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5223B -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5223B
CN107205223B CN201710324751.2A CN201710324751A CN107205223B CN 107205223 B CN107205223 B CN 107205223B CN 201710324751 A CN201710324751 A CN 201710324751A CN 107205223 B CN107205223 B CN 1072052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positioning
pag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47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5223A (zh
Inventor
李伟丹
胡应添
张远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Network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47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52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5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5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其中,人员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基于所述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本发明的实施,能够感知进入管理范围的终端并主动与其建立通信连接以进行定位,相较于现有定位技术本发明能够在更为持续的时间和更广的范围内准确、完整地获取人员的定位信息,有效为智慧运维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定位数据支撑。

Description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用户体验要求的提高,移动互联的普及愈发迅速和广泛。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生态中的各方参与者在互联领域的日常行为总和,构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画像数据,蕴涵着极大的商业价值,为大数据挖掘及其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关键素材,其技术变革正对商业模式的成效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例如,在商场运维中,获得驻留于商场的人流信息,基于人员位置分布与商品的关联关系,以及驻留人员的历史消费习惯,可以形成商城宝贵的用户画像数据,通过人员定位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总结相关商业规律以指导商城智慧运维,能有效提高商业运行效率。此外,在智慧旅游、智慧刑侦等领域,人员定位信息的获取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现有获取人流信息的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其一、被动定位统计法,即通过用户自然接入过程来感知用户的存在,并形成人流信息记录,该方法由于探知的人数少,时间连续性差而影响数据完整性,方法欠佳;
其二、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感知法,即通过在目标区域出入口放置摄像头或者红外传感器来感知人数以达到人流数量统计目的,该方法由于无法确定人员具体定位信息、也无法获取人员位置分布、且难以适用于出入口人流密集的场景,因此,应用价值较小;
其三、专业终端配备法,即通过采用专用终端或者终端中植入专用APP,使得每个终端的信息都是完整且可感知的,最终实现人流信息获取,但该方法受限于终端必须为专用配备的局限性,适用面窄。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适用条件和应用效果上局限性大,无法方便有效地获取人员定位信息,难以满足商城智慧运营、智慧旅游等领域对人员定位的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存在的至少一方面不足,提供一种人员定位方法,以及实现该定位方法的定位系统,能够方便有效地获取人员定位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若干方面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
基于所述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终端的用户标识,和/或获取所述用户标识所用的通信制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制式包括无线通信制式和/或移动通信制式;所述获取所述终端信息的方式包括:
通过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触发位于管理范围出入口的终端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
和/或,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基于该终端发往所述出入口的探针信号获取所述终端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触发所述终端发起位置更新的方式包括:构建满足其他覆盖网络向所述出入口的覆盖网络发起位置更新的条件,使得该终端发起所述位置更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所述管理范围:
当判断所述终端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
和/或,基于预设的周期发送规则或非周期发送规则,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中间节点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范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范围之前,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或者,所述管理范围接收到所述终端信息之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的方式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管理范围内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以实现所述通信连接;所述业务信道基于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
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基于预设的寻呼规则对该终端进行周期寻呼和/或非周期寻呼而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在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后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的寻呼方式包括:
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所述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时所用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时,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和/或,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最新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时,按照从新到旧顺序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该终端的周期测量所产生的测量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所述寻呼所触发的该终端与所述管辖范围之间收发的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该终端的业务信道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来源于该终端测量所述管理范围的下行信号,和/或所述管理范围测量该终端的上行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下行信号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场强指纹法。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单制式定位法和/或多制式联合定位法。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现方式中,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后,当在连续预设次数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删除所述终端信息和/或终止所述寻呼;
和/或,对该终端进行周期测量之后,当连续预设周期未收到该终端的测量信息,则释放该终端的周期测量信道和/或终止所述周期测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GSM、WCDMA、CDMA、CDMA2000、TD-SCDMA、HSDPA、LTE和LTE-A;
所述无线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WiFi、蓝牙、NFC、ZigBee、Z-wave、Lora、无绳电话、集群通信。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人员定位系统,其包括:
第一覆盖单元,用于获取管理范围的出入口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并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
第二覆盖单元,用于基于所接收的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定位单元,用于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终端的用户标识,和/或获取所述用户标识所用的通信制式。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制式包括无线通信制式和/或移动通信制式;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包括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终端信息:
通过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触发位于管理范围出入口的终端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
和/或,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基于该终端发往所述出入口的探针信号获取所述终端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触发该终端发起位置更新:
构建满足其他覆盖网络向所述出入口的覆盖网络发起位置更新的条件,使得该终端发起位置更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覆盖单元,用于为所述管理范围提供通信网络覆盖;所述第一覆盖单元用于在获取所述终端信息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当判断所述终端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
和/或,基于预设的周期发送规则或非周期发送规则,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覆盖单元所述在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中间节点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覆盖单元还用于在将所述获取的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之前,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信息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信息;
或者,所述第二覆盖子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终端信息之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基于所述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的获取模块,以及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的运算模块。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包括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模块:
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以实现所述通信连接;所述业务信道基于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
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基于预设的寻呼规则对该终端进行周期寻呼和/或非周期寻呼而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在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后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所述寻呼:
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所述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时所用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时,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和/或,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最新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时,按照从新到旧顺序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该终端的周期测量所产生的测量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所述寻呼所触发的该终端与所述管辖范围之间收发的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信道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来源于该终端测量所述管理范围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获取单元,和/或所述获取单元在所述管理范围测量该终端的上行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下行信号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场强指纹法。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单制式定位法和/或多制式联合定位法。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模块用于:
在对该终端进行寻呼之后,当在连续预设次数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则删除相应的终端信息和/或终止所述寻呼操作;
和/或,在配置终端进行周期测量之后,当在连续预设数量的周期未获取所述终端的测量信息,则释放该终端的周期测量信道和/或终止所述周期测量操作。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发明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移动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GSM、WCDMA、CDMA、CDMA2000、TD-SCDMA、HSDPA、LTE和LTE-A;
所述无线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WiFi、蓝牙、NFC、ZigBee、Z-wave、Lora、无绳电话、集群通信。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发明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持续地感知进入管理范围的终端,并基于其终端信息在管理范围内实现了对该终端的定位,通过在管理范围不同区域的配置分工,尤其在进行长时间/多终端/多次数定位时能够显著节省系统通信资源,也简化了信息处理量,提升了定位的持续性和系统效能。
其次,本发明通过管理范围内主动与该终端建立连接,能够利用通信系统的资源和特性,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以实现人员定位,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无论管理范围内的终端是否进行业务连接,本发明均能够对其实现定位,被定位人员无需对终端进行任何特别操作,因此本发明不仅扩大了样本容量,还提高了用户体验。
此外,本发明利用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无线通信制式获取终端信息和与相应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从而基于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能够在各种通信制式下的应用场景中顺利地实现人员定位,由于以手机甚至是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终端普及率高且终端的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因此,本发明所获取的人员定位信息准确、完整,不仅拓宽了适用范围,还可通过多制式联合定位方法提高定位精度。
最后,本发明能够通过增加第二覆盖单元的个数,扩大管理范围的覆盖面积,从而根据实际需要简便灵活地调整定位范围。而且本发明的实施无须人员携带专用定位终端或识别装置,降低了实施和推广成本。
综上,本发明能够方便有效地持续获取终端定位信息,有效地支撑智慧运营等领域对人员的定位应用。
书不尽言,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更加简明易懂,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人员定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人员定位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人员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人员定位系统的实现终端定位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S11、S1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件。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进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种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如手机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本发明的人员定位系统,其包括第一覆盖单元11,与第一覆盖单元11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覆盖单元12,以及第一覆盖单元11或第二覆盖单元12连接的定位单元13。第一覆盖单元11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实现通信覆盖,并将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12。第二覆盖单元12在所述管理范围实现通信覆盖,基于接收到的终端信息与相应的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并获得该终端的测量信息,从而通过定位单元13运算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能够持续实现人员定位。而且,本发明可通过调整第二覆盖单元12的数量和/或位置来相应改变管理范围的大小和分布,此外,本发明根据上述原理可同时或分时在管理范围内对多个终端进行定位,以持续性获取人员位置分布信息。
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Cell),小区也称蜂窝小区,包括移动通信系统或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或基站的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接入该区域内的终端能够通过无线信道与基站进行通信,由基站提供业务服务。基站中包括天线和控制设备等装置,而小区通常可通过商场的接入点(AP)实现通信覆盖,覆盖制式中,移动通信制式可包括GSM、WCDMA、CDMA、CDMA2000、TD-SCDMA、HSDPA、LTE、LTE-A和集群通信中的一种或几种;无线通信制式可包括WiFi、蓝牙、NFC、ZigBee、Z-wave、Lora、无绳电话、集群通信中的一种或几种。因此,为了使描述更加简洁,本发明中的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也可包括基站和接入点。为了保证覆盖效果,所述管辖区域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中的小区之间,和/或所述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中的小区和不其他小区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采用共位置区组网和/或不共位置区组网;该位置区的编码方式包括LAC和/或TAC。
基于上述硬件环境,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的人员定位方法的实施例中,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
第二覆盖单元12通过其连接的第一覆盖单元11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包括基于业务连接初始接入和/或切换接入第一覆盖单元11的终端,和/或驻留于所述第一覆盖单元11的终端,和/或位于管理范围的出入口但驻留于第一覆盖单元11之外的其他覆盖网络的终端。该业务连接可包括语音业务连接和/或数据业务连接。而该获取的终端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终端的用户标识,和/或获取所述用户标识所用的通信制式。具体地,用户标识可包括对应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例如MAC地址、IP地址、硬件设备号、端口号等信息的一种或几种;和/或包括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例如IMSI号、MSISDN号、位置区号、IMEI号、小区号等信息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实际通信覆盖情况和终端行为,本发明优选如下两种可能的方式,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
其一,通过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触发位于管理范围出入口的终端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
其二,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基于该终端发往所述出入口的探针信号获取所述终端信息。
例如,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通过构建满足终端从其他覆盖网络向所述出入口的覆盖网络发起位置更新的条件,如提高所述出入口的第一覆盖单元11的BCCH载频信号强度或提高第一覆盖单元11的小区优先级,使得该终端发起所述位置更新,从而实现对所述终端发起位置更新的触发并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而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基于WiFi探测技术,能够通过终端向第一覆盖单元11的覆盖网络发送的探针信号来识别附近已开启WiFi的终端,获取该终端的MAC地址等终端信息。
为减轻通信负载,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覆盖单元11获取该终端信息后优选以下至少一种方式将该终端信息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所述管理范围:当判断所述终端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和/或基于预设的周期发送规则或非周期发送规则,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还可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范围。该中间节点可以包括连接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通信节点和/或第二覆盖单元11本身,例如,第一覆盖单元11能够通过第二覆盖单元12i将获取的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12h。
进一步,由于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因此,为准确高效地利用终端信息进行终端连接和定位,本发明还可根据需要灵活选定至少一种如下的信息处理方式,以统一数据类型:
其一,在将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之前,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其二,在管理范围接收到终端信息之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由于终端的MAC地址等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和IMEI号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通常是唯一确定且不变的,且通常终端又与IMSI号、MSISDN号是绑定的。因此,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和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之间能够通过第一覆盖单元11或第二覆盖单元12中预设的映射关系(映射表)相互转换。
步骤S12,基于所述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覆盖单元12接收到第一覆盖单元11发送的终端信息后,根据实际需要可优选至少一种如下方式主动与处于该第二覆盖单元12覆盖范围内的该终端信息所对应的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其一,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以实现所述通信连接;所述业务信道基于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
其二,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其三,基于预设的寻呼规则对该终端进行周期寻呼和/或非周期寻呼而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其四,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在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后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称处于专用状态(业务连接状态)的终端为在线终端,而称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为不在线终端。对于在线终端,能够通过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或者通过配置终端周期测量并将其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或者通过预设的寻呼规律对终端进行寻呼,以实现在线终端与第二覆盖单元12的通信连接。而对于不在线的终端,除了通过预设的寻呼规律对终端进行寻呼,还可在寻呼成功后配置该终端进行周期测量,并将其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实现不在线终端与第二覆盖单元12的通信连接。具体而言,考虑到目前同时通行多种通信制式且正不断地更新迭代,为了提高寻呼的效率和成功率,本发明可优选至少一种如下寻呼方式对终端进行寻呼:
其一,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所述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时所用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时,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其二,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最新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时,按照从新到旧顺序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根据实际的定位需要,步骤S12可在收到接收到第一覆盖单元11发送的终端信息后,在预设的时间周期执行,以保证定位的持续性;也可响应于的预设事件或指令而执行,提高定位的灵活性。通过主动与该终端信息所对应的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使得本发明能够对进入管理范围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持续地进行定位,进而还可获取终端的分布及移动路径等信息。
步骤S13,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
第二覆盖单元12与终端的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后,基于该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进而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对应于步骤12中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本发明可优选至少一种如下方式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其一,基于该终端的周期测量所产生的测量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其二,基于所述寻呼所触发的该终端与所述管辖范围之间收发的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其三,基于该终端的业务信道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该获取的测量信息通常可来源于该终端测量所述管理范围的下行信号,和/或所述管理范围测量该终端的上行信号。例如,终端通过控制信道,在业务信道上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管理范围内的基站周期性地上报所在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质量等信息,基站将终端上报的下行信息和自身收集的上行物理信息上传给基站控制设备,即可得到用于计算定位信息的测量信息。预设的定位算法应与获取的测量信息相对应,以该测量信息为所述下行信号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为例,所述定位算法可包括场强指纹法。由于信号的多径传播对环境具有依赖性,在不同位置其信道的多径特征也不相同,呈现出非常强的特殊性。而场强指纹定位技术有效地利用多径效应,多径特征和定位信息相结合,鉴于信道的多径影响在同一个参考坐标具有唯一性,故可将多径结构作为数据库中的指纹。因此,本发明通过测量第二覆盖单元12的各个参考接入点到该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或测量该终端到第二覆盖单元12的各个参考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后与预先创建的包含离散的信号强度和参考坐标的指纹数据库进行特征匹配,获取最小欧氏距离的若干参考坐标,进而对参考坐标做加权运算便可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同理,本发明在必要的时候亦可通过第一覆盖单元11获取终端信息以得到终端在出入口的定位信息。而且,通过增加第一覆盖单元11的个数,本发明同样适用于管理范围具有多个出入口的情况。
如前所述,由于用于获取终端信息的通信连接的通信制式包括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因此本发明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较广的适用范围,定位单元13的定位算法可对应所采用的通信制式中的一种具体为单制式定位法,或者,对应所采用的多种通信制式优选为制式联合定位方法以提高定位精度。
由于当持有该终端的人员离开管理范围后,第二覆盖单元12即无法与该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提高定位效能,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管理范围内对该终端进行寻呼之后,当在连续预设次数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则删除相应的终端信息和/或终止所述寻呼操作,和/或,在配置终端进行周期测量之后,当在连续预设数量的周期未获取所述终端的测量信息,则释放该终端的周期测量信道和/或终止所述周期测量操作。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在实际的应用场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为管理范围的出入口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一覆盖单元11连接多个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二覆盖单元12(包括第二覆盖单元12a、第二覆盖单元12b、第二覆盖单元12c、第二覆盖单元12d、第二覆盖单元12e、第二覆盖单元12f、第二覆盖单元12g、第二覆盖单元12h、第二覆盖单元12i)。假定管理范围为商场、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覆盖制式为GSM、定位单元13所采用的定位算法为场强指纹法,T0时刻,终端M1位于商场出入口处且驻留于第一覆盖单元11之外的其他覆盖网络,此时,第一覆盖单元11通过触发终端M1往第一覆盖单元11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并将该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第二覆盖单元12;T1时刻,终端M1移动到商场内的由第二覆盖单元12b通信覆盖的位置,第二覆盖单元12b对终端M1发起周期寻呼并基于终端M1的寻呼响应,获得终端M1在第二覆盖单元12b中至少一个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接着第二覆盖单元12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及关于各个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单元13,定位单元13基于场强指纹法进行定位,得到终端M1当前时刻的定位信息,并存进数据库,进而通过周期性执行上述定位方法,获取终端M1的实时定位信息;在T2时刻,终端M1离开了商场,此时各个第二覆盖单元12连续N次寻呼终端M1而得不到响应后,则认定终端M1已离开商场,则删除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不再对终端M1进行寻呼。同理,对于图3中进入商场内的其他终端,如终端M2、终端M3的定位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终端M1,由此可得到位于商场内的所有终端(如终端M1、终端M2、终端M3)的实时位置分布信息。
继续参阅图1-图4,本发明在实际的应用场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为管理范围的出入口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一覆盖单元11连接多个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二覆盖单元12(包括第二覆盖单元12a~12i)。假定管理范围为商场、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覆盖制式为LTE,定位单元13所采用的定位算法为场强指纹法,T0时刻,终端M1位于商场出入口处且驻留于第一覆盖单元11之外的其他覆盖网络,此时,第一覆盖单元11通过触发终端M1往第一覆盖单元11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并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第二覆盖单元12;T1时刻,终端M1移动商场内由第二覆盖单元12b通信覆盖的位置,第二覆盖单元12b对终端M1发起寻呼,并在收到终端M1的寻呼响应后,配置终端M1进行SRS信号周期测量,并将终端M1的失同步时间设置为无穷大,之后,第二覆盖单元12b获取其各个接入点对终端M1的SRS周期测量的信号强度,并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及该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单元13,定位单元13基于场强指纹法进行运算,得到终端M1当前时刻的定位信息,并存进数据库,进而通过周期性执行上述定位方法,获取终端M1的实时定位信息;T2时刻,终端M1离开了商场,此时各个第二覆盖单元12连续N个测量周期无法获得该终端的SRS测量信号,则认为该终端已离开商场,释放其SRS资源。同样地,对于图3中进入商场内的其他终端,如终端M2、终端M3,其定位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终端M1,由此可得到位于商场内的所有终端(如终端M1、终端M2、终端M3)的实时位置分布信息。
继续参阅图1-图4,本发明在实际的应用场景的第三种实施例中,为管理范围的出入口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一覆盖单元11连接多个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二覆盖单元12(包括第二覆盖单元12a~12i)。假定管理范围为商场、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覆盖制式包括WiFi加LTE两种,所采用的定位算法为场强指纹法,T0时刻,终端M1位于出入口处且通过WiFi网络向第一覆盖单元11发送探针信号,此时,第一覆盖单元11通过该探针信号获得该终端M1在WiFi制式下的用户标识信息,并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第二覆盖单元12,第二覆盖单元12收到该用户标识信息后,基于WiFi用户标识信息与LTE用户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得到该用户的LTE用户标识信息;T1时刻,终端M1移动商场内由第二覆盖单元12a通信覆盖的位置,并对终端M1发起寻呼,且在收到终端M1的寻呼响应后,配置其进行SRS信号周期测量,由于终端M1进入商场后,除了上报SRS信号外,还通过第二覆盖单元12a覆盖的WiFi网络进行互联网访问,因此,第二覆盖单元12a可同时获得终端M1在LTE网络下的测量信息及WiFi网络下的测量信息,并把这两类测量信息上报给定位单元13,定位单元13基于LTE和WiFi的测量信息进行多制式联合定位,输出终端M1当前的定位信息,并把结果存进数据库,进而通过周期性执行上述定位方法,获取终端M1的实时定位信息。同样地,对于图3中进入商场内的其他终端,如终端M2、终端M3,其定位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终端M1,由此可得到位于商场内的所有终端(如终端M1、终端M2、终端M3)的实时位置分布信息。
通过对本发明的人员定位方法的揭示可以知晓,本发明的实施,能够感知进入管理范围的终端并主动与其建立通信连接以进行定位,由于终端普及率高且终端的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因此,本发明所获取的人员定位信息准确、完整,而且相较于现有定位技术本发明能够在更为持续的时间和更广的范围内获取人员的定位信息,甚至人员位置分布信息,有效为智慧运维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定位数据支撑。
依据模块化设计思维,本发明在上述人员定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人员定位系统。
请参阅图2-图4,本发明的人员定位系统的实施例中,其包括第一覆盖单元11,第二覆盖单元12和定位单元13,各模块所实现的功能具体揭示如下:
第一覆盖单元,用于获取管理范围的出入口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并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
第二覆盖单元12通过其连接的第一覆盖单元11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当前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进入该管理范围的终端包括基于业务连接初始接入和/或切换接入第一覆盖单元11的终端,和/或驻留于所述第一覆盖单元11的终端,和/或位于管理范围的出入口但驻留于第一覆盖单元11之外的其他覆盖网络的终端。该业务连接可包括语音业务连接和/或数据业务连接。而该获取的终端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终端的用户标识,和/或获取所述用户标识所用的通信制式。具体地,用户标识可包括对应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例如MAC地址、IP地址、硬件设备号、端口号等信息的一种或几种;和/或包括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例如IMSI号、MSISDN号、位置区号、IMEI号、小区号等信息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实际通信覆盖情况和终端行为,第一覆盖单元11优选如下两种可能的方式,在管理范围的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
其一,通过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触发位于管理范围出入口的终端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
其二,通过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基于该终端发往所述出入口的探针信号获取所述终端信息。
例如,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可通过构建满足终端从其他覆盖网络向所述出入口的覆盖网络发起位置更新的条件,如提高所述出入口的第一覆盖单元11的BCCH载频信号强度或提高第一覆盖单元11的小区优先级,使得该终端发起所述位置更新,从而实现对所述终端发起位置更新的触发并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而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基于WiFi探测技术,能够通过终端向第一覆盖单元11的覆盖网络发送的探针信号来识别附近已开启WiFi功能的终端,获取该终端的MAC地址等终端信息。
为减轻通信负载,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覆盖单元11获取该终端信息后优选以下至少一种方式将该终端信息发送至一个或多个所述管理范围:当判断所述终端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和/或基于预设的周期发送规则或非周期发送规则,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还可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管理范围。该中间节点可以包括连接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通信节点和/或第二覆盖单元11本身,例如,第一覆盖单元11能够通过第二覆盖单元12i将获取的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12h。
进一步,由于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因此,为准确高效地利用终端信息进行终端连接和定位,本发明还可根据需要灵活选定至少一种如下的信息处理方式,以统一数据类型:
其一,在将终端信息发送至管理范围之前,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其二,在管理范围接收到终端信息之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由于终端的MAC地址等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和IMEI号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通常是唯一确定且不变的,且通常终端又与IMSI号、MSISDN号是绑定的。因此,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和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之间能够通过第一覆盖单元11或第二覆盖单元12中预设的映射关系(映射表)相互转换。
第二覆盖单元12,用于基于所接收的终端信息,在所述管理范围内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一个或多个第二覆盖单元12接收到第一覆盖单元11发送的终端信息后,根据实际需要可优选至少一种如下方式主动与处于该第二覆盖单元12覆盖范围内的该终端信息所对应的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其一,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以实现所述通信连接;所述业务信道基于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
其二,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其三,基于预设的寻呼规则对该终端进行周期寻呼和/或非周期寻呼而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其四,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在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后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称处于专用状态(业务连接状态)的终端为在线终端,而称处于空闲状态的终端为不在线终端。对于在线终端,能够通过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或者通过配置终端周期测量并将其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或者通过预设的寻呼规律对终端进行寻呼,以实现在线终端与第二覆盖单元12的通信连接。而对于不在线的终端,除了通过预设的寻呼规律对终端进行寻呼,还可在寻呼成功后配置该终端进行周期测量,并将其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实现不在线终端与第二覆盖单元12的通信连接。具体而言,考虑到目前同时通行多种通信制式且正不断地更新迭代,为了提高寻呼的效率和成功率,本发明可优选至少一种如下寻呼方式对终端进行寻呼:
其一,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所述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时所用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时,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其二,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最新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时,按照从新到旧顺序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根据实际的定位需要,步骤S12可在收到接收到第一覆盖单元11发送的终端信息后,在预设的时间周期执行,以保证定位的持续性;也可响应于的预设事件或指令而执行,提高定位的灵活性。通过主动与该终端信息所对应的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使得本发明能够对进入管理范围的一个或多个终端持续地进行定位,进而还可获取终端的分布及移动路径等信息。
定位单元13,被配置为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
第二覆盖单元12与终端的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后,基于该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进而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因此定位单元13包括利用第二覆盖单元12基于所述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的获取模块131,以及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的运算模块132。
对应于第二覆盖单元12与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获取模块131可优选至少一种如下方式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其一,基于该终端的周期测量所产生的测量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其二,基于所述寻呼所触发的该终端与所述管辖范围之间收发的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其三,基于该终端的业务信道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获取模块131获取的测量信息通常可来源于该终端测量所述管理范围的下行信号,和/或所述管理范围测量该终端的上行信号。例如,终端通过控制信道,在业务信道上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向管理范围内的基站周期性地上报所在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质量等信息,基站将终端上报的下行信息和自身收集的上行物理信息上传给基站控制设备,即可得到用于计算定位信息的测量信息。运算模块132预设的定位算法应与获取的测量信息相对应,以该测量信息为所述下行信号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为例,定位算法可包括场强指纹法。由于信号的多径传播对环境具有依赖性,在不同位置其信道的多径特征也不相同,呈现出非常强的特殊性。而场强指纹定位技术有效地利用多径效应,多径特征和定位信息相结合,鉴于信道的多径影响在同一个参考坐标具有唯一性,故可将多径结构作为数据库中的指纹。因此,定位单元13通过测量第二覆盖单元12的各个参考接入点到该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或测量该终端到第二覆盖单元12的各个参考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而后与预先创建的包含离散的信号强度和参考坐标的指纹数据库进行特征匹配,获取最小欧氏距离的若干参考坐标,进而对参考坐标做加权运算便可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同理,本发明在必要的时候亦可通过第一覆盖单元11获取终端信息以得到终端在出入口的定位信息。而且,通过增加第一覆盖单元11的个数,本发明同样适用于管理范围具有多个出入口的情况。
如前所述,由于用于获取终端信息的通信连接的通信制式包括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和/或至少一种无线通信制式,因此本发明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较广的适用范围,定位单元13的定位算法可对应所采用的通信制式中的一种具体为单制式定位法,或者,对应所采用的多种通信制式优选为制式联合定位方法以提高定位精度。
由于当持有该终端的人员离开管理范围后,第二覆盖单元12即无法与该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因此,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提高定位效能,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获取模块131在第二覆盖单元12对该终端进行寻呼且连续预设次数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之后,删除相应的终端信息和/或终止所述寻呼操作,和/或,在第二覆盖单元12配置终端进行周期测量且在连续预设数量的周期未获取所述终端的测量信息之后,释放该终端的周期测量信道和/或终止所述周期测量操作。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在实际的应用场景的第一种实施例中,为管理范围的出入口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一覆盖单元11连接多个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二覆盖单元12(包括第二覆盖单元12a、第二覆盖单元12b、第二覆盖单元12c、第二覆盖单元12d、第二覆盖单元12e、第二覆盖单元12f、第二覆盖单元12g、第二覆盖单元12h、第二覆盖单元12i)。假定管理范围为商场、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覆盖制式为GSM、定位单元13所采用的定位算法为场强指纹法,T0时刻,终端M1位于商场出入口处且驻留于第一覆盖单元11之外的其他覆盖网络,此时,第一覆盖单元11通过触发终端M1往第一覆盖单元11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并将该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第二覆盖单元12;T1时刻,终端M1移动到商场内的由第二覆盖单元12b通信覆盖的位置,第二覆盖单元12b对终端M1发起周期寻呼并基于终端M1的寻呼响应,获得终端M1在第二覆盖单元12b中至少一个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接着第二覆盖单元12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及关于各个接入点的接收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单元13,定位单元13基于场强指纹法进行定位,得到终端M1当前时刻的定位信息,并存进数据库,进而通过周期性执行上述定位方法,获取终端M1的实时定位信息;在T2时刻,终端M1离开了商场,此时各个第二覆盖单元12连续N次寻呼终端M1而得不到响应后,则认定终端M1已离开商场,则删除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不再对终端M1进行寻呼。同理,对于图3中进入商场内的其他终端,如终端M2、终端M3的定位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终端M1,由此可得到位于商场内的所有终端(如终端M1、终端M2、终端M3)的实时位置分布信息。
继续参阅图1-图4,本发明在实际的应用场景的第二种实施例中,为管理范围的出入口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一覆盖单元11连接多个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二覆盖单元12(包括第二覆盖单元12a~12i)。假定管理范围为商场、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覆盖制式为LTE,定位单元13所采用的定位算法为场强指纹法,T0时刻,终端M1位于商场出入口处且驻留于第一覆盖单元11之外的其他覆盖网络,此时,第一覆盖单元11通过触发终端M1往第一覆盖单元11发起位置更新以获取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并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第二覆盖单元12;T1时刻,终端M1移动商场内由第二覆盖单元12b通信覆盖的位置,第二覆盖单元12b对终端M1发起寻呼,并在收到终端M1的寻呼响应后,配置终端M1进行SRS信号周期测量,并将终端M1的失同步时间设置为无穷大,之后,第二覆盖单元12b获取其各个接入点对终端M1的SRS周期测量的信号强度,并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及该信号强度发送给定位单元13,定位单元13基于场强指纹法进行运算,得到终端M1当前时刻的定位信息,并存进数据库,进而通过周期性执行上述定位方法,获取终端M1的实时定位信息;T2时刻,终端M1离开了商场,此时各个第二覆盖单元12连续N个测量周期无法获得该终端的SRS测量信号,则认为该终端已离开商场,释放其SRS资源。同样地,对于图3中进入商场内的其他终端,如终端M2、终端M3,其定位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终端M1,由此可得到位于商场内的所有终端(如终端M1、终端M2、终端M3)的实时位置分布信息。
继续参阅图1-图4,本发明在实际的应用场景的第三种实施例中,为管理范围的出入口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一覆盖单元11连接多个为管理范围提供通信覆盖的第二覆盖单元12(包括第二覆盖单元12a~12i)。假定管理范围为商场、第一覆盖单元11和第二覆盖单元12的覆盖制式包括WiFi加LTE两种,所采用的定位算法为场强指纹法,T0时刻,终端M1位于出入口处且通过WiFi网络向第一覆盖单元11发送探针信号,此时,第一覆盖单元11通过该探针信号获得该终端M1在WiFi制式下的用户标识信息,并把终端M1的用户标识信息发送给所有的第二覆盖单元12,第二覆盖单元12收到该用户标识信息后,基于WiFi用户标识信息与LTE用户标识信息的映射关系,得到该用户的LTE用户标识信息;T1时刻,终端M1移动商场内由第二覆盖单元12a通信覆盖的位置,并对终端M1发起寻呼,且在收到终端M1的寻呼响应后,配置其进行SRS信号周期测量,由于终端M1进入商场后,除了上报SRS信号外,还通过第二覆盖单元12a覆盖的WiFi网络进行互联网访问,因此,第二覆盖单元12a可同时获得终端M1在LTE网络下的测量信息及WiFi网络下的测量信息,并把这两类测量信息上报给定位单元13,定位单元13基于LTE和WiFi的测量信息进行多制式联合定位,输出终端M1当前的定位信息,并把结果存进数据库,进而通过周期性执行上述定位方法,获取终端M1的实时定位信息。同样地,对于图3中进入商场内的其他终端,如终端M2、终端M3,其定位信息的获取方式同终端M1,由此可得到位于商场内的所有终端(如终端M1、终端M2、终端M3)的实时位置分布信息。
通过对本发明的人员定位系统的揭示可以知晓,本发明的实施,能够感知进入管理范围的终端并主动与其建立通信连接以进行定位,由于终端普及率高且终端的用户标识具有唯一性,因此,本发明所获取的人员定位信息准确、完整,而且相较于现有定位技术本发明能够在更为持续的时间和更广的范围内获取人员的定位信息,甚至人员位置分布信息,有效为智慧运维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定位数据支撑。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30)

1.一种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覆盖单元,用于通过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构建满足终端从其他覆盖网络向管理范围内的出入口的覆盖网络发起位置更新的条件,当所述终端满足更新的条件时,以获取该终端位置更新的终端信息,并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
第二覆盖单元,用于基于所接收的终端信息,与所述管理范围内所对应的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并通过调整第二覆盖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来相应改变管理范围的大小和分布;
定位单元,用于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终端的用户标识,和/或获取所述用户标识所用的通信制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单元用于为所述管理范围提供通信网络覆盖;所述第一覆盖单元用于在获取所述终端信息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当判断所述终端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
和/或,基于预设的周期发送规则或非周期发送规则,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在所述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中间节点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单元还用于在将所述获取的终端信息发送至第二覆盖单元之前,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信息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信息;
或者,所述第二覆盖单元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终端信息之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基于所述移动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的获取模块,以及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的运算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包括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的连接模块:
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以实现所述通信连接;所述业务信道基于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
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基于预设的寻呼规则对该终端进行周期寻呼和/或非周期寻呼而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在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后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所述寻呼:
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所述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时所用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时,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和/或,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最新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时,按照从新到旧顺序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用于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该终端的周期测量所产生的测量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所述寻呼所触发的该终端与所述管理范围之间收发的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信道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来源于该终端测量所述管理范围的下行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获取模块,和/或所述获取模块在所述管理范围测量该终端的上行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下行信号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场强指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单制式定位法和/或多制式联合定位法。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用于:
在对该终端进行寻呼之后,当在连续预设次数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则删除相应的终端信息和/或终止所述寻呼操作;
和/或,在配置终端进行周期测量之后,当在连续预设数量的周期未获取所述终端的测量信息,则释放该终端的周期测量信道和/或终止所述周期测量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GSM、WCDMA、CDMA、CDMA2000、TD-SCDMA、HSDPA、LTE和LTE-A。
16.一种人员定位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人员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第一覆盖单元通过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构建满足终端从其他覆盖网络向管理范围内的出入口的覆盖网络发起位置更新的条件,当所述终端满足更新的条件时,以获取该终端位置更新的终端信息;
利用第二覆盖单元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并基于所述终端信息与所述管理范围内所对应的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并通过调整至少两个第二覆盖单元的数量和/或位置来相应改变管理范围的大小和分布;
根据所述定位单元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进行定位以获得定位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信息的内容包括该终端的用户标识,和/或获取所述用户标识所用的通信制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在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以下方式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当判断所述终端信息发生变化时,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和/或,基于预设的周期发送规则或非周期发送规则,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在所述出入口获取该终端的终端信息后,通过中间节点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单元将所述终端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覆盖单元之前,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或者,所述第二覆盖单元在接收到所述终端信息之后,基于预设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终端信息中无线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转换为移动通信制式的用户标识。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建立的移动通信连接进行定位的方式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通信连接获取该终端的测量信息,根据所述测量信息通过预设的定位算法得到该终端的定位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理范围内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与该终端建立移动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终端的业务需求建立业务信道以实现所述通信连接;所述业务信道基于至少一种移动通信制式;
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基于预设的寻呼规则对该终端进行周期寻呼和/或非周期寻呼而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在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后配置该终端对参考信号进行周期测量,并将该终端的失同步时间配置为无穷大,以建立所述通信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寻呼方式包括:
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所述出入口获取所述终端信息时所用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时,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和/或,基于该终端的终端信息,通过最新的通信制式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当预定时长内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时,按照从新到旧顺序遍历其他通信制式进行所述寻呼。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一种或几种方式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该终端的周期测量所产生的测量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所述寻呼所触发的该终端与所述管理范围之间收发的信号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基于该终端的业务信道获取所述测量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来源于该终端测量所述管理范围的下行信号,和/或所述管理范围测量该终端的上行信号。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信息为所述下行信号和/或所述上行信号的信号强度。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场强指纹法。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算法包括单制式定位法和/或多制式联合定位法。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该终端进行寻呼后,当在连续预设次数未收到该终端的寻呼响应信息,则删除所述终端信息和/或终止所述寻呼;
和/或,对该终端进行周期测量之后,当在连续预设周期未收到该终端的测量信息,则释放该终端的周期测量信道和/或终止所述周期测量。
3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员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通信制式包括以下的一种或几种:GSM、WCDMA、CDMA、CDMA2000、TD-SCDMA、HSDPA、LTE和LTE-A。
CN201710324751.2A 2017-05-10 2017-05-10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2052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4751.2A CN107205223B (zh) 2017-05-10 2017-05-10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4751.2A CN107205223B (zh) 2017-05-10 2017-05-10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223A CN107205223A (zh) 2017-09-26
CN107205223B true CN107205223B (zh) 2021-02-05

Family

ID=59905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4751.2A Active CN107205223B (zh) 2017-05-10 2017-05-10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052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427A (zh) * 2018-12-25 2019-03-08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244A (zh) * 2008-09-02 2010-03-10 上海领美实业有限公司 公共场所人流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及其方法
WO2011046135A1 (ja) * 2009-10-14 2011-04-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位置情報分析装置及び位置情報分析方法
CN105933463A (zh) * 2016-04-13 2016-09-07 山东合天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设备标识信息的城市人员进出城监测方法与系统
CN106028391A (zh) * 2016-05-19 2016-10-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流量统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3126B2 (en) * 2002-03-26 2006-10-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of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monitoring person's movement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8244A (zh) * 2008-09-02 2010-03-10 上海领美实业有限公司 公共场所人流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及其方法
WO2011046135A1 (ja) * 2009-10-14 2011-04-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位置情報分析装置及び位置情報分析方法
CN105933463A (zh) * 2016-04-13 2016-09-07 山东合天智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设备标识信息的城市人员进出城监测方法与系统
CN106028391A (zh) * 2016-05-19 2016-10-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人流量统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223A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7522B (zh) 一种位置信息采集方法和设备
CN104980885B (zh) 一种面向wifi探测识别的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6465328B (zh) 用于估计至少两个用户设备之间的地理距离或地理距离的范围的方法和系统、移动通信网络和用户设备
CN104144437A (zh) 设备到设备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88586B (zh) 参考信号处理方法及用户设备、基站
CN106856492B (zh) 一种人流量测量的方法
CN102282883A (zh) 分析无线网络覆盖
CN101370289A (zh) 区域估计系统、区域估计方法及区域估计装置
CN11012118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129730B2 (en) Wireless terminal, search process method for wireless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ras et al. PmA: a solution for people mobility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based on WiFi probes
CN105828453A (zh) 中继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US961531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for proximity service
CN106470396A (zh) 获取与目标对象的距离信息的方法、装置和摄像机
CN105557045B (zh) 一种接入网节点、核心网节点和寻呼方法
CN107872819A (zh) 资源管理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4581830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接入方法和设备
CN104954978A (zh) 无线网络测距方法及装置
JP2012105154A (ja) 無線基地局及び位置検出方法
CN104205907B (zh) 接收信号质量测量触发和报告
CN107205223B (zh) 人员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6464660B (zh) 高度信息获取方法、用户设备、接入节点及网络侧设备
CN203813965U (zh) 一种用于定位的无线环境数据嗅探器
CN106470464A (zh) 采集目标对象的终端信息的方法、装置和摄像机
WO2018205638A1 (zh) 基于增量管理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01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after: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0

Address after: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Applicant after: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Guangzhou Science City, Guangdong Shenzhou Road, No. 10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hina)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System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Ji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Science City,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after: Jingxin Network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63 Shenzhou Road 10, Science City,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 (China)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