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2995A - 通话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话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2995A
CN107332995A CN201710522650.6A CN201710522650A CN107332995A CN 107332995 A CN107332995 A CN 107332995A CN 201710522650 A CN201710522650 A CN 201710522650A CN 107332995 A CN107332995 A CN 107332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module
peripheral hardware
hardwar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26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2995B (zh
Inventor
赵家弘
吴海彬
车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ass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226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2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2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2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2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2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voice messaging, e.g. dicta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管理装置,装置包括:固话模块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移动通话模块;其中,所述固话模块与所述移动通话模块共用一个音频管理模块。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共用一个音频管理模块,通过音频管理模块可以确保音频外设能够播放来自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各自对应的通话网络的音频,从而实现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融合,大大提高音频管理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通话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话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模块的移动电话与基于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简称为PSTN)的固定电话结合到一起,并通过3G模块实现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的音频管理。若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需要对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的音频进行管理,需要采用特定功能的3G模块,实现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两种音频信号的融合。由于3G模块为硬件模块,通过硬件模块管理音频的灵活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通话管理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通话管理装置,包括:固话模块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移动通话模块;其中,所述固话模块与所述移动通话模块共用一个音频管理模块。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由于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共用一个音频管理模块,通过音频管理模块可以确保音频外设能够播放来自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各自对应的通话网络的音频,从而实现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接收到的音频信号的融合,大大提高通话管理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的通话模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3A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系统的架构图;
图3B是图3A中操作系统的框架层与移动电话相关的架构图;
图4A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实现不同音频外设之间的切换的流程示意图;
图4B是图4A所示实施例中的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硬件抽象层切换音频外设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硬件抽象层确定音频外设以及通过配置参数优化音质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话管理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例如,至少两个音频外设包括耳机模块、听筒模块以及免提模块,每一个音频外设可包括一个音频输出单元和一个音频输入单元,例如,对于耳机模块,音频输出单元为耳机喇叭,音频输入单元为耳机上的麦克风;对于听筒模块,音频输出单元为听筒喇叭,音频输入单元为听筒对应的麦克风;对于免提模块,音频输出单元为通话管理装置上的扬声器,音频输入单元为通话管理装置上的麦克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话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话管理装置包括:固话模块11和主板12,主板12上设置有移动通话模块121;其中,固话模块11与移动通话模块121共用一个音频管理模块13。可选的,音频管理模块可以设置在主板12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固话模块11和移动通话模块121共用一个音频管理模块13,通过音频管理模块13可以确保音频外设能够播放来自不同通话网络的音频,从而实现固话网络和移动通话网络的音频信号的融合,大大提高通话管理的灵活性。
在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板12可上运行有预设类型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用于管理固话模块11和移动通话模块121的通话模式。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系统如何管理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的通话模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在检测到呼叫请求时,确定被呼叫的通话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被呼叫的通话模块既可以为固话模块,也可以为移动通话模块。其中,固话模块与移动通话模块各对应一个电话号码,例如,固话模块可对应一个固定电话号码,移动通话模块可对应一个移动电话号码。
步骤202,确定与通话模块相对应的音频外设。
在一实施例中,若固话模块对应的电话号码被呼叫,可确定与固话模块相对应的音频外设;若移动通话模块被呼叫,可确定与移动通话模块相对应的音频外设。
步骤203,在检测到通话模块接通通话时,控制与通话模块相对应的音频外设播放通话音频。
与上述步骤202相对应,音频可以通固话模块对应的通信接口传输到通话管理装置,也可以通过移动通话模块对应的通信接口传输到通话管理装置。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201-步骤203,通过操作系统可以确保固话模块和移动通话模块对应的音频外设播放音频,实现固话模块与移动通话模块在播放音频时的融合,大大提高了音频管理的灵活性。
图3A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操作系统的架构图,图3B是图3A中操作系统的框架层与移动电话相关的架构图;如图3A所示,操作系统可包括:框架层(Framework)31、硬件抽象层32、操作系统的内核33、功能组件库34以及应用层35。
其中,框架层31包括一个固定电话对象,该固定电话对象用于支持与固话模块相关的固定电话。如图3A所示,为了使操作系统能够支持固定电话,需要在操作系统的框架层中虚拟出一个固定电话,具体地,可以在如图3B中的框架层的电话框架(telephonyframework)311中按照移动通话对象(例如,操作系统为安卓系统时的GSMPhone)虚拟出新的对象,该新的对象可以称为本申请所述的固定电话对象(FIXEDLINE)。然后需要启动一个新的无线电接口层(Radio Interface Layer,简称为RIL)312服务,并添加新的代表固定电话的调制解调器(modem)313的动态库(例如,安卓系统中的.so库),这样就在操作系统中从上到下虚拟出了一个完整的与移动电话对象等同的固定电话对象,从而使操作系统能够支持固话模块11的通话。
此外,在框架层31中,可通过音频管理器(Audio Manager)调用音频服务(AudioService)中定制的相关服务,音频服务(Audio Service)又调用音频系统(Audio System)中有关通话模式的接口统一管理操作系统的通话模式。
在硬件抽象层32的音频路由表中可加入与固定电话相关的配置字段,配置字段与音频驱动中的至少一个字段相对应,其中,音频驱动位于操作系统的内核33中。其中,可通过在音频路由表(Audio_route table)中加入与固定电话(例如,基于PSTN网络的电话)相关的配置字段,该字段与基于移动电话(例如,GSM电话)、安卓上的多媒体相关字段功能类似,该配置字段对应到音频驱动(Audio driver)中的一个或几个字段,并针对所有对应到的字段进行相应的寄存器配置,执行相应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操作系统还可包括音频子系统,该音频子系统包括操作系统的内核33中的音频驱动331和输入输出接口驱动332。
其中,音频驱动331用于检测音频外设的状态;输入输出接口驱动332用于识别当前的状态位组合。具体地,输入输出接口驱动332可检测耳机是否插入耳机孔、听筒的摘机或者挂机以及免提是否按下以及再按等操作,从而识别当前的状态位组合。
此外,音频驱动331还用于确定是否检测到需要音频切换的预设触发条件;若音频驱动331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硬件抽象层32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音频外设;框架层31控制硬件抽象层32确定的音频外设输出音频。
在操作系统的底层,为了使通话管理装置支持固话模块11,固话模块11可以设置在一套可编程固定电话板上,该可编程固定电话板可接收来自PSTN网络的固话信号及音频,并将固话信号及音频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运行操作系统的主板12。运行操作系统的主板12上需要多路支持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音频路由的切换(switch)开关,操作系统的内核22除了包括音频驱动331外,还需要支持上述切换(switch)开关,切换开关的状态可根据音频路由策略由上层灵活配置。
本实施例中的操作系统例如可以为安卓操作系统,则操作系统中的其他已有功能可参考现有技术的描述,本申请不做详述。
本实施例中,可以使操作系统将固话模块11和移动通话模块121在通话时的等同,并使固话模块11的通话方式与操作系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因此可大大提高音频管理的灵活性。
图4A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实现不同音频外设之间的切换的流程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实施例中的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如何实现不同音频外设之间的切换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在原音频外设输出音频的过程中,通过音频驱动确定是否检测到需要音频切换的预设触发条件,若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执行步骤402,若未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执行步骤404。
在一实施例中,预设触发条件可以为耳机从耳机孔中插入或者拔出的动作、听筒被摘机或者挂机的动作,免提按键被触发或者取消免提的动作。在一实施例中,原音频模块可以为电子设备所包含的任意一个音频模块,并且可包括一个音频输入单元和一个音频输出单元。
步骤402,若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硬件抽象层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音频外设。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通话管理装置能够支持的音频外设定制该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该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中可包含多个不同的状态位组合,状态位组合中的每一个状态位对应一个音频外设,通过状态位所表示的字符来表示对应的音频外设是否生效,例如,如图4B所示,当状态位为0时,对应的音频外设无效,状态位为1时,对应的音频外设生效。以状态位组合为010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从左至右,第一个“0”所示的状态位与耳机模块对应,中间的“1”所示的状态位与听筒模块对应,最右侧的“0”所示的状态位与免提模块对应。
步骤403,控制切换后的音频外设输出音频,流程结束。
步骤404,控制继续通过原音频外设输出音频,流程结束。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音频为通话对端通过PSTN网络传输给通话管理装置的语音信号,若用户在听筒喇叭输出语音信号的过程中,将耳机孔中插入了耳机,则可确定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可将听筒喇叭切换成耳机喇叭,控制耳机喇叭输出通话对端的语音信号,其中,听筒喇叭对应本实施例中的原音频外设,耳机喇叭对应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后的音频外设。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听筒喇叭切换成耳机喇叭的同时,听筒麦克风切换到耳机上的麦克风,从而可以确保音频外设中的音频输入单元和音频输出单元成对出现。
在另一示例性场景中,通话管理装置通过运行本地多媒体应用程序,通话管理装置通过耳机喇叭播放声音信号,若用户将耳机从耳机孔中拔出(此时听筒处于挂机状态),则可确定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将耳机喇叭切换成免提模块对应的扬声器,控制免提模块对应的扬声器输出多媒体文件的声音信号,其中,听筒喇叭对应本实施例中的原音频外设,免提模块对应本实施例中的切换后的音频外设。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401-步骤404,当检测到预设触发条件时,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第二音频外设,并控制第二音频外设输出音频,可以降低定制用于管理音频输出的硬件成本,并使通话管理装置能够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对至少两个音频外设进行统一管理。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硬件抽象层切换音频外设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结合图4B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基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各自的状态,确定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当前对应的第一状态位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音频外设各自的状态可包括生效状态和无效状态,可以对至少两个音频外设各自的状态按照预设优先级或者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得到状态位组合。如图4B所示,例如,以三个音频外设为例,状态位组合从左至右的位分别对应耳机模块、听筒模块、免提模块,当第一状态位组合为010时,表示当前生效的音频外设为听筒模块,无效的音频外设为耳机模块和免提模块。
步骤502,确定由预设触发条件导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音频外设。
预设触发条件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图4A所示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与上述步骤501对应,在通过听筒喇叭输出音频的过程中,当检测到耳机插入到通话管理装置的耳机孔中,可确定状态发生变化的音频外设为耳机模块。类似的,当检测到免提按键被触发时,可确定状态发生变化的音频外设为免提模块。
步骤503,基于状态发生变化的音频外设,将第一状态位组合更新为第二状态位组合。
与上述步骤502对应,在通过听筒喇叭输出音频的过程中,当检测到耳机插入到通话管理装置的耳机孔中,由于耳机模块已经生效,因此需要将第一状态组合010更新为第二状态组合110。
步骤504,基于第二状态位组合,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音频外设。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二状态位组合,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生效的音频外设,基于音频外设的预设优先级,从生效的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第二音频外设。在一实施例中,预设优先级可以通过统计海量用户使用通话管理装置的习惯来设置,或者,也可以由使用通话管理装置的用户根据其使用习惯自定义设置,例如,通过海量用户的用户习惯设置的预设优先级为耳机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听筒模块的优先级,听筒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免提模块的优先级,用户根据其具体使用习惯,设置的优先级也可以为听筒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免提模块的优先级,免提模块的优先级高于耳机模块的优先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关于预设优先级的设置仅为一个示例性说明,其并不能形成对本申请的限制。
与上述步骤503对应,由于第二状态位组合为110,表示生效的音频外设为耳机模块和听筒模块,当耳机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听筒模块的优先级时,可以确定需要切换的第二音频外设为耳机模块,通过耳机喇叭输出来自通信对端的语音信号或者通过耳机喇叭输出本地多媒体应用程序上的声音信号。
下面对图4B所示的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进行详细说明。以通话管理装置包括耳机模块、听筒模块、免提模块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则可用三个状态位的组合来表示耳机模块、听筒模块、免提模块是否生效,如图3B所示,状态位组合包括“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其中,三个状态位从左至右依次分别对应耳机模块、听筒模块和免提模块,数字“0”表示无效,“1”表示生效,例如,状态位组合“000”表示耳机模块、听筒模块和免提模块均处于无效状态,该种情形可表示通话管理装置无音频输出;状态位组合“100”表示耳机模块处于生效状态,听筒模块和免提模块均处于无效状态;状态位组合“010”表示听筒模块处于生效状态,耳机模块和免提模块均处于无效状态;状态位组合“001”表示免提模块处于生效状态,耳机模块和听筒模块均处于无效状态。相应地,在图4B所示的三位状态位组合的前面所示数字,可表示当前生效的音频外设,例如,“1”表示耳机模块生效,“2”表示听筒模块生效,“3”表示免提模块生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免提模块对应的扬声器输出多媒体文件的声音信号的过程中,听筒处于挂机状态,状态位组合从101切换到001;此外,在状态位组合从100切换到000后,通话管理装置在需要发出声音时,也会有音频外设启动,例如,默认通过免提模块对应的扬声器播放声音。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耳机模块、听筒模块、免提模块生效的优先级,例如,耳机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听筒模块的优先级,听筒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免提的优先级,以状态位组合“11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状态位组合“110”表示耳机和听筒均生效,为了避免语音同时从耳机模块和听筒模块输出,可以设置耳机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听筒模块的优先级,因此在通话管理装置检测到当前处于状态位组合“110”时,可基于二者之间的优先级启动耳机模块。类似的,状态位组合“101”、“111”、“011”的描述与上述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4B中,各个箭头的指向表示从一种状态位组合跳转到另一个状态位组合,箭头上的文字表示由于何种预设触发条件导致的跳转,例如,当前的状态位组合为“101”,表示耳机模块和免提模块均生效,由于耳机模块的优先级高于免提模块的优先级,因此当前通过耳机喇叭播放通话对端的音频,当检测到耳机从耳机孔拔出时,则状态位组合从“101”跳转成“001”,此时,免提模块对应的扬声器生效,通过扬声器播放通话对端的音频,同时,可将状态位组合前面的数字由“1”调整为“3”。
需要说明的是,当图4B中所示的各音频外设的优先级改变时,各状态位组合前面用于表示音频外设生效的数字标识“1”、“2”、“3”也需要相应的调整,具体如何调整需要结合具体的优先级来定,本申请不再详述。
在一示例性场景中,通话管理装置当前的初始状态位组合为000,若通话对话通过PSTN网络呼叫通话管理装置的固定电话,用户为便于操作,触发通话界面上的免提按键,则状态位组合更新为001,免提模块生效;在通话过程中,若用户出于隐私考虑或其它原因,可能会选择触发听筒模块生效,而根据用户习惯,通常不会先通过再次触发免提按键将免提取消,而是直接摘机,此时听筒模块被触发生效,状态位组合更新为011;若用户出于使用便捷考虑或其它原因,为继续通话且不影响正常工作,用户可能会选择在通话管理装置的耳机孔中插入耳机,耳机模块生效,状态位组合更新为111。若用户状态位组合为111的过程中,触发了免提按键,则免提模块失效,状态位组合更新为110,若用户触发了挂机操作,状态位组合更新为101。在上述不同的状态位组合的情形下,通过前述关于预设优先级的方式,可以确保只有一个音频外设输出语音信号,例如,当状态位组合为011时,可以通过听筒喇叭输出语音信号,当状态位组合为111或者101时,可以通过耳机喇叭输出语音信号。
本实施例在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技术效果的基础上,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可以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音频外设,从而可以在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之间实现无缝切换,对各个音频外设管理更加灵活。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硬件抽象层确定音频外设以及通过配置参数优化音质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在检测到需要输出音频时,基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各自对应的状态,确定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对应的初始状态位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检测通话管理装置上的移动电话或者固定电话是否被呼叫来确定是否需要输出音频,或者,通话管理装置上的本地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视频文件(或者,音频文件)是否被触发确定是否需要输出音频。例如,当通话对端呼叫通话管理装置上的固定电话号码时,确定需要输出来自固定电话号码所在的通话网络的音频,当通话对端呼叫通话管理装置上的移动电话号码时,确定需要输出来自移动电话号码所在的通话网络的音频,当需要本地多媒体应用程序的视频文件(或者,音频文件)被触发时,确定需要输出来自本地多媒体应用程序的音频。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查询各个音频外设的工作状态,确定各个音频外设的状态,例如,听筒模块当前处于生效状态,免提模块和耳机模块处于无效状态,则可得到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对应的初始状态位组合为010。
步骤602,确定初始状态组合中的生效位的个数,若初始状态位组合中的生效位具有两个以上,执行步骤603,若初始状态位组合中的生效位具有一个,将该生效位对应的音频外设确定为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继续执行步骤604。
步骤603,若初始状态位组合中的生效位具有两个以上,基于初始状态位组合中的生效位的优先级,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
例如,初始状态位组合为101,生效位的优先级从右至左递增,表示左侧生效位的优先级大于右侧生效位的优先级,由于左侧生效位对应耳机模块,右侧生效位对应免提模块,因此可以从耳机模块和免提模块中将耳机模块确定为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
步骤604,确定与通话网络相对应的配置参数,配置参数包括音频对应的音量参数、音效参数以及音质参数的至少一个参数。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为每一个通话网络设置一套默认的配置参数,在一实施例中,配置参数可以通过大量的试验统计得出,通过默认的配置参数,可以使用户欣赏到听觉方面的美感。本实施例中的音量参数、音效参数以及音质参数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述。
步骤605,控制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通过配置参数输出音频。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步骤601-603与步骤604-步骤605的执行顺序并不受图6所示实施例的流程限制,也可以先执行步骤604-步骤605,再执行步骤601-步骤603,也可以同时执行步骤601-步骤603和步骤604-步骤60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601-步骤603中关于如何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的,仅为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对各个音频外设预先设置好的其它优先级,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例如,基于预设触发条件的优先级,通过监听耳机孔是否存在插拔动作、免提按键是否被触发以及听筒是否被摘机或者挂机等操作的方式确定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
本实施例中,基于初始状态位组合中的生效位的优先级,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可以确保能够正常输出音频;此外,由于硬件抽象层通过对固话模块的通话的有优化空间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通话管理装置包括上述三个音频外设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当通话管理装置包括四个及以上的音频外设或者两个音频外设时,均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实现不同音频外设之间的无缝切换。
综上,本申请可以通过软硬件协同定制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使得固话模块与操作系统(例如,Android)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从而可以灵活管理音频,对音频的优化空间更大。此外,还可以使通话管理装置灵活地对多种音源类型的音频进行统一管理,并且依赖实现的硬件成本极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话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固话模块和主板,所述主板上设置有移动通话模块;其中,所述固话模块与所述移动通话模块共用一个音频管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上运行有预设类型的操作系统,所述操作系统用于管理所述固话模块和所述移动通话模块的通话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系统包括框架层,所述框架层包括一个固定电话对象,所述固定电话对象用于支持与所述固话模块相关的固定电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系统还包括硬件抽象层,在所述硬件抽象层的音频路由表中加入与所述固定电话相关的配置字段,所述配置字段与音频驱动中的至少一个字段相对应,其中,所述音频驱动位于所述操作系统的内核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系统还包括音频子系统,所述音频子系统包括所述操作系统的内核中的音频驱动和输入输出接口驱动;
所述音频驱动,用于检测音频外设的状态;
所述输入输出接口驱动,用于识别当前的状态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频驱动,还用于确定是否检测到需要音频切换的预设触发条件;
所述硬件抽象层,用于若所述音频驱动检测到所述预设触发条件,基于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音频外设;
所述框架层,用于控制所述硬件抽象层确定的所述音频外设输出音频。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抽象层还用于:
基于至少两个音频外设各自的状态,确定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当前对应的第一状态位组合;
确定由所述预设触发条件导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音频外设;
基于所述状态发生变化的音频外设,将所述第一状态位组合更新为第二状态位组合;
基于所述第二状态位组合,从所述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音频外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抽象层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状态位组合,从所述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生效的音频外设;
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音频外设的预设优先级,从所述生效的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切换的第二音频外设。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抽象层还用于:
在检测到需要输出音频时,基于所述至少两个音频外设各自对应的状态,确定所述音频管理逻辑状态机对应的初始状态位组合;
若所述初始状态位组合中的生效位具有两个以上,基于所述初始状态位组合中的生效位的优先级,从所述至少两个音频外设中确定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硬件抽象层还用于:
确定需要播放所述音频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至少包括所述音频对应的音量参数、音效参数以及音质参数的一种参数;
控制需要播放音频的音频外设通过所述配置参数输出所述音频。
CN201710522650.6A 2017-06-30 2017-06-30 通话管理装置 Active CN107332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2650.6A CN107332995B (zh) 2017-06-30 2017-06-30 通话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2650.6A CN107332995B (zh) 2017-06-30 2017-06-30 通话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2995A true CN107332995A (zh) 2017-11-07
CN107332995B CN107332995B (zh) 2018-12-25

Family

ID=60199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2650.6A Active CN107332995B (zh) 2017-06-30 2017-06-30 通话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299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7198A1 (en) * 2002-11-18 2004-05-20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Voice-enabled mobile phone fixed line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1207866A (zh) * 2006-12-20 2008-06-25 吕定姿 一种可以使用固定电话线的移动电话或pda
CN201585070U (zh) * 2009-12-31 2010-09-15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家庭信息设备
CN101888443A (zh) * 2010-04-22 2010-11-17 深圳市通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和无线电话融合设备
CN101958932A (zh) * 2010-09-21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信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66384A (zh) * 2014-02-20 2015-08-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测试及检测移动装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63754A (zh) * 2014-12-18 2016-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智能移动终端、固定电话和智能电话系统
CN106020730A (zh) * 2016-05-25 2016-10-1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多媒体数据的清理方法和装置
CN106210285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录音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550109A (zh) * 2016-09-28 2017-03-29 深圳极钛星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固话接听移动终端电话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7198A1 (en) * 2002-11-18 2004-05-20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Voice-enabled mobile phone fixed line conversion apparatus
CN101207866A (zh) * 2006-12-20 2008-06-25 吕定姿 一种可以使用固定电话线的移动电话或pda
CN201585070U (zh) * 2009-12-31 2010-09-15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家庭信息设备
CN101888443A (zh) * 2010-04-22 2010-11-17 深圳市通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线和无线电话融合设备
CN101958932A (zh) * 2010-09-21 201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电信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66384A (zh) * 2014-02-20 2015-08-2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测试及检测移动装置的方法及系统
CN105763754A (zh) * 2014-12-18 2016-07-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通话方法、智能移动终端、固定电话和智能电话系统
CN106020730A (zh) * 2016-05-25 2016-10-1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的多媒体数据的清理方法和装置
CN106210285A (zh) * 2016-06-29 2016-12-0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录音安全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6550109A (zh) * 2016-09-28 2017-03-29 深圳极钛星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固话接听移动终端电话的装置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2995B (zh) 2018-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2485B2 (en)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CN102340599B (zh) 终端通话时的处理方法、终端以及处理系统
CN101867657B (zh) 一种手机上切换音频输出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US20100048133A1 (en) Audio data flow input/output method and system
CN201608742U (zh) 一种智能固定电话
BR9910619A (pt) Redes de comunicação com links de comunicação pessoal para assinantes de pstn
CN101860626A (zh) 应用提供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184499B (zh) 蓝牙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
CN102170493A (zh) 一种手机及其视频通话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2859967Y (zh) 一种新型线控耳机
US7433704B2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O2011153779A1 (zh) 使用双麦克抑制噪声的方法及终端
CN110191389A (zh) 无线耳机的多点连接方法、装置、蓝牙耳机及tws耳机
CN1186917C (zh) 无线头戴式装置和选择无线头戴式装置定向的方法
CN102035907A (zh) 一种智能固定电话
CN101621585B (zh) 一种手机以及实现手机单键拨号的方法
CN116471355B (zh) 音频播放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499856A1 (en) Method for outputting audio,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332995B (zh) 通话管理装置
CN105120049B (zh) 一种家庭网关及其实现电话录音的方法
CN104158987B (zh) 一种提升人工话务系统服务质量的方法
KR100619984B1 (ko) 라디오 안테나를 내장한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라디오 수신방법
CN108429843A (zh) 控制喇叭工作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2696219Y (zh) 一种网络电话终端
CN101420677A (zh) 放音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820

Address after: Room 206, 2nd Floor, B Block, Wanghai Building, No. 10 West Third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Co-patentee after: The fast onl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Beijing three

Patentee after: Beijing Pas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0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rth Fourth Ring Road West, No. 9 2106-030

Patentee before: The fast onl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Beijing thre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