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7727A -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 Google Patents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7727A
CN107197727A CN201710396779.7A CN201710396779A CN107197727A CN 107197727 A CN107197727 A CN 107197727A CN 201710396779 A CN201710396779 A CN 201710396779A CN 107197727 A CN107197727 A CN 1071977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fish
rice
fish pond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67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东亚
王红卫
曹卢
岳益超
张敏波
徐丹
恽台红
王丹
沈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WUJIN DISTRICT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WUJIN DISTRICT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WUJIN DISTRICT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WUJIN DISTRICT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Priority to CN2017103967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9772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977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77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一种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首先设置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系统,在对所述鱼塘倒入了配合饲料后,需要对水稻田施肥时,通过打开阀门或闸门来让第二水渠保持畅通,让鱼塘的水漫灌到水稻田,这样在水稻田吸收了肥分且使得注入的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后,通过打取水泵站内的水泵用来把第一水渠中从水稻田流入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使得净化后的水重新注入所述鱼塘,起到净化作用,这样实现了水循环。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稻鱼集中在一起的模式让水稻收割和鱼的捕捞不能实行机械化作业使得水稻收割和鱼的捕捞效率低下并且让劳动强度加大的缺陷。

Description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我国畜牧业中体系庞大的产业之一,纯野生的水生物产量低、成活率低,不利于大规模捕食,而现有的大规模水产养殖多采用温室恒温养殖,常年喂食饲料,在远小于生产周期的时间内速成养殖,营养不高,肉质不鲜美,水生物体内还会残留有激素,严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我国的稻田养鱼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有记载,主要集中在浙江等南方水稻种植区,稻田内养鱼,稻鱼共生,互利。而在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了一种桑基鱼塘模式,通过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形成了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是池中养鱼、池埂种桑的一种综合养鱼方式。将养蚕产生的废物作为鱼粮,鱼排泄物沉于塘底成为营养丰富的腐植质塘泥,可以为桑树及其他经济树的肥料。且江南传统水稻种植方法自古以来就有罱河泥种水稻的习惯,民间还有“河泥皇帝,粪阁老”的说法,可见河泥在水稻种植中的重要性。农民冬春两季罱河泥,作为水稻种植的基肥。我镇多年的水产养殖过程中也常用鱼塘底泥,种植水稻,水稻生长良好。因此,稻鱼共生的多种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推广,后因这种稻鱼集中在一起的模式让水稻收割和鱼的捕捞不能实行机械化作业,使得水稻收割和鱼的捕捞效率低下并且让劳动强度加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稻鱼集中在一起的模式让水稻收割和鱼的捕捞不能实行机械化作业使得水稻收割和鱼的捕捞效率低下并且让劳动强度加大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首先设置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系统,其包括水稻田1和鱼塘2;
所述水稻田1用来种植水稻;
所述鱼塘2用来养鱼;
所述水稻田1处在比所述鱼塘2更高的位置;
所述水稻田1与所述鱼塘2之间有水渠连通,所述水渠包括第一水渠3和第二水渠4,所述第一水渠3用来把水稻田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所述第二水渠4用来把所述鱼塘的水漫灌到水稻田中;
所述第二水渠4上设置有阀门或者闸门5;
所述第一水渠3旁设置有取水泵站6,所述取水泵站内的水泵用来把第一水渠中从水稻田流入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
在对所述鱼塘倒入了配合饲料后,需要对水稻田施肥时,通过打开阀门或闸门来让第二水渠保持畅通,让鱼塘的水漫灌到水稻田,这样在水稻田吸收了肥分且使得注入的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后,通过打取水泵站内的水泵用来把第一水渠中从水稻田流入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使得净化后的水重新注入所述鱼塘,起到净化作用,这样实现了水循环;
在冬季水稻田没有水稻了,鱼塘也放干了,就利用吸泥泵把鱼塘的底泥全部吸出来移到水稻田里,作为底肥,再通过水循环带过去的无泥且富含氮磷的水作为追肥。
所述利用吸泥泵把鱼塘的底泥全部吸出来移到水稻田里的时间为每年1-3月份。
所述第一水渠和第二水渠均为管道状结构。
所述鱼的粪便和尿液含有氮、磷及钙、钾这样的微量元素,这样的微量元素溶入鱼塘的水体和底泥中。
所述水稻用来吸收从鱼塘中引入的水中的氮,磷、钾这样的肥料,净化水质。
每亩所述鱼塘中养殖1000千克鱼产量,使用1600千克配合饲料,所述配合饲料中包括蛋白质、磷、钙和钾,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2中的蛋白质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蛋白质的氮含量不低于33.6千克,而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中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磷肥的含量不低于50千克,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中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钾肥的含量不低于5千克,这样就能满足一亩水稻田的氮、磷和钾的需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这样就能用鱼塘的肥水和底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水稻吸收鱼塘水体中的氮,磷、钾等肥料,净化水质,水体循环使用,净化后的水体更有利鱼的生长,提养殖产量和质量。用水稻田和鱼塘,建立一个水稻种植基本不使用外源肥料,鱼塘养鱼无养殖废水外排的一个生态系统,达到稻鱼丰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联结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首先设置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系统,其包括水稻田1和鱼塘2;
所述水稻田1用来种植水稻;
所述鱼塘2用来养鱼;
所述水稻田1处在比所述鱼塘2更高的位置;
所述水稻田1与所述鱼塘2之间有水渠连通,所述水渠包括第一水渠3和第二水渠4,所述第一水渠3用来把水稻田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所述第二水渠4用来把所述鱼塘的水漫灌到水稻田中;
所述第二水渠4上设置有阀门或者闸门5;
所述第一水渠3旁设置有取水泵站6,所述取水泵站内的水泵用来把第一水渠中从水稻田流入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
在对所述鱼塘倒入了配合饲料后,需要对水稻田施肥时,通过打开阀门或闸门来让第二水渠保持畅通,让鱼塘的水漫灌到水稻田,这样在水稻田吸收了肥分且使得注入的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后,通过打取水泵站内的水泵用来把第一水渠中从水稻田流入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使得净化后的水重新注入所述鱼塘,起到净化作用,这样实现了水循环;
在冬季水稻田没有水稻了,鱼塘也放干了,就利用吸泥泵把鱼塘的底泥全部吸出来移到水稻田里,作为底肥,再通过水循环带过去的无泥且富含氮磷的水作为追肥。
所述利用吸泥泵把鱼塘的底泥全部吸出来移到水稻田里的时间为每年1-3月份。
所述第一水渠和第二水渠均为管道状结构。
所述鱼的粪便和尿液含有氮、磷及钙、钾这样的微量元素,这样的微量元素溶入鱼塘的水体和底泥中。
所述水稻用来吸收从鱼塘中引入的水中的氮,磷、钾这样的肥料,净化水质。
每亩所述鱼塘中养殖1000千克鱼产量,使用1600千克配合饲料,所述配合饲料中包括蛋白质、磷、钙和钾,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2中的蛋白质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蛋白质的氮含量不低于33.6千克,而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中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磷肥的含量不低于50千克,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中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钾肥的含量不低于5千克,这样就能满足一亩水稻田的氮、磷和钾的需求。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吸收了稻田养鱼和桑基鱼塘在生态学应用上的原理,同时又采用了江南用河泥作基肥的传统水稻种植方法,不改变鱼池和稻田的使用功能,无需增加劳动强度,又能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推广前景。
这样稻鱼生态循环种养的优点为:
1、降低水稻种植施肥成本。养鱼废水流入稻田,水稻生长吸收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水稻种植不施氮肥和磷肥,少量使用钾肥。
2、降低养鱼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氮、磷在养鱼水体中超标,影向鱼的呼吸和血液循环,鱼生长缓慢和易发生病害。水稻生长吸收养鱼废水中氮、磷、钾后,水体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体重新养鱼,利于提高养鱼产量和质量,降低养殖成本。
3、养鱼废水循环使用零排放,减少水稻肥料用量,减少种养对环境的污染。
4、劳动强度底,推广应用面广。因养鱼和水稻种植区域独立,水稻播种,病虫防治、收割都适应机械化作业。鱼塘投饵,病害防治、捕捞都能实行机械操作,劳动强度低,利于推广应用。
这样就能用鱼塘的肥水和底泥作为水稻生长的肥料,水稻吸收鱼塘水体中的氮,磷、钾等肥料,净化水质,水体循环使用,净化后的水体更有利鱼的生长,提养殖产量和质量。用水稻田和鱼塘,建立一个水稻种植基本不使用外源肥料,鱼塘养鱼无养殖废水外排的一个生态系统,达到稻鱼丰收。
另外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单位:武进区前黄沈记家庭农场。
协作单位:武进区农业局前黄镇农技农机站。
实施地点:前黄镇大成村庄东村民小组南环路北农田。
实施规模:由农田中的小河改成面积6亩,水深2.5米精养鱼塘一个,水稻田24亩,合计30亩。
技术指标:亩产水稻650千克,亩产食用鱼1000千克。不使用氮肥,每亩约合尿素40千克,磷肥50千克。养鱼用水零排放。
经济指标:水稻每亩净收入500元,鱼塘每亩净收入3000元。
为了实时监控鱼塘内的温度,往往会引入温度监控装置,这样的温度监控装置会跟服务器相连接,以实现远程监控,而服务器包括壳体、主板和多个硬盘。主板设在壳体内,多个硬盘设在壳体内,壳体往往固定在支撑台上,支撑台上固定壳体的方式为支撑台的顶壁与壳体的底端相熔接而固定,因为壳体常常由于壳体需要与支撑台分开来进行维护,但是分开熔接固定结构会让支撑台受损甚至无法继续使用,加大了费用开支。
另外在鱼塘中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服务器无线连接,这样就能通过温度传感器来采集鱼塘内的温度数据,并发送到控制器,然后控制器把该温度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到服务器中,而服务器包括壳体、主板和多个硬盘,主板设在壳体内,多个硬盘设在壳体内,壳体固定在支撑台上,支撑台上固定壳体;
所述壳体的底端一体化连接着直四棱柱状的联结杆S2,所述支撑台S1为四棱柱状,所述联结杆S2同所述支撑台S1通过联结条S3相联结,所述联结条S3熔接在所述支撑台S1的一端,所述联结条S3为四棱柱状,在所述联结条S3带有自其顶部穿透其底部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里卡接着同其过渡配合的卡接头S4,所述卡接头S4熔接于联结杆S2的底部,所述卡接头S4同所述联结条S3间的联结位置设置着第一定位设备与第二定位设备,所述第一定位设备包括熔接于所述联结条S3与所述支撑台S1当间位置的一对镜像分布的第一联结片S5同与卡接在一对联结片S5之间的第二联结片S6,所述第二联结片S6熔接于所述联结杆S2处在所述支撑台S1位置的一边,所述第二定位设备包括设在所述联结杆S2与所述卡接头S4联结位置的第一定位片S7与同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片S8,所述第一定位片S7位于第二定位片S8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片S7各自熔接在所述联结杆S2、所述卡接头S4的两边和同所述所述支撑台S1相向的一边,所述第二定位片S8各自熔接在所述联结条S3的两侧和同所述支撑台S1相对的一边。
所述第一联结片S5同所述第二联结片S6间开有相向的丝孔,所述丝孔间经过丝杠丝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定位片S7同所述第二定位片S8间开有相向的丝孔,所述丝孔间经由丝杠丝接在一起。
其有益效果为:
这种架构不复杂,联结牢固性能好,因为带有丝接和卡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架构为能够拆解的架构,所以在运用期间可高效提升装配速度,另外更容易未来的对壳体的维护以及循环使用,减少了费用开销。
而服务器获取到温度数据后,负责服务器的管理员就会经由服务器经由通信模块对鱼塘传输响应数据。
但是管理员在处理其他事务时不能实时传输响应数据,使得传输响应数据实时性不足。
所述传输响应数据的方法包括:
预先给负责服务器的管理员随身配置着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经由网络中的PC机与服务器相连接;
接着智能手机获取PC机传输的温度数据,所述温度数据是服务器传输给所述PC机、且符合设定要求时所述PC机传输至所述智能手机的;
所述智能手机获取针对所述温度数据而录入的响应数据;
所述智能手机将所述响应数据传输给所述PC机,所述PC机把所述响应数据传输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智能手机获取PC机传输的温度数据前,还包括:
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PC机构建传输链接;
所述智能手机经由所述传输链接获取所述PC机传输的管理员的登录ID,并在所述智能手机中登录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是传输所述温度数据的登录ID;
所述设定要求为:
所述PC机此时显示的对话框不是所述温度数据的传输用对话框;或者,
所述PC机当前处于屏保状态且所述PC机中的启动按钮处于设定状态,所述设定状态用于表示同意所述PC机向所述智能手机传输温度数据;或者,在第一周期内获取到所述智能手机传输的以往数据,所述第一周期的终止时点为所述PC机获取所述温度数据的时点,所述以往数据由所述智能手机根据在以往时点获取的温度数据得到;或者,所述PC机正在运行设定维护程序;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获取到所述温度数据时开始计算时间,所述智能手机检测在计算时间开始的第二周期内是否获取到录入的响应数据;
当在所述第二周期内未获取到所述响应数据之际,所述智能手机向所述PC机传输设定的响应数据,所述PC机将所述设定的响应数据传输给所述服务器,所述设定的响应数据为音频数据或字符数据;
所述智能手机获取针对所述温度数据而录入的响应数据,包括:
所述智能手机检测用户激活的响应命令,其中所述响应命令是音频响应命令或字符响应命令;
当所述响应命令是音频响应命令时,所述智能手机获取针对所述温度数据而录入的音频数据;
当所述响应命令是字符响应命令时,所述智能手机对所述智能手机中预存的字符数据进行显示,获取用户激活的数据选取命令,获取响应所述数据选取命令而返回的字符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智能手机对所述智能手机中存储的各个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进行显示;
所述智能手机获取登录ID选取命令,获取响应所述登录ID选取命令而返回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
所述智能手机将获取的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传输给所述PC机,所述PC机在获取到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所传输的温度数据时,不向所述智能手机转发所述温度数据;
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手机获取服务器的物理地址;
所述智能手机获取录入的温度数据;
所述智能手机将所述温度数据和所述物理地址传输给PC机,所述PC机根据所述物理地址确定所述服务器,并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智能手机将所述温度数据和所述物理地址传输给PC机之前,还包括:
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PC机构建传输链接;
所述智能手机经由所述传输链接获取所述PC机传输的管理员的登录ID,并在所述智能手机中登录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是传输所述温度数据的登录ID;
当所述物理地址是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时,所述智能手机获取服务器的物理地址,包括:
所述智能手机对所述智能手机中存储的各个服务器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进行显示,获取登录ID选取命令,将响应所述登录ID选取命令而返回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确定为所述服务器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或者,
所述智能手机获取录入的鱼塘的管理者信息,检测所述智能手机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相匹配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当所述智能手机中存储有与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相匹配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时,将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确定为所述服务器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当所述智能手机中未存储与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相匹配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时,将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传输给所述PC机,获取所述PC机传输的与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相匹配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将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确定为所述服务器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
所述智能手机获取录入的温度数据,包括:
所述智能手机检测用户激活的传输命令,其中所述传输命令是音频传输命令或字符传输命令;
当所述传输命令是音频传输命令时,所述智能手机获取录入的音频数据;
当所述传输命令是字符传输命令时,所述智能手机对所述智能手机中预存的字符数据进行显示,获取用户激活的数据选取命令,获取响应所述数据选取命令而返回的字符数据;
所述方法包括:
PC机获取服务器传输的温度数据;
所述PC机检测所述PC机是否符合设定要求;
当所述PC机符合所述设定要求时,所述PC机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智能手机;
所述PC机获取所述智能手机传输的响应数据,并将所述响应数据传输给所述服务器,所述响应数据是针对所述温度数据而录入到所述智能手机中的;
所述PC机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智能手机之前,还包括:
所述PC机与所述智能手机构建传输链接;
所述PC机经由所述传输链接将管理员的登录ID传输给所述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登录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是传输所述温度数据的登录ID;
所述PC机检测所述PC机是否符合设定要求,包括:
所述PC机检测所述PC机当前显示的对话框是否是所述温度数据的传输用对话框;或者,
所述PC机检测所述PC机当前是否处于屏保状态,并检测所述PC机中的启动按钮是否处于设定状态,所述设定状态用于表示同意所述PC机向所述智能手机传输温度数据;或者,
所述PC机检测所述PC机是否在第一周期内获取到所述智能手机传输的以往数据,所述第一周期的终止时点为所述PC机获取所述温度数据的时点,所述以往数据由所述智能手机根据在以往时点获取的温度数据得到;或者,
所述PC机检测所述PC机是否正在运行设定维护程序;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C机获取所述智能手机传输的设定响应数据,将所述设定响应数据传输给所述服务器,所述设定响应数据为音频数据或字符数据,所述设定响应数据是所述智能手机在获取到所述温度数据时开始计算时间,且在计算时间开始的第二周期内未获取到录入的响应数据后传输的;
所述PC机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给智能手机之后,还包括:
所述PC机获取所述智能手机传输的字符数据,将所述字符数据传输给所述服务器,所述字符数据由所述智能手机在获取到字符响应命令时,响应所述字符响应命令而从预存的字符数据中选取得到,所述字符响应命令是用户激活的响应命令;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C机获取传输所述温度数据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
所述PC机检测所述智能手机预先传输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中是否包括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
当所述智能手机预先传输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中包括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时,不向所述智能手机转发所述温度数据;
所述方法包括:
PC机获取智能手机传输的温度数据和服务器的物理地址;
所述PC机根据所述物理地址确定所述服务器;
所述PC机将所述温度数据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PC机获取智能手机传输的温度数据和服务器的物理地址之前,还包括:
所述PC机与所述智能手机构建传输链接;
所述PC机经由所述传输链接将管理员的登录ID传输给所述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登录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所述管理员的登录ID是传输所述温度数据的登录ID;
当所述物理地址是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时,所述PC机获取智能手机传输的温度数据和服务器的物理地址之前,还包括:
所述PC机获取所述智能手机传输的鱼塘的管理者信息,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是所述智能手机中未存储与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相匹配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时传输给所述PC机的;
所述PC机检测所述PC机中是否存储有与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相匹配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
当所述PC机中存储有与所述鱼塘的管理者信息相匹配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时,所述PC机将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传输给所述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将所述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确定为所述服务器的鱼塘的管理者登录ID;
所述PC机获取智能手机传输的温度数据和服务器的物理地址,包括:
所述PC机获取所述智能手机传输的字符数据和物理地址,所述字符数据由所述智能手机在获取到字符传输命令时,响应所述字符传输命令而从预存的字符数据中选取得到,所述字符传输命令是用户激活的传输命令。
这样就能够在管理员处理其他事务时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响应。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本发明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Claims (5)

1.一种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设置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系统,其包括水稻田和鱼塘;
所述水稻田用来种植水稻;
所述鱼塘用来养鱼;
所述水稻田处在比所述鱼塘更高的位置;
所述水稻田与所述鱼塘之间有水渠连通,所述水渠包括第一水渠和第二水渠,所述第一水渠用来把水稻田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所述第二水渠用来把所述鱼塘的水漫灌到水稻田中;
所述第二水渠上设置有阀门或者闸门;
所述第一水渠旁设置有取水泵站,所述取水泵站内的水泵用来把第一水渠中从水稻田流入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
在对所述鱼塘倒入了配合饲料后,需要对水稻田施肥时,通过打开阀门或闸门来让第二水渠保持畅通,让鱼塘的水漫灌到水稻田,这样在水稻田吸收了肥分且使得注入的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后,通过打取水泵站内的水泵用来把第一水渠中从水稻田流入的水引入到所述鱼塘中,使得净化后的水重新注入所述鱼塘,起到净化作用,这样实现了水循环;
在冬季水稻田没有水稻了,鱼塘也放干了,就利用吸泥泵把鱼塘的底泥全部吸出来移到水稻田里,作为底肥,再通过水循环带过去的无泥且富含氮磷的水作为追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吸泥泵把鱼塘的底泥全部吸出来移到水稻田里的时间为每年1-3月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渠和第二水渠均为管道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的粪便和尿液含有氮、磷及钙、钾这样的微量元素,这样的微量元素溶入鱼塘的水体和底泥中。
所述水稻用来吸收从鱼塘中引入的水中的氮,磷、钾这样的肥料,净化水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亩所述鱼塘中养殖1000千克鱼产量,使用1600千克配合饲料,所述配合饲料中包括蛋白质、磷、钙和钾,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中的蛋白质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蛋白质的氮含量不低于33.6千克,而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中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磷肥的含量不低于50千克,所述配合饲料在每亩鱼塘中除去被鱼吸收后而排入鱼塘的水体中钾肥的含量不低于5千克,这样就能满足一亩水稻田的氮、磷和钾的需求。
CN201710396779.7A 2017-05-31 2017-05-31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Pending CN1071977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6779.7A CN107197727A (zh) 2017-05-31 2017-05-31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96779.7A CN107197727A (zh) 2017-05-31 2017-05-31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7727A true CN107197727A (zh) 2017-09-26

Family

ID=59906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6779.7A Pending CN107197727A (zh) 2017-05-31 2017-05-31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9772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997A (zh) * 2017-11-29 2018-05-11 肥西县翰鹏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稻田虾科学捕捞系统
CN114158518A (zh) * 2021-12-14 2022-03-1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708A (en) * 1991-02-14 1992-06-16 Nuttle David A Hydroculture crop production system
CN103437577A (zh) * 2013-09-03 2013-12-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稻田鱼塘种养复合系统
CN205116780U (zh) * 2015-11-06 2016-03-3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05547026U (zh) * 2016-04-19 2016-09-07 安徽理工大学 鱼塘水质调控系统
CN106417112A (zh) * 2016-10-11 2017-02-22 张荣平 水产养殖与农作物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CN106538422A (zh) * 2016-09-30 2017-03-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渔稻互作的水产养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1708A (en) * 1991-02-14 1992-06-16 Nuttle David A Hydroculture crop production system
CN103437577A (zh) * 2013-09-03 2013-12-1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一种稻田鱼塘种养复合系统
CN205116780U (zh) * 2015-11-06 2016-03-3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CN205547026U (zh) * 2016-04-19 2016-09-07 安徽理工大学 鱼塘水质调控系统
CN106538422A (zh) * 2016-09-30 2017-03-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一种渔稻互作的水产养殖方法
CN106417112A (zh) * 2016-10-11 2017-02-22 张荣平 水产养殖与农作物种植相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颜波 等: "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 《农业机械学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997A (zh) * 2017-11-29 2018-05-11 肥西县翰鹏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种稻田虾科学捕捞系统
CN114158518A (zh) * 2021-12-14 2022-03-1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
CN114158518B (zh) * 2021-12-14 2023-10-27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稻田消纳鱼塘尾水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8451A (zh) 一种水稻与小龙虾共作的养殖方法
CN105532342A (zh) 一种稻田有机生态养殖系统
CN210900695U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03931529A (zh) 稻田生态养殖青虾的方法
CN105052292B (zh) 一种盐碱地综合改良系统及方法
CN110476753B (zh)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CN106305558A (zh) 一种稻田养殖龙虾的方法
CN104798576A (zh) 一种山地种养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
CN104126549A (zh) 水蛭苗种与螺类和水草共栖标粗培育方法
CN108812040A (zh) 葡萄园套草养鸡生态种养技术
CN102939920A (zh) 一种集约化扣蟹稻田养殖模式
CN104272953A (zh) 饲用型甜高粱栽培方法
CN106922584A (zh) 一种稻田养蟹的方法
CN101385445A (zh) 绿色龙虾在稻田养殖技术
CN106614181A (zh) 稻蟹共生养殖方法
CN106804496A (zh) 罗氏沼虾高密度分层式集约化养殖方法
CN103461240A (zh) 青虾、轮叶黑藻连作生态养殖方法
CN104521654B (zh) 一种通过种植水稻治理池塘富营养化的方法
CN106035177B (zh) 鳖、鳝、鱼、莲共生种养方法
CN105830731A (zh) 一种促进酸铝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根系生长的方法
CN103195271B (zh) 一种种植、养殖综合循环系统及方法
CN107197727A (zh) 稻鱼生态循环种养下的养殖方法
CN104082241A (zh) 一种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方法
CN110122227A (zh) 一种标准化水稻小龙虾混养的方法
CN101385444A (zh) 鳝鱼养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