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8272A -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8272A
CN107198272A CN201710488658.5A CN201710488658A CN107198272A CN 107198272 A CN107198272 A CN 107198272A CN 201710488658 A CN201710488658 A CN 201710488658A CN 107198272 A CN107198272 A CN 107198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upply channel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86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886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982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98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8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A41D13/0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with controlled temperature
    • A41D13/0053Cooled ga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所述降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铺设供水管路,在供水管路上设置供水接口;步骤二,设置液冷控温服,液冷控温服的进出水口均通过引流管与供水接口连接;步骤三,穿上控温服,通过供水管路供水给控温服使控温服对人体液冷降温。采用本发明的降温工艺方法,只需将供水管路铺设于厂房地底,通过直接就近取地下水、河水或江水等,将其引流导入供水管路中给液冷控温服供水,通过穿上控温服对工人降温,下班或休息时间脱下控温服即可,使用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降温设备及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背景技术
夏天在炎热的环境中,人体易出汗,易导致人体严重缺水。并且,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没有相应的降温措施,往往导致心情烦躁,于工作、生活均产生不利影响。
在工厂的厂房中,由于占地面积大,采用空调等制冷设备制冷,虽然制冷效果好,但是往往需要很多台设备一起降温,造成大量电力的使用,并且空调外机需要排出热量,厂房外侧周围往往温度会更高。
在有些厂房中,由于不适合在空调制冷环境下工作,需要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如此,没有相应的降温设置,对厂房的工人来说,往往是一种煎熬,对一些身体素质不怎么好的工人来说,还面临着高温中暑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目的是便于对工作人员水冷降温,操作方法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所述降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铺设供水管路,在供水管路上设置供水接口;
步骤二,设置液冷控温服,液冷控温服的进出水口均通过引流管与供水接口连接;
步骤三,穿上控温服,通过供水管路供水给控温服使控温服对人体液冷降温。
将供水管路铺设于地下,并将供水口与引流管连接的一端设置于地上。
通过设置第一水泵对供水管路的进水口进行供水,第一水泵与供水管路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阀限制水流方向。
所述第一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泵入供水管路的进水口,所述供水管路的末端流出的水导向蓄水池内。
所述第一水泵将外接水源泵入供水管路的进水口,所述供水管路的末端的水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入供水管路的进水口端。
通过在供水管路内设置液位传感器监控供水管路内的液位,液位传感器将液位信息传递给控制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水泵向供水管路进水口供水。
在供水管路内的进水口端设置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水泵带动供水管路内的水流动。
在供水管路与引流管的连接端设有流量控制阀,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流速进行调节控温服的液冷降温强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冷降温系统,包括所述供水管路,所述系统还包括控温服和用于将供水管路中的水经控温服内的降温水管导向回流入供水管路的进出水导向引流机构。
所述进出水导向引流机构包括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路和降温水管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路和降温水管出水口连接。
所述第一引流管与降温水管的进水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与降温水管的出水口可拆卸连接。
所述降温水管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止水夹,所述第一引流管与降温水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止水阀,所述第二引流管与降温水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止水阀。
所述第一引流管通过第一电磁阀与降温水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通过第二电磁阀与降温水管的出水口连接。
所述系统还包括蓄水池,通过第一水泵将蓄水池中的水泵入供水管路。
所述蓄水池内设有液位传感器,蓄水池通过第三水泵与外接水源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与第三水泵连接。外接水源可以为地下水、河水、江水、海水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降温工艺方法,只需将供水管路铺设于厂房地底,通过直接就近取地下水、河水或江水等,将其引流导入供水管路中给液冷控温服供水,通过穿上控温服对工人降温,下班或休息时间脱下控温服即可,使用简单方便。尤其是地下水取之不竭,水资源消耗费用低,通过铺设简单的管路设计,能够满足在较高温度环境下,给高温作业的工人带来凉爽感,避免高温中暑等情况的发生。此种液冷降温方法,在不适宜设置空调等制冷设备的高温环境下,能够有效降温,便于在各种厂房内铺设使用。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空调服及连接管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液冷控温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供水管路,2、控温服,3、降温水管,4、第一引流管,5、第二引流管,6、止水夹,7、第一止水阀,8、第二止水阀,9、管路接头,10、第一水泵,11、第一单向阀,12、第二单向阀,13、液位传感器,14、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系统,包括供水管路1,供水管路可以铺设于厂房内部的地面上方空间,较好的是,铺设于厂房地下,一方面,铺设于地下,避免占用厂房内的地面上方空间,另一方面,水在地下管路中走,在夏天更容易保证水温清凉,不至于被高温环境影响,导致管路内水温升高的现象发生,不需要单独设置制冷装置对供水管路内的水进行降温处理,该液冷降温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厂房内的多个控温服2和用于将供水管路1中的水经控温服2内的降温水管3导向回流入供水管路1的进出水导向引流机构。控温服的设置地点根据工人工作地点进行设置,在每一个工人工作区设置一个柜台,在柜台内可以放置控温服,如此设置,在工作时,可以及时将控温服取出,与供水管路接通之后即可降温,操作简单,降温作用明显;并且将控温服放置在柜台内,避免不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外界因素对控温服造成意外损伤。控温服内设置有蓄水结构层,蓄水结构层包括蛇形弯曲导向通道和设于蛇形弯曲导向通道内的降温水管3。通过向降温水管内输入冷水,通过热交换的作用,给人体降温。
进出水导向引流机构包括第一引流管4和第二引流管5,第一引流管4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路1和降温水管3进水口连接,第二引流管5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路1和降温水管3出水口连接。如此结构布置,能够使控温服与供水管路形成一个小的水循环流动系统,便于单个体水循环降温。第一引流管及第二引流管与降温水管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当然,也可以使两者一体连接,当然,为了便于拆卸安装,避免某一组件出现损坏而无法更换,或者需要更换不同长度的引流管时,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第一引流管4与降温水管3的进水口优选采用可拆卸连接,第二引流管5与降温水管3的出水口同样采用可拆卸连接。降温水管3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止水夹6,第一引流管4与降温水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止水阀7,第二引流管5与降温水管3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二止水阀8。止水夹的设置,避免拆卸控温服的连接端时,控温服内的水从降温水管的进出水口流出。第一止水阀与第二止水阀的设置,避免供水管路中的水从引流管导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以及水洒出弄湿厂房地面。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均可以通过管路接头9与降温水管的进出水口连接。管路接头的设置,便于两个管路的连接。
第一引流管4通过第一电磁阀与降温水管3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引流管5通过第二电磁阀与降温水管3的出水口连接。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设置,便于调整管内水流的方向、流量和速度等参数。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电磁阀调节水流速度增加,增加管内水流量,以此来加强液冷控温服的降温效果,若温度相对低一些,可以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电磁阀调节水流速度降低,减小管路水流量,以此来降低液冷控温服的降温效果。为了便于实时监控个人在高温环境中的生理状态,在液冷控温服的内侧可以设有心率感应器和温度传感器,心率感应器、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控制处理单元连接,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心率感应器通过强力粘胶或者胶带粘合在外套内侧,且将其设置于外套靠近人体心脏位置处,便于对人体的心跳速率进行采集;温度传感器同样可以通过强力粘胶或者胶带粘合在外套内侧,温度传感器至少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当外界环境温度较高,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通过心率感应器采集心跳速率信号,并将这些信号传递给控制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处理单元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与预先设定的标准值作对比,心跳速率的标准值以常温环境下的心跳速率为标准,温度以常温状态下的数值信号为标准,当控制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心率信号值大于标准心率值时,或者当控制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温度信号值大于标准温度信号值时,控制处理单元处理后的则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电磁阀进行增大水流量和流速,使控温服加强降温效果,反之,减小水流量和流速,减轻控温服降温效果。第一引流管与第二引流管最好均设置泄压阀,便于泄压,使得供水管路中的水更容易朝向控温服内导入。
供水管路中的水可以直接将外接水源通过输送设备输入,具体而言,通过设置第一水泵10对供水管路1的进水口进行供水,第一水泵10与供水管路1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阀11连接,第一单向阀能够限制水流方向,使得泵入供水管的水无法出现回流的现象。第一水泵10将外接水源泵入供水管路1的进水口,供水管路1的末端的水通过第二单向阀12流入供水管路1的进水口端。第二单向阀的设置,保证供水管路末端的水只能朝向供水管路进水口端流动。此种管路结构设置,便于形成较大的水循环系统,并且供水管路内的水在地下流动过程中,温度基本被降低到合适的温度范围,适宜循环使用。外接水源可以为地下水、河水、江水、海水等。外接水源可以选用就近原则,如果工厂靠近河水或江水等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水泵将水本人供水管路,较好的是,外接水源采用地下水,地下水在夏天温度比较低,符合降温需求。在供水管路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3,通过在供水管路内设置液位传感器监控供水管路内的液位,液位传感器13将液位信息传递给控制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水泵10向供水管路1进水口供水。液位传感器13设置于供水管路高度液面的1/2至3/4,供水管路中水过少时,朝向各控温服内供水易出现不足的现象。当供水管路液面低于高度的1/2时,液位传感器将此液位信号传递给控制处理单元,由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水泵向供水管路内供水。当供水管路的液面高度大于管路管径一半高度以上时,为了便于供水管路内的水流动,便于水流动交换热量,在供水管路内的进水口端设置第二水泵14,通过第二水泵14带动供水管路1内的水流动。具体铺设供水管路时,供水管路外设置保温层,供水管路应包括多个分流支管路,各分流管路的末端可以通过单向阀汇聚向供水管路的供水口,具体分流支管路与供水主管路的布置可以根据工厂的厂房工作区进行铺设。
该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在工厂工作区地下铺设供水管路,供水管路的长度方向上布置多个供水口,通过第一水泵的出水口与供水管路进水口连接,使得第一水泵将外接水源泵入供水管路,供水管路的末端通过第一单向阀与供水管路进水口端连通,供水管路内设置液位传感器进行监控液位高度,通过实施监控供水管路内的液位高度,进而控制第一水泵是否朝向供水管路内泵入水;
步骤二,在工作区设置多个液冷控温服,液冷控温服的进出水口均通过引流管与供水接口连接;在供水管路与引流管的连接端设有流量控制阀,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流速进行调节控温服的液冷降温强度,流量控制阀同样可以采用电磁阀实现;
步骤三,启动水泵对供水管路进水口供水,穿上液冷控温服,通过供水管路供水给控温服使控温服对人体液冷降温。
在液冷降温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调节流量控制阀,进行控制流入控温服内水的流量和速度,进而根据需要调节合适的降温流速,当然,也可以通过上述的电磁阀与控制处理单元结合进行控制降温流速。
需要拆卸控温服与供水管路的连接端时,关闭降温管路进出水口的止水夹和两个引流管的止水阀,拆开管路接头,即可实现控温服与供水管路断开连接。不使用控温服时,将控温服脱下放置于附近设置的柜体内。
此外,供水管路的外侧在铺设时可以设置加热套,在寒冷天气环境下,便于对供水管路的水进行加热处理,使管路中水温上升到合适的温度,具体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采集供水管路供水口中的水温,进而通过传递给控制处理单元,控制加热套是否加热,在供水口附近可以设置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显示屏,便于实时查看水温。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上述降温系统还包括蓄水池,通过第一水泵10将蓄水池中的水泵入供水管路1,供水管路1的末端流出的水导向蓄水池内,形成一个相对较大的循环用水系统。为了避免蓄水池内的水过少,或出现无水的情况,蓄水池内可以设有液位传感器,蓄水池通过第三水泵与外接水源连接,液位传感器与第三水泵连接。蓄水池内的液位传感器应设于蓄水池靠近底端一侧,当此液位传感器检测到蓄水池内的水位信号过低时,则可以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第三水泵将外接水源中的水泵入蓄水池。该供水管路的各分流管路的末端通过单向阀汇流到蓄水池中,通过水泵将蓄水池中的水输送到供水管路进水口端,其目的是为了对各个区域进行布置相应的降温管路,使得各个区域的工人能够通过液冷控温服降温。具体分流支管路与供水主管路的布置可以根据工厂的厂房工作区进行铺设。
该实施例的液冷降温工艺方法与实施例1中类似,这里就不再过多螯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在蓄水池边侧设置冷水机或加热设备,加热设备可以采用锅炉或者电加热器等,便于对蓄水池内的水进行加热和降温使用。具体而言,经冷水机降温的水输送入蓄水池中,之后蓄水池内的水导入供水管路进水口,或者蓄水池内的水经冷水机降温后直接导入供水管路进水口,此种设置便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加热设备采用类似的原理,对输送入供水管路的水进行加热处理,便于在天气较冷的情况下使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供水管路包括输送降温管路和回水管路,输送降温管路与回水管路的末端均与蓄水池连通,且均设置单向阀,保证出水均只能朝向蓄水池出水;第一引流管与输送降温管路连接,第二引流管与回水管路连接。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点在于,供水管路设有蓄冷剂导向添加管道,通过向此添加管道内加入蓄冷剂,对供水管路进行进一步的降温。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铺设供水管路,在供水管路上设置供水接口;
步骤二,设置液冷控温服,液冷控温服的进出水口均通过引流管与供水接口连接;
步骤三,穿上控温服,通过供水管路供水给控温服使控温服对人体液冷降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第一水泵对供水管路的进水口进行供水,第一水泵与供水管路的进水口之间通过第一单向阀限制水流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泵入供水管路的进水口,所述供水管路的末端流出的水导向蓄水池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将外接水源泵入供水管路的进水口,所述供水管路的末端的水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入供水管路的进水口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供水管路内设置液位传感器监控供水管路内的液位,液位传感器将液位信息传递给控制处理单元,通过控制处理单元控制第一水泵向供水管路进水口供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供水管路内的进水口端设置第二水泵,通过第二水泵带动供水管路内的水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供水管路与引流管的连接端设有流量控制阀,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流速进行调节控温服的液冷降温强度。
8.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系统,包括所述供水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控温服和用于将供水管路中的水经控温服内的降温水管导向回流入供水管路的进出水导向引流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水导向引流机构包括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路和降温水管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的两端分别与供水管路和降温水管出水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工厂用液冷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管与降温水管的进水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引流管与降温水管的出水口可拆卸连接。
CN201710488658.5A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Pending CN1071982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8658.5A CN107198272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8658.5A CN107198272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8272A true CN107198272A (zh) 2017-09-26

Family

ID=59908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8658.5A Pending CN107198272A (zh) 2017-06-23 2017-06-23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98272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0137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Drager Safety Ag & Co. Kgaa Safety suit
CN202536146U (zh) * 2011-11-21 2012-11-21 林伟华 一种蒸发式降温服
CN104814535A (zh) * 2014-04-10 2015-08-05 襄阳依宝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测量心率、血压和体温的降温背心
CN204833003U (zh) * 2015-08-21 2015-12-02 广州普蕾特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水循环控制装置
CN205636412U (zh) * 2016-01-15 2016-10-12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马路降温保护及热量回收系统
CN106165925A (zh) * 2016-09-09 2016-11-30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气冷软甲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0137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Drager Safety Ag & Co. Kgaa Safety suit
CN202536146U (zh) * 2011-11-21 2012-11-21 林伟华 一种蒸发式降温服
CN104814535A (zh) * 2014-04-10 2015-08-05 襄阳依宝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可测量心率、血压和体温的降温背心
CN204833003U (zh) * 2015-08-21 2015-12-02 广州普蕾特流体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水循环控制装置
CN205636412U (zh) * 2016-01-15 2016-10-12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夏季马路降温保护及热量回收系统
CN106165925A (zh) * 2016-09-09 2016-11-30 湖南科技大学 一种矿用气冷软甲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8069B (zh) 一种可脱卸的制冷制热空调衣
CN207741250U (zh) 一种机房节能循环系统
CN104214942B (zh) 分体式热泵热水器
CN104990145A (zh) 辐射空调系统整体式室内机
CN106402624A (zh) 轴承润滑油智能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396893Y (zh) 一种地源热泵防冻装置
CN105455242A (zh) 一种基于微型制冷的穿戴式空调服
CN105025692B (zh) 一种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CN104848379B (zh) 空压机热回收与冷水机组联合制冷制热系统
CN207693001U (zh) 用于空调衣的冷热量补给设备
WO2019109709A1 (zh) 用于空调衣的冷热量补给设备
WO2019037576A1 (zh) 冷热量供应站
CN107198272A (zh) 一种工厂用液冷降温方法及降温系统
CN106969447A (zh) 一种降低能耗的水冷与水地源中央空调系统
CN207231806U (zh)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模拟试验平台
CN206592132U (zh) 一种用于tbm的供水与冷却系统
CN207599923U (zh) 基于分户独立循环控制的集中辐射空调水系统
CN102401439B (zh) 一种热管热泵组合空调
CN213807999U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3907839U (zh) 一种利用空调冷媒制热制冷的饮水机
CN207815720U (zh) 一种提升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热水能源品质的装置
CN206847118U (zh) 一种改进溴冷机余热利用的系统
CN206094250U (zh) 一种空气能地暖空调二联供一体机
CN105757814B (zh) 冷暖一体机空调
CN105241106B (zh) 一种冷暖两用微型环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