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4783B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4783B
CN107204783B CN201710380313.8A CN201710380313A CN107204783B CN 107204783 B CN107204783 B CN 107204783B CN 201710380313 A CN201710380313 A CN 201710380313A CN 107204783 B CN107204783 B CN 1072047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radio frequency
link detecting
receive
frequency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03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4783A (zh
Inventor
刘向东
张亚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 Rui Data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 Rui Data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 Rui Data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 Rui Data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803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47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4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4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47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47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6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switche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其中,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射频芯片、第二射频芯片和天线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射频芯片和第二射频芯片连接;第一射频芯片和第二射频芯片分别还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射频芯片或者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第一射频芯片,用于形成主用信道,主用信道在第一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第二射频芯片,用于形成备用信道,备用信道在第二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可以降低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间出现同频段干扰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设备接入网络的速度越来越快,给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好的上网体验。
相关技术中,无线设备通常采用天线的固定频段中的固定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当使用同一频率下的信道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数量逐渐增多时,在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间会出现同频段干扰。一旦出现同频段干扰,就需要人工进行调节,费时费力,维护成本高,且调节之后,通信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以降低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间出现同频段干扰的情况。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射频芯片、第二射频芯片和天线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分别还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射频芯片或者所述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
所述第一射频芯片,用于形成主用信道,所述主用信道在第一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
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用于形成备用信道,所述备用信道在第二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天线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射频开关、滤波器和天线;
所述射频开关,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动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连接;所述静触点与所述滤波器连接;
所述射频开关,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芯片或者所述第二射频芯片发送的数据时,断开与所述第二射频芯片或者所述第一射频芯片的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通过所述滤波器和所述天线进行数据收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射频芯片和天线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频芯片在主用信道或者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所述主用信道具有第一频率;所述备用信道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射频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在所述主用信道或者所述备用信道下进行数据收发。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在预设的各数据传输周期内通过主用信道或者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所述数据传输周期至少包括:链路检测子周期,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包括至少一个链路检测时隙和多个数据传输时隙,所述方法包括:
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在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其中,所述链路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各所述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
根据所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所述备用信道用于以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还包括:应答时隙;
在所述根据所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应答时隙内向网络节点发送待切换的备用信道信息;
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备用信道信息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在所述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当确定所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结合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包括:
当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丢包率小于预设的丢包率阈值、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或者误码率大于预设的误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主用信道链路质量差。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链路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其中,所述链路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各所述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
备用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所述备用信道用于以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
结合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还包括:应答时隙;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应答时隙内向网络节点发送待切换的备用信道信息;
切换模块,用于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备用信道信息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结合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通过在系统中设置通过第一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的第一射频芯片和通过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的第二射频芯片,使得无线通信系统通过第一射频芯片或者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与相关技术中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间出现同频段干扰时只能进行人工调节的过程相比,系统可以在第一射频芯片出现同频干扰时自行通过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无需进行人工信道调节,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而且可以保证较好的通信效果。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另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中,链路检测子周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数据传输子周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2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3所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控制模块;102-第一射频芯片;104-第二射频芯片;106-天线模块;200-控制单元;202-射频芯片;204-天线单元;600-数据收发模块;602-链路检测模块;604-备用信道确定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无线设备通常采用天线的固定频段中的固定信道进行数据收发。当使用同一频率下的信道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数量逐渐增多时,在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间会出现同频段干扰。一旦出现同频段干扰,就需要人工进行调节,费时费力,维护成本高,且调节之后,通信效果差。基于此,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控制模块100、第一射频芯片102、第二射频芯片104和天线模块106;
上述控制模块100分别与上述第一射频芯片102和上述第二射频芯片104连接;上述第一射频芯片102和上述第二射频芯片104分别还与上述天线模块106连接;
上述控制模块100,用于通过上述第一射频芯片102或者上述第二射频芯片104进行数据收发;
上述第一射频芯片102,用于形成主用信道,上述主用信道在第一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
上述第二射频芯片104,用于形成备用信道,上述备用信道在第二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
上述控制模块100,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可以对射频芯片进行自动切换的单片机或者微控制器,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第一射频芯片102和第二射频芯片104,在硬件结构上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形成用于收发数据的信道的射频芯片,这里不再赘述。但第一射频芯片102和第二射频芯片104可以在出厂前设置好工作频率,使得第一射频芯片102和第二射频芯片104分别工作在不同的第一固定频率和第二固定频率下。
上述天线模块106的作用与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天线结构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相关技术中,针对一个射频芯片,需要设置与其配套的滤波器和天线,才可以使该射频芯片正常工作,像本申请中提出的具有两个射频芯片的无线通信系统,就会设置有两个滤波器和两个天线,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制造成本较高,为了降低无线通信系统的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提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天线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射频开关、滤波器和天线;
上述射频开关,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上述动触点分别与上述第一射频芯片和上述第二射频芯片连接;上述静触点与上述滤波器连接;
上述射频开关,用于当接收到上述第一射频芯片或者上述第二射频芯片发送的数据时,断开与上述第二射频芯片或者上述第一射频芯片的连接,使得上述第一射频芯片和上述第二射频芯片通过上述滤波器和上述天线进行数据收发。
优选地,上述滤波器,可以采用窄带滤波器。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在天线模块中设置射频开关,实现了滤波器和天线的复用,只需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一个滤波器和一个天线,就可以完成通过第一射频芯片或者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的工作,降低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制造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在系统中设置通过第一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的第一射频芯片和通过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的第二射频芯片,使得无线通信系统通过第一射频芯片或者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与相关技术中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设备间出现同频段干扰时只能进行人工调节的过程相比,系统可以在第一射频芯片出现同频干扰时自行通过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无需进行人工调节,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而且可以保证较好的通信效果。
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有两个射频芯片,制造成本仍然较高,所以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参见图2所示的结构,本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200、射频芯片202和天线单元204;
上述控制单元200,用于控制上述射频芯片202在主用信道或者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上述主用信道具有第一频率;上述备用信道具有第二频率;
上述射频芯片202,用于根据上述控制单元200的控制在上述主用信道或者上述备用信道下进行数据收发。
控制单元200,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对信道进行切换操作的单片机或者微控制器,这里不再赘述。
射频芯片202,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可以在至少两个频率下工作的射频芯片,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天线单元204的作用与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天线结构相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可以工作在至少两个频率下的射频芯片,从而通过同一射频芯片就可以使无线通信系统在主用信道和备用信道之间进行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主用信道或者备用信道对数据进行收发,进一步降低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制造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利用上述实施例1提出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
本实施例提出的无线通信方法,采用时分复用技术,用于上述无线通信系统在预设的各数据传输周期内通过主用信道或者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上述数据传输周期至少包括:链路检测子周期,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包括至少一个链路检测时隙和多个数据传输时隙。
链路检测子周期中各时隙的划分情况如图3所示,划分后的链路检测子周期,包括:依次排列的上述多个数据传输时隙、一个应答时隙和两个链路检测时隙。
在本实施例中,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每个链路检测时隙,用于对一个空闲信道进行链路检测。
上述数据传输时隙,用于分配给网络节点,使得网络节点在所分配的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数据收发。
上述应答时隙,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向在数据传输时隙内进行数据收发的网络节点发送应答信息。
上述网络节点,可以采用任何可以进行数据收发的无线接入设备,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之外,数据传输周期还包括:数据传输子周期。
数据传输子周期中各时隙的划分情况如图4所示,划分后的链路检测子周期,包括:依次排列的上述多个数据传输时隙、多个空闲时隙和一个应答时隙。在图4中,数据传输子周期中设置有2个空闲时隙。
在上述图3和图4中,s1至s8表示各数据传输时隙所分配的网络节点。
上述空闲时隙,为数据传输子周期中未使用的时隙,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进行数据重传等一些需要在时分复用方式中应该实现的功能。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链路检测子周期,用于在进行数据收发的同时对空闲信道进行链路检测。数据传输子周期,用于只对数据进行收发。
参见图5所示的流程,本实施例提出的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500、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上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上述数据至少包括:数据内容、无线传感器的IP地址和/或目的IP地址。
在步骤500中,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上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包括以下步骤(1)至步骤(2):
(1)、获取数据传输周期配置文件,其中,上述数据传输周期配置文件,包括:链路检测子周期的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子周期的配置信息;链路检测子周期的配置信息包括:空闲信道列表以及各数据传输时隙所分配的网络节点;数据传输子周期的配置信息包括:各数据传输时隙所分配的网络节点。
(2)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各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主用信道进行各数据传输时隙所分配网络节点的数据收发。
相关技术中,如果在数据收发过程中,频繁通过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链路质量检测,会大大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负担,所以,为了减轻无线通信系统的负担,在步骤500之前,本实施例提出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1)至步骤(3):
(1)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2)当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通过以上步骤(1)至步骤(2)的描述可以看出,在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才通过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和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检测,无需频繁通过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链路质量检测,大大降低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负担,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
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3):
(3)当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未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上述数据传输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在通过数据传输子周期对数据进行收发时,无线通信系统根据数据传输子周期的配置信息记载的各数据传输时隙所分配的网络节点,通过主用信道进行各数据传输时隙所分配网络节点的数据收发。
通过上述步骤500的数据传输时隙内进行数据收发后,可以继续通过下述步骤502进行链路质量检测。
步骤502、在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上述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其中,上述链路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各上述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
上述链路检测结果,包括:对各空闲信道的丢包率、信号强度和误码率分别进行检测后得到的结果。
具体地,上述步骤502包括以下步骤(1)至步骤(2):
(1)在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上述链路检测时隙内,按照空闲信道列表中记载的空闲信道顺序,对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轮询检测;
(2)得到对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轮询检测的链路检测结果。
在上述步骤(1)中,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对空闲信道的丢包率、信号强度和误码率进行检测。
在上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具体步骤(21)至步骤(22):
(21)根据检测到的各空闲信道的丢包率、信号强度和误码率,分别查询预设的丢包率与丢包参数关系表、信号强度与信号强度参数关系表、和误码率与误码率参数关系表,得到各空闲信道的丢包参数、信号强度参数和误码率参数;
(22)计算各空闲信道的丢包参数、信号强度参数和误码率参数的算数和,将得到的算数和作为链路检测结果。
在上述步骤(21)中,在丢包率与丢包参数关系表中,丢包率与丢包参数成反比;在信号强度与信号强度参数关系表中,信号强度与信号强度参数成正比;在误码率与误码率参数关系表中,误码率与误码率参数成反比。
在步骤(22)中,作为链路检测结果的算数和越大,说明该空闲链路的链路质量越好。
在每个链路检测子周期内只对一个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但当空闲信道数量较多时,可以设置在每个链路检测子周期内对多个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
步骤504、根据上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上述备用信道用于以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
在上述步骤504中,将各空闲链路中丢包参数、信号强度参数和误码率参数的算数和最大的空闲链路确定为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
在确定备用信道后,只要检测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变差,就可以进行主用信道到备用信道的切换,因此,为了进行主用信道到备用信道的切换,本实施例提出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1)至步骤(2):
(1)当确定上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应答时隙内向网络节点发送待切换的备用信道信息;
(2)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上述备用信道信息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在上述步骤(1)中,确定上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包括:
当确定上述主用信道的丢包率小于预设的丢包率阈值、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或者误码率大于预设的误码率阈值时,确定上述主用信道链路质量差。
上述备用信道信息,包括备用信道信息标识,备用信道信息标识用于网络节点确定将要切换的备用信道,并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主从信道切换后,使网络节点通过切换后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在上述步骤(2)中,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上述备用信道信息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包括:
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上述备用信道信息时,下放切换主备信道的使能信号,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方法,使无线通信系统在链路检测子周期的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从各空闲信道中确定备用信道,以在主用信道链路质量差时进行主备信道切换,无需进行人工信道调节,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而且可以保证较好的通信效果。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的无线通信方法。
参见图6,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数据收发模块600,用于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上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链路检测模块602,用于在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上述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其中,上述链路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各上述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
备用信道确定模块604,用于根据上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上述备用信道用于以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
进一步地,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还包括:应答时隙;上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应答时隙内向网络节点发送待切换的备用信道信息;
切换模块,用于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上述备用信道信息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相关技术中,如果在数据收发过程中,频繁通过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链路质量检测,会大大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负担,所以,为了减轻无线通信系统的负担,本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在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才通过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和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检测,无需频繁通过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链路质量检测,大大降低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负担,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运行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使无线通信系统在链路检测子周期的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从各空闲信道中确定备用信道,以在主用信道链路质量差时进行主备信道切换,无需进行人工信道调节,省时省力,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而且可以保证较好的通信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进行无线通信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第一射频芯片、第二射频芯片和天线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连接;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分别还与所述天线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射频芯片或者所述第二射频芯片进行数据收发;
所述第一射频芯片,用于形成主用信道,所述主用信道在第一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
所述第二射频芯片,用于形成备用信道,所述备用信道在第二固定频率下进行数据收发;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预设的各数据传输周期内通过所述主用信道或者所述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所述数据传输周期至少包括:链路检测子周期,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包括至少一个链路检测时隙和多个数据传输时隙;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在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当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当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未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上述数据传输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射频开关、滤波器和天线;
所述射频开关,包括动触点和静触点,所述动触点分别与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连接;所述静触点与所述滤波器连接;
所述射频开关,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一射频芯片或者所述第二射频芯片发送的数据时,断开与所述第二射频芯片或者所述第一射频芯片的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射频芯片和所述第二射频芯片通过所述滤波器和所述天线进行数据收发。
3.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单元、射频芯片和天线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射频芯片在主用信道或者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所述主用信道具有第一频率;所述备用信道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射频芯片,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在所述主用信道或者所述备用信道下进行数据收发;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预设的各数据传输周期内通过所述主用信道或者所述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所述数据传输周期至少包括:链路检测子周期,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包括至少一个链路检测时隙和多个数据传输时隙;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在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当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上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当确定上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未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上述数据传输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4.一种利用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在预设的各数据传输周期内通过主用信道或者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所述数据传输周期至少包括:链路检测子周期,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包括至少一个链路检测时隙和多个数据传输时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当确定所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在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所述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其中,所述链路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各所述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
根据所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所述备用信道用于以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还包括:应答时隙;
在所述根据所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应答时隙内向网络节点发送待切换的备用信道信息;
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备用信道信息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包括:
当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丢包率小于预设的丢包率阈值、信号强度小于预设的信号强度阈值或者误码率大于预设的误码率阈值时,确定所述主用信道链路质量差。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当前时间信息距离上一次链路检测的时长达到预设的链路检测周期时,确定通过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进行数据收发;
数据收发模块,用于在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数据传输时隙内通过具有第一固定频率的主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链路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中的链路检测时隙内对各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得到链路检测结果,其中,所述链路检测结果用于指示各所述空闲信道的链路质量;
备用信道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链路检测结果,将链路质量最好的空闲链路确定为当前主用信道的备用信道,所述备用信道用于以第二固定频率进行数据收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检测子周期,还包括:应答时隙;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当确定所述主用信道的链路质量差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应答时隙内向网络节点发送待切换的备用信道信息;
切换模块,用于当确定网络节点接收到所述备用信道信息时,在当前数据传输周期的下一数据传输周期内进行主备信道切换,并通过切换后的备用信道进行数据收发。
CN201710380313.8A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2047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0313.8A CN107204783B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0313.8A CN107204783B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4783A CN107204783A (zh) 2017-09-26
CN107204783B true CN107204783B (zh) 2019-09-17

Family

ID=59905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0313.8A Active CN107204783B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047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4980B (zh) * 2018-12-29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非授权频段进行通信的移动终端、芯片及其通信方法
CN109639537A (zh) * 2019-01-29 2019-04-16 深圳市银河风云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dma自动协商速率的高速数据传输方法
CN115914327B (zh) * 2022-11-07 2024-03-2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83193B1 (ko) * 1998-12-30 2001-03-02 박태진 실시간 복조 가능한 주파수 도약 수신 장치 및방법
JP2004104475A (ja) * 2002-09-10 2004-04-02 Funai Electric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方法
US8150454B2 (en) * 2005-12-19 2012-04-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tenna diversity
US8670356B1 (en) * 2006-11-09 2014-03-11 Broadcom Corporation Fast frequency hopping full-duplex radio
CN106209120A (zh) * 2016-06-30 2016-12-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06164528U (zh) * 2016-11-22 2017-05-10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及使用该无线通信系统的无人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4783A (zh) 2017-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6345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0417532B (zh) 表征准共位置参数配置的方法和装置、发射及接收设备
EP3172860B1 (en) Fast network formation after network power restoration
CN104052532A (zh) 一种无线信道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4012137B (zh) 最小化路测测量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7204783B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7852622B (zh) 间隙Gap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5050190A (zh) 基于非授权频段的发现参考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和基站
CN107026793A (zh) 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735202A1 (en) Dynamic common broadcast schedule parameters for overlaying an independent unicast schedule
CN105379341A (zh) 传递模式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7612577B (zh) 一种信道选择系统、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946284A (zh) 一种无线网络射频校准和测试系统及校准和测试方法
CN104918303B (zh) 移动终端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1314185A (zh) 自组网的方法、自组网的响应方法、受控设备及网关
CN109391968A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5101432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486964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095431B (zh) 参考信号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2377464A (zh) 下行信道状态测量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4509133A (zh) 设备到设备临近服务中传输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EP257965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203015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operation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corresponding network nodes
CN112154689A (zh) 通信方法
CN104469865A (zh) 一种目标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