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1362A -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1362A
CN107231362A CN201710438931.3A CN201710438931A CN107231362A CN 107231362 A CN107231362 A CN 107231362A CN 201710438931 A CN201710438931 A CN 201710438931A CN 107231362 A CN107231362 A CN 107231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essage
request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389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31362B (zh
Inventor
邹谊
孙其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 Lt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of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7104389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1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1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1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31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1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73Registration or de-registration

Abstract

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在多个不同地点的员工的沟通交流,可以使现场的员工将情况反馈检测仪器所在处的员工,从而避免将检测仪器携带到现场,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外出的员工数量,降低了电网企业的系统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IP多媒体子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能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各个地区的正常供电,电力系统的维护成为了保证人民正常用电的关键。
由于电力系统的专业性,员工需要使用特制的专业检测仪器到运行现场进行检查与故障处理。而庞大的电网设备往往相距甚远,甚至远离城市居住区,携带大型的检测仪器到设备现场需要很高的成本。同时,因为现场环境及设备各不相同,往往还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员工同时前往,因此,现有的电力系统维护成本高且维护效率低。在现有技术中,并没有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在多个不同地点的员工的沟通交流,可以使现场的员工将情况反馈检测仪器所在处的员工,从而避免将检测仪器携带到现场,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外出的员工数量,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基于所述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协助请求至所述第二终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认证所述协助请求后生成所述反馈响;
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及终端类型信息;
注册所述注册信息;
基于所述终端类型信息生成许可密钥;
发送所述许可密钥至所述第一终端。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所述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校验所述第一校验信息;
当校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类型信息生成第二通信请求;
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请求至后台终端;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后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控制所述第三终端生成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后台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第四终端;
接收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所述第二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至少一个第四终端;
当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时,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由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五终端发送的报告请求,所述报告请求包括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
基于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请求内容生成报告文件;
发送所述报告文件至所述第五终端。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服务端通信模块、注册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所述注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协助请求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认证所述协助请求后生成所述反馈响;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身份验证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及终端类型信息;
所述注册模块还用于注册所述注册信息;
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终端类型信息生成许可密钥;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许可密钥至所述第一终端。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校验模块、第一生成模块及第一响应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所述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所述校验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第一校验信息;
所述身份验证模块还用于当校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类型信息生成第二通信请求;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请求至后台终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后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控制所述第三终端生成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后台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报文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所述第一报文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第四终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所述第二响应报文;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报文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所述第一报文生成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至少一个第四终端;
当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时,所述系统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由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分析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五终端发送的报告请求,所述报告请求包括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
所述身份验证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请求内容生成报告文件;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报告文件至所述第五终端。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在多个不同地点的员工的沟通交流,可以使现场的员工将情况反馈检测仪器所在处的员工,从而避免将检测仪器携带到现场,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外出的员工数量,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1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4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5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6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用于终端的终端软件充分考虑了终端的种类不同以及操作系统差异,因此将采用JAVA语言设计与开发,JAVA语言的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理念极大的方便了系统在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迁移遍历性。针对各种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接口,采用MVC(ModelView Controller)模式开发。方便开发调试过程,缩短开发新服务周期。针对一些国家电网专业检测工具,使用C语言开发,方便对嵌入式设备硬件层面的编程操控。底层通讯采用HTTP/S协议传输数据,协议完全基于IP协议之上,能够很好满足移动无限终端和有线固定终端的通信通讯需求,也有利于兼容以后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应用等IMS技术的多媒体业务发展的需要和实现更多产品功能的要求。数据安全方面采用国际公认RSA协议进行加解密和数字签名,通过P2P点对点技术加速HTTP协议的业务应用的处理速度。减少应大数据量并发或者严重消耗嵌入式系统有限资源(如CPU,内存闪存资源)的应用的处理时间和性能消耗。IMS移动协同工作系统主要是分成IMS客户端软件和IMS服务管理系统。IMS客户端可以任意部署在通信通讯设备之上。只要是符合具有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能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的设备即可。IMS移动协同工作系统是一套完善的用于国家电网内部,工程师与技术人员之间方便快捷的进行实时沟通,现场联合调试的办公系统。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服务能力以及丰富的可扩展服务接口,针对日益突出的协同工作需求,开放开发API使得应用服务开发人员实现敏捷的服务开发,从而有效的丰富IMS移动协同工作系统提供服务的能力。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1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1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第一终端为现场员工使用的移动终端,现场员工通过第一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发送协助请求。
S102、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协助请求可以直接包括提供协助的对象名称或者包括需要被协助的内容,若为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则可直接调用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若协助请求包括的是需要被协助的内容,则分析此内容,找出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再调用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提供协助的对象的IP地址即为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S103、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
调用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后,将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终端重定向到资源新的位置,使用本方法的系统发回Location响应头后使用重定向技术,让终端去访问新的域名所对应的系统上的资源。
S104、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
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通过第二终端接收到协助请求后,若同意进行协助,则可控制第二终端生成反馈响应,并将反馈响应发送至实用本方法的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还可通过第二终端调用实用第一终端的员工的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并不只限于一个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多个不同地点的不同的终端。
S105、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二终端发出的反馈响应后,调用远程协助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关的带宽资源并交付给远程协助服务业务使用。此处的远程服务业务由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使用。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在多个不同地点的员工的沟通交流,可以使现场的员工将情况反馈检测仪器所在处的员工,从而避免将检测仪器携带到现场,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外出的员工数量,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2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201、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及终端类型信息;
员工通过第一终端发送注册信息,注册信息包括了注册申请、员工身份信息及员工加入邀请码等。在接收到注册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注册信息的安全性,可采用加密算法对注册信息加密后进行发送。
S202、注册注册信息;
接收到注册信息后,对注册信息进行验证,例如验证员工加入邀请码,验证成功后,将注册信息导入数据库中,完成注册。值得一提的是,若接收的注册信息被加密,则应先进行解密。数据库由关系型数据库构建以及用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作为基础的key-value(分布式存储系统)型数据进行加速查询访问处理。
S203、基于终端类型信息生成许可密钥;
根据终端类型信息启动身份验证策略根据RSA算法生成内网许可秘钥。
S204、发送许可密钥至第一终端;
S205、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第一终端为现场员工使用的移动终端,现场员工通过第一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发送协助请求。
S206、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协助请求可以直接包括提供协助的对象名称或者包括需要被协助的内容,若为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则可直接调用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若协助请求包括的是需要被协助的内容,则分析此内容,找出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再调用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提供协助的对象的IP地址即为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S207、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
调用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后,将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终端重定向到资源新的位置,使用本方法的系统发回Location响应头后使用重定向技术,让终端去访问新的域名所对应的系统上的资源。
S208、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
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通过第二终端接收到协助请求后,若同意进行协助,则可控制第二终端生成反馈响应,并将反馈响应发送至实用本方法的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还可通过第二终端调用实用第一终端的员工的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并不只限于一个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多个不同地点的不同的终端。
S209、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二终端发出的反馈响应后,调用远程协助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关的带宽资源并交付给远程协助服务业务使用。此处的远程服务业务由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使用。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3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301、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第三终端为员工使用的终端,此处的第三终端可能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相同。员工控制第三终端生成第一通信报文。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S302、校验第一校验信息;
接收到第一通信报文后对报文进行解析,校验第一校验信息。
S303、当校验通过时,基于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S304、当鉴权通过时,基于第一通信类型信息生成第二通信请求;
鉴权通过后,基于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判断通信类型,通信类型可包括报文通信、语音通信及视频通信等,基于通信类型生成相应的第二通信请求。
S305、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后台终端;
S306、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后台终端基于第二通信请求控制第三终端生成第一响应报文;
后台终端接收到第二请求后,生成调用指令,调用第三终端的报文生成功能,生成第一响应报文。响应报文应包括本地给出的消息和本地服务器状态。
S307、基于第一响应报文建立第三终端与后台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一响应报文后,启用相应的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应的资源给此服务业务使用。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4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401、接收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出上述实施例中员工提出与后台终端的通信请求外,后台终端也可向员工提出通信请求。
S402、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接收到第三通信请求后,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S403、发送第二通信报文至第四终端;
第四终端为员工使用的终端,第四终端可能与第三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一终端相同。
S404、接收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第四终端基于第二通信报文生成第二响应报文;
第四终端接收到第二通信报文后,员工若同意与后台终端进行通信连接,则员工可控制第四终端生成第二相应报文。
S405、基于第二响应报文建立后台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二相应报文后,调用相应的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应的资源给此业务使用。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5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501、接收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出上述实施例中员工提出与后台终端的通信请求外,后台终端也可向员工提出通信请求。
S502、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接收到第三通信请求后,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S503、发送第二通信报文至至少一个第四终端;
由于后台终端可能与多个第四终端有通信需求,所以需要进行组播发送报文,组播使用域间组播路由协议MBGP、MSDP等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融入了IGMP Snooping、CGMP等二层组播协议。根据组播IP地址选择第四终端发送请求。
S504、当接收到至少一个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时,基于第二响应报文建立后台终端与至少一个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第二响应报文由第四终端基于第二通信报文生成;
接收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通过轮询方式查询第四终端是否响应,使用长轮询对定时轮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链路使用效率,降低无效的网络传输。接收到第二相应报文后,调用相应的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应的资源给此业务使用。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6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S601、接收第五终端发送的报告请求,报告请求包括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
第五终端为员工使用的终端,第五终端可能与第四移动终端、第三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一终端相同。当使用第五终端的员工需要将现场信息发送至实用本方法的系统并且想获得帮助时,可控制第五终端生成报告请求。所述报告请求包括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即现场信息及想获得的帮助等。
S602、基于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S603、当鉴权通过时,基于请求内容生成报告文件;
鉴权通过后,对现场信息进行诊断并生成诊断报告。
S604、发送报告文件至第五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信息及报告的生成和发送,可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服务端通信模块102、注册模块101及系统管理模块103,其中:
服务端通信模块10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第一终端为现场员工使用的移动终端,现场员工通过第一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发送协助请求。
注册模块101用于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协助请求可以直接包括提供协助的对象名称或者包括需要被协助的内容,若为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则可直接调用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若协助请求包括的是需要被协助的内容,则分析此内容,找出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再调用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提供协助的对象的IP地址即为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服务端通信模块102还用于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
调用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后,将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终端重定向到资源新的位置,使用本方法的系统发回Location响应头后使用重定向技术,让终端去访问新的域名所对应的系统上的资源。
服务端通信模块102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
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通过第二终端接收到协助请求后,若同意进行协助,则可控制第二终端生成反馈响应,并将反馈响应发送至实用本方法的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还可通过第二终端调用实用第一终端的员工的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并不只限于一个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多个不同地点的不同的终端。
系统管理模块103用于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二终端发出的反馈响应后,调用远程协助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关的带宽资源并交付给远程协助服务业务使用。此处的远程服务业务由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使用。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本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通过本方法可以实现在多个不同地点的员工的沟通交流,可以使现场的员工将情况反馈检测仪器所在处的员工,从而避免将检测仪器携带到现场,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外出的员工数量,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提高了维护效率。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服务端通信模块202、注册模块201、系统管理模块203及身份验证模块204,其中:
服务端通信模块202还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及终端类型信息;
员工通过第一终端发送注册信息,注册信息包括了注册申请、员工身份信息及员工加入邀请码等。在接收到注册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接收到第一终端的终端类型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注册信息的安全性,可采用加密算法对注册信息加密后进行发送。
注册模块201还用于注册注册信息;
接收到注册信息后,对注册信息进行验证,例如验证员工加入邀请码,验证成功后,将注册信息导入数据库中,完成注册。值得一提的是,若接收的注册信息被加密,则应先进行解密。数据库由关系型数据库构建以及用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作为基础的key-value(分布式存储系统)型数据进行加速查询访问处理。
身份验证模块204用于基于终端类型信息生成许可密钥;
根据终端类型信息启动身份验证策略根据RSA算法生成内网许可秘钥。
服务端通信模块202还用于发送许可密钥至第一终端;
服务端通信模块202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第一终端为现场员工使用的移动终端,现场员工通过第一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发送协助请求。
注册模块201用于基于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协助请求可以直接包括提供协助的对象名称或者包括需要被协助的内容,若为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则可直接调用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若协助请求包括的是需要被协助的内容,则分析此内容,找出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名称,再调用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的注册信息及IP地址。提供协助的对象的IP地址即为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服务端通信模块202还用于基于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协助请求至第二终端;
调用到第二终端的IP地址后,将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发送至第二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终端重定向到资源新的位置,使用本方法的系统发回Location响应头后使用重定向技术,让终端去访问新的域名所对应的系统上的资源。
服务端通信模块202还用于接收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第二终端认证协助请求后生成反馈响;
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通过第二终端接收到协助请求后,若同意进行协助,则可控制第二终端生成反馈响应,并将反馈响应发送至实用本方法的系统。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提供协助的对象还可通过第二终端调用实用第一终端的员工的信息进行身份验证,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终端并不只限于一个终端,第二终端可以是多个不同地点的不同的终端。
系统管理模块203用于建立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二终端发出的反馈响应后,调用远程协助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关的带宽资源并交付给远程协助服务业务使用。此处的远程服务业务由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使用。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还包括校验模块304、第一生成模块301及第一响应模块,其中:
服务端通信模块302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第三终端为员工使用的终端,此处的第三终端可能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相同。员工控制第三终端生成第一通信报文。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校验模块304用于校验第一校验信息;
接收到第一通信报文后对报文进行解析,校验第一校验信息。
身份验证模块305还用于当校验通过时,基于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第一生成模块301用于当鉴权通过时,基于第一通信类型信息生成第二通信请求;
鉴权通过后,基于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判断通信类型,通信类型可包括报文通信、语音通信及视频通信等,基于通信类型生成相应的第二通信请求。
服务端通信模块302还用于发送第二通信请求至后台终端;
服务端通信模块302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后台终端基于第二通信请求控制第三终端生成第一响应报文;
后台终端接收到第二请求后,生成调用指令,调用第三终端的报文生成功能,生成第一响应报文。响应报文应包括本地给出的消息和本地服务器状态。
系统管理模块303还用于基于第一响应报文建立第三终端与后台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一响应报文后,启用相应的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应的资源给此服务业务使用。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报文生成模块403,其中:
服务端通信模块401还用于接收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出上述实施例中员工提出与后台终端的通信请求外,后台终端也可向员工提出通信请求。
第一报文生成模块403用于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接收到第三通信请求后,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服务端通信模块401还用于发送第二通信报文至第四终端;
第四终端为员工使用的终端,第四终端可能与第三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一终端相同。
服务端通信模块401还用于接收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第四终端基于第二通信报文生成第二响应报文;
第四终端接收到第二通信报文后,员工若同意与后台终端进行通信连接,则员工可控制第四终端生成第二相应报文。
系统管理模块402还用于基于第二响应报文建立后台终端与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接收到第二相应报文后,调用相应的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应的资源给此业务使用。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报文生成模块503,其中:
服务端通信模块501还用于接收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出上述实施例中员工提出与后台终端的通信请求外,后台终端也可向员工提出通信请求。
第一报文生成模块503还用于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接收到第三通信请求后,基于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服务端通信模块501还用于发送第二通信报文至至少一个第四终端;
由于后台终端可能与多个第四终端有通信需求,所以需要进行组播发送报文,组播使用域间组播路由协议MBGP、MSDP等协议。同时为了有效抑制组播数据在链路层的扩散,融入了IGMP Snooping、CGMP等二层组播协议。根据组播IP地址选择第四终端发送请求。
当服务端通信模块501接收到至少一个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时,系统管理模块502基于第二响应报文建立后台终端与至少一个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第二响应报文由第四终端基于第二通信报文生成;
接收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通过轮询方式查询第四终端是否响应,使用长轮询对定时轮询进行改进,从而提高链路使用效率,降低无效的网络传输。接收到第二相应报文后,调用相应的服务业务并分配相应的资源给此业务使用。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的另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还包括分析模块603,其中:
服务端通信模块601还用于接收第五终端发送的报告请求,报告请求包括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
第五终端为员工使用的终端,第五终端可能与第四移动终端、第三终端、第二终端及第一终端相同。当使用第五终端的员工需要将现场信息发送至实用本方法的系统并且想获得帮助时,可控制第五终端生成报告请求。报告请求包括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即现场信息及想获得的帮助等。
身份验证模块602还用于基于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分析模块603用于当鉴权通过时,基于请求内容生成报告文件;
鉴权通过后,对现场信息进行诊断并生成诊断报告。
服务端通信模块601还用于发送报告文件至第五终端;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信息及报告的生成和发送,可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基于所述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协助请求至所述第二终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认证所述协助请求后生成所述反馈响;
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及终端类型信息;
注册所述注册信息;
基于所述终端类型信息生成许可密钥;
发送所述许可密钥至所述第一终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所述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校验所述第一校验信息;
当校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类型信息生成第二通信请求;
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请求至后台终端;
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后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控制所述第三终端生成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后台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第四终端;
接收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所述第二响应报文;
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至少一个第四终端;
当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时,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由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五终端发送的报告请求,所述报告请求包括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
基于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请求内容生成报告文件;
发送所述报告文件至所述第五终端。
7.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服务端通信模块、注册模块及系统管理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协助请求;
所述注册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协助请求调用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终端的地址信息发送所述协助请求至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反馈响应,所述第二终端认证所述协助请求后生成所述反馈响;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身份验证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注册信息及终端类型信息;
所述注册模块还用于注册所述注册信息;
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终端类型信息生成许可密钥;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许可密钥至所述第一终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校验模块、第一生成模块及第一响应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通信报文,所述第一通信报文包括第一校验信息、第一通信类型信息及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
所述校验模块用于校验所述第一校验信息;
所述身份验证模块还用于当校验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三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第一通信类型信息生成第二通信请求;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通信请求至后台终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报文,所述后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请求控制所述第三终端生成所述第一响应报文;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响应报文建立所述第三终端与所述后台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报文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所述第一报文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第四终端;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所述第二响应报文;
所述系统管理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报文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后台终端发送的第三通信请求;
所述第一报文生成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三通信请求生成第二通信报文;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第二通信报文至至少一个第四终端;
当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发送的第二响应报文时,所述系统管理模块基于所述第二响应报文建立所述后台终端与所述至少一个所述第四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所述第二响应报文由所述第四终端基于所述第二通信报文生成。
12.如权利要求6-1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分析模块,其中: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五终端发送的报告请求,所述报告请求包括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及请求内容;
所述身份验证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五终端对应的许可密钥进行鉴权;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当鉴权通过时,基于所述请求内容生成报告文件;
所述服务端通信模块还用于发送所述报告文件至所述第五终端。
CN201710438931.3A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231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8931.3A CN107231362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38931.3A CN107231362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1362A true CN107231362A (zh) 2017-10-03
CN107231362B CN107231362B (zh) 2020-03-20

Family

ID=59936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38931.3A Active CN107231362B (zh) 2017-06-12 2017-06-12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136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620A (zh) * 2006-11-30 2008-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服务器自动问答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20774B (zh) * 2012-01-06 2014-04-30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igmp实现内网穿透的方法和内网穿透系统
CN105577851A (zh) * 2015-12-29 2016-05-11 深圳市科漫达智能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2p通信方法、p2p服务器以及终端
CN106161496A (zh) * 2015-03-25 2016-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终端的远程协助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6230631A (zh) * 2016-07-14 2016-12-14 李华林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6331094A (zh) * 2016-08-23 2017-01-11 惠州市拉维尼科技有限公司 转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9620A (zh) * 2006-11-30 2008-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服务器自动问答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20774B (zh) * 2012-01-06 2014-04-30 深圳市共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igmp实现内网穿透的方法和内网穿透系统
CN106161496A (zh) * 2015-03-25 2016-11-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终端的远程协助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05577851A (zh) * 2015-12-29 2016-05-11 深圳市科漫达智能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2p通信方法、p2p服务器以及终端
CN106230631A (zh) * 2016-07-14 2016-12-14 李华林 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06331094A (zh) * 2016-08-23 2017-01-11 惠州市拉维尼科技有限公司 转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1362B (zh) 2020-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8902B (zh) 电力边缘网关设备及基于该设备的传感数据上链存储方法
EP3926917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US9565396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program products for initiating a process on data network
Lennox et al. A protocol for reliable decentralized conferencing
CN101483764B (zh)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双方媒体流发送方法
CN101834905A (zh) 远程文档共享方法以及远程文档共享服务器
US9386091B2 (en) Self-adapting direct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and messaging system
RU2011144153A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ключам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 основанных на ims услугах широковещания и многоадресного вещания мультимедиа (mbms)
CN103595759B (zh) 基于云端的桌面展示方法
CN102333065A (zh) 云交互协议设计
US20160173820A1 (en) 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20150350601A1 (en) Domain trusted video network
CN112291514A (zh) 远程音视频通话方法、装置及ott平台
CN111147789B (zh) 一种音视频流录制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2082787B (zh) 大用户智能用电信息互动应用框架
WO2016197690A1 (zh) Iptv业务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231362A (zh) 一种实现协同工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186213B (zh) 基于联邦学习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4683347A (zh) 基于ims进行可信通信的信令交互方法及可信认证系统
CN113766007A (zh) 基于多源异构数据解析协议的认证前置系统及认证方法
CN101656746A (zh) 多媒体会议引擎系统及方法
CN112887339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分布式分组管理方法
CN11242239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78619B (zh) 用于多元负荷调控系统跨安全区数据集成监视方法和系统、介质
CN114124508B (zh) 一种应用登录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2211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future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in C block 4 layer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ddress before: 102211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future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in C block 4 layer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731

Address after: 102211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future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in C block 4 layer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ddress before: 102211 Beijing City,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in the future smart grid research institute in C block 4 layer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GROUP Co.,Ltd.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BRANCH

Applicant before: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