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92514A -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92514A
CN107292514A CN201710474056.4A CN201710474056A CN107292514A CN 107292514 A CN107292514 A CN 107292514A CN 201710474056 A CN201710474056 A CN 201710474056A CN 107292514 A CN107292514 A CN 107292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ternate location
wind
alternate
average value
add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740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92514B (zh
Inventor
柳玉
白恺
张小萌
宋鹏
王靖然
刘京波
崔阳
杨伟新
王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047405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925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92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25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925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925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对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网格的交点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在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将选择出的一个备选位置确定为安装所述测风塔的位置,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要求的程度;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发电量后评估要求的程度;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超短期功率预测要求的程度。

Description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消纳问题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原因。对已投入运行的风电场进行风资源监测、发电量后评估和超短期功率预测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重要手段。测风塔是进行风资源监测、发电量后评估或超短期功率预测的设备,所以可以通过在已建成的风电场中建立后期测风塔帮助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近年来,已有一些风电场建立了后期测风塔,然而这些后期测风塔所测得的测风数据对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代表性普遍较差,不能切实帮助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
测风塔选址严重影响着其对风电场的代表性,随着对风资源评估工作的日益重视,IEC标准中对测风塔选址方法进行了规定,国内外各机构和学者都已对测风塔选址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GBT 18709-2002标准中规定测风塔的位置附近应无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与单个障碍物距离应大于障碍物高度的3倍,与成排障碍物距离应保持在障碍物最大高度的10倍以上。经过大量实际工程的经验和学者的研究,将标准中对于测风塔选址的规定发展得更为具体。
目前普遍应用的测风塔选址方法主要考虑了地形、障碍物对测风数据的影响与测风塔位置风资源对整个风电场的代表性。
考虑地形对测风塔选址的影响:
(1)当地形平坦时,测风塔应安装在粗糙度变化前后;
(2)当地形复杂时,对于隆升地形,测风塔应建立在山顶或山脚来流方向;对于低凹地形,测风塔应建立在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入口处;
(3)由于附近的陡峭地形会影响测风塔低层测量,所以测风塔附近的地形应尽量平坦。
考虑障碍物对测风塔选址的影响:
(1)测风塔应尽量安装在风电场主风向的上风向;
(2)测风塔与每个障碍物应距离障碍物3倍高度以上;
(3)当测风塔处于主风向的下风向时,其与障碍物的距离应为障碍物10倍高度以上;
(4)在树木密集的地方,测风塔至少比树木顶端高10米。
考虑测风塔的代表性:
(1)测风塔与风电机组的海拔差不宜超过100米,最多不超过150米;
(2)在主风向上,风加速因数应可代表风电场的平均水平,湍流强度、水平偏差和入流角应尽可能小。
如今已建立的后期测风塔大多是沿用了设计阶段的前期测风塔,这些测风塔并未考虑已建成的风电场中的因素对测风塔测风准确度的影响。而且,目前的测风塔选址方法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这意味着在风电场中选取的测风塔位置可能只是比较合适的位置而非全局最优解。因此对测风塔选址工作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风塔选址未考虑已建成的风电场中因素的影响以及测风塔位置并非全局最优解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对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网格的交点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将选择出的一个备选位置确定为安装所述测风塔的位置,其中,所述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要求的程度;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发电量后评估要求的程度;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超短期功率预测要求的程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包括:确定包括所述风电场场址的矩形区域;以所述风电场场址内风电机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边长,对所述矩形区域划分网格。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包括: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与风电机组的海拔差小于100米且与每台风电机组的距离大于2倍风轮直径的备选位置,选择出来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一备选位置集合;以风电场中心为圆心,在所述第一备选位置集合中将主风向反方向的180度扇区内的备选位置排除,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二备选位置集合;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排除平均湍流强度大于所述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三备选位置集合;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和所述风电场场址的大小,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尾流折减率小于该平均值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第四备选位置集合;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水平偏差的绝对值以及入流角的绝对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水平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入流角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平均值;排除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大于第一平均值、水平偏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平均值且入流角的绝对值大于第三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五备选位置集合;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风加速因数在该平均值正负5%范围内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包括:计算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所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程度;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所述选址指数最大的一个备选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其中,A是选址指数;X是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 X1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2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3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vmast为备选位置的平均风速;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的平均值;c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的平均值;k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Y是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为风电机组的发电量的平均值;Qmast为备选位置的理论电量;Z是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pturbine为风电机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pmast为备选位置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pn为风电机组额定功率;n为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功率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风塔选址未考虑已建成的风电场中因素的影响以及测风塔位置并非全局最优解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划分模块,用于对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网格的交点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将选择出的一个备选位置确定为安装所述测风塔的位置,其中,所述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要求的程度;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发电量后评估要求的程度;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超短期功率预测要求的程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划分模块,包括: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所述风电场场址的矩形区域;划分单元,用于以所述风电场场址内风电机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边长,对所述矩形区域划分网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包括:地形选择单元,用于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与风电机组的海拔差小于100米且与每台风电机组的距离大于2倍风轮直径的备选位置,选择出来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一备选位置集合;障碍物选择单元,用于以风电场中心为圆心,在所述第一备选位置集合中将主风向反方向的180度扇区内的备选位置排除,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二备选位置集合;湍流强度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排除平均湍流强度大于所述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三备选位置集合;尾流折减率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和所述风电场场址的大小,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尾流折减率小于该平均值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第四备选位置集合;第一代表性选择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水平偏差的绝对值以及入流角的绝对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水平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入流角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平均值;排除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大于第一平均值、水平偏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平均值且入流角的绝对值大于第三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五备选位置集合;第二代表性选择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风加速因数在该平均值正负5%范围内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选择模块,包括:选址指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所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程度;备选位置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所述选址指数最大的一个备选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备选位置选择单元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其中,A是选址指数;X是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 X1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2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3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vmast为备选位置的平均风速;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的平均值;c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的平均值;k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Y是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为风电机组的发电量的平均值;Qmast为备选位置的理论电量;Z是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pturbine为风电机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pmast为备选位置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pn为风电机组额定功率;n为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功率个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备选位置的筛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因素之外,本申请还考虑了尾流因素的影响,使得安装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考虑了已建成风电场中尾流效应对测风塔测风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风塔测风的准确度;进一步的,本申请了还考虑了测风塔的风资源监测、发电量后评估与超短期功率预测三种功能,并量化出了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最终安装测风塔位置的选择也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使得有利于最终确定生产运行测风塔的安装位置的全局最优解,进而有利于建立后期测风塔可以得到对整个风电场更具有代表性的测风数据,能够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尾流折减率的示意图1;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尾流折减率的示意图2;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对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网格的交点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
步骤102: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步骤103: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将选择出的一个备选位置确定为安装所述测风塔的位置,其中,所述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要求的程度;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发电量后评估要求的程度;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超短期功率预测要求的程度。
由图1所示的流程可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备选位置的筛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因素之外,本申请还考虑了尾流因素的影响,使得安装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考虑了已建成风电场中尾流效应对测风塔测风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风塔测风的准确度;进一步的,本申请了还考虑了测风塔的风资源监测、发电量后评估与超短期功率预测三种功能,并量化出了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最终安装测风塔位置的选择也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使得有利于最终确定生产运行测风塔的安装位置的全局最优解,进而有利于建立后期测风塔可以得到对整个风电场更具有代表性的测风数据,能够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
具体实施时,上述超短期功率预测的含义可以参考国家电网公司2010年发布的《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例如,超短期的功率预测时段可以为次日零时起0~4h,时间分辨率可以为15min。
具体实施时,在本实施例中,将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包括:确定包括所述风电场场址的矩形区域;以所述风电场场址内风电机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边长,对所述矩形区域划分网格。具体的,可以以风电场场址的西南点坐标和东北点坐标为对角点画出包括风电场在内的矩形区域,进而计算风电机组之间的距离,以略小于或等于风电机组间最小的距离作为网格边长,在矩形区域内划分网格,网格交点即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
具体实施时,在本实施例中,筛选备选位置应分别考虑测风塔的代表性、地形和障碍物对测风塔选址的影响以及尾流效应对测风塔选址的影响,排除不符合要求的备选位置,例如,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包括:
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与风电机组的海拔差小于100米且与每台风电机组的距离大于2倍风轮直径的备选位置,选择出来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一备选位置集合;
以风电场中心为圆心,在所述第一备选位置集合中将主风向反方向的180度扇区内的备选位置排除,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二备选位置集合;
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排除平均湍流强度大于所述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三备选位置集合;
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和所述风电场场址的大小,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尾流折减率小于该平均值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第四备选位置集合;
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水平偏差的绝对值以及入流角的绝对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水平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入流角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平均值;排除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大于第一平均值、水平偏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平均值且入流角的绝对值大于第三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五备选位置集合;
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风加速因数在该平均值正负5%范围内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具体实施时,上述尾流折减率是指尾流效应导致的平均折减率,尾流效应包括两种情况,1.所有风机的尾流效应:当前风电场内所有风机的尾流的相互影响(例如,一台风机的尾流对另一台风机的影响)。2.未来的尾流效应:考虑邻近风电场的尾流对当前风电场的影响。
具体的,可以根据Park模型或改进的Park模型计算尾流折减率,例如,Park模型(参考此书:METEOROLOGY FOR WIND ENERGY.Lars Landberg,,DNV GL,Copenhagen,Denmark.WILEY),考虑风力发电机后部的轴对称风流对风力衰减的影响,参考图2,计算公式为:
udownwind为在风机下风向距离x处的风速,uupwind为风机上风向上风机位置的风速(也叫自由流风速),Drotor为风轮直径,Ct为风机的推力系数,k为尾流衰减常量,A为常量(例如,A为0.5),h风机轮毂高度,z0为粗糙度,T为风轮转矩,ρ为空气密度,u为风速,A为风轮截面积。
还可以基于改进的Park模型进行计算,考虑了当后一风机部分位于前一风机所产生的尾流区域中时,后一风机后的风力衰减情况(也就是这时的风力衰减同时受两台风机尾流效应的影响),参考图3,计算公式为:
其中,Cwake为用于计算考虑了尾流影响下的风速的参数,Uupwind为风机上风向上风机位置的风速,Udownwind为在风机下风向距离XWT2处的风速,XWT2为后一风机下风向距离处,AWT2为后一风机的风轮面积,Drotor为风轮直径,AOVERLAP为两风机水平方向风轮的重合面积。
也就是说,当一台风机后面的尾流区域中无其他风机时,按照Park模型计算;当一台风机后面的尾流区域中有其他风机时,按照Park模型的改进形式计算。
具体实施时,为了帮助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测风塔应能够满足风资源监测、发电量后评估与超短期功率预测三种功能,但在一个风电场中同时建立三座测风塔会大大增加成本,因此,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建立一座生产运行测风塔同时满足这三种功能,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包括:计算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所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程度;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所述选址指数最大的一个备选位置。
具体的,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
其中,A是选址指数;X是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 X1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2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3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vmast为备选位置的平均风速;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的平均值;c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的平均值;k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Y是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为风电机组的发电量的平均值;Qmast为备选位置的理论电量;Z是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pturbine为风电机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pmast为备选位置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pn为风电机组额定功率;n为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功率个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相似,因此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的一种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401,用于对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网格的交点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
第一选择模块402,用于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第二选择模块403,用于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将选择出的一个备选位置确定为安装所述测风塔的位置,其中,所述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要求的程度;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发电量后评估要求的程度;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超短期功率预测要求的程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划分模块,包括: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所述风电场场址的矩形区域;划分单元,用于以所述风电场场址内风电机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边长,对所述矩形区域划分网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包括:地形选择单元,用于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与风电机组的海拔差小于100米且与每台风电机组的距离大于2倍风轮直径的备选位置,选择出来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一备选位置集合;障碍物选择单元,用于以风电场中心为圆心,在所述第一备选位置集合中将主风向反方向的180度扇区内的备选位置排除,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二备选位置集合;湍流强度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排除平均湍流强度大于所述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三备选位置集合;尾流折减率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和所述风电场场址的大小,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尾流折减率小于该平均值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第四备选位置集合;第一代表性选择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水平偏差的绝对值以及入流角的绝对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水平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入流角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平均值;排除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大于第一平均值、水平偏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平均值且入流角的绝对值大于第三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五备选位置集合;第二代表性选择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风加速因数在该平均值正负5%范围内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选择模块,包括:选址指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所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程度;备选位置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所述选址指数最大的一个备选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备选位置选择单元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其中,A是选址指数;X是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 X1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2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3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vmast为备选位置的平均风速;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的平均值;c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的平均值;k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Y是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为风电机组的发电量的平均值;Qmast为备选位置的理论电量;Z是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pturbine为风电机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pmast为备选位置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pn为风电机组额定功率;n为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功率个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备选位置的筛选过程中,除了考虑到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因素之外,本申请还考虑了尾流因素的影响,使得安装测风塔位置的选择考虑了已建成风电场中尾流效应对测风塔测风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测风塔测风的准确度;进一步的,本申请了还考虑了测风塔的风资源监测、发电量后评估与超短期功率预测三种功能,并量化出了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最终安装测风塔位置的选择也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使得有利于最终确定生产运行测风塔的安装位置的全局最优解,进而有利于建立后期测风塔可以得到对整个风电场更具有代表性的测风数据,能够为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网格的交点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
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将选择出的一个备选位置确定为安装所述测风塔的位置,其中,所述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要求的程度;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发电量后评估要求的程度;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超短期功率预测要求的程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包括:
确定包括所述风电场场址的矩形区域;
以所述风电场场址内风电机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边长,对所述矩形区域划分网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包括:
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与风电机组的海拔差小于100米且与每台风电机组的距离大于2倍风轮直径的备选位置,选择出来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一备选位置集合;
以风电场中心为圆心,在所述第一备选位置集合中将主风向反方向的180度扇区内的备选位置排除,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二备选位置集合;
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排除平均湍流强度大于所述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三备选位置集合;
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和所述风电场场址的大小,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尾流折减率小于该平均值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第四备选位置集合;
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水平偏差的绝对值以及入流角的绝对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水平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入流角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平均值;排除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大于第一平均值、水平偏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平均值且入流角的绝对值大于第三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五备选位置集合;
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风加速因数在该平均值正负5%范围内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包括:
计算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所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程度;
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所述选址指数最大的一个备选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
<mrow> <mi>A</mi> <mo>=</mo> <mn>1</mn> <mo>-</mo> <mover> <mrow> <mi>X</mi> <mi>Y</mi> <mi>Z</mi> </mrow> <mo>&amp;OverBar;</mo> </mover> </mrow>
其中,A是选址指数;X是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 X1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2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3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vmast为备选位置的平均风速;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的平均值;c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的平均值;k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Y是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为风电机组的发电量的平均值;Qmast为备选位置的理论电量;Z是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pturbine为风电机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pmast为备选位置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pn为风电机组额定功率;n为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功率个数。
6.一种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对风电场场址划分网格,网格的交点为安装测风塔的备选位置;
第一选择模块,用于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出满足地形因素、障碍物因素、测风塔的代表性以及尾流因素要求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第二选择模块,用于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一个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备选位置,将选择出的一个备选位置确定为安装所述测风塔的位置,其中,所述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要求的程度;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发电量后评估要求的程度;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超短期功率预测要求的程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包括:
区域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所述风电场场址的矩形区域;
划分单元,用于以所述风电场场址内风电机组之间的最小距离为边长,对所述矩形区域划分网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选择模块,包括:
地形选择单元,用于在所有备选位置中选择与风电机组的海拔差小于100米且与每台风电机组的距离大于2倍风轮直径的备选位置,选择出来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一备选位置集合;
障碍物选择单元,用于以风电场中心为圆心,在所述第一备选位置集合中将主风向反方向的180度扇区内的备选位置排除,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二备选位置集合;
湍流强度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计算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平均湍流强度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二备选位置集合中排除平均湍流强度大于所述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三备选位置集合;
尾流折减率选择单元,用于根据预设时段的时间序列的测风数据和所述风电场场址的大小,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计算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尾流折减率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尾流折减率小于该平均值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第四备选位置集合;
第一代表性选择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水平偏差的绝对值以及入流角的绝对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水平偏差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二平均值;计算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入流角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第三平均值;排除所述第四备选位置集合中主风向上的湍流强度大于第一平均值、水平偏差的绝对值大于第二平均值且入流角的绝对值大于第三平均值的备选位置,剩余的备选位置组成第五备选位置集合;
第二代表性选择单元,用于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计算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所有备选位置的风加速因数的平均值,在所述第五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风加速因数在该平均值正负5%范围内的备选位置,选择出的备选位置组成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选择模块,包括:
选址指数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所述选址指数表示备选位置满足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以及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的程度;
备选位置选择单元,用于在所述初选备选位置集合中选择出所述选址指数最大的一个备选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备选位置选择单元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每个备选位置的选址指数:
<mrow> <mi>A</mi> <mo>=</mo> <mn>1</mn> <mo>-</mo> <mover> <mrow> <mi>X</mi> <mi>Y</mi> <mi>Z</mi> </mrow> <mo>&amp;OverBar;</mo> </mover> </mrow>
其中,A是选址指数;X是风资源监测选址指数; X1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2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尺度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X3为备选位置与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形状参数的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平均风速的平均值;vmast为备选位置的平均风速;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的平均值;c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尺度参数;为风电机组位置的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的平均值;kmast为备选位置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Y是发电量后评估选址指数;为风电机组的发电量的平均值;Qmast为备选位置的理论电量;Z是超短期功率预测选址指数;pturbine为风电机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平均值;pmast为备选位置的发电功率时间序列;pn为风电机组额定功率;n为发电功率时间序列的功率个数。
CN201710474056.4A 2017-06-21 2017-06-21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2925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4056.4A CN107292514B (zh) 2017-06-21 2017-06-21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74056.4A CN107292514B (zh) 2017-06-21 2017-06-21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2514A true CN107292514A (zh) 2017-10-24
CN107292514B CN107292514B (zh) 2020-08-21

Family

ID=60097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74056.4A Active CN107292514B (zh) 2017-06-21 2017-06-21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92514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7543A (zh) * 2017-12-28 2018-04-27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资源评估设备
CN109657839A (zh) * 2018-11-22 2019-04-19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CN110580263A (zh) * 2018-05-21 2019-12-1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生成风资源数据报告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68942A (zh) * 2019-11-11 2020-04-07 许昌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周边环境的风电机组的性能评估方法
CN111967205A (zh) * 2020-08-14 2020-11-2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风加速因子的测风塔微观选址方法
CN112700349A (zh) * 2019-10-22 2021-04-2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测风塔选址方法和装置
CN113344247A (zh) * 2021-05-12 2021-09-03 广东华联云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设施选址预测方法与系统
CN115310866A (zh) * 2022-09-27 2022-11-08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备选址评估方法
CN115564161A (zh) * 2022-03-23 2023-01-03 师亚琦 一种智慧电网发电设施工程项目建设评估分析方法
CN116167655A (zh) * 2023-02-14 2023-05-26 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短期补充测风的发电量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2801A (zh) * 2016-08-31 2017-02-01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风电场风区划分方法及该风电场风区测风塔位置的选择方法
CN106649987A (zh) * 2016-11-14 2017-05-1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测风塔设立方案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0678014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南京天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区域的风资源评估测风塔选址优化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2801A (zh) * 2016-08-31 2017-02-01 江西省电力设计院 一种风电场风区划分方法及该风电场风区测风塔位置的选择方法
CN106649987A (zh) * 2016-11-14 2017-05-10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测风塔设立方案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06780147A (zh) * 2016-12-29 2017-05-31 南京天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区域的风资源评估测风塔选址优化装置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包小庆 等: "风电场测风塔选址方法", 《资源节约与环保》 *
周强 等: "WT软件在风电场测风塔选址及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风能》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7543A (zh) * 2017-12-28 2018-04-27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风资源评估设备
CN110580263A (zh) * 2018-05-21 2019-12-1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生成风资源数据报告的方法及系统
CN109657839B (zh) * 2018-11-22 2023-05-26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CN109657839A (zh) * 2018-11-22 2019-04-19 天津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风电功率预测方法
CN112700349A (zh) * 2019-10-22 2021-04-23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测风塔选址方法和装置
CN112700349B (zh) * 2019-10-22 2023-11-0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测风塔选址方法和装置
CN110968942A (zh) * 2019-11-11 2020-04-07 许昌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周边环境的风电机组的性能评估方法
CN111967205A (zh) * 2020-08-14 2020-11-2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风加速因子的测风塔微观选址方法
CN113344247A (zh) * 2021-05-12 2021-09-03 广东华联云谷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设施选址预测方法与系统
CN115564161A (zh) * 2022-03-23 2023-01-03 师亚琦 一种智慧电网发电设施工程项目建设评估分析方法
CN115564161B (zh) * 2022-03-23 2023-11-17 甘肃电通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电网发电设施工程项目建设评估分析方法
CN115310866B (zh) * 2022-09-27 2023-01-17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备选址评估方法
CN115310866A (zh) * 2022-09-27 2022-11-08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装备选址评估方法
CN116167655A (zh) * 2023-02-14 2023-05-26 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短期补充测风的发电量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
CN116167655B (zh) * 2023-02-14 2024-02-23 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短期补充测风的发电量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92514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92514A (zh) 风电场生产运行测风塔选址方法及装置
Li 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olid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n dual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Schallenberg-Rodriguez A methodological review to estimate techno-economical wind energy production
Lu et al. Wind power evaluation and utilization over a reference high-rise building in urban area
Juan et al. Numerical assessments of wind power potential and installation arrangements in realistic highly urbanized areas
CN101592538B (zh) 一种基于实测数据风电场稳态输出功率的计算方法
CN104992250A (zh) 一种高海拔山地风电场微观选址方法
Van Sark et al. Do we really need rotor equivalent wind speed?
Gutierrez et al. Impacts of the low-level jet's negative wind shear on the wind turbine
Jiang et 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wind resources and the low-carbon economy: An empirical study in the Alxa and Xilin Gol Leagues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US20110166787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locating wind turbines
Kozmar et al. Complex terrain effects on wake characteristics of a parked wind turbine
Winslow Urban wind generation: compar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s at Clark University in Worcester, Massachusetts
CN108897932A (zh) 一种风电场现场微观选址室内实现的方法
CN108062722B (zh) 基于风速变异系数的山地风电场模型风机机械功率计算方法
CN110598939A (zh) 一种提高测风效率及测风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Romanić et al. 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in complex urban environment
Chourpouliadis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wer production and noise emissions impact from two wind farms
Haase et al. Building augmented wind turbines-BAWT: Integrated solutions and technologies of small wind turbines
Shreif et al. Wind resource assessment for southern part of Libya: Case study of Hun
CN106786734A (zh) 电网风电场接入选址方法
CN107967543A (zh) 一种风资源评估设备
CN106771370A (zh) 一种风机测风仪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310375A (zh) 基于流体动力学模型的风电机组机舱传递函数拟合方法
Le Thanh et al. Characterizing a 40-MW Modern Wind Power Plant by Field Data Measurem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