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6982A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96982A CN107196982A CN201610144243.1A CN201610144243A CN107196982A CN 107196982 A CN107196982 A CN 107196982A CN 201610144243 A CN201610144243 A CN 201610144243A CN 107196982 A CN107196982 A CN 10719698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logic
- cluster
- user
- logical addr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6—Grouping or aggregating service requests, e.g. for unified process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8—Databas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database models, e.g. relational or object models
- G06F16/284—Relational databases
- G06F16/285—Clustering or classif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7—Logical partitioning of resources; Management or configuration of virtualized resour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83—Techniques for rebalancing the load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4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 H04L61/4505—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 H04L61/4511—Network directories; Name-to-address mapping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ies; using standardised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s using domain name system [D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1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a reques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G06F9/45533—Hypervisors; Virtual machine monitors
- G06F9/45558—Hypervisor-specific management and integration aspects
- G06F2009/45587—Isolation or security of virtual machine insta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其中,在所述容器集群内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由第一容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同时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各容器不是独立工作,第一容器可以调用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从而实现不同容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共同完成同一应用。可以实现容器集群内第二容器的横向扩容与伸缩,从而提高用户请求的处理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等网络计算平台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系统运行在网络计算平台。网络计算平台的业务应用往往由大量人员及用户共同维护或使用一个服务器,而一切业务应用的核心都是用户数据,因此,用户私有数据的隔离与共享等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云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平台是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的运营支撑平台。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可以在云PaaS平台上快速的部署应用产品,并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传统的云PaaS平台,通常可以采用虚拟机实现不同软件开发商应用的隔离,并将虚拟机作为调度的最小单元,但是采用虚拟机作为最小单元时,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包括启动时间长、占用系统资源多、镜像存储文件大、运行实例的迁移调整耗时等。在此基础上,新型的云PaaS平台,可以采用容器技术实现不同软件开发商应用的隔离,并将容器作为调度的最小单元。其中,容器技术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并通过虚拟化操作系统的方式来管理代码和应用程序,使得可以将更多的计算工作负载塞入一台服务器上,每个容器内都包含一个独享的完整用户环境空间。
目前,Docker技术是容器技术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服务器内可以创建多个Docker容器,每个Docker容器就相当于一个虚拟机,通过将用户私有数据存储在不同的Docker容器内部,可以通过Docker容器的隔离,实现Docker容器内用户私有数据的隔离。但是,每个Docker容器都是独立工作,Docker容器是完全隔离的,一个Docker容器无法调用另一个Docker容器,这样就导致不同的Docker容器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无法共同完成同一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
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其中,在所述容器集群内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的过程,具体包括:
从所述用户请求中解析出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并从所有容器中,确定出与所述域名信息或者所述IP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一容器;
在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所述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的过程,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系;利用所述link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所述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过程,具体包括:通过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并将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确定为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所述方法还包括:预先配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容器是指能够被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在需要对所述容器集群进行扩容时,则创建能够被第一容器调用的第二容器,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当前创建的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过程,具体包括:
按照预设策略将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任务分配给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并通过每个第二容器对分配给本第二容器的处理任务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具体包括负载均衡策略。
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到域名系统DNS服务中,以使其它容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从所述DNS服务中获取到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并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访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所述第一容器、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均包括Docker容器。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其中,在所述容器集群内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的过程中,从所述用户请求中解析出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并从所有容器中,确定出与所述域名信息或者所述IP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一容器;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之后,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系;利用所述link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过程中,在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逻辑地址,并通过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的所述逻辑地址,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并将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确定为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还包括:
维护模块,用于在获取模块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之前,预先配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容器是指能够被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
所述维护模块,还用于在需要对所述容器集群进行扩容时,则创建能够被所述第一容器调用的第二容器,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当前创建的所述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策略将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任务分配给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并通过每个第二容器对分配给本第二容器的处理任务进行处理;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具体包括负载均衡策略。
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到域名系统DNS服务中,以使其它容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从DNS服务中获取到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并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访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所述第一容器、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均包括Docker容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可以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利用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可以获取到逻辑容器对应的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容器集群,并可以通过第一容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这样,针对一个用户请求,可以由第一容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同时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各容器不是独立工作,容器不是完全隔离的,一个第一容器可以调用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从而实现不同容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共同完成同一应用。而且,还可以在容器集群内添加新的第二容器,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容器集群内第二容器的横向扩容与伸缩,从而提高用户请求的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扩容后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在使用容器技术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设备上,如可以应用在服务器上。容器技术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并通过虚拟化操作系统的方式来管理代码和应用程序,可以将更多的计算工作负载塞入一台服务器上,并且可以在一瞬间为新的计算任务增加容量。每个容器内都包含一个独享的完整用户环境空间,并且一个容器内的变动不会影响其它容器的运行环境。
以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服务器内创建了多个容器,每个容器就相当于一个虚拟机,通过将用户私有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容器内部,可以通过容器的隔离,实现容器内用户私有数据的隔离。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一个容器能够调用另一个容器,从而实现不同容器之间的数据共享,不同容器可以共同完成同一应用,可以基于一个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到逻辑容器对应的包含至少两个容器的容器集群,从而可以通过多个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为了区分方便,在一个容器调用另一个容器的过程中,将一个容器称为第一容器,将另一个容器称为第二容器。而且,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部署至少两个具有相同功能的第二容器,这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可以共同完成同一应用的处理。在图1中,第二容器可以包括容器A、容器B、容器C。
在上述应用场景下,如图2所示,该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该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从该用户请求中解析出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并从所有容器中,确定出与该域名信息或者该IP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一容器。
例如,第一容器可以是提供博客、云服务、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web等应用的第一容器,且第一容器对客户端提供有本第一容器的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基于此,客户端在访问博客、云服务、API、web等应用时,会向服务器发送携带该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的用户请求。服务器在接收到该用户请求后,从该用户请求中解析出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并从本地的所有容器中,确定出与该域名信息或者该IP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一容器,即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之后,还可以通过第一容器对该用户请求进行处理。例如,针对博客应用的用户请求,可以使用第一容器对该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如分析该用户请求中携带的待写入数据,分析该用户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身份信息,分析该用户请求中携带的链接,并获取该链接对应的内容等等。针对其它应用的用户请求,其处理过程与博客应用的用户请求的处理类似,在此不再详加赘述。总之,第一容器可以为用户请求提供计算资源、内存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并可以使用第一容器提供的这些资源对该用户请求进行处理,详细的处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202,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该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其中,该预设关系可以根据实际经验任意选择,只要使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之间存在该预设关系,且通过该预设关系,可以找到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即可,且第一容器可以只对应一个逻辑容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该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在该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该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联)关系,并利用该link关系确定该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其中,在容器技术中,link关系是一种连接两个容器的实现方式,可以使用link关系,在两个容器之间建立连接。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借用容器技术的link关系,在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该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系,并利用该link关系确定该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步骤203,利用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该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其中,在该容器集群内,包含了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该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通过该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得到该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并将该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确定为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进一步的,预先配置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该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其中,第二容器是指能够被逻辑容器对应的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容器能够调用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并不是直接在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的link关系,而是在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系,从而基于该link关系,确定该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而且,通过预先配置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该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这样,通过使用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查询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就可以得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继而将该容器集群确定为该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并可以将该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与第一容器匹配起来,而第二容器是指能够被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这样,第一容器就可以调用这至少两个第二容器进行处理。
如图1所示,可以在服务器内设置服务发现系统,该服务发现系统用于维护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该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如第二容器的IP地址和端口,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地址信息,只要其能够表示第二容器即可。例如,在服务发现系统维护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与逻辑容器1对应的容器集群1的对应关系,并在该容器集群1内记录容器A的地址信息、容器B的地址信息、容器C的地址信息。此外,在服务发现系统维护逻辑容器2对应的逻辑地址2与逻辑容器2对应的容器集群2的对应关系,并在该容器集群2内记录容器M的地址信息、容器N的地址信息。
为了方便描述,以服务发现系统维护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与逻辑容器1对应的容器集群1的对应关系,并在该容器集群1内记录容器A的地址信息、容器B的地址信息、容器C的地址信息为例进行后续的说明。
在创建逻辑容器1时,会在该逻辑容器1内创建本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并将本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记录到服务发现系统。
在创建容器A(第二容器)时,会在该容器A内创建本容器A的地址信息,并将本容器A的地址信息记录到服务发现系统。而且,服务发现系统可以获知第一容器需要调用容器A进行处理,且该第一容器对应于逻辑容器1,因此,在服务发现系统内记录逻辑地址1与容器A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创建容器B(第二容器)时,会在该容器B内创建本容器B的地址信息,并将本容器B的地址信息记录到服务发现系统。而且,服务发现系统可以获知第一容器需要调用容器B进行处理,且该第一容器对应于逻辑容器1,因此,在服务发现系统内记录逻辑地址1与容器B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创建容器C(第二容器)时,会在该容器C内创建本容器C的地址信息,并将本容器C的地址信息记录到服务发现系统。而且,服务发现系统可以获知第一容器需要调用容器C进行处理,且该第一容器对应于逻辑容器1,因此,在服务发现系统内记录逻辑地址1与容器C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在服务发现系统内记录了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与逻辑容器1对应的容器集群1的对应关系,并在该容器集群1内记录容器A的地址信息、容器B的地址信息、容器C的地址信息。基于此,在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1之后,可以利用该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在服务发现系统中查询到对应的容器集群1,且在该容器集群1内记录了容器A的地址信息、容器B的地址信息、容器C的地址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服务发现的方式,在服务发现系统中记录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从而可以将这个逻辑地址解析为一个可以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的容器集群,从而可以将第一容器与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如容器A、容器B、容器C等)关联起来,实现了容器的一对多关联,第一容器可以调用这至少两个第二容器进行处理。
而且,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实现第二容器的水平扩容。具体的,在需要对容器集群进行扩容时,则创建能够被第一容器调用的第二容器,并在该容器集群内记录当前创建的该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如IP地址和端口)。
如图3所示,假设需要对容器集群1进行扩容,如在容器集群1内增加容器D(第二容器),将容器D加入到容器集群1。则:创建一个能够被第一容器(逻辑容器1对应的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D,并在容器D内创建本容器D的地址信息,并将容器D的地址信息记录到服务发现系统。而且,服务发现系统可以获知第一容器需要调用容器D进行处理,且该第一容器对应于逻辑容器1,因此,在服务发现系统内记录逻辑地址1与容器D的地址信息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对于第一容器来说,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没有发生变化,而且该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该逻辑地址所对应的容器集群1内的第二容器发生变化,增加了容器D的地址信息。
在容器集群1内增加容器D之前,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该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并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1的预设关系,确定该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1,并利用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获取该逻辑容器1对应的容器集群1,且在容器集群1内记录了容器A的地址信息、容器B的地址信息、容器C的地址信息,这样,可以将第一容器与容器A、容器B、容器C关联起来。在容器集群1内增加容器D之后,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该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并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1的预设关系,确定该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1,并利用逻辑容器1对应的逻辑地址1,获取该逻辑容器1对应的容器集群1,且在容器集群1内记录了容器A的地址信息、容器B的地址信息、容器C的地址信息、容器D的地址信息,这样,可以将第一容器与容器A、容器B、容器C、容器D关联起来。
步骤204,通过第二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按照预设策略将用户请求的处理任务分配给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并通过每个第二容器对分配给本第二容器的处理任务进行处理。其中,该预设策略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负载均衡策略。
例如,容器集群1内记录了容器A的地址信息、容器B的地址信息、容器C的地址信息、容器D的地址信息,容器A、容器B、容器C和容器D均用于提供数据存储应用。则在通过第一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将用户请求的处理任务(如用于将数据1-数据40存储到数据库中)分成多个处理任务,如处理任务1(如用于将数据1-数据10存储到数据库中)、处理任务2(如用于将数据11-数据20存储到数据库中)、处理任务3(如用于将数据21-数据30存储到数据库中)和处理任务4(如用于将数据31-数据40存储到数据库中)。进一步的,根据负载均衡策略,将处理任务1分配给容器集群1内的容器A,并将处理任务2分配给容器集群1内的容器B,并将处理任务3分配给容器集群1内的容器C,并将处理任务4分配给容器集群1内的容器D。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容器A对分配给本容器A的处理任务1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1-数据10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可以通过容器B对分配给本容器B的处理任务2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11-数据20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可以通过容器C对分配给本容器C的处理任务3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21-数据30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可以通过容器D对分配给本容器D的处理任务4进行处理,例如将数据31-数据40存储到数据库中。
当然,上述过程只是第二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一个示例,所有第一容器能够调用的第二容器,对用户请求的处理过程均本申请保护访问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或者图3所示,还可以将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到DNS(Domain NameSystem,域名系统)服务中,例如,通过服务发现系统将逻辑地址和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到DNS服务中。基于此,其它容器可以利用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从该DNS服务中获取到该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并利用该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访问该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即其它容器可以使用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调用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例如,假设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用于提供web应用,则可以在DNS服务中存储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这样,第一容器就可以使用web应用对应的域名信息(可以提供给第一容器),到该DNS服务中获取到该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继而使用该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调用该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此外,针对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提供的其它应用,如上述的数据存储应用,当没有在DNS服务中存储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时,则可以直接将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提供给第一容器,这样,第一容器就可以直接使用该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调用该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而不使用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容器、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均包括Docker容器。如图1或者图3所示,第一容器为Docker容器,容器A为Docker容器、容器B为Docker容器、容器C为Docker容器、容器D为Docker容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可以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利用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可以获取到逻辑容器对应的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容器集群,并可以通过第一容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这样,针对一个用户请求,可以由第一容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同时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各容器不是独立工作,容器不是完全隔离的,一个第一容器可以访问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从而实现不同容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共同完成同一应用。而且,还可以在容器集群内添加新的第二容器,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容器集群内第二容器的横向扩容与伸缩,从而提高用户请求的处理能力。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该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应用在服务器上。该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服务器的处理器,读取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提出的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所在的服务器的硬件结构图,除了图4所示的处理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外,服务器还可包括其他硬件,如负责处理报文的转发芯片、网络接口、内存等;从硬件结构上来讲,该服务器还可能是分布式设备,可能包括多个接口卡,以便在硬件层面进行报文处理的扩展。
如图5所示,为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装置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11,用于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获取模块12,用于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其中,在所述容器集群内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处理模块13,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所述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的过程中,从所述用户请求中解析出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并从所有容器中,确定出与所述域名信息或者所述IP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一容器;
所述处理模块13,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之后,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所述确定模块11,具体用于在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的过程中,在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系;利用所述link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所述获取模块12,具体用于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过程中,在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逻辑地址,并通过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的所述逻辑地址,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并将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确定为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还包括(图中未体现):
维护模块,用于在获取模块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之前,预先配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容器是指能够被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维护模块,还用于在需要对所述容器集群进行扩容时,则创建能够被所述第一容器调用的第二容器,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当前创建的所述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13,具体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策略将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任务分配给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并通过每个第二容器对分配给本第二容器的处理任务进行处理;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具体包括负载均衡策略。
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还包括(图中未体现):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到域名系统DNS服务中,以使其它容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从DNS服务中获取到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并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访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所述第一容器、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均包括Docker容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可以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利用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可以获取到逻辑容器对应的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容器集群,并可以通过第一容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这样,针对一个用户请求,可以由第一容器和至少两个第二容器同时对用户请求进行处理,各容器不是独立工作,容器不是完全隔离的,一个第一容器可以访问容器集群内的至少两个第二容器,从而实现不同容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共同完成同一应用。而且,还可以在容器集群内添加新的第二容器,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容器集群内第二容器的横向扩容与伸缩,从而提高用户请求的处理能力。
其中,本申请装置的各个模块可以集成于一体,也可以分离部署。上述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
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其中,在所述容器集群内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的过程,具体包括:
从所述用户请求中解析出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并从所有容器中,确定出与所述域名信息或者所述IP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一容器;
在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的过程,具体包括:
在所述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系;
利用所述link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过程,具体包括:
通过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并将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确定为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预先配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容器是指能够被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
在需要对所述容器集群进行扩容时,则创建能够被第一容器调用的第二容器,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当前创建的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过程,具体包括:
按照预设策略将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任务分配给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并通过每个第二容器对分配给本第二容器的处理任务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具体包括负载均衡策略。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到域名系统DNS服务中,以使其它容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从所述DNS服务中获取到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并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访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均包括Docker容器。
9.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体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用户请求后,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其中,在所述容器集群内包含至少两个第二容器;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的过程中,从所述用户请求中解析出域名信息或者IP地址信息,并从所有容器中,确定出与所述域名信息或者所述IP地址信息匹配的第一容器;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确定所述用户请求对应的第一容器之后,通过所述第一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在利用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预设关系,确定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容器内预先配置第一容器与逻辑容器的link关系;利用所述link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容器对应的逻辑容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获取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过程中,在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逻辑地址,并通过所述逻辑容器内预先配置的所述逻辑地址,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得到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并将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容器集群确定为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维护模块,用于在获取模块查询预先配置的逻辑地址与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之前,预先配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与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的对应关系,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至少两个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容器是指能够被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第一容器调用的容器;
所述维护模块,还用于在需要对所述容器集群进行扩容时,则创建能够被所述第一容器调用的第二容器,并在所述容器集群内记录当前创建的所述第二容器的地址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通过所述第二容器对所述用户请求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策略将所述用户请求的处理任务分配给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并通过每个第二容器对分配给本第二容器的处理任务进行处理;其中,所述预设策略具体包括负载均衡策略。
15.根据权利要求9、12、或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和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的对应关系存储到域名系统DNS服务中,以使其它容器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域名信息,从DNS服务中获取到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并利用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逻辑地址访问所述逻辑容器对应的容器集群。
16.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所述容器集群内的每个第二容器,均包括Docker容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44243.1A CN107196982B (zh) | 2016-03-14 | 2016-03-14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TW106104786A TWI752939B (zh) | 2016-03-14 | 2017-02-14 | 用戶請求的處理方法和裝置 |
EP17765698.0A EP3432549B1 (en) | 2016-03-14 | 2017-02-25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user requests |
PCT/CN2017/074872 WO2017157156A1 (zh) | 2016-03-14 | 2017-02-25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US16/130,983 US10902030B2 (en) | 2016-03-14 | 2018-09-13 | User reque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44243.1A CN107196982B (zh) | 2016-03-14 | 2016-03-14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96982A true CN107196982A (zh) | 2017-09-22 |
CN107196982B CN107196982B (zh) | 2021-01-22 |
Family
ID=59850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44243.1A Active CN107196982B (zh) | 2016-03-14 | 2016-03-14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02030B2 (zh) |
EP (1) | EP3432549B1 (zh) |
CN (1) | CN107196982B (zh) |
TW (1) | TWI752939B (zh) |
WO (1) | WO2017157156A1 (zh)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40079A (zh) * | 2017-10-26 | 2018-05-15 | 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分布式容器集群服务发现方法 |
CN108228313A (zh) * | 2017-11-30 | 2018-06-2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下游容器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
CN108650317A (zh) * | 2018-05-10 | 2018-10-12 | 深圳市汇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内容分发网络的负载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8737168A (zh) * | 2018-05-08 | 2018-11-02 | 深圳大学 | 一种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应用自动构建方法 |
CN108829507A (zh) * | 2018-03-30 | 2018-11-16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资源隔离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08958881A (zh) * | 2018-05-31 | 2018-12-07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343959A (zh) * | 2018-09-27 | 2019-02-15 | 视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多用户计算和IO密集型SaaS系统及应用方法 |
CN109871222A (zh) * | 2017-12-05 | 2019-06-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应用的更新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CN111177065A (zh) * | 2018-11-12 | 2020-05-19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芯片互联方法和装置 |
CN111198756A (zh) * | 2019-12-28 | 2020-05-26 |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kubernetes集群的应用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11327647A (zh) * | 2018-12-13 | 2020-06-23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对外提供服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3556727A (zh) * | 2021-07-19 | 2021-10-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容器的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96982B (zh) | 2016-03-14 | 2021-01-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EP3379413A1 (en) * | 2017-03-21 | 2018-09-26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Optimization of a software image layer stack |
CN108762917A (zh) * | 2018-05-04 | 2018-11-06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访问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385114B (zh) | 2018-12-28 | 2022-04-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Vnf服务实例化方法及装置 |
US11153350B2 (en) * | 2019-09-16 | 2021-10-19 | Fortinet, Inc. | Determining on-net/off-net status of a client device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51409B1 (en) * | 2002-03-20 | 2010-07-06 | Oracle America, Inc. | Logical service domains for enabling network mobility |
CN102439564A (zh) * | 2011-10-24 | 2012-05-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Linux容器中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880475A (zh) * | 2012-10-23 | 2013-01-16 | 上海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基于云计算的实时事件处理系统及方法 |
US8489811B1 (en) * | 2006-12-29 | 2013-07-16 | Netapp,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data containers using data set identifiers |
CN104731595A (zh) * | 2015-03-26 | 2015-06-24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混合计算系统 |
CN104991815A (zh) * | 2015-06-19 | 2015-10-2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Docker容器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
CN105245617A (zh) * | 2015-10-27 | 2016-01-13 | 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容器的服务器资源供给方法 |
CN105245373A (zh) * | 2015-10-12 | 2016-01-13 |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云平台系统的搭建及运行方法 |
CN105357296A (zh) * | 2015-10-30 | 2016-02-24 | 河海大学 | 一种Docker云平台下弹性缓存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0762B (zh) * | 2009-12-30 | 2014-03-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多个业务进行融合的业务云系统及业务实现方法 |
US8775773B2 (en) * | 2011-08-26 | 2014-07-08 | Vmware, Inc. | Object storage system |
CN102882973B (zh) * | 2012-10-11 | 2015-05-20 | 北京邮电大学 | 基于p2p技术的分布式负载均衡系统和方法 |
CN103473298B (zh) * | 2013-09-04 | 2017-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归档方法和装置以及存储系统 |
US10218633B2 (en) * | 2014-03-28 | 2019-02-26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Implementation of a service that coordinates the placement and execution of containers |
TWI522829B (zh) * | 2015-06-10 | 2016-02-21 | 先智雲端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輕量級容器節點的儲存系統 |
US10104185B1 (en) * | 2015-08-10 | 2018-10-16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Policy-based container cotenancy |
US20170060609A1 (en) * | 2015-08-28 | 2017-03-02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anaging a shared pool 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which has a set of containers |
CN107196982B (zh) | 2016-03-14 | 2021-01-2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2016
- 2016-03-14 CN CN201610144243.1A patent/CN107196982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2-14 TW TW106104786A patent/TWI752939B/zh active
- 2017-02-25 WO PCT/CN2017/074872 patent/WO201715715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2-25 EP EP17765698.0A patent/EP3432549B1/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9-13 US US16/130,983 patent/US1090203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51409B1 (en) * | 2002-03-20 | 2010-07-06 | Oracle America, Inc. | Logical service domains for enabling network mobility |
US8489811B1 (en) * | 2006-12-29 | 2013-07-16 | Netapp,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ressing data containers using data set identifiers |
CN102439564A (zh) * | 2011-10-24 | 2012-05-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在Linux容器中启动应用程序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880475A (zh) * | 2012-10-23 | 2013-01-16 | 上海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计算机软件系统中基于云计算的实时事件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04731595A (zh) * | 2015-03-26 | 2015-06-24 |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 |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混合计算系统 |
CN104991815A (zh) * | 2015-06-19 | 2015-10-21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Docker容器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
CN105245373A (zh) * | 2015-10-12 | 2016-01-13 |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云平台系统的搭建及运行方法 |
CN105245617A (zh) * | 2015-10-27 | 2016-01-13 | 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容器的服务器资源供给方法 |
CN105357296A (zh) * | 2015-10-30 | 2016-02-24 | 河海大学 | 一种Docker云平台下弹性缓存系统 |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40079A (zh) * | 2017-10-26 | 2018-05-15 | 山东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国产cpu和操作系统的分布式容器集群服务发现方法 |
CN108228313A (zh) * | 2017-11-30 | 2018-06-2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下游容器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
CN108228313B (zh) * | 2017-11-30 | 2021-11-30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下游容器的发现方法及装置 |
CN109871222A (zh) * | 2017-12-05 | 2019-06-11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应用的更新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CN108829507A (zh) * | 2018-03-30 | 2018-11-16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资源隔离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
CN108737168A (zh) * | 2018-05-08 | 2018-11-02 | 深圳大学 | 一种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应用自动构建方法 |
CN108737168B (zh) * | 2018-05-08 | 2021-03-16 | 深圳大学 | 一种基于容器的微服务架构应用自动构建方法 |
CN108650317B (zh) * | 2018-05-10 | 2021-02-05 | 深圳市汇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内容分发网络的负载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8650317A (zh) * | 2018-05-10 | 2018-10-12 | 深圳市汇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内容分发网络的负载调节方法、装置及设备 |
CN108958881A (zh) * | 2018-05-31 | 2018-12-07 |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343959B (zh) * | 2018-09-27 | 2019-12-20 | 视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多用户计算和IO密集型SaaS系统及应用方法 |
CN109343959A (zh) * | 2018-09-27 | 2019-02-15 | 视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多用户计算和IO密集型SaaS系统及应用方法 |
CN111177065A (zh) * | 2018-11-12 | 2020-05-19 |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芯片互联方法和装置 |
CN111327647A (zh) * | 2018-12-13 | 2020-06-23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对外提供服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327647B (zh) * | 2018-12-13 | 2023-02-03 |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容器对外提供服务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1198756A (zh) * | 2019-12-28 | 2020-05-26 | 北京浪潮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kubernetes集群的应用调度方法及装置 |
CN113556727A (zh) * | 2021-07-19 | 2021-10-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容器的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3556727B (zh) * | 2021-07-19 | 2022-08-2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容器的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902030B2 (en) | 2021-01-26 |
CN107196982B (zh) | 2021-01-22 |
EP3432549B1 (en) | 2020-12-23 |
EP3432549A1 (en) | 2019-01-23 |
TW201734830A (zh) | 2017-10-01 |
EP3432549A4 (en) | 2019-03-20 |
WO2017157156A1 (zh) | 2017-09-21 |
US20190012365A1 (en) | 2019-01-10 |
TWI752939B (zh) | 2022-0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96982A (zh) | 一种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US9386117B2 (en) | Server side data cache system | |
TWI473029B (zh) | 可延伸及可程式化之多租戶服務結構 | |
US10157214B1 (en) | Process for data migration between document stores | |
CN107920138B (zh) | 一种用户统一标识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10003099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database partitioning in a multi-tenancy scenario | |
US20030158847A1 (en) | Scalable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
JP2020515987A (ja) | 分離されたネットワークスタックにわたる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スレッド管理 | |
EP2715971B1 (en) | Automating cloud service reconnections | |
CN109656879A (zh) | 大数据资源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869057A (zh) | 评论存储设备、评论读取、评论写入方法及装置 | |
CN106921721A (zh) | 一种服务器、会话管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6933891A (zh) | 访问分布式数据库的方法和分布式数据服务的装置 | |
CN106790601A (zh) | 服务地址的读取装置、系统和方法 | |
US11050661B2 (en) | Creating an aggregation group | |
WO2016095644A1 (zh) | 数据库的高可用解决方法和装置 | |
CN105224541B (zh) | 数据的唯一性控制方法、信息存储方法及装置 | |
CN106027356A (zh) | 一种隧道标识的转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8270858A (zh) | 一种基于api网关的私有云架构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 |
CN113114503B (zh) | 基于应用交付网络需求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 |
CN105978744A (zh)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8667048B2 (en) |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in network | |
CN116405567A (zh) | 用户资源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604103A (zh) | 云计算系统的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设备 | |
US8938480B2 (en) | Techniques for fast loading of data from an external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to a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29 Address after: Room 1-2-A06, Yungu Park, No. 1008 Dengcai Street, Sandun Tow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liyun Compu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Box 847, four, Grand Cayman capital, Cayman Islands, UK Patentee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