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5459A -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5459A
CN107295459A CN201610659226.1A CN201610659226A CN107295459A CN 107295459 A CN107295459 A CN 107295459A CN 201610659226 A CN201610659226 A CN 201610659226A CN 107295459 A CN107295459 A CN 107295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du
rlc
rlc pdu
ma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92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5459B (zh
Inventor
邱俊渊
马若飞
夏年
陈晓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084,85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021596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51099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61607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7295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54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54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54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Abstract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上述方法包括: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数据单元(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LC)PDU,上述RLC PDU来自一来源端用户设备(UE)且预计传送至一目的端UE;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一MAC层及一RLC层之间的一协议层;多工操作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Description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信装置、一种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及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一种分配用于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资源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今,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广泛使用及高容量多媒体通信被启动,因此移动传输量迅速增加。移动传输量预计将在未来持续增加,每年增加一倍。由于大多数移动传输量通过一基站传送,通信服务供应商目前面临严重的网络过载。为了处理传输量的增加,通信服务供应商增加网络设备投资及将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例如,WiMAX和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商业化以渴望有效地处理传输量的高容量。然而,为了更迅速地承载所预期传输量的增加,是时候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案。
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是一种相邻节点间直接传输的通信技术。在一D2D通信环境中,每一节点像是一移动终端等装置搜寻实际上邻近对应节点的另一用户设备,建立一通信会话,接着传送传输量。因此,由于D2D通信可帮助解决分布在一基站的传输量过载的问题,故D2D通信被被关注为后4G、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此标准组织3GPP、IEEE等基于LTE-A或Wi-Fi推动一D2D通信标准的制定。许多公司也正在开发独立的D2D通信技术。
发明内容
以下发明内容仅为示例性的,且不意指以任何方式加以限制。示例性实施例更在以下公开中被进一步描述。因此,以下发明内容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主题的范围。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装置、一种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及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一种分配用于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s,UEs)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资源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网络中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通信装置。上述通信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且预计传送至一目的端UE;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栏位)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一MAC层及一RLC层之间的一协议层;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根据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数据字段且增加一重新分割信息至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标头字段中所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RRLC PDU根据上述MAC PDU大小分割及连结(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一分割及连结信息的一标头至每一RRLC PDU中所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MAC PDU大小根据由一基站所传送的一或多个资源授与(resource grant)来取得。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PDU根据一优先顺序被多工操作为上述第二MAC PDU。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优先顺序是基于一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网络中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上述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且预计传送至一目的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一MAC层及一RLC层之间的一协议层;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根据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数据字段且增加一重新分割信息至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标头字段中所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RRLC PDU根据上述MAC PDU大小分割及连结(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一分割及连结信息的一标头至每一RRLC PDU中所产生。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MAC PDU大小根据由一基站所传送的一或多个资源授与(resource grant)来取得。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PDU根据一优先顺序被多工操作为上述第二MAC PDU。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优先顺序是基于一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网络中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通信装置。上述通信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通过一中继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一基站接收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UE的一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由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多个RLC PDU分段所组成;根据每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以及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网络中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通信装置。上述通信装置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通过一中继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及一基站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UE的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由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所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为介于一MAC层及RLC层之间一协议层的PDU,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由多个第一RLC PDU及多个第一RLC PDU分段所组成;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RLC PDU,并根据每一第二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提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PDU,并执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的一标头字段中;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RLC PDU中的上述标头字段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RLC PDU至多个第二RLC PDU及多个第二RLC PDU分段;根据上述传输序号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第一RLC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第一RLC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网络中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上述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中继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一基站接收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UE的一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由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多个RLC PDU分段所组成;根据每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以及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在一无线网络中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上述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一中继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及一基站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UE的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由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所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为介于一MAC层及RLC层之间一协议层的PDU,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由多个第一RLC PDU及多个第一RLC PDU分段所组成;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RLC PDU,并根据每一第二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提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PDU,并执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的一标头字段中;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RLC PDU中的上述标头字段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RLC PDU至多个第二RLC PDU及多个第二RLC PDU分段;根据上述传输序号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第一RLC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第一RLC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种分配用于多个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的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资源的方法。上述方法用于一基站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由上述UE所报告的通道状态信息;根据上述通道状态信息估计所有D2D通信对的链路质量;根据上述链路质量决定每一D2D通信对的一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以及根据上述链路质量分配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是否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至少一D2D通信对;以及当判断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上述至少一D2D通信对时,根据一数据率增加与上述至少一D2D通信对分享上述已分配PRB。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在一来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间、通过一中继UE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或通过上述基站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一连接组合。
在一示范的实施例中,本公开有关于一种在一无线网络中用于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的通信系统。上述通信系统至少包括一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一目的端UE、一中继UE以及一基站。上述基站接收由上述来源端UE、上述目的端UE及上述中继UE所报告的通道状态信息。上述基站根据上述通道状态信息估计所有D2D通信对的链路质量,根据上述链路质量决定从上述来源端UE到上述目的端UE的一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并传送一资源授与(resource grant)至上述来源端UE以指示上述来源端UE在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中传送数据分组至上述目的端UE;其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是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通过上述中继UE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或通过上述基站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一连接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为通过上述中继UE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上述连接组合,上述中继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以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上述来源端UE且预计传送至上述目的端UE;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一MAC层及一RLC层之间的一协议层;根据一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目的端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通过上述中继UE、上述基站接收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一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由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多个RLC PDU分段所组成;根据每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以及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目的端UE更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通过上述中继UE及上述基站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由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所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为介于一MAC层及RLC层之间一协议层的PDU,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由多个第一RLC PDU及多个第一RLC PDU分段所组成;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RLC PDU,并根据每一第二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提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PDU,并执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的一标头字段中;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RLC PDU中的上述标头字段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RLC PDU至多个第二RLC PDU及多个第二RLC PDU分段;根据上述传输序号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第一RLC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以及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第一RLC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为通过上述基站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上述连接组合,上述基站更至少包括:一控制电路、一处理器以及一存储器。上述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上述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一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且预计传送至一目的端UE;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一MAC层及一RLC层之间的一协议层;根据一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下文特举出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显示未有中间节点参与的D2D通信直接路径模式的示例。
图1B是显示D2D通信的一中继路径模式的示例。
图1C是显示D2D通信的一本地路由模式的示例。
图2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的简化功能方块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表示图2中执行程序代码的简化功能方块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一来源端UE通过不同D2D通信模式传送数据分组至一目的端UE的讯息流程图。
图5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在一来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直接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Radio Protocol Stack)。
图6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RLC SDU连结及分割的一示意图。
图7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一RLC PDU重新分割的一示意图。
图8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藉由使用一中继UE在一来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中继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
图9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由中继UE处理数据分组的例子。
图10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藉由使用一中继UE在一来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中继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由中继UE处理数据分组的另一例子。
图12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经由eNB在一来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中继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
图1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经由eNB在一来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中继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
图14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一无线网络中传输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15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一无线网络中传输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16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一无线网络中传输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17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LTE-A系统中具有通信模式的D2D通信的一示意图。
图18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每一子帧期间三种D2D通信模式下传输数据速率估计的原则。
图19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调度程序的功能方块图。
图20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由eNB所执行所有D2D通信对的模式选择程序的流程图。
图2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调度算法中第一阶段PRB分配的一流程图。
图22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第二阶段资源分配中由eNB执行的二维最佳重新使用伙伴寻找程序的一示例。
图2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多个用户设备(UE)用于分配D2D通信资源的方法的一流程图。
【符号说明】
200 通信装置
202 输入装置
204 输出装置
206 控制电路
208 中央处理器
210 存储器
212 程序代码
214 收发器
300 应用层
302 第三层
304 第二层
306 第一层
400 讯息流程图
S405、S410、S415、S420、S425、S430 步骤
500 无线电协议栈
510 来源端UE
520 目的端UE
512、522 PDCP
514、524 RLC
516、526 MAC
518、528 PHY
800 无线电协议栈
830 中继UE
832 RRLC
834 MAC
1000 无线电协议栈
1030 中继UE
1032、1022 RRLC
1036 MAC
1200 无线电协议栈
1240 eNB
1232 RRLC
1246 MAC
1300 无线电协议栈
1340 eNB
1332、1322 RRLC
1346 MAC
1400 流程图
S1405、S1410、S1415、S1420、S1425 步骤
1500 流程图
S1505、S1510、S1515、S1520 步骤
1600 流程图
S1605、S1610、S1615、S1620、S1625 步骤
1700 小区
1900 功能方块图
1910、1905、1915、1920 方块
2300
S2305、S2310、S2315、S2320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内容的示范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描述如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来实现和实施本公开内容。重要且需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按照许多替换形式实施,并不应被解释为只局限于这里所提出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
因此,尽管本公开可受到各种修改和替换形式的影响,但是其特定实施例在图中作为示例示出并将在这里详细描述。然而,应理解的是,不意旨将本公开限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地,本公开将涵盖本公开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换。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图的描述中表示相同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A、B等可被使用于此作为本公开元件的参考,但此些元件不应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举例来说,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第二元件可被称为第一元件,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或多个对象的任一及所有组合。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元件“连接”或“耦接”时,其可与另一元件直接连接或耦接,或者可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相反地,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元件“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时,不存在介于中间的元件。用来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他词语应按照类似的方式解释(即,“之间”相对“直接之间”、“相邻”相对“直接相邻”等)。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本文使用的冠词“一(a)”、“一(an)”及“该(the)”在它们具有单个指示物件时是单数,但是本文中单数形式的使用不应排除多于一个指示物件的存在。换句话说,除非上下文清晰地指示相反的情况,以单数指代的元素可以计数一个或多个。还将理解的是,术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包含(includes)”和/或“包含(including)”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了所陈述的特征、项、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或多个其他特征、项、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或增加。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将被解释为本领域所惯用的。还将理解的是,常用的术语也应被解释为相关领域所惯用的,而并非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含意,除非本文明确地加以定义。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也被称为“3GPP”,是一项合作协议,旨在定义适用于全球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定义了下一代移动网络、系统及设备的规格。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用以提高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手机或移动装置的标准,以面对未来的需求。在一个方面,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已被修改,以提供支持及演进统一陆地无线接取(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和演进统一陆地无线接取网络(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的规格。
本公开的通信系统及方法所描述的至少某些部分可能有关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技术(LTE),进化版长期演进技术(LTE Advanced,LTE-A)及其它标准(例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所推出第8、9、10和/或11版)。然而,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被局限于这些方面。至少在某些方面,本文所公开的通信系统及方法可以用在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用于通信语音和/或传输数据至一基站的电子装置,其可与一网络装置互相通信(例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互联网(Internet)等)。在本公开所描述的通信系统及方法,无线通信装置可被称为移动台、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使用者使用用户端(SubscriberStation)、移动终端、使用者终端、终端、使用者使用单元等。举例来说,无线通信装置可以为蜂窝式手持装置、智能型手持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Netbook)、电子阅读器(e-reader)、无线数据机(Wireless Modem)等装置。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格中,无线通信装置通常被称为用户设备(UE)。然而,作为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被局限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中,用语“用户设备(UE)”、“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在本公开中互换使用,皆表示为“无线通信装置”普通的用语。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格中,基站通常被称为B节点(Node B)、进化B节点(evolved Node B,eNB)、增强型B节点(enhanced eNB)、家庭进化B节点(home evolvedNode B,HeNB)、家庭增强型B节点(home enhanced Node B,HeNB)或其他类似的用语。由于本公开的范围不应只局限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因此用语“基站”、“节点B”、“基站”和“家庭基站”可以互换使用,皆表示为本公开中“基站”的普通用语。此外,用语“基站”可被用来表示一接入点。接入点可以是一电子装置,提供一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至一网络(例如,局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LAN)、互联网(Internet)等)的接入。也可以使用的用语“通信设备”来表示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或基站。
图1A1C为三种不同D2D通信模式的示意图。图1A是显示未有中间节点参与的D2D通信直接路径模式的示例。如图1A所示,一eNB传送控制信息至一来源端UE(例如,UE1)和一目的端UE(例如,UE 2)。在D2D通信配置完成后,UE1可直接通过直接路径发送数据分组至UE2。图1B是显示D2D通信的一中继路径模式的示例。如图1B所示,eNB也可传送控制信息至除了UE1和UE2之外的一或多个中继UE(例如,UE3)。在D2D通信配置完成后,UE1可藉由使用UE3通过中继路径传送数据分组至UE2。图1C是显示D2D通信的一本地路由模式的示例。如图1C所示,eNB可传送控制信息至UE1和UE2。在D2D通信配置完成后,UE1可通过上行链路(Uplink,UL)传送数据分组至eNB。在eNB接收数据分组后,无须传送数据分组至核心网络(Core Network,CN)可直接转传数据分组至UE2。UE2可通过下行链路(Downlink,DL)接收来自eNB的数据分组。
接下来,参阅图2,图2是以另一方式表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通信装置200的简化功能方块图。如图2中所示,在一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200可用以具体化图1中的eNB、UE1、UE2及UE3,并且此通信装置可用于长期演进技术(LTE)系统,长期演进进阶技术(LTE-A)系统,或其它与上述两者近似的系统为佳。通信装置200可包括一输入装置202、一输出装置204、一控制电路206、一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208、一存储器210、一程序代码212、一收发器214。控制电路206在存储器210中通过中央处理器208执行程序代码212,并以此控制在通信装置200中所进行的作业。通信装置200可利用输入装置202(例如键盘或数字键)接收使用者输入信号;也可由输出装置204(例如屏幕或喇叭)输出图像及声音。收发器214在此用作接收及发送无线信号,将接收的信号送往控制电路206,以及以无线方式输出控制电路206所产生的信号。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中表示图2中执行程序代码212的简化功能方块图。此实施例中,执行程序代码212包括一应用层300、一第三层302、一第二层304、并且与第一层306耦接。第三层302一般执行无线资源控制。第二层304一般执行链路控制。第一层306一般负责物理连接。
由于UE移动性及无线通道条件快速地变动,故在来源端UE和目的端UE之间一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也随之改变。因此,本公开提供一无线电资源调度算法以动态决定适当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并配置无线电资源。另一方面,如何在不同D2D通信模式中在不同节点,如来源端UE、中继UE及目的端UE,处理数据分组并未提及在LTE标准中。因此,本公开介绍了用于不同D2D通信模式中最新的操作。此技术被详细描述如下。
图4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一来源端UE通过不同D2D通信模式传送数据分组至一目的端UE的讯息流程图400。如图4所示,当eNB知道来源端UE欲传送数据分组至目的端UE时,eNB可根据网络策略的需求或UE的需求决定使用D2D通信。在步骤S405中,eNB可与来源端UE、目的端UE执行一D2D通信设定程序以配置D2D配置,像是测量参数。接着,在步骤S410中,来源端UE、目的端UE及一中继UE可执行通道质量测量并向eNB报告结果。
根据通道质量测量的结果,eNB在步骤S415中可执行一无线电资源调度算法以决定在来源端UE和目的端UE之间一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并配置无线电资源。无线电资源调度算法的详细说明将在描述于下方。在步骤S420、S425及S430中,eNB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通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在不同时间分别向来源端UE、目的端UE和中继UE传送一资源授与(resource grant)以通知在来源端UE和目的端UE之间适合的D2D通信模式。
例如,在第一时间点,eNB可通过PDCCH向来源端UE和目的端UE分别传送用于直接路径模式的资源授与,以分配无线电资源给来源端UE和目的端UE(在步骤S420中的虚线),使得来源端UE可通过直接路径直接传送第一数据分组到目的端UE(在步骤S420中的实线)。在第二时间点,eNB可通过PDCCH分别传送用于中继路径模式的资源授与至来源端UE、目的端UE和中继UE,以分配无线电资源给来源端UE、目的端UE和中继UE(在步骤S425中的虚线),使得来源端UE可使用中继UE通过中继路径传送第二数据分组到目的端UE(在步骤S425中的实线)。在第三时间点,eNB可通过PDCCH分别传送用于本地路由模式的资源授与至来源端UE及目的端UE,以分配无线电资源给来源端UE和目的端UE(在步骤S430中的虚线),使得来源端UE可藉由eNB通过本地路由传送第三数据分组到目的端UE(在步骤S430中的实线)。应注意的是,传送至来源端UE、中继UE和目的端UE的资源授与是不同的。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呈现不同的D2D通信模式中用于传送/重组数据分组的技术。此外,无线电资源调度算法的详细说明将在下方描述。
直接路径模式
图5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在一来源端UE 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直接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Radio Protocol Stack)500。来源端UE510的协议栈可包括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512、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514、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MAC)层516和物理(Physical,PHY)层518。目的端UE 520的协议栈可包括一PDCP层522、RLC层524、MAC层526和PHY层528。每一层接收从一较高层的多个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增加标头至SDU以产生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并传送PDU到一较低层。PDU在较下层被视为SDU。
一PDCP实体和一RLC实体可被称为无线承载(Radio Bearer,RB)。当RB在建立时,每一RB可配置对应的一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UE可具有许多对应不同QoS请求的RB。eNB可根据通道质量测量结果及缓冲状态报告(Buffer Status Report,BSR)动态决定每毫秒(millisecond)的无线电资源配置,并通过PDCCH传送资源授与至来源端UE 510,以指示来源端UE 510在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中传送数据分组至目的端UE 520。资源授与可包括目前这一毫秒无线电资源在哪里以及相关的传输参数。此外,在来源端UE510内多个RB之间的优先级处理由来源端UE内的MAC层516的MAC实体来决定。在PDCP层、RLC层和MAC层中处理数据分组的过程将说明如下。
在PDCP层512传送端的PDCP实体执行IP分组的IP标头压缩,以节省用于传送IP分组的无线电资源。在PDCP层522接收端的PDCP实体执行IP分组的IP标头解压缩,以提取原始的IP分组。PDCP实体也执行加密/解密IP数据分组,以提供数据加密,避免信息外泄。
在RLC层514传送端的RLC实体负责藉由分割及连结(concatenate)一或多个连续的SDU重建具有一适合大小的RLC PDU,如图6中所示。在RLC层524接收端的RLC实体负责根据在一RLC标头中分割及连结信息重组RLC SDU。此外,一序号(Sequence Number,SN)被分配至每一RLC PDU并由每一RLC标报所携带。在RLC层524接收端的RLC实体可根据SN执行RLCPDU的重新排序和重复检测。此外,在RLC层524接收端的RLC实体可通知在RLC层514传送端的RLC实体哪个RLC PDU已丢失,以使RLC层514传送端的RLC实体可重传丢失的RLC PDU。如果重传的RLC PDU大小不适合由MAC层516的MAC实体所决定新的大小时,RLC层514传送端的RLC实体藉由重新分割已重传RLC PDU的数据字段来重建具有适合大小的多个RLC PDU分段,如图7所示,其中,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中所携带的SN等于原本重传RLC PDU的SN,且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还携带所需的重新分割信息,例如,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SO)。
在MAC层516传送端的MAC实体可报告缓冲分组(即,BSR)的数量给eNB。当来源端UE510接收来自eNB的一资源授与时,来源端UE 510的MAC实体可根据QoS请求决定有多少位可以由每一RLC实体所携带。由eNB所传送的资源授与可指示授与至来源端UE 510的无线电资源和传输参数,其中授与至来源端UE 510的无线电资源和传输参数可由eNB根据在图4中步骤S410所取得的通道质量测量及BSR执行调度算法所决定。
在MAC层516发送端的MAC实体可藉由多工操作由不同RLC实体所递送的MAC SDU(其等于RLC PDU或RLC PDU分段)建构一MAC PDU,其中每一MAC PDU的标头携带每一MACSDU大小及每一MAC SDU相应的RLC识别(Identification,ID)。在MAC层526接收端的MAC实体可根据MAC标头中所携带的信息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MAC PDU以提取MAC SDU。
中继路径模式
图8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藉由使用一中继UE830在一来源端UE 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中继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800。与图5中的相同方块可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
应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一中继RLC(RRLC)层832配置于中继UE 830中,其中在RRLC层832的一RRLC实体仅提供一重新分割功能。更具体地说明,来自来源端UE 510的MACSDU可被视为重传的RLC PDU。在RRLC层832的RRLC实体可藉由重新分割上述重传的RLC PDU建构具有合适大小的多个RLC PDU分段,如图7所示。
此外,由于中继UE 830的MAC实体不知道相应的QoS参数集合,因此在中继UE 830的MAC层834中的MAC实体是基于一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执行优先级处理。
在中继UE 830的RRLC层及MAC层中处理数据分组程序将在下方描述。
在中继UE 830的RRLC层832的RRLC实体仅提供一重新分段的功能。如果来自来源端UE 510的一RLC PDU藉由在MAC层834中MAC实体的优先级处理指示RLC PDU无须重新分割而被传送时,则RRLC实体直接传送上述RLC PDU至MAC层834。如果来自来源端UE 510的一RLC PDU藉由在MAC层834中MAC实体的优先级处理指示RLC PDU须重新分割传送时,则RRLC实体可藉由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建构具有合适大小的由多个RLC PDU分段,如图7所示。在每一RLC PDU分段标头所携带的SN等于原来RLC PDU的SN。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还携带所需重新分割信息,例如,分段偏移(Segment Offset,SO)。RRLC实体传送第一RLC PDU分段至MAC层834中的MAC实体。
当中继UE 830接收来自来源端UE 510的一MAC PDU后,在中继UE 830的MAC层834中MAC实体可根据在MAC标头中所携带的信息解多工操作MAC PDU以提取RLC PDU。此外,在中继UE 830的MAC层834中的MAC实体可以记录接收来自来源端UE 510的RLC PDU5的大小、相应的RLC ID及接收序列。当中继UE 830接收来自从eNB的一资源授与后,中继UE 830的MAC层834中的MAC实体可计算能被MAC层834所携带的位总数量。eNB所传送的资源授与指示用于中继UE 830的授与无线电资源及传输参数,其中用于中继UE 830的授与无线电资源及传输参数藉由eNB基于图4的步骤S410中所取得的通道质量测量及BSR执行调度算法所决定。
在中继UE 830的MAC层834中的MAC实体通知在RRLC层中一或多个RRLC实体哪些RLC PDU可无需分割而被传送或哪一RLC PDU需重新分割而根据先进先出原理传送。
图9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由中继UE处理数据分组的例子。在图9中的中继UE可用以具体化图8中的中继UE 830。
在时间点1中,中继UE接收来自来源端UE的一MAC PDU,并提取RLC PDU13,其中RLC PDU13相应的RLC ID分别是AC。RLC PDU13分别被传递到相应的RRLC实体AC。
在时间点2时,中继UE接收来自来源端UE的另一MAC PDU,并提取RLC PDU 4,其中RLC PDU 4相应的RLC ID为B。RLC PDU 4被传递至相应的RRLC实体B。
在时间点3时,中继UE接收来自eNB的一资源授与且可由资源授与所携带的MACSDU的总字为2360个字。基于先进先出原则,在MAC层中的MAC实体通知在RRLC层中相应的RRLC实体指示RLC PDU13可无需重新分割而被传送,及RLC PDU 4需重新分割而被传送。接着,相应的RRLC实体传递RLC PDU 13至MAC层中的MAC实体作为MAC SDU的57,藉由重新分割RLC PDU4建构具有合适大小的一RLC PDU分段,且传递RLC PDU分段至MAC层中的MAC实体作为MAC SDU 8。最后,在MAC层中的MAC实体藉由多工操作MAC SDU 58建构一MACPDU,并传递上述MAC PDU至中继UE的PHY层中的PHY实体。
图10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藉由使用一中继UE1030在一来源端UE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中继路径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1000。与图5中的相同方块可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
应注意的是,在此实施例中,一中继RLC(RRLC)层1032配置于中继UE 1030中,且一RRLC层1022配置于目的端UE 520中,其中在中继UE 1030的RRLC层1032中的一RRLC实体仅提供连结(concatenate)及分割功能,而在目的端UE 520的RRLC层1022中的一RRLC实体提供重组、重新排序和重复检测的功能。在中继UE 1030和目的端UE 520的RRLC层和MAC层中处理数据分组的过程将说明如下。
在中继UE 1030的RRLC层1032中的RRLC实体可藉由分割和连接一或多个连续的RRLC SDU建构具有一适合大小的一RRLC PDU。RRLC PDU的大小由中继UE 1030的MAC层1036中MAC实体的优先级处理所决定,其中RRLC标头携带所需的分割及连结信息。
在目的端UE 520的RRLC层1022中的RRLC实体可根据在RRLC标头中携带的分割及连结信息重组RRLC SDU。此外,在目的端UE 520的RRLC层1022中的RRLC实体可根据SN更进一步地执行RRLC PDU的重新排序和重复检测。
当中继UE 1030接收来自来源端UE 510的一MAC PDU后,在中继UE 1030的MAC层1036中的MAC实体可根据MAC标头中所携带的信息解多工操作MAC PDU以提取RLC PDU。此外,在中继UE 1030的MAC层1036中的MAC实体可以记录接收来自来源端UE 510的RLC PDU的大小、相应的RLC ID和接收顺序。当中继UE 1030接收来自eNB的资源授与后,在中继UE1030的MAC层1036中的MAC实体可基于先进先出原则决定有多少位可由RRLC层1032中的每一RRLC实体所携带。资源授与指示用于中继UE 1030的授与无线电资源和传输参数,其中用于中继UE 1030的授与无线电资源和传输参数可由eNB根据在图4中步骤S410所取得的通道质量测量及BSR执行调度算法所决定。
图1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由中继UE处理数据分组的另一例子。在图11中的中继UE可用以具体化图10中的中继UE 1030。
在时间点1中,中继UE接收来自来源端UE的一MAC PDU,并提取RLC PDU13,其中RLC PDU13相应的RLC ID分别是AC。RLC PDU13分别被传递到相应的RRLC实体AC。
在时间点2时,中继UE接收来自来源端UE的另一MAC PDU,并提取RLC PDU 4,其中RLC PDU 4相应的RLC ID为B。RLC PDU 4被传递至相应的RRLC实体B。
在时间点3时,中继UE接收来自eNB的一资源授与且可由资源授与所携带的MACSDU的总字为2360个字。基于先进先出原则,在中继UE的MAC层中的MAC实体决定有多少位可由每一RRLC实体所携带。RRLC实体A建构包括无连结其他(多个)RRLC PDU或(多个)RRLCPDU分段整个RRLC SDU 1的一RRLC PDU 1。RRLC实体B藉由分割RRLC SDU 4和连结整个RRLCSDU 2及RRLC SDU 4的分段来建构一RRLC PDU2。RRLC实体C建构包括无连结其他(多个)RRLC PDU或(多个)RRLC PDU分段的整体RRLC SDU 3的一RRLC PDU 3。RRLC实体AC递送RRLC PDU 13至在中继UE的MAC层中的MAC实体作为MAC SDU 57。最后,在中继UE的MAC层中的MAC实体藉由多工操作MAC SDU 57建构一MAC PDU,递送该MAC PDU至在中继UE的PHY层中的PHY实体。
本地路由模式
图12~1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经由eNB在一来源端UE 510及一目的端UE 520之间传输数据分组的本地路由模式的无线电协议栈1200。与图8及图10中的相同方块可由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
如图12~13中所示,本地路由模式的架构基本上与中继路径模式的架构相同。本地路由模式的架构和中继路径模式的架构之间区别在于eNB用以来取代中继UE。因此,在图12中在eNB 1240的RRLC层1232中的一RRLC实体、在eNB 1240的MAC层1246中的一MAC实体和其它相关技术与图8中所描述的实施例说明相同,故相关的系统技术细节将不再赘述。同样地,在图13中在eNB 1340的RRLC层1342中的一RRLC实体、在eNB 1340的MAC层1346中的一MAC实体和其它相关技术与图10中所描述的实施例说明相同,故相关的系统技术细节将不再赘述。
然而,由于当RB被建立时,eNB知道相应的QoS参数组,因此eNB 1240和eNB 1340的MAC实体可基于相应的QoS参数组执行优先级处理。在另一实施例中,eNB 1240和eNB 1340的MAC实体也可基于先进先出原则执行优先级处理。
图14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一无线网络中传输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方法的一流程图1400。此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像是一中继UE,其中上述通信装置可启用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在步骤S1405中,通信装置接收一或多个第一MACPDU,其包括来自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UE预计传送至一目的端UE的多个RLC PDU。接着,在步骤S1410中,通信装置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RLC PDU。
在步骤S1415中,通信装置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RRLC为介于一MAC层及一RLC层之间的一协议层。接着,在步骤S1420中,通信装置多工操作RLC PDU及RLC PDU分段或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在步骤S1425中,通信装置传送第二MAC PDU至目的端UE。
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415中,通信装置可根据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数据字段且增加一重新分割信息至RLC PDU其中之一的一标头字段中来产生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
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415中,通信装置可藉由分割及连结(concatenate)RLCPDU且根据MAC PDU大小增加包括一分割及连结信息的一标头至每一RRLC PDU中来产生RRLC PDU。
在一实施例中,MAC PDU大小根据由一基站所传送的一或多个资源授与来取得。在另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420中的RLC PDU及RLC PDU分段或RRLC PDU根据一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被多工操作为上述第二MAC PDU。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4所适中的方法也可用于一通信装置,像是一基站。应需注意的是,在步骤S1420中,基站可以根据一优先顺序多工操作RLC PDU及RLC PDU分段或RRLCPDU为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优先顺序是基于一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
图15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一无线网络中传输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方法的一流程图1500。此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可以是一目的端UE,其中通信装置可启用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在步骤S1505中,通信装置通过一中继UE及一基站接收并直接接收来自无线网络的一来源端UE的一或多个MAC PDU,其中上述MAC PDU由多个RLC PDU及多个RLC PDU分段所组成。接着,在步骤S1510中,通信装置根据每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在步骤S1515中,通信装置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TSN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在步骤S1520中,通信装置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 SDU。
图16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一无线网络中传输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方法的一流程图1600。此方法用于一通信装置,像是一目的端UE,其中通信装置可启用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在步骤S1605中,通信装置通过一中继UE及一基站接收来自来源端UE的多个第一MAC 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由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所组成,其上述RRLC PDU为介于一MAC层及RLC层之间一协议层的PDU,并直接接收来自来源端UE的多个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由多个第一RLC PDU及多个第一RLC PDU分段所组成。接着,在步骤S1610,通信装置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RLC PDU,并根据每一第二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提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在步骤S1615中,通信装置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PDU,并执行上述RRLC PDU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的一标头字段中。在步骤S1620中,通信装置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RLC PDU中的上述标头字段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RLC PDU至多个第二RLC PDU及多个第二RLC PDU分段。在步骤S1625中,通信装置根据传输序号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一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在步骤S1630中,通信装置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 SDU。
无线电资源调度算法
图17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LTE-A系统中具有通信模式的D2D通信的一示意图。
如图17所示,此为在LTE-A系统中具有D2D及中继通信能力UE的单一小区(cell)场景。欲彼此互相通信的两个具有D2D能力的UE被视为具有D2D能力的通信对。举例来说,七对D2D通信对如图17所示,即,D2D通信对#1、#2、#3、#4、#5、#6和#7。假设总共具有K对D2D通信对在小区1700中,且D2D通信对藉由k来编号。因此,k,j∈[1,2,…,K]。D2D通信对#k的来源端UE和目的端UE可分别表示为k(s)和k(d)。中继UE的总数为N。UE被用于所有D2D通信对的候选中继辅助模式中。被选作为D2D通信对#k的中继点的中继UE以k(r)来表示。在小区1700中每一D2D通信对具有三个候选通信模式,即直接路径模式、中继路径模式、和本地路由模式。用于分配的无线电资源为LTE-A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且无线电资源的总量描述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的数量。假设可由eNB调度的PRB总数量为M。
为了确保本地路由模式中的上行链路通道条件并提高频谱效率,以下具体说明无线电资源分配的规则。首先,一PRB可分配至在本地路由模式中仅一D2D通信对,其意指若一PRB被分配至在本地路由模式中的一D2D通信对中时,eNB不能分配PRB至在本地路由模式或直接路径/中继路径模式中的其他D2D通信对。第二,当PRB的总传输速率可被提高时,无论是在直接路径模式或在中继路径模式下,一PRB可被分配给一或两个D2D通信对。第三,如果一D2D通信对在中继路径模式下运作时,D2D通信对的来源端至中继间链路及中继至目的端间链路被分配了相同的无线电资源,即相同的PRB。最后,考虑到在LTE-A系统中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调度通常是基于单载波频分多工接入(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 Access,SC-FDMA)技术来执行,而分配至D2D通信对的PRB应为连续的。根据这些规则,当干扰被分配相同PRB时,潜在干扰应视为在直接路径/中继路径模式中不同D2D通信对之间的干扰。潜在干扰链路也示于图17中。
此外,在无线电资源调度程序中也具有两个传输功率限制。第一个为在一D2D通信对中且分配至来源端UE所有PRB上的来源端UE的总传输功率不应大于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功率。第二个是在D2D通信对中来源端UE的总传输功率应平均分布在分配给来源端UE的所有PRB上。
无线电资源调度算法在机eNB中所操作。举例来说,eNB可被视为一中央调度器,其负责在全部小区1700中所有D2D通信对的模式选择、PRB分配和功率协调。在每一LTE-A子帧(1毫秒(ms))中所执行的调度目的是将在全部小区1700中所有D2D通信对的总吞吐量最大化。最佳调度决定是基于所有所参与链路的CSI所决定,而这些CSI由来自在每一子帧中所有参与UE的反馈中取得。对于在直接路径模式中的D2D通信对而言,一完整的端点至端点数据传输可在一子帧中进行。对于在中继路径模式中的D2D通信对而言,一完整的端点至端点数据传输由第一跳(hop)传输和第二跳传输所组成,其分别对应至来源端至中继之间的传输和中继至目的端之间的传输。明显地,第一跳和第二跳传输无法同时进行,这意味着第一跳和第二跳传输必须在两个时隙中执行。因此,对于在中继路径D2D模式中D2D通信对而言,其可被认为来源端至中继之间的传输在一子帧的前半部中进行,而中继至目的端之间的传输在子帧的后半部中进行。对于在本地路由模式中的D2D通信对而言,执行端点至端点之间数据传输与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中一般的蜂窝通信相同,例如,在来源端至eNB之间的传输及eNB至目的端之间的传输在两个分开的帧中所进行。图18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每一子帧期间三种D2D通信模式下传输数据速率估计的原则。
根据上述的D2D系统,在模式选择、PRB分配和功率协调中的调度程序可以公式表示一算术最佳化问题,目标是使在一子帧中所有D2D通信对总吞吐量最大化。此最佳化问题的解决方案绝对是最佳调度决策。然而,为了以数学方式取得绝对最佳解而解决最佳化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模式选择和资源分配上执行调度程序以得到在每一子帧中一接近最佳化调度决策的启发方法在本公开中研究。图19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调度程序的功能方块图1900。
在每一子帧中,eNB的调度器在方块1910中根据在三种通信模式下D2D通信对的与测数据速率先对小区1700中每一D2D通信对作模式选择决策。在子帧中,数据速率根据在方块1905中来自所有参与UE所回报的CSI而预测。根据模式选择结果,在方块1910中,PRB为了使每一PRB上的数据传输速率最大化为目的而被指定,并且当PRB重新使用在不同D2D通信对之间出现时,执行功率协调。如何执行模式选择和PRB分配的细节将描述如下。
基于数据速率预测的模式选择
调度目的是为了使在每一子帧中所有D2D通信对的总吞吐量最大化。因此,对于每一D2D通信对而言,在子帧中相应最大数据速率的通信模式应被选择。对一特定的D2D通信对#k,在本公开调度方案中的模式选择程序步骤可通过下列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1:eNB使用直接来源端至目的端间链路的CSI(通道增益)和UE的最大传输功率以估计在一PRB上可达到的数据速率。估计程序可以数学表示为
其中表示在直接路径模式下D2D通信对#k的估计数据速率,而B表示一PRB的带宽,即B=180千赫(kHz)。Pmax表示每一UE的最大传输功率,而表示D2D通信对#k直接传输链路的通道增益,以及σ2表示在一PRB中的噪声功率。
步骤2:eNB估计在一PRB的中继路径模式下D2D通信对#k可实现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为了执行此估计,eNB先执行中继选择操作以找寻用于D2D通信对#k的最佳中继UE,其中可使中继路径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最大化的中继UE被选为中继UE k(r)。在中继选择和可达成的数据速率估计程序两者中,D2D通信对#k的来源端UE和所有参与的中继UE使用相同的传输功率Pmax。在一PRB中D2D通信对#k的可达成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的估计程序可以数学表示为
其中表示在中继路径模式下D2D通信对#k的估计可达成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分别表示中继路径模式第一跳及第二跳链路的通道增益。在方程式(2)的“min”函式中,第一项为来源端至中继之间链路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而第二项为中继至目的端之间链路的SNR。应注意的是,在中继路径模式下,端点至端点数据传输需要在一子帧内两个时隙中完成且最大可达成的数据速率是由具有最差通道条件的跳中继(hop relay)所决定。因此,可达成的端点至端点数据速率等于可在具有最差通道条件的跳中继中可达成数据速率的一半,其已在图18中所示。
步骤3:在一PRB的本地路由模式下eNB估计D2D通信对#k的可达成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在本地路由模式中,仅上行链路传输可在一子帧中完成,如图18所示。假设下行链路传输总可成功,这意味着下行链路数据速率总大于上行链路数据速率,其因eNB是一下行链路发射器且具有能力以确保用于下行链路传输的成功。因此,可认定在一PRB的本地路由模式下D2D通信对#k的可达成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可由上行链路数据速率来决定。根据图18中所给定的计算原理,上述估计可在数学上描述为
其中表示在一PRB上本地路由模式下用于D2D通信对#k中估计可达成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表示在一PRB的D2D通信对#k的上行链路通道增益。其它参数的定义类似在方程式(1)的参数。由于在本地路由模式中一完整端点至端点间传输需两个子帧才能完成,因此需将在一子帧中可达成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可表达为其上行链路数据速率的一半。
步骤4:在三种不同D2D通信模式下D2D通信对#k的可达成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的估计后,eNB将估计的结果进行比较。相应最大估计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的D2D通信模式被选为D2D通信对#k的通信模式。例子如下所示:
-当时,选择直接路径模式;
-当时,选择中继路径模式;或
-当时,选择本地路由模式。
根据此原理,eNB可为每一D2D通信对作模式选择决定,并取得每一D2D通信对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图20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由eNB所执行所有D2D通信对的模式选择程序的流程图2000。
PRB分配和功率协调
无线电资源(PRBs)分配根据所有D2D通信对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所执行,其已在模式选择决定程序中估计。PRB分配应确认分配给D2D通信对的PRB为邻接的,且在一D2D通信对中一来源端UE的传送功率应平均分布在分配到D2D通信对的所有PRB。
提出的PRB分配策略的核心概念为具有较高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的D2D通信对将在PRB分配中具有较高的优先级且也对应较高机率以被分配更多的PRB。目的为将在M个PRB上的总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最大化。应需注意的是,所提出的PRB分配策略为一两阶段分配策略。如果所有D2D通信对在第一阶段中均被分配用于数据传输的PRB,则无线电资源分配将停止。相反地,如果在直接路径/中继路径模式中仍有D2D通信对在第一阶段中未被分配任何PRB时,则将启动第二阶段的PRB分配,其中eNB将决定这些D2D通信对是否共享已分配给其他D2D通信对的PRB。
I.第一阶段的PRB分配
第一阶段PRB分配根据K个D2D通信对的单一PRB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所执行,其中上述K个D2D通信对在其最佳的D2D通信模式下运作。假设R1,R2,…,Rk,…,RK分别表示K个D2D通信对的数据速率。所提出调度方案的第一阶段PRB分配策略可详述如下。
步骤1:eNB基于其数据速率的递减顺序对K个D2D通信对重新排列。K个D2D通信对在重新排列后的顺序可表示为p1,p2,…,pk,…,pK,其在数据速率中对应的关系为
步骤2:eNB分配第一PRB至D2D通信对p1,并使用等于Pmax/2的一减低传输功率再次计算D2D通信对p1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接着,eNB比较并判断D2D通信对p1在全部D2D通信对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如果是,则程序前进至下一步骤,即步骤3。否则,程序前进至步骤4。
步骤3:eNB分配第二PRB至D2D通信对p1,并使用等于Pmax/3的一减低传输功率再次计算D2D通信对p1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接着,eNB再次比较并判断D2D通信对p1在全部D2D通信对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如果是,则程序前进至步骤5。否则,程序前进至步骤6。
步骤4:eNB停止PRB分配至D2D通信对p1,且分配第二PRB至D2D通信对p2。接着,eNB使用等于Pmax/2的一减低传输功率再次计算D2D通信对p2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并再次比较以判断D2D通信对p2在全部D2D通信对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如果是,则程序前进至步骤7。否则,程序前进至步骤8。
步骤5:eNB分配第三PRB至D2D通信对p1,并使用等于Pmax/4的一减低传输功率再次计算D2D通信对p1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eNB再次比较以判断D2D通信对p1在全部D2D通信对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如果是,则下一PRB(即,第四PRB)将分配至D2D通信对p1。否则,eNB将停止PRB分配至D2D通信对p1,并分配下一PRB至D2D通信对p2。应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将持续直到所有M个PRB分配完成。
步骤6:eNB停止PRB分配至D2D通信对p1,且分配第三PRB至D2D通信对p2。接着,eNB使用等于Pmax/2的一减低传输功率再次计算D2D通信对p2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并再次比较以判断D2D通信对p2在除了D2D通信对p1外的全部D2D通信对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如果是,则下一PRB(即,第四PRB)将分配至D2D通信对p2。否则,eNB将停止PRB分配至D2D通信对p2,并分配下一PRB至D2D通信对p3。应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将持续直到所有M个PRB分配完成。
步骤7:eNB分配第三PRB至D2D通信对p2,并使用等于Pmax/3的一减低传输功率再次计算D2D通信对p2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eNB再次比较以判断D2D通信对p2在除了D2D通信对p1外的全部D2D通信对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如果是,则下一PRB(即,第四PRB)将分配至D2D通信对p2。否则,eNB将停止PRB分配至D2D通信对p2,并分配下一PRB至D2D通信对p3。应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将持续直到所有M个PRB分配完成。
步骤8:eNB停止PRB分配至D2D通信对p2,且分配第三PRB至D2D通信对p3。接着,eNB使用等于Pmax/2的一减低传输功率再次计算D2D通信对p3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并再次比较以判断D2D通信对p3在除了D2D通信对p1及p2外的全部D2D通信对中是否仍具有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如果是,则下一PRB(即,第四PRB)将分配至D2D通信对p3。否则,eNB将停止PRB分配至D2D通信对p3,并分配下一PRB至D2D通信对p4。应需注意的是,分配程序将持续直到所有M个PRB分配完成。
此PRB分配程序将持续直到所有M个PRB被分配到D2D通信对为止。举例来说,当所有PRB已被分配时,第一阶段的PRB分配则被终止。如果所有PRB可在第一阶段分配中被分配至具有D2D能力的D2D通信对中,则eNB将停止调度算法。否则,eNB将判断是否仍具有在第一阶段分配中未被分配任何PRB在直接路径/中继路径模式中的D2D通信对。如果是,则eNB将开始第二阶段的PRB分配。如果不是,例如,未在第一阶段中被分配任何PRB本地路由模式下的D2D通信,则eNB也将停止调度算法。图21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调度算法中第一阶段PRB分配的一流程图2100。
II.第二阶段的PRB分配
第二阶段PRB分配根据无线电资源共享的想法来执行,其允许已分配到一D2D通信对的PRB由其他还未被分配任何PRB的D2D通信对来重新使用。PRB重新使用的目的在于增加在这些PRB的一子帧中所传送的总数据量。第二阶段PRB分配可依照下面步骤来进行。
步骤1:eNB列出所有在第一轮PRB分配程序中已被分配PRB的D2D通信对,及其余还未分配任何PRB的D2D通信对。所有在第一轮分配中已被分配PRB的D2D通信对,即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分别建立索引为1、2、…、u、…、U。在第一阶段分配中未被分配任何PRB的D2D通信对,即其余D2D通信对,分别建立索引为1、2、…、u、…、U。
步骤2:eNB建立一二维表格以在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及其余D2D通信对中寻找最佳重新使用伙伴,其目标将M个PRB的总数据速率最大化。表格中的一维为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的索引值,而表格中的另一维为其余D2D通信对的索引值。
表格内容的元素为由在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的PRB上资源共享所造成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增量,其也为被用以选择最佳重新使用伙伴的矩阵。对于每一其余D2D通信对来说,相应最大数据速率增量的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将被选为其重新使用伙伴。
端点至端点数据速率增量定义如下。如果一D2D通信对u,其在第一阶段分配期间已被分配至PRB时,可无须资源重新使用而达成在其PRB上的一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则无须资源重新使用且在这些PRB上的总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可被定义等于Ru。然而,在第二阶段PRB分配中,如果D2D通信对u的PRB由一其余D2D通信对v(其未在第一阶段PRB分配中分配到任何PRB)所重新使用时,D2D通信对u的可达成数据速率因由PRB重新使用的因素在其PRB中将改为Rv,u。而D2D通信对v在同一PRB中也可达成Rv,u的数据速率。因此,在重新使用情况下这些PRB的总数据速率为两个D2D通信对的数据速率的总和,即总数据速率等于Ru,v+Rv,u。因此,由这些PRB中资源重新使用所造成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增量等于:
αv,u=(Ru,v+Rv,u)-Ru
此外,在第二阶段PRB分配中,eNB可为每一其余D2D通信对设置三个传输功率水平以执行功率协调,以达到确保在PRB重新使用数据速率增益的目的。三个传输功率水平可包括一高功率水平、中间功率水平及一低功率水平,其分别对应的最大传输功率、中强度传输功率及最小传输功率。
图22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在第二阶段资源分配中由eNB执行的二维最佳重新使用伙伴寻找程序的一示例。假设有5个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即U=5,且有两个其余D2D通信对,即,V=2。对于具有每一传输功率水平的每一其余D2D通信对,在不同候选伙伴下取得数据速率增量,其中表示在具有最大传输功率的其余D2D通信对v共享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u的PRB的情况下的数据速率增量。表示在具有中间水平传输功率的其余D2D通信对v共享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u的PRB的情况下的数据速率增量,而表示在具有最小水平传输功率的其余D2D通信对v共享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u的PRB的情况下的数据速率增量。对于一其余D2D通信对,最佳重新使用伙伴对及其余D2D通信对的最佳传输功率水平皆明确对应最大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增量。举例来说,在如图22所示的寻找程序中,对应其余D2D通信对1的最大数据速率增量为这意指其余D2D通信对1的最佳重新使用伙伴为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2,且其余D2D通信对1的最佳传输功率水平为中间功率水平。类似地,其余D2D通信对2的最大数据速率增量为这意指其余D2D通信对2的最佳重新使用伙伴为重新使用候选D2D通信对4,且其余D2D通信对2的最佳传输功率水平为高功率水平。
虽然可能有一些D2D通信对在第二阶段分配程序中未被分配任何PRB,但当第二阶段的PRB分配程序完成后,则完成整个调度程序。
图23是显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多个用户设备(UE)用于分配D2D通信资源的方法的一流程图2300。此方法用于一基站中。在步骤S2305中,基站接收由UE所报告的通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接着,在步骤S2310中,基站根据通道状态信息估计所有D2D通信对的链路质量,其中上述链路质量可为所有D2D通信对的端点至端点间数据速率。在步骤S2315中,基站根据上述链路质量决定每一D2D通信对一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其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在一来源端UE及一目的端UE之间、通过一中继UE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或通过上述基站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一连接组合。在步骤S2320中,基站根据链路质量来分配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Blocks,PRBs)。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可使用在图20中所示的第一阶段分配根据链路质量来分配所有D2D通信对的PRB。当基站判断有未分配到任何PRB的至少一D2D通信对时,基站可使用在图21中所示的第二阶段分配以取得一数据速率增量并根据数据速率增量与D2D通信对共享所分配的PRB。
此外,中央处理器208可执行程序代码212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动作和步骤,或其它在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内容。
以上实施例使用多种角度描述。显然此处的教示可以多种方式呈现,而在范例中公开的任何特定架构或功能仅为一代表性的状况。根据本文的教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文呈现的内容可独立利用其他某种型式或综合多种型式作不同呈现。举例说明,可遵照前文中提到任何方式利用某种装置或某种方法实现。一装置的实施或一种方式的执行可用任何其他架构、或功能性、又或架构及功能性来实现在前文所讨论的一种或多种型式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了解讯息及信号可用多种不同科技及技巧展现。举例,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的数据、指令、命令、讯息、信号、位、符号、以及码片(chip)可以伏特、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光场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组合所呈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会了解在此描述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处理器、装置、电路、以及演算步骤与以上所公开的各种情况可用的电子硬件(例如用来源编码或其他技术设计的数字实施、模拟实施、或两者的组合)、各种形式的程序或与指示作为连结的设计码(在内文中为方便而称作“软件”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说明此硬件及软件间的可互换性,多种具描述性的元件、方块、模块、电路及步骤在以上的描述大致上以其功能性为主。不论此功能以硬件或软件型式呈现,将视加注在整体系统上的特定应用及设计限制而定。熟知此技艺的人士可为每一特定应用将描述的功能以各种不同方法作实现,但此实现的决策不应被解读为偏离本文所公开的范围。
此外,多种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区块、模块、及电路以及在此所公开的各种情况可实施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接入终端、接入点;或由集成电路、接入终端、接入点执行。集成电路可由一般用途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Discrete Gate)或晶体管逻辑(Transistor Logic)、离散硬件元件、电子元件、光学元件、机械元件、或任何以上的组合的设计以完成在此文内描述的功能;并可能执行存在于集成电路内、集成电路外、或两者皆有的执行码或指令。一般用途处理器可能是微处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可由计算机设备的组合所构成,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及一微计算机的组合、多组微计算机、一组至多组微计算机以及一数字信号处理器内核、或任何其他类似的配置。
在此所公开程序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纯为一举例的方式。基于设计上的偏好,必须了解到程序上的任何具体顺序或分层的步骤可在此文件所公开的范围内被重新安排。伴随之方法权利要求以一示例顺序呈现出各种步骤的元件,也因此不应被此所展示的特定顺序或阶层所限制。
在权利要求书中用以修饰元件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的使用本身未暗示任何的优先权、优先次序、各元件之间的先后次序、或方法所执行的步骤的次序,而仅用作标识,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具有不同序数词)的不同元件。
虽然本公开已以实施范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范围为准。

Claims (24)

1.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通信装置,至少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且预计传送至目的端UE;
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
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MAC层及RLC层之间的协议层;
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
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根据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数据字段且增加重新分割信息至上述RLCPDU其中之一的标头字段中所产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RRLC PDU根据上述MAC PDU大小分割及连结(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分割及连结信息的标头至每一RRLC PDU中所产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MAC PDU大小根据由基站所传送的一或多个资源授与(resource grant)来取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PDU根据优先顺序被多工操作为上述第二MAC PDU。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上述优先顺序是基于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原则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
7.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用于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且预计传送至目的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
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MAC层及RLC层之间的协议层;
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
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上述RLC PDU分段其中之一根据上述MAC PDU大小其中之一重新分割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数据字段且增加重新分割信息至上述RLC PDU其中之一的标头字段中所产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上述RRLC PDU根据上述MACPDU大小分割及连结(concatenate)上述RLC PDU且增加包括分割及连结信息的标头至每一RRLC PDU中所产生。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上述MAC PDU大小根据由基站所传送的一或多个资源授与(resource grant)来取得。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根据优先顺序被多工操作为上述第二MAC PDU。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以传送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其中上述优先顺序是基于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
13.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通信装置,至少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通过中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基站接收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来源端UE的一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由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PDU及多个RLC PDU分段所组成;
根据每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
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字段中;以及
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4.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通信装置,至少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通过中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及基站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来源端UE的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由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所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为介于MAC层及RLC层之间协议层的PDU,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由多个第一RLC PDU及多个第一RLC PDU分段所组成;
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RLC PDU,并根据每一第二MAC PDU的一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提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
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并执行上述RRLC PDU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的标头字段中;
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RLC PDU中的上述标头字段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RLC PDU至多个第二RLC PDU及多个第二RLC PDU分段;
根据上述传输序号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字段中;以及
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5.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用于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中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基站接收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来源端UE的一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 PDU由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Control,RLC)PDU及多个RLC PDU分段所组成;
根据每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
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字段中;以及
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6.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以接收多个数据分组的方法,用于通信装置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中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及基站接收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来源端UE的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由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所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为介于MAC层及RLC层之间协议层的PDU,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由多个第一RLC PDU及多个第一RLC PDU分段所组成;
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RLC PDU,并根据每一第二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提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
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并执行上述RRLC PDU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的一标头字段中;
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RLC PDU中的上述标头字段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RLC PDU至多个第二RLC PDU及多个第二RLC PDU分段;
根据上述传输序号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一标头字段中;以及
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17.一种分配用于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的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资源的方法,用于基站中,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由上述UE所报告的通道状态信息;
根据上述通道状态信息估计所有D2D通信对的链路质量;
根据上述链路质量决定每一D2D通信对的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以及
根据上述链路质量分配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s,PRBs)。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配用于多个用户设备的装置间通信资源的方法,上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是否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至少一D2D通信对;以及
当判断具有未分配任何PRB的上述至少一D2D通信对时,根据数据率增加与上述至少一D2D通信对分享上述已分配PRB。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配用于多个用户设备的装置间通信资源的方法,其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在来源端UE及目的端UE之间、通过中继UE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或通过上述基站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连接组合。
20.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用于装置间(Device-to-Device,D2D)通信的通信系统,至少包括:
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目的端UE;
中继UE;以及
基站,接收由上述来源端UE、上述目的端UE及上述中继UE所报告的通道状态信息;
其中上述基站根据上述通道状态信息估计所有D2D通信对的链路质量,根据上述链路质量决定从上述来源端UE到上述目的端UE的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并传送资源授与(resource grant)至上述来源端UE以指示上述来源端UE在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中传送数据分组至上述目的端UE;
其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通过上述中继UE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或通过上述基站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连接组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装置间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为通过上述中继UE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上述连接组合,上述中继UE还至少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上述来源端UE且预计传送至上述目的端UE;
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
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MAC层及RLC层之间的协议层;
根据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
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装置间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上述目的端UE还至少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通过上述中继UE、上述基站接收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一或多个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MACPDU由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及多个RLC PDU分段所组成;
根据每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PDU分段;
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字段中;以及
使用包括于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装置间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上述目的端UE还至少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通过上述中继UE及上述基站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中上述第一MAC PDU由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所组成,其中上述RRLC PDU为介于MAC层及RLC层之间协议层的PDU,并直接接收来自上述来源端UE的多个第二MAC PDU,其中上述第二MAC PDU由多个第一RLC PDU及多个第一RLC PDU分段所组成;
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demultiplex)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RLC PDU,并根据每一第二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二MAC PDU以提取上述第一RLC PDU及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
根据传输序号(Transmission Sequence Numbers,TSNs)重新排序上述RRLC PDU,并执行上述RRLC PDU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RLC PDU的标头字段中;
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RLC PDU中的上述标头字段的信息来重组上述RRLC PDU至多个第二RLC PDU及多个第二RLC PDU分段;
根据上述传输序号重新排序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并执行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的重复检测,其中每一传输序号被包括在每一RLC PDU及每一RLC PDU分段的标头字段中;以及
使用包括在上述每一RLC PDU及上述每一RLC PDU分段的上述标头字段中的信息来重组上述第一RLC PDU、上述第一RLC PDU分段、上述第二RLC PDU及上述第二RLC PDU分段至多个RLC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Unit,SDU)。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装置间通信的通信系统,其中上述适合的D2D通信模式为通过上述基站在上述来源端UE及上述目的端UE之间的上述连接组合,上述基站还至少包括:
控制电路;
处理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以及
存储器,设置于上述控制电路中并耦接上述处理器;
其中上述处理器配置用以执行存储于上述存储器的程序代码,以执行:
接收一或多个第一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其包括多个无线电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上述RLC PDU来自上述无线网络的来源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且预计传送至目的端UE;
根据每一第一MAC PDU的标头字段解多工操作上述第一MAC PDU以提取上述RLC PDU;
根据一或多个MAC PDU大小由一或多个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RLC PDU分段或由所有上述RLC PDU中产生多个中继RLC(Relay RLC,RRLC)PDU,其中上述RRLC为介于MAC层及RLC层之间的协议层;
根据先进先出(First-in First-out,FIFO)原则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参数多工操作(multiplex)上述RLC PDU及上述RLC PDU分段或上述RRLC PDU为一或多个第二MAC PDU;以及
传送上述第二MAC PDU至上述目的端UE。
CN201610659226.1A 2016-03-30 2016-08-12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Active CN1072954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084,852 2016-03-30
US15/084,852 US10021596B2 (en) 2016-03-30 2016-03-30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for D2D communications
TW105109995A TWI616078B (zh) 2016-03-30 2016-03-30 用於d2d通訊的通訊系統、通訊裝置及其方法
TW105109995 2016-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5459A true CN107295459A (zh) 2017-10-24
CN107295459B CN107295459B (zh) 2019-12-03

Family

ID=60095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9226.1A Active CN107295459B (zh) 2016-03-30 2016-08-12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5459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01211A1 (zh) * 2017-11-27 2019-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WO2019196656A1 (zh) * 2018-04-10 2019-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CN111836329A (zh) * 2019-04-19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057330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61356A (zh) * 2019-01-10 2021-08-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分段
CN114615657A (zh) * 2022-02-21 2022-06-10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中的数据分段解密方法及装置
WO2022135336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夏普株式会社 QoS分割和携带方法、对象侧QoS确定方法及UE
CN114747163A (zh) * 2019-10-07 2022-07-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多分段pusch的rv序列
WO2023125309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通信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7357A1 (en) * 2009-03-20 2010-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earer identification for self backhauling and relaying in lte advanced
WO2010139388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Qos multiplexing via base station-relay node interface
CN102369784A (zh) * 2009-03-12 2012-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中继网络系统性能的方法、通信系统及协议实体
CN104159257A (zh) * 2008-12-17 2014-11-19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US20150029866A1 (en) * 2013-07-29 2015-01-2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lay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60088645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s to prevent tcp timeouts in dual sim dual active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9257A (zh) * 2008-12-17 2014-11-19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69784A (zh) * 2009-03-12 2012-03-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中继网络系统性能的方法、通信系统及协议实体
WO2010107357A1 (en) * 2009-03-20 2010-09-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adio bearer identification for self backhauling and relaying in lte advanced
WO2010139388A1 (en) * 2009-06-05 2010-12-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Qos multiplexing via base station-relay node interface
US20150029866A1 (en) * 2013-07-29 2015-01-29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lay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60088645A1 (en) * 2014-09-23 2016-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chanisms to prevent tcp timeouts in dual sim dual active devices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83058B2 (en) 2017-11-27 2022-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node, and system
CN109842440A (zh) * 2017-11-27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WO2019101211A1 (zh) * 2017-11-27 2019-05-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CN109842440B (zh) * 2017-11-27 2021-08-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节点和系统
WO2019196656A1 (zh) * 2018-04-10 2019-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CN110365609A (zh) * 2018-04-10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CN110365609B (zh) * 2018-04-10 2021-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分段方法、及装置
CN113261356B (zh) * 2019-01-10 2024-04-1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分段
CN113261356A (zh) * 2019-01-10 2021-08-1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分段
CN111836329A (zh) * 2019-04-19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836329B (zh) * 2019-04-19 2022-04-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1057330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户终端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47163A (zh) * 2019-10-07 2022-07-1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增强型多分段pusch的rv序列
WO2022135336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夏普株式会社 QoS分割和携带方法、对象侧QoS确定方法及UE
WO2023125309A1 (zh) * 2021-12-29 2023-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路径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4615657A (zh) * 2022-02-21 2022-06-10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中的数据分段解密方法及装置
CN114615657B (zh) * 2022-02-21 2023-12-22 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5g通信中的数据分段解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5459B (zh) 2019-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5459B (zh) 用于d2d通信的通信系统、通信装置、基站及其方法
US10524162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for D2D communications
CN105532067B (zh) 用于低时延回程的针对移动云的调度虚拟化
Ma et al. Mode selection,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ower coordination in D2D communications
CN104838713B (zh) 用于小业务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160726B (zh) 用于分配网络资源的系统和方法
CN104247469B (zh) 多用户协作通信的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5556884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的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9314841A (zh) 对v2x传输的服务质量的改进的支持
CN109891808A (zh) 用于公共上行链路突发的技术和装置
CN102892084B (zh) 集群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10402608A (zh) 用于5g nr的增强调度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CN108029101A (zh) 用于交通工具到交通工具通信的基于位置和先听后调度的资源分配
CN107534482A (zh)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方法
CN105703891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877918A (zh) 移动通信中基站动态分簇的设备和方法
CN102640558A (zh) 在使用中继节点的通信系统中的传输
CN107852296A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调度指派优化
CN108353401A (zh) 用于v2x应用的lte-d通信
CN107635236B (zh) 一种面向5g网络的无线回程优化方法
CN102143596A (zh) 一种无线资源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0099448A (zh) 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2301038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06431B (zh) 用于指示连续的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6357372A (zh) 避免反馈消息资源冲突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