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1438B - 一种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1438B
CN107211438B CN201680005721.9A CN201680005721A CN107211438B CN 107211438 B CN107211438 B CN 107211438B CN 201680005721 A CN201680005721 A CN 201680005721A CN 107211438 B CN107211438 B CN 107211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subframe
downlink
base stati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572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1438A (zh
Inventor
示泽寿之
草岛直纪
阿尔瓦罗·鲁伊斯德尔加多
今村公彦
铃木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11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1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1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1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06Assessment of spectral gaps suitable for allocating digitally modulated signals, e.g. for carrier allocation in cognitive 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23Interference mitigation or co-ord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有效地控制使用了非分配频带或共享频带的小区。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所述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于第一可起始位置与第二可起始位置自上位层被指示的情形,接收部于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中,在已定的子帧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中的一者。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关于有效地实现通信的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的技术。
本申请是基于在2015年1月29日于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 014964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至此。
背景技术
作为标准化计划的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通过采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通信方式或称为资源块的已定的频率、时间单位的灵活的调度,进行实现了高速通信的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以下称为E-UTRA)的标准化。
另外,3GPP中,正在进行实现更高速的数据传输,对于E-UTRA具有上位互换性的Advanced E-UTRA的研究。E-UTRA中,为以基站装置由几乎相同的小区构成(小区尺寸)组成的网络架构为前提的通信系统,但Advanced E-UTRA中,正在进行以不同构成的基站装置(小区)混于相同区域的网络架构(异种无线网络架构,Heterogeneous Network)为前提的通信系统的研究。此外,E-UTRA也被称为LTE(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 E-UTRA 也被称为LTE-Advanced。另外,LTE是包含LTE-Advanced的总称。
如异种无线网络架构般,配置有小区半径大的小区(宏小区,macro cell) 与小区半径小于宏小区的小的小区(小小区,small cell)的通信系统中,规定有终端装置与宏小区及小小区同时连接而进行通信的载波聚集(CA)技术以及双连接(DC)技术(非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非专利文献2中,研究辅助授权接入(LAA:Licensed-AssistedAccess)。LAA中,例如利用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的非分配频带 (Unlicensedspectrum)被使用作为LTE。具体而言,非分配频带是作为辅小区 (辅分量载波,secondarycomponent carrier)而设定。被用作LAA的辅小区通过以分配频带(Licensed spectrum)设定的主小区(主分量载波,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而被协助有关于连接、通信及/或设定。通过LAA,于LTE 可利用的频带变宽,因此能够广带宽传送。此外,LAA也被已定的作业者 (operator)间共享的共享频带使用。
非专利文献1: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Access(E- 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 12),3GPP TS 36.213V12.4.0(2014 -12)
非专利文献2:RP-141664,Ericsson,Qualcomm,Huawei,Alcatel-Lucent,“Study on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using LTE,”3GPP TSG RAN Meeting#65,September 2014.
发明内容
LAA中,于使用非分配频带或共享频带的情形,该频带会与其他系统及 /或其他作业者共享。然而,LTE是以于分配频带或非共享频带使用为前提而设计。因此,于非分配频带或共享频带无法使用先前的LTE。
本发明的数个实施方式是鉴于上述内容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使用了非分配频带或共享频带的小区。
(1)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法。也就是说,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具备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所述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于第一可起始位置与第二可起始位置自上位层被指示的情形,接收部于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中,在已定的子帧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中的任一者。
(2)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于下行链路发送在第二可起始位置起始的情形时,在已定的子帧接收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于该情形以外的情形时,在已定的子帧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3)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下行链路发送是以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子帧被占有,连续的子帧含有完全地或部分地被占有的子帧。
(4)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子帧为下行链路发送的最初的子帧。
(5)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第一可起始位置为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第二可起始位置为子帧的第八个 OFDM符号。
(6)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7)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8)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
(9)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帧构成类型3能够应用于辅助授权接入(LAA)辅小区。
(10)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帧构成类型3中,一个无线帧中的十个子帧能够作为下行链路发送而利用。
(11)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通信,具备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发送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所述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于第一可起始位置与第二可起始位置自上位层被指示的情形,发送部于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中,在已定的子帧发送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中的任一者。
(12)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发送部于下行链路发送在第二可起始位置起始的情形时,在已定的子帧发送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于该情形以外的情形时,在已定的子帧发送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
(13)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下行链路发送是以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子帧占有,连续的子帧含有完全地或部分地被占有的子帧。
(14)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子帧为下行链路发送的最初的子帧。
(15)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第一可起始位置为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第二可起始位置为子帧的第八个 OFDM符号。
(16)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17)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18)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为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PDCCH)。
(19)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帧构成类型3能够应用于辅助授权接入(LAA)辅小区。
(20)另外,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帧构成类型3中,一个无线帧中的十个子帧能够作为下行链路发送而利用。
(21)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通信方法被使用于终端装置,包含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步骤,所述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于第一可起始位置与第二可起始位置自上位层被指示的情形,步骤是于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中,在已定的子帧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中的任一者。
(22)由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而成的通信方法被使用于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包含发送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步骤,所述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于第一可起始位置与第二可起始位置自上位层被指示的情形,步骤是于帧构成类型3 的辅小区中,在已定的子帧发送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中的任一者。
(23)由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集成电路为终端装置所具备,以至少执行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功能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于第一可起始位置与第二可起始位置自上位层被指示的情形,该功能于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中,在已定的子帧接收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中的任一者。
(24)由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而成的集成电路为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所具备,以至少执行发送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功能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所述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根据下行链路发送的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于第一可起始位置与第二可起始位置自上位层被指示的情形,该功能于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中,在已定的子帧发送第一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与第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中的任一者。
根据本发明的数个实施方式,于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使发送效率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的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LAA小区的通信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LAA小区的通信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LAA小区的通信过程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于以下进行说明。基站装置(基站、节点B、 eNB(eNodeB))与终端装置(终端、移动台、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 是使用于小区中通信的通信系统(蜂窝系统)进行说明。
针对EUTRA以及Advanced EUTRA所使用的主要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令进行说明。所谓信道是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媒体,所谓物理信道是指发送信号所使用的物理性的媒体。本实施方式中,物理信道可与信号同义地使用。物理信道虽有于EUTRA以及AdvancedEUTRA中在日后增加,或是其结构或格式形式被变更或增加的可能性,但即便于被变更或是增加的情形,也不会对本实施方式造成影响。
EUTRA及Advanced EUTRA中,针对物理信道或物理信令的调度,使用无线帧进行管理。一个无线帧为10ms,一个无线帧是由十个子帧构成。进一步,一个子帧是由两个时隙构成(即一个子帧为1ms,一个时隙为0.5ms)。另外,作为配置物理信道的调度的最小单位,使用资源块进行管理。所谓资源块,是以与一定的频率区域以一定的发送时间间隔(一个时隙)构成的区域定义,该一定的频率区域是将频率轴以多个子载波(例如12个子载波)的集合构成。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下行链路使用OFDM接入方式。下行链路中,PDCCH、E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Shared CHannel)等被分配。下行链路的无线帧是由下行链路的资源块(RB;ResourceBlock)对构成。该下行链路的RB 对为下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决定宽度的频带(RB带宽) 及时间带(两个时隙=一个子帧)构成。一个下行链路的RB对在时域是由连续的两个下行链路的RB(RB带宽×时隙)构成。一个下行链路的RB在频域是由十二个子载波构成。另外,时域中,于附加有一般的循环前缀的情形时是由七个OFDM符号构成,于附加有比一般更长的循环前缀的情形时是由六个 OFDM符号构成。将于频域中通过一个子载波、于时域中通过一个OFDM符号规定的区域称为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为发送终端装置标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信息、调制方式、编码率、再发送参数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物理信道。此外,此处虽记载有一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但每个CC规定有下行链路子帧,下行链路子帧于CC间几乎同步。
此外,此处虽未图示,于下行链路子帧可配置有同步信令(SynchronizationSignals)或物理广播信道或下行链路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DownlinkReference Signal)。作为下行链路参照信号,有与PDCCH以相同的发送端口发送的小区固有参照信号(CRS:Cell-specific RS)、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的测定所使用的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号(CSI-RS)、与一部份的PDSCH以相同的发送端口发送的终端固有参照信号(URS:UE-specific RS)、与EPDCCH以相同的发送端口发送的用于解调的参照信号(DMRS: Demodulation RS)等。另外,也可为未配置CRS的载波。此时,于一部份的子帧(例如无线帧中的第一与第六子帧),作为用于时间以及/或频率的频率跟踪的信号,能够插入与对应CRS的一部分的发送端口(例如仅发送端口0)或是全部的发送端口的信号相同的信号(称为扩展同步信令)。另外,与一部份的PDSCH以相同的发送端口发送的终端固有参照信号也被称为与PDSCH有关的终端固有参照信号或是DMRS。另外,与 EPDCCH以相同发送端口发送的用于解调的参照信号被称为与EPDCCH 有关的DMRS。
此外,此处虽未图示,但于下行链路子帧也可配置检测信号(DS: DiscoverySignal)。于某小区中,DS(DS Occasion)是由连续的已定数量的子帧的时间期间(DS期间)构成。该已定数量于FDD(Frame structure type 1) 中为1至5,于TDD(Frame structuretype 2)中为2至5。该已定数量是根据 RRC的信令而设定。另外,DS期间或该设定也被称为DMTC(Discovery signals measurement timing configuration)。终端会假定如下情形:该DS于每个子帧发送(映射、产生),该子帧是以通过RRC的信令设定的参数dmtc-Periodicity 而进行设定。另外,于下行链路子帧中,终端会假定含有以下的信号而构成的DS的存在。
(1)于该DS期间的全部的下行链路子帧与全部的特殊子帧的DwPTS内的天线端口0的CRS。
(2)于FDD中,该DS期间的最初的子帧内的PSS。于TDD中,该DS 期间的第二个子帧内的PSS。
(3)该DS期间的最初的子帧内的SSS。
(4)该DS期间的0个以上的子帧内的非零功率CSI-RS。该非零功率 CSI-RS是通过RRS的信令而设定。
终端是根据所设定的DS进行测定。该测定是使用DS中的CRS或是DS 中的非零功率CSI-RS而进行。另外,于有关DS的设定中,能够设定多个非零功率CSI-RS。
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的无线帧构成的一例的图。上行链路使用SC-FDMA方式。上行链路中,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PUCCH等被分配。另外,于PUSCH或PUCCH 的一部分,上行链路参照信号(UplinkReference Signal)被分配。上行链路的无线帧是由上行链路的RB对构成。该上行链路的RB对为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的分配等的单位。由预先决定宽度的频带(RB带宽)及时间带(两个时隙=一个子帧)构成。一个上行链路的RB对在时域是由连续的两个上行链路的 RB(RB带宽×时隙)构成。一个上行链路的RB于频域是由十二个子载波构成。时域中,于附加有一般的循环前缀的情形时是由七个SC-FDMA符号构成,于附加有比一般更长的循环前缀的情形时是由六个SC-FDMA符号构成。此外,此处虽记载有一个CC中的上行链路子帧,但每个CC规定有上行链路子帧。
同步信令是以三种主同步信令与于频域相互不同地配置三十一种编码构成的辅同步信令构成,通过主同步信令与辅同步信令的信号的组合,显示识别基站装置的504种小区标识(物理小区ID(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与用于无线同步的帧定时器。终端装置通过小区搜索而指定所接收的同步信令的物理小区ID。
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是以通知(设定)于小区内的终端装置被共通地被使用的控制参数(广播信息(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为目的而被发送。广播信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被发送的无线资源是相对于小区内的终端装置而通知,未通过物理广播信道通知的广播信息于被通知的无线资源中,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通知广播信息的第3层消息(系统信息)。
作为广播信息,通知显示个别小区的标识的小区全球标识(CGI;Cell GlobalIdentifier)、通过寻呼管理等候区域的追踪区域标识(TAI;Tracking Area Identifier)、随机接入设定信息(发送时间定时器等)、该小区的共通无线资源设定信息、周边小区信息、上行链路接入限制信息等。
下行链路参照信令依据其用途而被分类为多种类型。例如小区固有RS (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是于每个小区以已定的电力发送的导频信令 (pilotsignal),为根据已定的规则于频域以及时域周期性地重复的下行链路参照信令。终端装置通过接收小区固有RS,测定每个小区的接收品质。另外,终端装置使用小区固有RS作为参照用信号,该参照用信号是用于解调与小区固有RS同时被发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用于小区固有RS的序列使用能够识别每个小区的序列。
另外,下行链路参照信令也被用于推测下行链路的信道变动。将用于信道变动的推测的下行链路参照信令称为信道状态信息参照信令(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s;CSI-RS)。另外,相对于终端装置而被个别地设定的下行链路参照信令被称为UE 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s(URS)、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DMRS)或是Dedicated RS(DRS),是为了解调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是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时的信道的信道补偿处理而被参照。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是通过各子帧的自前端开始的数个OFDM符号(例如1~40OFDM符号)而被发送。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是(EPDCCH;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被配置于OFDM符号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该OFDM符号配置有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DCCH或是EPDCCH是以通知相对于终端装置而遵循基站装置的调度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或是指示发送电力的增减的调整量的信息为目的而被使用。以下,仅记载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情形时,尤其若未明确记载,则指PDCCH与EPDCCH两者的物理信道。
终端装置于发送、接收作为下行链路数据或上位层控制信息第2层消息及第3层消息(寻呼、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等)之前,监控(monitor) 本装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通过接收本装置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需要自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取得无限资源分配信息,该无限资源分配信息于发送时被称为上行链路许可,于接收时被称为下行链路许可(下行链路指配)。此外,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除了通过上述OFDM符号发送以外,也能够以如下方式构成:于自基站装置相对于终端装置而被个别(dedicated)地分配的资源块的区域被发送。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是为了进行通过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的接收确认响应 (HARQ-ACK;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或是ACK /NACK;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或下行链路的信道 (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Information)、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分配请求(无线资源请求、调度请求(SR;SchedulingRequest))而使用。
CSI包含接收品质指标(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标(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类型指标(PTI:Precoding TypeIndicator)、秩指标(RI:Rank Indicator),各自能够为了指定(表现)适当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适当的预编码矩阵、适当的PMI的类型、适当的秩而使用。各Indicator也可记述为Indication。另外,CQI及PMI被分类为假定使用一个小区内全部的资源块的发送的宽频带CQI及PMI,与假定使用一个小区内一部分的连续的资源块(子频带)的发送的子频带CQI及PMI。另外,关于PMI,除了通过一个PMI表现一个适当的预编码矩阵的一般类型的PMI以外,还存在使用第一PMI与第二PMI的两种PMI而表现一个适当的预编码矩阵的类型的PMI。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除了下行链路数据以外,也为了将未通过寻呼或物理广播信息信道通知的广播信息(系统信息)作为第3层消息通知终端装置而使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是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表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是被配置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被发送的OFDM符号以外的OFDM符号而被发送。也就是说,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于一个子帧内被时分复用。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主要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也能够包含CSI或ACK/NACK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另外,除了上行链路数据以外,也为了将作为上位层控制信息的第2层消息以及第3层消息自终端装置通知基站装置而被使用。另外,与下行链路同样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是通过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表示。
上行链路参照信息(上行链路参照信号;也称为Uplink Reference Signal、上行链路导频信号、上行链路导频信道)包含:基站装置为了解调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及/或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而使用的解调参照信号(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与基站装置主要为了推测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的探测参照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另外,探测参照信号有被周期性地发送的周期性探测参照信号(Periodic SRS)与自基站装置被指示时发送的非周期性探测参照信号(Aperiodic SRS)。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为了通知(设定)前导码序列而使用的信道,具有保护时间(guard time)。前导码序列是以通过多个序列而向基站装置通知信息的方式构成。例如,于准备六十四种序列的情形,能够向基站装置显示6比特的信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被作为向终端装置的基站装置的接入方法而使用。
终端装置对如下请求等使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用于未设定相对于SR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时的上行链路的无线资源请求,或是为了向基站装置请求使上行链路发送时间配合基站装置的接收时间窗口(timing window)而必须的发送时间调整信息(也称为定时超前(Timing Advance;TA)命令)等。另外,基站装置也能够相对于终端装置使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请求随机接入过程的开始。
第3层消息为通过控制平面(CP(Control-plane、C-Plane))的协议而被处理的消息,能够与RRC信令或RRC消息同义地被使用,该控制平面的协议于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的RRC(无线资源控制)层被交换。此外,对于控制平面,将处理用户数据(上行链路数据及下行链路数据)的协议称为用户平面 (UP(User-plane、U-Plane))。此处,作为物理层中的发送数据的传输块,含有上位层中的C-Plane的消息与U-Plane的数据。此外,其以外的物理信道省略详细的说明。
通过基站装置而被控制的各频率的可通信范围(通信区域)被视为小区。此时,基站装置所覆盖的通信区域于每个频率可为不同的广度、不同的形状。另外,所覆盖的区域可于每个频率不同。将基站装置的类别或小区半径的大小不同的小区,形成混于相同频率及/或不同频率的区域而形成一个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的情形,称为异种无线网络架构。
终端装置是将小区中视为通信区域而运作。终端装置于自某一小区朝其他小区移动时,于非无线连接时(非通信中)是根据小区再选择过程,于无线连接时(通信中)是根据切换过程而朝其他适当的小区移动。所谓适当的小区是一般的终端装置的接入根据自基站装置被指定的信息而判断为未被禁止的小区,且表示下行链路的接收品质满足已定的条件的小区。
另外,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也可应用如下技术:通过载波聚集而聚集(aggregate)多个不同的频率带(频带)的频率(分量载波或频带),以一个频率(频带)的方式处理。分量载波有对应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与对应下行链路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本说明书中,频率与频带可同义地使用。
例如,于通过载波聚集而聚集五个频带宽为20MHz的分量载波的情形,具有能够载波聚集的能力的终端装置会将这些视为100MHz的频带宽而进行发送、接收。此外,聚集的分量载波即便为连续的频率,其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为不连续的频率。例如,可使用的频带为800MHz带、2GHz带、3.5GHz带的情形,某分量载波可通过800MHz,其他分量载波可通过2GHz带,进一步其他分量载波可通过3.5GHz带而被发送。
另外,也能够聚集相同频带的连续或不连续的多个分量载波。各分量载波的频带宽可为比终端装置的可接收频带宽(例如20MHz)更窄的频带宽(例如5MHz或10MHz),聚集的频带宽也可各自不同。考虑到向后兼容(backward compatibility)而期望频带宽与先前的小区的频带宽的任一者相等,但与先前的小区的频带宽不同的频带宽亦无妨。
另外,也可聚集无向后兼容的分量载波(载波类型)。此外,基站装置分配(设定、增加)至终端装置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期望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数量相同或更少。
由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构成的小区被称为主小区 (PCell:Primary cell),该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被进行用于无线资源请求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设定,该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与该上行链路分量载波小区固有连接。另外,主小区以外的由分量载波构成的小区被称为辅小区(SCell:Secondary cell)。终端装置于主小区进行寻呼消息的接收、广播信息的更新的检测、初期接入过程、安全信息的设定等,另一方面,于辅小区亦可不进行这些。
主小区虽然非激活(Activation)及去激活(Deactivation)的控制的对象 (即被视为必定会被激活),但辅小区具有激活及去激活的状态(state),这些状态的变更自基站装置被明示性地指定,此外,根据每个分量载波被设定于终端装置的定时器而变更状态。将主小区与辅小区合称为服务小区(serving cell)。
此外,载波聚集为由使用多个分量载波(频带)的多个小区达成的通信,也被称为小区聚集。此外,终端装置于每个频率可经由中继站装置(或中继器 (repeater))与基站装置无线连接。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能够置换为中继站装置。
基站装置于每个频率管理小区,该小区是终端装置于该基站装置能够通信的区域。一个基站装置亦可管理多个小区。小区依据可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区域的大小(小区尺寸)而分类成多个种类。例如小区被分类成宏小区与小小区。进一步,小小区依据其区域的大小被分类成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微微小区 (picocell)、毫微小区(nanocell)。另外,于可与存在终端装置的基站装置通信时,该基站装置的小区中,以被使用于与终端装置的通信的方式设定的小区为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其他未被使用于通信的小区被称为周边小区 (Neighboring cell)。
换句话说,载波聚集(也被称为carrier aggregation)中,被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含有一个主小区与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主小区是,被进行初始连接建立程序的服务小区、开始连接再建立程序的服务小区,或者切换程序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主小区以主频率进行操作。可在(再)建立连接的时刻或者是之后设定辅小区。辅小区以辅频率进行操作。此外,连接可称为RRC连接。对支持CA的终端装置,聚集一个主小区和一个以上的辅小区。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LAA(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AA中,主小区为分配频率被设定(被使用),辅小区的至少一者为非分配频率被设定。非分配频率被设定的辅小区为自分配频率被设定的主小区或辅小区而被协助。例如,分配频率被设定的主小区或辅小区相对于非分配频率被设定的辅小区,通过 RRC的信令、MAC的信令以及/或PDCCH的信令,而进行设定及/或控制信息的通知。本实施方式中,自主小区或辅小区被协助的小区也被称为LAA 小区。LAA小区通过主小区及/或辅小区与载波聚集,而能够聚集(协助)。另外,协助LAA小区的主小区或辅小区也被称为协助小区。
LAA小区也可通过主小区及/或辅小区与双连接而被聚集(协助)。
以下,针对双连接的基本结构(architecture)进行说明。例如,说明终端装置1同时与多个基站装置2(例如基站装置2-1、基站装置2-2)连接的情形。基站装置2-1为构成宏小区的基站装置,基站装置2-2为构成小小区的基站装置。如此,将终端装置1使用属于多个基站装置2的多个小区而同时连接的情形称为双连接。属于各基站装置2的小区可于相同频率被运用,也可于不同频率被运用。
此外,关于载波聚集,一个基站装置2管理多个小区,各小区的频率不同此点与双连接不同。换句话说,载波聚集为通过频率不同的多个小区使一个终端装置1与一个基站装置2连接的技术,相对于此,双连接为通过频率相同或不同的多个小区使一个终端装置1与多个基站装置2连接的技术。
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2能够将应用于载波聚集的技术对双连接应用。例如终端装置1与基站装置2也可对将主小区及辅小区的分配、激活/去激活等技术通过双连接而连接的小区应用。
双连接中,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是通过MME与SGW与骨干线路(backboneline)连接。MME为对应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的上位的控制站装置,具有设定终端装置1的移动性管理或认证控制(安全控制)及对基站装置2的用户数据的路径的作用。SGW为对应Serving Gateway (S-GW)的上位的控制站装置,具有依据通过MME设定的朝终端装置1的用户数据的路径而传送用户数据的作用。
另外,双连接中,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与SGW的连接路径被称为SGW接口。另外,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与MME的连接路径被称为MME接口。另外,基站装置2-1与基站装置2-2的连接路径被称为基站接口。SGW接口于EUTRA中也被称为S1-U接口。另外,MME接口于 EUTRA中也被称为S1-MME接口。另外,基站接口于EUTRA中也被称为 X2接口。
说明实现双连接的基本结构的一例。于双连接中,基站装置2-1与MME 是通过MME接口连接。另外,基站装置2-1与SGW是通过SGW接口连接。另外,基站装置2-1经由基站接口,对基站装置2-2提供与MME及/或SGW 的通信路径。换句话说,基站装置2-2是经由基站装置2-1而与MME及/ 或SGW连接。
另外,说明实现双连接的其他基本结构的其他例。于双连接中,基站装置2-1与MME是通过MME接口连接。另外,基站装置2-1与SGW是通过SGW接口连接。基站装置2-1经由基站接口,对基站装置2-2提供与MME 的通信路径。换句话说,基站装置2-2是经由基站装置2-1而与MME连接。另外,基站装置2-2是经由SGW接口与SGW连接。
此外,基站装置2-2与MME也可为通过MME接口而直接连接的构成。
若从其他观点进行说明,则所谓的双连接,是已定的终端装置消费无线资源的操作,该无线资源为自至少两个不同的网络节点(主基站装置(MeNB: Master eNB))和辅基站装置(SeNB:Secondary eNB)所提供。换句话说,双连接是指终端装置通过至少两个网络节点进行RRC连接。双连接中,终端装置可在RRC连接(RRC_CONECTED)状态下,并且,通过非理想回程(non-ideal backhaul)进行连接。
双连接中,至少连接到S1-MME,发挥核心网络的移动锚点的作用的基站装置被称为主基站装置。另外,对终端装置提供新增的无线资源的主基站装置以外的基站装置被称为辅基站装置。也有将与主基站装置相关的服务小区组称为主小区组(MCG:Master CellGroup),将与辅基站装置相关的服务小区称为辅小区组(SCG:Secondary Cell Group)的情形。此外,小区组可为服务小区组。
双连接中,主小区属于MCG。另外,SCG中,相当于主小区的辅小区称为主辅小区(pSCell:Primary Secondary Cell)。此外,pSCell也可称为特殊小区(SpecialCell)或者特殊辅小区(Special Scell:Special Secondary cell)。Special Scell(构成SpecialScell的基站装置)中,可支持与PCell (构成PCell的基站装置)相同的功能的一部分(例如接收发送PUCCH 的功能等)。另外,pSCell中,也可仅支持PCell的一部分功能。例如,pSCell中可支持发送PDCCH的功能。另外,pSCell中支持使用与CSS或者USS 不同的搜索空间,发送PDCCH的功能。例如,与USS不同的搜索空间是,基于规范中规定的值决定的搜索空间、基于与C-RNTI不同的RNTI决定的搜索空间、基于通过与RNTI不同的上位层设定的值决定的搜索空间等。另外,pSCell也可以总是启动状态。另外,pSCell是可接受PUCCH 的小区。
双连接中,数据无线承载(DRB:Date Radio Bearer)可以在MeNB 和SeNB中分别分配。另一方面,信令无线承载(SRB:Signalling Radio Bearer)可仅在MeNB分配。双连接中,MCG与SCG或PCell与pSCell 中,可分别单独地设定双工模式。双连接中,在MCG和SCG或者PCell 和pSCell中,可以不同步。双连接中,在MCG和SCG,可各自设定用于调整多个时间的参数(TAG:Timing Advancce Group)。也就是说,于各 CG内,可进行于不同的多个时间的上行链路发送。
双连接中,关于终端装置,对应MCG内的小区的UCI可仅向MeNB (PCell)发送,对应SCG内的小区的UCI可仅向SeNB(pSCell)发送。例如,UCI是SR、HARQ-ACK及/或CSI。另外,每一UCI的发送中,使用PUCCH及/或者PUSCH的发送方法可适用于各小区组。
主小区中,所有信号都可发送和接收,但是,在辅小区中有不能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例如,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仅在主小区发送。另外,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是,如果未在小区之间设定多个TAG(TimingAdvancce Group),则仅在主小区发送。另外,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仅在主小区发送。另外,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仅在主小区被发送。另外,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仅在主小区发送。主辅小区中,发送和接收能够于主小区发送和接收的信号。例如,PUCCH可在主辅小区发送。另外,PRACH 与有无设定多个TAG无关,而可在主辅小区发送。另外,PBCH或者MIB 也可在主辅小区发送。
主小区中,RLF(Radio Link Failure)被检测。辅小区中,即使检测 RLF的条件齐全,也可不用辨识已检测到RLF。主辅小区中,只要满足条件便可检测出RLF。在主辅小区中检测到RLF时,主辅小区的上位层将通知主小区的上位层已检测出RLF。主小区中,可进行SPS(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或者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辅小区中,可进行与主小区相同的DRX。辅小区中,关于MAC的设定的信息/参数基本上与相同小区组的主小区/主辅小区共享。一部分参数(例如sTAG -Id)可以按照每一辅小区设定。一部分定时器或计数器,可仅对主小区及/或主辅小区应用。也可设定仅应用于辅小区的定时器或计数器。
双连接应用于LAA小区的情形的一例中,MCG(基站装置2-1)为构成主小区的基站装置,SCG(基站装置2-2)为构成LAA小区的基站装置。也就是说,LAA小区被设定作为SCG的pSCell。
双连接应用于LAA小区的情形的另一例中,MCG为构成主小区的基站装置,SCG为构成pSCell及LAA小区的基站装置。也就是说,LAA小区于 SCG中自pSCell被协助。此外,于在SCG进一步设定辅小区的情形,LAA小区也可自该辅小区被协助。
双连接应用于LAA小区的情形的另一例中,MCG为构成主小区及LAA 小区的基站装置,SCG为构成pSCell小区的基站装置。也就是说,LAA小区于MCG中自主小区被协助。此外,于在MCG进一步设定辅小区的情形,LAA 小区也可自该辅小区被协助。
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2的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基站装置2具有上位层(上位层控制信息通知部、上位层处理部)501、控制部(基站控制部)502、码字生成部503、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OFDM信号发送部 (下行链路发送部)506、发送天线(基站发送天线)507、接收天线(基站接收天线)508、SC-FDMA信号接收部(CSI接收部)509、上行链路子帧处理部510。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具有下行链路参照信号生成部505。另外,上行链路子帧处理部510具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取出部(CSI取得部)511。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1的块构成的一例的概略图。终端装置1具有接收天线(终端接收天线)601、OFDM信号接收部(下行链路接收部)602、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603、传输块取出部(数据取出部)605、控制部(终端控制部)606、上位层(上位层控制信息取得部、上位层处理部)607、信道状态测定部(CSI生成部)608、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609、SC-FDMA信号发送部(UCI发送部)611、发送天线(终端发送天线)613。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603具有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取出部604。另外,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609 具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UCI生成部)610。
首先,使用图3及图4,针对下行链路数据的发送、接收的流程进行说明。基站装置2中,控制部502保持表示下行链路中的调制方式及编码率等的MCS (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表示用于数据发送的RB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用于HARQ的控制的信息(redundancy version、HARQ进程号码、新数据指标),根据这些控制码字生成部503或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自上位层501 被送来的下行链路数据(也称为下行链路传输块)于码字生成部503中,在控制部502的控制下,被施加错误订正编码或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处理等处理,生成码字。于一个小区中的一个子帧中,最多有两个码字同时被发送。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中,通过控制部502的指示,生成下行链路子帧。首先,于码字生成部503中生成的码字,是通过PSK(Phase Shift Keying)调制或QAM (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调制等调制处理,而变换为调制符号序列。另外,调制符号序列被映射于一部份的RB内的RE,通过预编码处理,生成每个天线端口的下行链路子帧。此时,自上位层501被送来的发送数据序列含有作为上位层中的控制信息(例如专用(个别)RRC(Radio ResourceControl) 信令)的上位层控制信息。另外,下行链路参照信号生成部505中,生成下行链路参照信号。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通过控制部502的指示,将下行链路参照信号映射至下行链路子帧内的RE。于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生成的下行链路子帧于OFDM信号发送部中被调制为OFDM信号,经由发送天线507被发送。此外,此处虽例示具有OFDM信号发送部506与发送天线507各一个的构成,但于使用多个天线端口发送下行链路子帧的情形时,可为具有多个OFDM 信号发送部506与发送天线507的构成。另外,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可具有生成PDCCH或EPDCCH等物理层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而将其映射于下行链路子帧内的RE的能力。多个基站装置(基站装置2-1及基站装置2-2)各自发送个别的下行链路子帧。
终端装置1中,经由接收天线601,OFDM信号于OFDM信号接收部602 中被接收,被施加OFDM解调处理。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603首先检测PDCCH 或EPDCCH等物理层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更具体而言,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 603于PDCCH或EPDCCH可被分配的区域中,作为PDCCH或EPDCCH被发送者而解码,确认预先被附加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比特(盲解码)。也就是说,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603监控PDCCH或EPDCCH。CRC比特于与预先自基站装置被分配的ID(C-RNTI(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SPS-C-RNTI(Semi Persistent Scheduling-C-RNTI)等相对于一个终端被分配一个的终端固有标识,或Temporaly C-RNTI)一致的情形时,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603被视为可检测出PDCCH或EPDCCH者,使用检测出的PDCCH或EPDCCH所含有的控制信息取出PDSCH。控制部606保持表示根据控制信息的下行链路中的调制方法及编码率等的MCS、表示用于下行链路数据发送的RB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用于HARQ的控制的信息,根据这些控制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603或传输块取出部605。更具体而言,控制部606是以进行对应于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504中的RE映射处理或调制处理的RE解映射(demapping)处理或解调处理等的方式进行控制。自接收的下行链路子帧取出的PDSCH被送至传输块取出部605。另外,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603内的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取出部604自下行链路子帧取出下行链路参照信号。传输块取出部605中,施加于码字生成部503的速率匹配处理、对应错误订正编码的速率匹配处理、错误订正解码等处理,传输块被取出,送至上位层607。于传输块含有上位层控制信息,上位层607是根据上位层控制信息而将必要的物理层参数告知控制部606。此外,多个基站装置2(基站装置2-1及基站装置2 -2)各自发送个别的下行链路子帧,终端装置1中由于接收这些,亦可相对于多个基站装置2的每一个的下行链路子帧,各自进行上述处理。此时,终端装置1可辨识也可不辨识多个下行链路子帧自多个基站装置2被发送。于不辨识的情形,终端装置1也可仅辨识于多个小区中多个下行链路子帧被发送。另外,传输块取出部605中,判别传输块是否可被正确地检测出,判别结果被送至控制部606。
接着,针对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接收的流程进行说明。终端装置1中于控制部606的指示下,通过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取出部604而被取出的下行链路参照信号被送至信道状态测定部608,于信道状态测定部608中信道状态及 /或干扰被测定,进一步根据所测定的信道状态及/或干扰算出CSI。另外,控制部606根据传输块是否可被正确地检测出的判别结果,对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610指示HARQ-ACK(DTX(未发送)、ACK(检测成功)或NACK(检测失败))的生成以及向下行链路子帧的映射。终端装置1相对于多个小区的每一个的下行链路子帧,各自进行这些处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610 中,含有所算出的CSI及/或HARQ-ACK的PUCCH被生成。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609中,含有送自上位层607的上行链路数据的PUSCH与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610中生成的PUCCH被映射于上行链路子帧内的RB,生成上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于SC-FDMA信号发送部611中,生成被施加SC -FDMA调制的SC-FDMA信号,经由发送天线613而被发送。
以下,针对LAA小区详细进行说明。
LAA小区所使用的频率是与其他通信系统及/或其他LTE作业者共享。频率的共享中,LAA小区需要与其他通信系统及/或其他LTE作业者的公平性。例如,LAA小区所使用的通信方法中,需要公平的频率共享技术(方法)。换句话说,LAA小区为进行能够应用(使用)公平的频率共享技术的通信方法 (通信过程)的小区。
公平的频率共享技术的一例为LBT(Listen-Before-Talk)。LBT于某基站或终端使用某频率(分量载波、小区)发送信号前,通过测定(检测)该频率的干扰功率(干扰信号、发送功率、接收信号、噪声功率、噪声信号)等,辨识(检测、假定、决定)该频率为空闲状态(闲置的状态、混杂的状态、Presence、 Occupied)或者忙碌状态(未闲置的状态、未混杂的状态、Absence、Clear)。根据LBT,辨识该频率为空闲状态的情形时,该LAA小区能够于该频率中的已定的时间发送信号。根据LBT,辨识该频率为忙碌状态的情形时,该LAA 小区不于该频率中的已定的时间发送信号。通过LBT,能够以不对含有其他通信系统及/或其他LTE作业者的其他基站及/或终端所发送的信号干扰的方式控制。
LBT的过程被定义为于某基站或终端使用该频率(信道)前应用CCA确认的机制。该CCA为了辨识该频率为空闲状态或忙碌状态,于该信道中,进行用于决定其他信号的有无的功率检测或信号检测。此外,本实施方式中,CCA 的定义可与LBT的定义相同。
CCA中,决定其他信号的有无的方法可使用各种方法。例如,CCA是根据某频率中的干扰功率是否超过某阈值而决定。另外,例如CCA是根据某频率中的已定的信号或信道的接收功率是否超过某阈值而决定。该阈值可预先规定。该阈值可自基站或其他终端设定。该阈值至少可根据发送功率(最大发送功率)等其他的值(参数)决定(设定)。
此外,关于LAA小区中的CCA,连接(被设定)于该LLA小区的终端不需要辨识。
LLA小区是作为与使用分配频率的辅小区不同的小区而被定义。例如, LAA小区与使用分配频率的辅小区的设定不同而被设定。设定于LAA小区的参数的一部分未被设定于使用分配频率的辅小区。设定于使用分配频率的辅小区的参数的一部分未被设定于LAA小区。本实施方式中,LAA小区是作为与主小区及辅小区不同的小区而说明,但LAA小区可被定义作为辅小区的一者。另外,先前的辅小区也被称为第一辅小区,LAA小区也被称为第二辅小区。另外,先前的主小区及辅小区也被称为第一服务小区,LAA小区也被称为第二服务小区。
另外,LAA小区可与先前的帧构成类型不同。例如,先前的服务小区中,第一帧构成类型(FDD,frame structure type 1)或第二帧构成类型(TDD,frame structure type 2)被使用(设定),但LAA小区中,第三帧构成类型(frame structure type 3)被使用(设定)。
此处,非分配频率为与相对于已定的作业者而作为专有频率被分配的分配频率不同的频率。例如,非分配频率为无线LAN所使用的频率。另外,例如非分配频率为先前的LTE中未设定的频率,分配频率为可通过先前的LTE 设定的频率。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于LAA小区的频率是作为非分配频率而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就是说,非分配频率能够置换为设定于LAA小区的频率。例如,非分配频率为无法设定于主小区的频率,且为仅能够设定于辅小区的频率。例如,非分配频率也含有相对于多个作业者而被共享的频率。另外,例如非分配频率为仅设定于被施加与先前的主小区或辅小区不同的设定、假定及/或处理的小区的频率。
关于LTE中的无线帧、物理信号及/或物理信道等构成及通信过程,LAA 小区可设为使用与先前方法不同的方法的小区。
例如,LAA小区中,于主小区及/或辅小区设定(发送)的已定的信号及/或信道未被设定(发送)。该已定的信号及/或信道含有CRS、DS、PDCCH、 EPDCCH、PDSCH、PSS、SSS、PBCH、PHICH、PCFICH、CSI-RS及/或 SIB等。例如,未于LAA小区设定的信号及/或信道如下所述。此外,可组合使用以下所说明的信号及/或信道。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于LAA未设定的信号及/或信道也可替换为终端并未期待来自该LAA小区的发送的信号及/ 或信道。
(1)LAA小区中,物理层的控制信息未通过PDCCH发送,而仅通过 EPDCCH发送。
(2)LAA小区中,于激活(启动)的子帧中,也未以全部的子帧发送CRS、 DMRS、URS、PDCCH、EPDCCH及/或PDSCH,终端未假定以全部的子帧发送。
(3)LAA小区中,终端于激活(启动)的子帧中,假定DRS、PSS及/ 或SSS被发送。
(4)LAA小区中,终端于每个子帧被通知关于CRS的映射的信息,根据该信息,进行CRS的映射的假定。例如,CRS的映射的假定未被映射于该子帧的全部的资源元素。CRS的映射的假定未被映射于该子帧的一部分的资源元素 (例如前面的20OFDM符号中全部的资源元素)。CRS的映射的假定是被映射于该子帧的全部的资源元素。另外,例如关于CRS的映射的信息,是通知自该 LAA小区或者与该LAA小区不同的小区。关于CRS的映射的信息是被包含于 DCI,通过PDCCH或EPDCCH而通知。
另外,例如LAA小区中,设定(发送)未以主小区及/或辅小区设定(发送)的已定的信号及/或信道。
另外,例如LAA小区中,仅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或子帧被定义,仅下行链路信号及/或信道被发送。也就是说,LAA小区中,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或子帧未被定义,上行链路信号及/或信道未被发送。
另外,例如LAA小区中,可对应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格式与可对应主小区及/或辅小区的DCI格式不同。规定有仅对应LAA小区的DCI格式。对应LAA小区的DCI格式含有仅对LAA小区有效的控制信息。
另外,例如LAA小区中,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与先前的辅小区不同。
首先,说明先前的辅小区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满足以下条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终端会假定如下情形:除了DS的发送以外,PSS、SSS、PBCH、 CRS、PCFICH、PDSCH、PDCCH、EPDCCH、PHICH、DMRS及/或CSI- RS可能未通过该辅小区而被发送。另外,该终端会假定DS是通过该辅小区而总是被发送。另外,该假定会继续直到存在该终端的载波频率中的辅小区中接收激活命令(用于激活的命令)的子帧为止。
(1)终端支持关于DS的设定(参数)。
(2)终端于该辅小区中,设定基于DS的RRM测定。
(3)该辅小区为去激活(非被激活的状态)。
(4)终端于该辅小区中,未设定通过上位层接收MBMS。
另外,于该辅小区为激活(被激活的状态)的情形时,终端于所设定的已定的子帧或全部的子帧中,假定PSS、SSS、PBCH、CRS、PCFICH、PDSCH、 PDCCH、EPDCCH、PHICH、DMRS及/或CSI-RS是通过辅小区而被发送。
接着,说明LAA小区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的一例。满足以下条件的一部分或全部的终端会假定如下情形:包含DS的发送,PSS、SSS、PBCH、 CRS、PCFICH、PDSCH、PDCCH、EPDCCH、PHICH、DMRS及/或CSI- RS可能未通过该辅小区而被发送。另外,该假定会继续直到存在该终端的载波频率的辅小区中接收激活命令(用于激活的命令)的子帧为止。
(1)终端支持关于DS的设定(参数)。
(2)终端于该LAA小区中,设定基于DS的RRM测定。
(3)该LAA小区为去激活(非被激活的状态)。
(4)终端于该LAA小区中,未设定通过上位层接收MBMS。
另外,说明LAA小区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的另一例。于该LAA 小区为去激活(非被激活的状态)的情形时,该LAA小区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与先前的辅小区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相同。于该LAA小区为激活(被激活的状态)的情形时,该LAA小区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与先前的辅小区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不同。例如,于该LAA小区为激活 (被激活的状态)的情形时,终端会假定如下情形:该LAA小区除了设定于该LAA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以外,PSS、SSS、PBCH、CRS、PCFICH、PDSCH、 PDCCH、EPDCCH、PHICH、DMRS及/或CSI-RS可能未通过该辅小区而被发送。详细情形于后面叙述。
接着,详细说明LAA小区中的通信过程。
图5为表示某LAA小区的通信过程的一例的图。图5表示子帧#0~9 所示的十个子帧与子帧#3中的符号#0~13的十四个符号(OFDM符号)。另外,该例中,LAA小区可发送最大4毫秒(相当于4子帧)的信号,于子帧# 3中的符号#5进行CCA。另外,LAA小区会假定如下情形:于该CCA中,辨识该频率为空闲状态,信号能够自紧接着的符号发送。图5中,LAA小区是从子帧#3中的符号#6至子帧#6中的已定的符号发送信号。
图5中,于以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无法发送)的符号及/或子帧表示的符号或子帧中,表示该LAA什么都没有发送。另外,图5中,于以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可发送)的符号及/或子帧表示的符号或子帧中,表示该LAA至少发送PDSCH与和PDSCH有关连的终端固有参照信号。另外, PDSCH以资源块对作为单位,相对于各终端而被映射(调度)。关于该映射(调度)的信息,是通过以各子帧发送的PDCCH或EPDCCH而通知。相对于某子帧中的PDSCH的映射信息可通过相同的子帧通知,也可通过其他子帧通知。
图5中,于LAA小区使用子帧#3中的符号#6~13发送PDSCH的情形时,接收该PDSCH的终端必须辨识该PDSCH被映射于子帧#3中的符号#6~ 13。
该辨识方法的一例中,于该LAA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例如子帧#3)中,使用用于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例如,该信息为以下的任一者,或是这些的组合。
(1)该信息为于该已定的子帧中,表示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起始符号(start symbol)的信息。表示起始符号的信息为0至13的任一者,各自的值表示成为起始符号的符号号码。
(2)该信息为于该已定的子帧中,表示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起始符号的信息。表示起始符号的信息为从0至13的值预先规定的值被索引化的索引信息。
(3)该信息为于该已定的子帧中,表示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比特表的信息。比特表的信息是以14比特构成。比特表的信息中,各比特于一种状态(例如1)的情形时,表示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于各比特为另一状态(例如0)的情形时,表示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
(4)该信息为于该已定的子帧中,表示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最后的符号的信息,或是表示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符号数量的信息。例如,该最后的符号为0至13的任一者,各自的值表示成为该最后的符号的符号号码。例如,表示该符号数量的信息为1至14的任一者,各自的值表示该符号数量。
(5)该信息为于该已定的子帧中,表示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最后的符号的信息,或是表示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符号数量的信息。例如,该最后的符号为从0至13的值预先规定的值被索引化的索引信息。例如,表示该符号数量的信息为从0至14的值预先规定的值被索引化的索引信息。
另外,用于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的通知方法,例如使用如下的方法。
(1)该信息是经由RRC的信令或MAC的信令,通过相对于该LAA小区而被设定(通知)的参数而通知。于某服务小区为LAA小区的情形时,某子帧中,所设定的符号其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其他的符号其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例如,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于某子帧中,被设定为符号 #0与1。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于某子帧中,被设定为符号#2~13。另外,该设定可根据信道及/或信号而不同(独立)。例如,某子帧中,终端为如下情形:EPDCCH被设定为映射在符号#2~13,PDSCH被设定为映射在符号#1~13。另外,例如相对于LAA小区而被设定的PDSCH的起始符号的范围(可取的值)能够与相对于先前的辅小区而被设定的PDSCH的起始符号的范围(1~4)不同。相对于LAA小区而被设定的PDSCH及/或EPDCCH的起始符号的范围为0~13。
(2)该信息是通过发送自该LAA小区或者与该LAA小区不同的服务小区(协助小区、主小区或辅小区)的PDCCH或EPDCCH而通知。通过PDCCH 或EPDCCH被运送(被发送)的DCI含有该信息。
(3)该信息是通过用于通知该信息的信道或信号而通知。用于通知该信息的信道或信号仅对LAA小区发送。用于通知该信息的信道或信号是通过发送自该LAA小区或者与该LAA小区不同的服务小区(协助小区、主小区或辅小区)而发送。
(4)该信息的候补是通过RRC的信令或MAC的信令,相对于该LAA小区而设定(通知)。自该信息的候补中,根据通过PDCCH或EPDCCH搬运(发送)的DCI所含有的信息而选择。例如,经由RRC的信令或MAC的信令,设定表示四个起始符号的信息,表示这些的一者的2比特的信息是通过PDCCH 或EPDCCH的信令而通知。
(5)该信息是通过被映射在某子帧中的已定的资源块的信道或信号而通知。例如,该已定的资源元素为已定的符号中的多个资源元素。例如,已定的符号为该子帧中最后的符号。用于通知该信息的信道或信号被映射的子帧可为LAA 小区中全部的子帧,也可为通过预先规定的子帧或RRC的信令而设定的子帧。
(6)该信息是预先被规定的。于某服务小区为LAA小区的情形时,某子帧中,已定的符号其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其他的符号其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例如,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于某子帧中,为符号#0与1。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于某子帧中,为符号#2~13。另外,该设定可根据信道及/或信号而不同(独立)。例如,某子帧中,终端会假定EPDCCH 被映射在符号#2~13,假定PDSCH被映射在符号#1~13。
该辨识的方法的另一例中,于该LAA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例如子帧#3) 中,终端会检测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另外,关于终端,也可设定用于进行该检测的协助信息。例如,该检测方法使用如下的方法。
(1)该检测是根据映射于该已定的子帧的已定的信号进行。终端于该已定的子帧中,根据是否检测出预先规定的信号或设定的信号,检测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终端于该已定的子帧的某符号中,检测出预先规定的信号或设定的信号的情形时,于该已定的子帧中,该某符号以后的符号被辨识为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例如,预先规定的信号或设定的信号为CRS、DMRS 及/或URS。
(2)该检测是根据映射于该已定的子帧的已定的信道进行。终端于该已定的子帧中,根据是否检测出预先规定的信道或设定的信道,检测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终端于该已定的子帧的某符号中,检测出预先规定的信道或设定的信道的情形时,于该已定的子帧中,该某符号以后的符号被辨识为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例如,预先规定的信道或设定的信道为EPDCCH。具体而言,终端于该已定的子帧中,假定EPDCCH被映射于某符号以后的符号,进行EPDCCH的监控(检测处理、盲检测)。此处,终端也可盲检测假定EPDCCH被映射的起始符号。另外,假定EPDCCH被映射的起始符号或起始符号的候补可预先规定、设定。
另外,图5的子帧#3中,对PDDCH、EPDCCH及/或PDSCH的资源元素的映射方法也可与其他子帧中的映射方法不同。例如,该映射方法可使用已下的方法。此外,以下的映射方法(映射顺序)也可应用于参照信号或同步信号等其他信号。
(1)该映射方法为PDCCH、EPDCCH及/或PDSCH是被映射自该子帧中的最后的符号。也就是说,对PDCCH、EPDCCH及/或PDSCH的资源元素 (k,l)的映射为被分配的物理资源块,于可映射的资源元素中,是自OFDM符号号码l为最大的OFDM符号(即时隙中最后的符号)依序被映射。另外,映射是自子帧的最后的时隙(第二个时隙)依序进行。另外,各OFDM符号中,这些的信道是自子载波号码k为最小的子载波依序被映射。
(2)该映射方法为PDCCH、EPDCCH及/或PDSCH跳过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相对于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内的资源元素而被映射。也就是说,PDCCH、EPDCCH及/或PDSCH的映射中,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资源元素被速率匹配。
(3)该映射方法为PDCCH、EPDCCH及/或PDSCH未跳过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相对于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内的资源元素而被映射。换句话说,PDCCH、EPDCCH及/或PDSCH并未区别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与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而应用映射,被映射于信道及 /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信道未被发送,被映射于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道被发送。也就是说,于PDCCH、EPDCCH及/或PDSCH的映射中,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资源元素被打孔(puncturing)。
图6为表示某LAA小区的通信过程的一例的图。以下,说明与于图5所说明的内容不同处。该例中,在子帧#3中的符号#5进行CCA。另外,LAA 小区会假定如下情形:于该CCA中,辨识该频率为空闲状态,信号能够自紧接着的符号发送。LAA小区是从子帧#3中的符号#5至子帧#6中的已定的符号发送信号。
图6的一例中,子帧#3中的符号#6及7为预约信号被发送的符号。预约信号于从紧接着进行CCA的符号(即符号#5)之后直至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即符号#6)之前被发送。经由该预约信号而得到的效果如下所述。如图5所说明,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候补即便于预先被规定的情形或被设定的情形,LAA小区也能够不依靠该候补的数量而灵活地进行CCA。
即便是接收发送自该LAA小区的信道及/或信号的终端,预约信号也可不被接收(辨识)。也就是说,预约信号于进行CCA后无法发送信道及/或信号的情形时,进行该CCA的LAA小区为了确保(预约)该频率而被发送。
预约信号被发送的符号可为与通过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而被发送的信道及/或信号不同的信道及/或信号被映射。也就是说,被映射于预约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道及/或信号被终端辨识(接收)。例如,终端根据被映射于预约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道及/或信号,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另外,终端使用被映射于预约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道及/或信号,与该LAA小区同步(识别)。
图7为表示某LAA小区的通信过程的一例的图。以下,说明与于图5所说明的内容不同处。该例中,与图5的一例相同,在子帧#3中的符号#5进行 CCA。另外,LAA小区会假定如下情形:于该CCA中,辨识该频率为空闲状态,信号能够自紧接着的符号发送。图7中,LAA小区是从子帧#3中的符号 #6至4毫秒后的子帧#7中的符号#5发送信号。
图7的一例中,LAA小区于含有进行CCA的符号的子帧中,于从紧接着进行CCA的符号之后的符号至最后的符号,发送预约信号。另外,LAA小区从含有进行CCA的符号的子帧的下一个子帧,发送信道及/或信号。另外,图7中的预约信号包含图6所说明的预约信号。
例如,图7中,终端能够假定如下情形:信道及/或信号于子帧#4以后的子帧被发送。由此,终端会假定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自子帧的最初的符号。因此,对于该终端,关于信道及/或信号的发送与用于该信道及/或信号的控制信息的通知,含有LAA小区的基站可使用与先前相同的方法。
另外,图7中,LAA小区于子帧#7中,能够自最初的符号至符号#5 发送信道及/或信号。例如,LAA小区相对于终端,能够发送被映射于子帧# 7中的已定的符号至符号#5的资源的PDSCH及/或EPDCCH。另外,LAA 小区相对于终端,能够发送被映射于子帧#7中的最初的符号至已定的符号的资源的PDCCH。例如,已定的符号为通过PCFICH发送的信息,是根据有关为了PDCCH的发送而使用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信息而决定。另外,例如已定的符号为通过RRC的信令而设定的控制信息,是根据表示OFDM起始符号的信息决定,该OFDM符号是用于通过EPDCCH、PDDCH而被调度的PDSCH 以及通过EPDCCH而被调度的PDSCH。
另外,图7中,LAA小区于子帧#7中,能够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最后的符号通知终端或设定于终端。于LAA小区的某子帧中,终端用于辨识该最后的符号的信息与该信息的通知方法,可使用图5的一例所说明的方法。图5的一例所说明的方法为用于辨识图5中的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与该信息的通知方法。例如,LAA小区将关于该最后的符号的信息包含于 DCI,该DCI是通过经由子帧#7发送的PDCCH或EPDCCH通知。由此,LAA 小区如图7中的子帧#7般,于能够将信道及/或信号发送至子帧的途中的符号为止的情形,可有效地使用资源。另外,例如LAA小区将关于该最后的符号的信息,包含于通过RRC的信令或MAC的信令而设定的信息。
另外,图7中,虽说明了组合使用子帧#3中的发送方法与子帧#7中的发送方法的方法,但并非限定于此。子帧#3中的发送方法与子帧#7中的发送方法也可各自独立地被使用。另外,于图5~7说明的方法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各自被组合使用。
另外,图7的子帧#7中,对PDCCH、EPDCCH及/或PDSCH的资源元素的映射也可与其他子帧中的映射不同。
另外,LAA小区中,能够将信道及/或信号发送至一个子帧中的全部的 OFDM符号的子帧(即图5~7中的子帧#4~6),能够作为与无法将信道及/ 或信号发送至一个子帧中的一部分的OFDM符号的子帧(即图5~7中的子帧 #3及图7中的子帧#7)不同的子帧,而被辨识、设定或通知。例如,能够将信道及/或信号发送至一个子帧中的全部的OFDM符号的子帧,与先前的服务小区中的子帧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无法将信道及/或信号发送至一个子帧中的全部的 OFDM符号的子帧也被称为第一LAA子帧。无法将信道及/或信号发送至一个子帧中的一部分的OFDM符号的子帧也被称为第二LAA子帧。能够将信道及/或信号发送至一个子帧中的全部的OFDM符号的子帧也被称为第三LAA 子帧。
另外,终端用于辨识第一LAA子帧、第二LAA子帧与第三LAA子帧的方法,能够使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例如,用于辨识这些的方法,使用用于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与该通知方法。
另外,终端用于辨识第一LAA子帧、第二LAA子帧与第三LAA子帧的方法,也可通过PDCCH或RRC的信令而明示性地通知或设定。
另外,终端用于辨识第一LAA子帧、第二LAA子帧与第三LAA子帧的方法,也可根据通过PDCCH或RRC的信令而通知或设定信息(参数)而暗示性地通知或设定。例如,终端根据关于CRS的映射的信息,辨识第一LAA子帧、第二LAA子帧与第三LAA子帧。
另外,终端于辨识某子帧为第二LAA子帧的情形时,辨识该某子帧的下一个子帧以后的已定数量的子帧为第三LAA子帧。另外,终端为如下情形:辨识为第三LAA子帧的最后的子帧的下一个子帧以后的子帧,至辨识为第二 LAA为止,是辨识为第一LAA子帧。另外,该已定数量(即辨识为第三LAA 子帧的子帧数量)也可预先被规定。该已定数量可于LAA小区中被设定。该已定数量也可通过被映射于第二LAA子帧的信道及/或信号而通知。
另外,第二LAA子帧与第三LAA子帧中,PDSCH及/或EPDCCH的起始符号各自独立地被规定或设定。
另外,图5~7中,表示CCA在一个子帧进行的情形,但进行CCA的时间(期间)并非限定于此。进行CCA的时间,也可依每个LAA小区、每个CCA 的时间、每次CCA的执行而变动。例如,CCA是以根据已定的时隙(时间间隔、时间区域)的时间进行。也能够以将一个子帧分割为已定数量的时间规定或设定该已定的时隙。该已定的时隙能够以已定数量的子帧规定或设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已定的时间单元,表现进行CCA的时间 (时隙)或某子帧中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可发送)的时间等时间区域中的字段的尺寸。例如,时间区域中的字段的尺寸可作为几个时间单元Ts表现。Ts 为1/(15000*2048)秒。例如,一个子帧的时间为30720*Ts(1毫秒)。
另外,如图5~7中的子帧#3般,也可相对于终端或LAA小区,设定是否能够从存在LAA小区的子帧中的途中的符号发送信道及/或信号(包含预约信号)。例如,终端通过RRC的信令,于关于LAA小区的设定中,设定显示是否能够进行此种发送的信息。终端根据该信息,切换关于LAA小区中的接收(监控、辨识、解码)的处理。
另外,能够从途中的符号发送的子帧(也包含至途中的符号为止能够发送的子帧)也可为LAA小区中的全部的子帧。另外,能够从途中的符号发送的子帧也可为相对于LAA小区预先被规定的子帧或被设定的子帧。
另外,能够从途中的符号发送的子帧(也包含至途中的符号为止能够发送的子帧),能够根据TDD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UL/DL)而被设定、通知或决定。例如,此种子帧是通过UL/DL设定而被通知(指定)为特殊子帧的子帧。LAA小区中的特殊子帧为含有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GP(Guard Period)及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三个字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子帧。LAA小区中关于特殊子帧的设定也可通过RRC的信令、PDCCH或EPDCCH的信令而设定或通知。该设定将相对于DwPTS、GP及UpPTS的至少一者的时间的长度进行设定。另外,该规定为表示预先规定的时间长度的候补的索引信息。另外,该规定能够使用与设定于先前的TDD小区的特殊子帧设定所使用的DwPTS、GP及UpPTS相同时间的长度。也就是说,某子帧中能够发送的时间的长度,是根据DwPTS、GP及UpPTS的任一者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预约信号能够设为与发送该预约信号的LAA小区不同的LAA小区可接收的信号。例如,与发送该预约信号的LAA小区不同的 LAA小区,是相邻于发送该预约信号的LAA小区的LAA小区(相邻LAA小区)。例如,该预约信号包含关于该LAA小区中的已定的子帧及/或符号的发送状况(使用状况)的信息。于与发送某预约信号的LAA小区不同的LAA小区接收该预约信号的情形时,接收该预约信号的LAA小区根据该预约信号,辨识已定的子帧及/或符号的发送状况,依据该状况进行调度。
另外,接收该预约信号的LAA小区也可于发送信道及/或信号前,进行 LBT。该LBT是根据所接收的预约信号进行。例如,该LBT中,考虑发送预约信号的LAA小区所发送(假定为发送)的信道及/或信号,进行包含资源分配或MCS的选择等的调度。
另外,于接收该预约信号的LAA小区根据该预约信号,进行发送信道及 /或信号的调度的情形时,通过已定的方法,能够将关于该调度的信息,通知包含发送该预约信号的LAA小区的一个以上的LAA小区。例如,该已定的方法为发送含有预约信号的已定的信道及/或信号的方法。另外,例如该已定的方法,是通过X2接口等回程而通知的方法。
另外,于载波聚集及/或双连接中,虽然先前的终端能够设定最多五个服务小区,但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能够扩展可设定的服务小区的最大数量。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能够设定超过五个服务小区。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能够设定十六个或是最多三十二个服务小区。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所设定的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含有LAA小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所设定的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可全部为LAA小区。
另外,于可设定超过五个服务小区的情形时,关于一部份的服务小区的设定可与先前的服务小区(即先前的辅小区)的设定不同。例如,关于该设定,以下为不同。以下所说明的设定也可被组合使用。
(1)终端为先前的服务小区被设定为最多五个,与先前不同的服务小区被设定为十一个或最多二十七个。也就是说,终端为:加上先前的主小区,先前的辅小区被设定为最多四个,与先前不同的辅小区被设定为十一个或最多二十七个。
(2)关于与先前不同的服务小区(辅小区)的设定,包含关于LAA小区的设定。例如,终端为:加上先前的主小区,不含关于LAA小区的设定的辅小区被设定为最多四个,与先前不同的辅小区被设定为十一个或最多二十七个。
另外,于能够设定超过五个服务小区的情形时,基站(包含LAA小区) 及/或终端可进行与设定最多五个服务小区的情形不同的处理或是假定。例如,关于该处理或假定,以下为不同。以下所说明的处理或假定也可被组合使用。
(1)终端即便于设定超过五个服务小区的情形,亦假定PDDCH、EPDCCH 及/或PDSCH是从最多五个服务小区同时被发送(接收)。由此,关于PDCCH、 EPDCCH及/或PDSCH的接收与相对于该PDSCH的HARQ-ACK的发送,终端能够使用与先前相同的方法。
(2)终端于设定超过五个服务小区的情形时,于这些服务小区中,设定进行相对于PDSCH的HARQ-ACK的绑定(bundling)的小区的组合(组)。例如,全部的服务小区、全部的辅小区、全部的LAA小区或全部的与先前不同的辅小区,各自含有关于服务小区间的HARQ-ACK绑定的信息(设定)。例如,关于服务小区间的HARQ-ACK的绑定的信息是进行该绑定的标识(索引、 ID)。例如,HARQ-ACK是涵盖进行该绑定的标识为相同的小区而被绑定。该绑定是相对于成为对象的HARQ-ACK,通过逻辑和运算(AND operation) 进行。另外,进行该绑定的标识的最大数量可设为5。另外,进行该绑定的标识的最大数量,包含未进行该绑定的小区的数量,可设为5。也就是说,能够将超过服务小区而进行绑定的组的数量设为最大为5。由此,关于PDCCH、 EPDCCH及/或PDSCH的接收与相对于该PDSCH的HARQ-ACK的发送,终端能够使用与先前相同的方法。
(3)终端于设定超过五个服务小区的情形时,于这些服务小区中,设定进行相对于PDSCH的HARQ-ACK的复用(multiplexing)的小区的组合(组)。于设定进行相对于PDSCH的HARQ-ACK的复用的小区的组合(组)的情形时,被复用的HARQ-ACK是根据该组而通过PUCCH或PUSCH被发送。各组中,被复用的服务小区的最大数量被规定或设定。该最大数量是根据终端所设定的服务小区的最大数量而被规定或设定。例如,该最大数量与终端所设定的服务小区的最大数量相同,或是为终端所设定的服务小区的最大数量的一半。另外,同时被发送的PUCCH的最大数量是根据各组中被复用的服务小区的最大数量与终端所设定的服务小区的最大数量而被规定或设定。
换句话说,所设定的第一服务小区(即主小区及/或辅小区)的数量为已定数量(即5)以下,所设定的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即 LAA小区)的合计超过所述已定数量。
接着,说明关于LAA的终端功能。终端根据来自基站的指示,通过RRC 的信令,将关于该终端的功能(能力)的信息(终端功能)通知(发送)基站。相对于某功能(特征)的终端功能于支持该功能(特征)的情形时被通知(发送),于未支持该功能(特征)的情形时未被通知(发送)。另外,相对于某功能(特征)的终端功能,可为表示该功能(特征)的测试及/或安装是否结束的信息。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的终端功能如下所述。以下所说明的终端功能也可被组合使用。
(1)关于LAA小区的支持的终端功能与关于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的支持的终端功能,是各自独立地被定义。例如,支持LAA小区的终端会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也就是说,未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的终端不会支持LAA小区。于该情形,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的终端可支持也可不支持LAA小区。
(2)关于LAA小区的支持的终端功能与关于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的支持的终端功能,是各自独立地被定义。例如,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的终端会支持LAA小区。也就是说,未支持LAA小区的终端不会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于该情形,支持LAA服务小区的终端可支持也可不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
(3)与LAA中的下行链路有关的终端功能及与LAA中的上行链路有关的终端功能,是各自独立地被定义。例如,支持LAA中的上行链路的终端会支持LAA中的下行链路。也就是说,不支持LAA中的下行链路的终端不会支持LAA中的上行链路。于该情形时,支持LAA小区中的下行链路的终端可支持也可不支持LAA小区中的上行链路。
(4)关于LAA小区的支持的终端功能包含仅设定于LAA小区的发送模式的支持。
(5)与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下行链路有关的终端功能及与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上行链路有关的终端功能,是各自独立地被定义。例如,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上行链路的终端会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下行链路。也就是说,不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下行链路的终端不会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上行链路。于该情形时,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下行链路的终端可支持也可不支持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上行链路。
(6)于超过五个的服务小区的设定中的终端功能中,支持最多十六个下行链路服务小区(分量载波)的设定的终端功能与支持最多三十二个下行链路服务小区的设定的终端功能,是各自独立地被定义。另外,支持最多十六个下行链路服务小区的设定的终端会支持至少一个上行链路服务小区的设定。支持最多三十二个下行链路服务小区的设定的终端会支持至少两个上行链路服务小区的设定。也就是说,支持最多十六个下行链路服务小区的设定的终端可不支持两个以上的上行链路服务小区的设定。
(7)与LAA小区的支持有关的终端功能是根据LAA小区所使用的频率 (带)而被通知。例如,于终端所支持的频率或频率的组合的通知中,在被通知的频率或频率的组合至少含有一个LAA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的情形时,该终端会暗示性地通知支持LAA小区。也就是说,在被通知的频率或频率的组合完全不含LAA小区所使用的频率的情形时,该终端会暗示性地通知不支持LAA 小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LAA小区将通知用于通过该LAA小区发送的PDSCH的DCI的PDCCH或EPDCCH进行发送的情形(即自调度的情形),但并非限定于此。例如,即便于与LAA小区不同的服务小区将通知用于通过该LAA小区发送的PDSCH的DCI的PDCCH或EPDCCH进行发送的情形(即跨载波调度的情形),也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方法。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用于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也可根据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例如,该信息为表示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的符号的最后的符号的信息。另外,用于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也可根据其他信息或参数决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也可相对于信道及 /或信号被独立地设定(通知、规定)。也就是说,用于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与其通知方法,能够相对于信道及/或信号各自独立地被设定(通知、规定)。例如,用于辨识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的符号的信息与其通知方法,能够于PDSCH与EPDCCH各自独立地被设定(通知、规定)。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信道及/或信号未被发送(无法发送)的符号/ 子帧从终端的观点来看,也可设为未假定为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能够发送) 的符号/子帧。也就是说,能够将该终端视为该LAA小区未在该符号/子帧发送信道及/或信号。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能够发送)的符号/子帧从终端的观点来看,也可设为假定为信道及/信号可能被发送的符号/子帧。也就是说,能够将该终端视为该LAA小区可能会在/子帧发送信道及/或信号,能够将该终端视为该LAA小区可能不会在该符号/子帧发送信道及/或信号。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信道及/或信号被发送(能够发送)的符号/子帧从终端的观点来看,也可设为假定为信道及/信号必定会被发送的符号/子帧。也就是说,能够将该终端视为该LAA小区必定会在该符号/子帧发送信道及/或信号。
另外,若将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则如下所示。
一种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上位层处理部与接收部,该上位层处理部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例如主小区及/或辅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例如LAA小区),该接收部接收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至最后的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至第一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
接收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中,接收至第二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者至第一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的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或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为了物理下行链路信道的调度而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
第一OFDM符号是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的信息而通知。
第一OFDM符号及第二OFDM符号是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各自独立地被设定。
接收部于比已定的子帧更前面的已定数量的各子帧中,接收至最后的 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第一OFDM符号是使用TDD小区的特殊子帧中的DwPTS而通知。
一种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上位层处理部与发送部,该上位层于终端装置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该发送部发送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至最后的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至第一OFDM 符号为止被映射。
一种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上位层处理部与接收部,该上位层处理部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该接收部接收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于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被设定的第一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于第二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
接收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中,接收于第三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的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为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而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
第二OFDM符号是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的信息而通知。
第二OFDM符号及第三OFDM符号是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各自独立地被设定。
接收部于比已定的子帧更后面的已定数量的各子帧中,接收自第一 OFDM符号至最后的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的PDSCH。
一种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上位层处理部与发送部,该上位层处理部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该发送部发送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于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被设定的第一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于第二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
一种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具备上位层处理部,该上位层处理部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第一服务小区中的任一者为主小区。主小区以外的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第二服务小区为辅小区。作为第二服务小区的辅小区的设定与作为第一服务小区的辅小区的设定不同。
能够设定于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与能够设定于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不同。
第二服务小区有关于被激活的状态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与第一服务小区不同。
于第二服务小区中,被激活的状态中的信号及/或信道的假定是根据每个子帧决定。
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中,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设定的已定的 OFDM信号及/或信道未被映射。
被设定的第一服务小区的数量为已定数量以下,被设定的第一服务小区与第二服务小区的合计超过已定数量。
第一服务小区中,下行链路信道与上行链路信道被支持。第二服务小区中,仅下行链路信道被支持。
一种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具备上位层处理部,该上位层于终端装置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第一服务小区中的任一者为主小区。主小区以外的第一服务小区为辅小区。第二服务小区为辅小区。作为第二服务小区的辅小区的设定与作为第一服务小区的辅小区的设定不同。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所谓主小区或PS小区的用语进行说明,但不需一定要使用这些用语。例如,可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主小区 (primary cell)称为mastercell,也可将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PS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
通过与本发明有关的基站装置2及终端装置1运作的程序,可为以实现与本发明有关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被暂时性地蓄积至RAM(Random Access Memory),然后,保存在Flash ROM(Read Only Memory)等各种ROM或HDD(Hard Disk Drive)中,根据需要通过CPU读出,进行修正、写入。
此外,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的一部分。此情形时,也可以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媒体,通过使计算机系统读入该记录媒体所记录的程序并执行而实现。
此外,在此提及的“计算机系统”是终端装置1或者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所内置的计算机系统,设为包含OS或外围设备等硬件。另外,“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是指软盘、磁光盘、ROM、CD-ROM等移动媒体、计算机系统所内置的硬盘等存储装置。
进一步,“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可包含,如通过因特网等网络或电话线路等通信线路发送程序时的通信线,在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媒体;如在该情况下作为服务器、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将程序保持一定时间的媒体。另外,上述程序也可用于实现所述的功能的一部分,进一步,也可以通过与已经记录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所述的功能。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也能够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来实现。构成装置组的每一个装置也可以具备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有关的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装置组,只要具有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 -2的基本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即可。另外,与上述的实施方式有关的终端装置1也能够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可为EUTRAN (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可具有相对于eNodeB的上位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
另外,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典型的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也可以作为芯片组来实现。终端装置1、基站装置2-1或基站装置2-2的各功能块既可以个别地芯片化,也可以集成一部分或者全部来芯片化。另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于LSI,也可以由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另外,在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形时,也能够利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终端装置或通信装置的一个例子记载为蜂窝移动台装置,但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设置在室内外的固定型或者不可移动型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清扫/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室设备、自动售卖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终端装置或者通信装置。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另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把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另外,也包含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要素与起到同样的效果的要素之间进行了置换的构成。
(补充)
此外,本发明也可采取以下的方法。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法。也就是说,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与基站装置通信,具备上位层处理部与接收部,该上位层处理部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该接收部接收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于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被设定的第一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于第二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
(2)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接收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中,接收于第三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的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为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而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
(3)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第二OFDM符号是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的信息而通知。
(4)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第二OFDM符号及第三OFDM符号是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各自独立地被设定。
(5)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终端装置为所述终端装置,接收部于比已定的子帧更后面的已定数量的各子帧中,接收自第一OFDM符号至最后的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的PDSCH。
(6)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与终端装置通信具备上位层处理部与发送部,该上位层处理部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该发送部发送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于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被设定的第一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于第二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
(7)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接收部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已定的子帧中,接收于第三OFDM符号以后被映射的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包含为了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调度而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
(8)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第二OFDM符号是通过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格式发送的信息而通知。
(9)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第二OFDM符号及第三OFDM符号是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各自独立地被设定。
(10)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基站装置为所述基站装置,接收部于比已定的子帧更后面的已定数量的各子帧中,接收自第一OFDM 符号至最后的OFDM符号为止被映射的PDSCH。
(11)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通信方法被使用于与基站装置通信的终端装置,具有如下步骤: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的步骤与接收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步骤。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于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设定的第一OFDM符号之后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于第二OFDM符号之后被映射。
(12)另外,利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而成的通信方法被使用于与终端装置通信的基站装置,具有如下步骤:于终端装置设定至少一个第一服务小区与至少一个第二服务小区的步骤与发送第一服务小区及/或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步骤。第一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全部的子帧中,于通过上位层的信令而设定的第一OFDM符号之后被映射。第二服务小区中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于已定的子帧中,于第二OFDM符号之后被映射。
本发明至少可应用于行动电话、个人电脑、平板型电脑等。
附图标记的说明
501 上位层
502 控制部
503 码字生成部
504 下行链路子帧生成部
505 下行链路参照信号生成部
506 OFDM信号发送部
507 发送天线
508 接收天线
509 SC-FDMA信号接收部
510 上行链路子帧处理部
511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取出部
601 接收天线
602 OFDM信号接收部
603 下行链路子帧处理部
604 下行链路参照信号取出部
605 传输块取出部
606、1006 控制部
607、1007 上位层
608 信道状态测定部
609、1009 上行链路子帧生成部
610 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生成部
611、1011 SC-FDMA信号发送部
613、1013 发送天线

Claims (8)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接收部,所述接收部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在下行链路发送的子帧中的第一可起始位置与在所述下行链路的所述子帧中的第二可起始位置由上位层指示的情形时,对于具有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所述PDCCH根据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和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中的一个而被映射;
在所述下行链路发送开始于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的情形时,所述PDCCH根据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且
在所述下行链路发送开始于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的情形时,所述PDCCH根据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
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为所述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
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为所述子帧的第八个OFDM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为所述下行链路发送的最初的子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帧构成类型3能够应用于辅助授权接入LAA辅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帧构成类型3,一个无线帧中的所有子帧能够作为所述下行链路发送而利用。
5.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发送部,所述发送部发送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
在下行链路发送的子帧中的第一可起始位置与在所述下行链路发送的所述子帧中的第二可起始位置由上位层指示的情形时,对于具有帧构成类型3的辅小区,所述PDCCH根据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和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中的一个而被映射;
在所述下行链路发送开始于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的情形时,所述PDCCH根据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且
在所述下行链路发送开始于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的情形时,所述PDCCH根据所述子帧中的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而被映射,
所述第一可起始位置为所述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
所述第二可起始位置为所述子帧的第八个OFDM符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为所述下行链路发送的最初的子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帧构成类型3能够应用于辅助授权接入LAA辅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帧构成类型3,一个无线帧中的所有子帧能够作为所述下行链路发送而利用。
CN201680005721.9A 2015-01-29 2016-01-20 一种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Active CN1072114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4964 2015-01-29
JP2015014964A JP2018050088A (ja) 2015-01-29 2015-01-29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PCT/JP2016/051613 WO2016121603A1 (ja) 2015-01-29 2016-01-20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1438A CN107211438A (zh) 2017-09-26
CN107211438B true CN107211438B (zh) 2021-03-23

Family

ID=5654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5721.9A Active CN107211438B (zh) 2015-01-29 2016-01-20 一种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1716B2 (zh)
EP (1) EP3253162B1 (zh)
JP (1) JP2018050088A (zh)
CN (1) CN107211438B (zh)
WO (1) WO20161216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72124B2 (en) 2015-09-22 2019-01-0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arrier selec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US10200164B2 (en) 2015-09-22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arrier activation in a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CA3000508C (en) 2015-10-17 2019-01-2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in partial and full subframes
US10433277B2 (en) * 2015-11-02 2019-10-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multicast broadcast multimedia service in enhanced component carriers over variable transmission bandwidth
CN108352958B (zh) 2015-11-04 2020-12-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US10548121B2 (en) * 2016-02-03 2020-01-28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ownlink and up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monitor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880921B2 (en) 2016-02-04 2020-12-29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etection threshold for a wireless network
US10200992B2 (en) 2016-05-06 2019-02-0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Uplink signal starting position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less network
US11147062B2 (en) 2016-10-14 2021-10-12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ual connectivity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US20180124831A1 (en) 2016-10-29 2018-05-03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Dual connectivity scheduling request for wireless network and wireless device
US10848977B2 (en) 2016-11-02 2020-11-24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Dual connectivity with licensed assisted access
US10321505B2 (en) * 2016-12-23 2019-06-11 Ofinno, Llc Dual connectivity based on listen before talk information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861A (zh) * 2014-11-06 2017-08-29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调度未许可频带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4446B2 (en) * 2011-07-07 2017-12-2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123344B2 (en) 2013-03-06 2018-11-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US11044721B2 (en) * 2014-09-26 2021-06-22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Control data signaling framework for LTE-LAA communication systems employing carrier aggregation on unlicensed band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861A (zh) * 2014-11-06 2017-08-29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调度未许可频带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sten before talk for LAA》;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9;《Listen before talk for LAA》;20141107;全文 *
《Study on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using LTE》;Ericsson, Qualcomm, Huawei, Alcatel-Lucent;《Study on Licensed-Assisted Access using LTE》;2014091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50088A (ja) 2018-03-29
EP3253162A4 (en) 2018-09-19
EP3253162B1 (en) 2021-04-07
US20180041989A1 (en) 2018-02-08
WO2016121603A1 (ja) 2016-08-04
CN107211438A (zh) 2017-09-26
EP3253162A1 (en) 2017-12-06
US10721716B2 (en)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1438B (zh) 一种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N108353395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CN108781362B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CN10761585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785261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843231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7926020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7615863B (zh) 终端装置
CN107534968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0829303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7211409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CN107251635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