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51956B -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51956B
CN107351956B CN201710593778.1A CN201710593778A CN107351956B CN 107351956 B CN107351956 B CN 107351956B CN 201710593778 A CN201710593778 A CN 201710593778A CN 107351956 B CN107351956 B CN 107351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double
assembled
hol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37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51956A (zh
Inventor
祝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bang Shangha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ubang Shangha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ubang Shangha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ubang Shangha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937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5195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51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1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51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51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7Motorcy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 B60K17/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kind of gearing of differential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1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the engine beside or within the driven whe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包括双轮毂单轴电机,组装后围组件中的后平叉架上,且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中的单轴轮毂电机的机轴分别连接于后轮组件中的后轮上;双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单轴轮毂电机上以及ECU中控系统;电子差速系统,组装于车架本体上,电子差速系统连接于所述双控制器,所述电子差速系统用于检测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所述ECU中控系统读取该运行状态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向所述双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电子等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电动三轮车(Electrically operated tricycle)是用以电瓶为动力,电机为驱动的拉货或拉人用的三轮运输工具。现有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的种类很多,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在鲜蔬配送、海鲜食品配送过程中,通常也需要用到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在配送鲜蔬和海鲜食品等配送物时,通常需要对配送物进行保鲜,因此需要用到保鲜箱,保鲜箱在安装时,通常安装在后架体上。而在配送时,需要保持保鲜箱的平稳,特别是在转弯或者斜坡等道路上,保鲜箱容易随车体倾斜,导致保鲜箱中的配送物洒落等。
同时,现有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在驱动时,通常是其驱动方式和制动方式多种多样,怎样使得保鲜箱在配送时保持平稳,也与驱动机构和制动机构有关。现有技术中,如在转弯时,怎样保持保鲜箱不随车体倾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通过双轮毂单轴电机和电子差速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动三轮车的驱动,使电动三轮车在任何状态下保持平稳的行驶。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包括双轮毂单轴电机,组装后围组件中的后平叉架上,且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中的单轴轮毂电机的机轴分别连接于后轮组件中的后轮上;双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单轴轮毂电机上以及ECU中控系统;电子差速系统,组装于车架本体上,电子差速系统连接于所述双控制;所述电子差速系统用于检测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所述ECU中控系统读取该运行状态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向所述双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运行。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差速系统包括双控制系统,所述双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所述后轮组件中两个后轮的转速以及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所述双控系统通过所述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调节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转速。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双控制系统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转速以及用于检测两个所述后轮相对位置;陀螺仪,用于检测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该运动状态包括侧摆状态以及车架本体的转弯角度;当所述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电子差速系统通过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陀螺仪检测的数据、信息控制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转速。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还包括内侧加焊防转片,焊接于车架本体的后架体的后平叉架上;碟刹支架,组装于内侧加焊防转片上;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通过所述内侧加焊防转片组装于后平叉架上。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碟刹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内凹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该第一内凹槽的槽面为弧形面;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槽口两侧;第二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接处,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第一安装孔组装于所述后架体上。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碟刹支架还包括固定孔,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其中,所述固定孔的孔心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后架体的内侧加焊防转片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固定孔内。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直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心。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中的电子差速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三轮车在倾斜路面上行驶,同时能够方便车辆的转弯,使车体不易侧翻,进一步保障了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三轮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三轮车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架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置减震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摆机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摆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摆机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沿A-A方向剖面图。
图10是发明实施例的侧摆机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沿B-B方向剖面图。
图12是发明实施例的侧摆机构的侧摆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发明实施例的阻尼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发明实施例的碟刹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发明实施例的碟刹支架安装结构示意图1。
图16是发明实施例的碟刹支架安装结构示意图2。
图17是发明实施例的制动机构和驻车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发明实施例的驱动机构模块图。
其中,
1车架本体;
11前架体; 12后架体;
111脚踏板安装架; 112前轮安装架支撑架; 113前轮转轴安装架;
114座位安装架;
121后围架; 122后平叉架;
1211后围架本体; 1212支撑部;
2侧摆机构;
21壳体; 22转轴; 23轴承;
24密封件; 25缓冲块; 26侧摆锁紧机构;
211上壳体; 212下壳体;
2111第一转轴半孔; 2112第一半型腔; 2113第一油封半槽组;
2114第一缓冲块安装半槽; 2115上连接部; 2116连接支部;
2121第二转轴半孔; 2122第二半型腔; 2123第二油封半槽组;
2124第二缓冲块安装半槽; 2125下连接部;
261锁紧齿盘; 262卡钩组件;
2611盘体; 2612锁紧卡齿;
2621传动杆; 2622摇臂; 2623摇臂座;
2624卡钩; 2625链节;
3阻尼机构;
31阻尼件安装轴; 32阻尼件; 33阻尼传动组件;
34第一安装座; 35第二安装座;
331阻尼连接件; 332阻尼铰接件
4碟刹支架;
41支架本体; 42第一连接孔; 43第二连接孔;
44第一内凹槽; 45第二内凹槽; 46第一安装孔;
47固定孔;
51单轴轮毂电机; 52双控制器; 53电子差速系统;
531双控系统; 5311传感器; 5312陀螺仪;
61制动控制部; 62前轮制动机构; 63后轮制动机构;
611制动油路控制部; 612前轮制动油管; 613后轮制动油管;
621前轮制动油泵; 622前轮制动碟片;
631后轮制动油泵; 632后轮制动碟片;
71驻车控制部; 73后轮驻车机构;
711驻车油路控制部; 713后轮驻车油管;
731后轮驻车油泵; 732后轮驻车碟片;
8中置减震机构;
81液压缸; 82液压杆; 83强力弹簧;
91前轮组件; 92后轮组件; 101电子保温箱;
102移动保鲜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2、图3所示,一种电动三轮车,包括车架本体1、侧摆机构2、制动机构、驻车机构、驱动机构、电源系统、碟刹支架4、有源式温控箱,ECU中控系统,所述有源式温控箱、驱动机构、制动机构连接于所述 ECU中控系统,所述ECU中控系统用于收集电动三轮车的数据信息并通过分析所述数据信息发出控制指令以及发出报错信息、报警信息。所述驱动机构、制动机构、有源式温控箱、ECU中控系统连接于所述电源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车架本体1设有前架体11和后架体12。
其中,所述前架体11包括脚踏板安装架111、前轮安装架支撑架112、前轮转轴安装架113、座位安装架114。具体的,该前轮安装架支撑架112的下部包括前侧支端和后侧支端,该后侧支端连接于所述脚踏板安装架111的前部,前轮组件91组装在前侧支端上。所述前轮转轴安装架113组装于所述前轮安装架支撑部的上部,前轮控制转轴组装在该前轮转轴安装架113中。座位安装架114的下部连接于所述脚踏板安装架111的后部,该座位安装架 114的上表面设有座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位下方的脚踏板安装架111上具有一用于安装电源系统的安装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架体12包括后围架121、后平叉架122。
其中,所述后围架121包括后围架本体1211、支撑部1212,所述后围架本体121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部1212的上部连接于所述后围架本体1211的前部;其中,所述后围架121形成一类似“Γ”状的架体。所述后平叉架122 的前部铰接于所述支撑部1212的下部。所述后轮组件92组装于所述后平叉架122。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为了行驶时,增加用户的体验性、舒适度,还增加了中置减震机构8。为了节省空间以及达到最佳减震效果,该中置减震机构8设于所述后围架本体1211中间位置和所述后平叉架122的中间位置之间,所述中置减震机构8与水平面之间具体一夹角,该夹角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90°。即该中置减震机构8由下至上向所述车架本体1的前侧倾斜,该夹角即为倾斜角。该中置减震机构8起到的作用是支撑后围架121以及减震,由于后围架121与后平叉架122之间是铰接关系,因此,后围架121会沿铰接点发送转动,该中置减震机构8是为了给予所述后围架121 另一个支撑力。
具体的,该中置减震机构8包括液压缸81、液压杆82以及强力弹簧83,液压杆82组装在液压缸81中,强力弹簧83套接在液压缸81和液压杆82上。当后围架121与后平叉架122之间发生震动(其两者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液压杆82向下推压液压缸81中的液体,液体被压缩后,压强增加,给予液压杆82一向上的推力,同时强力弹簧83用以减缓后围架121与后平叉架122 之间震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12所示,所述侧摆机构2组装于所述前架体11 和后架体12之间,其中,所述侧摆机构2的前部组装于所述脚踏板安装架111 后部的中间位置;所述侧摆机构2的后部组装于所述支撑部1212的前部的中间位置。当所述前架体11向所述车架本体1的左侧或右侧摆动时,所述后架体12通过所述侧摆机构2保持平衡。
所述有源式温控箱包括电子温控箱101和移动保鲜箱102以及压缩机;所述移动保鲜箱102包括保鲜箱体和冷藏箱体。该压缩机拆卸式组装在后围架121上,移动保鲜箱102拆卸式组装在压缩机上并通过压缩机制冷保鲜。压缩机连接于ECU中控系统,压缩机通过电源系统供电。压缩机通过ECU中控系统分别控制保鲜箱体和冷藏箱体的温度范围。所述电子温控箱101组装在前架体上,并位于所述前架体的前侧。本实施例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有源式温控箱在车体行驶时,保持平稳。
具体的,所述侧摆机构2包括壳体21、转轴22和轴承23、密封件24、缓冲块25、侧摆锁紧机构26。所述壳体21包括上壳体211、下壳体212。
其中,所述上壳体211包括第一转轴半孔2111、第一半型腔2112、第一油封半槽组2113、第一缓冲块安装半槽2114以及上连接部2115。所述第一转轴半孔2111设于所述上壳体211的后部和中部;所述第一半型腔2112设于所述上壳体211的前部,所述第一转轴半孔2111和第一半型腔2112之间连通;所述第一油封半槽组2113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半孔2111的后部;所述第一缓冲块安装半槽2114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半孔2111的前部;所述上连接部2115沿所述上壳体211的两侧边缘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11的外侧面还设置有连接支部2116,该连接支部2116用于壳体21连接前架体11。
所述下壳体212包括第二转轴半孔2121、第二半型腔2122、第二油封半槽组2123、第二缓冲块安装半槽2124以及下连接部2125。所述第二转轴半孔2121设于所述下壳体212的后部和中部,所述第二转轴半孔2121对应于所述第一转轴半孔2111,所述第一转轴半孔2111和第二转轴半孔2121组成一轴孔;所述第二半型腔2122设于所述下壳体212的前部,,所述第二转轴半孔2121和第二半型腔2122之间连通,第二半型腔2122对应于第一半型腔2112,所述第一半型腔2112和所述第二半型腔2122组成型腔;所述第二油封半槽组2123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半孔2121的后部,对应于所述第一油封半槽组2113,所述第一油封半槽组2113和第二油封半槽组2123形成油封槽组。所述第二缓冲块安装半槽2124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半孔2121的前部,对应于所述第一缓冲块安装半槽2114,所述第一缓冲块安装半槽2114和第二缓冲块安装半槽2124组成缓冲块安装槽;所述下连接部2125沿所述下壳体212的两侧边缘设置,所述下连接部2125对应于上连接部2115,上连接部2115和下连接部2125之间设有螺孔,所述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部2115与下连接部2125相对的连接面为平面,所述上连接部2115与下连接部2125之间通过连接面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转轴22和轴承23组装于所述轴孔中;侧摆锁紧机构26组装于所述型腔中,且所述转轴22的前部连接于所述侧摆锁紧机构26。
其中,所述密封件24套接于所述转轴22上,且安装于所述油封槽组中;所述缓冲块25套接于所述转轴22上,且安装于所述缓冲块安装槽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摆锁紧机构26包括锁紧齿盘261、卡钩组件262,所述锁紧齿盘261的连接中心组装于所述转轴22上;所述卡钩组件262传动式的连接于所述驻车机构,且啮合式卡接于所述锁紧齿盘261;所述锁紧齿盘 261和所述卡钩组件262分别组装于所述型腔中。
本实施中,所述锁紧齿盘261的转动空间在所述第二半型腔2122内,所述上连接部2115的连接面作为所述盘体2611的限位面。所述锁紧齿盘261 以连接中心为中心顺时针转动角度范围为0-60°和逆时针转动角度范围为 0-60°。
具体的,所述锁紧齿盘261包括盘体2611、锁紧卡齿2612,所述盘体2611 为扇形盘体2611,所述连接中心设于盘体2611的圆心角处,所述转轴22的轴体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中心;所述锁紧卡齿2612沿所述扇形盘体2611的一扇形面的弧形边缘布置,该扇形面对应于卡钩组件262。
具体的,所述卡钩组件262包括传动杆2621、摇臂2622、摇臂座2623、卡钩2624,的传动杆2621后部穿过所述壳体置于所述型腔中;所述摇臂2622 的一侧铰接于所述传动杆2621的后部;所述摇臂座2623的后部铰接于所述第二半型腔2122中,且其前部铰接于所述摇臂2622的另一端;所述卡钩2624 的尾端铰接于所述摇臂座2623的后部;所述链节2625连接于所述卡钩2624 的顶部和所述摇臂座2623的前部或中部。
当执行侧摆锁紧时,所述驻车机构拉动所述传动杆2621,所述传动杆2621 向前拉动,带动所述摇臂2622转动,当摇臂2622转动时,带动所述摇臂座 2623转动,当所述摇臂座2623转动时,带动所述卡钩2624向所述锁紧卡齿 2612处移动,并啮合式卡接于该锁紧卡齿2612上。当执行侧摆时,则进行反向操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为了达到最佳的侧摆效果,还在侧摆机构2 处设置了阻尼机构3。该阻尼机构3用于减缓侧摆力,使前架体11侧摆时,能够缓慢平稳进行。
具体的,该阻尼机构3连接于所述前架体11和后架体12之间,当所述前架体11作侧摆运动时,所述阻尼机构3产生阻尼。
其中,所述阻尼机构3包括阻尼件安装轴31、阻尼件32、阻尼传动组件 33,所述阻尼件安装轴31两端通过第一安装座34水平左右方向固定于所述前架体11的后部;所述阻尼件32套接于所述阻尼件安装轴31上;所述阻尼传动组件33连接于所述阻尼件32和所述后架体12的前部之间。
所述阻尼传动组件33包括阻尼连接件331、阻尼铰接件332,阻尼连接件331固定于所述阻尼件32上;所述阻尼铰接件332其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件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安装座35铰接于所述后架体12。
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所述驱动机构为双驱动机构,具体包括双轮毂电机、双控制器52、电子差速系统53。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中的单轴轮毂电机51组装所述后围组件中的后平叉架上,且所述单轴轮毂电机51的机轴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轮组件中的后轮上;所述双控制器52连接于所述单轴轮毂电机92上以及所述ECU中控系统,所述双控制器52用于控制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电子差速系统53组装于所述车架本体1上,所述电子差速系统53用于检测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所述ECU中控系统读取该运行状态并根据所述运行状态向所述双控制器52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双控制器52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运行,包括控制所述单轴轮毂电机51的转动速度。
具体的,所述电子差速系统53包括双控制系统531,所述双控制系统 531用于检测所述单轴轮毂电机51的转速以及车架本体1的运动状态,所述双控系统通过所述车架本体1的运动状态调节所述单轴轮毂电机51的转速。
具体的,所述双控制系统531包括传感器5311、陀螺仪5212。所述传感器5311用于检测所述单轴轮毂电机51的转速以及用于检测所述单轴轮毂电机51的相对位置;陀螺仪5212用于检测车架本体1的运动状态,该运动状态包括侧摆状态以及车架本体1的转弯角度;当所述车架本体1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电子差速系统53通过所述传感器5311和所述陀螺仪5212 检测的数据、信息控制所述单轴轮毂电机51的转速。
当转弯时,若其中一后轮位于转弯的内侧,则该后轮转弯角度较小,另一后轮转弯角度大,则调控单轴轮毂电机51的转速,使内侧后轮的转速和外侧后轮的转速形成差速,这样就能够使车体在转弯时保持平稳的行驶,特别是保持后架体12的平稳行驶。
或者,在路面倾斜的情况下,若其中一后轮所在路面高于另一后轮所在路面时,则其中一后轮受力较小,而另一后轮受力较大,此时,需调控单轴轮毂电机51的转速,使之保持平稳行驶,避免发生翻车或者后架体12倾斜。
本实施例中,如图14-16所示,所述碟刹支架4配合所述后轮组件92组装于所述后架体12上,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内侧加焊防转片分别固定于后轮组件92的两侧的后轮处,将碟刹支架4安装于内侧加焊防转片上,其中双轮毂单轴电机组装于所述内侧加焊防转片上,而该碟刹支架4用于为所述制动机构和驻车机构提供相互配合控制的安装架体,同时安装节省空间。
具体的,所述碟刹支架4包括支架本体41、第一连接孔42、第二连接孔 43、第一内凹槽44、第二内凹槽45、第一安装孔46、固定孔47。所述支架本体41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内凹槽44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该第一内凹槽44的槽面为弧形面;同样的第二内凹槽45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部,该第二内凹槽45的槽面为弧形面。所述第一连接孔42 设于所述第一内凹槽44的槽口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孔43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且沿第二内凹槽45的槽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46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接处,所述支架本体41通过第一安装孔46组装于所述后架体12上,该第一安装孔46为异型孔或者说扁平孔,该第一安装孔46防止双轮毂单轴电机的机轴安装后转动,发生位移。所述固定孔47设于所述支架本体41上,其中,所述固定孔47的孔心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6的孔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后架体12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固定孔47 内。所述固定孔47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直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46 的孔心。
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凹槽44和第二内凹槽45的结构能够节约空间,同时方便制动机构和驻车机构安装,同时节省材料和节约成本。
在所述碟刹支架4安装后使用时,该碟刹支架4第一安装孔46用于固定连接,但该碟刹支架4有时在外力作用下会绕该第一安装孔46上的安装件或安装轴转动,因此,才设置一长圆形的固定孔47,这样能够保持碟刹支架4 在后架体12上的相对位置不变。同时,长圆孔具有缓冲空间,这样该碟刹支架4在受力时具有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制动机构组装于所述车架本体1上。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控制部61、前轮制动机构62、后轮制动机构63。所述制动控制部61设于所述前架体11;所述前轮制动机构62组装于所述前轮组件 91上,且连接于所述制动控制部61;所述后轮制动机构63组装于所述后轮组件92的碟刹支架4上,且连接于所述制动控制部61。
具体的,所述制动控制部61包括制动油路控制部611、前轮制动油管612、后轮制动油管613。所述制动油路控制部611设于所述前架体11上部的一侧;所述前轮制动油管612连接于所述制动油路控制部611;所述后轮制动油管 613连接于所述制动油路控制部611。
其中,所述前轮制动机构62包括前轮制动油泵621、前轮制动碟片622,前轮制动油泵621组装于所述前架体11的下部,且通过所述前轮制动油管612 连接于所述制动油路控制部611;前轮制动碟片622配合所述前轮制动油泵 621组装于所述前轮组件91上。
其中,所述后轮制动机构63包括后轮制动油泵631、后轮制动碟片632,后轮制动油泵631通过第一连接孔42和第一连接件组装于所述碟刹支架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内凹槽44中,并通过所述后轮制动油管613连接于所述制动油路控制部611;后轮制动碟片632配合所述后轮制动油泵631组装于所述后轮组件9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机构与所述制动机构配合使用,因此可以说,该驻车机构包括制动机构,同时还包括侧摆机构2中的侧摆锁紧机构26。本实施例中,所述驻车机构除了包括上述的制动机构、侧摆锁紧机构26,还包括驻车控制部71、后轮驻车机构73。
具体的,该驻车控制部71设于所述前架体11上部的一侧,与制动控制部61一体设计。所述后轮驻车机构73组装于所述后轮组件92上,且连接于所述驻车控制部71。
其中,所述驻车控制部71包括驻车油路控制部711、后轮驻车油管712,所述驻车油路控制部711设于所述前架体11上部的一侧;所述后轮驻车油管 712连接于所述驻车油路控制部711。
所述后轮驻车机构73包括后轮驻车油泵731、后轮驻车碟片732,所述后轮驻车油泵731通过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孔43组装于所述碟刹支架 4的上,并通过所述后轮驻车油管712连接于所述驻车油路控制部711;所述后轮驻车碟片732配合所述后轮驻车油泵731组装于所述后轮组件9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轮驻车碟片732与所述后轮制动碟片632为同一碟片,该碟片与所述后轮同轴组装。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轮毂单轴电机,组装后围组件中的后平叉架上,且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中的单轴轮毂电机的机轴分别连接于后轮组件中的后轮上;
双控制器,连接于所述单轴轮毂电机上以及ECU中控系统;
电子差速系统,组装于车架本体上,电子差速系统连接于所述双控制器,所述电子差速系统用于检测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所述ECU中控系统读取该运动状态并根据所述运动状态向所述双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所述双控制器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运行;
还包括内侧加焊防转片,焊接于车架本体的后架体的后平叉架上;
碟刹支架,组装于内侧加焊防转片上;
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通过所述内侧加焊防转片组装于后平叉架上;
所述碟刹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第一内凹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部,该第一内凹槽的槽面为弧形面;
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一内凹槽的槽口两侧;
第二连接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接处,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第一安装孔组装于所述后架体上;
所述碟刹支架还包括
固定孔,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其中,所述固定孔的孔心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后架体的内侧加焊防转片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固定孔内;
碟刹支架配合后轮组件组装于后架体上,将两个内侧加焊防转片分别固定于后轮组件的两侧的后轮处,将碟刹支架安装于内侧加焊防转片上,双轮毂单轴电机组装于内侧加焊防转片上,而该碟刹支架用于为制动机构和驻车机构提供相互配合控制的安装架体;
还包括侧摆机构,组装于三轮车车架本体的前架体和后架体之间,当所述前架体向所述车架本体的左侧或右侧摆动时,所述后架体通过所述侧摆机构保持平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差速系统包括双控制系统,所述双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所述后轮组件中两个后轮的转速以及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所述双控制系统通过所述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调节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转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控制系统包括
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的转速以及用于检测两个所述后轮相对位置;
陀螺仪,用于检测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该运动状态包括侧摆状态以及车架本体的转弯角度;
当所述车架本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所述电子差速系统通过所述传感器和所述陀螺仪检测的数据、信息控制所述双轮毂单轴电机转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长直径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心。
CN201710593778.1A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Active CN1073519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3778.1A CN107351956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3778.1A CN107351956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1956A CN107351956A (zh) 2017-11-17
CN107351956B true CN107351956B (zh) 2023-04-28

Family

ID=6028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3778.1A Active CN107351956B (zh) 2017-07-20 2017-07-20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5195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51564Y (zh) * 2002-06-04 2003-05-21 宁波市江东科达机械厂 踏板式摩托车后刹装置
CN201092370Y (zh) * 2007-08-07 2008-07-30 龚云云 电动滑板车
CN205381350U (zh) * 2016-02-17 2016-07-13 陈云飞 内置姿态仪的操纵杆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CN105667695B (zh) * 2016-03-23 2018-11-02 黄学禹 一种电动多轮车及其控制方法
CN105752240A (zh) * 2016-05-19 2016-07-13 深圳市硕颖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转向功能的四驱滑板
CN206141738U (zh) * 2016-10-28 2017-05-03 瑞安市金吉机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碟刹
CN207433713U (zh) * 2017-07-20 2018-06-01 庶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51956A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45223B (zh) 倾斜车辆
CA2771313C (en) Electric three-wheeled vehicle
FI125426B (fi) Sovitelma ja menetelmä ajoneuvon teli- tai tela-akselin ja rungon välisen kiertoliikkeen mahdollistamiseksi
CN112061287A (zh) 用于多轮式侧倾车辆的侧倾机构
JP2015037928A (ja) スイングロック装置付き車両
CN107344583B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
CN107487403B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驻车系统
JP2020083311A (ja) ジャイロライダー補助デバイス
JP5687378B1 (ja) スイングロック装置付き車両
CN107351957B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车架
US6766876B2 (en) Rear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in vehicle
CN107351956B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CN207311698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
CN107380321B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侧摆机构
CN107487412B (zh) 一种碟刹支架
CN107487402B (zh) 一种阻尼机构及其安装结构
JP2015229490A (ja) スイングロック装置付き車両
CN207311700U (zh) 一种阻尼机构及其安装结构
CN207433715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车架
CN207311701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侧摆机构
CN207311699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驻车系统
CN207311744U (zh) 一种碟刹支架
CN207433713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驱动机构
CN207015506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中置减震机构
CN111137122A (zh) 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全向移动机器人底盘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