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990A - 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990A
CN107250990A CN201580076541.5A CN201580076541A CN107250990A CN 107250990 A CN107250990 A CN 107250990A CN 201580076541 A CN201580076541 A CN 201580076541A CN 107250990 A CN107250990 A CN 1072509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e
storage device
data
storage
data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65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工藤与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Electrical Scheme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Electrical Scheme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Electrical Scheme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Japan Electrical Scheme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50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9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06F3/0605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interaction with a user or administra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8Saving storage space o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G06F3/0649Lifecycle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5Hybrid storage combining heterogeneous device types, e.g. hierarchical storage, hybrid ar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数据布置装置(100),包括:文件移动单元(101),该文件移动单元(101)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以及布置控制单元(102),该布置控制单元(102)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当通过文件移动单元在存储装置之间移动数据文件时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

Description

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的发展,能将所有类型的信息转换成数据。如何收集和使用这些各种类型的巨大数据,所谓的大数据,变为一种技术趋势。由于生成和收集的数据是宝贵的资产,数据存储技术被认为很重要。存在长期存储大量数据同时在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移动数据的技术。这类技术有时被称为归档(archive)。
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数据管理系统,其中,到次级存储器的移动能完全瞒着客户端。该系统自动地将实文件从初级存储器移动到次级存储器并且将对应于实文件的存根文件存储在初级存储器中。如果从客户端发出对初级存储器的文件访问请求,在目标文件为存根文件的情况下,基于有关存根文件的信息访问次级存储器中的实文件,并且将访问结果返回到客户端。此外,下述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在文件被移动的情况下,在移动文件前创建指示文件在存储位置中的实际位置的捷径的方法。下述专利文献3提出了一种在移动电子文件前后向用户提供相同的操作环境的电子文件管理方法。根据该方法,如果将电子文件写入某一存储单元的管理目标存储区,当管理目标存储区的可用空间等于或小于预定值时,所选择的管理目标存储区中的电子文件被移动到另一存储单元的另一存储区。根据该方法,与移动一起生成被移动的电子文件的链接信息,并且基于该链接信息,在移动前,在显示位置处显示电子文件的存在。
相关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6-164211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7-293619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No.2008-112254
发明内容
为存储数据,使用各种存储设备,诸如磁盘阵列装置,包括安装在其上的多个硬盘(HDD)或固态硬盘(SSD)、磁带驱动器、容纳多个磁带和光盘并且自动地切换使用的自动转换器型存储设备。这种存储设备对于各种类型,在处理速度、存储容量、价格等方面不同。而磁盘阵列装置通常具有高性能和高价格,使用磁带的存储设备速度和成本均低于磁盘阵列装置。为了长期存储大量数据,降低数据的存储成本很重要。
另一方面,用户不希望数据访问操作复杂化。例如,即使在访问还未长期使用的数据的情况下,也期望能够简单地知道数据存在的位置并且简单地访问该数据。
然而,在磁带驱动或自动转换器型存储设备中,有时有必要切换诸如磁带的存储介质以访问数据文件。换句话说,存在不能无缝地访问数据文件的存储设备。如在上述提出的方法中,在使用捷径或符号链接的方法中,不可能适当地支持移动到该存储设备的数据文件。
鉴于这些情形实现本发明,并且提供在不损害数据使用便利的同时降低数据的存储成本的数据存储技术。
在本发明的每一方面中,能分别采用下述构成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涉及一种数据布置装置。根据第一方面的数据布置装置包括:文件移动单元,该文件移动单元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以及布置控制单元,当通过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在存储装置之间移动所述数据文件时,该布置控制单元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
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由可访问多个存储装置的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的数据布置方法。根据第二方面的数据布置方法包括: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以及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
第三方面涉及用于由可访问初级存储装置的用户终端执行的代理应用的程序。通过对所述初级存储装置上的链接文件的用户操作来激活所述代理应用,为近线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生成链接文件,该近线存储装置包括云存储和其中可切换和使用多个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离线存储装置,并且代理应用包括:信息获取处理,从链接文件获取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以及传输处理,将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传送到可访问初级存储装置和近线存储装置的数据布置装置,以便数据布置装置将数据文件从近线存储装置移动到初级存储装置。
注意,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的方法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此外,又一方面是与第三方面有关的程序和存储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非瞬时有形介质。
根据上述各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在不损害数据使用的便利的同时降低数据的存储成本的数据存储技术。
附图说明
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和附图的下述描述,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
图1概念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归档系统的硬件构成的示例。
图2概念性地示出访问初级存储器装置的用户终端的硬件构成的示例。
图3概念性地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布置装置的处理构成的示例。
图4概念性地示出访问初级存储器装置的用户终端的处理构成的示例。
图5是示出与数据文件的存储有关的数据布置装置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访问数据文件时,数据布置装置和用户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7概念性地示出数据文件的布置的转变。
图8概念性地示出第三变型中,数据文件的布置的转变。
图9概念性地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布置装置的处理构成的示例。
图10是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布置装置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注意,下述示例性实施例的每一个是示例,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成。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多个附图,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
系统构成
图1概念性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归档系统的硬件构成的示例。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归档系统包括数据布置装置1、初级存储装置10、次级存储装置15和第三级存储装置20。各个装置通过通信网络5相互连接。通信网络5由诸如互联网、广域网(WAN)、局域网(LAN)、无线通信网络、存储区网络(SAN)等的公共网络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不限制各个装置之间的通信形式。此外,尽管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仅描述了有关归档,即存储数据,但每个装置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诸如备份(数据复制保护)功能。
数据布置装置1实现大量数据的长期存储,同时将在从用户终端6访问的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每个数据文件传送到次级存储装置15和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的一个。数据布置装置1是所谓的计算机,并且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存储器3、通信单元4等。存储器3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次级存储装置(诸如硬盘)。通信单元4通过通信网络5与其他装置通信,或与其他装置交换信号。便携式存储介质等也连接到通信单元4。数据布置装置1可以包括图1中未示出的硬件元件,并且不限制数据布置装置1的硬件构成。此外,各个硬件元件的数量不限于图1中示出的数量(1个)。
初级存储装置10是从用户终端6访问的文件服务器。因此,期望采用比次级存储装置15和第三级存储装置20更快的存储装置用作初级存储装置10。在图1中,常见磁盘阵列装置被示出为初级存储装置10。初级存储装置10包括CPU 2、存储器3、通信单元4、硬盘接口(I/F)11和多个HDDs 12。硬盘I/F11连接到多个HDDs 12,并且控制写入到HDDs 12中的每一个的数据文件和从HDDs 12中的每一个读出的数据文件的交换。硬盘I/F 11支持诸如串行附属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串行附接SCSI(SAS))和串行高级技术附件(串行ATA(SATA))的接口。HDD 12可以是SSD。然而,初级存储装置10可以是网络附属存储(NAS)。
次级存储装置15是包括硬盘驱动器的硬盘装置。次级存储装置15可以是与初级存储装置10相同的磁盘阵列装置或可以是NAS。次级存储装置15可以包括与初级存储装置10相同的硬件元件。由于次级存储装置15被用于归档,期望采用处理速度慢于初级存储装置10并且适合于廉价数据保存的装置。
第三级存储装置20是磁带库装置。第三级存储装置20包括CPU2、存储器3、通信单元4、磁带驱动21和磁带盒22等。磁带盒22是一种内置磁带的可移动存储介质。第三级存储装置20被形成为容纳多个磁带盒22。通过CPU 2的控制,磁带驱动21将待访问的磁带盒22传送到预定位置并且使用磁头单元(未示出)来访问被传送的磁带盒22中的磁带。CPU 2将经由通信单元4从另一装置接收的数据文件写入到(存储到)磁带盒22中的一个的磁带上。此外,CPU 2基于通过通信单元4从数据布置装置1接收的指令来从磁带盒22中的一个读取特定数据文件。
在本说明书中,能变为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也不可能无缝地访问数据文件的状态的存储装置——诸如磁带库装置——被统称为“近线存储装置”。在访问未可访问地安装磁头单元的磁带盒22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情况下,磁带库装置或磁带驱动需要更换磁带盒22。换句话说,除非切换磁带盒22,否则不可能访问所需数据文件的状态是即使在正常状态中也不可能无缝地访问数据文件的状态。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切换并且使用可移动存储介质(磁带盒22)的存储装置——诸如磁带库装置或磁带驱动——可以被统称为“离线存储装置”。“离线存储装置”还包括光盘(CD)驱动、数字通用盘(DVD)驱动和蓝光盘驱动。此外,具有能连接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便携式HDD等的USB端口的装置也能被称为“离线存储装置”。这种“离线存储装置”是一种“近线存储装置”。
“近线存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云存储。那是因为对用户来说,不知道云存储具有何种存储装置构成,并且其能变为即使在正常状态下也不可能无缝地访问数据文件的状态。云存储也包括在本说明书中撰写的“存储装置”中。
在图1的示例中,第三级存储装置20是磁带库装置,但第三级存储装置20可以是除磁带库装置之外的近线存储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次级存储装置15被用作用于将数据文件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临时存储装置,所以期望次级存储装置15是不属于近线存储装置的磁盘装置。此外,可以存在多个次级存储装置15和第三级存储装置20。每个存储装置的硬件构成不限于图1所示的示例。
用户终端6访问初级存储装置10,生成数据文件,将其存储在初级存储装置10的存储区中,并且引用该数据文件。用户终端6以树型结构显示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以及链接文件。
图2是概念性地示出访问初级存储装置10的用户终端6的硬件构成的示例的图。用户终端6是所谓的计算机,诸如个人计算机(PC)、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和平板电脑。例如,用户终端6包括CPU 2、存储器3、通信单元4、以及输入和输出接口(I/F)7等。输入和输出I/F7能连接到用户接口设备,诸如显示装置8和输入装置9。显示装置8是显示对应于由CPU 2等处理的制图数据的画面的装置,诸如液晶显示器(LCD)或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输入装置9是接受用户操作的输入的设备,诸如键盘、鼠标等。显示装置8和输入装置9可以被集成并且实现为触控板。不限制用户终端6的硬件构成。
处理构成
图3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数据布置装置1的处理构成示例的图。数据布置装置1包括文件移动单元31、布置控制单元32、存储处理单元33、管理表34、接收单元35、读取单元36、以及恢复单元37等。例如,通过执行在存储器3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每个处理模块。此外,可以从诸如光盘(CD)、存储卡等的便携式存储介质,或从通过通信单元4连接到通信网络5的另一装置安装程序并且存储在存储器3中。
文件移动单元31将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具体地,文件移动单元31将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并且进一步将已经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数据文件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如上所述,在将数据文件移动到近线存储装置(第三级存储装置20)之前,文件移动单元31将数据文件移动到与近线存储装置不同类型的特定存储装置(次级存储装置15)。当将数据文件从次级存储装置15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时,期望文件移动单元31将数据文件的副本写入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并且在完成写入后删除次级存储装置15上的原始数据文件。这使得可以防止在将数据文件写入第三级存储装置20时不能访问该数据文件。
作为将数据文件从初级存储装置10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的条件,文件移动单元31可以检查初级存储装置10的使用率。具体地,在初级存储装置10的使用率低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文件移动单元31不移动数据文件,而在使用率变为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文件移动单元31移动数据文件。由此,用户能最大化初级存储装置10的使用并且最大化地享有初级存储装置10的高速特性。代替使用率,可以使用使用量其自身。在这种情况下,预定阈值可以被确定为考虑初级存储装置10的容量的值。
取决于非访问时段和文件大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文件移动单元31从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多个数据文件中选择将被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数据文件。具体地,文件移动单元31将具有不小于预定上限大小或不大于预定下限大小的大小并且预定时段或更长内未被更新或引用的数据文件选择为移动目标。这是因为即使访问频率低的数据文件被存储在具有低处理速度的存储装置中并且访问该数据文件费时,总的来说对用户便利的影响度也较小。例如,该预定上限大小被设定为即使不移动数据文件,也被认为对初级存储装置10的存储容量有较小影响的值。例如,预定下限大小被设定为因为信息量小而被认为不太有用的值。取决于归档系统的构成、使用环境等,适当地确定选择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预定条件。
在将次级存储装置15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之前,文件移动单元31检查对应于该数据文件的、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链接文件的存在。例如,可以通过搜索在其一部分中包括数据文件的文件名的链接文件来实现该检查。此外,还可以通过搜索在其一部分中包括该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或移动目的地信息(存储位置)的链接文件来实现该检查。
用户能通过操作用户终端6来删除不必要的数据文件。在不必要的数据文件被存储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的情况下,通过用户操作删除该数据文件其自身。如稍后所述,在将数据文件从初级存储装置10移动到不同的存储装置的情况下,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被留在存储该数据文件的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文件夹(也称为目录)中。在删除被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的数据文件的情况下,用户删除对应于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因此,由于被存储在除初级存储装置10之外的存储装置中并且其对应的链接文件不存在于初级存储装置10中的数据文件是用户意图删除的文件,因此其能被称为孤立文件(orphaned file)。作为上述检查的结果,文件移动单元31取消移动对应的链接文件不存在的数据文件——即孤立文件。文件移动单元31可以从次级存储装置15删除被确定为孤立文件的数据文件。
在文件移动单元31在存储装置之间移动数据文件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生成或更新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具体地,在数据文件被从初级存储装置10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在存储数据文件的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文件夹中生成该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链接文件包括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信息,代替数据文件其自身。存储位置信息是包括文件名并且指示数据文件的路径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表示次级存储装置15中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的信息被包括为存储位置信息。链接文件还被称为捷径文件或符号链接文件。
在数据文件被从次级存储装置15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将用于在用户终端6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此外,布置控制单元32在链接文件中包括作为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以这种方式,在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为近线存储装置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将触发信息与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在链接文件中包括表示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的移动目的地信息。
其中,“激活代理应用”不是仅指将代理应用的程序加载到初级存储器中并且重新生成作为程序的执行单元的处理(包括程序执行图像和CPU信息),而且包括使代理应用的已经生成的处理开始处理。
不限制将触发信息与链接文件相关联的具体方法。例如,布置控制单元32将预定扩展名(.tap,.gap等)添加到链接文件。如果将代理应用与用户终端6中的预定扩展名相关联,则可以使用户终端6通过操作链接文件来激活代理应用。此外,在能够在链接文件中设定待执行的应用的信息(诸如可执行文件的路径)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还能在链接文件中设定代理应用的可执行文件的路径。在下文中,将描述代理应用。
此外,在将数据文件移动到近线存储装置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可以更新初级存储装置上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使得其被显示为对应于近线存储装置的图标图像。例如,在对应于磁带库装置的图标图像与代理应用相关联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布置控制单元32将预定扩展名添加到链接文件。此外,在可以将图标图像与每个链接文件相关联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可以将对应于磁带库装置的图标图像与链接文件相关联。通过这样做,由于在用户终端6中利用图标图像来显示链接文件,通过看见该图标图像,用户能意识到数据文件已经被移动到需要花费时间访问的第三级存储装置20。
在彼此相关联的状态下,存储处理单元33将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和写入到存储介质中的每个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写入到管理表34中。具体地,在数据文件由文件移动单元31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情况下,存储处理单元33将彼此相关联的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存储数据文件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写入到管理表34中。存储处理单元33还可以文件信息等一起写入表示磁带盒22的磁带上的文件位置的信息。
存储处理单元33能生成用于在管理员终端(未示出)上显示在管理表34中存储的信息列表的画面数据,并且将画面数据传送到管理员终端。由此,例如,存储处理单元33能针对每个磁带盒22显示用于在管理员终端上显示所存储的数据文件的列表的管理画面。此外,响应于来自管理员终端的查询,存储处理单元33能在管理员终端上显示管理画面,用于显示关联匹配查询条件的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存储数据文件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的列表。由此,还可以处理期望一次访问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存储的多个数据文件等的情形。
接收单元35通过正执行的代理应用,接收用户终端6传送的移动目的地信息和文件信息。当操作链接文件并且用户要求引用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时,执行代理应用。由接收单元35接收的移动目的地信息和文件信息是有关用户要求引用的数据文件的信息。
读取单元36从通过由接收单元35接收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指示的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的存储位置,读取通过由接收单元35接收的文件信息指示的数据文件。由于第三级存储装置20是近线存储装置,读取单元36从由移动目的地信息指示的磁带盒22读取数据文件。
此外,在上述管理画面上通过用户操作接收读出特定数据文件的请求的情况下,读取单元36能基于在管理表34中存储的信息读出特定的数据。例如,读取数据文件被传送到如上所述的管理员终端。
恢复单元37将由读取单元36读取的数据文件放置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上、存在对应的链接文件的文件夹中,并且删除链接文件。即,恢复单元37将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数据文件返回到初级存储装置10。
图4是概念性地示出访问初级存储装置10的用户终端6的处理构成的示例的图。代理应用40的程序安装在用户终端6中。通过通信单元4从诸如CD和存储卡的便携式存储介质,或从另一装置安装代理应用40的程序并且存储在存储器3中。通过执行在存储器3中存储的程序的CPU 2来实现代理应用40。
通过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链接文件的用户操作,激活代理应用40,相对于从初级存储装置10移动并且存储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的数据文件来生成该链接文件。具体地,通过用户使用用户终端6操作与触发信息相关联的链接文件来激活代理应用40。在还未生成作为代理应用40的程序的执行单元的处理的情况下,通过用户操作,代理应用的程序被加载到初级存储器中并且生成作为程序的执行单元的处理。此外,在已经生成代理应用的处理的情况下,由用户操作启动该处理。代理应用40包括信息获取处理41和传输处理42。
信息获取处理41从操作的链接文件获取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文件信息包括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信息,并且移动目的地信息包括存储数据文件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
传输处理42将由信息获取处理41获取的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传输到数据布置装置1。由上述接收单元35接收传输的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结果,对应于操作的丽娜路文件的数据文件被从第三级存储装置20移动到初级存储装置10,并且变为能被引用的状态。
在执行传输处理42之前,代理应用40能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装置8上显示确认消息(显示处理)。由于第三级存储装置20是磁带库装置(近线存储装置),所以其需要花费时间来读取数据文件。如果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装置8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在读取期间冻结,则用户便利降低。因此,代理应用40利用数据文件已经被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并且花费时间来移动数据文件的指示,显示用于确认执行的消息。在通过在确认消息上的用户操作接受执行确认之后,代理应用40执行传输处理42。代理应用40显示指示已经接受该处理的消息画面,然后终止或进入待机状态。这防止用户直到从第三级存储装置20读出所需的数据文件之前不能执行另一工作,由此防止通过使用近线存储装置的数据使用的便利减少。在确认指示已经接受该处理的消息画面后,用户能操作用户终端6的GUI,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然后,在用户不知晓的情况下,从第三级存储装置20恢复的数据文件可用在同一文件夹中。
操作示例/数据布置方法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5、图6和图7,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数据布置方法。图5和图6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布置装置1和用户终端6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图7是概念性地示出数据文件的布置的转变的图。通过例如数据布置装置1或用户终端6的每个处理模块,执行在每个图中所示的每个步骤。由于每个步骤与数据布置装置1具有的上文所述的每个处理模块或用户终端6的处理内容相同,适当地省略每个步骤的细节。
图5是示出与数据文件的存储有关的数据布置装置1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由于图5所示的数据布置装置1的操作,数据文件和链接文件变为图7所示的状态T1和T2。
数据布置装置1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多个数据文件之中检测将被移动的数据文件(S51)。取决于非访问期和文件大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数据布置装置1从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多个数据文件中选择将被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数据文件。
在存在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情况下,数据布置装置1将数据文件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S52)。此外,数据布置装置1在存储数据文件的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文件夹中生成链接文件(S53)。数据布置装置1在链接文件中包括次级存储装置15中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信息。例如,将链接文件生成为捷径文件。
通过执行(S51)、(S52)和(S53),数据文件DF和链接文件LF被处理为处于状态T1。即,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DF被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并且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生成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
在(S53)之后,数据布置装置1检查在(S52)和(S54)中被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执行(S53)和执行(S54)之间的时间差是任意的。在该时间差期间,用户可以操作用户终端6来删除链接文件。用户的动作被看作指示删除对应于链接文件的数据文件的意图。因此,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对应的链接文件不存在的情况下(S54,否),数据布置装置1取消移动该数据文件。此外,数据布置装置1可以从次级存储装置15删除该孤立文件。
在对应的链接文件存在的情况下(S55:是),数据布置装置1将数据文件从次级存储装置15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S56)。此时,期望数据布置装置1将数据文件的副本写入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并且在完成写入之后删除次级存储装置15上的原始数据文件。
此外,数据布置装置1更新对应的链接文件(S57)。具体地,数据布置装置1将链接文件与用于在用户终端6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相关联,并且包括指示链接文件中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存储位置的移动目的地信息。其中,作为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被设定为移动目的地信息。
此外,数据布置装置1将彼此相关联的被移动的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与存储数据文件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写入管理表34中。
通过执行(S54)至(S58),数据文件DF和链接文件LF#被处理为处于状态T2(见图7)。由于在状态T2中,从状态T1更新链接文件,所以由LF#指示状态T2中的链接文件。在状态T2中,在次级存储装置15中存储的数据文件DF被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磁带盒22,并且更新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链接文件LF#。
图6是示出在访问数据文件时数据布置装置1和用户终端6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由于图6中所示的数据布置装置1和用户终端6的操作,如图7的状态T3所示地移动数据文件。
用户终端6检测到链接文件上的用户操作(S61)。用户操作是例如指示链接文件的图标上的双击操作或点击操作。在触发信息不与链接文件相关联的情况下——即,在对应的数据文件被存储在次级存储装置15中的情况下,用户终端6能打开对应的数据文件,如捷径和符号链接。即,用户终端6能基于包括在链接文件中的存储位置信息来打开在次级存储装置15中存储的数据文件。该情形中的链接文件由图7中的LF指示。
在触发信息与链接文件相关联的情况下——即,在对应的数据文件被存储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的情况下,用户终端6基于触发信息来激活代理应用(S62)。在这种情况下的链接文件由图7中的LF#指示。通过处理代理应用来实现用户终端6的后续操作。
用户终端6在显示装置8上显示确认消息(S63)。确认消息指示对应的数据文件被存储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并且其需要花费时间来访问数据文件。如果通过确认消息上的用户操作确认了用户的意图(S64:是),则用户终端6从在(S61)和(S65)中操作的链接文件获取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其中,作为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的数据文件的存储位置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被获取为移动目的地信息。
用户终端6将所获取的文件信息和所获取的移动目的地信息传送到数据布置装置1(S66)。此后,用户终端6显示指示已经接受该处理的消息画面并且使代理应用变为待机状态或使代理应用终止(S67)。由此,在用户终端6的显示装置8上显示的GUI变为准备接受其他操作。因此,即使在用户访问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情况下,不能操作GUI的不便不会发生。
数据布置装置1从用户终端6接收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S71)。数据布置装置1从由接收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指示的磁带盒22读取由接收的文件信息指示的数据文件(S72)。数据布置装置1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上将读取的数据文件存储在与对应的链接文件相同的文件夹中(S73)。此外,数据布置装置1删除链接文件(S74)。
根据图6中所示的操作,数据文件DF和链接文件LF#被处理为变为状态T3(见图7)。在状态T3中,读取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磁带盒22中存储的数据文件DF并且存储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以及删除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链接文件LF#。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由用户终端6访问的初级存储装置10、次级存储装置15和第三级存储装置20,用于存储数据,以及通过数据布置装置1控制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数据文件的布置。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采用昂贵和高速磁盘阵列装置用于初级存储装置10,并且采用具有增加的容量的廉价和低速磁带库装置用于第三级存储装置20。当然,还可以将除磁带库装置外的离线存储装置和云存储用作第三级存储装置20。根据离线存储装置,能极大地降低功耗。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能降低数据的存储成本。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中选择其非访问期和文件大小满足预定条件的数据文件,并且将该数据文件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由于以这种方式确定待移动的数据文件,可以维持数据使用的便利。例如,由于其访问频率低并且其大小相当大的数据文件被确定为移动目标,可以确保初级存储装置10的空闲空间并且由于移动到低速次级存储装置15,最小化对数据使用的便利的影响。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数据文件被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即,在数据文件被移动到近线存储装置前,将数据文件临时存储在不同于近线存储装置的前一存储装置(次级存储装置15)中。不仅因为该装置其自身的访问速度低,而且因为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存储介质(诸如磁带盒22)的切换时间,所以将数据文件写入近线存储装置花费比其他类型的存储装置更长的时间。以这种方式,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存储数据文件之前次级存储装置15临时存储该数据文件,由此能够防止数据文件在写入第三级存储装置20之前不能被访问。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次级存储装置15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之前,检查对应的链接文件的存在,并且在对应的链接文件不存在的情况下,取消该移动。由此,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数据文件(孤立文件)被存储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果数据文件被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用于在用户终端6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包括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作为移动目的地信息。当由用户操作链接文件时,在用户终端6上激活代理应用,并且将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从代理应用提供给数据布置装置1。然后,从某个磁带盒22读出所需的数据文件,恢复到初级存储装置10中,并且用户能访问该数据文件。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仅通过链接文件的操作来访问在诸如磁带库装置的近线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因此,可以在使用具有低数据存储成本的近线存储装置的同时,通过与用于在硬盘设备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操作相同的操作来使用该数据,由此降低数据存储成本,而不会降低数据使用的便利。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一改进
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链接文件仅被放置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上。然而,链接文件可以被放置在初级存储装置10和次级存储装置15中的每一个中(第一改进)。
在第一改进中,在将数据文件从初级存储装置10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上生成第一链接文件。该第一链接文件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链接文件。在将数据文件从次级存储装置15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20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在次级存储装置15上生成第二链接文件,第二链接文件与触发信息相关联并且包括文件信息和存储数据文件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此外,布置控制单元32将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对应的第一链接文件中的存储位置信息改变成第二链接文件的路径。由此,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第一链接文件指示次级存储装置15上的第二链接文件的位置,并且第二链接文件指示在第三级存储装置2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位置。
在检测到第一链接文件的用户操作时,用户终端6基于第一链接文件中的存储位置信息访问次级存储装置15上的第二链接文件。由此,通过与第二链接文件相关联的触发信息,在用户终端6上激活代理应用。代理应用的信息获取处理41从第二链接文件获取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当将数据文件恢复到初级存储装置10时,恢复单元37删除第一链接文件和第二链接文件。其他处理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即使在第一改进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改进
此外,多个存储装置可以不仅形成在三层中,而且可以形成在四层或更多层中(第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最低层的存储装置为近线存储装置,以及上层的存储装置为与近线存储装置不同类型的存储装置,诸如磁盘装置。
在第二改进中,在数据文件的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为近线存储装置的情况下,触发信息与对应的链接文件相关联。在次级存储装置和第三级存储装置为磁盘装置并且将数据文件从次级存储装置移动到第三级存储装置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32将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链接文件中的存储位置信息从次级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改变成第三级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即使在第二改进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三改进
此外,可以在两层中形成多个存储装置。即,可以采用近线存储装置(诸如磁带库装置)作为次级存储装置15。在这种情况下,当将数据文件从初级存储装置10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时,布置控制单元32生成与触发信息相关联的链接文件,并且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上,包括存储文件信息和数据文件的磁带盒22的标识信息。在图5的操作示例中,(S54)至(S57)是不必要的。在图6的操作示例中,在(S72),数据布置装置1从次级存储装置15读取数据文件。
图8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三改进中的数据文件的布置的转变的图。通过执行图6中所示的(S51)至(S53),数据文件DF和链接文件LF#被处理为处于状态T4。在状态T4中,在初级存储装置10中存储的数据文件DF被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磁带盒22,并且生成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链接文件LF#。
当将数据文件从初级存储装置10移动到次级存储装置15时,期望文件移动单元31将数据文件的副本写入次级存储装置15中,并且在完成写入之后删除初级存储装置10上的原始数据文件。这使得可以防止在将数据文件写入到次级存储装置15的同时不能访问数据文件。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将参考图9和图10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此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是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数据布置方法的程序,或能由其中存储程序的至少一个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
图9是概念性地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数据布置装置100的处理构成示例的图。如图9所示,数据布置装置100包括文件移动单元101和布置控制单元102。图9所示的数据布置装置100包括例如与图1所示的上述数据布置装置1相同的硬件构成,并且通过以与数据布置装置1相同的方式处理该程序来实现上述处理模块。
文件移动单元101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作为数据文件的移动目的地的候选的存储装置包括上述近线存储装置,其包括离线存储装置和云存储。
在通过文件移动单元101在存储装置之间移动数据文件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102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具体地,在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为上述近线存储装置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102将触发信息与链接文件相关联,而在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为除近线存储装置之外的存储装置的情况下,布置控制单元102不关联触发信息和链接文件。
在用户终端上激活的代理应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在数据布置装置100其自身与代理应用通信的情况下,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数据布置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单元35、读取单元36和恢复单元37。此外,另一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35、读取单元36和恢复单元37。在这种情况下,由代理应用传送的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由另一装置接收。
图10是示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布置装置100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数据布置方法由诸如数据布置装置100的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例如,所示的各个步骤由数据布置装置100的每个处理模块执行。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数据布置方法包括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S101)。(S101)对应于图5中的(S52)和(S56)。
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选择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具体地,数据布置装置100确定作为(S101)中的数据文件的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是否为近线存储装置(S102)。在作为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为近线存储装置的情况下(S102;是),数据布置装置100将触发信息与对应的链接文件相关联(S103)。(S103)指示生成与触发信息相关联的链接文件,并且重新将触发信息与该链接文件相关联。在作为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为除近线存储装置之外的存储装置的情况下(S102;否),数据布置装置100生成或更新链接文件,而不将触发信息与链接文件相关联(S104)。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及各个改进相同的有益效果。
注意,在上述描述中使用的多个流程图中,依次描述了多个步骤(处理),但步骤的执行顺序不限于说明书中的顺序。在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不妨碍内容的范围内,可以改变所示的步骤的顺序。此外,在内容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能组合上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和各个改进。
以如下确定一部分或全部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和各个改进。然而,各个示例性实施例和各个改进不限于下述描述。
1.一种数据布置装置,包括:
文件移动单元,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的存储装置;以及
布置控制单元,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当通过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在存储装置之间移动所述数据文件时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
2.根据1.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基于非访问期和文件大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来在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个数据文件中确定将被移动到所述不同存储装置的数据文件。
3.根据1.或2.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当所述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为近线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所述触发信息与所述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在所述链接文件中包括所述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指示所述移动目的地的所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所述近线存储装置包括能够切换和使用多个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云存储和离线存储装置。
4.根据3.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当所述移动目的地的所述存储装置的类型为所述离线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包括在所述链接文件中作为所述移动目的地信息。
5.根据4.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进一步包括存储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处理单元将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标识信息和写入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每个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彼此关联地写入存储单元。
6.根据3.至5.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
其中,在将所述数据文件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之前,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将所述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于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的前一存储装置,以及
其中,当所述数据文件被移动到所述前一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指示前一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的信息包括在由用户访问的初级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中,以及
其中,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所述触发信息与所述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当所述数据文件从前一存储装置被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时,将指示所述近线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的信息包括在所述链接文件中。
7.根据3.至6.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进一步包括: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执行所述代理应用,接收从所述用户终端传送的移动目的地信息和文件信息;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从由所接收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指示的近线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读取由所接收的文件信息指示的数据文件;以及
恢复单元,所述恢复单元将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数据文件放置在所述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存在的文件夹中,并且删除所述链接文件。
8.根据3.至7.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当所述数据文件被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更新由用户访问的所述初级存储装置上的链接文件,以便其被显示为对应于近线存储装置的图标图像,所述链接文件与所述数据文件有关。
9.根据1.至8.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在将不同于由所述用户访问的所述初级存储装置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所述不同存储装置之前,检查所述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的存在,并且当所述链接文件不存在时,取消移动所述数据文件。
10.一种数据布置方法,由可访问多个存储装置的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包括:
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存储装置;以及
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确定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
11.根据10.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非访问期和文件大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来在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个数据文件中确定将被移动到所述不同存储装置的数据文件。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为近线存储装置时,将所述触发信息与所述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在所述链接文件中包括所述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指示所述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所述近线存储装置包括能切换和使用多个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云存储和离线存储装置。
13.根据12.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当移动目的地信息被包括在链接文件中并且当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为离线存储装置时,将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包括在所述链接文件中作为所述移动目的地信息。
14.根据13.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和写入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每个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彼此关联地写入存储单元。
15.根据12.至14.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
在将所述数据文件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之前,将所述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于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的前一存储装置,以及
当所述数据文件被移动到所述前一存储装置时,将指示前一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的信息包括在由用户访问的初级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中,以及
当所述数据文件从前一存储装置被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时,将所述触发信息与所述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将指示所述近线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的信息包括在所述链接文件中。
16.根据12.至15.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
通过执行所述代理应用,接收从所述用户终端传送的移动目的地信息和文件信息;
从由所接收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指示的近线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读取由所接收的文件信息指示的数据文件;以及
将所读取的数据文件放置在所述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存在的文件夹中,并且删除所述链接文件。
17.根据12.至16.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数据文件被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时,更新由用户访问的初级存储装置上的链接文件以便其被显示为对应于近线存储装置的图标图像,所述链接文件与所述数据文件有关。
18.根据10.至17.中的任意一个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其中,在将不同于由所述用户访问的所述初级存储装置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所述不同存储装置之前,检查所述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的存在,以及
当所述链接文件不存在时,取消移动所述数据文件。
19.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根据10.至18.的任何一个的数据布置方法。
20.一种用于由访问初级存储装置的用户终端执行的代理应用的程序,
其中,通过对所述初级存储装置上的链接文件的用户操作,激活所述代理应用,针对在可切换和使用多个可移动存储介质的、包括云存储和离线存储装置的近线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生成所述链接文件,以及
其中,所述代理应用包括:
信息获取处理,所述信息获取处理从所述链接文件获取所述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以及
传输处理,所述传输处理将所述文件信息和所述移动目的地信息传送到可访问所述初级存储装置和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的数据布置装置,以便所述数据布置装置将所述数据文件从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移动到所述初级存储装置。
21.根据20.所述的程序,其中,代理应用在用户终端的显示单元上显示确认消息,在通过对所述确认消息的用户操作检查用户的意图之后,执行传输处理,并且在执行传输过程之后进入待机状态或终止该过程。
22.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根据19.至21.的程序,以便能够由计算机读取。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2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03061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12)

1.一种数据布置装置,包括:
文件移动单元,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的存储装置;以及
布置控制单元,当通过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在存储装置之间移动所述数据文件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基于非访问期和文件大小是否满足预定条件来确定在所述存储装置中存储的多个数据文件中的、将被移动到所述不同的存储装置的数据文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当所述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是近线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所述触发信息与所述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在所述链接文件中包括所述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指示所述移动目的地的所述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所述近线存储装置包括能够切换和使用多个可移动存储介质的离线存储装置和云存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当所述移动目的地的所述存储装置的类型是所述离线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存储介质的标识信息作为所述移动目的地信息包括在所述链接文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进一步包括存储处理单元,所述存储处理单元将所述存储介质的所述标识信息和写入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每个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彼此关联地写入到存储单元中。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
其中,在将所述数据文件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之前,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将所述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于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的前一存储装置,
其中,当所述数据文件被移动到所述前一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指示所述前一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的信息包括存储在由用户访问的所述初级存储装置中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中,并且
其中,当将所述数据文件从所述前一存储装置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将所述触发信息与所述链接文件相关联,并且将指示所述近线存储装置上的存储位置的信息包括在所述链接文件中。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进一步包括:
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执行所述代理应用,接收从所述用户终端传送的所述移动目的地信息和所述文件信息;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从由所接收的移动目的地信息指示的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的存储位置读取由所接收的文件信息指示的数据文件;以及
恢复单元,所述恢复单元将由所述读取单元读取的数据文件放置在所述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存在的文件夹中,并且删除所述链接文件。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当所述数据文件被移动到所述近线存储装置时,所述布置控制单元更新由用户访问的所述初级存储装置上的链接文件,以便被显示为对应于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的图标图像,所述链接文件与所述数据文件有关。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布置装置,其中,所述文件移动单元在将不同于由所述用户访问的所述初级存储装置的所述存储装置中所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所述不同存储装置之前,检查所述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的存在,并且当所述链接文件不存在时,取消所述数据文件的移动。
10.一种由可访问多个存储装置的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的数据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在存储装置中存储的数据文件移动到不同的存储装置;以及
基于移动目的地的存储装置的类型来确定是否将用于在用户终端上激活代理应用的触发信息与待移动的数据文件的链接文件相关联。
11.一种程序,所述程序使得至少一个计算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布置方法。
12.一种用于由可访问初级存储装置的用户终端执行的代理应用的程序,
其中,通过对所述初级存储装置上的链接文件的用户操作来激活所述代理应用,所述链接文件是针对在包括能够切换和使用多个可移动存储介质的云存储和离线存储装置的近线存储装置中所存储的数据文件而生成的,并且
其中,所述代理应用包括:
信息获取处理,所述信息获取处理从所述链接文件获取所述数据文件的文件信息和移动目的地信息;以及
传输处理,所述传输处理将所述文件信息和所述移动目的地信息传送到可访问所述初级存储装置和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的数据布置装置,以便于使所述数据布置装置将所述数据文件从所述近线存储装置移动到所述初级存储装置。
CN201580076541.5A 2015-02-19 2015-07-23 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 Pending CN1072509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0619 2015-02-19
JP2015030619 2015-02-19
PCT/JP2015/070967 WO2016132572A1 (ja) 2015-02-19 2015-07-23 データ配置装置及びデータ配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990A true CN107250990A (zh) 2017-10-13

Family

ID=56692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6541.5A Pending CN107250990A (zh) 2015-02-19 2015-07-23 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18124A1 (zh)
JP (1) JP6319829B2 (zh)
CN (1) CN107250990A (zh)
WO (1) WO20161325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72371B2 (en) * 2017-09-14 2019-08-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ynamic data relocation using cloud based ranks
US11238107B2 (en) * 2020-01-06 2022-02-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igrating data files to magnetic tape according to a query having one or more predefined criterion and one or more query expansion profiles
JP7334136B2 (ja) 2020-06-15 2023-08-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管理システム、カートリッジ管理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3510A (zh) * 2004-11-12 2006-05-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存储器管理系统与方法以及程序
US7231639B1 (en) * 2002-02-28 2007-06-12 Convergys Cmg Utah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output
JP2010266933A (ja) * 2009-05-12 2010-11-25 Ri Co Ltd ドキュメント管理プログラム、ドキュメント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ドキュメント管理方法
CN102349057A (zh) * 2009-03-13 2012-02-08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文件分发方法和系统
US20130138765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Marc Christian Fielding Methods, Media,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ccess to Computer Environ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38970B2 (ja) * 2010-03-25 2014-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US9298373B2 (en) * 2014-01-13 2016-03-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lacement and movement of sub-units of a storage unit in a tiered storage environment
US20160004721A1 (en) * 2014-07-01 2016-01-07 Commvault Systems, Inc. Replicating local file systems as respective luns in a storage array, using block-level data transfers and enhanced storage managers, data agents, and media agents in a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1639B1 (en) * 2002-02-28 2007-06-12 Convergys Cmg Utah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output
CN1773510A (zh) * 2004-11-12 2006-05-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存储器管理系统与方法以及程序
CN102349057A (zh) * 2009-03-13 2012-02-08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文件分发方法和系统
JP2010266933A (ja) * 2009-05-12 2010-11-25 Ri Co Ltd ドキュメント管理プログラム、ドキュメント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ドキュメント管理方法
US20130138765A1 (en) * 2011-11-29 2013-05-30 Marc Christian Fielding Methods, Media,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Access to Computer Environment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永帅: "Flash文件系统及存储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32572A1 (ja) 2016-08-25
JPWO2016132572A1 (ja) 2017-12-07
JP6319829B2 (ja) 2018-05-09
US20180018124A1 (en) 2018-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15059B2 (en) Smart archiving and data previewing for mobile devices
US20220138148A1 (en) Data previewing before recalling large data files
US8135677B2 (en) Fil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US8473698B2 (en) Converting LUNs into files or files into LUNs in real
CN104919451B (zh) 用于与在线存储系统的数据同步的应用编程接口
US773459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lassifying and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in a storage network
CN103999058B (zh) 带驱动器系统服务器
CN106227621B (zh) 基于逻辑卷管理精简卷的数据备份方法及系统
WO2014083591A1 (en) Storage system and file management method
US20090254585A1 (en) Method for Associating Administrative Policies with User-Definable Groups of Files
WO2012164627A1 (en) Information storage system, snapshot acquisition method, and data storage medium
US11023159B2 (en) Method for fast recovering of data on a failed storage device
JP2019028954A (ja) ストレージ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重複排除方法
US20220368760A1 (en) Bread crumb directory
CN107250990A (zh) 数据布置装置和数据布置方法
JP2009064159A (ja) 計算機システム、管理計算機及びデータ管理方法
JP2015079409A (ja) 階層管理下の論理ボリュームのスナップショットの作成及び管理
US20170068483A1 (en) Storage device,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storage device control method
CN101840408A (zh) 一种实现一写多读的方法
CN109074379A (zh) 针对文件级重影的文件系统支持
US20170371563A1 (en) Method for retrieving data from a tape drive
JP2013161383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10196785A (zh) 数据备份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1308986B2 (en) Event based reconcile operation for hierarchical storage management
WO2020113549A1 (en) External staging storage cluster mechanism to optimize archival data storage system on shingled magnetic recording hard disk dr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398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3987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