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0139A -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0139A
CN107330139A CN201710356638.2A CN201710356638A CN107330139A CN 107330139 A CN107330139 A CN 107330139A CN 201710356638 A CN201710356638 A CN 201710356638A CN 107330139 A CN107330139 A CN 107330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bounding box
construction
checking method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66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博
安鑫泽
张尚华
徐保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bei Electric Power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035663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01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0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0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属于建筑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BIM模型,构造构件的三维模型信息,根据构件的尺寸参数计算体积;2)对构件与电气设备穿墙留孔做碰撞检测;采用混合层次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首先构造混合层次树,然后对其进行遍历,根据遍历结果确定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3)针对几何图元进行碰撞检测,若检测结果为碰撞则进行移动形成合规的设计方案;4)通过构造的模型,模拟施工过程,查找施工中存在的动态干涉,计算合理的施工顺序及过程,选定施工方案。本发明利用三维数字化手段,模拟安装过程,预先设计,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变电站的建设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属于建筑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户内变电站的设计中,由于电缆结构、暖通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分布错综复杂,很容易引起管线与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碰撞。在传统的二维设计中,为减少碰撞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以及专业间协调会议解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靠纯手工的方式协调会受限于专业技能的影响。
(2)依据二维图纸协调的方法,将各个专业的图纸重叠在一起,依据平面图,剖面图进行判断是否存在空间相交的情况,该方式对于复杂密集的管线空间将非常困难进行协调,常常会发生顾此失彼的情况。
(3)各专业间往往需要进行多次的协商,会耗费极大的人力,并且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仍会发现较多的碰撞情况从而引起返工,拖延工程进度。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可以在设计阶段发现这种空间上的冲突,通过对管线间的碰撞检测以及管线与建筑物的碰撞检测,对管线和结构的布置方案进行调整,在理论上对设计方案间存在的各种碰撞进行消除。
目前已有软件公司针对这一情况,对碰撞检测方法进行了研发。国内电力设计行业正在寻求输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和数字化移交的解决方案,包括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应的软件工具,并且已经依据实际工程进行了相关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并在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设计软件本身还需完善优化,数字化流程还待制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包括数字化设计技术体系包含的内容、相关规程规范和数字化移交内容、深度、方式,输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需求接口标准急需制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检测速度快、检测精度高的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所述方法以Revit平台为基础,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BIM模型,构造各构件的三维模型信息,并通过修改三维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机根据各构件的长宽高尺寸参数计算出体积;
2)、对构件与电气设备穿墙留孔做碰撞检测;碰撞检测的查找算法采用混合层次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首先构造混合层次树,然后对混合层次树进行遍历,根据遍历结果确定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
3)、对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所对应的构件进行碰撞检测;具体操作内容为针对构件的基本几何图元进行碰撞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碰撞则移动相应构件形成合规的设计方案;
4)、通过构造完成的结构模型,表现各阶段设备的安装过程,查找施工中存在的动态干涉,计算出合理的施工顺序及过程,选定最终施工方案。
进一步的,步骤1)中如果构件形状不规则,先将构件分割成规则的形状再进行体积的计算,并将相同材料、相同类型的构件合并,合并完成后进行工程量的统计。
进一步的,步骤2)中混合层次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利用轴对称包围盒和方向包围盒构造层次树,在顶层加上一层包围球;在层次树结构中,中间层采用轴对称包围盒,下层采用方向包围盒;在进行中间层与下层相交测试时,把轴对称包围盒看做为方向包围盒三个方向是标准坐标轴的特殊情况,直接采用方向包围盒-方向包围盒相交测试。
进一步的,构造层次树的方法为,
A)、构造需要检测的对象的轴对称包围盒并在轴对称包围盒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层球体作为树根节点;
B)、采用中值法确定分裂点,采用分裂平面法确定分裂平面,将图元划分为两个子集;
C)、根据层次树的深度以及中间层与下层的具体分界位置,来构建当前层对应的包围盒;
D)、判断上面得到的两个集合是否满足层次树结构划分的终止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将这两个子集分别作为两棵树的根节点,接着对图元进行分裂点和分裂平面的划分;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构建层次树成功,退出整个构建过程。
进一步的,步骤2)中构建层次树后,对层次树的包围盒进行深度优先算法遍历来确定两个对象的相交状态,如果根节点没有相交则退出查找;如果两叶子节点相交则需要对叶子节点中包含的基本构件进行碰撞检测。
进一步的,进行碰撞检测时根据各构件的外轮廓线是否与出线套管孔洞或形状重叠进行硬碰撞的检测,有重叠时表示硬碰撞不通过。
进一步的,进行碰撞检测时根据建筑物构造措施的外轮廓线通过空间最小距离算法计算出与其他物体的最小距离进行软碰撞的检测,最小距离不满足要求时表示软碰撞不通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有:
本发明的碰撞检测方法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检测出线套管碰撞,避免错误及重复设计,为在设计阶段消除不合理的空间布置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的碰撞检测方法通过建立BIM模型,以Revit平台为基础进行碰撞检测,有效的解决了不同专业间信息交流不畅引起的设计冲突,方便项目的施工进度。
本发明利用三维数字化手段,模拟安装过程,预先设计,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变电站的建设效率。
本发明构造层次树时在轴对称包围盒的基础上加一层球体,作为树根节点能够充分利用球体和包围盒的优势,快速进行碰撞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深度优先遍历算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基于BIM技术来实现的,该方法以Revit平台为基础构建BIM模型,然后进行碰撞检测。本发明的方法主要用于建筑物中电气元件的出线套管与建筑物基础构造的碰撞检测。
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BIM模型,构造各构件的三维模型信息,包括将圈梁、构造柱、过梁等构件进行三维参数化,并通过修改三维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机根据各构件的长宽高尺寸参数计算出体积。如果构件形状不规则,先将构件分割成规则的形状再进行体积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将相同材料、相同类型的构件进行合并,合并完成后进行工程量的统计。该设置能够减少工作量,同时提高工程量统计的精度。
2)、对构件与电气设备穿墙留孔做碰撞检测;碰撞检测的查找算法采用混合层次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首先构造混合层次树,然后对混合层次树进行遍历,根据遍历结果确定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
混合层次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利用轴对称包围盒和方向包围盒构造层次树。层次数的顶层加上一层包围球,在层次树结构中,中间层采用轴对称包围盒,下层采用方向包围盒。在进行中间层与下层相交测试时,把轴对称包围盒看做为方向包围盒三个方向是标准坐标轴的特殊情况,直接采用方向包围盒-方向包围盒相交测试。构造利用混合层次包围盒构造层次树的具体方法如下:
A)、构造需要检测的对象的轴对称包围盒并在轴对称包围盒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层球体作为树根节点;
B)、采用中值法确定分裂点,采用分裂平面法确定分裂平面,将图元划分为两个子集;
C)、根据层次树的深度以及中间层与下层的具体分界位置,来构建当前层对应的包围盒;
D)、判断上面得到的两个集合是否满足层次树结构划分的终止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将这两个子集分别作为两棵树的根节点,接着对图元进行分裂点和分裂平面的划分;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构建层次树成功,退出整个构建过程。
按上述方法构建层次树后,对层次树的包围盒进行深度优先算法遍历来确定两个对象的相交状态,如果根节点没有相交则退出查找;如果两叶子节点相交则需要对叶子节点中包含的基本构件进行碰撞检测。
上述过程中用到的深度优先算法是沿着树的深度遍历树的节点,尽可能深的搜索树的分支。当节点的所有边都己被探寻过,搜索将回溯到发现节点的那条边的起始节点。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已发现从源节点可达的所有节点为止。如果还存在未被发现的节点,则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源节点并重复以上过程,整个进程反复进行直到所有节点都被访问为止,具体示意图见图1,其中带有箭头的曲线表示的是遍历的路径线。。
本发明构造层次树时在轴对称包围盒的基础上加一层球体,作为树根节点能够充分利用球体和包围盒的优势,快速进行碰撞检测,并且检测精度高。通过构造层次数来精确确定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杜绝了碰撞检测的盲目性,减小了碰撞检测的工作量。
3)、根据上一步骤得到的遍历结果对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所对应的构件进行碰撞检测;具体操作内容为针对构件的基本几何图元进行碰撞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碰撞则进行移动相应构件形成合规的设计方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碰撞分为硬碰撞和软碰撞。进行碰撞检测时根据各构件的外轮廓线是否与出线套管孔洞或形状重叠进行硬碰撞的检测,有重叠时表示硬碰撞不通过。
进行碰撞检测时根据建筑物构造措施的外轮廓线通过空间最小距离算法计算出与其他物体的最小距离进行软碰撞的检测,最小距离不满足要求时表示软碰撞不通过。
硬碰撞与软碰撞均不符合要求,需要移动相应构件,形成符合规定的设计方案。
4)、通过构造完成的结构模型,表现各阶段设备的安装过程,如筑物墙上开洞定位及施工过程,电气出现套管穿洞口的安装过程。查找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动态干涉,计算出合理的施工顺序及过程,选定最终施工方案。
本发明的碰撞检测方法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检测出线套管碰撞,避免错误及重复设计,为在设计阶段消除不合理的空间布置提供了可能。
本发明的碰撞检测方法通过建立BIM模型,以Revit平台为基础进行碰撞检测,有效的解决了不同专业间信息交流不畅引起的设计冲突,方便项目的施工进度。
本发明利用三维数字化手段,模拟电气设备出线套管的定位,施工及安装过程,检测碰撞,预先设计,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降低返工率。

Claims (7)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Revit平台为基础,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BIM模型,构造各构件的三维模型信息,并通过修改三维模型的参数信息,计算机根据各构件的长宽高尺寸参数计算出体积;
2)、对构件与电气设备穿墙留孔做碰撞检测;碰撞检测的查找算法采用混合层次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首先构造混合层次树,然后对混合层次树进行遍历,根据遍历结果确定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
3)、对需要进行碰撞检测的节点所对应的构件进行碰撞检测;具体操作内容为针对构件的基本几何图元进行碰撞检测,如果检测结果为碰撞则移动相应构件形成合规的设计方案;
4)、通过构造完成的结构模型,表现各阶段设备的安装过程,查找施工中存在的动态干涉,计算出合理的施工顺序及过程,选定最终施工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如果构件形状不规则,先将构件分割成规则的形状再进行体积的计算,并将相同材料、相同类型的构件合并,合并完成后进行工程量的统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混合层次包围盒碰撞检测方法利用轴对称包围盒和方向包围盒构造层次树,在顶层加上一层包围球;在层次树结构中,中间层采用轴对称包围盒,下层采用方向包围盒;在进行中间层与下层相交测试时,把轴对称包围盒看做为方向包围盒三个方向是标准坐标轴的特殊情况,直接采用方向包围盒-方向包围盒相交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构造层次树的方法为,
A)、构造需要检测的对象的轴对称包围盒并在轴对称包围盒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层球体作为树根节点;
B)、采用中值法确定分裂点,采用分裂平面法确定分裂平面,将图元划分为两个子集;
C)、根据层次树的深度以及中间层与下层的具体分界位置,来构建当前层对应的包围盒;
D)、判断上面得到的两个集合是否满足层次树结构划分的终止条件,如果不满足则将这两个子集分别作为两棵树的根节点,接着对图元进行分裂点和分裂平面的划分;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构建层次树成功,退出整个构建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构建层次树后,对层次树的包围盒进行深度优先算法遍历来确定两个对象的相交状态,如果根节点没有相交则退出查找;如果两叶子节点相交则需要对叶子节点中包含的基本构件进行碰撞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碰撞检测时根据各构件的外轮廓线是否与出线套管孔洞或形状重叠进行硬碰撞的检测,有重叠时表示硬碰撞不通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碰撞检测时根据建筑物构造措施的外轮廓线通过空间最小距离算法计算出与其他物体的最小距离进行软碰撞的检测,最小距离不满足要求时表示软碰撞不通过。
CN201710356638.2A 2017-05-19 2017-05-19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Pending CN1073301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6638.2A CN107330139A (zh) 2017-05-19 2017-05-19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56638.2A CN107330139A (zh) 2017-05-19 2017-05-19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0139A true CN107330139A (zh) 2017-11-07

Family

ID=60193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6638.2A Pending CN107330139A (zh) 2017-05-19 2017-05-19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0139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0186A (zh) * 2018-03-21 2018-09-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建筑规范的城市场景模型布局约束方法
CN109242827A (zh) * 2018-08-13 2019-01-18 北京道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
CN109741461A (zh) * 2018-12-18 2019-05-10 南京东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动态模拟施工方案过程中实现碰撞检测的方法
CN109918805A (zh) * 2019-03-13 2019-06-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构件碰撞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110421A (zh) * 2019-04-28 2019-08-09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支座排序的梁支座上部钢筋的计算判定方法
CN111340100A (zh) * 2020-02-24 2020-06-26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Bim模型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CN111950102A (zh) * 2020-08-19 2020-11-17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bim技术的超高层擦窗机动态检测方法
CN112560152A (zh) * 2020-12-22 2021-03-26 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bim几何模型的智能检测方法
CN114580053A (zh) * 2022-02-09 2022-06-03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参数化的装配式叠合剪力墙智能建模方法
CN115168962A (zh) * 2022-07-20 2022-10-11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构造柱圈梁设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72488A (zh) * 2023-11-17 2023-12-22 壹仟零壹艺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数据的建筑施工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7332481A (zh) * 2023-10-09 2024-01-02 浙江挚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碰撞检测的对象表征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992A (zh) * 2012-02-12 2012-07-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三角网格变形体的自碰撞检测方法
CN103970919A (zh) * 2013-02-04 2014-08-0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用于自动建筑信息建模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5844017A (zh) * 2016-03-24 2016-08-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bim技术优化地下管网和景观绿化设计的方法
CN106202831A (zh) * 2016-08-10 2016-12-0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9992A (zh) * 2012-02-12 2012-07-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三角网格变形体的自碰撞检测方法
CN103970919A (zh) * 2013-02-04 2014-08-06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用于自动建筑信息建模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05844017A (zh) * 2016-03-24 2016-08-10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bim技术优化地下管网和景观绿化设计的方法
CN106202831A (zh) * 2016-08-10 2016-12-0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管线综合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ZHANG: "BIM- and 4D-based integrated solution of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for conflicts and structural safety problems during construction: 1. Principles and methodologie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
付丽敏 等: "基于BIM的综合管线碰撞检测研究", 《四川建材》 *
李煜一: "基于BIM的综合管线碰撞检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0186A (zh) * 2018-03-21 2018-09-18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建筑规范的城市场景模型布局约束方法
CN108550186B (zh) * 2018-03-21 2021-10-29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建筑规范的城市场景模型布局约束方法
CN109242827A (zh) * 2018-08-13 2019-01-18 北京道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
CN109242827B (zh) * 2018-08-13 2022-05-06 北京道亨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电缆线路与地下管沟的碰撞检测的方法
CN109741461A (zh) * 2018-12-18 2019-05-10 南京东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动态模拟施工方案过程中实现碰撞检测的方法
CN109741461B (zh) * 2018-12-18 2023-04-07 南京东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动态模拟施工方案过程中实现碰撞检测的方法
CN109918805A (zh) * 2019-03-13 2019-06-21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构件碰撞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918805B (zh) * 2019-03-13 2022-11-15 中民筑友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的构件碰撞分析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0110421B (zh) * 2019-04-28 2021-01-05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支座排序的梁支座上部钢筋的计算判定方法
CN110110421A (zh) * 2019-04-28 2019-08-09 南昌大学 一种基于支座排序的梁支座上部钢筋的计算判定方法
CN111340100A (zh) * 2020-02-24 2020-06-26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Bim模型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CN111340100B (zh) * 2020-02-24 2023-10-24 盈嘉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Bim模型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CN111950102A (zh) * 2020-08-19 2020-11-17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bim技术的超高层擦窗机动态检测方法
CN112560152A (zh) * 2020-12-22 2021-03-26 中设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is的bim几何模型的智能检测方法
CN114580053A (zh) * 2022-02-09 2022-06-03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参数化的装配式叠合剪力墙智能建模方法
CN115168962A (zh) * 2022-07-20 2022-10-11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构造柱圈梁设计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32481A (zh) * 2023-10-09 2024-01-02 浙江挚典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碰撞检测的对象表征方法及系统
CN117272488A (zh) * 2023-11-17 2023-12-22 壹仟零壹艺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数据的建筑施工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17272488B (zh) * 2023-11-17 2024-03-19 壹仟零壹艺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数据的建筑施工模拟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30139A (zh)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测方法
CN109359351B (zh) 一种管道三维建模方法及管道设计方法
CN104238560B (zh) 一种非线性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05334524B (zh) 一种基于虚拟网格的伪距差分定位方法
CN103413297A (zh) 基于一体化三维gis模型的切割方法
Lai et al. Collision detection strategies for virtual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CN107423518B (zh) 利用Civil3D与Revit结合的综合管廊全线BIM协同设计方法
CN105205864B (zh) 基于多源数据的地质结构面三维模型自动建模方法和系统
CN103135446B (zh) 一种多轴数控机床刀具运动轨迹验证装置
CN107944203A (zh) 一种风速流线可视化的建筑设计方法
CN106372309A (zh) 一种基于gis和bim的电力隧道数字化敷设方法和系统
CN108074283A (zh) 一种地下管线三维自动化建模方法
CN106874610A (zh) 一种基于vb和catia的斜心墙土石坝建模方法
CN103559339A (zh) 海洋石油水下生产虚拟仿真系统
CN105184851A (zh) 一种用于高放废物处置库三维网格模型的快速剖切方法
CN104331931A (zh) 一种面向油藏数值模拟的地质断裂层面pebi网格处理方法
CN105118091A (zh) 一种构建多精度非均匀地质网格曲面模型的方法和系统
CN105427370A (zh) 一种电力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及规划设计方法
CN108256218A (zh) 一种基于实测腰线数据的地下连通巷道精细建模方法
CN104200528A (zh) 基于矢量闭合的三维建模方法
CN105373661A (zh) 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电网专题图布局方法
CN107885912A (zh) 一种海量地下管线的快速碰撞检测方法
CN110349262A (zh) 一种基于bim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8090965A (zh) 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的3d漫游碰撞检测方法
CN104090945A (zh) 一种地理空间实体构建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050031 Changan District, Hebei, China, North Street, building No. 6, No.

Applicant after: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Group Hebei electric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050031 Changan District, Hebei, China, North Street, building No. 6, No.

Applicant before: Hebei Province Power Survey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