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2629A -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2629A
CN107332629A CN201710499451.8A CN201710499451A CN107332629A CN 107332629 A CN107332629 A CN 107332629A CN 201710499451 A CN201710499451 A CN 201710499451A CN 107332629 A CN107332629 A CN 1073326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oustics
angular momentum
orbital angular
transmitting signals
super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994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2629B (zh
Inventor
梁彬
江雪
程建春
仇成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4994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26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2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2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2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2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1/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sonic, ultra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3/00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3/00 - H04B11/00
    • H04B13/02Transmission system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sists of the earth or a large mass of water thereon, e.g. earth telegraph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多个微型扬声器组成扬声器阵列,产生不同阶数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作为独立的信号通道,不同阶数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为不同的通道,将每一组由0‑1构成的二进制数据流编码在一组通道的声波的幅值和相位上,作为信号源;(2)输入端的信号源经过传输管将信号源的声波信号传输到依次设有的解调超表面,每一个解调超表面后方设有传声器检测到的声波信号即为原始输入的数据流。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能够实现同时将信号加载在不同阶数的涡旋场的声压值中进行同步传输,同时能够利用设计的解调超表面实现对不同信息的高效率分离、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属于声波信号传输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是各种矿产、油气和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各国都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采用各种先进手段实现水下通讯信号的远距离传输。海洋探索的进一步深入对在水下进行通讯信号的高效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海水中,光波和无线电波的衰减都十分严重,传播距离非常有限,难以满足人类海洋活动的需要。声波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海洋中进行远距离传播的能量形式,因此,在海洋测绘、海上维权活动、海洋科学研究和军事等方面的众多活动中,声波是其主要使用的信号载体和技术手段。
为了提高通讯信号的信道容量,目前普遍采用时分多路复用和频分多路复用的处理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将信息编码在不同时间段或不同频率范围的载体波中。然而,由于所需传输的信号可能存在不同时间或频率范围的混叠,将导致编解码后所接收的信号与原始信号有较大失真。此外,仅使用时间或频率一个自由度作为编解码的基矢,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扩充信道容量。利用独立于时域和频域之外新的自由度以进一步高效地扩充声信号传输的信道容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声场轨道角动量作为独立于时间和频率的新自由度,成为扩充声学通讯信号传输信道容量的全新选择。围绕发展更精确、更高效、更大容量的新一代声学通讯信号传输的重大需求,我们研究了利用声场轨道角动量作为新的自由度、结合传统的时域、频率作为信号编解码的基矢,用以实现进一步增强信道容量、实现精确高效的声学通讯信号传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能够实现同时将信号加载在不同阶数的涡旋场的声压值中进行同步传输,同时能够利用设计的解调超表面实现对不同信息的高效率分离、检测。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若干个微型扬声器组成扬声器阵列,产生不同阶数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作为独立的信号通道,不同阶数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为不同的通道,将每一组由0-1构成的二进制数据流编码在一组通道的声波的幅值和相位上,作为信号源;
(2)输入端的信号源经过传输管将信号源的声波信号传输到依次设有的解调超表面,每一个解调超表面后方设有传声器检测到的声波信号即为原始输入的数据流。解调超表面、传声器都优选放置在传输管道内部末端。
作为优选,所述微型扬声器有16个,等间隔排列为2圈,其中每一圈包含8个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角度间隔为45°,第一圈阵列的半径为35mm,第二圈阵列的半径为60mm。由8台信号发生器独立地对扬声器阵列的每个单元输入信号,第一圈和第二圈阵列中相同角度上的2个扬声器单元由同一台信号发生器提供输入信号。
作为优选,所述传输管为波导管。
作为优选,所述波导管为80mm的刚性亚克力玻璃圆柱波导管。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解调超表面的间距至少为两个入射声波波长。
作为优选,所述解调超表面包括同轴的四层圆柱面,相邻圆柱面之间形成管道,每层圆柱面朝向轴线的一面上沿轴向分布有若干个圆环状的型腔,型腔面向轴线的一侧设有圆环状的开口,在轴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位于最外层的圆柱面上,连接板将圆环状的型腔分割为八个扇形腔体;整个装置的材料均为声学超材料。
本发明的原理: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声涡旋场的重要特点是具有螺旋形的波阵面形状,以及其在中心轴上的声压值p为零。声涡旋场波阵面的螺旋程度用拓扑阶数来描述,阶数越高意味着波阵面的螺旋程度越大。声学平面波可以视为阶数为0的特殊涡旋场,其在声场中具有均匀的声压值p。因此,我们考虑将具有不同阶数的轨道角动量作为信息传递的基本载体,将不同的信息加载在阶数不同的声涡旋场声压值p中,由不同阶数的声学涡旋场组成多路复用信号,实现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多路复用信息传输。在接收端,我们将一系列阶数为-1的声学解调超表面顺序排列起来,当由不同阶数的声涡旋场组成的多路复用信号每经过一层解调超表面时,涡旋场的阶数将降低1阶,即初始阶数为m的涡旋场,在经过m层解调超表面后,将被转化为阶数为0的声学平面波,其在声场中心处的声压值p代表的就是m阶初始声涡旋场所加载的信息。此时,多路复用信号中其它阶数不等于m的声涡旋场虽然阶数发生了变化,但是并未被转化为0阶平面波,在中心处仍保持声压值为0,并不干扰和影响对m阶涡旋场中所携带的信息的监测。利用这种机理,能够实现同时将信号加载在不同阶数的涡旋场的声压值中进行同步传输,同时能够利用设计的解调超表面实现对不同信息的高效率分离、检测。此外,由于不同阶数的声涡旋场之间相互正交,保证传输过程中彼此不混叠,或者混叠很小。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的信息传输技术,具有接近100%的传输准确率,能够在已有多路复用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信道容量扩充N倍(N为所使用的轨道角动量的数目),实现高效率、高准确率、无失真的信息传输。此外,所使用的解调超表面具有小尺寸、制作简单、设计灵活的特点,能够方便地整合在声学集成器件中,将大大促进该项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解调超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不同的几何参数对应于不同的等效波数的曲线图。
图5为仿真结果中两个通道内的64-bits信息输入、输出结果对比图。
图6为仿真和实验结果中,两个通道内120-bits的输入、输出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16个微型扬声器组成扬声器阵列,等间隔排列为2圈,其中每一圈包含8个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角度间隔为45°,第一圈阵列的半径为35mm,第二圈阵列的半径为60mm,由8台信号发生器独立地对扬声器阵列的每个单元输入信号,第一圈和第二圈阵列中相同角度上的2个扬声器单元由同一台信号发生器提供输入信号,产生1阶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作为输入端的通道1,产生2阶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作为输入端的通道2,这里的通道是由抽象的物理量即不同阶数的轨道角动量来区分的,在空间上并不显示出区别,这16个扬声器同时组成各个通道的输入;
(2)将每一组由0-1构成的二进制数据流编码在一组通道的声波的幅值和相位上,例如我们使用二进制相移编码技术(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以相位值0代表数据0,以相位值π代表数据1,同样可以采用其他的编码方法,如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将数据编码在通道1和通道2的声波中;
(3)通道1和通道2的声波信号进入到传输通道内,传输通道为80mm的刚性亚克力玻璃圆柱波导管,信号依次通过同轴设置的若干个解调超表面,每个解调超表面后方的传声器检测到的声波信号即为原始输入的数据流,传声器检测到的声波的相位(0,π)和幅值(0,1)即代表了原始输入的二进制数据流。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解调超表面包括同轴的四层圆柱面,相邻圆柱面之间形成管道,每层圆柱面朝向轴线的一面上沿轴向分布有若干个圆环状的型腔,型腔面向轴线的一侧设有圆环状的开口,在轴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位于最外层的圆柱面上,连接板将圆环状的型腔分割为八个扇形腔体;整个装置的材料均为声学超材料。圆柱形结构的半径为0.53λ,在传播方向的厚度l=0.5λ,λ是入射声波的波长,例如,在后续的结果展示中,我们设定背景介质为空气,其密度和声速分别为1.21kg/m3和343m/s,入射声波的频率为2287Hz,其波长λ=0.15m。图3是单个扇形区域的结构示意图,每一个扇形区域的内部都分为四层,每一层由四个腔体和连通的管道组成。其中每一层在半径方向上的总高度h=0.1λ,横向的长直管道的高度为h1。通过调节结构的几何参数h1,可以得到在结构中不同的等效声波波数,即不同的几何参数对应于不同的等效波数,其具体关系如图4所示,在所设计结构的每一层中,等效的波数keff/k、透射率大小|T|随结构的几何参数h1/h的变化关系,其中k是在背景介质中入射声波的波数,在以空气为背景介质,频率为2287Hz的入射声波,k=41.9/m。在八个不同角度上的扇形区域中所需的等效波数keff/k分别为0,1/4,1/2,3/4,1,5/4,3/2,7/4。图4中黑色的圆点表示设计阶数为-1的解调超表面所具体选择的几何参数点。若要设计其他阶数的解调超表面,只需要根据图4中的曲线关系,选择相对应的几何参数即可。
在本发明中,在接收端,利用半径为80mm的解调超表面对阶数不同的轨道角动量的声波进行解调。将2个-1阶的解调超表面顺序摆放在接收端,两个结构相距一定距离,实验和仿真中设为1米,该距离没有固定限制,大于2个波长即可,此处波长为15cm。若多路复用信号中包含阶数更高的声波成分,只需再顺序多摆放对应的几个解调超表面即可。
仿真和实验结果展示:
仿真中,背景介质设定为空气,入射声波的频率为2287Hz,周期为T0=4.37×10- 4s,解调超表面的材料为ABS塑料。其他声学阻抗足够大的材料同样能够用来制作所设计的结构,只需要材料的声学阻抗大于空气声阻抗的300倍即可,例如各类金属、合金等材料,都能够最为备选材料。
我们将待传输的信息加载在1阶和2阶声涡旋场的声压相位中,两种涡旋场分别作为通道1和通道2,携带信息同时传输。使用周期为20T0,占空比为0.7的调制信号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调制。图5展示了在两个通道内64-bits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结果对比。
我们开展了具体的实验来验证采用声学轨道角动量作为新的自由度的信息传输效果。实验中解调超表面的材料同样采用ABS塑料。我们将两路120-bits的信号同时加载在1阶和2阶的声涡旋场中进行同步传输,在接收端顺序放置两层解调超表面,分别用于检测1阶和2阶涡旋场中携带的信息。图6显示了在实验和仿真的结果中,两个通道内的输入输出信息对比.
图5和图6从实验和仿真结果上同时证明了,所提出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的信息传输技术,具有接近于100%的传输准确率,能够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扩充信息传输容量扩大N倍(N为所采用的声学轨道角动量的数目),实现声学信息的高效、准确传输。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若干个微型扬声器组成扬声器阵列,产生不同阶数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作为独立的信号通道,不同阶数声学轨道角动量的声波为不同的通道,将每一组由0-1构成的二进制数据流编码在一组通道的声波的幅值和相位上,作为信号源;
(2)输入端的信号源经过传输管将信号源的声波信号传输到依次设有的解调超表面,每一个解调超表面后方设有传声器检测到的声波信号即为原始输入的数据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扬声器有16个,等间隔排列为2圈,其中每一圈包含8个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角度间隔为45°,第一圈阵列的半径为35mm,第二圈阵列的半径为60mm,由8台信号发生器独立地对扬声器阵列的每个单元输入信号,第一圈和第二圈阵列中相同角度上的2个扬声器单元由同一台信号发生器提供输入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为波导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管为80mm的刚性亚克力玻璃圆柱波导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解调超表面的间距至少为两个入射声波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超表面包括同轴的四层圆柱面,相邻圆柱面之间形成管道,每层圆柱面朝向轴线的一面上沿轴向分布有若干个圆环状的型腔,型腔面向轴线的一侧设有圆环状的开口,在轴线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连接板,连接板的一端位于最外层的圆柱面上,连接板将圆环状的型腔分割为八个扇形腔体;整个装置的材料均为声学超材料。
CN201710499451.8A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Active CN1073326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9451.8A CN107332629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99451.8A CN107332629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2629A true CN107332629A (zh) 2017-11-07
CN107332629B CN107332629B (zh) 2021-04-06

Family

ID=60198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99451.8A Active CN107332629B (zh) 2017-06-27 2017-06-27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2629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910A (zh) * 2017-12-11 2018-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光束轨道角动量态和振幅的混合键控方法与系统
CN108599871A (zh) * 2018-05-07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复用技术的水声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1211411A (zh) * 2020-01-07 2020-05-29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涡旋天线
CN111447015A (zh) * 2020-03-20 2020-07-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阶声轨道角动量发射换能器基阵
CN111681634A (zh) * 2020-07-01 2020-09-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角向超构表面的声涡旋分离器
CN111953421A (zh) * 2020-07-14 2020-11-17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扩大通信容量的结构光复用通信系统
CN112199899A (zh) * 2020-08-25 2021-01-08 南京大学 一种二维波动体系内轨道角动量的单源产生方法及产生装置
WO2021016862A1 (zh) * 2019-07-30 2021-02-0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水下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271154A (zh) * 2021-04-23 2021-08-17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扭曲声波的多路径空间复用的声学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3297789A (zh) * 2021-05-17 2021-08-24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声涡旋分束器设计方法
CN113314090A (zh) * 2021-02-26 2021-08-2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产生声轨道角动量的可调控型声学超表面
CN114543980A (zh) * 2022-02-07 2022-05-27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近场轨道角动量转换的声波相位调制及声场重构方法
CN114696919A (zh) * 2022-03-31 2022-07-01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时空热声超表面的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方法
CN116865874A (zh) * 2023-07-13 2023-10-10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采样间隔的声编码通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0181A (zh) * 2016-03-11 2016-07-13 南京大学 一种利用声学超材料产生声涡旋场的装置
CN105845122A (zh) * 2016-03-22 2016-08-10 南京大学 一种超薄双向声阻隔通道
CN205727801U (zh) * 2016-06-24 2016-11-3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目标驱离装置
CN106289526A (zh) * 2016-07-21 2017-0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波前转换法的光子轨道角动量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06164819U (zh) * 2016-11-01 2017-05-10 佛山市创思特音响有限公司 线阵列全频音柱
CN106788753A (zh) * 2016-11-28 2017-05-3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光电结合和轨道角动量复用的太赫兹高速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0181A (zh) * 2016-03-11 2016-07-13 南京大学 一种利用声学超材料产生声涡旋场的装置
CN105845122A (zh) * 2016-03-22 2016-08-10 南京大学 一种超薄双向声阻隔通道
CN205727801U (zh) * 2016-06-24 2016-11-30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目标驱离装置
CN106289526A (zh) * 2016-07-21 2017-01-0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波前转换法的光子轨道角动量测量系统及方法
CN206164819U (zh) * 2016-11-01 2017-05-10 佛山市创思特音响有限公司 线阵列全频音柱
CN106788753A (zh) * 2016-11-28 2017-05-3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基于光电结合和轨道角动量复用的太赫兹高速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SHUA ATKINS: "Robust beamforming and steering of arbitrary beam patterns using spherical arrays", 《2011 IEEE WORKSHOP ON APPLICATIONS OF SIGNAL PROCESSING TO AUDIO AND ACOUSTICS》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23910A (zh) * 2017-12-11 2018-06-05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光束轨道角动量态和振幅的混合键控方法与系统
CN108599871A (zh) * 2018-05-07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复用技术的水声通信方法及系统
WO2021016862A1 (zh) * 2019-07-30 2021-02-0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水下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211411A (zh) * 2020-01-07 2020-05-29 山东大学 一种基于超材料的涡旋天线
CN111447015A (zh) * 2020-03-20 2020-07-2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多阶声轨道角动量发射换能器基阵
CN111681634A (zh) * 2020-07-01 2020-09-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角向超构表面的声涡旋分离器
CN111953421B (zh) * 2020-07-14 2021-06-04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扩大通信容量的结构光复用通信系统
CN111953421A (zh) * 2020-07-14 2020-11-17 深圳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扩大通信容量的结构光复用通信系统
CN112199899A (zh) * 2020-08-25 2021-01-08 南京大学 一种二维波动体系内轨道角动量的单源产生方法及产生装置
CN112199899B (zh) * 2020-08-25 2023-12-26 南京大学 一种二维波动体系内轨道角动量的单源产生方法及产生装置
CN113314090A (zh) * 2021-02-26 2021-08-27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产生声轨道角动量的可调控型声学超表面
CN113314090B (zh) * 2021-02-26 2022-10-18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产生声轨道角动量的可调控型声学超表面
CN113271154A (zh) * 2021-04-23 2021-08-17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复合扭曲声波的多路径空间复用的声学通信方法和系统
CN113297789A (zh) * 2021-05-17 2021-08-24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声涡旋分束器设计方法
CN113297789B (zh) * 2021-05-17 2024-03-19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声涡旋分束器设计方法
CN114543980A (zh) * 2022-02-07 2022-05-27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近场轨道角动量转换的声波相位调制及声场重构方法
CN114543980B (zh) * 2022-02-07 2023-01-13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近场轨道角动量转换的声波相位调制及声场重构方法
CN114696919A (zh) * 2022-03-31 2022-07-01 南京大学 一种基于时空热声超表面的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方法
CN116865874A (zh) * 2023-07-13 2023-10-10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采样间隔的声编码通信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2629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2629A (zh) 一种基于声学轨道角动量多路复用的信号传输方法
Chen et a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waves: Generation, detection,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CN106130655A (zh) 一种多模态轨道角动量复用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8599871B (zh) 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复用技术的水声通信方法及系统
Munk et al. Sound propagation through a fluctuating stratified ocean: Theory and observation
Burridge et al. The self-similar problem of the expanding elliptical crack in an anisotropic solid
Cheng et al. An improved parameter computation method for a MIMO V2V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simulator under non-isotropic scattering environments
CN101806885B (zh) 一种多通道阵列信号发生方法和装置
CN105750181B (zh) 一种利用声学超材料产生声涡旋场的装置
CN110177067A (zh) 适合长距离传输的轨道角动量索引调制传输系统及方法
CN106209183B (zh) 面向同心圆或同轴圆台均匀圆阵列天线的涡旋电磁波mimo系统的涡旋信号分离方法与装置
CN108318965A (zh) 一种传输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光子晶体光纤
CN112964897A (zh) 一种非对称结构多普勒换能器基阵
CN108777598B (zh) 一种跨冰层介质通信方法
Lou et al. Basic principles of 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
CN104901776B (zh) 一种基于参量阵的差分Pattern时延差编码水声通信方法
Sato et al. Love waves in a heterogeneous, spherical Earth: 1. Theoretical periods for the fundamental and higher torsional modes
CN109446477B (zh) 一种多模态轨道角动量涡旋波的任意采样接收方法
CN111817806A (zh) 一种汽车空口通信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Tu et al.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hybrid modeling of high-frequency underwater acoustic channels affected by wind-driven surface waves
CN113271154B (zh) 一种基于复合扭曲声波的多路径空间复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02984642A (zh) 一种五个扬声器的三维平移方法
CN103713283B (zh) 参量接收阵组成基阵的实现方法
CN109347571A (zh) 基于超声波的无线广播通信方法及系统
Tian et al. Annular acoustic impedance metasurfaces for encrypted information stora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0008 No. 22, Hankou Road, Gulou District, Jiangsu, Nanjing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210046 Xianlin Campus, Nanjing University, 163 Xianlin Avenue,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NANJING Universit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