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3652A -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3652A
CN107203652A CN201710211571.3A CN201710211571A CN107203652A CN 107203652 A CN107203652 A CN 107203652A CN 201710211571 A CN201710211571 A CN 201710211571A CN 107203652 A CN107203652 A CN 1072036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kpm
underground structure
discrete
discrete particle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115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3652B (zh
Inventor
金炜枫
王鑫
邓陈艳
张力友
程泽海
沙如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US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U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US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UST
Priority to CN2017102115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36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36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36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3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36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特点在于建立靠近地下结构的离散颗粒模型、用RKPM方法建立远离地下结构的连续固相土体模型,并构建流体RKPM点与离散颗粒和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的液化耦合框架,从而可以精细化分析地震液化中散颗粒土体‑地下结构之间的非连续动力接触问题、有效控制离散颗粒模拟规模以节省模拟时间、并且考虑地下结构移动引起的流体边界移动问题。相比已有的流体与地下结构‑近场离散颗粒‑远场连续固相土体耦合方法,本发明避免了液化大变形中因流体和远场连续固相土体网格畸变造成的模拟中断问题。

Description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研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饱和松散砂土地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宏观上表现为土体中孔隙水压力上升,同时土体固相的有效接触应力为零,这时土体性质类似于流体并丧失抗剪强度。地震液化造成以下危害:例如房屋倾斜、地基沉降、地铁隧道上浮、道路路基滑移等。
液化大变形中地下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案例是在1995年神户地震中大开地铁车站严重受损,之后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和抗减震研究开始受到高度重视。神户震害的调查表明,强震液化引起饱和土体的大变形是引发地下结构变形和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所以,与一般结构物的抗震分析不同,地下结构的动力分析并非单纯的结构动力响应问题,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水-土-结构耦合体系的动力问题。现在通过离心机施加数十倍的重力加速度,可以在离心机试验中模拟实际液化场地中地下结构上浮过程。同时对于这样的离心机试验,人们希望可以数值模拟液化时离散颗粒土体-地下结构之间的非连续动力接触问题,同时希望有效控制离散颗粒模拟规模以节省模拟时间,因此出现了流体与地下结构-近场离散颗粒-远场连续固相土体耦合的精细化模拟方法(见文献“金炜枫,周健.引入流体方程的离散颗粒-连续土体耦合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 34(6):1135~1147”),但是在这种方法中远场连续土体和流体使用有限元网格,在地震液化大变形发展过程中存在网格畸变,从而造成模拟中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即现有的基于地下结构-近场离散颗粒-远场连续固相土体与流体耦合的方法,在精细化模拟地下结构在可液化砂土中地震响应离心机试验时,存在网格畸变造成模拟中断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用无网格方法中RKPM方法(Reproducing Kernal Particle Method)来离散远场连续固相土体区域以及流体方程,从而使远场连续固相土体模型和流体与近场离散颗粒一样,可以适应地震液化大变形分析,本发明还构建了流体与离散颗粒-连续固相土体以及地下结构的耦合框架,基于上述工作避免了地震液化大变形模拟过程中因网格畸变造成模拟中断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些简写和符号,以下为注解:
RKPM:指无网格法中的重构核粒子法(Reproducing Kernal Particle Method,RKPM),简称RKPM方法,相比传统的需建网格的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方法,利用RKPM方法建立的连续土体模型和流体模型可以适应地震大变形分析,不会出现网格畸变造成模拟中断的问题。
ALE: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项(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简称ALE项,当流体方程用RKPM方法离散后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表现为RKPM点的移动速度,这时通过指定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可以指定流体RKPM点的移动速度与地下结构边界相同、或与离散颗粒相同、或与连续土体RKPM质点相同。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固相土体用含过渡域的离散颗粒-RKPM 连续土体耦合方法建模,在过渡域上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RKPM点重合且有相同位移,靠近结构的细观分析区域用离散颗粒模拟,其它区域用连续模型模拟;(2)流体方程基于ALE描述以实现流体RKPM 质点的速度控制,当与颗粒耦合时可直接实现液化模拟,而与连续土体耦合时通过引入Finn液化模型实现液化模拟;(3)离散-连续固体与流体的耦合框架为流体RKPM点分别与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RKPM质点重合,用地下结构边界、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RKPM质点的移动速度来指定流体RKPM点的移动速度。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地下结构附近的土体离散颗粒模型、建立远离地下结构的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
步骤2:用RKPM方法离散流体方程;
步骤3:建立RKPM流体与地下结构-离散颗粒-连续土体模型的液化耦合框架;
步骤4:模拟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的离心机试验。
其中,
(1)所述步骤1中,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土体离散颗粒模型、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以及它们的耦合形式分述如下:
(1.1)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中的梁单元。
(1.2)土体离散颗粒模型中颗粒的运动方程包含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
(1.3)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指用RKPM方法(Reproducing Kernal ParticleMethod)建立连续土体模型,RKPM核函数采用用三次样条函数。
(1.4)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之间的衔接方式如下: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之间有部分重叠的耦合过渡域,耦合过渡域上每个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RKPM质点一一对应耦合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1.5)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离散颗粒模型耦合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保证耦合边界上力和速度的连续性来实现有限元-离散颗粒耦合,将有限元模型中耦合边界边界节点速度传递至离散颗粒模型中,并将此速度作为离散颗粒的速度边界。
(2)所述步骤2中:
(2.1)用来离散流体方程的RKPM方法采用的核函数为三次样条函数。
(2.2)用RKPM方法进行离散的流体微分方程包含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流体微分方程中含参考坐标系ALE项和流固耦合项,这里的 ALE项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项(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简称ALE项,当流体方程用RKPM方法离散后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表现为RKPM点的移动速度,这时通过指定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可以指定流体RKPM点的移动速度与地下结构边界相同、或与离散颗粒相同、或与连续土体RKPM质点相同;用RKPM方法建立的流体模型可与细观颗粒耦合液化,也可与连续固相土体模型耦合液化。
(3)所述步骤3中,RKPM流体与地下结构-离散颗粒-连续土体模型的液化耦合框架为:
(3.1)流体方程离散后的RKPM点和离散颗粒及连续土体RKPM 点重合。
(3.2)且基于流体方程中的ALE项,用地下结构边界速度、固体 RKPM质点速度和离散颗粒速度指定流体RKPM点移动速度。
(3.3)流体方程离散后的RKPM点与离散颗粒耦合时可直接实现液化模拟,而与连续土体RKPM点耦合时通过引入Finn液化模型实现液化模拟。
(4)所述步骤4中,模拟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的离心机试验的具体方法为:通过在数值模型底部施加地震加速度,模拟水-土- 地下结构耦合体系在液化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分析液化土体大变形的发展机制、离散砂土与结构的非连续动力接触作用、以及结构的上浮位移曲线、加速度曲线和弯矩。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现有的基于地下结构-近场离散颗粒-远场连续固相土体与流体耦合的方法,在精细化模拟地下结构在可液化砂土中地震响应离心机试验时,存在网格畸变造成模拟中断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用无网格方法中RKPM方法(Reproducing Kernal Particle Method)来建立远场连续固相土体模型以及全域流体模型,还构建了RKPM流体与离散颗粒-连续固相土体以及地下结构的耦合框架,从而使远场连续固相土体模型和流体模型可以与近场离散颗粒一样,可以适应地震液化大变形分析,避免已有方法中网格畸变造成模拟中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可液化土中地下结构原型示意图;
图2为RKPM流体与离散颗粒-连续固相土体以及地下结构的耦合框架示意图;
图3为离散颗粒-RKPM连续固相土体耦合图;
图4为离散颗粒与地下结构梁单元边界耦合图;
图中1.地下结构,2.可液化的饱和砂土,3.模型箱边界,4.模型箱底部的地震动载荷,5.离散颗粒,6.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7.离散颗粒-RKPM连续固相土体耦合过渡域,8.与离散颗粒及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重合的流体RKPM点,9.地下结构梁单元有限元模型,10.地下结构的一个梁单元,11.梁单元第一节点,12.梁单元第二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些简写和符号,以下为注解:
RKPM:指无网格法中的重构核粒子法(Reproducing Kernal Particle Method,RKPM),简称RKPM方法,相比传统的需建网格的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方法,利用RKPM方法建立的连续土体模型和流体模型可以适应地震大变形分析,不会出现网格畸变造成模拟中断的问题。
ALE: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项(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简称ALE项,当流体方程用RKPM方法离散后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表现为RKPM点的移动速度,这时通过指定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可以指定流体RKPM点的移动速度与地下结构边界相同、或与离散颗粒相同、或与连续土体RKPM质点相同。
Finn:指Finn液化模型(可参考文献“Martin G.R.,Finn W.D.L., Seed H.B.,Fundamentals of Liquefaction under Cyclic Loading[J]. Journal of the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1975, 101(n5):423-438.”),在本发明中将Finn液化模型引起的液化孔压增量转变为体力加入流体方程中,从而当流体RKPM点与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耦合时可以模拟地震液化现象。
A: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中梁单元截面积。
EIz: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中梁单元刚度。
L: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中梁单元杆长。
[ke]: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中梁单元刚度矩阵。
m:离散颗粒质量。
离散颗粒x方向平动加速度。
离散颗粒y方向平动加速度。
Fx:作用在离散颗粒上x方向合力。
Fy:作用在离散颗粒上y方向合力。
Mxy:离散颗粒所受xy方向转矩。
I:离散颗粒转动惯量。
为离散颗粒加速度。
RKPM方法中的影响半径。
dI:两个RKPM质点距离。
d:两个RKPM质点距离与影响半径比值,即
Φ(d):RKPM核函数,本发明中采用三次样条函数。
c:流体声速,是流体密度和体积模量的函数。
ρ:流体密度。
ux:流体x方向流速。
uy:流体y方向流速。
t:流体方程中的时间变量。
n:流体方程中局部微小区域多孔介质平均孔隙率。
τxy:流体剪应力。
p:流体孔压。
bx:x方向流体体力。
by:y方向流体体力。
(fint)x:x方向流固耦合作用力。
(fint)y:y方向流固耦合作用力。
参考坐标系x方向的移动速度。
参考坐标系y方向的移动速度。
当流体与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耦合时,为由Finn 液化模型中的孔压增量转化得到的竖向体力,这里上标Finn表示 Finn液化模型产生的孔压增量;当流体与离散颗粒耦合时,不需要引入Finn液化模型,这时取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固相土体用含过渡域7 的离散颗粒-RKPM连续土体耦合方法建模,在过渡域7上离散颗粒 5和连续土体RKPM点6重合且有相同位移,靠近地下结构1的细观分析区域用离散颗粒5模拟,其它区域用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6模拟;(2)流体方程基于ALE描述以实现流体RKPM质点8的速度控制,当与离散颗粒5耦合时可直接实现液化模拟,而与连续固相土体 RKPM点6耦合时通过引入Finn液化模型实现液化模拟;(3)离散- 连续固体与流体的耦合框架为流体RKPM点8分别与离散颗粒5和连续固相土体RKPM质点6重合,用地下结构1边界、离散颗粒5 和连续土体RKPM质点6的移动速度来指定流体RKPM点8的移动速度。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地下结构附近的土体离散颗粒模型、建立远离地下结构的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这三类模型及其耦合分述如下;
(1.1)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9用梁单元11,设A、EIz和L分别为梁的截面积、刚度和杆长,设[ke]为梁单元刚度矩阵,则梁单元刚度矩阵[ke]为:
(1.2)土体离散颗粒模型5中颗粒的运动方程包含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
平动方程:
转动方程:
上式中m为离散颗粒质量,为颗粒x和y方向平动加速度, Fx和Fy为作用在离散颗粒上x和y方向合力,Mxy为离散颗粒所受转矩,I为离散颗粒转动惯量,为离散颗粒加速度。
(1.3)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指用RKPM方法(Reproducing Kernal ParticleMethod)建立连续土体模型,在空间上形成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6,设为影响半径,设dI为两个RKPM质点距离,设设RKPM核函数为Φ(d),RKPM核函数有多种形式,这里用三次样条函数,RKPM核函数为Φ(d)如下所示:
(1.4)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之间的衔接方式如下:
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之间有部分重叠的耦合过渡7,耦合过渡域 7上每个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RKPM质点一一对应耦合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1.5)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9与离散颗粒模型5耦合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保证耦合边界上力和速度的连续性来实现有限元-离散颗粒耦合,例如在图4中将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9中的一个梁单元10上第一节点11和第二节点12的速度传递至离散颗粒模型5中,并将此速度作为离散颗粒模型5的速度边界。
步骤2:用RKPM方法离散流体方程,
(2.1)用来离散流体微分方程的RKPM方法中采用的核函数为三次样条函数,如式(4)所示。
(2.2)用RKPM方法进行离散的流体微分方程包含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流体方程中含参考坐标系ALE项和流固耦合项,此全域流体方程可与细观颗粒耦合液化,也可与连续固相土体模型耦合液化,流体微分方程如下;
流体质量守恒:
流体动量守恒(x方向):
流体动量守恒(y方向):
其中c为流体声速,是流体密度和体积模量的函数,反映流体的微可压缩性;ρ为流体密度;ux和uy分别为流体x和y方向流速;t为流体方程中的时间变量;n为局部微小区域多孔介质平均孔隙率;τxy为流体剪应力;p为流体孔压;bx和by分别为x和y方向流体体力;(fint)x和(fint)y分别为x和y方向流固耦合作用力;单下划线项为任意拉格朗日-欧拉项(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简称ALE 项,其中分别表示参考坐标系x和y方向的移动速度,当流体方程用RKPM方法离散后表现为RKPM点的移动速度,这时通过指定可以指定流体RKPM点的移动速度与离散颗粒相同、或与连续土体RKPM质点相同;
当流体与连续土体耦合时,Finn液化模型中的孔压增量转化为等效流体竖向体力,设为这个竖向体力,这里上标Finn表示Finn液化模型产生的孔压增量,这里下标y表示竖直方向;当流体与离散颗粒耦合时,不需要引入Finn液化模型,这时取
步骤3:建立RKPM流体与地下结构-离散颗粒-连续土体模型的耦合框架,具体形式如下:
(3.1)流体RKPM点8和离散颗粒5及连续固相土体RKPM点6重合。
(3.2)基于流体方程中ALE项中参考坐标系移动速度用地下结构边界速度、固体RKPM点6速度和离散颗粒5速度指定流体 RKPM点8的坐标系移动速度
(3.3)流体方程离散后的RKPM点8与离散颗粒6耦合时可直接实现液化模拟,而与连续土体RKPM点6耦合时通过引入Finn液化模型实现液化模拟。
步骤4:模拟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的离心机试验:具体方法为:通过在数值模型底部施加地震动载荷4,即施加地震加速度,模拟水-土-地下结构耦合体系在液化过程中的动力响应,分析液化土体大变形的发展机制、离散颗粒5与地下结构结构1的非连续动力接触作用、以及地下结构1的上浮位移曲线、加速度曲线和弯矩。

Claims (4)

1.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建立地下结构附近的土体离散颗粒模型、建立远离地下结构的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
步骤2:用RKPM方法离散流体方程;
步骤3:建立RKPM流体与地下结构-离散颗粒-连续土体模型的耦合框架;
步骤4:模拟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的离心机试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土体离散颗粒模型、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以及它们的耦合形式分述如下:
(1.1)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中的梁单元;
(1.2)土体离散颗粒模型中颗粒的运动方程包含平动方程和转动方程;
(1.3)RKPM固相连续土体模型指用RKPM方法(Reproducing Kernal Particle Method)建立连续土体模型,RKPM核函数采用用三次样条函数;
(1.4)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之间的衔接方式如下: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之间有部分重叠的耦合过渡域,耦合过渡域上每个离散颗粒和连续土体RKPM质点一一对应耦合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相等;
(1.5)地下结构有限元模型与离散颗粒模型耦合的具体方法为:通过保证耦合边界上力和速度的连续性来实现有限元-离散颗粒耦合,将有限元模型中耦合边界边界节点速度传递至离散颗粒模型中,并将此速度作为离散颗粒的速度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
(2.1)用来离散流体方程的RKPM方法采用的核函数为三次样条函数;
(2.2)用RKPM方法进行离散的流体微分方程包含质量和动量守恒方程,流体微分方程中含参考坐标系ALE项和流固耦合项,这里的ALE项指任意拉格朗日-欧拉项(ArbitraryLagrangian-Eulerian,ALE),简称ALE项,当流体方程用RKPM方法离散后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表现为RKPM点的移动速度,这时通过指定ALE项中的参考坐标系速度可以指定流体RKPM点的移动速度与地下结构边界相同、或与离散颗粒相同、或与连续土体RKPM质点相同;用RKPM方法建立的流体模型可与细观颗粒耦合液化,也可与连续固相土体模型耦合液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RKPM流体与地下结构-离散颗粒-连续土体模型的液化耦合框架为:
(3.1)流体方程离散后的RKPM点和离散颗粒及连续土体RKPM点重合;
(3.2)且基于流体方程中的ALE项,用地下结构边界速度、固体RKPM质点速度和离散颗粒速度指定流体RKPM点移动速度;
(3.3)流体方程离散后的RKPM点与离散颗粒耦合时可直接实现液化模拟,而与连续土体RKPM点耦合时通过引入Finn液化模型实现液化模拟。
CN201710211571.3A 2017-04-01 2017-04-01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Active CN1072036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1571.3A CN107203652B (zh) 2017-04-01 2017-04-01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11571.3A CN107203652B (zh) 2017-04-01 2017-04-01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3652A true CN107203652A (zh) 2017-09-26
CN107203652B CN107203652B (zh) 2020-12-29

Family

ID=59905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11571.3A Active CN107203652B (zh) 2017-04-01 2017-04-01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036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1619A (zh) * 2018-03-19 2018-09-04 浙江大学 基于物理与非物理混合的复杂场景流固耦合高效模拟方法
CN108629089A (zh) * 2018-04-17 2018-10-0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连续-离散单元耦合的强夯加固地基模拟方法
CN110008599A (zh) * 2019-04-09 2019-07-12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双套双相物质点法的水土耦合滑坡的模拟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0980A1 (en) * 2010-10-21 2012-04-26 Thomas Lahmann Centrifuge opening tool
CN103559383A (zh) * 2013-09-30 2014-02-05 上海交通大学 核电站防波堤抗强震性能预测与评价方法
CN104008227A (zh) * 2014-04-18 2014-08-27 江苏大学 一种离心泵动静部件间隙优化设计方法
CN104317985A (zh) * 2014-09-19 2015-01-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界带有限元和拉格朗日坐标的流体仿真方法
CN105806575A (zh) * 2016-03-25 2016-07-27 浙江大学 动力离心试验条件下地下结构物受力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0980A1 (en) * 2010-10-21 2012-04-26 Thomas Lahmann Centrifuge opening tool
CN103559383A (zh) * 2013-09-30 2014-02-05 上海交通大学 核电站防波堤抗强震性能预测与评价方法
CN104008227A (zh) * 2014-04-18 2014-08-27 江苏大学 一种离心泵动静部件间隙优化设计方法
CN104317985A (zh) * 2014-09-19 2015-01-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界带有限元和拉格朗日坐标的流体仿真方法
CN105806575A (zh) * 2016-03-25 2016-07-27 浙江大学 动力离心试验条件下地下结构物受力测试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金炜枫 等: ""引入流体方程的离散颗粒–连续土体耦合方法研究"",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钟卫洲 等: ""基于FEM-SPH耦合的离心机抛填土料冲击行为数值分析"", 《振动与冲击》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1619A (zh) * 2018-03-19 2018-09-04 浙江大学 基于物理与非物理混合的复杂场景流固耦合高效模拟方法
CN108491619B (zh) * 2018-03-19 2020-05-26 浙江大学 基于物理与非物理混合的复杂场景流固耦合高效模拟方法
CN108629089A (zh) * 2018-04-17 2018-10-09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三维连续-离散单元耦合的强夯加固地基模拟方法
CN108629089B (zh) * 2018-04-17 2021-08-03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连续-离散单元耦合的强夯加固地基模拟方法
CN110008599A (zh) * 2019-04-09 2019-07-12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高阶双套双相物质点法的水土耦合滑坡的模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3652B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g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pile in liquefiable soil
Nguyen et al. On a family of convected particle domain interpolations in the material point method
Bhattacharya et al. Model container design for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tudies
Merodo et al. Modelling of diffuse failure mechanisms of catastrophic landslides
CN107203652A (zh) 地震液化中地下结构上浮离心机试验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CN112417715A (zh) 一种真三轴伺服加载状态下的岩体破裂模拟方法及系统
Gharehdash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tunnel lining in shield tunneling
CN108090268B (zh) 一种粘弹性边界下地震时程波的集成化添加方法
CN102383783A (zh) 一种分析缝洞型油藏孔洞间油水流动特征的方法
Chen et al. Hypergravity experiments on multiphase media evolution
Cheng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and shaking table test of seismic response of tunnel in a loess soil considering rainfall and traffic load
Wang et al. Effect of particle breakage-induced frictional weakening on the dynamics of landslides
Kalateh et al.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of acoustic cavitation in the reservoir and effects on dynamic response of concrete dams
Lu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ynamic response law of intersecting metro tunnels in upper and lower strata
Zhao et al. Review, class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classical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s based on different superstructures and soils
Schrefler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ternal length scales in strain localization analysis of fully and partially saturated porous media—the 1‐D case
Liu et al. Time-domain analysis of underground station-layered soil interaction based on high-order doubly asymptotic transmitting boundary
Li et al. Seepage driving effect on deformations of San Fernando dams
Pastor et al. Modelling of landslides:(I) failure mechanisms
Wan et al. Multiscale hyd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unsaturated granular materials using bridging scale method
CN104834830A (zh) 液化场地斜直交替群桩-土-结构数值计算模型
Grange et al. Deterministic Numerical Modeling of Soil Structure Interaction
Huang et al. Towards Physics-Based Large-Deformation Analyses of Earthquake-Induced Dam Failure
Uzuoka et al. Three-phase coupled seismic analyses of unsaturated/saturated grounds
Wang et al. Analysis of Rock Fracture Deformation of Urba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by DDARF Softw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