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41134B -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41134B
CN107341134B CN201710500756.6A CN201710500756A CN107341134B CN 107341134 B CN107341134 B CN 107341134B CN 201710500756 A CN201710500756 A CN 201710500756A CN 107341134 B CN107341134 B CN 107341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temperature
data
forecast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007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41134A (zh
Inventor
郭铭博
高鸿飞
许方璐
杨林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filed Critical Luoyang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7105007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41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41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1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41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41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具体如下:进行系统初始化后,获取实验数据,读取观测点及周围四个格点的经纬度坐标及观测点实况温度数据、周围四个格点温度预报值,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筛选,然后计算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算术平均值和连续三天的同一预报时次误差的滑动平均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反正切函数优化处理,再求得以上两个误差对预报结果影响的权重系数,然后按设定顺序依次计算得到各观测站点的误差滑动平均值、节气误差平均值及权重系数的集合,使用以上结果对各观测站点所代表县域内的数值预报格点温度数据进行修订计算,最后用修订数据对指定坐标点进行精细化插值计算和日最高温、日最低温的计算。

Description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象预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气象部门用于业务系统的预报方法主要有DMO方法、PP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MOS方法、相似预报方法、动力方法及卡尔曼滤波方法等。
传统的DMO方法就是通过插值把格点上的模式要素预报结果分析到具体的站点,得到站点上的要素预报,对于不是模式直接输出的要素,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其缺点在于对模式误差没有订正能力,预报精度完全依赖于模式,相对于形势场预报模式对要素预报的精度往往不是很高;
完全预报方法(PP法)是用历史资料中与预报对象同时间的实际气象参量作预报因子,建立统计方程,之后在假定数值预报的结果是“完全正确”(perfect)的前提下,用数值预报输出值代入到上述统计方程中,就可得到与预报时刻相对应的预报值;其缺点除含有统计关系造成的误差外,主要是无法考虑数值模式的预报误差,使最终的气温预报结果受到一定影响;
人工神经网络法是非线性方法的一种,它实际上是一个可自动实现2组变量间非线性映射关系的数据处理系统,其本质是优化计算中的梯度下降法,利用误差对于权、阈值的一阶导数信息,应用误差反传原理不断调整网络权值、阈值,使网络输出值与期望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或小于设定精度。
在当前人们对温度预报要求精度更高的情况下,传统的各种方法都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高精细化温度预报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系统初始化;之后,进入步骤2);
2)、获取实验数据,所述实验数据包括:1、地域范围内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2、地域范围内各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3、地域范围内各观测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数据tmax和最低气温数据tmin;将以上所述实验数据放入指定的系统数据存储区域;之后,进入步骤3);
3)、观测站点的坐标经纬度值设为(I,J),对应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格点数据,该观测站点(I,J)的周围四个格点的经纬度值分别设为(I-1、J-1)、(I+1、J-1)、(I+1、J+1)、(I-1、J+1),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的集合为t1(I,J),其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分别是T1(I-1、J-1)、T1(I+1、J-1)、T1(I+1、J+1)、T1(I-1、J+1),分别读取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集合t1(I,J)以及该观测站点(I,J)的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把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集合t1(I,J)同该观测站点(I,J)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进行误差分析,并进行数据样本筛选,具体步骤如下:
31)、使用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对其预报时效内的每个预报数值集合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当前观测站点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得到和该观测站对应位置的每个对应时次的预报值集合T1(I,J),具体采用先纬向、后经向插值:
先在纬向I-1和I+1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31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32
再在经向J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33
式中:数据T1(I-1、J-1)、T1(I-1、J+1)、T1(I+1、J-1)、T1(I+1、J+1)分别表示当前观测站点(I,J)的周围最近相邻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T1(I-1、J)、T1(I+1、J)分别是纬度I-1、纬度I+1上的一次线性插值结果;T1(I、J)是进行上述插值运算后所得出的该观测站位置温度的预报值,之后进入步骤32);
32)、利用步骤31)中计算得到的数据T1(I、J),和其对应的实况数值t1(I,J),计算两者误差ΔT1(I、J)=t1(I、J)-T1(I、J);之后,进入步骤33);
33)、对所述观测站点所有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值进行筛选,只选取误差绝对值小于等于4的样本,对于ΔT1(I、J)|大于4的按4取值,使-4≤ΔT1(I、J)|≤4;之后,进入步骤4);
4)、利用步骤3)筛选后得到的误差ΔT1(I、J),分别计算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和连续三天的同一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的滑动平均值,并对计算所得数值使用反正切函数进行优化处理,具体计算方法为:同时进入步骤41)、42):
41)、计算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具体方法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34
其中n为同一个节气内的同一预报时次样本总数;
使用反正切函数对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1
进行优化处理: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2
ST代表节气;
42)、计算连续三天的同一预报时次的ΔT(I、J)i滑动平均值,i是变量,表示一个具体日期的某一个预报时次,具体方法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3
该式表示使用反正切函数对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4
进行优化处理,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5
式中MA代表滑动平均;
5)、使用步骤3)得到的与所述观测站对应位置的每个对应时次的预报值集合T1(I,J)和步骤4)中得到的使用反正切函数优化后的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6
使用反正切函数优化后的连续三天同一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的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7
建立方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8
由此得到: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9
其中数据T1(I、J)为观测站点(I、J)的预报值,数据t1(I、J)为对应时间的该观测站点的气温实况值,根据步骤41)和步骤42)计算所得的数据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10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11
可以求得观测站点(I、J)的权重系数x1值,之后进入步骤6);
6)、对于地域范围内其它观测站点按设定顺序重复步骤3)、步骤4)、步骤5),即可得到各观测站点的权重系数、滑动平均值、节气误差平均值的集合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12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13
之后进入步骤7);
7)、根据步骤6),计算得到各个观测站点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14
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415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各个观测站点均代表了各个县域内的气象条件,因此设定各个观测站所在县域内所有数值预报数据的格点均参照该观测站点的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1
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2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逐个读取区域内所有EC细网格格点位置最新时次的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的值TNEW,使用该格点所在县域观测站点的当天所在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3
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4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再进行计算: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5
TR为格点数值的修订值,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即完成对格点资料的订正;之后进入步骤8);
8)、根据步骤7)得到的订正后的格点数值TR,然后对地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E,F)再次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得出该坐标点的预报值T(E、F),同时根据该坐标点的预报值T(E、F),做出地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的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预报,具体步骤如下:
81)、在区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E,F),其周边四个EC细网格格点的坐标分别为:(E-1,F-1)、(E-1,F+1)、(E+1,F+1)、(E+1,F-1),使用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得到该指定坐标点(E,F)周边四个EC细网格格点的最新预报时次2米温度预报数值的集合分别是T(E-1、F-1)、T(E-1、F+1)、T(E+1、F+1)、T(E+1、F-1),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具体采用先纬向、后经向插值:
先在纬向E-1和E+1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6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7
再在经向F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58
式中:T(E-1、F)、T(E+1、F)分别是纬度E-1、纬度E+1上的一次线性插值结果;T(E、F)即是进行上述插值运算后所得出的指定坐标点(E,F)的温度预报值的集合;之后,同时进入步骤82)、83);
82)、实现坐标点(E,F)最高温度预报的具体步骤如下:
821)、使用坐标点(E,F)所在县域内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和逐日最高气温数据tmax建立最高温度公式:
tmax=td14+α(td14-td08)
得到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61
其中d代表当天,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d08、td14即为当天08时和14时的实况观测温度值,tmax为当日最高温度,α为逐日最高温度的回归系数;
之后,进入步骤822);
822)、按照节气划分一年为24个时间段,读取对应节气时段的历史实况数据,依此计算出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62
;之后,进入步骤823);
823)、由步骤822)得到该观测站站点的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64
各个观测站站点分别代表各个对应县域的气象条件,指定坐标点(E,F)使用其对应的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65
值,读取步骤81)得到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代入公式: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66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E、F)d08、T(E、F)d14即分别为: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EC细网格2米温度资料在08时、14时的预报值,T(E、F)H即为计算出来的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当日的预计算最高温度数值;之后,进入步骤824);
824)、读取步骤81)得到的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选取当前日期的14时、17时、当前日期前一天的20时三个时次数值:T(E、F)d14、T(E、F)d17、T(E、F)(d-1)20,与步骤823)所得到的当日的预计算最高温度数值T(E、F)H对比,选取最大值:
Tmax=max{T(E、F)d14,T(E、F)d17,T(E、F)(d-1)20,T(E、F)H};
Tmax即为当前日期坐标点(E、F)的最高温度,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
83)、实现坐标点(E,F)最低温度预报的具体步骤如下:
831)、使用坐标点(E,F)所在县域内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和逐日最低气温数据tmin建立最低温度公式:
tmin=td08+β(td14-td08)
得到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71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d08、td14即为当前日期08时和14时的实况观测温度值,β为逐日最低温度的回归系数;之后进入步骤832);
832)、按照节气划分一年为24个时间段,读取对应节气时段的历史实况数据,计算出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低温度回归系数β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72
之后进入步骤833);
833)、由步骤832)得到该观测站站点的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低温度回归系数β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73
各个观测站点都代表各个县域的气象条件,指定坐标点(E,F)也使用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74
读取步骤81)得到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代入公式: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075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E、F)d08、T(E、F)d14即为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EC细网格2米温度资料在08时和14时的预报值,T(E、F)L即为计算出来的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当日的预计算最低温度数值;进入步骤834);
834)、读取步骤81)得到的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选取当前日期的02时、05时、20时三个时次数值:T(E、F)d02、T(E、F)d05、T(E、F)d20,与步骤833)得到的当日的预计算最低温度值T(E、F)L对比,选取最小值:
Tmin=min{T(E、F)d02,T(E、F)d05,T(E、F)d20,T(E、F)L};Tmin即为当前日期坐标点(E、F)的最低温度,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是先通过插值把格点上的模式要素预报结果分析到具体的站点,得到站点上的要素预报,然后用历史资料中与预报对象同时间的实际气象要素值和前面得到的要素预报值做误差对比分析,建立统计方程;在预报误差影响因子的选取上,本发明方法还引入了滑动平均和节气的影响因子,对滑动平均影响因子和节气的影响因子两组变量通过非线性映射关系的数据处理,寻求滑动平均值因子和节气因子最优权重系数来进行建模,从而得到最佳的误差修订值;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方法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的优化作用非常有效,具体优点如下:
(1)本发明方法可实现对数值预报产品中的格点温度要素预报产品进行细致订正,本发明方法还适用于当前气象部门使用的各类数值预报要素预报产品,并且数值预报模式升级后,本发明方法仍然适用;
(2)本发明方法对数值预报要素预报产品的修订,引入了滑动平均因子和不同节气的气候差异因子,用两者加权平均作为回归系数,这样既保证了结果相对于数值预报要素预报产品本身的准确性又体现了当地气候规律本身的客观性;
(3)本发明方法具有智能化自主学习功能,可以随着资料的进一步累积不断寻求最优参数自动优化预报结果,不需要人工干预自我升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如图1所示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系统初始化;之后,进入步骤2);
2)、获取实验数据,所述实验数据包括:1、地域范围内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2、地域范围内各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3、地域范围内各观测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数据tmax和最低气温数据tmin;将以上所述实验数据放入指定的系统数据存储区域;之后,进入步骤3);
3)、观测站点的坐标经纬度值设为(I,J),对应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格点数据,该观测站点(I,J)的周围四个格点的经纬度值分别设为(I-1、J-1)、(I+1、J-1)、(I+1、J+1)、(I-1、J+1),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的集合为t1(I,J),其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分别是T1(I-1、J-1)、T1(I+1、J-1)、T1(I+1、J+1)、T1(I-1、J+1),分别读取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集合t1(I,J)以及该观测站点(I,J)的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把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集合t1(I,J)同该观测站点(I,J)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进行误差分析,并进行数据样本筛选,具体步骤如下:
31)、使用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对其预报时效内的每个预报数值集合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当前观测站点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得到和该观测站对应位置的每个对应时次的预报值集合T1(I,J),具体采用先纬向、后经向插值:
先在纬向I-1和I+1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01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02
再在经向J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03
式中:数据T1(I-1、J-1)、T1(I-1、J+1)、T1(I+1、J-1)、T1(I+1、J+1)分别表示当前观测站点(I,J)的周围最近相邻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T1(I-1、J)、T1(I+1、J)分别是纬度I-1、纬度I+1上的一次线性插值结果;T1(I、J)是进行上述插值运算后所得出的该观测站位置温度的预报值,之后进入步骤32);
32)、利用步骤31)中计算得到的数据T1(I、J),和其对应的实况数值t1(I,J),计算两者误差ΔT1(I、J)=t1(I、J)-T1(I、J);之后,进入步骤33);
33)、对所述观测站点所有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值进行筛选,只选取误差绝对值小于等于4的样本,对于ΔT1(I、J)|大于4的按4取值,使-4≤ΔT1(I、J)|≤4;之后,进入步骤4);
4)、利用步骤3)筛选后得到的误差ΔT1(I、J),分别计算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和连续三天的同一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的滑动平均值,并对计算所得数值使用反正切函数进行优化处理,具体计算方法为:同时进入步骤41)、42):
41)、计算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具体方法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1
其中n为同一个节气内的同一预报时次样本总数;
使用反正切函数对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2
进行优化处理: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3
ST代表节气;
42)、计算连续三天的同一预报时次的ΔT(I、J)i滑动平均值,i是变量,表示一个具体日期的某一个预报时次,具体方法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4
该式表示使用反正切函数对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5
进行优化处理,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6
式中MA代表滑动平均;
5)、使用步骤3)得到的与所述观测站对应位置的每个对应时次的预报值集合T1(I,J)和步骤4)中得到的使用反正切函数优化后的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7
使用反正切函数优化后的连续三天同一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的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8
建立方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9
由此得到: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10
其中数据T1(I、J)为观测站点(I、J)的预报值,数据t1(I、J)为对应时间的该观测站点的气温实况值,根据步骤41)和步骤42)计算所得的数据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11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112
可以求得观测站点(I、J)的权重系数x1值,之后进入步骤6);
6)、对于地域范围内其它观测站点按设定顺序重复步骤3)、步骤4)、步骤5),即可得到各观测站点的权重系数、滑动平均值、节气误差平均值的集合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1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2
之后进入步骤7);
7)、根据步骤6),计算得到各个观测站点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3
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4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各个观测站点均代表了各个县域内的气象条件,因此设定各个观测站所在县域内所有数值预报数据的格点均参照该观测站点的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5
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6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逐个读取区域内所有EC细网格格点位置最新时次的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的值TNEW,使用该格点所在县域观测站点的当天所在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7
滑动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8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再进行计算: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9
TR为格点数值的修订值,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即完成对格点资料的订正;之后进入步骤8);
8)、根据步骤7)得到的订正后的格点数值TR,然后对地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E,F)再次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得出该坐标点的预报值T(E、F),同时根据该坐标点的预报值T(E、F),做出地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的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预报,具体步骤如下:
81)、在区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E,F),其周边四个EC细网格格点的坐标分别为:(E-1,F-1)、(E-1,F+1)、(E+1,F+1)、(E+1,F-1),使用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得到该指定坐标点(E,F)周边四个EC细网格格点的最新预报时次2米温度预报数值的集合分别是T(E-1、F-1)、T(E-1、F+1)、T(E+1、F+1)、T(E+1、F-1),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具体采用先纬向、后经向插值:
先在纬向E-1和E+1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210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31
再在经向F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32
式中:T(E-1、F)、T(E+1、F)分别是纬度E-1、纬度E+1上的一次线性插值结果;T(E、F)即是进行上述插值运算后所得出的指定坐标点(E,F)的温度预报值的集合;之后,同时进入步骤82)、83);
82)、实现坐标点(E,F)最高温度预报的具体步骤如下:
821)、使用坐标点(E,F)所在县域内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和逐日最高气温数据tmax建立最高温度公式:
tmax=td14+α(td14-td08)
得到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33
其中d代表当天,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d08、td14即为当天08时和14时的实况观测温度值,tmax为当日最高温度,α为逐日最高温度的回归系数;
之后,进入步骤822);
822)、按照节气划分一年为24个时间段,读取对应节气时段的历史实况数据,依此计算出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34
;之后,进入步骤823);
这里“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36
”是指:节气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两个节气之间约15天,用一个节气指代这15天,每天一个回归系数α,一个节气15个回归系数α;历年来同一个节气指连续几年每一年的同一个节气,比如从2012年到2016年连续六年里每年的春分代表的15天,就是历年来春分这个节气,这五年来的春分这个节气的逐日回归系数的算数平均值是2012年的15个α、2013年的15个α、2014年的15个α、2015年的15个α,2016年的15个α,总共75个α相加再除以75(5年乘以15天)就是2012年到2016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回归系数的算数平均值;
823)、由步骤822)得到该观测站站点的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41
各个观测站站点分别代表各个对应县域的气象条件,指定坐标点(E,F)使用其对应的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42
值,读取步骤81)得到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代入公式: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43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E、F)d08、T(E、F)d14即分别为: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EC细网格2米温度资料在08时、14时的预报值,T(E、F)H即为计算出来的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当日的预计算最高温度数值;之后,进入步骤824);
824)、读取步骤81)得到的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选取当前日期的14时、17时、当前日期前一天的20时三个时次数值:T(E、F)d14、T(E、F)d17、T(E、F)(d-1)20,与步骤823)所得到的当日的预计算最高温度数值T(E、F)H对比,选取最大值:
Tmax=max{T(E、F)d14,T(E、F)d17,T(E、F)(d-1)20,T(E、F)H};
Tmax即为当前日期坐标点(E、F)的最高温度,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
83)、实现坐标点(E,F)最低温度预报的具体步骤如下:
831)、使用坐标点(E,F)所在县域内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和逐日最低气温数据tmin建立最低温度公式:
tmin=td08+β(td14-td08)
得到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51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d08、td14即为当前日期08时和14时的实况观测温度值,β为逐日最低温度的回归系数;之后进入步骤832);
832)、按照节气划分一年为24个时间段,读取对应节气时段的历史实况数据,计算出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低温度回归系数β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52
之后进入步骤833);
833)、由步骤832)得到该观测站站点的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低温度回归系数β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53
各个观测站点都代表各个县域的气象条件,指定坐标点(E,F)也使用算术平均值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54
读取步骤81)得到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代入公式:
Figure GDA0002419089560000155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E、F)d08、T(E、F)d14即为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EC细网格2米温度资料在08时和14时的预报值,T(E、F)L即为计算出来的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当日的预计算最低温度数值;进入步骤834);
834)、读取步骤81)得到的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选取当前日期的02时、05时、20时三个时次数值:T(E、F)d02、T(E、F)d05、T(E、F)d20,与步骤833)得到的当日的预计算最低温度值T(E、F)L对比,选取最小值:
Tmin=min{T(E、F)d02,T(E、F)d05,T(E、F)d20,T(E、F)L};Tmin即为当前日期坐标点(E、F)的最低温度,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是先通过插值把格点上的模式要素预报结果分析到具体的站点,得到站点上的要素预报,然后用历史资料中与预报对象同时间的实际气象要素值和前面得到的要素预报值做误差对比分析,建立统计方程;在预报误差影响因子的选取上,本发明方法还引入了滑动平均和节气的影响因子,对滑动平均影响因子和节气的影响因子两组变量通过非线性映射关系的数据处理,寻求滑动平均值因子和节气因子最优权重系数来进行建模,从而得到最佳的误差修订值。
经试验证明,本发明方法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的优化作用非常有效,相比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方法可实现对数值预报产品中的格点温度要素预报产品进行细致订正,本发明方法适用于当前气象部门使用的各类数值预报要素预报产品,并且数值预报模式升级后,本发明方法仍然适用;
(2)本发明方法对数值预报要素预报产品的修订,引入了滑动平均因子和不同节气的气候差异因子,用两者加权平均作为回归系数,这样既保证了结果相对于数值预报要素预报产品本身的准确性又体现了当地气候规律本身的客观性;
(3)本发明方法具有智能化自主学习功能,可以随着资料的进一步累积不断寻求最优参数自动优化预报结果,不需要人工干预自我升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进行系统初始化;之后,进入步骤2);
2)、获取实验数据,所述实验数据包括:1、地域范围内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2、地域范围内各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3、地域范围内各观测站的逐日最高气温数据tmax和最低气温数据tmin;将以上所述实验数据放入指定的系统数据存储区域;之后,进入步骤3);
3)、观测站点的坐标经纬度值设为(I,J),对应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格点数据,该观测站点(I,J)的周围四个格点的经纬度值分别设为(I-1、J-1)、(I+1、J-1)、(I+1、J+1)、(I-1、J+1),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的集合为t1(I,J),其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分别是T1(I-1、J-1)、T1(I+1、J-1)、T1(I+1、J+1)、T1(I-1、J+1),分别读取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集合t1(I,J)以及该观测站点(I,J)的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把所述观测站点逐小时实况气温数据集合t1(I,J)同该观测站点(I,J)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进行误差分析,并进行数据样本筛选,具体步骤如下:
31)、使用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对其预报时效内的每个预报数值集合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当前观测站点周围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的集合T1(I-1、J-1)、T1(I+1、J-1)、T1(I+1、J+1)、T1(I-1、J+1)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得到和该观测站对应位置的每个对应时次的预报值集合T1(I,J),具体采用先纬向、后经向插值:
先在纬向I-1和I+1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21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22
再在经向J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23
式中:数据T1(I-1、J-1)、T1(I-1、J+1)、T1(I+1、J-1)、T1(I+1、J+1)分别表示当前观测站点(I,J)的周围最近相邻四个格点位置的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值;T1(I-1、J)、T1(I+1、J)分别是纬度I-1、纬度I+1上的一次线性插值结果;T1(I、J)是进行上述插值运算后所得出的该观测站位置温度的预报值,之后进入步骤32);
32)、利用步骤31)中计算得到的数据T1(I、J),和其对应的实况数值t1(I,J),计算两者误差ΔT1(I、J)=t1(I、J)-T1(I、J);之后,进入步骤33);
33)、对所述观测站点所有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值进行筛选,只选取误差绝对值小于等于4的样本,对于ΔT1(I、J)|大于4的按4取值,使-4≤ΔT1(I、J)|≤4;之后,进入步骤4);
4)、利用步骤3)筛选后得到的误差ΔT1(I、J),分别计算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和连续三天的同一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的滑动平均值,并对计算所得数值使用反正切函数进行优化处理,具体计算方法为:同时进入步骤41)、42):
41)、计算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具体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24
其中n为同一个节气内的同一预报时次样本总数;
使用反正切函数对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25
进行优化处理: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
ST代表节气;
42)、计算连续三天的同一预报时次的ΔT(I、J)i滑动平均值,i是变量,表示一个具体日期的某一个预报时次,具体方法如下: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2
该式表示使用反正切函数对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3
进行优化处理,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4
式中MA代表滑动平均;
5)、使用步骤3)得到的与所述观测站对应位置的每个对应时次的预报值集合T1(I,J)和步骤4)中得到的使用反正切函数优化后的24节气每个节气的误差ΔT1(I、J)的算数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5
使用反正切函数优化后的连续三天同一预报时次的误差ΔT1(I、J)的滑动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6
建立方程: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7
由此得到: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8
其中数据T1(I、J)为观测站点(I、J)的预报值,数据t1(I、J)为对应时间的该观测站点的气温实况值,根据步骤41)和步骤42)计算所得的数据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9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0
可以求得观测站点(I、J)的权重系数x1值,之后进入步骤6);
6)、对于地域范围内其它观测站点按设定顺序重复步骤3)、步骤4)、步骤5),即可得到各观测站点的权重系数、滑动平均值、节气误差平均值的集合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1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2
……;之后进入步骤7);
7)、根据步骤6),计算得到各个观测站点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3
滑动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4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各个观测站点均代表了各个县域内的气象条件,因此设定各个观测站所在县域内所有数值预报数据的格点均参照该观测站点的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5
滑动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316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逐个读取区域内所有EC细网格格点位置最新时次的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的值TNEW,使用该格点所在县域观测站点的当天所在节气的误差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41
滑动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42
和权重系数x值三个参数,再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43
TR为格点数值的修订值,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即完成对格点资料的订正;之后进入步骤8);
8)、根据步骤7)得到的订正后的格点数值TR,然后对地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E,F)再次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从而得出该坐标点的预报值T(E、F),同时根据该坐标点的预报值T(E、F),做出地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的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预报,具体步骤如下:
81)、在区域范围内指定坐标点(E,F),其周边四个EC细网格格点的坐标分别为:(E-1,F-1)、(E-1,F+1)、(E+1,F+1)、(E+1,F-1),使用EC细网格2米温度数值预报数据T,得到该指定坐标点(E,F)周边四个EC细网格格点的最新预报时次2米温度预报数值的集合分别是T(E-1、F-1)、T(E-1、F+1)、T(E+1、F+1)、T(E+1、F-1),使用双线性二次插值法进行插值计算,具体采用先纬向、后经向插值:
先在纬向E-1和E+1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44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45
再在经向F上进行线性一元一次插值,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46
式中:T(E-1、F)、T(E+1、F)分别是纬度E-1、纬度E+1上的一次线性插值结果;T(E、F)即是进行上述插值运算后所得出的指定坐标点(E,F)的温度预报值的集合;之后,同时进入步骤82)、83);
82)、实现坐标点(E,F)最高温度预报的具体步骤如下:
821)、使用坐标点(E,F)所在县域内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和逐日最高气温数据tmax建立最高温度公式:
tmax=td14+α(td14-td08)
得到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51
其中d代表当天,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d08、td14即为当天08时和14时的实况观测温度值,tmax为当日最高温度,α为逐日最高温度的回归系数;
之后,进入步骤822);
822)、按照节气划分一年为24个时间段,读取对应节气时段的历史实况数据,依此计算出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52
;之后,进入步骤823);
823)、由步骤822)得到该观测站站点的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53
各个观测站站点分别代表各个对应县域的气象条件,指定坐标点(E,F)使用其对应的逐日最高温度回归系数α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54
值,读取步骤81)得到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代入公式: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55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E、F)d08、T(E、F)d14即分别为: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EC细网格2米温度资料在08时、14时的预报值,T(E、F)H即为计算出来的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当日的预计算最高温度数值;之后,进入步骤824);
824)、读取步骤81)得到的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选取当前日期的14时、17时、当前日期前一天的20时三个时次数值:T(E、F)d14、T(E、F)d17、T(E、F)(d-1)20,与步骤823)所得到的当日的预计算最高温度数值T(E、F)H对比,选取最大值:
Tmax=max{T(E、F)d14,T(E、F)d17,T(E、F)(d-1)20,T(E、F)H};
Tmax即为当前日期坐标点(E、F)的最高温度,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
83)、实现坐标点(E,F)最低温度预报的具体步骤如下:
831)、使用坐标点(E,F)所在县域内观测站的逐小时实况观测气温数据t和逐日最低气温数据tmin建立最低温度公式:
tmin=td08+β(td14-td08)
得到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61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d08、td14即为当前日期08时和14时的实况观测温度值,β为逐日最低温度的回归系数;之后进入步骤832);
832)、按照节气划分一年为24个时间段,读取对应节气时段的历史实况数据,计算出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低温度回归系数β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62
之后进入步骤833);
833)、由步骤832)得到该观测站站点的历年来同一个节气里逐日最低温度回归系数β的算术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63
各个观测站点都代表各个县域的气象条件,指定坐标点(E,F)也使用算术平均值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64
读取步骤81)得到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代入公式:
Figure FDA0002419089550000065
其中d代表当前日期,08、14代表北京时的时次,T(E、F)d08、T(E、F)d14即为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EC细网格2米温度资料在08时和14时的预报值,T(E、F)L即为计算出来的当前日期指定坐标点(E,F)位置当日的预计算最低温度数值;进入步骤834);
834)、读取步骤81)得到的指定坐标点(E,F)的最新时次的EC细网格资料订正数值T(E、F),选取当前日期的02时、05时、20时三个时次数值:T(E、F)d02、T(E、F)d05、T(E、F)d20,与步骤833)得到的当日的预计算最低温度值T(E、F)L对比,选取最小值:
Tmin=min{T(E、F)d02,T(E、F)d05,T(E、F)d20,T(E、F)L};Tmin即为当前日期坐标点(E、F)的最低温度,将结果存入系统指定的存储区域。
CN201710500756.6A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Active CN107341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0756.6A CN107341134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00756.6A CN107341134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41134A CN107341134A (zh) 2017-11-10
CN107341134B true CN107341134B (zh) 2020-05-19

Family

ID=60221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00756.6A Active CN107341134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411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0485B (zh) * 2018-04-28 2022-03-25 深圳市雅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格点气象服务产品精准制作分发系统及方法
CN109085664B (zh) * 2018-07-04 2020-10-13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一种温度精细化预报偏差滑动订正方法
CN110837902A (zh) * 2018-08-15 2020-02-25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松弛逼近资料同化方法及系统
CN109543295B (zh) * 2018-11-21 2023-08-25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数值天气预报的气象要素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934378A (zh) * 2018-12-30 2019-06-25 孙力勇 一种功率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68878B (zh) * 2019-04-22 2021-04-09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一种气温智能网格最优集成预报方法
CN111352174B (zh) * 2020-03-20 2021-05-28 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一种数值天气预报及格点客观预报产品选优方法
CN112488382A (zh) * 2020-11-27 2021-03-12 清华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enso预报方法
CN112748483B (zh) * 2020-12-24 2022-08-19 北京思湃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气温预报偏差订正方法及装置
CN113158578A (zh) * 2021-05-06 2021-07-23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洋低空波导预测方法
CN113239318B (zh) * 2021-05-17 2022-12-20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一种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的土壤湿度初值订正方法
CN114201561B (zh) * 2021-12-06 2023-03-17 宋英杰 一种节气气候时段的校正方法
CN116805030B (zh) * 2023-05-15 2024-02-13 宁波市气象台 一种海浪浪高数值预报订正方法
CN116595806B (zh) * 2023-07-14 2023-10-10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自适应温度数据补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403A (zh) * 2011-12-26 2012-06-27 南京成风大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精细化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CN104298877A (zh) * 2014-10-13 2015-01-2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降低不确定性的气候变化情景修订方法
CN104849776A (zh) * 2014-12-08 2015-08-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结合动态修正的电网高低温精细化预警方法
CN105160425A (zh) * 2015-08-17 2015-12-16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气象和地形因子的输变电设备覆冰灾害监测和预报方法
CN106202920A (zh) * 2016-07-08 2016-12-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单站海面气压的数值预报释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1403A (zh) * 2011-12-26 2012-06-27 南京成风大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精细化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CN104298877A (zh) * 2014-10-13 2015-01-2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可降低不确定性的气候变化情景修订方法
CN104849776A (zh) * 2014-12-08 2015-08-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结合动态修正的电网高低温精细化预警方法
CN105160425A (zh) * 2015-08-17 2015-12-16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气象和地形因子的输变电设备覆冰灾害监测和预报方法
CN106202920A (zh) * 2016-07-08 2016-12-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单站海面气压的数值预报释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乡镇精细化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方法研究;邱学兴等;《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0630;第29卷(第3期);第92-96页 *
湖北省乡镇温度预报方法初探;黄治勇等;《气象》;20111231;第37卷(第12期);第1578-158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41134A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1134B (zh) 一种对数值预报格点温度预报数据精细化处理的方法
CN110555561B (zh) 一种中长期径流集合预报方法
Eslamirad et al. Thermal comfort prediction by applying 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 in green sidewalks of Tehran
Lima et al.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of Brazilian reservoir inflows via dynamic linear models
CN113536576B (zh) 一种数值预报产品距平积分动力统计订正方法和系统
Pawlowski et al. Application of time-series methods to disturbance estimation in predictive control problems
KR101515003B1 (ko) 일사량 예측방법
CN105974495B (zh) 利用分类拟合法预判目标区域未来平均云量的方法
CN111191193A (zh) 一种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长期土壤温湿度高精度预测方法
CN107563554A (zh) 一种统计降尺度模型预报因子的筛选方法
CN114254802B (zh) 气候变化驱动下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的预测方法
Remenyi et al. Australia’s Wine Future—A Climate Atlas, University of Tasmania, Hobart, Tasmania. ISBN: 978-1-922352-06-4 (electronic)
CN109657878A (zh) 一种空调负荷预测方法及装置
Aliberti et al. Forecasting Short-term Solar Radiation for Photovoltaic Energy Predictions.
CN115526413A (zh) 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日最高气温的预报方法
CN116663719A (zh) 一种洪水风险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Gusev et al. Impact of possible climate change on extreme annual runoff from river basins located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globe
Lopes et al. Improved ECMWF forecasts of direct normal irradiance: A tool for better operational strategies in concentrating solar power plants
Khalyasmaa et al. Averaged Errors as a Risk Factor for Intelligent Forecasting Systems Operation in the Power Industry
CN117172037B (zh) 一种分布式水文预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JP6364923B2 (ja) 予測装置及び予測方法
CN112380778A (zh) 一种基于海温的气象干旱预报方法
He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greenhouse climate using Takagi-Sugeno fuzzy modeling
Divac et al. A procedure for state updating of SWAT-base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for operational runoff forecasting
Jagannathan et al. Time Series Analy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Climate using Enhanced Multivariate Proph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