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94221A -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94221A
CN107194221A CN201610143979.7A CN201610143979A CN107194221A CN 107194221 A CN107194221 A CN 107194221A CN 201610143979 A CN201610143979 A CN 201610143979A CN 107194221 A CN107194221 A CN 107194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biometric information
calendar prompting
sample
e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439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桃
章璐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Advantageous New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1439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9422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94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94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当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从所述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所述日程提醒事件向所述用户发出事件提醒。本申请可以使日程提醒事件的共享和同步变得更加简易和智能,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处理大量的事务,因此日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技术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日程提醒需求,在一些具有日程提醒功能的APP上,创建日程提醒事件,通过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来备忘日常事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日程同步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
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当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从所述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所述日程提醒事件向所述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可选的,所述获取与该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包括: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服务端上的生物识别信息库中执行匹配;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包括若干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与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获取与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对应的用户ID。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均不匹配时,统计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作为与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与所述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向所述用户输出用于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用户ID的设置界面;
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设置界面中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的用户ID,并将该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设采集界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样本;
获取所述用户为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
将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以及所述用户为该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以及
获取所述用户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的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将获取到的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以及与该日程提醒事件关联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用户ID同步至本地,并以列表的形式向所述用户输出,以使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时,基于该列表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可选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信息。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日程同步装置,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同步模块,用于在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从所述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所述日程提醒事件向所述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服务端上的生物识别信息库中执行匹配;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包括若干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与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获取与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对应的用户ID。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均不匹配时,统计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作为与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与所述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向所述用户输出用于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用户ID的设置界面;
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设置界面中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的用户ID,并将该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可选的,所述采集模块进一步用于:
通过预设采集界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样本;
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为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
将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以及所述用户为该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以及
获取所述用户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的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将获取到的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以及与该日程提醒事件关联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可选的,所述同步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之前,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用户ID同步至本地,并以列表的形式向所述用户输出,以使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时,基于该列表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可选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信息。
本申请中,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并在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该日程提醒事件从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该日程提醒事件向用户发出事件提醒,实现了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物识别信息,快速的将存储于服务端的与自身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同步至本地,从而使得日程提醒事件的共享和同步变得更加简易和智能,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日程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日程同步装置的逻辑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所述一种日程同步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用户在备忘日常事件时,通常是通过在一些具有日程提醒功能的APP(Application,应用)上创建日程提醒事件,然后通过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来备忘每天需要做的事情。
然而,通过这种方式来备忘日常事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APP上创建日程提醒事件,需要用户依次手动输入事件内容、提醒时间等信息,操作不够便捷,对于老年人等群体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使用门槛。
第二,在APP上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如果日程提醒事件的创建者与其他用户不在一个用户体系内,则将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同步给其他用户时不太便利,需要通过诸如其他用户的邮箱等第三方的共享途径才能将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同步给其他用户。
第三,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限制于终端设备。一台终端设备只能由一个用户来建立事件和发起共享,其它用户无法使用该终端设备来同步与自身关联的事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日程同步方法,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并在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该日程提醒事件从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实现了用户可以通过自身的生物识别信息,快速的将存储于服务端的与自身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同步至本地,从而使得日程提醒事件的共享和同步变得更加简易和智能,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申请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日程同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01,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搭载了用于采集生物识别信息的智能硬件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家居设备。上述服务端可以包括面向电子设备提供日程同步服务的云端服务器、服务器集群或者基于服务器集群构建的云平台。
上述生物识别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的生理特性等信息。例如,上述生物识别信息可以包括指纹、虹膜、声音等用于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的信息。
上述用户ID可以包括用户为生物识别信息所设置的用户名称,该用户ID用于识别与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
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以上述生物识别信息为指纹信息为例进行描述。
需要指出的时,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生物识别信息也可以是除了指纹信息以外的其它可用于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的生理特性信息,在本申请中不进行限制。
在本例中,电子设备在采集用户的指纹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搭载的指纹采集硬件来完成。其中,该指纹采集硬件可以是用于采集用户指纹信息的传感器、传感芯片、传感电路等任意硬件。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指纹采集硬件可以部署于电子设备的触摸屏下方,当用户针对电子设备触摸屏上的任意位置执行长按等操作时,电子设备可以在后台使能触摸屏下方的指纹采集硬件来采集用户的指纹信息。
步骤102,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在本例中,当电子设备在采集到用户的指纹信息后,可以对采集到的指纹信息进行识别,获取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服务端一侧可以预先部署一指纹库,在该指纹库中可以存储若干用于匹配的指纹样本,以及与该若干指纹样本对应的用户ID。电子设备在获取与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ID时,可以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在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然后根据匹配结果来获取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指纹库,可以由服务端收集电子设备采集到的指纹信息来创建。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预置一指纹采集界面,用户可以在该指纹采集界面中主动采集指纹信息。当采集完成后,用户还可以在采集界面中为该指纹信息设置用户ID,然后由电子设备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以及用户为该指纹信息设置的用户ID一起上传至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进行保存。
例如,在实现时,当电子设备在后台采集到指纹信息,电子设备可以向用户输出一个“是否将该指纹添加至指纹库”的提示消息,如果用户选择“是”,此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用户为该指纹信息设置的用户ID后(比如,在采集界面中可以向用户提供输入框,用户可以在该输入框中输入与本次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ID),然后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作为指纹样本,与用户为该指纹信息设置的用户ID一起上传至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进行保存。
可见,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电子设备采集指纹,为指纹设置对应的用户ID,然后由电子设备统一上传至服务端的指纹库中,从而使得指纹库中存储的指纹信息可以共享给不同的电子设备。
在本例中,电子设备在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在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时,如果指纹信息与指纹库中的任意一个指纹样本匹配时,此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该指纹库中存储的与该指纹样本对应的用户ID。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电子设备在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在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时,可以存在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示出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将该指纹库从服务端同步到本地,然后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在同步到本地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例如,当电子设备处于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等无线网络的覆盖下时,此时电子设备和服务端之间可以保持较高的传输速度,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主动向服务端发送指纹库的同步请求,将服务端上的指纹库同步到本地,来完成上述指纹信息的识别。
在这种情况下,当该指纹信息与指纹库中的任意一个指纹样本匹配时,此时电子设备可以直接从已经同步至本地的指纹库中读取与该指纹样本对应的用户ID。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也可以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由服务端将该指纹信息在其本地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然后将匹配结果返回给电子设备;例如,当电子设备处于弱网环境下(比如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以外,或者正在使用运营商数据流量时),此时电子设备和服务端之间的传输速度较低,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由服务端该指纹信息在其本地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然后向电子设备返回匹配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当该指纹信息与指纹库中的任意一个指纹样本匹配时,此时服务端可以从其本地的指纹库中读取与该指纹样本对应的用户ID,然后将读取到的该用户ID返回给电子设备。
在本例中,电子设备在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在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时,如果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与指纹库中的指纹样本均不匹配时,此时电子设备可以统计采集到的该指纹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然后判断统计出的该次数是否达到预设阈值,如果统计出的该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此时与该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可能为临时用户,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作为与临时用户对应的指纹样本进行记录,并上传至服务端上的指纹库进行保存。
例如,在实现时,上述指定时长可以是30分钟,上述预设阈值可以是10次,如果电子设备在30分钟之内,连续采集到同一个指纹信息的次数达到10次,就可以将该指纹信息作为临时用户的指纹信息上传至指纹库。
另外,电子设备在记录临时用户的指纹信息时,还可以记录采集到该指纹信息时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当用户再次启动电子设备,或者进入电子设备的用户界面时,可以将记录的该临时用户的指纹信息,以及采集到该指纹的时间、地点等信息作为异常信息向用户输出。
例如,当上述电子设备为需要利用用户指纹开启的智能门禁设备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用户通过自己的指纹再次开启该智能门禁设备时,将记录的异常开启信息提示给用户,从而可以提升设备的安全性。
在本例中,由于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可能存储了与上述临时用户对应的指纹样本,而这一类临时用户的指纹样本此时尚未由用户设置对应的用户ID。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在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在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时,如果匹配到了指纹库中存储的与临时用户对应的指纹样本时,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向用户输出一个用于为该指纹样本设置用户ID的设置界面,提示用户为该指纹样本设置用户ID。
例如,在实现时,如果电子设备在指纹库中匹配到了与临时用户对应的指纹样本时,电子设备可以向用户输出一个“是否将该指纹信息添加至指纹库”的提示消息,如果用户选择“是”,此时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用户在上述设置界面中为该指纹信息设置的用户ID,然后将获取到的该用户ID上传至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将与该用户ID作为与匹配到的上述指纹样本对应的用户ID进行保存。可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电子设备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匹配指纹库中临时用户的指纹信息时,提示用户为该临时用户的指纹信息设置对应的用户ID。
步骤103,当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从所述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所述日程提醒事件向所述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在本例中,用户可以在电子设备本地创建日程提醒事件,并且还可以在创建日程提醒事件时,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
其中,该关联用户是指需要基于该日程提醒事件发起事件提醒的目标用户,可以是创建该日程提醒事件的用户自身,也可以是由创建该日程提醒事件的用户手动设置的其他用户。
例如,假设用户A创建了一日程提醒事件,如果用户A希望创建的该日程提醒事件对用户B发起事件提醒,那么用户A在创建日程提醒事件时,可以将用户B设置为该日程提醒事件的关联用户。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在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时,可以设置多个关联用户。
在本例中,用户在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时,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提供的用户ID列表中来选择对应的用户ID,来为当前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将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存储的用户ID同步至本地,并以列表的形式在日程提醒事件的创建界面中关联输出,从而使得用户在创建日程提醒事件时,可以在该列表中选择用户ID,为当前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
例如,以上述用户ID为用户名称为例,电子设备可以向用户输出一个用户名称列表,此时该列表中的用户名称均为用户当前可以选择的关联用户,用户可以在该列表中选择用户名称,来为当前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
其中,电子设备在同步指纹库中存储的用户ID的时机,在本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定;例如,当电子设备检测到当前处于WIFI等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内时,可以主动向服务端发送同步请求,同步指纹库中的用户ID。
在本例中,当用户在电子设备上创建了日程提醒事件,并且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了关联用户后,电子设备可以将用户创建的该日程提醒事件,以及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的关联用户的用户ID上传至服务端进行保存。
其中,服务端在保存电子设备上传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可以将该日程提醒事件与指纹库中对应的用户ID关联保存,也可以单独保存,比如单独设置一个日程库,在日程库中保存日程提醒事件与关联用户的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本例中不进行特别限制。
在本例中,当电子设备获取到用户ID后,此时可以触发电子设备基于获取到的该用户ID从服务端同步与该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的操作。
在示出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电子设备通过将指纹库同步到其本地执行匹配,获取到了与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ID时,电子设备可以向服务端发送一个携带该用户ID的日程提醒事件查询请求,当服务端接收到该查询请求后,可以将该用户ID作为查询索引,在本地保存的日程提醒事件与关联用户的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与该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当查找到了与该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则可以将该日程提醒事件返回给电子设备,以完成日程提醒事件的同步。
在示出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电子设备通过将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发送给服务端,由服务端在其本地的指纹库中执行匹配,获取到了与电子设备采集到的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ID时,此时服务端可以将该用户ID作为查询索引,在本地保存的日程提醒事件与关联用户的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中查询与该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当查找到了与该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则可以将该日程提醒事件主动发送给电子设备,以完成日程提醒事件的同步。
当然,如果服务端并未查找到与上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此时表明服务端上未存储与该用户ID关联的任何日程提醒事件,与该用户ID对应的用户并未被其他用户在创建日程提醒事件时设置为关联用户,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端可以不进行响应。
在本例中,当电子设备将服务端上存储的与获取到的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同步至本次后,可以基于该日程提醒事件向用户发出事件提醒,在该日程提醒事件的事件提醒时间到达时,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内容。其中,电子设备向用户输出事件提醒内容的方式,在本例中不进行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文字、语音播报或者视频的方式输出事件提醒内容。
在以上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将采集到的指纹,以及用户设置的用户ID作为指纹样本上传至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使得不同的电子设备可以共享指纹库中的指纹信息。
而且,在这种场景中,用户可以在任意一台电子设备上创建日程提醒事件,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然后上传至服务端进行存储。当该关联用户(可以是该日程提醒事件的创建者)在另一台电子设备上执行正常操作,并且指纹信息被该另一台电子设备采集到时,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将该指纹信息在服务端上的指纹库中进行匹配,来获取对应的用户ID,然后基于该用户ID将服务端上存储的与当前用户关联的由其他用户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快速同步到本地,从而向该关联用户发起事件提醒。
可见,通过这种方式,日程提醒事件的同步和共享过程,将不再限制于设备,用户所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可以基于用户的指纹信息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迁移”,使得日程提醒事件的共享和同步变得更加简易和智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例中,上述应用场景可以是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其它类似场景,在本例中仅以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不再一一列举。
在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包括若干台在触摸屏幕下方搭载了指纹采集硬件的智能设备。例如,这些智能设备可以包括搭载了触摸面板的智能冰箱、智能手机以及汽车,等等。
假设在该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中,包括爸爸、妈妈、奶奶、孩子一共三名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奶奶、孩子的指纹以及对应的用户名称已经预先存储在云端服务器上的指纹库中。
假设爸爸在出门上班时,通过智能手机创建了日程提醒事件A和日程提醒事件B,并由智能手机上传到了云端服务器。
日程提醒事件A的提醒内容为“今晚我可能要加班,5点有空去接孩子吗?回复下。来自爸爸”,提醒时间为“立刻提醒”。爸爸将妈妈和奶奶设置为该日程提醒事件A的关联用户。
日程提醒事件B的提醒内容为“妈记得按时吃药。来自儿子”,提醒时间为“中午12点”。爸爸将奶奶设置为该日程提醒事件B的关联用户。
一方面,当妈妈起床后,用手打开冰箱取食材做早饭时,如果冰箱通过LED屏幕下方的指纹采集硬件采集到妈妈的指纹,则可以立即将该指纹在云端服务器上的指纹库中在执行匹配。
由于指纹库中与存储了妈妈的指纹样本以及妈妈的用户名称,在执行匹配后,冰箱可以获取到妈妈的用户名称,可以基于妈妈的用户名称向云端服务器发起同步与妈妈的用户名称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的操作,将云端服务器上存储的日程提醒事件A同步到本地,由于日程提醒事件A的提醒时间被设置为“立即提醒”,因此冰箱在将日程提醒事件A同步到本地后,可以立即通过冰箱上的LED屏幕向妈妈输出日程提醒事件A的提醒内容。此时,妈妈可以在冰箱上的LED屏幕上查看到“今晚我可能要加班,5点有空去接孩子吗?回复下。来自爸爸”的提示内容。
另一方面,奶奶起床后,操作智能手机看新闻时,如果智能手机通过触摸屏下方的指纹采集硬件采集到奶奶的指纹,可以执行同样的操作,将与奶奶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A和日程提醒事件B同步到本地。
由于日程提醒事件A的提醒时间为立即提醒,因此智能手机在将日程提醒事件A和日程提醒事件A同步到本地后,可以立即在系统界面中向奶奶输出日程提醒事件A的提醒内容。
此时,奶奶可以在智能手机的系统屏幕上查看到“今晚我可能要加班,5点有空去接孩子吗?回复下。来自爸爸”的提示内容。
假设奶奶下午5点有空去接孩子,此时奶奶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创建一个智能提醒事件C,智能手机可以将智能提醒事件C上传至云端服务器进行保存。
日程提醒事件C的提醒内容为“下午5点我去接孩子。来自奶奶”,提醒时间为“立刻提醒”。奶奶将妈妈和爸爸设置为该日程提醒事件C的关联用户。
当妈妈吃完早饭准备出门,在车库启动汽车,用手指点击汽车触摸面板准备播放音乐时,汽车触摸面板采集到妈妈的指纹后,可以执行相同的操作,将云端服务器上的日程提醒事件C同步至本地,然后通过驾驶室的车载屏幕向妈妈输出日程提醒事件C。
此时,妈妈可以在车载屏幕上查看到“下午5点我去接孩子”的提示内容。妈妈查看到这一消息后,可以获知到下午5点已经有人接孩子,自己可以不去接孩子了。
当爸爸到公司后,打开智能手机查看股价时,如果智能手机通过触摸屏下方的指纹采集硬件采集到爸爸的指纹时,可以执行同样的操作,将日程提醒事件C同步到本地,并在系统界面中向爸爸输出日程提醒事件C的提醒内容。
此时,爸爸可以在智能手机的系统屏幕上查看到“下午5点我去接孩子。来自奶奶”的提示内容。爸爸查看到这一消息后,可以获知到下午5点已经有人接孩子,自己可以不去接孩子了。
到中午12点时,由于日程提醒事件B的时间为“中午12点”,并且日程提醒事件B已经被同步到了奶奶的智能手机,因此奶奶的智能手机可以在中午12点时通过系统界面向奶奶输出日程提醒事件B的提醒内容。
此时,奶奶可以在中午12点时,在智能手机的系统屏幕上查看到“妈记得按时吃药。来自儿子”的提示内容。奶奶查看到这一消息后,可以立即去吃药。
可见,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应用在智能家居的应用场景时,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通过指纹,快速的将由其他家庭成员创建的与自己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同步至本地,使得日程提醒事件的共享和同步过程,将不再限制于设备,从而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装置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2,本申请提出一种日程同步装置20,应用于电子设备;其中,请参见图3,作为承载所述日程同步装置20的电子设备所涉及的硬件架构中,通常包括CPU、内存、非易失性存储器、网络接口以及内部总线等;以软件实现为例,所述日程同步装置20通常可以理解为加载在内存中的计算机程序,通过CPU运行之后形成的软硬件相结合的逻辑装置,所述装置20包括:
采集模块201,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
获取模块202,用于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同步模块203,用于在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从所述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所述日程提醒事件向所述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在本例中,所述获取模块202具体用于: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服务端上的生物识别信息库中执行匹配;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包括若干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与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获取与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对应的用户ID。
在本例中,所述获取模块202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均不匹配时,统计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作为与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在本例中,所述获取模块202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与所述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向所述用户输出用于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用户ID的设置界面;
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设置界面中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的用户ID,并将该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在本例中,所述采集模块201进一步用于:
通过预设采集界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样本;
所述获取模块202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为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
将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以及所述用户为该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在本例中,所述获取模块202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以及
获取所述用户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的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将获取到的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以及与该日程提醒事件关联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在本例中,所述同步模块203进一步用于:
在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之前,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用户ID同步至本地,并以列表的形式向所述用户输出,以使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时,基于该列表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在本例中,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日程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
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当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从所述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所述日程提醒事件向所述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该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包括: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服务端上的生物识别信息库中执行匹配;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包括若干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与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获取与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对应的用户I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均不匹配时,统计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作为与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与所述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向所述用户输出用于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用户ID的设置界面;
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设置界面中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的用户ID,并将该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预设采集界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样本;
获取所述用户为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
将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以及所述用户为该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以及
获取所述用户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的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将获取到的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以及与该日程提醒事件关联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用户ID同步至本地,并以列表的形式向所述用户输出,以使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时,基于该列表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的用户I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信息。
9.一种日程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对应的用户ID;
同步模块,用于在服务端存储了与所述用户ID关联的日程提醒事件时,将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从所述服务端同步至本地,并基于所述日程提醒事件向所述用户发出事件提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服务端上的生物识别信息库中执行匹配;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包括若干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与用户ID之间的对应关系;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获取与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对应的用户I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均不匹配时,统计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在指定时长内被采集到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作为与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当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到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与所述临时用户对应的生物信息识别样本时,向所述用户输出用于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用户ID的设置界面;
获取所述用户在所述设置界面中为该生物信息识别样本设置的用户ID,并将该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进一步用于:
通过预设采集界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样本;
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为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
将采集到的所述生物识别信息样本,以及所述用户为该生物识别信息样本设置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进一步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以及
获取所述用户为该日程提醒事件设置的关联用户的用户ID;
将获取到的所述日程提醒事件,以及与该日程提醒事件关联的用户ID上传至所述服务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模块进一步用于:
在获取模块获取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的日程提醒事件之前,将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库中的用户ID同步至本地,并以列表的形式向所述用户输出,以使所述用户在本地创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时,基于该列表为所述日程提醒事件设置关联用户的用户ID。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信息。
CN201610143979.7A 2016-03-14 2016-03-14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1942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3979.7A CN107194221A (zh) 2016-03-14 2016-03-14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43979.7A CN107194221A (zh) 2016-03-14 2016-03-14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94221A true CN107194221A (zh) 2017-09-22

Family

ID=5987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43979.7A Pending CN107194221A (zh) 2016-03-14 2016-03-14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9422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493A (zh) * 2017-09-18 2017-1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交互式日程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1309411A (zh) * 2018-12-12 2020-06-19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日程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2085463A (zh) * 2020-08-11 2020-12-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语音日程管理装置、方法及车载终端
CN112766913A (zh) * 2021-01-22 2021-05-07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日程信息的智能化服务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997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日程同步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2202271A (zh) * 2011-05-16 2011-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移动终端日程信息共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561086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呈现日程提醒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云服务器
CN103703481A (zh) * 2013-02-28 2014-04-02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日历事项制定、提醒及导航方法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9997A (zh) * 2009-08-06 2011-03-2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日程同步方法、服务器及系统
CN102202271A (zh) * 2011-05-16 2011-09-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移动终端日程信息共享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703481A (zh) * 2013-02-28 2014-04-02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日历事项制定、提醒及导航方法及其系统
CN103561086A (zh) * 2013-10-30 2014-02-0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呈现日程提醒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及云服务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3493A (zh) * 2017-09-18 2017-12-1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交互式日程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家居系统
WO2019051910A1 (zh) * 2017-09-18 2019-03-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交互式日程提醒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家居系统
CN111309411A (zh) * 2018-12-12 2020-06-19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日程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1309411B (zh) * 2018-12-12 2024-02-27 钉钉控股(开曼)有限公司 日程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2085463A (zh) * 2020-08-11 2020-12-1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语音日程管理装置、方法及车载终端
CN112766913A (zh) * 2021-01-22 2021-05-07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日程信息的智能化服务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90088B1 (en) Method for displaying schedule reminding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loud server
CN108230574B (zh) 储物终端取件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330685B (zh) 群组消息提醒方法及终端
CN105579993B (zh) 用于物联网集成平台的数据整合机制
CN104104910B (zh) 一种进行双向实况共享与智能监控的终端及方法
CN107194221A (zh) 日程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6600223A (zh) 一种日程创建的方法及装置
CN108701281A (zh) 上下文通知引擎
CN108351928A (zh) 一种终端设备信息显示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9345793B (zh) 一种事项提醒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72166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39557B (zh) 人工智能门铃的信息提醒方法及人工智能门铃系统
CN106871567A (zh) 基于智能冰箱的食物推荐处理方法、装置及智能冰箱
US11119722B2 (en) Movable body control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3744810A (zh) 终端、电子设备、同步显示系统和方法
KR20180102870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전자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106469297A (zh) 情绪识别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5159103A (zh) 调整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CN105892352A (zh) 烹饪时长的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5160614A (zh) 提醒消息输出方法及装置
JP6688723B2 (ja) 行動推薦システム及び行動推薦方法
CN106210936A (zh) 控制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80950A (zh) 一种信息显示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00309A (zh) 智能网关的交互方法、装置、智能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07547631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物联网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after: Innovative advance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Cayman Enterprise Centre, 27 Hospital Road, George Town, Grand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after: Advanced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A four-storey 847 mailbox in Grand Cayman Capital Building, British Cayman Islands

Applicant befor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2