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68600A -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68600A
CN107268600A CN201710650271.5A CN201710650271A CN107268600A CN 107268600 A CN107268600 A CN 107268600A CN 201710650271 A CN201710650271 A CN 201710650271A CN 107268600 A CN107268600 A CN 107268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pipe
stratum
strengthening method
grou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027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宗社
车传升
邱金霖
杨延晨
石凯
胡以栋
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earn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earn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earn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earn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027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686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68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686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2Consolidating by placing solidifying or pore-filling substances in the s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以改善现有的顶管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作面的超挖或塌方现象,以致造成地面的沉降变形,对施工人员、周围建筑物或地下管网产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根据施工路段不同,采用非道路段地层的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进行地层加固,通过提前对顶管施工的地层进行针对性固结,能够防止顶管施工过程的超挖现象,避免出现塌方现象或造成地面沉降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顶进开挖施工人员、施工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网的安全。本发明顶管施工方法,先在施工前期采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对相应地层进行固结,然后进行顶进开挖,有效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顶管施工方法指的是在地表不开槽的条件下铺设地下管线的施工技术。具体地指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将管道按照涉及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道完成顶入土层后,再下第二节管道继续顶进。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遇到顶管所处地层大部分为松散土石堆弃层,存在大量的孤石的地质情况,通常采用人工手掘式顶管的施工方案。然而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管道周围土体原有的平衡,容易出现工作面的超挖或塌方现象,以致造成地面的沉降变形,对施工人员、周围的建筑物或地下管网产生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浆加固方法,以改善现有的顶管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作面的超挖或塌方现象,以致造成地面的沉降变形,对施工人员、周围建筑物或地下管网产生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管施工方法,该方法中应用上述注浆加固方法对管道进行固结,能够保证在后续的顶进开挖过程中,地层固结得较好,有效防止超挖或塌方现象,从而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避免地面沉降或变形而影响周围建筑物或地下官网安全的问题。该方法施工方便,土地稳固,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注浆加固方法和顶管施工方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能够使地层固结牢固,防止地面沉降或变形,有效延长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浆加固方法,包括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上方及两侧0.5-1.0m范围内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6-10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部为高度,且顶管两侧各2-4m为宽度范围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9-12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
可选地,在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设置至少三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为1.2-1.6m,纵向间距为0.8-1.2m。
可选地,在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采用双液注浆的方式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
可选地,在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0.8-1.2m。
可选地,在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40-50cm设置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沿注浆管的周向至少设置有两排。
可选地,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的直径为40-50mm。
可选地,注浆管内注入的浆液为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2)。
优选地,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中,包括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上方及两侧1.0m范围内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6-10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设置有三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为1.5m,纵向间距为1m;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部为高度,且顶管两侧各3m为宽度范围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9-12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设置有五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m,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50cm设置有出浆孔,且出浆孔沿注浆管的周向分三排交错设置;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先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进行顶管施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本发明所述注浆加固方法及本发明所述的顶管施工方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根据施工路段不同,采用非道路段地层的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地层加固,由于提前对顶管施工的地层进行了针对性的固结,因此能够有效防止顶管施工过程的超挖现象,工作面比较稳定,避免出现塌方现象或造成地面沉降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了顶进开挖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消除了施工周围建筑物或地下管网的安全隐患。该注浆加固方法适于在地层大部分为松散土石堆弃层,存在大量的孤石的地质情况中进行推广应用。
(2)本发明顶管施工方法,先在施工前期采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对相应地层进行固结,然后进行顶进开挖。由于采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使地层固结的较好,因此能够防止顶管施工时的超挖现象,保证开挖工作面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塌方现象或造成地面沉降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顶进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通过有效控制地面的稳定性,使顶管穿过道路时没有地面变化,保证路面行车安全及周围建筑的安全。该方法施工过程安全可靠,适于推广应用。
(3)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和顶管施工方法应用于管道施工中,能够使地层固结牢固,保证管道系统的整体结构稳定,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非道路段地层注浆加固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道路段地层注浆加固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标:001-顶管;002-注浆管;003-道路路面结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中”、“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信号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注浆加固方法,包括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
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上方及两侧0.5-1.0m范围内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6-10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
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部为高度,且顶管两侧各2-4m为宽度范围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9-12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根据施工路段不同,采用非道路段地层的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两种不同方法进行地层加固,由于提前对顶管施工的地层进行了针对性的固结,因此能够有效防止顶管施工过程的超挖现象,工作面比较稳定,避免出现塌方现象或造成地面沉降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了顶进开挖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消除了施工周围建筑物或地下管网的安全隐患。该注浆加固方法适于在地层大部分为松散土石堆弃层,存在大量的孤石的地质情况中进行推广应用。
可选地,为了实现对非道路段顶管施工过程中顶管周围的地层进行有效加固的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在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设置至少三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为1.2-1.6m,纵向间距为0.8-1.2m。较佳地,可以在顶管位置的正上方设置一排注浆管,同时在顶管位置的两侧各设置一排注浆管,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顶管位置的两侧各设置至少两排注浆管。由于注浆管的排数及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设置适宜,因此不仅能够降低竖向成孔及注浆管的成本,还能够保证对相应地层实现较佳的固结效果,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在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典型但非限制性为1.2m、1.3m、1.4m、1.5m或1.6m;纵向间距典型但非限制性为0.8m、0.9m、1.0m、1.1m或1.2m。
优选地,为了提高对相应地层的固结强度,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设置有三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为1.5m,纵向间距为1.0m。
可选地,对于地下水较丰富的地层,为了能够增加地层的强度,同时实现止水堵漏的效果,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在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可以采用双液注浆的方式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施工时,两种浆液可以通过浆液混合器充分混合,注浆时实施定向、定量和定压注浆,使顶管周围地层的空隙或孔隙间充满浆液并固化,从而增强地层的强度,实现对地下管线的有效保护。
可选地,双液浆料典型但非限制性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料,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浆料的配比,以实现较佳的固结效果。
可选地,为了实现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对顶管周围的地层进行有效加固的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在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0.8-1.2m,注浆管设置至少三排;较佳地,注浆管设置有五排,可以在顶管位置的正上方设置一排注浆管,同时在顶管位置的两侧各设置两排注浆管,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m。由于注浆管的排数及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设置适宜,因此不仅能够降低竖向成孔及注浆管的成本,还能够保证对相应地层实现较佳的固结效果,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在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典型但非限制性均为0.8m、0.9m、1.0m、1.1m或1.2m;较佳地,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m。
可选地,为了在道路段顶管施工时有效增强相应地层的固结效果,使注浆材料在地层里向四周迅速扩散和固结,提高浆料固结地层的效率,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在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40-50cm设置有出浆孔,出浆孔沿周向至少设置有两排。由于在注浆管的管壁上设置有适宜数量的出浆孔,因此能够保证注浆管中的浆料从多个出浆孔流出,更有利于及时填充地层的空隙或孔隙内,使注浆材料在地层里向四周迅速扩散和固结,有效提高地层的固结效果。
可选地,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相邻出浆孔的间距典型但非限制性为40cm、41cm、42cm、43cm、44cm、45cm、46cm、47cm、48cm、49cm或50cm;出浆孔沿注浆管周向设置的排数典型但非限制性为两排、三排或四排。
优选地,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50cm设置有出浆孔,出浆孔沿注浆管的周向分三排交错设置;注浆管设置有5排,可以在顶管位置的正上方设置一排注浆管,同时在顶管位置的两侧各设置两排注浆管,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m。
可选地,为了实现便于对松散土石地层固结的效果,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的直径为40-50mm,注浆管可以为无缝钢管;较佳地,在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的直径为40mm;在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的直径为50mm,采用无缝钢管进行超前支护和注浆加固措施,易于操作,且地层加固见效快,能够有效防止坍塌或地面沉降的问题。
可选地,注浆管的直径典型但非限制性为40mm、41mm、42mm、43mm、44mm、45mm、46mm、47mm、48mm、49mm或50mm,注浆管的直径为外径。
可选地,注浆管的管壁厚度可以为4-12mm,典型但非限制性为4mm、5mm、6mm、7mm、8mm、9mm、10mm、11mm或12mm,较佳地管壁厚度为5mm。
可选地,为了及时填充顶管外壁与土体之间的间隙,使地层的结构稳定,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内注入的浆液为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2)。
具体地,当浆液受到剪切时,稠度变小,停止剪切时,稠度又增加的性质称为触变性,相应的水分散体称为触变泥浆。水灰比指的是触变泥浆冲水的用量与固体原料用量的比值。
可选地,在本发明中,触变泥浆为水泥浆,水泥浆的原料为购买的市售产品。
可选地,在本发明中,触变泥浆为传统膨润土泥浆,是以膨润土为主要材料、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或其它高分子材料等为辅助材料的一种均匀混合溶液,泥浆原料为购买的市售产品。
优选地,在本发明中,触变泥浆为FHDF高效膨润土泥浆,泥浆原料为购买的市售产品。
可选地,触变泥浆的水灰比典型但非限制性为1:1、1:1.5或1:2;优选地,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由于水灰比过大时,容易降低触变泥浆的固结强度,水灰比过小时,则触变泥浆固结后容易开裂,不利于后续顶管施工操作,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选择了适宜的水灰比,有利于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
优选地,为了提高对顶管施工周围地层的固结效果,提高相应地层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上方及两侧1.0m范围内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6-10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设置有三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为1.5m,纵向间距为1m;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部为高度,且顶管两侧各3m为宽度范围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9-12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设置有五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m,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50cm设置有出浆孔,且出浆孔沿注浆管的周向分三排交错设置;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
以下结合具体工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注浆加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某河道全长2.8km,多年平均流量1.07m3/s,河流沿线地形变化较复杂,河床最窄处宽度约10m,最宽处宽度约18m。由于城市快速发展,河道两侧地块正在进行城市开发,大部分河段位于城市开发建设的地块内,对河道水体水质、自然植被、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面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部分河段水面狭窄,河道坡度比较陡,坡度在0.1%-0.3%之间。
上述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截污管采用顶管施工,顶管内径为2000mm,壁厚为200mm,材料为Ⅲ级钢筋砼管,砼标号为C50,抗渗等级为P8。共设5个顶管工作井,直径为7000mm,4个接收井,直径为5000mm。管道埋设深度为5-12m,且施工时顶管需要穿过非道路区及城市小区道路。经勘测,顶管穿过的地层大部分为松散土石堆砌层,存在大量孤石,主要来源于河道两岸小区开发时平整场地开挖山坡的土石弃方。
为了消除顶管过程中出现塌方等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同时为了控制顶管开挖时不超挖而造成地面沉降变形,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现对顶管周围的松散土层和道路地面以下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处理,然后再进行顶管施工。
图1为非道路段地层注浆加固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图2为道路段地层注浆加固时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对于非道路段地层,采用地面注浆的方式进行地层加固,如图1所示,加固范围(如图1中阴影部分所示)主要是顶管001上方及两侧1.0m范围内的地层,注浆高度为6-10m,以保证顶管001顶进过程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地面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001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直径40mm的注浆管002,注浆管002设置有3排,具体为在顶管001位置的正上方设置一排注浆管002,同时在顶管001位置的两侧各设置两排注浆管002,注浆管002的深度根据顶管001埋设深度而定,相邻注浆管002的横向间距设置为1.5m,纵向间距设置为1m;向注浆管002内注入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对于地层的地下水较丰富的区域,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注浆。从而在顶管001上部及两侧地层内能够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地层(加固地层),达到稳固地质的目的。
对于道路段地层,先封闭一侧道路进行施工,一侧施工结束后放开同行,再封闭另一侧道路进行施工,施工期间路上禁止停放车辆,保证车辆通行;采用地面注浆的方法进行地层加固,如图2所示,加固范围(如图2中阴影部分所示)为顶管001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003底部为高度,且顶管001两侧各3米为宽度,注浆高度为9-12m;地面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001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直径50mm的钢管作为注浆管002,注浆管002设置有5排,具体为在顶管001位置的正上方设置一排注浆管002,同时在顶管001位置的两侧各设置两排注浆管002,相邻注浆管002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m,注浆管002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50cm设置出浆孔,且出浆孔沿注浆管002的周向分三排交错设置;向注浆管002内注入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从而在顶管001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003底部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地层(加固地层),达到稳固道路路基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先采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进行顶管施工。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顶管施工方法,先在施工前期采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对相应地层进行固结,然后进行顶进开挖。由于采用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使地层固结的较好,因此能够防止顶管施工时的超挖现象,保证开挖工作面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塌方现象或造成地面沉降变形的问题,有效保证顶进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通过有效控制地面的稳定性,使顶管穿过道路时没有地面变化,保证路面行车安全及周围建筑的安全。该方法施工过程安全可靠,适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本发明注浆加固方法及本发明顶管施工方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浆加固方法和顶管施工方法应用于管道施工中,能够使地层固结牢固,保证管道系统的整体结构稳定,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提高工程效益。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
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上方及两侧0.5-1.0m范围内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6-10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
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部为高度,且顶管两侧各2-4m为宽度范围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9-12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设置至少三排;
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为1.2-1.6m,纵向间距为0.8-1.2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采用双液注浆的方式向注浆管内注入浆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0.8-1.2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中,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40-50cm设置有出浆孔,所述出浆孔沿注浆管的周向至少设置有两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管的直径为40-5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管内注入的浆液为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和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
所述非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上方及两侧1.0m范围内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6-10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设置有三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为1.5m,纵向间距为1m;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
所述道路段地层的注浆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确定加固范围,以顶管底部向上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部为高度,且顶管两侧各3m为宽度范围的地层作为加固范围,注浆高度为9-12m;然后采用竖向成孔至顶管顶部及两侧,孔内插入注浆管,注浆管设置有五排,相邻注浆管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1m,注浆管的管壁上沿轴向每隔50cm设置有出浆孔,且出浆孔沿注浆管的周向分三排交错设置;最后向注浆管内注入触变泥浆,触变泥浆的水灰比为1:1。
9.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采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注浆加固方法对地层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进行顶管施工。
10.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注浆加固方法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顶管施工方法在管道施工中的应用。
CN201710650271.5A 2017-08-01 2017-08-01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Pending CN1072686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0271.5A CN107268600A (zh) 2017-08-01 2017-08-01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0271.5A CN107268600A (zh) 2017-08-01 2017-08-01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68600A true CN107268600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7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0271.5A Pending CN107268600A (zh) 2017-08-01 2017-08-01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6860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5359A (zh) * 2017-12-27 2018-05-15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开挖方法
CN110130316A (zh) * 2019-05-13 2019-08-16 南京林业大学 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
CN111257203A (zh) * 2020-04-13 2020-06-09 安徽理工大学 考虑注浆加固有效重叠交圈的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2943086A (zh) * 2021-02-09 2021-06-11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城区复杂地层下管道施工方法
CN113684910A (zh) * 2021-07-22 2021-11-23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坡地顶管出洞的工法
CN113863380A (zh) * 2021-09-14 2021-12-31 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管径顶管穿海堤施工方法
CN113863937A (zh) * 2021-08-31 2021-12-31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矩形顶管洞门的加固施工方法
CN116241717A (zh) * 2022-12-11 2023-06-09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一种顶管穿堤段加固施工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0784A (zh) * 2008-04-23 2008-09-10 北京首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超前支护风循环钻进施工方法及钻具
JP2009249835A (ja) * 2008-04-02 2009-10-29 Alpha Civil Engineering:Kk 推進工法における管路接続工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49835A (ja) * 2008-04-02 2009-10-29 Alpha Civil Engineering:Kk 推進工法における管路接続工法
CN101260784A (zh) * 2008-04-23 2008-09-10 北京首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超前支护风循环钻进施工方法及钻具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市政四公司三工区等: ""砂石层中顶管试验小结(触变泥浆及土壤加固)"", 《市政通讯》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5359A (zh) * 2017-12-27 2018-05-15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边坡开挖方法
CN110130316A (zh) * 2019-05-13 2019-08-16 南京林业大学 联络通道底部预注浆系统及控制冻结施工后融沉的方法
CN111257203A (zh) * 2020-04-13 2020-06-09 安徽理工大学 考虑注浆加固有效重叠交圈的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1257203B (zh) * 2020-04-13 2022-06-14 安徽理工大学 考虑注浆加固有效重叠交圈的模拟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2943086A (zh) * 2021-02-09 2021-06-11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城区复杂地层下管道施工方法
CN113684910A (zh) * 2021-07-22 2021-11-23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坡地顶管出洞的工法
CN113863937A (zh) * 2021-08-31 2021-12-31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矩形顶管洞门的加固施工方法
CN113863380A (zh) * 2021-09-14 2021-12-31 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管径顶管穿海堤施工方法
CN116241717A (zh) * 2022-12-11 2023-06-09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 一种顶管穿堤段加固施工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600A (zh) 注浆加固方法、顶管施工方法及应用
CN104131575B (zh) 一种岩溶高度发育地层坝基的堵漏排水方法
CN205742213U (zh) 基坑支护结构
CN106381866A (zh) 一种富水软土地区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05672348A (zh) 一种深水区砂卵石地层截除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
CN209924998U (zh) 一种浅覆土盾构隧道下穿道路加固保护结构
CN105804761A (zh) 适用于液化砂土地层盾构近距离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CN209604016U (zh) 浅埋砂层盾构洞门端头土体加固结构
CN106122589A (zh) 一种土压平衡法
CN108412503A (zh) 偏压浅埋隧道洞口施工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797404A (zh) 一种地下综合管廊横跨河流段河水引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5909265B (zh) 穿越既有盾构隧道防隆起后退式深孔注浆系统及方法
CN208965598U (zh) 灌浆帷幕与地下洞室相交部位的防渗处理结构
CN108756893B (zh) 一种城区浅埋隧道拱顶土体加固方法
CN105179011A (zh) 一种隧洞封堵设施及其封堵方法
CN109296371A (zh) Mjs法与水平冻结法联合加固承压富水砂性地层交叠车站下穿段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4940315U (zh) 一种用于富水地区大型竖井的止水系统
CN106677791B (zh) 一种浅埋盾构隧道穿越高速公路的施工方法
CN102235007B (zh) 上钉下桩组合的深基支护方法
CN108867673A (zh) 一种基于抽水帷幕的基坑中地下水治理方法
CN104453915B (zh) 大断面竖井预注浆加固快速开挖方法
CN110055973A (zh) 施工空间受限时的高铁桥下基坑围护结构与止水方法
CN110306581A (zh) 一种在富水地层中新旧管道联通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38219A (zh) 破碎硬质岩隧道的原位扩建超大断面及分部开挖方法
CN102493810B (zh) 管道斜井工程灌浆施工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0000 4, building 223, Shui Simen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Yan Ning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4, building 223, Shui Simen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Yearning Construction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