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6453A -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6453A
CN107306453A CN201610262568.XA CN201610262568A CN107306453A CN 107306453 A CN107306453 A CN 107306453A CN 201610262568 A CN201610262568 A CN 201610262568A CN 107306453 A CN107306453 A CN 1073064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bs
resource
symbol
equivalent
rece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6256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6453B (zh
Inventor
葛士斌
毕晓艳
陈大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6256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6453B/zh
Priority to EP17788584.5A priority patent/EP343936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17/078186 priority patent/WO201718593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6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6453A/zh
Priority to US16/169,849 priority patent/US1083463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6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6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的资源特征和符号数量确定TBS,其中,符号数量为每个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各个RB包含的符号数量相同;基于TBS生成TB。本发明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在确定TBS的过程中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Description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传输块(Transport Block,简称TB)是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简称MAC)层之间交换数据的基本单元。传输块的大小(Transport BlockSize,简称TBS)取决于调制与编码策略(Modulating and Coding Scheme,简称MCS)和分配给终端的时频资源大小。
依照现有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标准,基站通常将时频资源以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对为单位分配给终端。图1是现有资源块对100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该资源块对100位于一子帧(Subframe)(未示出)内,且除了图1所示的资源块对100之外,该子帧还包含其他资源块对(未示出)。如图1所示,该资源块对100包括资源块102和资源块104。资源块102和资源块104在频域内由同一组连续的子载波(Subcarrier)承载,这组子载波中包含12个子载波。此外,资源块102和资源块104分属不同的时隙(Slot),如资源块102属于时隙0,资源块104属于时隙1。在采用常规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的情况下,每个时隙包含时域内的7个符号(Symbol),如图1所示。在采用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况下,每个时隙包含时域内的6个符号(未示出)。同时资源块对100中的最小资源单位为资源粒(Resource Element,RE),如资源粒106,每个资源粒由频域内的一个子载波和时域内的一个符号承载,因此在采用常规循环前缀的情况下,资源块102和资源块104均包含84(12×7)个资源粒,资源块对100包含168个资源粒;在采用扩展循环前缀的情况下,资源块102和资源块104均包含72(12×6)个资源粒,资源块对100包含144个资源粒。有时,资源块也称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
现有LTE标准采用如下方法确定TBS:确定分配给终端的时频资源承载数据采用的MCS;从MCS索引值与TBS索引值的对应表中,获取与确定出的MCS的MCS索引值对应的TBS索引值;获取分配给终端的PRB的数量;在TBS索引值、PRB的数量、TBS的对应表中,查找与获取到的TBS索引值和PRB的数量对应的TBS。
基于现有的LTE标准,在所采用的循环前缀类型(常规循环前缀或者扩展循环前缀)确定下来之后,P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是固定的(7个或者6个)。然而,为适应新的业务场景的需要,在未来新的蜂窝通信标准中,P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可能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根据需要(例如业务类型)经常发生变化的。如此一来,现有确定TBS的方式将不再适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P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可变的情况下确定TBS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接收设备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分配给所述接收设备的资源块RB的资源特征和符号数量确定传输块TB的大小TBS,其中,所述符号数量为每个所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各个所述RB包含的符号数量相同;
基于所述TBS生成所述TB。
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的资源特征和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在确定TBS的过程中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可选地,所述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所述接收设备的RB的资源特征和符号数量确定TBS,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MCS确定TBS索引值;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结合现有确定TBS的方法,先基于MCS确定TBS索引值,再根据TBS索引值确定TBS,对现有技术的改动较小,兼容性较强。
可选地,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所述RB的数量。
可选地,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等效RB的数量,所述等效RB的数量与所述RB的资源利用率相关联,所述RB的资源利用率为所述RB内数据占用的资源粒RE数量与所述RB占用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
针对RB的资源利用率的变化进行适应性调整。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具体包括:
基于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述等效RB的数量;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等效RB的数量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具体包括:
基于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述等效RB的数量;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等效RB的数量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提供两种等效RB的数量的确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较优的一种实现。
可选地,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所述RB的数量与空间复用层数的乘积。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RB的数量是否大于RB阈值;
当所述RB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RB阈值时,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数量与所述空间复用层数的乘积、以及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当所述RB的数量大于所述RB阈值时,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基于所述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所述TBS。
考虑到空间复用技术对TBS的影响,针对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与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之间的大小关系,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成传输块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单元,例如确定单元、生成单元。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成传输块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存储器、与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当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时,可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用于存储供终端执行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在确定TBS的过程中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块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为分配给终端的时频资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生成TBS的方法的基站的硬件结构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映射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TB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在本文提及的“模块”是指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能够实现某些功能的程序或指令;在本文中提及的“单元”是指按照逻辑划分的功能性结构,该“单元”可以由纯硬件实现,或者,软硬件的结合实现。
下面先结合图2简单介绍一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方法的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终端10和终端20位于基站30的服务区域(图2中用椭圆形圈出)内,基站30分别为终端10和终端20分配时频资源。基站30分配给终端10的时频资源用于承载基站30向终端10传输的数据,基站30分配给终端20的时频资源用于承载基站10向终端20传输的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终端数量仅为举例,实际中以基站提供通信服务的终端数量为准。
具体地,参见图3,在一个子帧内,基站30为终端10分配的时频资源包括在频域上连续的两个RB对,基站30为终端20分配的时频资源包括在频域上连续的三个RB对。
本发明的RB可以与现有的LTE标准中的RB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同一调度区间内所有RB包含的符号数量相同,但是不同调度区间内的RB包含的符号数量可以不同。这里的调度区间可以是一个时隙,或者一个子帧,或者长度为其他值的时间区间,具体长度可根据需求设定。例如,若调度区间为一个时隙,则时隙A内所有RB包含的符号数量是相同的,但是时隙A内RB包含的符号数量与时隙B内RB包含的符号数量不同。上述不同也适用于频域,即同一调度区间内所有RB包含的子载波数量相同,不同调度区间内的RB包含的子载波数量可以不同。简单来说,在本发明中,LTE标准中的资源块可简化为一种单一的形式,即资源单元。该资源单元由一组连续或者非连续的子载波承载,且承载在一组连续或者非连续的符号上。不同调度区间内的资源单元包含的符号数量可以不同,不同调度区间内的资源单元包含的子载波数量也可以不同。为便于描述,下文仍以RB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这种RB可理解为上述资源单元。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支持移动宽带增强(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简称eMBB)、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简称mMTC)、超高可靠性与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简称UR/LI)三大类应用场景。其中,eMBB的特点为高吞吐量,为了减少控制信令、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简称HARQ)造成的开销,需要采用较长的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mMTC支持高密度连接且通常采用小包传输,适合采用较短的TTI;UR/LI要求低时延,需要采用较短的TTI。如此一来,针对不同的场景,5G系统支持不同长度的调度区间。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5G系统的上述特点,提供一种同时考虑到MCS、符号的数量、RB的数量三个条件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的技术,可以应用于5G等RB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系统,也可以应用于LTE等RB包含的符号数量不变的系统。其中,上述MCS为一个调度区间内的MCS,上述RB为一个调度区间内为例如终端分配的RB。如上文所述,在本发明中,在一个调度区间内,所有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是相同的,因此在确定TBS时考虑的上述符号的数量就是一个调度区间内每个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
下面结合具体的硬件结构对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方法的基站进行说明。
图4示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方法的基站结构。基站30包括多根天线31、射频模块32(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简称RRU)或者(射频单元(Radio Frequency Unit,简称RFU))、基带单元(Building Baseband Unit,简称BBU)33。基带单元33包括存储器331、处理器332、发送器333和接收器334。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出的基站3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基站30的限定,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处理器332是基站3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基站3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31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31内的数据,执行基站3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基站30进行整体控制。可选的,处理器33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
存储器331可用于存储各种数据,例如各种配置参数,以及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33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31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31可主要包括程序存储区和数据存储区,其中,程序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331a、确定模块331b、生成模块331c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基站30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例如TBS索引值等。此外,存储器33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简称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P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相应地,存储器331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控制器,以提供处理器332对存储器331的访问。
BBU 33通过与射频模块32连接,射频模块32通过电缆与天线31连接。在下行链路方向,BBU 33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模块32。射频模块32将基带信号变频到中频信号,再将中频信号变频到射频信号,然后采用功放单元(例如射频功率放大器)将射频信号放大,最后将放大后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31发射出去。在上行链路方向,来自终端的射频信号经天线31传递至射频模块32。射频模块32先将射频信号放大,再变频到中频信号,接着变频到基带信号,然后将基带信号输出至BBU 33。
另外,多根天线31可以实现MIMO空间复用,通过调整多根天线31的角度,在空间上划分出的不同层上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传输不同的数据,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增加系统容量。
下文就对本发明提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应注意,如无特别说明,下文描述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为,为一个调度区间生成TB的方法。在一个调度区间内,MCS保持不变,所有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是相同的,因此在确定TBS时考虑的符号数量就是一个调度区间内每个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
图5a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在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发送设备(如图4所述的基站)为接收设备(如终端)分配时频资源,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RB。如图5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RB包含的符号数量相同,确定TBS所基于的符号数量为每个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发送设备根据接收设备反馈的信道状况确定MCS,并可根据可调用的时频资源、接收设备的业务类型(如通话、短信)、以及接收设备反馈的信道状况为接收设备分配时频资源。其中,信道状况可以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简称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Indicator,简称PMI)、秩指示(Rank Indication,简称RI)中的一种或多种。有关MCS和时频资源的分配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步骤201a可以包括:
步骤201a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201ab: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可选地,该步骤201aa可以包括:
在TBS索引表中,查找接收设备的MCS的索引值对应的TBS索引值。
在本实施例中,TBS索引表用于表示MCS索引值和TBS索引值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TBS索引表可以如下表一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MCS索引表除了包括MCS索引值和TBS索引值之外,还可以包括其它信息,比如表一中的调制阶数,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除了包括MCS索引值和TBS索引值,TBS索引表也可不再包括其他信息。
可选地,该步骤201ab可以包括:
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确定对应的TBS对应表;
在确定的TBS对应表中,根据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在本实施例中,TBS对应表用于表示RB数量、符号数量、以及TBS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实现中,TBS索引值与TBS对应表一一对应。当确定的TBS索引值为某个定值时,对应的TBS对应表可以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步骤202a: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202a可以包括:
基于确定的TBS获取数据;
由获取的数据生成TB。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在确定TBS的过程中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202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5b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变化。
资源映射模式(resource mapping mode)是将资源映射到各个信道和各个信号的方式。对同一资源采用不同资源映射模式,各个信道和各个信号中至少一个信道或信号映射到的资源大小不同。例如,参见图6,TTI 0内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包括下行控制段、数据段、保护段、上行段,TTI 1内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包括数据段、保护段、上行段。TTI 0内下行控制段和数据段占据的符号数量之和等于TTI 1内数据段占据的符号数量,因此TTI 0内数据段占据的符号数量与TTI包含的符号数量之间的比值,小于TTI 1内数据段占据的符号数量与TTI包含的符号数量之间的比值。因此不同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的大小是不同的,进而TBS也会随之不同。如图5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b: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RB数量和符号数量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201b可以包括:
步骤201b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201bb:基于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
步骤201b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等效RB的数量与RB的资源利用率相关联。RB的资源利用率可以为RB内数据占用的RE数量与RB占用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在实际应用中,RB的资源利用率也可以为RB内数据占用的RE数量与RB内除数据占用的RE数量之外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每种资源映射模式分别建立TBS对应表,确定TBS时根据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查找相应的TBS对应表,但这样会造成建表的工作量较大,查表时也不方便。本实施例选择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作为基准建立TBS对应表,确定TBS时先根据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进行换算,再根据换算结果在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对应的TBS对应表进行查找对应的TBS,可以实现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TBS的确定,并且建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查表也方便。
具体地,该步骤201b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201bb可以包括:
以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为基准,根据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各个RB的等效系数;
对确定出的各个RB的等效系数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向下取整的数值与1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等效RB的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各种资源映射模式是固定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的大小随之固定,可以预先建立各种资源映射模式相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的等效系数表,确定各个RB的等效系数时直接查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等效系数表用于表示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和等效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效系数表可以如下表三所示:
表三
具体地,等效RB的数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1)计算:
其中,N‘RB为等效RB的数量,NRB为RB的数量,wi为各个RB的等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1)中进行向下取整是为了确保等效RB的数量不会造成最终确定的TBS过大而影响通信质量。同时公式(1)中与1比较取最大值是为了确保等效RB的数量至少为1。
另外,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任意选取,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仅以计算等效RB的数量为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计算等效符号的数量,或者同时计算等效RB的数量和等效符号的数量。具体的计算方式可以与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等效RB的数量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201bc可以包括:
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在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的TBS对应表(与表二类似)中,确定对应的TBS对应表;
在确定的TBS对应表中,根据等效RB的数量和符号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步骤202b: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202b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RB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基于由接收设备的MCS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和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确定TBS,在确定TBS的过程中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202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5c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b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确定等效RB的数量的方式不同。如图5c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c: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RB数量和符号数量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201c可以包括:
步骤201c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201cb:基于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
步骤201c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201c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201cc可以与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bc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201cb可以包括:
以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为基准,根据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有RB的等效系数;
将确定出的所有RB的资源的等效系数向下取整的数值与1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等效RB的数量。
具体地,等效RB的数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2)计算:
其中,N‘RB为等效RB的数量,w为所有RB的等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与公式(1)相同,公式(2)中进行向下取整是为了确保等效RB的数量不会造成最终确定的TBS过大而影响通信质量。同时公式(2)中与1比较取最大值是为了确保等效RB的数量至少为1。
另外,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任意选取,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仅以计算等效RB的数量为例,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计算等效符号的数量,或者同时计算等效RB的数量和等效符号的数量。具体的计算方式可以与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等效RB的数量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202c: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202c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RB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基于由接收设备的MCS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和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确定TBS,在确定TBS的过程中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c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202c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5d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即向接收设备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如图5d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d: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RB数量和符号数量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201d可以包括:
步骤201d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201db:判断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是否大于RB阈值。当RB数量小于或等于RB阈值时,执行步骤201dc:当RB数量大于RB阈值时,执行步骤201dd-步骤201de。
步骤201d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符号数量确定TBS。
步骤201d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符号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201de: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在实际应用中,TBS对应表是根据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建立的。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空间复用之后的大小可能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例如,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包括100个RB,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包括两层数量为51的RB,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51*2=102个RB)超过基站可调度资源的大小(100个RB)。因此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
在具体实现中,RB阈值可以根据空间复用的层数、基站配置的带宽(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在频域上的大小)设定。例如,基站配置的带宽等效为100个RB,空间复用的层数为两层,则RB阈值为100/2=50。此时若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为49,49<50,即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小于RB阈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小于基站可调度的时频资源;若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为51,51>50,即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大于RB阈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大于基站可调度的时频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当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大于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大小时,基站无法实现数据的传输,直接结束,不进行TBS的确定和TB的生成。
具体地,该步骤201d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201dc可以包括:
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确定对应的TBS对应表;
在确定的TBS对应表中,根据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以及符号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201dd可以包括:
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确定对应的TBS对应表;
在确定的TBS对应表中,根据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查找对应的TBS,并将找到的TBS作为第一层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201de可以包括:
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确定对应的TBS转换表;
在确定的TBS转换表中,根据空间复用的层数和第一层的TBS查找对应的TBS。
在本实施例中,TBS转换表用于表示空间复用的层数和TBS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实现中,空间复用的层数与TBS转换表一一对应。当空间复用的层数为两层时,对应的TBS转换表可以如下表四所示:
表四
第一层的TBS 两层的TBS 第一层的TBS 两层的TBS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步骤202d: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202d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同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时均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d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202d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5e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d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变化。其中,资源映射模式的介绍可以见图5b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如图5e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e: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RB数量和符号数量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201e可以包括:
步骤201e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201eb:基于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
步骤201ec:判断等效RB的数量是否大于RB阈值。当等效RB的数量小于或等于RB阈值时,执行步骤201ed;当等效RB的数量大于RB阈值时,执行步骤201ee-步骤201ef。
步骤201e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符号数量确定TBS。
步骤201ee: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符号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201ef: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201e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201eb可以与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bb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RB阈值可以按照图5d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确定,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201ef可以与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201ed可以包括:
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确定对应的TBS对应表;
在确定的TBS对应表中,根据等效RB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以及符号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201ee可以包括:
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确定对应的TBS对应表;
在确定的TBS对应表中,根据等效RB的数量和符号数量查找对应的TBS,并将找到的TBS作为第一层的TBS。
步骤202e: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202e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RB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另外,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时均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e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202e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5f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5f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e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确定等效RB的数量的方式不同。如图5f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f: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B数量和符号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RB数量和符号数量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201f可以包括:
步骤201f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201fb:基于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
步骤201fc:判断等效RB的数量是否大于RB阈值。当等效RB的数量小于或等于RB阈值时,执行步骤201fd;当等效RB的数量大于RB阈值时,执行步骤201fe-步骤201ff。
步骤201f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符号数量确定TBS。
步骤201fe: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RB的数量、符号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201ff: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201f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201fb可以与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cb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RB阈值可以按照图5d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确定,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201fd可以与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ed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201fe可以与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ee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201ff可以与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202f: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202f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RB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RB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另外,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时均考虑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因此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201f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202f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7a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TTI单元(Unit TTI)。
TTI单元由频域内Nsc个连续的子载波和时域内NSymbol个连续的符号承载,Nsc、NSymbol均为正整数。Nsc、NSymbol为定值,但本发明不限制Nsc、NSymbol的具体数值。例如,TTI单元由频域内12个连续的子载波和时域内7个连续的符号承载。另外,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中,由同一组连续的子载波承载的TTI单元数量可以为任意正整数,由同一组连续的符号承载的TTI单元数量也可以为任意正整数。当TTI长度变化时,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的TTI单元数量随之变化。
如图7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实际应用中,MCS的确定、以及时频资源的分配均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如果时频资源以资源块对为单位分配给接收设备,则采用如下公式(3)计算TTI单元的数量:
NUnit TTI=(NRB×LSymbol)/(Nsc×NSymbol); (3)
其中,NUnit TTI为TTI单元的数量,NRB为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的RB数量,LSymbol为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Nsc为TTI单元在频域上占据的子载波的数量,NSymbol为TTI单元在时域上占据的符号的数量。
由公式(3)可知,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时,TTI单元数量随之变化。
具体地,该步骤301a可以包括:
步骤301a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301ab: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301a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301ab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在本实施例中,TBS对应表用于表示TBS索引值、TTI单元数量、以及TBS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TBS对应表可以如下表五所示:
表五
步骤302a: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302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TTI单元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1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302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7b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7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变化。其中,资源映射模式的介绍可以见图5b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如图7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b: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TTI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7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301b可以包括:
步骤301b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301bb:基于各个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
步骤301b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等效TTI单元的数量与TTI单元的资源利用率相关联。TTI单元的资源利用率可以为TTI单元内数据占用的RE数量与TTI单元占用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在实际应用中,TTI单元的资源利用率也可以为TTI单元内数据占用的RE数量与TTI单元内除数据占用的RE数量之外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
如图5b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选择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作为基准建立TBS对应表,确定TBS时先根据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进行换算,再根据换算结果在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对应的TBS对应表进行查找对应的TBS,可以实现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TBS的确定,并且建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查表也方便。
具体地,该步骤301b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301bb可以包括:
以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为基准,根据各个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各个TTI单元的等效系数;
对确定出的各个TTI单元的等效系数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向下取整的数值与1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等效TTI单元的数量。
又如图5b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各种资源映射模式是固定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的大小随之固定,可以预先建立各种资源映射模式相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的等效系数表,确定各个TTI单元的等效系数时直接查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等效系数表用于表示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和等效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效系数表可以如下表六所示:
表六
具体地,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4)计算:
其中,N‘Unit TTI为等效TTI单元的数量,NUnit TTI为TTI单元的数量,wi为各个TTI单元的等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4)中进行向下取整是为了确保等效TTI单元的数量不会造成最终确定的TBS过大而影响通信质量。同时公式(4)中与1比较取最大值是为了确保等效TTI单元的数量至少为1。
另外,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任意选取,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该步骤301bc可以包括:
在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的TBS对应表(与表五类似)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步骤302b: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302b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各个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TTI单元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1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302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7c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与图7b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的方式不同。如图7c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c: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TTI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7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301c可以包括:
步骤301c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301cb:基于所有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
步骤301c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301c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301cc可以与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bc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301cb可以包括:
以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为基准,根据所有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有TTI单元的等效系数;
对确定出的所有TTI单元的等效系数向下取整的数值与1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等效TTI单元的数量。
具体地,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5)计算:
其中,N‘Unit TTI为等效TTI单元的数量,w为所有TTI单元的等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与公式(4)相同,公式(5)中进行向下取整是为了确保等效TTI单元的数量不会造成最终确定的TBS过大而影响通信质量。同时公式(5)中与1比较取最大值是为了确保等效TTI单元的数量至少为1。
另外,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任意选取,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302c: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302c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所有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TTI单元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1c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302c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7d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7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即向接收设备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如图7d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d: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TTI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7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301d可以包括:
步骤301d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301db:判断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是否大于TTI阈值。当TTI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TTI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301dc;当TTI单元数量大于TTI阈值时,执行步骤301dd-步骤301de。
步骤301d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确定TBS。
步骤301d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301de: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如图5d所示的实施例所述,TBS对应表是根据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建立的。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空间复用之后的大小可能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因此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TTI单元阈值可以根据空间复用的层数、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大小设定。例如,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为100个TTI单元,空间复用的层数为两层,则TTI单元阈值为100/2=50。另外,当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大于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大小时,基站无法实现数据的传输,直接结束,不进行TBS的确定和TB的生成。
具体地,该步骤301d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301de可以与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301dc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查找对应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301dd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查找对应的TBS,并将找到的TBS作为第一层的TBS。
步骤302d: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302d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同时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TTI单元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1d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302d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7e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与图7d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变化。其中,资源映射模式的介绍可以见图5b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如图7e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e: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TTI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7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301e可以包括:
步骤301e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301eb:基于各个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
步骤301ec:判断等效TTI单元的数量是否大于TTI阈值。当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小于或等于TTI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301ed;当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大于TTI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301ee-步骤301ef。
步骤301e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确定TBS。
步骤301ee: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301ef: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301e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301eb可以与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bb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TTI单元阈值可以按照图7d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确定,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301ef可以与图7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301ed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查找对应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301ee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查找对应的TBS,并将找到的TBS作为第一层的TBS。
步骤302e: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302e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各个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另外,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TTI单元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1e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302e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7f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7f所示的实施例与图7e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的方式不同。如图7f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f: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TTI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7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301f可以包括:
步骤301f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301fb:基于所有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
步骤301fc:判断等效TTI单元的数量是否大于TTI阈值。当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小于或等于TTI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301fd;当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大于TTI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301fe-步骤301ff。
步骤301f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确定TBS。
步骤301fe: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TTI单元的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301ff: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301f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301fb可以与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cb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TTI单元阈值可以按照图7d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确定,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301fd可以与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ed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301fe可以与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e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301ff可以与图7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302f: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302f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所有TTI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TTI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另外,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TTI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TTI单元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301f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302f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8a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符号单元(Symbol符号)。
符号单元由频域内Nsc个连续的子载波和时域内NSymbol个连续的符号承载,Nsc、NSymbol均为正整数。Nsc、NSymbol为定值,但本发明不限制Nsc、NSymbol的具体数值。例如,符号单元由频域内12个连续的子载波和时域内1个符号承载。另外,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中,由同一组连续的子载波承载的符号单元数量可以为任意正整数,由同一组连续的符号承载的符号单元数量也可以为任意正整数。当符号长度变化时,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的符号单元数量随之变化。
如图8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实际应用中,MCS的确定、以及时频资源的分配均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如果时频资源以资源块对为单位分配给接收设备,则采用如下公式(6)计算符号单元的数量:
NUnit Symbol=(NRB×LSymbol)/(Nsc×NSymbol); (6)
其中,NUnit Symbol为符号单元的数量,NRB为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的RB数量,LSymbol为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Nsc为符号单元在频域上占据的子载波的数量,NSymbol为符号单元在时域上占据的符号的数量。
由公式(3)可知,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时,符号单元数量随之变化。
具体地,该步骤401a可以包括:
步骤401a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401ab: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401a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401ab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在本实施例中,TBS对应表用于表示TBS索引值、符号单元数量、以及TBS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TBS对应表可以如下表七所示:
表七
步骤402a: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402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符号单元数量随符号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符号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符号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1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402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8b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变化。其中,资源映射模式的介绍可以见图5b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如图8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b: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符号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401b可以包括:
步骤401b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401bb:基于各个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
步骤401b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与符号单元的资源利用率相关联。符号单元的资源利用率可以为符号单元内数据占用的RE数量与符号单元占用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在实际应用中,符号单元的资源利用率也可以为符号单元内数据占用的RE数量与符号单元内除数据占用的RE数量之外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
如图5b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选择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作为基准建立TBS对应表,确定TBS时先根据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进行换算,再根据换算结果在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对应的TBS对应表进行查找对应的TBS,可以实现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TBS的确定,并且建表的工作量大大减少,查表也方便。
具体地,该步骤401b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401bb可以包括:
以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为基准,根据各个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各个符号单元的等效系数;
对确定出的各个符号单元的等效系数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结果向下取整的数值与1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
又如图5b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各种资源映射模式是固定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的大小随之固定,可以预先建立各种资源映射模式相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的等效系数表,确定各个符号单元的等效系数时直接查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等效系数表用于表示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和等效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等效系数表可以如下表八所示:
表八
具体地,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7)计算:
其中,N‘Unit Symbol为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NUnit Symbol为符号单元的数量,wi为各个符号单元的等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公式(7)中进行向下取整是为了确保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不会造成最终确定的TBS过大而影响通信质量。同时公式(7)中与1比较取最大值是为了确保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至少为1。
另外,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任意选取,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地,该步骤401bc可以包括:
在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的TBS对应表(与表五类似)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步骤402b: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402b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各个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符号单元数量随符号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符号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符号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1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402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8c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c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b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的方式不同。如图8c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c: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符号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401c可以包括:
步骤401c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401cb:基于所有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
步骤401c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401c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401cc可以与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bc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401cb可以包括:
以一种资源映射模式为基准,根据所有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有符号单元的等效系数;
对确定出的所有符号单元的等效系数向下取整的数值与1之中的最大值确定为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
具体地,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8)计算:
其中,N‘Unit Symbol为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w为所有符号单元的等效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与公式(7)相同,公式(8)中进行向下取整是为了确保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不会造成最终确定的TBS过大而影响通信质量。同时公式(8)中与1比较取最大值是为了确保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至少为1。
另外,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任意选取,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步骤402c: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402c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所有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符号单元数量随符号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符号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符号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1c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402c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8d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d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即向接收设备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如图8d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d: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符号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401d可以包括:
步骤401d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401db:判断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是否大于符号阈值。当符号单元数量小于或等于符号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401dc;当符号单元数量大于符号阈值时,执行步骤401dd-步骤401de。
步骤401d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确定TBS。
步骤401d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401de: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如图5d所示的实施例所述,TBS对应表是根据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建立的。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空间复用之后的大小可能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因此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符号单元阈值可以根据空间复用的层数、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大小设定。例如,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为100个符号单元,空间复用的层数为两层,则符号单元阈值为100/2=50。另外,当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大于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大小时,基站无法实现数据的传输,直接结束,不进行TBS的确定和TB的生成。
具体地,该步骤401d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401de可以与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401dc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查找对应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401dd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查找对应的TBS,并将找到的TBS作为第一层的TBS。
步骤402d: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402d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同时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符号单元数量随符号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符号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符号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1d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402d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8e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e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d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可以变化。其中,资源映射模式的介绍可以见图5b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详述。如图8e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e: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符号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401e可以包括:
步骤401e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401eb:基于各个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
步骤401ec:判断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是否大于符号单元阈值。当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符号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401ed;当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大于符号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401ee-步骤401ef。
步骤401e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确定TBS。
步骤401ee: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401ef: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401e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401eb可以与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bb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符号单元阈值可以按照图8d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确定,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401ef可以与图8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401ed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查找对应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401ee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查找对应的TBS,并将找到的TBS作为第一层的TBS。
步骤402e: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402e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各个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另外,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符号单元数量随符号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符号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符号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1e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402e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8f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f所示的实施例与图8e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的方式不同。如图8f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401f: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符号单元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8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401f可以包括:
步骤401f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401fb:基于所有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
步骤401fc:判断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是否大于符号单元阈值。当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符号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401fd;当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大于符号单元阈值时,执行步骤401fe-步骤401ff。
步骤401f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确定TBS。
步骤401fe: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401ff: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401f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401fb可以与图8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cb相同,在此也不再详述。符号单元阈值可以按照图8d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确定,在此也不再详述。该步骤401fd可以与图8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ed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401fe可以与图8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e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步骤401ff可以与图8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步骤402f: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402f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变化的情况,基于所有符号单元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只需要针对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建立TBS对应表即可在所有资源映射模式下找到等效符号单元的数量对应的TBS,大大节省建表和查表的工作量。同时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另外,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符号单元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符号单元数量随符号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符号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符号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401f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402f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9a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a所示的实施例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包括一个或多个RE。当TTI长度变化时,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的RE数量随之变化。如图9a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确定TBS。
在实际应用中,MCS的确定、以及时频资源的分配均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如果时频资源以资源块对为单位分配给接收设备,则采用如下公式(9)计算TTI单元的数量:
NRE=NRB×LSymbol; (9)
其中,NRE为RE数量,NRB为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的RB数量,LSymbol为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
由公式(9)可知,当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时,RE数量随之变化。
具体地,该步骤501a可以包括:
步骤501a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501ab: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确定TBS。
具体地,该步骤501a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501ab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查找对应的TBS。
在本实施例中,TBS对应表用于表示TBS索引值、RE数量、以及TBS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TBS对应表可以如下表九所示:
表九
步骤502a: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502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RE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1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502a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9b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生成TB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与图9a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即向接收设备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如图9b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b: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确定TBS。
在本实施例中,MCS和RE的定义以及确定方法可以与图9a所示的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该步骤501b可以包括:
步骤501ba:基于接收设备的MCS确定TBS索引值。
步骤501bb:判断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是否大于RE阈值。当RE数量小于或等于RE阈值时,执行步骤501bc;当RE数量大于RE阈值时,执行步骤501bd-步骤501be。
步骤501bc: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确定TBS。
步骤501bd:基于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
步骤501be:基于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TBS。
如图5d所示的实施例所述,TBS对应表是根据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建立的。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传输的数据承载在多层相同的时频资源上,分配给接收设备的时频资源空间复用之后的大小可能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因此当采用空间复用技术时,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RE阈值可以根据空间复用的层数、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大小设定。例如,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为100个RE,空间复用的层数为两层,则RE阈值为100/2=50。另外,当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大于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大小时,基站无法实现数据的传输,直接结束,不进行TBS的确定和TB的生成。
具体地,该步骤501ba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该501be可以与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de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可选地,该步骤501bc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与空间复用的层数的乘积查找对应的TBS。
可选地,该步骤501bd可以包括:
在TBS对应表中,根据确定的TBS索引值、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查找对应的TBS,并将找到的TBS作为第一层的TBS。
步骤502b: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
具体地,该步骤502b可以与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采用空间复用技术向接收设备传输数据的情况,先判断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是否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并基于判断结果采用不同的方式确定TBS,解决TBS对应表在基站分配给接收设备的资源大小超过基站可调用时频资源的大小时无法直接使用的问题。同时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接收设备的RE数量确定TBS,并基于确定的TBS生成TB,由于RE数量随TTI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当TTI长度变化时,确定的TBS可以随之变化,基于确定的TBS生成的TB可以避免造成时频资源浪费和纠错性能较差以达到业务需要,适用于在TTI长度变化的情况下生成TB。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1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确定模块331b来实现;上述步骤502b可由图2所示的基站中处理器332执行存储器331中的生成模块331c来实现。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TB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基站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以实现图5a-图5f、图7a-图7f、图8a-图8f、图9a-图9b中任一个图提供的生成TB的方法。该装置包括确定单元601、生成单元602。
其中,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a,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5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a。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b,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b。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c,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c。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d,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5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d。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e,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5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e。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5f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1f,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5f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202f。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a,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7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a。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b,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b。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c,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c。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7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d,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7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d。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e,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7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e。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7f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1f,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7f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302f。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a,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8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2a。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b,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8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2b。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8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c,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8c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2c。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8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d,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8d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2d。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8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e,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8e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2e。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8f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1f,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8f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2f。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9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501a,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9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502a。
或者,确定单元601用于执行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501b,生成单元602用于执行图9b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502b。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装置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装置在生成TB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生成TB的装置与生成TB的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接收设备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分配给所述接收设备的资源块RB的资源特征和符号数量确定传输块TB的大小TBS,其中,所述符号数量为每个所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各个所述RB包含的符号数量相同;
基于所述TBS生成所述T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接收设备的MCS、分配给所述接收设备的RB的资源特征和符号数量确定TBS,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MCS确定TBS索引值;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所述RB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等效RB的数量,所述等效RB的数量与所述RB的资源利用率相关联,所述RB的资源利用率为所述RB内数据占用的资源粒RE数量与所述RB占用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具体包括:
基于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述等效RB的数量;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等效RB的数量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具体包括:
基于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述等效RB的数量;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等效RB的数量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所述RB的数量与空间复用层数的乘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RB的数量是否大于RB阈值;
当所述RB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RB阈值时,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数量与所述空间复用层数的乘积、以及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当所述RB的数量大于所述RB阈值时,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基于所述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所述TBS。
9.一种生成传输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接收设备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分配给所述接收设备的资源块RB的资源特征和符号数量确定传输块TB的大小TBS,其中,所述符号数量为每个所述RB内包含的符号数量,各个所述RB包含的符号数量相同;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TBS生成所述TB。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MCS确定TBS索引值;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所述RB的数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等效RB的数量,所述等效RB的数量与所述RB的资源利用率相关联,所述RB的资源利用率为所述RB内数据占用的资源粒RE数量与所述RB占用的RE数量之间的比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各个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述等效RB的数量;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等效RB的数量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有RB采用的资源映射模式与作为基准的资源映射模式传输数据大小的比值,确定所述等效RB的数量;
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等效RB的数量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RB的资源特征为所述RB的数量与空间复用层数的乘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RB的数量是否大于RB阈值;
当所述RB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RB阈值时,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数量与所述空间复用层数的乘积、以及所述符号数量确定所述TBS;
当所述RB的数量大于所述RB阈值时,基于所述TBS索引值、所述RB的资源特征和所述符号数量确定第一层的TBS;基于所述空间复用的层数、第一层的TBS确定所述TBS。
CN201610262568.XA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306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2568.XA CN107306453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EP17788584.5A EP3439361B1 (en) 2016-04-25 2017-03-2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ransport block
PCT/CN2017/078186 WO2017185931A1 (zh) 2016-04-25 2017-03-24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US16/169,849 US10834633B2 (en) 2016-04-25 2018-10-24 Transport block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2568.XA CN107306453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6453A true CN107306453A (zh) 2017-10-31
CN107306453B CN107306453B (zh) 2019-12-17

Family

ID=6015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2568.XA Active CN107306453B (zh) 2016-04-25 2016-04-25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4633B2 (zh)
EP (1) EP3439361B1 (zh)
CN (1) CN107306453B (zh)
WO (1) WO201718593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6022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11549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77735A1 (zh) * 2019-03-05 2020-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669251A (zh) * 2019-03-05 202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678389A (zh) * 2019-03-29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bs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049159C (en) * 2017-01-05 2023-03-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11399309B2 (en) * 2017-05-05 2022-07-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nsmission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CN110536453B (zh) * 2019-09-16 2023-09-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097625A1 (zh) * 2019-11-18 2021-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确定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EP4106396A4 (en) * 2020-02-11 2023-11-0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824533A (zh) * 2020-06-19 2021-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调制编码方式mcs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1961A3 (en) * 2010-03-07 2012-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ize of transport block transmitted by base station to relay nod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95509A (zh) * 2012-11-02 2014-05-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harq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038970A (zh) * 2013-03-05 2014-09-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62592A2 (en) * 2006-05-19 2024-05-01 Panasonic Holdings Corpor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adio transmission method
EP2635082A1 (en) * 2012-02-29 2013-09-04 Panasonic Corporation Dynamic subframe bundling
EP2639983A1 (en) * 2012-03-16 2013-09-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MCS table adaptation for low power ABS
CN103733584A (zh) * 2012-05-11 2014-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20150195819A1 (en) * 2014-01-06 2015-07-09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KR102316775B1 (ko) * 2015-04-02 2021-10-2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시간구간 감소를 위한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10484971B2 (en) * 2015-05-08 2019-11-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us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defined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support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WO2017126013A1 (ja) * 2016-01-18 2017-07-27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11961A3 (en) * 2010-03-07 2012-01-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ize of transport block transmitted by base station to relay node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795509A (zh) * 2012-11-02 2014-05-1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harq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4038970A (zh) * 2013-03-05 2014-09-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96022A1 (zh) * 2017-11-17 2019-05-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11549A (zh) * 2018-06-15 2019-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611549B (zh) * 2018-06-15 2021-04-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77735A1 (zh) * 2019-03-05 2020-09-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669251A (zh) * 2019-03-05 202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669251B (zh) * 2019-03-05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3678389A (zh) * 2019-03-29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tbs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6453B (zh) 2019-12-17
EP3439361B1 (en) 2020-08-26
WO2017185931A1 (zh) 2017-11-02
EP3439361A1 (en) 2019-02-06
EP3439361A4 (en) 2019-04-17
US20190059020A1 (en) 2019-02-21
US10834633B2 (en)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6453A (zh) 一种生成传输块的方法和装置
US9167571B2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localized and distributed resource blocks
US20210144722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hannel via multi-beams,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side device
CN101617557B (zh) 无线系统的信道质量信息反馈技术
CN102763474B (zh) 无线接入系统中的组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167168A (zh) 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7995662B2 (en) CQI reporting techniques for OFDMA wireless networks
EP4017175A1 (en)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4737609A (zh) 用于无线接入虚拟化的系统和方法
CN107027146A (zh) 正交频分复用通信系统中提供信道质量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77391A (zh) 认知无线网中多终端协作通信方法
CN110113808A (zh) 用于功率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05023A (zh) 控制信道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05991271A (zh) 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8029109A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07733602A (zh)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531604A1 (e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7770869A (zh) 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329775B2 (en) Sub-physical resource block (sub-PRB) transmissions over a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CN107431942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16546657B (zh) 链路能力指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282876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终端、网络侧设备
CN107181562A (zh) 一种csi反馈方法、预编码及装置
JP2023509788A (ja) リソースユニット結合指示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2012006340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