使得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刚性不同,第一振动区域221的刚性小,容易振动,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刚性大,在相同的电磁驱动力作用下,第一振动区域221振动的频率高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振动频率,从而使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产生两种不同频率的声音。
两个振动区域的振动频率不同的本质原因在于:两个振动区域的连接段223不同,使得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固有振动频率不同,第一振动区域221(或第二振动区域222)最终显示出来的振动频率是由第一振动区域(或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固有振动频率与电磁场驱动第一振动区域221(或第二振动区域222)的振动频率叠加后的总振动频率。也即,在相同的电磁驱动力下,不考虑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固有振动频率的前提下,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但是,外界不给作用力时,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固有振动频率又体现不出来,所以在电磁场驱动下,最终体现出来的是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振动频率不同。
如图1所示,电磁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二腔体14内,用于产生电磁驱动力以驱动振动板22中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悬空端做同向且振动频率不同的往复运动。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分别设置一套电磁驱动机构。
具体而言,任一套电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永磁体32、第二永磁体33以及线圈31,线圈31分别套设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上,线圈31与振膜机构之间预留第一间隙;第一永磁体32固定在第一壳体11的第一底面上,且与振膜机构预留第二间隙;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线圈31朝向振膜机构的一侧表面上,与第一永磁体32相对且与振膜机构预留第二间隙。第一永磁体32与第二永磁体33相互面对的一端极性相反。
例如,第一永磁体32朝向振膜机构的一端为N极,第二永磁体33朝向振膜机构的一端为S极;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优选为磁钢。给位于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上的线圈31分别通入同向的电流,线圈31产生电磁场将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磁化,使得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相对的一端携带相同的极性;第一振动区域221通过第一连接段、第一竖直部与第一水平部相连,且均由导磁材料制成,在第一水平部携带极性后,第一振动区域221携带与第一水平部相反的极性;同样地,第二振动区域222携带与第二水平部相反的极性。也即,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磁化后的极性相同。
由于固定框21上在连接固定部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水平向内凹陷的豁口,使固定框21与连接段223的接触面积减小,进而水平部2242上产生的电磁场磁通量在经连接段223传导时,传递至固定框21上的磁通量减少,传递至振动区域的磁通量增多,减少了电磁场在由固定部向振动区域传导过程中的损失,相对地增强了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极性强度。
此结构的电磁驱动机构,给线圈31通电后产生电磁场,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分别与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驱动单元,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因与固定框21的连接段223不同,使得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刚性不同,二者在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的驱动下构成不同频响的发生流,以实现同一个受话器中的分音区发声。
具体驱动过程为:起始状态下,振动板22不具有极性,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对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均产生吸引力,且吸引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处于平衡状态。给套设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上的线圈31同时通入正向电,假若产生的电磁场使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相对的一端为N极,则与第一水平部相连的第一振动区域221为S极,与第二水平部相连的第二振动区域222为S极;根据异性相吸的原则,第一永磁体32对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产生向上的吸引力,根据同性相斥的原则,第二永磁体33对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产生向上的排斥力,使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朝向第一永磁体32的方向振动;改变线圈31中电流的方向,使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为N极,第一永磁体32对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产生向下的排斥力,第二永磁体33对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产生向下的吸引力,使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朝向第二永磁体33的方向振动,从而实现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往复振动过程。
如图1所示,上述的受话器,还包括开设在第一壳体11的侧壁上的出音孔15和固定在第一壳体11的外侧表面上且将出音孔15包含在其内的导音管。振动板22振动时驱动发音膜23鼓动处于第一腔体13内的空气运动,使得第一腔体13内发出所需的声音,声音再经出音孔15进入导音管内进而传播出去。
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将振动板22分为两个振动区域,两个振动区域相互独立,通过各自的连接段223分别固定在固定框21内,同时两个振动区域的连接段223结构不同,使得两个振动区域的刚性不同,当采用相同的驱动机构驱动时,两个振动区域的振动方向相同但振动频率不同,以实现一个受话器的双音区的功能。在受话器装配工程中,能够形成模块化的装配工艺,使得受话器的装配过程简单化。
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简写为A装配工艺)为:
S1:将第一永磁体32预先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上,以形成第一模块;
由于固定部与振动板22是一体成型,固定部中的连接段223和延伸臂224是一体成型,连接段223的一端成型在第一振动区域221或第二振动区域上222,另一端成型在固定框21上;在套设线圈31时,固定部与第一振动区域221或第二振动区域222先处于水平的铺展状态(如图2所示),线圈31预先套设在固定部的延伸臂224上,也即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上分别套设线圈31;然后将延伸臂224以连接段223为起始位置向第二腔体14的方向折弯,至延伸臂224与振动板22垂直,继续将延伸臂224中的水平部2242朝向振动板22的方向折弯至与振动板22平行。也即,将延伸臂224折成L形状,最终使得套设有线圈31的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分别与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平行;再将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线圈31朝向振动板22的一侧表面上,以形成第二模块;
S2: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使得线圈31、第二永磁体33位于第二壳体12内,第二永磁体33与第一永磁体32相对;再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固定连接;
此装配工艺,将受话器的部件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永磁体32与第一壳体11预先安装成第一模块,振膜机构与第二永磁体33、线圈31预先安装形成第二模块,第二壳体12作为第三模块,之后再将三个模块总装,即可完成受话器的模块化装配过程,从而提高受话器的装配效率。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固定部中的延伸臂224与连接段223可以分体设置,延伸臂224直接为L形状,连接段22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振动区域221上或第二振动区域222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框21上;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不同之处在于:S1步骤中,线圈31预先套设在固定部的延伸臂224的水平部上,即在第一水平部和第二水平部上分别套设线圈31;然后将延伸臂224的顶部固定在连接段223上,并使线圈31位于第二腔体14内。也即连接段223预先将振动板22固定在固定框21上,线圈31预设套设在延伸臂224的水平部上,再将延伸臂224与连接段223固定连接。
作为可替代的实施方式,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不是固定在线圈上,此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不同之处在于:S1步骤中,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与振动板22的固定部的延伸臂224上套设线圈31的振膜机构形成第二模块。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振膜机构的固定框21还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不同之处在于:S2步骤中,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21安装在第一壳体11的内壁面或者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再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固定连接。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连接第一振动区域221与固定框21的第一连接段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等,连接第二振动区域222与固定框21的第二连接段也还可以为一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只需所有的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之和不等于所有第二连接段的宽度之和,使得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刚性不同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还可以是所有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之和与所有第二连接段的宽度之和相同,但此时,第一振动区域221的体积不等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体积,在相同的固定力度下,使得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刚性不同,从而实现同一个受话器中的双音区的声音。例如,第二振动区域222的长度大于第一振动区域221的长度。
或者,还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本身的材质,例如,两个振动区域都采用导磁材料制成,但是一个振动区域采用高导磁材料,另一个振动区域采用低导磁材料,使得两个振动区域在相同的电磁驱动力下,振动的频率不同。或者,还可以是两个振动区域的刚性相同,但所受到的电磁驱动力不同,实现两个振动区域的不同振动频率,例如,通过控制通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上线圈31中的电流大小,使两个振动区域所带的磁性大小不同,进而受到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的电磁驱动力的大小不同。总之,在线圈31产生的电磁场与两个永磁体的配合作用下,使得两个振动区域做同向且振动频率不同的往复振动,就可以实现双音区发声。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上述的A装配工艺一致。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连接第一振动区域221的第一固定部中可以不设置第一水平部,第一固定部仅由设置在固定框21上的第一连接段和成型在连接段上的第一竖直部构成,线圈31套设在第一竖直部,线圈31通电使第一竖直部和第一振动区域221磁化,并分别携带上不同的极性;此结构的受话器,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套设在第二水平部上的线圈31朝向振动板22的一侧表面上,第二永磁体33部分伸出线圈31悬空在第二腔体14内。作为变形,类似地,还可以不设置第二固定部中的第二水平部,线圈31套设在第二竖直部,线圈31通电使第二竖直部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磁化,并分别携带上不同的极性;此结构的受话器,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第二底面朝向振动板22的一侧表面上。
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的区别在于:S2步骤中,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第二壳体12上作为一个单独模块。总之,只要在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延伸到第二腔体14内的任意部分上套设线圈31,在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内对应振动板22的位置设置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使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在线圈31通电后产生相同的极性,进而在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的磁力驱动下做同向且频率不同的往复运动,以实现双音区的发声。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可以不设置第一永磁体32,电磁驱动机构仅由套设在水平部2242上的线圈31,以及固定在线圈31朝向振动板22一侧面上的第二永磁体33构成,此结构的受话器,通过给线圈31通正向或反向电,来改变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磁化后的极性,第二永磁体33的固定磁场对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产生同向的吸引力或者同向的排斥力,进而使得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能够做同向且不同频率的往复振动,实现受话器的多音区的功能。
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的区别在于:S1步骤中,第一壳体11作为一个单独模块。类似地,作为变形,还可以不设置第二永磁体33,电磁驱动机构仅由套设在水平部2242上的线圈31,以及固定在第一底面上的第一永磁体32构成。
作为进一步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振动板22中的第一振动区域221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第二振动区域222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具体设置的个数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只需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区域221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区域222,使得受话器内形成两个振动频率不同的音区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振动板22内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振动区域,使得同一个受话器内有三个不同振动频率的音区;或者还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四振动区域,或者至少一个第五振动区域等等,使得同一个受话器内形成振动频率不同的四个音区,或者振动频率不同的五个音区,或者根据需要,使得振动板22包括多个振动区域,多个振动区域相互独立,可以通过各自的固定端上的固定部固定在固定框21上,通过改变各个振动区域本身的结构,或者固定部中的连接段223的结构,或者电磁驱动力等方式,使得多个振动区域做同向且不同频率的往复振动,进而实现同一个受话器内形成多个振动频率的音区的功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如图所示,其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受话器相比,区别仅在于: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固定方式不同,振动板22还包括过渡区域225,第一振动区域221通过第一固定部固定在固定框21上,第二振动区域222通过过渡区域225与第一振动区域221相连,在电磁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过渡区域225与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做同向且不同频率的往复振动。
过渡区域225不与固定框21相连,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位于过渡区域225的两侧,第一振动区域221通过第一连接段与固定框21连接,第一固定部折弯进入第二腔体14内的第一水平部上套设一个线圈31。也即,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只需要一套电磁驱动机构即可。第一连接段的宽度不等于第一振动区域221或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宽度,由于第一振动区域221、过渡区域225和第二振动区域222与固定框21连接处的距离不同,使三个区域在固定框21上的刚性不同。
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第二振动区域222与固定框21不直接固定连接,而是通过过渡区域225与固定框21间接连接,两个振动区域不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就可以将第一振动区域221、第二振动区域222以及过渡区域225一体成型,便于振动板22的制备;或者还可以使得振动板22与固定框21一体成型,只需在一个板块上,根据设计的第一振动区域221、第二振动区域222、过渡区域225的尺寸,直接在板块上切割出所需的振动区域以及固定端,便于振膜机构的制备。
另外,由于过渡区域225与第一振动区域221、第二振动区域222固定连接在一起,且均由导磁材料制成,在对电磁驱动机构中的线圈31通电时,第一水平部产携带一个极性,第一振动区域221、过渡区域225以及第二振动区域222均携带有与第一水平部极性相反的极性,三个区域在第一永磁体32和第二永磁体33的磁力驱动下做同向的往复运动,由于过渡区域225的宽度不等于第一振动区域221或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宽度,且三个区域距离与固定框21相连的连接段223的距离各不相同,从而使过渡区域225、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做同向振动的频率都不同,从而在同一个受话器内形成三个不同振动频率的发音区。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类似实施1中,第一连接段的个数还可以一个、三个、四个、五个等等,具有设置个数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第一振动区域221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第二振动区域222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只需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做同向且振动频率不同的往复振动即可。作为进一步的变形,过渡区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过渡区的两端设置第一振动区域221和第二振动区域222,过渡区域225的宽度之和不等于第一振动区域221或第二振动区域222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变形,类似实施例1中,还可以通过改变各个振动区域本身的结构,例如体积和材质,或者驱动机构中的电磁驱动力,进而实现多个振动区域的振动方向相同但振动频率不同,以在同一个受话器中形成多个发音区。
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由于只是对振动板22的结构进行替换,其他结构没有进行替换,则对应的装配工艺与实施例1中的A装配工艺一致。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类似实施例1中,固定部中还可以不设置第一水平部,将线圈31套设在第一竖直部上。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的区别在于:S2步骤中,第二永磁体33固定在第二壳体12上,作为一个单独模块。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的基础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电磁驱动机构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只需设置在外壳11的内腔中,能够产生电磁驱动力以驱动振动板22往复振动即可。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振动板2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振动区域221和至少一个第二振动区域222,实施例1中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相互独立固定在固定框21内;实施例2中第一振动区域221与第二振动区域222通过过渡区域225固定在一起;作为变形,振动板22包括多个第一振动区域221和多个第二振动区域222,部分第一振动区域221与部分第二振动区域222相互独立设置,另外一部分第一振动区域221与另外一部分第二振动区域222通过过渡区域225连接在一起,也即,将实施例1中的振动区域的固定方式与实施例2中的振动区域的固定方式结合起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