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2422A -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2422A
CN107302422A CN201610228753.7A CN201610228753A CN107302422A CN 107302422 A CN107302422 A CN 107302422A CN 201610228753 A CN201610228753 A CN 201610228753A CN 107302422 A CN107302422 A CN 107302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transmitting
mapping relations
transmitting data
coding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287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2422B (zh
Inventor
李辉
高秋彬
陈润华
陈文洪
塔玛拉卡·拉盖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61022875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2422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7683 priority patent/WO201717780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302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2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2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2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Transmission or retransmission of more than one copy of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其中方法包括: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所述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通过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列的顺序,从而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在一个TTI(Tansmission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内(1个子帧),基站端最多同时发送两个码字(codeword)。这里所述的一个码字为一个调度的基本单位内传输的从高层发给物理层的一个数据块。这两个码字经过加扰和调制后,通过层映射过程被映射至2~8个数据层上,再经过预编码矩阵作用后由多根天线并行发出。如以下公式所示:
其中,X为码字经过加扰和调制后被映射到r层所得到的数据向量,前r1个元素对应第一个码字,后r-r1个元素对应第二个码字。根据终端的反馈,对此数据向量使用秩RI=r码本中反馈的预编码矩阵W进行预编码。根据目前的LTE标准,r与r1具有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
表1:数据传输层数与第一个码字映射层数的关系
图1中给出了两个码字映射至5-8层时的过程。终端对接收到得数据进行CRC(Cyclic Redundancy Code,循环冗余码)校验,若校验成功则反馈ACK(确认),否则反馈NACK(否定回答)。基站端根据终端的反馈来确定是否需要重传。类似的过程在上行数据传输时也同样适用。
理想的预编码矩阵与信道作用后可以等效为多个并行传输的独立信道。因此,上述公式中,第一个码字等效在前r1个独立信道上传输,而第二个码字等效在后r-r1个独立信道上传输。这r个独立信道中,可能存在某几个信道的信道质量较差,导致数据传输错误。若重传时的层映射关系与初传相同,这种情况下,初传发生错误的码字可能仍然经历同样的较差质量的信道,导致再次传输失败,这样会降低系统性能。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解决重传失败的问题。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所述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所述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所述发射端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所述发射端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数据块内的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和/或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所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发射端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所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将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确定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或者
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确定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所述接收端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所述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将各个重传数据块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确定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
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将各个重传数据块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确定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
所述接收端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射端,包括:
第一重传模块,用于确定重传时重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和/或者
第二重传模块,用于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所述第一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所述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所述第一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块内的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所述第二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和/或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所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所述第二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
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接收端,包括:
反馈模块,用于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或者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和/或者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或者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首先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其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上述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其对应的预编码矩阵与初传时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不同,从而使得发射端能够根据上述层映射关系或预编码矩阵确定得到重传数据块所需的新信道,该新信道与初传时的信道不同,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个码字映射至5-8层时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发射端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接收端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2,图中示出了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01、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上述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是发射端在重传时更新后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
步骤S202、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上述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是发射端在重传时更新后的重传数据块的对应的预编码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重传时更新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列的顺序,从而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中,步骤S201中,发射端可以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可以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当然也并不限于此。
上述发射端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的具体方式如下:发射端根据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上述发射端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的具体方式如下:发射端可以根据数据块内的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式中,步骤S202中,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和/或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上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具体方式如下:
可选方式:发射端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提高重传的正确率;
上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的具体方式如下:
发射端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列的顺序,从而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图中示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数据层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301、数据初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初传与现有系统相同。发射端将N0个数据块映射至r(0)层,这里N0大于等于1,r(0)大于等于2。定义第i个数据块被映射至第至第层,i=0,…,N0-1,需要注意,每层所包含的调制符号数相同。总的层数r(0)可以由接收端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CSI)中包含的RI确定。发射端根据CSI中包含的PMI(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在秩为r(0)的码本中选择相应的预编码矩阵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并传输给接收端。
步骤S302、接收端检测接收到的N0个数据块,并反馈每个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
步骤S303、可以采用步骤S3031或者步骤S3032。
步骤S304、接收端接收并检测数据,对重传数据块与此数据块的之前传输版本进行软合并,并反馈每个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
重复步骤S302~S304,直至所有数据块均正确接收。
上述步骤S3031、发射端将NACK信息对应的数据块更新层映射关系后重传。
需要说明的是,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可以是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基站告知接收端,也可以是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有以下三种映射关系的更新方法,当然也并不限于此:
更新方法一、更新数据块之间的层映射关系
实施方式一: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式只改变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数据块内仍然按数据层号的大小关系顺序进行映射,且此方式假设重传时总的数据块个数不变。
采用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假设第i个数据块需要重传,其数据被划分为层。将重传数据块的映射关系更新为将需要重传的第i个数据块映射至第至第层,其中δn是非零整数,表示第n次重传时的位移量,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n=1,2,…,r(n)表示第n次重传时所有数据块层映射后的总的层数,表示第n次重传时,第i个数据块之前所有数据块所映射的层数之和,且满足所述位移量可以与数据块的层数相关,一种选择是第一次重传,δ1为此时第一个数据块映射的层数,即第二次重传,δ2为此时前两个数据块映射的层数,即这样第n次重传,为或者第一次重传,δ1与此时最后一个数据块映射的层数相关,第二次重传,δ2与此时最后两个数据块映射的层数相关,即这样第n次重传,为将新的初传数据块映射至未被占用的层上。经过预编码后传输给接收端。
实施方式二:
接收端根据每个数据层的信道特性,将出错的数据块映射至信道质量较高的数据层上。在含导频子帧中,接收端根据信道估计及干扰测量的结果,可以获得r个数据层上每个层的信道质量,如信干噪比SINR。即可以得到SINR0,SINR1,…,SINRr-1。需要进行数据块重传时,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r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数据层上;或者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数据层上。例如,本次接收时,只有第i个位置和第i+1个位置的数据块需要重传,则将第i个位置的数据块映射至前ri-ri-1个排序后的SINR所对应的层上,将第i+1个位置的数据块映射至第ri-ri-1+1个至第ri-ri-1+ri+1-ri个排序后的SINR所对应的层上。接收端将重传信息及所述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根据接收到的映射关系对重传数据块进行层映射,同时将新的初传数据块映射至未被占用的层上,经过预编码后进行数据传输。
更新方法二、更新数据块之内的层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式不改变数据块之间的排列顺序,只改变数据块内ri-ri-1层的映射关系。此方式假设重传数据块的映射层数不变。
实施方式一:
采用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假设第i个数据块需要重传,其数据被划分为Ri=ri+1-ri层。初传时,数据块的第j个数据层被映射至第层,j=1,2,…,Ri。第n次重传时,将第j个数据层映射至第层,其中为第n次重传时此重传数据块前的所有数据块所映射的总的层数。δn是非零整数,表示第n次重传时的位移量,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n=1,2,…。较优的,一种位移量与重传次数的关系为δn=nΔ,其中Δ为循环移位的步长。例如,循环移位的步长可以选择1或-1。另一种位移量可以是冗余版本RV的函数,例如,δn=mod(RV,Ri)。将新的初传数据块映射至未被占用的层上。经过预编码后传输给接收端。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以下给出一个实例。
初传:
包含2个数据块,CW0和CW1,每个数据块均映射为2层。经过层映射后的数据向量表示为
其中CW0数据块映射为CW1数据块映射为接收端检测CW0正确接收,而CW1需要重传。
第一次重传: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使用δ1=1的循环移位,则第一次重传时经过层映射后的数据向量表示为
其中,为新的初传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接收端检测初传数据块正确接收,而CW1仍需要重传。
第二次重传:
根据以上实施方式,使用δ2=2的循环移位,则第二次重传时经过层映射后的数据向量表示为
接收端检测此数据块被正确接收。
更新方法三、同时更新数据块之内和数据块之间的层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式在重传时通过更新方法一中所述的方式更新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同时通过更新方法二中所述的方式更新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步骤S3032中,根据数据块经过层映射后得到长度为r的数据向量X。此向量经过r列的预编码矩阵W作用后发送给接收端。其中,数据块的第i层数据仅由预编码矩阵的第i列作用。这样,每个数据块均对应预编码矩阵的若干列,以下称为一个列分组。上述步骤S3031中的方式不改变W,仅改变数据向量X中元素的顺序。等效的,也可以不改变数据向量X,而改变预编码矩阵W的列的顺序。根据初传的层映射顺序,第i个数据块对应预编码矩阵的第ri+1至第ri+1列。
发射端将重传数据块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更新顺序后得到新的预编码矩阵,用于数据块重传。此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可以是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基站端告知接收端,也可以是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有以下三种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方法:
更新方法一、更新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之间的顺序
实施方式一:
此方式不改变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且此方式假设重传时总的数据块个数不变。
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更新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假设第i个数据块需要重传,其数据被划分为层。将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交换至预编码矩阵的第至第列,其中δn是非零整数,表示第n次重传时的位移量,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n=1,2,…,r(n)表示第n次重传时预编码矩阵的列数。表示第n次重传时,第i个数据块之前所有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的列数之和,且满足所述位移量可以与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的列数相关,一种选择是第一次重传,δ1为此时第一个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的列数,即第二次重传,δ2为此时前两个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的列数之和,即这样第n次重传,为或者第一次重传,δ1与此时最后一个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的列数相关,第二次重传,δ2与此时最后两个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的列数相关,即这样第n次重传,为预编码矩阵的其余列保持不变,其作用于新的初传数据块所映射的数据层。用此新生成的预编码矩阵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为了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施例,以下给出一个实例。
初传:
包含2个数据块,CW0和CW1,每个数据块均映射为2层。经过预编码后的发送向量表示为
其中CW0数据块映射为CW1数据块映射为接收端检测CW0正确接收,而CW1需要重传。
第一次重传:
假设基站确定本次重传的数据层数为4,根据以上实施方式,使用本次传输时CW0对应的列分组的列数,即使用δ1=-2的循环移位,则第一次重传时经过预编码后的数据向量表示为
其中,为新的初传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w′0 w′1 w′2 w′3]为PMI指示的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接收端检测初传数据块正确接收,而CW1仍需要重传。
第二次重传:
假设基站确定本次重传的数据层数为4,根据以上实施方式本次传输时δ2=0,则第二次重传时经过预编码后的数据向量表示为
其中,为新的初传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w″0 w″1 w″2 w″3]为PMI指示的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接收端检测两个数据块均正确接收。
实施方式二:
接收端根据每个数据层的信道特性,将出错的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交换至信道质量较高的数据层所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若干列上。需要进行数据块重传时,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r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或者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接收端将重传信息及所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发射端根据接收到的列映射关系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以此预编码矩阵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更新方法二、更新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式只改变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内各列的顺序。此方式假设重传数据块的映射层数不变。
实施方式一:
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更新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
假设第i个数据块需要重传,初传时,其对应的列分组包含Ri=ri+1-ri列。第n次重传时,第j列交换至预编码矩阵的第列,j=1,2,…,Ri,为第n次重传时此重传数据块前的所有数据块所对应的总的列数。δn是非零整数,表示第n次重传时的位移量,可大于零也可小于零,n=1,2,…。较优的,一种位移量与重传次数的关系为δn=nΔ,其中Δ为循环移位的步长。例如,循环移位的步长可以选择1或-1。另一种位移量可以是冗余版本RV的函数,例如,δn=mod(RV,Ri)。预编码矩阵的其余列保持不变,其作用于新的初传数据块所映射的数据层。用此新生成的预编码矩阵对层映射后的数据进行处理。
更新方法三、同时更新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之间和列分组之内的列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此方式在重传时通过更新方法一中所述的方式更新列分组间的顺序,同时通过更新方法二中所述的方式更新列分组内各列的顺序。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列的顺序,从而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第三实施例
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以使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以使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参见图4,图中示出了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401、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或者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
例如,本次接收时,只有第i个位置和第i+1个位置的数据块需要重传,则将第i个位置的数据块映射至前ri-ri-1个排序后的SINR所对应的层上,将第i+1个位置的数据块映射至第ri-ri-1+1个至第ri-ri-1+ri+1-ri个排序后的SINR所对应的层上。步骤S402、接收端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上述重传信息可以是重传数据块的位置信息。
步骤S403、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或者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
步骤S404、接收端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上述重传信息可以是重传数据块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层映射关系或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使得发射端能够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列的顺序,从而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5,图中示出了一种发射端,包括:
第一重传模块501,用于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和/或者
第二重传模块502,用于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重传模块501,进一步用于: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重传模块501,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更新后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所述发射端根据接收到的层映射关系对重传数据块进行层映射,然后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重传模块501,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重传模块502,进一步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和/或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重传模块502,进一步用于: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更新后的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所述发射端根据接收到的列映射关系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利用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重传模块502,进一步用于:
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6,图中示出了一种发射端,包括:
第一处理器600,用于读取第一存储器6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第一收发机610,用于在第一处理器6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0,进一步用于: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0,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更新后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所述发射端根据接收到的层映射关系对重传数据块进行层映射,然后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0,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0,进一步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和/或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0,进一步用于: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接收接收端反馈的更新后的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所述发射端根据接收到的列映射关系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利用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器600,进一步用于:
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第一处理器6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第一存储器6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第一收发机6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第一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第一存储器620可以存储第一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第一处理器6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第一存储器620可以存储第一处理器6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7,图中示出了一种接收端,包括:
反馈模块701,用于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反馈模块701包括:
第一反馈单元7011,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或者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和/或者
第二反馈单元7012,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或者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或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使得发射端能够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列的顺序,从而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第六实施例
参见图8,图中示出了一种接收端,包括:
第二处理器800,用于读取第二存储器8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二处理器800,用于读取第二存储器820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或者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和/或者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或者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第二收发机810,用于在第二处理器8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8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第二处理器8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第二存储器8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第二收发机8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930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第二处理器8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第二存储器820可以存储第二处理器8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或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使得发射端能够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预编码矩阵列的顺序,从而使得重传数据块尽可能遍历各个并行传输的信道,从而提高重传的正确率,进而提升系统性能。
第七实施例
参见图9,图中示出了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系统,包括:
发射端910,用于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用于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接收端920,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或者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
所述接收端920,还用于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或者
接收端920,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或者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
所述接收端920,还用于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收发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所述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所述发射端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数据块内的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和/或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发射端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所述发射端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包括:
所述发射端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8.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将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按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确定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或者
将重传数据块对应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确定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所述接收端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所述接收端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包括:
接收端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将重传数据块按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将各个重传数据块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确定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
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将各个重传数据块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确定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
所述接收端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10.一种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重传模块,用于确定重传时重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和/或者
第二重传模块,用于确定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和/或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映射关系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间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所述第一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数据块内的数据层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并根据确定的数据块内的层映射关系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根据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和/或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更新规则由发射端和接收端预先约定,或者由发射端告知接收端,或者由接收端确定后反馈给发射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列顺序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内的各列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或者
所述第二重传模块,进一步用于:采用列分组循环移位的方式,确定重传时各个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分组之间的顺序,并生成新的预编码矩阵进行重传数据块的重传。
17.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馈模块,用于向发射端反馈重传时重传数据块的层映射关系,或者重传时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模块包括第一反馈单元块,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或者将重传数据块的列分组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将列分组中的每列依次交换至排序后的数据层所对应的列;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列顺序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和/或者
第二反馈单元,用于根据最近一次导频测量的结果,对多个数据层按SINR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将重传数据块按本次接收时的数据块排列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或者将重传数据块按重传次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并依次映射至排序后的多个数据层上,所述多个数据层的数目与本次接收时相应数据块映射的数据层数目相同;将重传信息以及重传数据块对应的映射关系反馈给发射端。
CN201610228753.7A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Active CN107302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8753.7A CN107302422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PCT/CN2017/077683 WO2017177805A1 (zh) 2016-04-13 2017-03-22 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发射端、接收端及存储媒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28753.7A CN107302422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2422A true CN107302422A (zh) 2017-10-27
CN107302422B CN107302422B (zh) 2021-01-22

Family

ID=60041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28753.7A Active CN107302422B (zh) 2016-04-13 2016-04-13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2422B (zh)
WO (1) WO201717780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582A (zh) * 2018-08-1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发送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264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217A (zh) * 2008-05-28 2009-12-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1692620A (zh) * 2009-09-04 2010-04-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Lte-a中上行su-mimo的层交换方法
WO2010115295A1 (zh) * 2009-04-10 2010-10-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CN101873207A (zh) * 2010-06-13 2010-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系统上行传输块的重传系统及方法
CN101964696A (zh) * 2009-07-24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空分复用的预编码矩阵选择方法及系统
US20110217971A1 (en) * 2008-11-27 2011-09-08 Kim Yu Seok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request through base station cooper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01617A (zh) * 2009-02-02 2011-12-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开环空间复用
CN102739363A (zh) * 2012-06-26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EP2555457A1 (en) * 2010-03-31 2013-02-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CN103220088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抵消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3401666A (zh) * 2013-06-29 2013-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7261B (zh) * 2010-08-19 2015-10-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系统上行传输块重传的发送端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4217A (zh) * 2008-05-28 2009-12-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10217971A1 (en) * 2008-11-27 2011-09-08 Kim Yu Seok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retransmission request through base station cooper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301617A (zh) * 2009-02-02 2011-12-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上行链路开环空间复用
WO2010115295A1 (zh) * 2009-04-10 2010-10-1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CN101964696A (zh) * 2009-07-24 2011-0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空分复用的预编码矩阵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1692620A (zh) * 2009-09-04 2010-04-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Lte-a中上行su-mimo的层交换方法
EP2555457A1 (en) * 2010-03-31 2013-02-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CN101873207A (zh) * 2010-06-13 2010-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天线系统上行传输块的重传系统及方法
CN103220088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抵消的方法、终端和基站
CN102739363A (zh) * 2012-06-26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03401666A (zh) * 2013-06-29 2013-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重传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582A (zh) * 2018-08-10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装置、发送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6264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62647B (zh) * 2018-11-30 202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77805A1 (zh) 2017-10-19
CN107302422B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8254B (zh) 请求重传方法、重传方法及其设备
CN201682620U (zh) 被配置成传送传输时间间隔绑定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CN101911573B (zh) 用于将下行链路资源映射到相关上行链路传输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
CN10285732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765894B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CN104484295B (zh) 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基于接收方滑动窗口的数据传输方法
WO2019047743A1 (zh)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03718493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205662B (zh) 一种上行mu‑mimo的方法及系统
CN106953718A (zh) 一种码块的重传进程的实现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973500A (zh) 用于传送数据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用于发射数据的站
CN112398607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的传输指示方法及设备
WO2011157044A1 (zh) 一种多天线系统上行传输块的重传系统及方法
CN103312446A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075862A (zh)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ack/nack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02422A (zh) 一种多流空分复用的数据重传方法及设备
CN101958779B (zh) 物理harq指示符信道触发的传输块的重传方法及终端
JPH01218148A (ja) 情報分配方式とその送信局および端末装置
CN103812621A (zh) 一种基于tdd配置2发送harq编码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KR100859499B1 (ko)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그에 따른 통신 시스템
CN104298630B (zh) 基于串行外设接口的通信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5264808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326834A (zh) Harq重传方法与装置、接收harq重传的方法与装置
EP3091680A1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365452A (zh) 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4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