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7370A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77370A CN107277370A CN201710625438.2A CN201710625438A CN107277370A CN 107277370 A CN107277370 A CN 107277370A CN 201710625438 A CN201710625438 A CN 201710625438A CN 107277370 A CN107277370 A CN 1072773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nding image
- human face
- defogging
- focusing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72 buff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97 fo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73—Deblurring; Sharpe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上述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在去雾处理后的图像中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人脸区域,从而快速地找到对焦区域,提高了照片拍摄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拍照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和娱乐项目,然而拍照的场景往往是复杂多变的。例如,室内环境中光线往往比较昏暗,室外环境光线往往比较明亮。然而室外环境的天气更是变化莫测,对于晴天、雨雪、大雾等不同的天气,拍照时的需求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在拍摄过程中往往需要先找到一个对焦点进行拍摄,该对焦点能够在图像中有清晰的成像,通常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进行对焦,也可以通过拍摄装置自动进行对焦。通常在光线充足、环境明亮的情况下,拍摄装置能够很快地找准对焦点,然后再进行拍摄。然而,在光线昏暗、空气能见度较低的场景中拍摄时,拍摄装置通常很难找到拍摄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可以提高图像拍摄的效率。
一种对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一种对焦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去雾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对焦模块,用于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在拍摄过程中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再对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从而将人脸区域作为当前拍摄的对焦区域。去雾处理后的图像更加清晰,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人脸区域,从而快速地找到对焦区域,提高了照片拍摄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人脸区域的展示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原理图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可以理解,本发明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和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电子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可读指令。该计算机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对焦方法。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电子设备中的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运行提供环境。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等,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也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或穿戴式设备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对焦方法包括步骤202至步骤206。其中:
步骤202,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待处理图像是指针对当前拍摄场景拍摄的,用于定位当前拍摄场景中的对焦区域的图像。可以理解的是,该待处理图像可以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进行采集。图像采集装置是指采集图像的装置,例如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照相机、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摄像机等装置。
举例来说,通过移动终端拍摄照片时,用户需要通过移动终端输入拍照指令,移动终端在检测到该拍照指令之后,通过摄像头来拍摄照片。其中,拍照指令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物理按键或触屏操作触发的,也可以是语音指令等。在拍摄照片之前,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有一个对焦过程,该对焦过程中移动终端会找到一个对焦区域。在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找到对焦区域之后,再接收用户输入的拍照指令进行照片拍摄。
步骤204,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大雾、雨雪或者雾霾天气时,在户外拍摄时往往会受到影响,使拍摄出来的图像特别不清晰,看不清图像中的物体。同时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也是不容易找到对焦区域的。去雾处理是指去除图像中的使图像不清晰的雾气和沙尘等噪声,从而使图像还原的处理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去雾方式是指预先设置的对图像进行去雾处理的方式,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后,可以得到清晰的无雾图像。具体地,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雾浓度参数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其中,雾浓度参数是指表示待处理图像中雾浓度大小的相关参数,根据该雾浓度参数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处理,将待处理图像进行还原。
进一步地,待处理图像是由若干个像素组成的,每个像素都有对应的灰度值,同时每一个像素都有对应的RGB三通道值,用来表示图像中像素的颜色信息。其中,RGB三通道值是指表示待处理图像的红、绿、蓝等三个颜色分量大小的值。本实施例中,根据预设模型获取待处理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的雾浓度参数,根据雾浓度参数对待处理图像中每一个像素进行去雾处理。对待处理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进行去雾处理后,就可以得到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
举例来说,通过暗原色先验去雾算法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基于暗原色先验算法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的步骤包括:
获取大气散射模型
I(x)=J(x)t(x)+A(1-t(x))
其中,I(x)为观测到的图像信息,J(x)为来自目标的辐射信息,也就是复原后的无雾图像,x表示图像中某一像素的空间位置,t(x)为透射率,A为无穷远处的大气光值。大气光值可通过待处理图像的灰度图计算获取、也可通过大气光值与天气情况和当前时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在通常情况下,可选用图像中最大强度的像素作为大气光值的估测。假设A为已知值,待处理图像中RGB三个通道中存在通道值很低的通道,且该通道值接近于零,则可以得到:
由上式可以获取到透射率即为:
其中即为含雾图像在x领域的暗原色值,可以引入一个0到1之间的权值ω对透射率进行调节,则最终求取的雾浓度参数即透射率表达式如下:
为了保证去雾效果,可以对透射率设定一个阈值t0,那么无雾时景物的光线强度为:
根据获取的无雾时静物的光线强度则可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一般地,上式中透射率越大,表示待处理图像中的雾浓度越小,待处理图像与原始的无雾图像越接近,也就是说去雾处理的程度越小;相反,则说明待处理图像中的雾浓度越大,去雾处理的程度越大。
步骤206,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人脸区域确定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人脸区域是指待处理图像中人像的人脸所在的区域,将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后,再对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一般地,由于待处理图像是一个二维像素矩阵,所以在检测出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之后,可以通过坐标来表示人脸区域在待处理图像中的位置。
对焦区域是指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拍摄场景中光线汇聚在成像平面的区域,通常在经过图像采集装置成像后,该对焦区域对应的成像区域是最清晰的。一般地,图像采集装置可以通过调整透镜的位置来改变透镜到成像平面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焦功能,使不同的物体在成像平面中进行清晰地成像。其中,透镜是指将拍摄场景的光线进行汇聚的装置,成像平面是指将拍摄场景进行成像显示的装置。在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后,待处理图像的清晰度更高,这样可以快速地在待处理图像中检测到人脸区域。
更进一步地,在检测到人脸区域之后,可以获取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该区域面积可以表现出人脸区域在待处理图像中所占面积的大小。可以理解的是,区域面积可以用像素数量表示,也可以用人脸区域与待处理图像对应的像素数量的比例进行表示。获取人脸区域的区域面积,若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大于预设值,则将根据人脸区域确定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上述对焦方法,在拍摄过程中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再对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从而将人脸区域作为当前拍摄的对焦区域。去雾处理后的图像更加清晰,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人脸区域,从而快速地找到对焦区域,提高了照片拍摄的效率。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对焦方法包括步骤302至步骤308。其中:
步骤302,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对当前拍摄场景进行拍摄时,图像采集装置在不停的移动,而图像采集装置的显示屏上往往会显示当前拍摄场景的画面。也就是说,图像采集装置会定时采集当前拍摄场景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可以间隔预设时间获取一次待处理图像,然后再通过获取的待处理图像找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在图像采集装置定时获取当前拍摄场景的图像的过程中,可以将获取的每一张图像都作为待处理图像,也可以间隔一定时间再获取待处理图像。例如,图像采集装置会每间隔0.5秒采集一次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图像,并将采集的图像在显示屏上进行显示,然后每间隔一帧或多帧获取一次待处理图像。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可以包括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这两个图像采集装置针对同一拍摄场景进行拍摄。其中,第一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处理图像,从而通过待处理图像获取对焦区域;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根据该对焦区域进行对焦并拍摄图像。
步骤304,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雾浓度参数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更进一步地,获取待处理图像中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根据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分别对待处理图像中的RGB三个通道进行去雾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雾浓度参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大气光值和透射率;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可以包括:获取待处理图像中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透射率因子和大气光值;根据透射率因子获取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透射率;根据大气光值和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透射率分别对RGB三个通道进行去雾处理。
具体地,雾污染对RGB三个通道的影响不同,在采用去雾算法对图像整体去雾时,图像中G通道和B通道上的雾无法完全去除。进一步的,相同浓度的雾对RGB三个通道的影响不同,其中R通道的透射率最高、B通道的透射率最低、G通道的透射率位于两者之间;且在雾浓度增加时,RGB三个通道之间的差值也增大。本实施例中,对RGB三个通道预设透射率因子ωR、ωG、ωB,其中,
ωR=1
ωG=(0.9+0.1*t(x))2
ωB=(0.7+0.3*t(x))2
根据预设的透射率因子求取RGB三个通道每个通道的透射率tR、tG、tB。
tR=ωR*t(x)=t(x)
tG=ωG*t(x)=t(x)*(0.9+0.1*t(x))2
tB=ωB*t(x)=t(x)*(0.7+0.3*t(x))2
其中,t(x)为待处理图像的透射率,假设待处理图像的大气光值A为已知值,根据公式:
将上述公式中t(x)依次替换为tR、tG、tB,即可对待处理影像中RGB三个通道依次进行去雾处理。
步骤306,若检测到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存在多个人脸区域,则获取每一个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一个拍摄场景中人脸区域往往不止一个,也就是说在对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的时候,有可能会检测到多个人脸区域。在检测到多个人脸区域后,我们可以分别获取各个人脸区域的坐标,并获取各个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
其中,坐标可以表示人脸区域在待处理图像中的具体位置,同时通过该坐标还可以获取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该坐标可以是人脸区域所占的所有或部分像素对应坐标的集合。例如,可以提取人脸所在的矩形区域作为人脸区域,那么可以直接通过该矩形区域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坐标来表示该矩形区域所在的位置。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区域的展示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中显示了一个对焦区域402,该实施例中根据待预设去雾方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再对待处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将检测到的人脸区域作为当前拍摄场景中的对焦区域402,并通过矩形框将该对焦区域402进行标记。
步骤308,根据区域面积确定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区域面积确定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可以是选取区域面积最大的人脸区域作为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一般地,在确定对焦区域之后,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在拍摄画面中找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然后获取对焦区域到图像采集装置之间的物距,再通过该物距计算相距,并根据该相距调节图像采集装置的内部结构以进行对焦。其中,物距就是指物体到图像采集装置的透镜光心的距离,相距是指图像采集装置的透镜光心到成像平面的距离。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原理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像采集装置可以包括成像平面502和透镜504,物体508的光线通过透镜504汇聚到成像502上进行成像,形成清晰的成像506。物体508达到透镜504光心的距离为物距,透镜504到成像平面502的距离为相距。
上述对焦方法,在拍摄过程中获取对应的待处理图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再对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从而将人脸区域作为当前拍摄的对焦区域。去雾处理后的图像更加清晰,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人脸区域,从而快速地找到对焦区域,提高了照片拍摄的效率。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对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对焦装置600包括图像获取模块602、去雾处理模块604和对焦模块606。其中:
图像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去雾处理模块604,用于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对焦模块606,用于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上述对焦装置,在拍摄过程中获取对应的待处理图像,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再对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进行人脸检测,从而将人脸区域作为当前拍摄的对焦区域。去雾处理后的图像更加清晰,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检测到人脸区域,从而快速地找到对焦区域,提高了照片拍摄的效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去雾处理模块604还用于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去雾处理模块604还用于获取所述待处理图像中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根据所述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分别对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RGB三个通道进行去雾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模块606还用于若检测到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存在多个人脸区域,则获取每一个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根据所述区域面积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焦模块606还用于若所述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大于预设值,则将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上述对焦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对焦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对焦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在本发明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被处理器执行的所述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包括:
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处理器执行的所述根据预设去雾方式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图像中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
根据所述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分别对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RGB三个通道进行去雾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被处理器执行的所述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包括:
若检测到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存在多个人脸区域,则获取每一个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
根据所述区域面积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被处理器执行的所述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包括:
若所述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大于预设值,则将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上述计算机设备中包括图像处理电路,图像处理电路可以利用硬件和/或软件组件实现,可包括定义ISP(Image SignalProcessing,图像信号处理)管线的各种处理单元。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处理电路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图像处理技术的各个方面。
如图7所示,图像处理电路包括ISP处理器740和控制逻辑器750。成像设备710捕捉的图像数据首先由ISP处理器740处理,ISP处理器740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以捕捉可用于确定和/或成像设备710的一个或多个控制参数的图像统计信息。成像设备710可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透镜712和图像传感器714的照相机。图像传感器714可包括色彩滤镜阵列(如Bayer滤镜),图像传感器714可获取用图像传感器714的每个成像像素捕捉的光强度和波长信息,并提供可由ISP处理器740处理的一组原始图像数据。传感器720可基于传感器720接口类型把原始图像数据提供给ISP处理器740。传感器720接口可以利用SMIA(StandardMobile Imaging Architecture,标准移动成像架构)接口、其它串行或并行照相机接口或上述接口的组合。
ISP处理器740按多种格式逐个像素地处理原始图像数据。例如,每个图像像素可具有8、10、12或14比特的位深度,ISP处理器740可对原始图像数据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收集关于图像数据的统计信息。其中,图像处理操作可按相同或不同的位深度精度进行。
ISP处理器740还可从图像存储器730接收像素数据。例如,从传感器720接口将原始像素数据发送给图像存储器730,图像存储器730中的原始像素数据再提供给ISP处理器740以供处理。图像存储器730可为存储器装置的一部分、存储设备、或电子设备内的独立的专用存储器,并可包括DMA(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直接存储器存取)特征。
当接收到来自传感器720接口或来自图像存储器730的原始图像数据时,ISP处理器740可进行一个或多个图像处理操作,如时域滤波。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发送给图像存储器730,以便在被显示之前进行另外的处理。ISP处理器740还可从图像存储器730接收处理数据,对上述处理数据进行原始域中以及RGB和YCbCr颜色空间中的图像数据处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输出给显示器780,以供用户观看和/或由图形引擎或GPU(Graphics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进一步处理。此外,ISP处理器740的输出还可发送给图像存储器730,且显示器780可从图像存储器730读取图像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图像存储器730可被配置为实现一个或多个帧缓冲器。此外,ISP处理器740的输出可发送给编码器/解码器770,以便编码/解码图像数据。编码的图像数据可被保存,并在显示于显示器780设备上之前解压缩。
ISP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发送给去雾模块760,以便在被显示之前对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去雾模块760对图像数据进行去雾处理可包括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雾浓度参数对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等。其中,去雾模块760可为移动终端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等。去雾模块760将图像数据进行去雾处理后,可将去雾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发送给编码器/解码器770,以便编码/解码图像数据。编码的图像数据可被保存,并在显示与显示器780设备上之前解压缩。可以理解的是,去雾模块760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可以不经过编码器/解码器770,直接发给显示器780进行显示。ISP处理器740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还可以先经过编码器/解码器770处理,然后再经过去雾模块760进行处理。
ISP处理器740确定的统计数据可发送给控制逻辑器750单元。例如,统计数据可包括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聚焦、闪烁检测、黑电平补偿、透镜712阴影校正等图像传感器714统计信息。控制逻辑器750可包括执行一个或多个例程(如固件)的处理器和/或微控制器,一个或多个例程可根据接收的统计数据,确定成像设备710的控制参数以及ISP处理器740的控制参数。例如,控制参数可包括传感器720控制参数(例如增益、曝光控制的积分时间)、照相机闪光控制参数、透镜712控制参数(例如聚焦或变焦用焦距)、或这些参数的组合。ISP控制参数可包括用于自动白平衡和颜色调整(例如,在RGB处理期间)的增益水平和色彩校正矩阵,以及透镜712阴影校正参数。
以下为运用图7中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焦方法的步骤:
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在本发明提供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包括:
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去雾方式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图像中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
根据所述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分别对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RGB三个通道进行去雾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包括:
若检测到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存在多个人脸区域,则获取每一个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
根据所述区域面积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包括:
若所述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大于预设值,则将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包括:
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去雾方式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包括:
获取所述待处理图像中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
根据所述RGB三个通道中每个通道的雾浓度参数,分别对所述待处理图像中的RGB三个通道进行去雾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包括:
若检测到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存在多个人脸区域,则获取每一个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
根据所述区域面积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包括:
若所述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大于预设值,则将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6.一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拍摄场景对应的待处理图像;
去雾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去雾方式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对焦模块,用于检测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的人脸区域,根据所述人脸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雾处理模块还用于获取待处理图像对应的雾浓度参数,并根据所述雾浓度参数对所述待处理图像进行去雾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焦模块还用于若检测到去雾处理后的待处理图像中存在多个人脸区域,则获取每一个人脸区域对应的区域面积;根据所述区域面积确定所述当前拍摄场景的对焦区域。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
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对焦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5438.2A CN107277370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5438.2A CN107277370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7370A true CN107277370A (zh) | 2017-10-20 |
CN107277370B CN107277370B (zh) | 2020-03-27 |
Family
ID=6007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25438.2A Active CN107277370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7737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04488A1 (en) * | 2004-11-12 | 2006-05-18 | Bazakos Michael E | Infrared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system |
CN103065127A (zh) * | 2012-12-30 | 2013-04-24 | 信帧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雾天图像中人脸的识别方法和识别装置 |
CN103079062A (zh) * | 2013-02-05 | 2013-05-01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
CN103491299A (zh) * | 2013-09-17 | 2014-01-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5007426A (zh) * | 2015-07-27 | 2015-10-28 |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对焦方法和对焦系统 |
CN105512623A (zh) * | 2015-12-02 | 2016-04-20 | 吉林大学 | 基于多传感器雾天行车视觉增强与能见度预警系统及方法 |
-
2017
- 2017-07-27 CN CN201710625438.2A patent/CN10727737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04488A1 (en) * | 2004-11-12 | 2006-05-18 | Bazakos Michael E | Infrared fac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system |
CN103065127A (zh) * | 2012-12-30 | 2013-04-24 | 信帧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雾天图像中人脸的识别方法和识别装置 |
CN103079062A (zh) * | 2013-02-05 | 2013-05-01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
CN103491299A (zh) * | 2013-09-17 | 2014-01-01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5007426A (zh) * | 2015-07-27 | 2015-10-28 |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对焦方法和对焦系统 |
CN105512623A (zh) * | 2015-12-02 | 2016-04-20 | 吉林大学 | 基于多传感器雾天行车视觉增强与能见度预警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7370B (zh) | 2020-03-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19028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07704798B (zh) | 图像虚化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8055452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7493432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062159A (zh) | 基于多帧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 |
CN107424133A (zh) | 图像去雾方法、装置、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194901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465903B (zh) | 图像白平衡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012135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7395991A (zh) | 图像合成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7277299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464225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WO2019019890A1 (zh) | 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454319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277369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7563329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959843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7454335A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295261A (zh) | 图像去雾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454317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
CN107454318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92870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481199B (zh) | 图像去雾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277372A (zh) | 对焦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终端 | |
CN107317970B (zh) |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