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1755A -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1755A
CN107241755A CN201710567903.1A CN201710567903A CN107241755A CN 107241755 A CN107241755 A CN 107241755A CN 201710567903 A CN201710567903 A CN 201710567903A CN 107241755 A CN107241755 A CN 1072417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exation
base station
webserver
corresponding relation
network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790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1755B (zh
Inventor
胡永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6790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17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1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1755A/zh
Priority to JP2019567329A priority patent/JP7121759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8/090770 priority patent/WO2019011097A1/zh
Priority to EP18832714.2A priority patent/EP3611956B1/en
Priority to US16/692,709 priority patent/US1131071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1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1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6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reducing network powe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8Network planning to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35Determin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2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handling th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04W64/003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ocating network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access points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ID的对应关系;该网络服务器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所述第一连接关系为多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该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所述第二连接关系为承载网中包括的多个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所述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多个网元一一对应连接;网络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所述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后,能够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减低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管理和提高网络性能,大中型网络一般按照标准的三层结构设计。三层网络结构采用层次化架构的三层网络。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将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分解为许多简单的小问题。
具体来说,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提供最优的区间传输;汇聚层可以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为多业务应用和其他的网络应用提供用户到网络的接入。
基站到核心层的流量为南北流量,基站之间的流量为东西流量。当前2G/3G/4G/4.5G采用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和无线接入网IP化(IP RadioAccess Network,IP RAN)移动回传承载网络,东西流量连接需求不大。
东西流量连接大多通过接入/汇聚大二层+核心三层组网模式应对。且在实际的现网业务部署中,先人工规划,再人工通过网管或命令行进行业务配置。
参见图1是现有技术中三层网络结构,其中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演进型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通过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与无线基站交互数据。移动云引擎(Mobile Cloud Engine,MCE)通过汇聚层和接入层与基站交互数据。
5G业务流向进一步多样化,接入环节点间全连接。下面结合图1介绍各条业务流。
S1为无线基站至网络承载设备为核心网业务网关(Service Gateway,SGW)/核心网互联网网关(Packet Gateway,PGW)回传业务流,S1随虚拟分组核心网(Virtual EvolvedPacket Core,vEPC)的下沉而缩短路径。
Xn为网络承载设备为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至MCE间的业务流。
X2为终端移动带来的基站间的东西流量,时延/抖动要求不高(ms级),可跨接入环。
EX2为基站间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以及协作多点发送/接收(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COMP)等新功能带来的东西流量,对时钟进度要求高(±130ns),无法跨接入环。
其中,S1和Xn属于南北流量,X2和EX2属于东西流量。
未来承载网为5G基站开通业务时,S1/Xn业务/隧道数与基站数量成正比。但X2/EX2业务开通存在如下困难:
基站间的东西流量(如基站间的EX2流量和X2流量)与基站位置相关,需要人工确认基站位置和相邻关系,以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因此错误率较高且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能够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减低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能够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减低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减低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ID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所述第一连接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所述第二连接关系为承载网中包括的多个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所述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多个网元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网络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所述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间预设无线规划包括:
基站之间相邻,且基站之间的相邻距离大于等于预设最小阈值且小于等于预设最大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三连接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多个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连接关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和所述第三连接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一种情况时,所述网络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三连接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服务器预先设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二种情况时,所述网络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三连接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服务器依据所述基站的网络协议IP地址和所述网元连接所述基站的端口的IP地址,判定基站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处于同一局域网,确定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所述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用于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信息和/或基于隧道配置的路由扩散配置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服务器,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ID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所述第一连接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所述第二连接关系为承载网中包括的多个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所述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多个网元一一对应连接;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间预设无线规划包括:
基站之间相邻,且基站之间的相邻距离大于等于预设最小阈值且小于等于预设最大阈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三连接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多个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和所述第三连接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一种情况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处理模块,用预先设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的第二种情况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六处理模块,依据所述基站的网络协议IP地址和所述网元连接所述基站的端口的IP地址,判定基站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处于同一局域网,确定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用于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信息和/或基于隧道配置的路由扩散配置信息。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一对应关系;该网络服务器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然后,该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所述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多个网元一一对应连接;最后,该网络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所述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由于可以自动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进而能够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从而减低了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三层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承载基站间流量的路由扩散配置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和网络服务器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一对应关系。网络服务器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后,就可以基于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由于可以利用第二连接关系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因此能够减低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网络服务器,具体包括:
S201、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为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的对应关系。
在通信系统中,基站处于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间,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无线终端数量较多的地点,例如:人流密度较大的交通枢纽,为了保证无线终端正常的通信,会建立数量较多的基站。也就是说,基站的分布并非平均分布,而是依据无线终端的通信需求建立一定数量的基站。无线终端也可以是移动终端。
通信网络中的每个网元均有网元标识(ID),网元标识是一个网元区分于其它网元的标志,例如IP地址或MAC地址。通信过程中基站需要与其它网元交互才能实现通信。因此,基站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ID存在对应关系。
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唯一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获取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地图软件获取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还可以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获取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经度信息和纬度信息,还可以包括指导信息,例如:指导信息为参照建筑物。
因此,可以基于基站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ID的对应关系,以及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建立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网元的网元ID的对应关系。将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的对应关系作为第一对应关系。
可以存储第一对应关系。在需要时,直接获取第一对应关系。
S202、网络服务器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第一连接关系为多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
基站间流量即基站间的东西流量(如基站间的EX2流量和X2流量)与基站地理位置相关,两个基站间的距离与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正相关。也就是说,两个基站间的距离越近,则这两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越紧密;两个基站间的距离越远,则这两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越疏远。
可以预先设置基站间的无线规划,根据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基站间的预设无线规划,计算第一连接关系。基站可以依据第一连接关系,确定与另外一个基站间的流量路径。这样,基站间就可以依据基站间的流量路径传输数据。
例如,第一连接关系可以是基站1与基站3相连,基站3与基站4相连,基站4与基站1相连。
可见,不同的预设无线规划可以确定不同的第一连接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技术要求,预设无线规划以确定所需的第一连接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201与S202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以任意顺序先后执行。
S203、网络服务器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第二连接关系为承载网中包括的多个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多个基站分别与多个网元一一对应连接。
依据第一对应关系,每个基站能够通过网元ID对应的网元实现通信。
按照第一连接关系,两个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基站分别连接的网元实现。换言之,基站通过网元进行通信,基于基站对应的网元ID获知该基站与网元的连接关系。按照第一连接关系,进而可以得到第二连接关系。
第二连接关系是指多个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第一网元连接第二网元,第二网元连接第四网元,第四网元连接第一网元。
S204、网络服务器基于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
第二连接关系即承载网中多个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而可以获知网元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因此,基于第二连接关系可以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一对应关系,该网络服务器根据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进而,该网络服务器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直接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该网络服务器基于第二连接关系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由于可以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即使业务连接量巨大,也可以基于第二连接关系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因此减低了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在3G/4G无线网络中,一般无线终端与基站是一对一的关系,通信业务和数据业务均归属于同一个基站。而在5G无线网络中,带宽要求猛增,两个甚至多个基站共同为同一个无线终端服务,导致基站间产生数据交互。基站间的数据交互对时延和时钟精度要求很高,两个基站时钟偏差越小、时延越小,为无线终端提供的带宽越大,业务质量越好。而这个时钟偏差和时延与基站间距离直接相关。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预设基站间的预设无线规划。为了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可以将选择距离较近的基站作为基站间最优协同连接关系。
具体来说,两个基站的关系可以是相邻也可以是不相邻。显然,在两个相邻基站间传输数据的准确率高于两个非相邻基站间传输数据的准确率。那么,优先选择相邻的基站。
与一个基站相邻的基站不止一个,基站之间的相邻距离越近,则这两个基站间传输数据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因此,可以选择相邻距离较近的一个或几个基站作为基站间最优协同连接关系。
也就是说,基站间的预设无线规划包括基站之间相邻,且基站之间的相邻距离大于等于预设最小阈值且小于等于预设最大阈值。预设最小阈值和预设最大阈值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分别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参见图3。
基站需先接入网元,该网元可以是网络承载设备,具体由网络承载设备将基站发送来的信息转发至无线核心网,以实现无线通信。
S301、网络服务器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三连接关系,其中,第二对应关系为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多个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第三连接关系为基站与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基站通过网元进行通信,网元不止有一个接口。具体而言,基站是通过与网元的接口进行通信。那么,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存在对应关系。将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多个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作为第二对应关系。其中,连接基站的网元可以是网络承载设备。
由第一对应关系,以及第二对应关系,可以获知基站的地址位置信息分别与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以及与基站连接网元的网元ID的关系。
也就是说,基站与网元的连接关系包括基站的地址位置信息分别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和与基站连接网元的网元ID的关系。将基站与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作为第三连接关系。
发送数据的基站为源节点,接收数据的基站为宿节点。由于基站本身可以收发数据,因此基站可以是业务端点。
S302、网络服务器根据第一连接关系和第三连接关系,确定第二连接关系。
基站是通过网元进行通信,找到了与基站连接的网元就可以确定与该网元连接的基站。
考虑到基站与网元的连接关系,可以基于第三连接关系,将第一连接关系中的基站替换为,与该基站对应的网元。这样,第一连接关系中,基站替换为与基站对应的网元,那么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成为第二连接关系。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直接将第二连接关系中的基站替换为相对应的网元,替换过程耗时较少,因此能够提高生成业务连接配置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在建立无线网络的过程中,网络服务器可以预先设置第二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网元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预设第一基站通过第一网元的第一端口进行通信,那么可以预设第一基站与第一网元的第一端口的对应关系。即预设基站与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在通信过程中,网络服务器依据基站的网络协议IP地址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的IP地址,判定基站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处于同一局域网,则确定第二对应关系。
例如:基站的IP地址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的IP地址同网段,则基站与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在同一个局域网中,那么说明基站与该网元的端口存在对应关系。
换言之,基站与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在同一个局域网中,则基站与该网元的端口存在对应关系;基站与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存在对应关系,则基站与该网元的端口在同一个局域网中。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利用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信息和/或基于隧道配置的路由扩散配置信息。
具体来说,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技术能够有效简化流量的配置。VPN具有虚拟和专用两个特征,可以把现有的IP网络分解成逻辑上分离的网络。VPN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隧道技术,把所要发送的数据封装在隧道中,利用VPN骨干网建立的专用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
隧道和路由是用来承载基站间流量的VPN承载技术。可以利用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信息和/或基于隧道配置的承载基站间流量的路由扩散配置信息。
隧道包括VPN隧道,例如:多协议标签交换传输介绍(Multi-Protocol LabelSwitching Transport Profile,MPLS-TP)隧道、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raffic Engineering,RSVP-TE)隧道、IP隧道/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GRE)隧道。
下面以利用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4:
S401、业务连接诉求中有源设备信息和宿设备信息,通过算路算法在第二连接关系中计算得出具体的中间设备、链路和设备端口。
在业务连接诉求中包括源设备信息和宿设备信息。首先可以通过算路算法,如: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或插点法,确定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的链路。
然后,可以在第二连接关系中依据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的链路,确定该链路所涉及的网元。所涉及的网元可以包括具体的中间设备和设备端口。
S402、为每一段链路分配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标签。
源设备与宿设备之间的链路,具体包括有网元和网元之间的链路。那么需要为每一段链路分配MPLS,具体来说是下游网元向上游网元分配。
确定每一跳网元的入端口和入MPLS标签,每一跳网元的出端口和出MPLS标签,以及标签动作(Push/PoP/Swap)。
S403、网管/控制器将隧道配置信息下发到转发设备,指导报文。
最后,由网管/控制器将隧道配置信息下发至转发设备,用以指导报文的传输。
下面以利用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基站间流量的路由扩散配置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5:
路由扩展配置是基于隧道配置获得的,其中路由扩展配置可以包括公网路由扩展配置,还可以报私网路由扩展配置。
S501、网管/控制器利用第二连接关系获取本地设备直连接口IP地址,并添加到本地虚拟路由转发表(Virtual Routing Forwarding,VRF)中。
网管/控制器可以利用第二连接关系,直接获取本地设备直连接口所对应的IP地址。并将所获取的本地设备直连接口对应的IP地址添加到VRF中。
将本地设备直连接口对应的IP地址添加到VRF中,那么其他的网元就可以依据VRF与本地设备直连接口连接。
S502、网管/控制器搜索本地L3VPN VRF所有公网侧隧道,沿着隧道方向找到远端L3VPN VRF。
考虑到VRF中记载有与骨干网边缘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用户网络边缘路由器的路由和转发表,网管/控制器搜索本地的L3VPN VRF所有公网侧隧道,以寻找最远的L3VPN VRF。
其中,寻找最远的L3VPN VRF是沿着隧道方向找到远端L3VPN VRF。
S503、将本地设备直连接口IP地址下发到远端L3VPN VRF路由表中,下一跳指向本地设备。
沿着隧道方向找到远端L3VPN VRF,就可以将本地设备直连接口IP地址下发到远端L3VPN VRF路由表中,使得下一跳指向本地设备。这样,建立本地设备与其他网元的连接关系。
参见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600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第一处理模块601、第二处理模块602、第三处理模块603和第四处理模块604。四个处理模块可以在同一个装置中,例如在同一个网络服务器中。四个处理模块也可以在不同的装置中。
第一处理模块601,用于确定第一对应关系,第一对应关系为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ID的对应关系。
通信网络中的每个网元均有网元ID,网元标识是一个网元区分于其它网元的标志,例如IP地址或MAC地址。通信过程中基站需要与其它网元交互才能实现通信。因此,基站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ID存在对应关系。
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是唯一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例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获取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通过地图软件获取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还可以通信运营商提供的LBS获取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经度信息和纬度信息,还可以包括指导信息,例如:指导信息为参照建筑物。
因此,可以基于基站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ID的对应关系,以及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建立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网元的网元ID的对应关系。
可以存储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网元的网元ID的对应关系。在需要时,直接获取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网元的网元ID的对应关系。将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的对应关系作为第一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602,用于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第一连接关系为多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
可以预先设置基站间的无线规划,根据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基站间的预设无线规划,计算第一连接关系。基站可以第一连接关系,确定与另外一个基站间的流量路径。这样,基站间就可以依据基站间的流量路径传输数据。
例如,第一连接关系可以是基站1与基站3相连,基站3与基站4相连,基站4与基站1相连。
可见,不同的预设无线规划可以确定不同的第一连接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的技术要求,预设无线规划以确定所需的第一连接关系。
第三处理模块603,用于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第二连接关系为承载网中包括的多个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多个基站分别与多个网元是一一对应连接。
依据第一对应关系,每个基站能够通过网元ID对应的网元实现通信。
按照第一连接关系,两个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基站分别连接的网元实现。换言之,基站通过网元进行通信,基于基站对应的网元ID获知该基站与网元的连接关系。按照第一连接关系,进而可以得到第二连接关系。
第二连接关系是指多个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例如:第一网元连接第二网元,第二网元连接第四网元,第四网元连接第一网元。
第四处理模块604,用于基于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处理模块601确定第一对应关系。第二处理模块602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进而,第三处理模块603根据第一对应关系,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第四处理模块604基于第二连接关系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由于可以将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即使业务连接量巨大,也可以基于第二连接关系自动生成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因此减低了错误率并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需求预设基站间的预设无线规划。为了确保传输数据的正确性,可以将选择距离较近的基站作为基站间最优协同连接关系。
具体来说,两个基站的关系可以是相邻也可以是不相邻。显然,在两个相邻基站间传输数据的准确率高于两个非相邻基站间传输数据的准确率。那么,优先选择相邻的基站。
与一个基站相邻的基站不止一个,基站之间的相邻距离越近,则这两个基站间传输数据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因此,可以选择相邻距离较近的一个或几个基站作为基站间最优协同连接关系。
也就是说,基站间的预设无线规划包括基站之间相邻,且基站之间的相邻距离大于等于预设最小阈值且小于等于预设最大阈值。预设最小阈值和预设最大阈值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分别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处理模块603,还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以及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三连接关系,其中,第二对应关系为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多个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第三连接关系为基站与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第一连接关系和第三连接关系,确定第二连接关系。
参见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70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装置的基础上增加第五处理模块605。
第五处理模块605,用预先设置第二对应关系。
参见图8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80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装置的基础上增加第六处理模块606。
第六处理模块606,依据基站的IP地址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的IP地址,判定基站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处于同一局域网,则确定第二对应关系。
参见图9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中网络服务器90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装置的基础上增加第七处理模块607。
第七处理模块607,用于基于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信息和/或基于隧道配置的路由扩散配置信息。
本申请中提供的网络服务器,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上述功能集成在一个功能模块完成,或者将上述功能分配有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部分功能。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10是示出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方法和网络服务器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如图10所示,计算设备1000包括输入设备1001、输入接口1002、处理器1003、存储器1004、输出接口1005、以及输出设备1006。
其中,输入接口1002、处理器1003、存储器1004、以及输出接口1005通过总线1010相互连接,输入设备1001和输出设备10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1002和输出接口1005与总线1010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1000的其他组件连接。
具体地,输入设备10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10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处理器1003;处理器1003基于存储器10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10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10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1006;输出设备10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计算设备1000的外部供用户使用。
计算设备1000可以执行本申请上述的通信方法中的各步骤。
处理器1003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在处理器601或处理器701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存储器1004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硬盘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存储器1004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6-图9提供的第一处理模块至第七处理模块中任一模块或全部模块的功能可以用图10所示的中央处理器1003实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均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Claims (1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服务器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ID的对应关系;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所述第一连接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所述第二连接关系为承载网中包括的多个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所述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多个网元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网络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所述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三连接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多个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连接关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述网络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和所述第三连接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三连接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服务器预先设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三连接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服务器依据所述基站的网络协议IP地址和所述网元连接所述基站的端口的IP地址,判定基站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处于同一局域网,确定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所述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用于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信息和/或基于隧道配置的路由扩散配置信息。
6.一种网络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对应关系,所述第一对应关系为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基站连接的网元的网元标识ID的对应关系;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获取第一连接关系,所述第一连接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之间的连接关系;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将所述第一连接关系转换为第二连接关系,所述第二连接关系为承载网中包括的多个网元之间的拓扑连接关系,所述多个基站分别与所述多个网元一一对应连接;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所述承载网的业务连接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网络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第二对应关系以及所述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第三连接关系,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为所述多个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和与所述多个网元的端口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三连接关系为所述基站与所述网元之间的连接关系;
根据所述第一连接关系和所述第三连接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连接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网络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还包括: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预先设置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网络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服务器还包括:
第六处理模块,依据所述基站的网络协议IP地址和所述网元连接所述基站的端口的IP地址,判定基站和网元连接基站的端口处于同一局域网,确定所述第二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网络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连接关系,生成用于承载基站间流量的隧道配置信息和/或基于隧道配置的路由扩散配置信息。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567903.1A 2017-07-12 2017-07-12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241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7903.1A CN107241755B (zh) 2017-07-12 2017-07-12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9567329A JP7121759B2 (ja) 2017-07-12 2018-06-12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サーバ、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記憶媒体
PCT/CN2018/090770 WO2019011097A1 (zh) 2017-07-12 2018-06-12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18832714.2A EP3611956B1 (en) 2017-07-12 2018-06-12 Automatic connection of base stations via bearer devices and based on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US16/692,709 US11310713B2 (en) 2017-07-12 2019-11-22 Communication method to generate a service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of a bearer network, network serv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7903.1A CN107241755B (zh) 2017-07-12 2017-07-12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1755A true CN107241755A (zh) 2017-10-10
CN107241755B CN107241755B (zh) 2021-03-30

Family

ID=5999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7903.1A Active CN107241755B (zh) 2017-07-12 2017-07-12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10713B2 (zh)
EP (1) EP3611956B1 (zh)
JP (1) JP7121759B2 (zh)
CN (1) CN107241755B (zh)
WO (1) WO201901109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88496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19011097A1 (zh) * 2017-07-12 2019-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9535A (zh) * 2018-12-13 2019-05-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开站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9726066A (zh) * 2017-10-27 2019-05-07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标识存储系统中的问题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11280A1 (en) 1997-02-28 2003-11-13 Shaw Industries, Inc. Carpet, carpet backings and methods
CN113133060B (zh) * 2019-12-30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网系统、传输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CN114599053B (zh) * 2020-12-07 2024-04-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 组网和组网保护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9778A (zh) * 2004-07-05 2006-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各网元连接关系的方法
CN1983971A (zh) * 2006-05-08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知网元间连接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31560A (zh) * 2010-09-0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间的连接关系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49069A (zh) * 2010-02-04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链路的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应设备
CN102308662A (zh) * 2011-07-13 201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基站间建立x2连接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CN104639348A (zh) * 2013-11-07 2015-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其配置方法
CN105993188A (zh) * 2014-02-14 2016-10-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络控制设备、通信设备、网络控制方法、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7667B2 (ja) 2003-12-04 2009-12-02 ソフトバンクテレコム株式会社 モビリティ制御装置
EP2046090A1 (en) * 2007-10-02 2009-04-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Management of session control signaling for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s
US8964636B2 (en) * 2008-06-23 2015-02-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centrator for multiplexing access point to wireless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2143599B (zh) * 2010-01-28 2013-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相邻基站连接的建立方法、建立设备和建立系统
CN103220815B (zh) * 2012-01-18 2019-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间接口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US9198209B2 (en) * 2012-08-21 2015-11-24 Cisco Technology, Inc. Providing integrated end-to-end architecture that includes quality of service transport for tunneled traffic
US9008020B2 (en) * 2012-08-31 2015-04-14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mplementing multiple air interface technologies
CN103220818B (zh) * 2013-01-30 2015-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X2口IPSec隧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4859B (zh) * 2013-04-09 2018-08-31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生成对基于web的应用的客户体验的洞悉的方法和装置
US10291515B2 (en) * 2013-04-10 2019-05-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control plane reference model framework
US10034222B2 (en) * 2013-06-06 2018-07-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a service-level topology to a service-specific data plane logical topology
US9867034B2 (en) * 2013-09-10 2018-01-09 Lg Electronics Inc. Baseband unit and method of obtaining information on a remote radio unit and another baseband unit connected to the remote radio unit support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remote radio unit
US9288686B2 (en) 2013-10-17 2016-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opology discovery based on SCTP/X2 snooping
US9294986B2 (en) * 2013-10-17 2016-03-2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opology discovery based on explicit signaling
US9641422B2 (en) * 2013-10-17 2017-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X2 son for LTE networks through automated X2 address discovery
US9398515B2 (en) * 2013-10-17 2016-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VPNv4 route control for LTE X2 SON using import route maps and outbound route filtering
US20150124622A1 (en) * 2013-11-01 2015-05-07 Movik Networks, Inc. Multi-Interface, Multi-Layer State-full Load Balancer For RAN-Analytics Deployments In Multi-Chassis, Cloud And Virtual Server Environments
CN104639451B (zh) * 2013-11-14 2019-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流分流方法及控制器
US20160095032A1 (en) * 2014-09-30 2016-03-31 Alcatel-Lucent Usa Inc. Placement and use of wireless network functions in a virtualization environment
CN108702802B (zh) * 2016-01-07 2022-03-29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户设备及其数据传输方法以及网络节点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A3057061C (en) * 2016-03-18 2020-09-29 Parallel Wireless, Inc. Iugw architecture
CN107241755B (zh) * 2017-07-12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9778A (zh) * 2004-07-05 2006-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各网元连接关系的方法
CN100372300C (zh) * 2004-07-05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各网元连接关系的方法
CN1983971A (zh) * 2006-05-08 200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知网元间连接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CN100426752C (zh) * 2006-05-08 2008-10-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知网元间连接关系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49069A (zh) * 2010-02-04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承载链路的配置方法、系统及相应设备
CN101931560A (zh) * 2010-09-02 2010-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间的连接关系获取方法及其装置
CN102308662A (zh) * 2011-07-13 2012-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基站间建立x2连接的方法、基站和通讯系统
CN104639348A (zh) * 2013-11-07 2015-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其配置方法
CN105993188A (zh) * 2014-02-14 2016-10-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网络控制设备、通信设备、网络控制方法、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和程序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11097A1 (zh) * 2017-07-12 2019-0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310713B2 (en) 2017-07-12 2022-04-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to generate a service connection configuration of a bearer network, network serv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726066A (zh) * 2017-10-27 2019-05-07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标识存储系统中的问题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9726066B (zh) * 2017-10-27 2022-06-24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标识存储系统中的问题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08988496A (zh) * 2018-08-01 2018-12-11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8988496B (zh) * 2018-08-01 2021-04-2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729535A (zh) * 2018-12-13 2019-05-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基站开站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09729535B (zh) * 2018-12-13 2021-08-17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开站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1755B (zh) 2021-03-30
EP3611956A4 (en) 2020-02-26
JP2020522952A (ja) 2020-07-30
US20200092782A1 (en) 2020-03-19
US11310713B2 (en) 2022-04-19
JP7121759B2 (ja) 2022-08-18
EP3611956A1 (en) 2020-02-19
WO2019011097A1 (zh) 2019-01-17
EP3611956B1 (en) 2021-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1755A (zh) 通信方法、网络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724118B (zh) 标签分发方法及设备
CN105245452B (zh) 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US10911262B2 (en) Deterministic forwarding across L2 and L3 networks
CN103380601B (zh) 确定建立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隧道的方法及设备
CN100461755C (zh) 基于mpls te隧道的数据报文传输方法和节点设备
CN107517488A (zh) 报文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US9210037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nterconnected ring protection
CN104980347A (zh) 一种建立隧道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88512B (zh) 基地台及其回程网络的带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2291147A (zh) 一种5g业务动态智能sr隧道应用方法
CN103188151A (zh) 一种分组传送网络和在分组传送网络中传输业务的方法
CN102281533B (zh) 基于rt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CN102355402B (zh) 一种基于vpn路由建立lsp的方法、系统和路由器
CN103220217B (zh) 一种路由生成方法和设备
CN101453412B (zh) 一种pbb网络中自动拓扑发现及资源信息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01055B (zh) 在lte移动回传网络中部署l3vpn的方法及系统
CN107294849A (zh) 业务路径的建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817727B (zh) 一种多个可搬移无线宽带系统的传输组网方法
CN106559360B (zh) Lte宽带集群系统gre级联组网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980362B (zh) 一种业务隧道建立方法及设备
WO202401237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EP4329374A1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6559851A (zh) LTE宽带集群系统IPSec级联组网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3560956A (zh) 一种路由生成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