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7655B - 麦克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麦克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7655B
CN107277655B CN201710576153.4A CN201710576153A CN107277655B CN 107277655 B CN107277655 B CN 107277655B CN 201710576153 A CN201710576153 A CN 201710576153A CN 107277655 B CN107277655 B CN 1072776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module
microphone apparatus
electric signal
radio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61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7655A (zh
Inventor
林佳忠
江棹宽
赖建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61193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643188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rry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77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7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Abstract

一种麦克风装置,包括一第一收音模块、一第二收音模块及一集音槽。第一收音模块接收一声源讯号而输出一第一电子讯号。第二收音模块接收声源讯号而输出一第二电子讯号。第一收音模块耦接第二收音模块,第一电子讯号的相位与第二电子讯号的相位彼此相反。第一收音模块与集音槽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收音模块与集音槽之间的距离,另一声源讯号通过集音槽而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

Description

麦克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麦克风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消除远场噪音的麦克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个人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已是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用户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另外,为了能使用电子产品进行通话,配有麦克风的耳机麦克风也是常见的配件。
为了兼顾收听声音以及收集声音两项功能,传统耳机麦克风是采用耳机与麦克风分离的设计,两者再通过讯号线或简单的机构彼此相连。如此,可使耳机贴近耳朵,并使麦克风贴近嘴部。然而,这样的设计使得麦克风同时也会收入环境噪音,使得使用者的声音的清晰度大受影响。进一步来说,现今麦克风的收音效能及稳定性均已获得提升,不论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抑或是在高速移动中,都能保持清晰流畅的通话质量。然而,由于用以收音的振膜(diaphragm)为一平面(plane),故会产生相位噪音(phase noise),也就是发声者以及其周遭的环境噪音都会传到接听者的耳朵里,而干扰接听者对音讯的了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麦克风装置,可在收音时消除远场的环境噪音并维持近场收音的效果,从而提升麦克风的收音质量。
本发明的麦克风装置,包括一第一收音模块、一第二收音模块及一集音槽。第一收音模块接收一声源讯号而输出一第一电子讯号。第二收音模块接收声源讯号而输出一第二电子讯号。第一收音模块耦接第二收音模块,第一电子讯号的相位与第二电子讯号的相位彼此相反。第一收音模块与集音槽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收音模块与集音槽之间的距离,另一声源讯号通过集音槽而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位于集音槽与第二收音模块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音槽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另一声源讯号通过第二开口进入集音槽,并通过第一开口往第一收音模块传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开口朝向第一收音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装置包括一导音信道,其中导音信道连接于第一开口且向第一收音模块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装置包括一声阻组件,其中声阻组件配置于第一开口或导音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一开口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音槽具有一底端,底端与第二开口彼此相对,集音槽的内径从底端向第二开口渐增。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装置包括一外壳,其中第一收音模块、第二收音模块及集音槽配置于外壳内,外壳具有一开槽及多个开孔,开槽对位于集音槽,这些开孔对位于第一收音模块及第二收音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及多个侧壁,顶壁与底壁彼此相对,各侧壁连接于顶壁与底壁之间,开槽位于顶壁、底壁及这些侧壁的其中之一,这些开孔分别位于顶壁、底壁及各侧壁而环绕第一收音模块及第二收音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具有多个凸肋,集音槽通过这些凸肋而定位于外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集音槽与第一收音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
本发明提供一种麦克风装置,其包括第一收音模块以及第二收音模块。第一收音模块具有第一输出端,接收声源讯号而经由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电子讯号。第二收音模块具有第二输出端,相邻设置于第一收音模块旁以接收声源讯号,并由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电子讯号。第一收音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耦接第二收音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且第一电子讯号的相位与第二电子讯号的相位彼此相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包括第一振膜、第一极片,而上述的第二收音模块包括第二振膜与第二极片。上述的声源讯号驱动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同时振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及第二收音模块是由至少两个双指向性麦克风组成,且第一振膜相对于第一极片的作动方向与第二振膜相对于第二极片的作动方向彼此相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具有第一收音孔,第二收音模块具有第二收音孔。第一收音孔的开口方向与该第二收音孔的开口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及第二收音模块是由至少两个全指向性麦克风组成,且第一振膜相对于第一极片的作动方向与第二振膜相对于第二极片的作动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具有第一收音孔,而第二收音模块具有第二收音孔。第一收音孔的开口方向与第二收音孔的开口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还包括第一放大器。此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耦接第一极片,以响应于第一振膜的振动而输出第一电子讯号至第一输出端。第二收音模块还包括第二放大器,此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耦接第二极片,以响应于第二振膜的振动而输出第二电子讯号至第二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收音模块还包括第一壳体且第二收音模块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一振膜与第一极片配置于第一壳体形成的第一空间内,而第二振膜与第二极片配置于第二壳体形成的第二空间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放大器包括正相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包括反相放大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装置还包括一放大器。此放大器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以接收第一电子讯号与第二电子讯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装置还包括壳体。第一收音模块与第二收音模块配置于壳体形成的空间内,以经由同一收音孔接收声源讯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输出端是通过并接方式,以达到讯号互相抵消。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麦克风装置还包括校正电路。此校正电路耦接第一收音模块与第二收音模块而接收第一电子讯号与第二电子讯号,以对第一电子讯号与第二电子讯号进行匹配校正。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范例实施例中,麦克风装置包括两个收音模块。此两个收音模块各自的输出端相互并接,以达到远场噪音产生的电子讯号的互相抵消。此外,麦克风装置还包括集音槽,集音槽距离两个收音模块的其中之一较近,使近场音讯能够通过集音槽而传递至两个收音模块的其中之一,以维持近场收音的效果。如此,麦克风装置的收音质量可大幅提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集音槽的剖面图。
图6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的方块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讯号的电压相位的范例示意图。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图9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图1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2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40、60、70:麦克风装置
12:导音通道
14:外壳
14a:开槽
14b:开孔
142:顶壁
144:底壁
146:侧壁
100、410、610、710:第一收音模块
200、420、620、720:第二收音模块
110、410_out、610_out、710_out:第一输出端
210、420_out、620_out、720_out:第二输出端
300:集音槽
300a:第一开口
300b、300b’:第二开口
300c底端
au1:声源讯号
S1:第一电子讯号
S2:第二电子讯号
R:凸肋
S_output:输出讯号
30:耳机麦克风
400:耳机
31:延伸结构
D1:声压方向
411、611、711、421、621:振膜
412、612、712、422、622:极片
413、613、713、423、623:基板
414、614、714、424、624:音频处理集成电路
415、615、425、625、715:壳体
416、616、426、626:支撑板
h11、h21、h71:收音孔
h12、h13、h22、h23、h72:孔隙
E1、E2:麦克风单元
D2~D7:方向
F1、F3、F2、IF1、F4:放大器
C1~C4:电容
Z1~Z8:阻抗组件
a1、b1:输出端子
a2、b2:地端
S1_p、S2_p:输出电子讯号
S1_n、S2_n:地端电子讯号
430:校正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10包括一第一收音模块100及一第二收音模块200。第一收音模块100用以接收一声源讯号(如远场噪音)而输出一第一电子讯号。第二收音模块200用以接收所述声源讯号(如远场音频)而输出一第二电子讯号。其中,第一收音模块100耦接第二收音模块200,且第一电子讯号的相位与第二电子讯号的相位彼此相反,以达到远场噪音产生的电子讯号的互相抵消。
本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10还包括一集音槽300。第一收音模块100位于集音槽300与第二收音模块200之间,以使第一收音模块100与集音槽3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收音模块200与集音槽300之间的距离。从而,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可通过集音槽300而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100。据此,可增加所述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100的讯号强度,以避免所述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因第一收音模块100及第二收音模块200的所述音频抵消作用而被抵消,从而维持近场收音的效果。如此,麦克风装置10的收音质量可大幅提升。在本实施例中,集音槽300与第一收音模块100之间的距离例如小于10毫米,以使集音槽300能够有效地将所述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100。
图2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集音槽300具有一第一开口300a及一第二开口300b,第一开口300a朝向第一收音模块100。所述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可通过第二开口300b进入集音槽300,并通过第一开口300a向第一收音模块100传递。其中,第二开口300b的面积例如大于第一开口300a的面积,以使集音槽300有良好的集音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10包括一导音信道12,导音信道12连接于第一开口300a且向第一收音模块100延伸,使所述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通过导音通道12的导引而更完整地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100。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依需求在第一开口300a或导音信道12配置金属网或泡棉等声阻组件,以调整特定频段的声音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麦克风装置10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一外壳14,第一收音模块100、第二收音模块200及集音槽300配置于外壳14内。外壳14具有一开槽14a及多个开孔14b,开槽14a对位于集音槽300以使所述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可通过开槽14a而到达集音槽300,这些开孔14b对位于第一收音模块100及第二收音模块200以使所述声源讯号(如远场音频)可通过开槽14b而到达第一收音模块100及第二收音模块200。
如图2所示,外壳14具有多个凸肋R,集音槽300通过这些凸肋R而定位于外壳1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其他适当结构来定位集音槽300,或者,集音槽300可一体成型地连接于外壳14,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3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及图2,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外壳14具有一顶壁142、一底壁144及多个侧壁146,顶壁142与底壁144彼此相对,各侧壁146连接于顶壁142与底壁144之间。开槽14a仅位于顶壁142,以接收沿特定方向传递至集音槽300的所述另一声源讯号(如近场音频)。这些开孔14b分别位于顶壁142、底壁144及各侧壁146而环绕第一收音模块100及第二收音模块200,以接收沿所有方向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100及第二收音模块200的所述声源讯号(如远场音频)。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14的开槽14a可位于底壁144或这些侧壁146的其中之一,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以下通过图式对此举例说明。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外壳14的开槽14a不是如图1所示位于顶壁142,而是位于这些侧壁146的其中之一。
为了使集音槽有更好的集音效果,可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设计,如下述。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集音槽的剖面图。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集音槽300的第二开口300b’与集音槽300的底端300c彼此相对,集音槽300的内径从其底端300c向第二开口300b’渐增,以提升集音槽300的集音效果。
以下进一步说明上述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通过两个收音模块消除远场噪音的详细方式。
图6是图1的麦克风装置的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6,麦克风装置10用以撷取外部的声源讯号au1,并将声源讯号au1转换为电子音频讯号。第一收音模块100接收声源讯号au1,第二收音模块200相邻设置于第一收音模块100旁而同时接收声源讯号au1。以电容式麦克风为例,第一收音模块100可包括第一振膜,而上述的第二收音模块200可包括第二振膜。上述的声源讯号au1可驱动第一振膜与第二振膜同时振动。第一收音模块100具有第一输出端110,接收声源讯号au1而经由第一输出端110输出第一电子讯号S1。第二收音模块具有第二输出端210,并据以由第二输出端210输出第二电子讯号S2。需说明的是,在此,第一电子讯号S1与第二电子讯号S2为基于声源讯号au1中的远场成份而产生的电子音频讯号,而所述的远场成份例如是声源讯号au1中的背景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音模块100的第一输出端110耦接第二收音模块200的第二输出端210,且第一电子讯号S1的相位与第二电子讯号S2的相位彼此相反。基于此,第一输出端110与第二输出端210是通过并接方式,以达到第一电子讯号S1与第二电子讯号S2的互相抵消。举例来说,图7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电子讯号的电压相位的范例示意图。请参照图7,第一电子讯号S1的电压相位与第一电子讯号S2的电压相位互为反相。于是,通过并接第一输出端110与第二输出端210,第一电子讯号S1与第二电子讯号S2的互相抵消而产生维持于特定电压相位(例如:0伏特)的输出讯号S_output。因此,本发明的麦克风装置可在收音过程将远场声音噪声滤除,以提升麦克风装置的收音质量。
图8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应用示意图。请参照图6至图8,耳机麦克风30可包括麦克风装置10以及耳机400。耳机400通过耳罩贴近用户的耳朵,麦克风装置10设置于一延伸结构31的末端而让麦克风装置10可贴近用户的嘴部。换言之,麦克风装置10的第一收音模块100与第二收音模块200相邻地设置于延伸结构31上。麦克风装置10通过结构上或电路上的设计致使第一电子讯号S1与第二电子讯号S2互为反相。于是,通过并接第一收音模块100的输出端与第二收音模块200的输出端,耳机麦克风30可将属于远场成份的背景噪音滤除,使得人声的收音效果更为清晰。须说明的是,图8虽然是以麦克风装置10设置于耳机麦克风上为应用范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举例而言,本发明的麦克风装置也可设置于头戴式麦克风或免持听筒麦克风上。
以下将列举更多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图9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9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先参照图9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音模块410及第二收音模块420例如是由至少两个双指向性麦克风组成。麦克风装置40包括第一收音模块410以及第二收音模块420,第一收音模块410相邻设置于第二收音模块420旁边以一同接收沿声压方向D1传递而来的声源讯号。第一收音模块410包括第一振膜411、第一极片412、基板413、音频处理集成电路414、第一壳体415,以及支撑板416。第二收音模块420包括第二振膜421、第二极片422、基板423、音频处理集成电路424、第一壳体425,以及支撑板426。
进一步来说,第一壳体415与基板413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第二壳体425与基板423形成的第二空间彼此隔绝且独立。第一振膜411、第一极片412、音频处理集成电路414,以及支撑板416配置于第一壳体415与基板413形成的第一空间中,而第二振膜421、第二极片422、音频处理集成电路424,以及支撑板426配置于第一壳体425与基板423形成的第二空间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振膜411与第一极片412形成一个麦克风单元E1的两电极。基板413可以为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其上设置有音频处理集成电路414,且基板413上具有底部孔隙h12。支撑板416用以支撑第一极片412,且支撑板416与第一极片412上具有多个孔隙(例如:孔隙h13)。
第一收音模块410具有第一收音孔h11,声源讯号沿声压方向D1通过第一收音孔h11而向第一振膜411施压。当第一振膜411开始接收声源讯号的音波时,第一振膜411开始振动,造成电容值的改变,因而导致麦克风单元E1的输出电压的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收音模块420的构造与作动原理与第一收音模块410的构造与作动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需说明的是,相较于第一收音模块410,第二收音模块420是以上下颠倒的方式摆放。换言之,第一收音孔h11的开口方向与该第二收音孔h21的开口方向朝向相反的方向。如此一来,当第一收音模块410是通过顶部的第一收音孔h11进行收音时,第二收音模块420是通过底部的孔隙h22进行收音。更详细而言,声源讯号沿声压方向D1通过孔隙h22与孔隙h23而向第二振膜421施压。当第二振膜421开始接收声源讯号的音波时,第二振膜421开始振动,造成电容值的改变,因而导致麦克风单元E2的输出电压的改变。整体来看,当第一收音模块410与第二收音模块420一同接收沿声压方向D1传递的声源讯号时,第一振膜411相对于第一极片412的作动方向D2与第二振膜421相对于第二极片422的作动方向D3彼此相反。
基于此,请再参照图9B,第一收音模块410还包括第一放大器F1、电容C1,以及阻抗组件Z1~Z2。此第一放大器F1的输入端耦接麦克风单元E1的第一极片412,以响应于第一振膜411的振动而输出的第一电子讯号至第一输出端410_out。在此,第一输出端410_out包括输出端子a1与地端a2,第一收音模块410输出的第一电子讯号包括第一输出电子讯号S1_p与第一地端电子讯号S1_n。
相似的,第二收音模块420还包括第二放大器F2、电容C2,以及阻抗组件Z3~Z4。此第二放大器F2的输入端耦接麦克风单元E2的第二极片422,以响应于第二振膜421的振动而输出第二电子讯号至第二输出端420_out。在此,第二输出端420_out包括输出端子b1与地端b2,第二收音模块420输出的第二电子讯号包括第二输出电子讯号S2_p与第二地端电子讯号S2_n。
第一输出端410_out耦接第二输出端420_out。更详细而言,第一输出端410_out的输出端子a1耦接第二输出端420_out的输出端子b1,而第一输出端410_out的地端a2耦接第二输出端420_out的地端b2。在第一输出端410_out并接第二输出端420_out的情况下,由于麦克风单元E1中第一振膜411相对于第一极片412的作动方向D2与麦克风单元E2中第二振膜421相对于第二极片422的作动方向D3彼此相反,因此基于声源讯号的远场成份而产生的第一输出电子讯号S1_p与第二输出电子讯号S2_p可互相抵消。如此一来,麦克风装置40可将基于远场噪音而产生的讯号成份滤除,以提升其收音质量。
图10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10,本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41同样包括第一收音模块410与第二收音模块420。第一收音模块410的第一输出端410_out与第二收音模块420的第二输出端420_out相互并接。与前述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40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麦克风装置41还包括校正电路430。校正电路430耦接第一收音模块410与第二收音模块420,而接收第一收音模块410输出的第一电子讯号与第二收音模块420输出的第二电子讯号。校正电路430对第一电子讯号与第二电子讯号进行匹配校正,以确保基于声源讯号的远场成份而产生的第一电子讯号与第二电子讯号可完全抵消。在图10的范例中,校正电路430耦接于第一输出端410_out的输出端子a1与第二输出端420_out的输出端子b1之间,而校正电路430例如是由电阻与电容而组成的RC电路,本发明对此并不限制。
图1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1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先参照图11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音模块610及第二收音模块620例如是由至少两个全指向性麦克风组成。麦克风装置60包括第一收音模块610以及第二收音模块620,第一收音模块610相邻设置于第二收音模块620旁边以一同接收沿声压方向D1传递而来的声源讯号。第一收音模块610包括第一振膜611、第一极片612、基板613、音频处理集成电路614、第一壳体615,以及支撑板616。第二收音模块620包括第二振膜621、第二极片622、基板623、音频处理集成电路624、第一壳体625,以及支撑板626。
进一步来说,第一壳体615与基板613形成的第一空间与第二壳体625与基板623形成的第二空间彼此隔绝且独立。第一振膜611、第一极片612、音频处理集成电路614,以及支撑板616配置于第一壳体615与基板613形成的第一空间中,而第二振膜621、第二极片622、音频处理集成电路624,以及支撑板626配置于第一壳体625与基板623形成的第二空间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音模块610的构造与作动原理与图9A所示的第一收音模块410的构造与作动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收音模块620的构造与作动原理与图9A所示的第一收音模块410的构造与作动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收音模块610与第二收音模块620是以收音孔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而摆放。换言之,第一收音模块610的第一收音孔h11的开口方向与第二收音模块620的第二收音孔h21的开口方向朝向相同的方向。如此一来,当第一收音模块610是通过顶部的第一收音孔h11进行收音时,第二收音模块620同样是通过顶部的第二收音孔h21进行收音。更详细而言,声源讯号沿声压方向D1分别通过第一收音孔h11与第二收音孔h21而向第一振膜611与第二振膜621施压。整体来看,当第一收音模块410与第二收音模块420一同接收沿声压方向D1传递的声源讯号时,声源讯号驱动第一振膜611与第二振膜621同时振动,且第一振膜611相对于第一极片612的作动方向D4与第二振膜621相对于第二极片622的作动方向D5彼此相同。
基于此,请再参照图11B,第一收音模块610还包括第一放大器F3、电容C3,以及阻抗组件Z5~Z6。此第一放大器F3的输入端耦接麦克风单元E1的第一极片612,以响应于第一振膜611的振动而输出的第一电子讯号至第一输出端610_out。在此,第一输出端610_out包括输出端子a1与地端a2,第一收音模块610输出的第一电子讯号包括第一输出电子讯号S1_p与第一地端电子讯号S1_n。相似的,第二收音模块620还包括第二放大器IF1、电容C2,以及阻抗组件Z7~Z8。此第二放大器IF1的输入端耦接麦克风单元E2的第二极片622,以响应于第二振膜621的振动而输出第二电子讯号至第二输出端620_out。在此,第二输出端620_out包括输出端子b1与地端b2,第二收音模块620输出的第一电子讯号包括第二输出电子讯号S2_p与第二地端电子讯号S2_n。
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大器F3包括一正相放大器,而第二放大器IF1包括一反相放大器。虽然麦克风单元E1中第一振膜611相对于第一极片612的作动方向D4与麦克风单元E2中第二振膜621相对于第二极片622的作动方向D5彼此相同,但第二放大器IF1可将麦克风单元E2产生的第二电子讯号转换为反向的。因此,在第一输出端610_out并接第二输出端620_out的情况下,基于声源讯号的远场成份而产生的第一输出电子讯号S1_p与第二输出电子讯号S2_p可互相抵消。如此一来,麦克风装置60可将基于远场噪音而产生的讯号成份滤除,以提升其收音质量。
图12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12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绘示的麦克风装置的电路示意图。请先参照图12B,麦克风装置70可包括第一收音模块710、第二收音模块720、基板713、音频处理集成电路714,以及壳体715。第一收音模块710包括第一振膜711与第一极片712,而第二收音模块720包括第二振膜721与第二极片722。沿声压方向D1而传递的声源讯号驱动第一振膜711与第二振膜721同时振动。第一振膜711与第二振膜721的材质为可导电的材质,而第一极片712与第二极片722可以为驻极体物质所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振膜711与第二振膜721可以为一驻极体物质所构成,而第一极片712与第二极片722的材质为可导电的材质。第一极片712与第二极片722上具有多个孔隙(例如孔隙h72)。
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音模块710与第二收音模块720各自为由振膜与极片而组成的麦克风单元。第一收音模块710与第二收音模块720配置于壳体715与基板714形成的空间内,以经由同一收音孔h71接收外部的声源讯号。此外,第一振膜711设置于第一极片712的上方,但第二振膜721设置于第二极片722的下方。也就是说,当声源讯号穿过收音孔h71向第一振膜711与穿过收音孔h71以及孔隙h72向地二振膜721施压时,第一振膜711往靠近第一极片712的方向D6移动,但第二振膜711往远离第二极片722的方向D7移动。换言之,第一振膜711相对于第一极片712的作动方向与第二振膜721相对于第二极片722的作动方向彼此相反。
请再参照图12B,第一收音模块710的第一输出端710_out耦接第二收音模块720的第二输出端720_out。换言之,第一收音模块710与第二收音模块720相互并接。麦克风装置70还包括放大器F4、电容C5、阻抗组件Z9~Z10。放大器F4的输入端耦接第一输出端710_out与第二输出端720_out,以接收第一电子讯号S1与第二电子讯号S2。在第一收音模块710的第一输出端710_out并接第二收音模块720的第二输出端720_out的情况下,由于第一振膜711相对于第一极片712的作动方向与第二振膜721相对于第二极片722的作动方向彼此相反,基于声源讯号的远场成份而产生的第一电子讯号S1与第二电子讯号S2可互相抵消(如图7所示)。如此一来,麦克风装置70可将基于远场噪音而产生的讯号成份滤除,以提升其收音质量。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麦克风装置包括第一收音模块及第二收音模块。第一收音模块及第二收音模块各自的输出端相互并接,以达到远场噪音产生的电子讯号的互相抵消。此外,麦克风装置还包括集音槽,集音槽距离第一收音模块的较近且距离第二收音模块较远,使近场音讯能够通过集音槽而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据此,可增加近场音讯传递至第一收音模块的讯号强度,以避免近场音讯因第一收音模块及第二收音模块的所述音频抵消作用而被抵消,从而维持近场收音的效果。如此,麦克风装置的收音质量可大幅提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收音模块,接收一声源讯号而输出一第一电子讯号;
一第二收音模块,接收该声源讯号而输出一第二电子讯号,其中该第一收音模块耦接该第二收音模块,该第一电子讯号的相位与该第二电子讯号的相位彼此相反;以及
一集音槽,该第一收音模块与该集音槽之间的距离小于该第二收音模块与该集音槽之间的距离,另一声源讯号通过该集音槽而传递至该第一收音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收音模块位于该集音槽与该第二收音模块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集音槽具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该另一声源讯号通过该第二开口进入该集音槽,并通过该第一开口向该第一收音模块传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开口朝向该第一收音模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音通道,其中该导音通道连接于该第一开口且向该第一收音模块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声阻组件,其中该声阻组件配置于该第一开口或该导音通道。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开口的面积大于该第一开口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集音槽具有一底端,该底端与该第二开口彼此相对,该集音槽的内径从该底端向该第二开口渐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其中该第一收音模块、该第二收音模块及该集音槽配置于该外壳内,该外壳具有一开槽及多个开孔,该开槽对位于该集音槽,所述多个开孔对位于该第一收音模块及该第二收音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具有一顶壁、一底壁及多个侧壁,该顶壁与该底壁彼此相对,各该侧壁连接于该顶壁与该底壁之间,该开槽位于该顶壁、该底壁及该些侧壁的其中之一,所述多个开孔分别位于该顶壁、该底壁及各该侧壁而环绕该第一收音模块及该第二收音模块。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外壳具有多个凸肋,该集音槽通过所述多个凸肋而定位于该外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麦克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集音槽与该第一收音模块之间的距离小于10毫米。
CN201710576153.4A 2016-10-24 2017-07-14 麦克风装置 Active CN1072776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4222 2016-10-24
TW105134222 2016-10-24
CN201611009024 2016-11-16
CN2016110090249 2016-11-16
TW106119395 2017-06-12
TW106119395A TWI643188B (zh) 2016-10-24 2017-06-12 麥克風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655A CN107277655A (zh) 2017-10-20
CN107277655B true CN107277655B (zh) 2019-07-26

Family

ID=6007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6153.4A Active CN107277655B (zh) 2016-10-24 2017-07-14 麦克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7765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288A (zh) * 2010-04-19 2010-09-29 北京东微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的模拟降噪系统及方法
CN103856861A (zh) * 2014-03-11 2014-06-1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系统、降噪耳机和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02250080A1 (en) * 2001-02-14 2002-08-28 Gentex Corporation Vehicle accessory microphon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288A (zh) * 2010-04-19 2010-09-29 北京东微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麦克风的模拟降噪系统及方法
CN103856861A (zh) * 2014-03-11 2014-06-11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主动降噪系统、降噪耳机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655A (zh) 2017-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8068B (zh) 具有不同高度的组合件的梯度微机电系统麦克风
US8649545B2 (en) Microphone unit
CN112584278B (zh) 耳机系统及其双麦克风组件
US20070286445A1 (en) Microphone Assembly with Preamplifi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762991B2 (en) Passive noise-cancellation of an in-ear headset module
US8107652B2 (en) Controlled leakage omnidirectional 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 element
US20090097687A1 (en) Diaphragm for a Condenser Microphone
TWI643188B (zh) 麥克風裝置
CN202424980U (zh) 具备耳机功能的麦克风组装体
US10026391B2 (en) Microphone device with two sounds receiving modules and sound collecting trough
CN107277655B (zh) 麦克风装置
US8861777B2 (en) Vibrating element
US9420365B2 (en) Silicon condenser microphone
CN207124767U (zh) 一种微机电系统麦克风及声学设备
TWI790575B (zh) 矽基麥克風裝置及電子設備
TWI790574B (zh) 矽基麥克風裝置及電子設備
TWI790578B (zh) 矽基麥克風裝置及電子設備
CN104936111A (zh) 压电扬声器
CN201813508U (zh) 整合式耳机
CN107396269A (zh) 一种微机电系统麦克风及声学设备
CN206332794U (zh) 入耳式降噪耳机
JP3997283B2 (ja) コンデンサマイクロホン
WO2021248930A1 (zh) 硅基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04814B (zh) 收音結構及電子裝置
WO2022057199A1 (zh) 硅基麦克风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