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8335A -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8335A
CN107248335A CN201710617666.5A CN201710617666A CN107248335A CN 107248335 A CN107248335 A CN 107248335A CN 201710617666 A CN201710617666 A CN 201710617666A CN 107248335 A CN107248335 A CN 107248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base server
mobile device
museum
machine vision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76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华
陈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Museum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Museum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Museum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I-Museum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766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833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8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8335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G09B5/06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with both visual and audible presentation of the material to be studied
    • G09B5/065Combinations of audio and video presentations, e.g. videotapes, videodiscs, television system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实现方法,数码相机、三维全息扫描仪和话筒均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移动设备与机器视觉学习系统通讯连接,机器视觉学习系统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移动设备通讯连接。数码相机对博物馆内文物进行拍摄,话筒进行配音,三维全息扫描仪建立3D全息模型获取数据资料,搜集整理形成有效的资料文件,计算机把展品数据资料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移动设备扫描AR文创产品,获取物品图形图像;传输给机器视觉学习系统进行物体模型构建及匹配,得出实际物品数据,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检索;数据库服务器将构建完成的三维立体画面传送给移动设备,显示对应展品信息。

Description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20世纪60年代,随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AR概念开始出炉,20世纪70年代开始初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AR卡片的概念开始开始出现,21世纪初期,AR卡片开始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微软、三星、索尼、苹果、谷歌等电子巨头企业引领世界的AR卡片的发展潮流,AR卡片产品也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现在,世界范围内致力于AR技术的公司越来越多,AR技术以一种新兴产业的姿态,引领世界技术的发展。
AR卡片最近几年在教育市场迅速崛起,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纵观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出现了不少优质的基于AR技术的教育产品,在学习和了解悠久历史文化等方面,AR技术凭借其生动、直观和交互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R卡片顺应教育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的不断改革,将成为一种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博物馆AR文创装置,特点是:包含用于扫描AR文创产品的移动设备、数码相机、三维全息扫描仪、话筒、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以及机器视觉学习系统,所述数码相机、三维全息扫描仪和话筒均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移动设备与机器视觉学习系统通讯连接,机器视觉学习系统连接数据库服务器。
进一步地,上述的博物馆AR文创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设备为具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或iPad。
进一步地,上述的博物馆AR文创装置,其中,所述移动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机器视觉学习系统通讯。
本发明博物馆AR文创实现方法,数码相机对博物馆内文物进行图片或视频拍摄,话筒进行配音,三维全息扫描仪建立3D全息模型获取数据资料,搜集整理形成有效的资料文件,然后经计算机把展品数据资料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形成数据库;移动设备调用摄像头扫描AR文创产品,获取物品的图形图像;传输给机器视觉学习系统进行物体模型构建及匹配,得出实际物品数据,然后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检索;数据检索成功后,数据库服务器将构建完成的三维立体画面传送给移动设备,显示对应展品的信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游客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AR文创卡片,就可以快速的了解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展品的详细信息,可跨时间、跨地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观博物馆,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参观方式,为博物馆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在AR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通过文创卡片的形式,为博物馆提供一款跨时间、跨地域、不受天气限制、穿越时空的博物馆游览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博物馆AR文创装置,包含用于扫描AR文创产品的移动设备6、数码相机1、三维全息扫描仪2、话筒4、计算机5、数据库服务器7以及机器视觉学习系统8,数码相机1、三维全息扫描仪2和话筒4均与计算机5相连,计算机5连接数据库服务器7,移动设备6与机器视觉学习系统8通讯连接,机器视觉学习系统8连接数据库服务器7。
其中,移动设备6为具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或iPad,移动设备6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机器视觉学习系统8通讯。
本发明博物馆AR文创实现方法,数码相机1对博物馆内文物进行图片或视频拍摄,话筒4进行配音,三维全息扫描仪2建立3D全息模型获取数据资料,搜集整理形成有效的资料文件,然后经计算机5把展品数据资料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7,形成数据库;移动设备6调用摄像头扫描AR文创产品3,如明信片、文物复制品及一切有型的文创物品,获取物品的图形图像;传输给机器视觉学习系统8进行物体模型构建及匹配,得出实际物品数据,然后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7,进行数据处理和检索;数据检索成功后,数据库服务器7将构建完成的三维立体画面传送给移动设备6,显示对应展品的信息。参观者可通过自带移动设备6,实时实地的环境中面对面的实现与展品信息的即时感知和互动。
游客能够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AR文创卡片,就可以快速的了解博物馆以及博物馆展品的详细信息,可跨时间、跨地域、全方位、多角度的参观博物馆,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参观方式,为博物馆行业的国际化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
通过朋友分享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可以不到博物馆也能感受体验文物所蕴含历史文化价值。未来博物馆行业发展,以传播信息最大化作为目标,以传播信息和发展作为视角,进一步提升传播手段的多元化和自由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研发基于文创的AR展示装置,在AR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延伸,通过文创卡片的形式,为博物馆提供一款跨时间、跨地域、不受天气限制、穿越时空的博物馆游览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

Claims (4)

1.博物馆AR文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用于扫描AR文创产品的移动设备、数码相机、三维全息扫描仪、话筒、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以及机器视觉学习系统,所述数码相机、三维全息扫描仪和话筒均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连接数据库服务器,移动设备与机器视觉学习系统通讯连接,机器视觉学习系统连接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移动设备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博物馆AR文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为具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或iPa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博物馆AR文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机器视觉学习系统通讯。
4.博物馆AR文创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数码相机对博物馆内文物进行图片或视频拍摄,话筒进行配音,三维全息扫描仪建立3D全息模型获取数据资料,搜集整理形成有效的资料文件,然后经计算机把展品数据资料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形成数据库;移动设备调用摄像头扫描AR文创产品,获取物品的图形图像;传输给机器视觉学习系统进行物体模型构建及匹配,得出实际物品数据,然后传送至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和检索;数据检索成功后,数据库服务器将构建完成的三维立体画面传送给移动设备,显示对应展品的信息。
CN201710617666.5A 2017-07-26 2017-07-26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Withdrawn CN1072483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7666.5A CN107248335A (zh) 2017-07-26 2017-07-26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7666.5A CN107248335A (zh) 2017-07-26 2017-07-26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8335A true CN107248335A (zh) 2017-10-13

Family

ID=60013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7666.5A Withdrawn CN107248335A (zh) 2017-07-26 2017-07-26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833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7627A (zh) * 2018-10-31 2019-01-04 天津天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博物馆ar讲解方法
CN109670399A (zh) * 2018-11-12 2019-04-23 万瞳(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博物馆展品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556291A (zh) * 2020-04-23 2020-08-18 东电创新(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一体化视频采集及回传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8303A (zh) * 2016-03-27 2016-08-17 北京图文天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3d场景互联网终端展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75478A (zh) * 2017-04-11 2017-06-20 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体验手机3d效果的ar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8303A (zh) * 2016-03-27 2016-08-17 北京图文天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3d场景互联网终端展览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6875478A (zh) * 2017-04-11 2017-06-20 苏州和云观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体验手机3d效果的ar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7627A (zh) * 2018-10-31 2019-01-04 天津天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博物馆ar讲解方法
CN109670399A (zh) * 2018-11-12 2019-04-23 万瞳(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博物馆展品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556291A (zh) * 2020-04-23 2020-08-18 东电创新(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一体化视频采集及回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5617B2 (en) Communication using interactive avatars
WO2018103220A1 (zh) 一种图像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US9996979B2 (en)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based handheld view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TWI642306B (zh) 用於化身的產生、渲染以及動畫化之系統與方法
AU2021273461B2 (en) Signature-based unique identifier
CN107248335A (zh) 博物馆ar文创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3956128A (zh) 基于体感技术的智能主动广告平台
CN106961621A (zh) 使用化身的通信
US20180197345A1 (en)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based handheld view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3916621A (zh) 视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CN205485300U (zh) 一种3d全息投影交互展示平台
CN109324688A (zh) 基于虚拟人行为标准的交互方法及系统
CN204028887U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手持式阅览设备
CN110045817A (zh) 采用虚拟实境技术的交互式摄影系统
CN108961375A (zh) 一种根据二维图像生成三维图像的方法及装置
CN108259806A (zh) 一种视频通信方法、设备和终端
CN107817701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0298925B (zh) 一种增强现实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318606A (zh) 3d脸型变化方法及系统
CN107643820A (zh) Vr被动型机器人及其实现方法
CN106815885B (zh) 一种科普知识互动展示方法及装置
WO2017149778A1 (ja) 鏡、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5756153A (zh) 一种基于元宇宙虚拟现实vr交互系统及方法
CN202694749U (zh) 互动广告系统
JP2022173968A (ja) 画像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